中国史上十大不务正业皇帝排行榜 皇帝小说排行榜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出现过好几百个皇帝,他们中有的励精图治、富国强民,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明君;有的昏庸无道、无所作为,为后人所不齿。更可笑的,路卫兵在读史时发现,历史上还出现过十个最能爆猛的非主流皇帝,他们身居帝位却不问政事,误国误民,追求另类,表现出雷到众生的非主流特质,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皇帝雷人的荒唐事:
第十名:绝对超白金“乐队”主唱的皇帝高纬
上榜理由:一人身兼词曲唱,超炫的乐队组合。
高纬是南北朝时北齐的第五位皇帝,国力见衰朝纲紊乱这哥们根本不闻不问,还自称“无忧天子”,玩的花样也别出心裁,最雷人的就是他自己作词作曲,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唱到兴处,还命令上千名太监、奴婢一起给他伴唱,场面宏大之极,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超男超女”。堪称“乐队组合”的开山鼻祖。
第九名:大搞时装秀的皇帝宇文赟
上榜理由:不逊培罗蒙,气死范思哲。
宇文贇(yun)是南北朝北周的第四帝,荒淫奢侈,史称:“宣帝即位,即逞奢欲”。但他最雷人之处莫过于钟情服装另类,每每别出心裁,装靓扮酷。我们看看他的装束:头戴高高的通天冠,身上是金蝉做的饰物,斜配几近夸张的大绶带。要是赶在今天,这主一准会去“T”型台上亮亮相。自己这么臭屁,却发布命令:除宫人外,天下妇女一律不准涂脂抹粉。敢情就兴他。
第八名:耍杂技耍到自残的皇帝萧宝卷
上榜理由:杂技成为皇宫的“表演秀”
南北朝时南齐的第六代皇帝,此公不爱读书,嬉戏无度,常常通宵捕鼠取乐,不理朝政。更雷人的是他还酷爱杂技,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亲自对一些杂技老节目进行搜集整理总结,甚至还自创了许多新节目。比如他仗着自己力大如牛,将7丈5尺长的木质道具扛在肩上,让演员在上面翻腾,自己表演用牙叼幢木的绝技,结果弄得满嘴是血。他还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戏装,穿着戏装在后宫打打闹闹,追逐嬉戏,皇帝做到这个样子,也真够难为他的。
第七名:打马球中状元的皇帝唐僖宗
上榜理由:酷爱运动,可惜那时没有奥运会。
唐僖宗可谓是另类到了极点,除了不喜欢朝政外,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算术、音乐、下棋、斗鸡、赌鹅、蹴鞠、骑射、剑术,而且无不玩的精妙,特别是对打马球十分迷恋,而且技艺高超,他曾经很自负地对身边的优伶石野猪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你看看,当皇帝还屈才了,要是参加奥运会,拿个马球比赛金牌也未可知。
第六名:一天不干木工活就手痒痒的皇帝明熹宗
上榜理由:不是“缺一门”,而是“独一门”。
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不事朝政,整天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只能望尘莫及。凡是他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他都能够做出来,这哥们绝对是个天才。而且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定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真是生错了地方。李湘拍的《十全九美》原型恐怕是他。
第五名:喝酒绝对“大师级”的王曦
上榜理由:醉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天天醉的不省人事。
按说喝酒作乐对于皇帝来讲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喝酒要喝到“大师级”就不是虽便谁都能做到的了。王曦是五代时期闽国第五主,好贪杯中之物,酗酒成性,可巧皇后也好贪杯中之物,真是臭味相投,这二位每天共饮,不醉不休,丑态毕露,朝政交与宠妃打理。一次,王曦与宰相李光准一起喝酒,喝醉后争执起来,王曦命令武士将他推出去斩首,李光准被拖到刑场酒都没醒,监斩官没敢行刑。第二天,王曦醒来还找李光准,敢情昨个儿的事忘了个干净。酒喝成这样绝对酷毙。
第四名:热衷于组团旅游的皇帝杨广
上榜理由:最炫的旅游专家,超强的组团能力。
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皇帝像隋炀帝杨广这么热衷于旅游开发。他在洛阳西郊建筑的“西苑”占地方圆200里,院内有海,海中有岛,岛上有阁苑内还有16个院落,由各妃主管,负责接待。杨广则带着几千宫女骑着马在苑内游览玩赏,晚上在妃子主管的“招待所”夜宴。大运河修通后,他先后3次大规模出游,随行的旅行团包括嫔妃大臣乘坐的船就有几千艘之多,自己则在四层龙舟之上饮酒观光。这活恐怕现在哪个旅行社也接不起。为了方便游玩,他还专门建造了一座活动的宫殿“观风殿”,下面有轮子,可随时拆装,能容纳数百人,省却了住宿的麻烦。你还别说,这老小子还真是个干旅游的材料。
第三名:当和尚有瘾的皇帝萧衍
上榜理由:皇帝不是我最后的传奇,我要追求那不老的传说。
萧衍南北朝时南梁的创建者,信奉佛教达到痴迷的程度,一次去拜佛,说什么也不回去当皇帝了,要就地出家,做了四天和尚后被大臣们哀求着回宫,回来后想想不对,因为和尚还俗要向寺院赎身,于是“财政”上拿出了一亿钱把他的肉身算是赎了回来。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3次,够一心向佛的吧!他不理朝政,却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他根据《涅经》等上乘佛教的内容写了《断酒肉文》,首次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并以身作则:每日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瞧这皇帝当的。
第二名:当“响马”乐在其中的皇帝高从海
上榜理由: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高从海是五代时期南平第二主,不喜朝政,却有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嗜好,喜欢当“响马”,经常掠夺南来北往途径自己辖地的使节,乐此不疲,而且敢作敢当,并不否认是自己所为,一旦别的国家交涉讨伐,就会恬不知耻的原物奉还给人家,脸上毫无愧色。此公就是图一乐儿,人送外号“高赖子”。
第一名:唱戏被扇耳光的皇帝李存勖
上榜理由:超乎想象的“敬业精神”
李存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建立者,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当皇帝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罚,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倍受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简直荒唐到了极点。
******************************************************************************************************************************************************************************************************************************************************
10.高纬
人物生平高纬即位时,腐朽的齐朝政权已经摇摇欲坠。
齐朝皇室骨肉相残的事时有发生,他自己仍然荒淫无道,政治越来越*。这位齐后主,是个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昏庸皇帝。他每天都和后妃、宫女在一起厮混,只顾吃喝玩乐,十天半个月不上一次朝。在他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国家”和“百姓”。哪个大臣劝他勤于政事,轻则被罢官、重则被杀头。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有的四处为他物色美女,有的为他修建富丽堂皇的宫殿,供他游乐。这样的人都得到了他的提拔和重用。他在位不到十年,豪华宫殿建了十几处,邺城里的寺院比他父亲高湛在位时多了将近一倍。有一次大臣们有重要的事情向他上奏,走了很多寺院才找到他。底层已是民不聊生,上层却是一天比一天*。整个大齐已经到了随时就被吞并的地步。
可他浑不知觉这导致齐国军队衰弱,政治*,尤其最大致命伤是诛杀名将斛律光,这使得齐朝失去得以抗击北周侵略的将领。北周来攻,齐军大败,周军不久破北齐京师邺(今河南安阳),高纬慌忙将皇位传于自己8岁的儿子高恒,然后带着幼主高恒等十余人骑马准备投降南方的陈朝,但他们刚逃到青州(今山东益都)就被周军俘虏了,不久被杀,终年21岁。
早期经历
高纬小时候有个奶妈,叫陆令萱。她的丈夫因犯谋叛罪被判死刑,陆令萱也就沦为皇宫女仆,负责喂养高纬。陆令萱看准了身为太子的高纬终有一天会黄袍加身。因此,她当奶妈不久,便施展政治投机的手腕,讨好胡太后,结党营私。
登基
高纬上台后,封陆令萱为女侍中。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佞幸小人把持了朝政,勾引亲党、贿赂公行、狱讼不公、官爵滥施。一时之间,奴婢、太监、娼优等人都被封官晋爵。天下开府一职的官员达到1000多人,仪同官职难以计数。仅领军就增加到20人,由于人员庞杂、职权不明,结果中央下达的诏令、文书,20个领军都是在文书上照葫芦画瓢写个“依”字便扔到一边,没人执行。
皇宫中有500个宫女,高纬把每个宫女都封为郡官,每个宫女都赏赐给一条价值万金的裙子和价值连城的镜台。除在邺都大兴土木工程外,又在晋阳广建十二座宫殿,丹青雕刻,巧夺天工,比邺城更为华丽。宫内的珍宝往往是早上爱不释手,晚上便视如敝履,随意扔弃。高纬曾在晋阳的两座山上凿两座大佛,叫工匠们夜以继日,晚上则用油作燃料,一夜之间数万盒油同时燃烧,几十里内光照如昼。高纬的牛马狗鸡的地位和大臣们一样,他的爱马封为赤彪仪同、逍遥郡君、凌霄郡君。斗鸡的爵号有开府斗鸡、郡君斗鸡等。
齐国到高纬时期已是朝纲紊乱、民力凋尽、徭役繁重、国力空殚。高纬根本不把这一切放在心上,他常常谱曲,自称为“无愁天子”,拿起瑟琶,自弹自唱。宫内近千名太监、奴婢一齐伴唱,整个皇宫歌声缭绕,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去世
武平七年(576)十月,北周武帝亲自率领三路大军,向北齐进攻。第一个目标是军事重镇——晋州(今山西临汾)。与此同时,高纬和冯淑妃在邺城郊外打猎。晋州告急的文书从早上到中午络绎不绝,右丞相高阿那肱扬手把文书扔到一边,若无其事地说:“皇上正在兴头上,边境交兵是日常小事,何必大惊小怪!”黄昏,驿使带来了坏消息:晋州陷落。高纬有点心慌,想马上回皇宫,冯淑妃娇嗔地要高纬陪她再玩一会,高纬欣然应允,把国难暂时抛到脑后。晋州陷落几天后高纬才派遣大将安吐根率军收复晋州。安吐根叫部下在城外深挖地道通向晋州城。不几日,地道已通到晋州城内。城内平地下塌了三尺多,高纬竟然下令暂且停止进攻,说冯淑妃想进地道玩玩。北齐士兵只好拖延时光等待冯淑妃前来观赏之后再进攻,结果这位妃子在自己房内涂脂抹粉整整花了一个时辰。使北周赢得时间,周武帝及时率领8万援军赶到晋州城外。高纬一看打算逃跑,安吐根等大将反对临阵脱逃,并率军向北周发起反攻,北周拚力相抗,北齐大军往后退了半里。高纬和冯淑妃骑着马在后面观战。冯淑妃一看将士后退,对高纬说:“我们败了,快逃吧!”奸臣穆提婆在旁边推波助澜:“皇上快走,情况不妙。”大将奚长拉住高纬的马说:“进进退退是兵家技法,现在我们全军并没有受到损害,陛下应该留下来督战,若是陛下马蹄一动,军心便会如山倒,不可收拾,望陛下三思。”穆提婆悄悄地说:“这话不可信,陛下还是早走的好”。听穆提婆这样一怂恿,高纬便仓皇北逃。齐朝将士一看皇上已逃,顿时军心溃散,大败而逃。
高纬逃后,周军移师攻邺,高纬在城内坐立不安。大臣斛律孝卿请高纬亲自去安抚士兵,并且为他撰写好了发言稿,告诉高纬发言时要慷慨悲壮,声泪俱下,这样才能激励士气。高纬从皇宫中走出,正要说话,一下记不清该讲什么了,只是傻乎乎地笑,左右侍从也跟着笑。将士们见高纬如此昏庸、轻薄,心已凉了一半:“国难当头,皇上都不急,我们还急什么”!齐军士气到此完全涣散。李商隐曾写诗讽刺道:“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高纬一看大势已去,也想逃避责任,学他父亲世祖高湛的样,于承光元年(577)正月匆匆禅位给他8岁的长子高恒,高纬自称太上皇。高纬禅让皇位没几日,周武帝对邺城发起了进攻。北周纵火烧毁城门,然后10万大军洪水般冲入邺城。邺城陷落。高纬父子逃往青州。北周部队突然兵临青州,高阿那肱赶忙打开城门,高纬父子等十多人被俘。6个月之后,周武帝借口高纬父子想和北齐残余乱党谋叛,把高纬、高恒等全部杀死。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魏徵:“武成即位,雅道陵迟,昭、襄之风,漼焉已坠。洎乎后主,外内崩离,众溃于平阳,身离于青土。天道深远,或未易谈,吉凶由人,抑可扬榷。观夫有齐全盛,控带遐阻,西苞汾、晋,南极江、淮,东尽海隅,北渐沙漠,六国之地,我获其五,九州之境,彼分其四。料甲兵之众寡,校帑藏之虚实,折冲千里之将,帷幄六奇之士,比二方之优劣,无等级以寄言。然其太行、长城之固自若也,江淮、汾晋之险不移也,帑藏输税之赋未亏也,士庶甲兵之众不缺也;然而前王用之而有余,后主守之而不足,其故何哉?前王之御时也,沐雨栉风,拯其溺而救其焚,信赏必罚,安而利之,既与共其存亡,故得同其生死。后主则不然,以人从欲,损物益己。雕墙峻宇,甘酒嗜音,廛肆遍于宫园,禽色荒于外内,俾昼作夜,罔水行舟,所欲必成,所求必得。既不轨不物,又暗于听受,忠信不闻,萋斐必入,视人如草芥,从恶如顺流。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回天之力,卖官鬻狱,乱政淫刑,刳剒被于忠良,禄位加于犬马,谗邪并进,法令多闻,持瓢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于是土崩瓦解,众叛亲离,顾瞻周道,咸有西归之志,方更盛其宫观,穷极荒淫,谓黔首之可诬,指白日以自保。驰倒戈之旅,抗前歌之师,五世崇基,一举而灭,岂非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欤?抑又闻之: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齐自河清之后,逮于武平之末,土木之功不息,嫔嫱之选无已,征税尽,人力殚,物产无以给其求,江海不能赡其欲。所谓火既炽矣,更负薪以足之,数既穷矣,又为恶以促之,欲求大厦不燔,延期过历,不亦难乎!由此言之,齐氏之败亡,盖亦由人,匪唯天道也。”
卢思道:“后主自生宫闱,长于尼媪。不接端士,不见正人。朝夕咨诹,罕闻调护之客。便烦左右,莫匪刀锯之馀。飞鹰走狗,荡其心虑。丽色淫声,乱其耳目。论功德者,云羲轩无以尚;述钦明者,称尧舜不能逾。才智之士,弃而不任。假有名级,备员而已。宪章纲纪,荡然无馀。鱼烂土崩,以俟?寇。周武大捷平阳,乘虚除入。将有降心,士无斗志。前世耿贾之雄,俯眉顿颡;先朝貔虎之锐,敛气重足。举晋阳如拾芥,攻邺宫犹振槁。万里百城,交臂屈膝。南极江淮,北尽砂塞,西界函谷,东至沧溟,府帑粟帛之饶,兵革士民之众,齐之所畜,尽为周有。不亦哀哉!”
朱敬则:“若乃投井求生,横奔畏死,面缚请罪,膝行待刑,是其谋也。马上唱无愁之歌,侍宴索达摩之曲,刘禅不思陇蜀,叔宝绝无心肝,对贾充以不忠之词,和晋帝以邻国之咏,是其才也。纵黄皓,嬖岑昏,宠高壤,狎江总,是其任也。剥面凿眼,孙皓之刑;弃亲即雠,高纬之志。其馀细故,不可殚论。听吾子之悬衡,任夫人之明镜。”
冯小怜画像
虞世南:“齐人鼎足之时,世宅中土,东逾海岱,西距华山,南极江淮,北临沙漠,燕弧冀马之劲,渔阳上谷之兵,负海贡其鱼盐,清漳泻其腴润,国富兵强,二方所不及也。至如斛律骁勇,将帅之雄杰;兰陵忠肃,宗王之英武。信臣精卒,距险乘边,若使中才之君,承斯旧业,守而勿失,镇之以静,纵不能跨彼边疆,振荡宇内,自可保全四境,式固宗祧。而纬狂愚悖乱,毁道败德,任用群小,诛戮谏臣,嬖孽□□图,羯坚含天宪,宋鹊有乘轩之宠,的卢蒙玉食之尊,骄淫昏暴,宜其亡也。比诸天元,可为兄弟之国。”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天保七年(556年),高纬出生。
大宁二年(562年),被立为皇太子。
河清四年(565年),武成帝高湛禅位于儿子高纬,四月丙子日,高纬即位于晋阳宫,改年号河清为天统。
天统四年十二月辛未(569年1月13日),太上皇高湛驾崩。
武平元年(570年),生皇子高恒(即北齐幼主)。
武平三年(572年)七月,诛杀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荆山公斛律丰乐。八月,废皇后斛律氏为庶人,拜右昭仪胡氏为皇后。
武平五年(574年),朔州行台、南安王高思好谋反,兵败投河自杀,遭焚尸。
承光元年(577年),禅位给他8岁的长子高恒,高纬自称太上皇。后被北周军俘虏,不久被杀。
编辑本段家族成员祖父母
祖父:神武帝高欢
祖母:武明皇后娄昭君
父母
父亲:武成帝高湛
母亲:胡皇后
兄弟姐妹
兄弟
南阳王高绰(高仁盛)
琅琊王高俨
齐安王高廓
北平王高贞
高平王高仁英
淮南王高仁光
西河王高仁几
乐平王高仁邕
颍川王高仁俭
安乐王高仁雅
丹阳王高仁直
东海王高仁谦
姐妹
永昌公主
东安公主
后妃
斛律皇后,斛律氏,被废。
胡皇后,弘德夫人,被废。
穆皇后,穆黄花,北齐亡后沦为妓女。
冯淑妃,冯小怜,高纬最宠爱的女人,北齐灭亡后成为北周代王的妾,自杀。
左娥英李氏,李祖钦之女。
右娥英裴氏
曹昭仪,宠妃之一,后被赐死。
曹氏 ,曹昭仪的姐姐,被剥去面皮赶出宫。
董昭仪,宠妃之一,穆皇后为了打击她而将自己的婢女冯小怜献给高纬。
毛夫人,宠妃之一,善弹琵琶的著名伶人,艺名高张。由和士开进献给高纬。受宠,弟弟毛思安因此一度显赫。
彭夫人,宠妃之一,善长音乐的著名伶人。不久死于晋阳,高纬哀伤不已,专为她造佛寺以纪念。
王夫人
小王夫人
李夫人
儿子
长子 北齐幼主高恒
次子 东平王高恪
三子 高善德
四子 高买德
五子 高质钱
7唐僖宗
人物生平僖宗即位时还是个幼弱的孩子,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政事处置全部听由宦官之口——他们废长立幼,没有选择懿宗的长子而拥立12岁的皇子大概就有这样的考虑。僖宗在位期间最信任的宦官是田令孜。僖宗自幼就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很是有些倚赖,并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军中尉。这样,僖宗朝的重大决唐僖宗
策都掌控在田令孜手中了。
僖宗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宦官之手,宫中生活场景能够带给他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游乐。事实上,他也的确是一个热衷游乐的皇帝。他喜欢斗鸡(《唐语林》说是“斗鸭”)、赌鹅,喜欢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游玩的营生他几乎无不精妙。他对打马球不仅十分迷恋,而且技艺高超,他曾经很自负地对身边的优伶石野猪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石野猪回答说:“若是遇到尧舜这样的贤君做礼部侍郎主考的话,恐怕陛下会被责难而落选呢!”僖宗听到如此巧妙的回答,也只是笑笑而已。
如果是太平之世的君主,搞一些喜欢的运动也无可厚非,但是僖宗在位时,政局已经非常混乱。懿宗时期担任翰林学士的刘允章在《直谏书》中已用“国有九破”描绘过当时紧迫的局势:“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对天下苍生的生存状态,他总结了“八苦”、“五去”。八苦是:
官吏苛刻,一苦也。私债征夺,二苦也。赋税繁多,三苦也。所由乞敛,四苦也。替逃人差科,五苦也。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六苦也。冻无衣,饥无食,七苦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八苦也。
五去是:
势力侵夺,一去也。奸吏隐欺,二去也。破丁作兵,三去也。降人为客,四去也。避役出家,五去也。
刘允章还说:“人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再加上官吏贪污枉法,使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申。他们的出路何在呢?”
刘允章所说的严峻局面到僖宗朝不仅没有丝毫好转,而且是日益加剧。就在僖宗即位不久,爆发了濮州(今河南濮阳东)人王仙芝、冤句(今山东曹县北)人黄巢领导的大起义。黄巢是盐贩出身,由于唐朝末年食盐专卖,官盐价格昂贵,老百姓有吃不起盐而“淡食”者,所以造成了很多的私盐贩子,他们纷纷组织起来甚至搞武装贩运,这对于黄巢后来领导大规模的起义很有帮助。
黄巢起义爆发以后,州县欺瞒上级,朝廷不知实情。各地拥兵的节度使为求自保,坐视观望,所以起义军发展很快。后来,黄巢率部南下进攻浙东,开山路700里突入福建,攻克广州,而后又回师北上,克潭州,下江陵,直进中原。僖宗虽然对这一局势也很紧张,但并没有停止继续寻欢作乐,甚至在他为逃离长安做准备而任命剑南和山南道节度使时,竟然是用打马球赌输赢的办法决定人选。广明元年(880)十一月,由于唐军士气低落,所以高骈的镇压很不力,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相对哭泣,宰相卢携因畏惧自杀。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僖宗成为玄宗之后又一位避难逃往四川的皇帝。唐末诗人罗隐有《帝幸蜀》诗咏其事:“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冤杨妃。”(“阿蛮”是唐玄宗的小名。)号称“秦妇吟秀才”的唐末进士韦庄《立春日作》与此意境相同:“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不久黄巢进长安,建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而僖宗在四川躲避了整整4年。
在这期间,僖宗得到了喘息,他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组织对黄巢的反扑。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积极组织对黄巢的打击,出身沙陀族的河东太原李克用也率兵入援以助朝廷,尤其是被僖宗委以京城四面行营都统的凤翔节度使郑畋,得到了“便宜从事”的权力,唐僖宗
更是积极组织围攻长安的黄巢。后来宰相王铎又被任命为诸道行营都统来发动对黄巢的进攻,原来首鼠两端的藩镇,也开始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主动对朝廷表达忠心。起义军由于自身存在弱点,加上军粮不足,内部发生了分歧和分化,一些将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形势发生了逆转。黄巢派驻同州重镇的防御使朱温在中和二年(882)九月投降,僖宗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我也”,赐名朱全忠。但僖宗没有想到,唐朝的江山社稷最终就是被这个朱全忠夺了去。
起义军在唐朝官军的反扑下,被迫退出长安,最后力尽兵败,黄巢在山东泰安的虎狼谷中自杀而亡。经过黄巢起义军的打击,唐朝数百年的基业已不复旧貌。此时,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方立据邢、洺,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瑄据郓、齐、曹、濮,王敬武据淄、青,高骈据淮南八州,秦彦据宣、歙,钱镠据浙东,他们都是各擅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成为实际上的地方割据势力。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地区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而已。
光启元年(885)李儇像
正月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数年惊魂还没有来得及稳定,便又遭遇了新的动荡。事情是这样的:僖宗宠信的宦官田令孜因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田便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王重宗中和五年(885)三月荣则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僖宗于光启元年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黄巢占领长安时,宫城建筑保存完好,而这次诸道兵马进入长安,烧杀抢掠,宫室坊里被纵火烧焚者十有六七,“宫阙萧条,鞠为茂草”。此时,各地节度使对宦官田令孜的专权十分不满,不少人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了田令孜。朱玫本想劫持僖宗,因田令孜挟持僖宗从大散关逃到兴元(今汉中)而没有成功,就将因病没有跑掉的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僖宗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实际上就是太上皇。时在光启二年(886)十月(一说五月)。
这一政治变故导致了各节度使与朝廷关系的新变化。僖宗以正统为号召,把王重荣和李克用争取过来反攻朱玫,同时密诏朱玫的爱将王行瑜,令他率众还长安对付朱玫。光启二年十二月,王行瑜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斩杀,又纵兵大掠。这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城里九衢积雪,一直没有融化。王行瑜率兵入城当夜,寒冽尤剧,长安城遭受抢掠剽剥之后,僵冻而死的百姓横尸蔽地,惨不忍睹。一些官员奉襄王李煴逃奔河中,王重荣假装迎奉,将襄王李煴抓住杀死,并把他的首级函送行在,即僖宗所在的兴元。
长安襄王李煴事变平息后,不少官员遭到杀戮,田令孜被贬斥,僖宗也打算重回京师了。光启三年(887)三月返京的队伍刚刚到达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就以等待长安宫室修缮完工为名强行滞留。到了六月,天威军与李昌符发生火拼,李昌符进攻僖宗行宫,兵败出逃陇州,僖宗命扈驾都将李茂贞追击。七月,李昌符被斩。
经过这样几番折腾,僖宗的身体也垮了。光启四年(888)二月,病中的僖宗终于又一次回到长安,在拜谒太庙以后,举行大赦,改元“文德”。三月三日,僖宗得“暴疾”,文德元年(888)三月六日,27岁的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幸运的是,他虽然是几度逃离京师,却是在长安宫中的武德殿驾崩的,而且在当年的十二月被葬在了靖陵(位于今陕西乾县铁佛镇南陵村)。
编辑本段僖宗年表公元862年,唐懿宗第五子李儇出生,本名李俨。
公元873年,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杀死唐懿宗长子,立李儇为太子。同年唐懿宗崩,李儇即位。
公元874年,王仙芝和黄巢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大潮。
公元877年,王仙芝战败被杀,黄巢统一了起义军,并确立了推翻唐王朝的确切目标。
公元880年,在黄巢起义的攻击下,李儇不得不南逃四川,并于公元881年抵达成都。
公元883年,黄巢在各路军阀的围剿下撤离长安。
公元885年,李儇回到长安,随即又在宦官田令孜的逼迫下离开长安。
公元888年,李儇再次回到长安,于武德殿驾崩。
编辑本段杂文逸事新罗留学生崔致远与唐僖宗统治期间来到唐朝仕官。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总评
僖宗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大唐帝国已经不可避免走向灭亡。因此不管僖宗是否贤明,他也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很遗憾,相比于好似骄奢天子的父亲懿宗,僖宗的*程度不仅没有减少,乾符年间以来的统治反倒黑暗了几分。由此,王仙芝和黄巢起义的原因也就变得非常好解释。僖宗生于深宫,宦官拥立为帝,虽其天资禀赋高超,然并无治国之道,光启之后虽打算励精图治,摆脱宦官,重振唐威,但为时已晚,唐王朝已经支离破碎。
史书点评
《旧唐书》:恭帝冲年缵历,政在宦臣,惕励虔恭,殷忧重慎。属世道交丧,海县横流,赤眉摇荡于中原,黄屋流离于遐徼,黔黎涂炭,宗社丘墟。而犹籓垣多仗义之臣,心腹有尽忠之辅,驱驾豪杰,号令军戎,终诛伏莽之徒,大雪失邦之耻。而令孜一为谬计,几丧丕图,虽如线之仅存,固棼丝之莫救。茫茫禹迹,空悲文命之艰难;赫赫宗周,竟坠文王之基业。非僖皇失道之过,其土运之穷欤?悲夫!
赞曰:运历将穷,人君幼冲。尘飞巨盗,波骇群雄。天既降丧,人罕输忠。回銮返正,禁旅之功。
《新唐书》: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然则唐之衰亡,岂止方镇之患?盖朝廷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也,始即位者人君之本也。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懿、僖当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继;乾符之际,岁大旱蝗,民悉盗起,其乱遂不可复支,盖亦天人之会欤!
编辑本段靖陵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乾县铁佛镇南陵村,北接千年古刹铁佛寺,西与乾陵连谷相接。唐僖宗李儇墓。李儇(862~888),懿宗第六子。初名李俨,立为皇太子后改名李儇。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即位,次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而他专务游戏,让宦官专权,致使自己两次被人乘乱挟持离京,靖陵
使大唐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靖陵封土为覆斗形,高7米,方圆20公里。陵园原残存石刻华表1对、翼马1对、石狮1对。鉴于该陵多次被盗,1995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该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碑、石函、龙凤玉璧、玉佩、哀册玉残片、鎏金铜锁、鎏金宝石铜花等,是我国惟一发掘的唐代帝陵,陵园位于陕西乾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今铁佛乡南陵村东南约150米处),西距唐高宗与武则天之乾陵4.5公里,东北距肃宗建陵15.5公里。
靖陵积土为冢,陵台为复斗形,底呈方形,边长40米、高8.6米;顶亦方形,边长8米。陵园方形,边长480米,陵台在陵园里,东西居中,陵台距南神墙264米、距北神墙176米。陵园现存东北、西北和西南角阙址。东北角阙址高3米、底长16.1米、宽8米;西北角阙址高3米、底长5.5、宽4.5米;西南角阙址已被平掉,现存角阙址残迹长6.7米、宽5.5米。
陵园石刻与唐中期各陵相同,位于陵台南264米的南神门外石狮已残。神道石刻均已残损,现存华表、翼马、石马和石人,东西列间距60米。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24米。已倒伏,另一华表仅存底座。翼马位于石望柱北26米。石马现存3匹,东面2匹、西面1匹。东列南数第一个在华表北44米,第二个在第一个北105米;西列石马绝大部分残毁和倒扑。靖陵是西安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也是唐陵中第一座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由于该陵多次被盗,破坏严重,墓内的壁画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壁画的艺术水平远不能和盛时的相比。1995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由省、县文物部门进行科学发掘。该陵地宫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100余件.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唐僖宗没有立皇后,身后也没有妃子被追封为皇后。
孟才人
儿子
建王李震,母不详
益王李升(《新唐书》作李陛),母不详
女儿
唐兴公主,母不详。
永平公主,母不详。
6朱由校
人物简介朱由校,明朝皇帝(1604年~1627年)。光宗长子,光宗即位不及一月,服“红丸”而死。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六,继立为帝,次年改元天启。神宗晚年,因继嗣问题政治风波频起,已有“梃击案”在前。光宗即位,“红丸案”又起,继而朝臣恐熹宗母妃李选侍(非亲生)操纵朝政,迫令移出乾清宫,又构成“移宫案”。总称“三案”。不久成为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的口实。明亡国前后朝廷政治风波多与此相关,一直延续到南明朝。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皇帝朱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祖父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我与西李(即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而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
在明熹宗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于公元1620年9月病死后,熹宗被宣布即帝位,但是抚养朱由校的皇妃李选侍以明熹宗朱由校生母早逝为由,将熹宗扣留。
群臣非常着急,纷纷上书请李选侍放还熹宗。但是李选侍根本不听,仍旧将新皇扣留,幸亏太监王安从大局出发,将皇子骗了出来,交给了群臣。
李选侍见此,就赖在乾清宫不走,以此要挟群臣给她皇太后的封号。按古制皇帝即位后,应该立即迁入乾清宫居住,但是无人奈何的了李选侍。劝李移宫的奏章如雪片飞来,李选侍根本不理。群臣终于被激怒了,杨涟代表众大臣向李选侍下达最后通牒,让她即日离宫,新皇朱由校也下旨,让李选侍移宫,加上大太监王安对李选侍百般威吓,李选侍只好带宫女灰溜溜迁出了乾清宫,9月庚辰日奉朱由校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启”,是为大明熹宗朱由校皇帝。史称此事件为“移宫案”,为明朝宫廷三大案之一。
熹宗即位时年16岁,委信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又晋升与客氏私情密切的内监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熹宗性喜“椎凿髹漆”之事,每当引绳削墨,热衷于木工时,忠贤即奏事,熹宗厌烦,就全权交付忠贤处理,由此得专擅威福,明宦官专权至此达到顶峰。
在位七年,后金威胁日大,边境形势紧张。由神宗朝发展而来的党争门户更趋恶劣,言官居中借谏劾兴风作浪,大坏朝政。王化贞、熊廷弼因广宁(今辽宁北镇)失陷,均入狱论死。廷弼有胆略,擅战守,守边有功,其死于言官论劾,时人冤之。后又撤罢孙承宗,以高第代为辽东经略。高第尽弃关外各城,幸袁崇焕坚守宁远二城。边将动辄受朝廷大臣,特别是言官的掣肘,此风一开,到崇祯朝更是炽烈,导致对后金战争一败再败,直至后来的满清入主中原。
编辑本段在位期间为政混乱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令东林党人主掌内阁、都察院及六部,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明熹宗
高攀龙、孙承宗、袁可立等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天启帝即位时尽心尽力,因此,天启帝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
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焕,天启二年(1622年)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录方孝孺遗嗣,优恤元勋,给予祭葬及谥号。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且有罢矿监、安抚辽东的之举。但是谁知不久之后就出了事。
这时的后宫之中,两颗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长。这两个毒瘤就是魏忠贤与客氏。魏忠贤原为一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天启帝,天启帝继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天启帝皇帝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监在后宫逐渐被排挤,客魏的权力覆盖了整个后宫。但魏忠贤并不满足,决心成为权倾朝野,名副其实的大太监。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天启帝玩乐,使天启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天启帝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天启帝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天启六年,天启帝还命顾秉谦等人修《三朝要典》,为魏忠贤等歌功颂德。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仅残酷地排除异己,而且加深了对百姓的盘剥,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极度黑暗,其时,国内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这必然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启元年,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彦起事于西南,天启七年,国内还爆发了山东的徐鸿儒起义和陕西的王二之起义。
天启年间,熹宗不但面临内忧,还有外患。山海关外,女真叛乱政权步步进逼。熹宗却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势力逐渐壮大,攻陷沈阳、辽阳,进逼宁远(今辽宁兴城),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同时,荷兰人于1624年登上台湾岛,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台湾。
但是,天启皇帝出现这些行为除了出自本人的思想觉悟之外,同他的祖父神宗和父亲光宗也有关系(万历一直不太喜欢光宗,光宗自身除了带有神秘色彩之外,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基本没怎么管)。
兄终弟继
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然后,又与王体干、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天启帝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到了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的病更重了。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8月乙卯日,天启帝驾崩于乾清宫,终其一生。《明史卷二十二·天启帝本纪》评价说:熹宗“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朱由校死后葬于北京昌平德陵。庙号为熹宗,又称为天启皇帝。卒后谥号为“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天启帝专心致志地盖着他的“宫殿”,奸佞们却在悄悄地挖着他的墙脚,宫殿轰然倒塌,思宗由检亦由于其性格原因在即位后频频施政出错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熹宗死后仅十多年,明朝就灭亡了。
在位年号
天启(1620年—1627年),共使用七年。
当朝人物
宰辅
叶向高
刘一燝
沈纮
韩爌
史继偕
何宗彦
朱国祚
孙如游
孙承宗
顾秉谦
朱国祯
朱延禧
魏广微
周如磐
黄立极
丁绍轼
冯铨
施凤来
张瑞图
李国?
名将
熊廷弼
孙承宗
袁崇焕
毛文龙
赵率教
满桂
太监
王安:司礼秉笔太监,劝帝行诸善政,为人刚直而疏,但善病,不能数见帝,因而魏忠贤始进。
魏忠贤:人称九千岁。
王体干:忠贤一党。
李永贞:忠贤一党。
涂文辅:忠贤一党。
李朝钦
刘若愚
崔文升:郑贵妃宫中内侍。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天启帝在位期间纵容奶娘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熹宗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们沆瀣一气,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杨涟、左光斗等皆惨死于其手,而熹宗丝毫不觉,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熹宗酷爱做木工活,在宫中乐此不疲。世传魏忠贤往往于皇帝全神贯注干活时呈上奏章,于是上谕多是“知道了,你们用心行去”这类话语,魏忠贤始得肆意妄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熹宗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大害。朱由校
纵观天启帝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聩,究竟是一个欠教育的顽童的行径,不是恶人(虽然他的昏聩对明朝造成的祸害无穷)。归根结底应归罪于天启帝的祖父万历皇帝,万历不喜长子,不关心他的教育,长子自身难保,自然导致长孙的教育更被忽视,乃至熹宗继位时据说大字不识几个,遑论朝政。熹宗终究是“凡事愦愦”(太监王体乾语)而已,对待夫妇手足的情谊不薄。病重时,信王入见,熹宗拍着榻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熹宗对张皇后也很爱惜,使客魏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时,熹宗道出心中对张皇后的歉疚,嘱咐信王要善事中宫,足见结发情意。
编辑本段家庭成员家世
高祖父
明世宗朱厚熜
高祖母
杜康妃
曾祖父
明穆宗朱载垕
曾祖母
孝定太后李氏
祖父
明神宗朱翊钧
祖母
王恭妃
父亲
明光宗朱常洛
母亲
生母:王才人,初为东宫选侍,1605年封才人,1619年被西李选侍(李康妃)殴打凌辱而死。熹宗继位,追上尊号曰孝和皇后,迁葬庆陵。
养母:西李选侍,光宗宠妃。曾劫持朱由校、霸占乾清宫引发“移宫案”。天启年间,投靠魏忠贤而被封为康妃。寿命很长,活到清朝康熙年间才死去。
乳母:客氏,本为保定府定兴县民侯二之妻,万历中,入宫哺育皇长孙。天启初封为奉圣夫人。每在宫中肆淫横行,后妃多遭其毒手。魏忠贤得势,实因客氏,二人狼狈为奸,贻害无穷。崇祯继位,令出宫。三月而论罪,下浣衣局,笞死。
后妃
1。张皇后(约公元1606年—1644年),既是“懿安皇后”。1621年册为皇后。1644年自缢殉国。清兵入关,合葬于熹宗德陵。事迹详见“张皇后”词条。
2。任皇贵妃,即任容妃。魏忠贤的侄外孙女,一说为义女。为人“丽而狡”。天启五年因生献怀太子朱慈炅,被封皇贵妃。 国亡后冒充已殉节的懿安张皇后,招摇诓骗,颇惑人视听,以至明末笔记所载张皇后下落事多失实,《甲申纪事》甚至谓张后迎降李自成,贺宿著《懿安后事略》为之力辩。清朝入关,她结局额不错,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其生活。
3。范皇贵妃:即范慧妃,因生悼怀太子朱慈焴,晋封皇贵妃;还生一女,都夭折。明朝灭亡,范妃由清廷出资赡养其生活。
4。张裕妃:裕妃以直烈忤客魏,被幽闭于冷宫中断绝饮食,至活活饿死,死时身怀有孕。崇祯初,恢复位号。
5。段纯妃:天启元年时(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当日在元辉殿选定三位淑女之一。以无子,得以逃过客魏毒手。
6。李成妃:生一女,早逝。成妃曾利用侍寝之机替范妃向皇帝求情,招来客魏忌恨,被幽闭在长春宫中断绝饮食,幸好成妃早有预料,先在檐瓦中藏有食物,方才免过一死。仍获严谴。崇祯初,恢复位号。
7。王良妃:天启元年时(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当日在元辉殿选定三位淑女之一,同年册封为良妃。无宠无出,明朝灭亡,王良妃逃出了皇宫,不知所终。事迹见《明熹宗朱由校实录》、《国榷》。
8。冯贵人:因谏罢内操为客魏所忌,矫旨赐死。
9。胡贵人:事迹不详,名号出自《国榷》。
10.定嫔、恪嫔、襄嫔,生卒年不详。
子女
长子朱慈燃,怀冲太子,生母张皇后,生下就是死胎。
次子朱慈焴 ,悼怀太子,母皇贵妃范氏,早夭
三子朱慈炅,献怀太子,母皇贵妃任氏,王恭厂大爆炸时被吓死。
长女朱淑娥,永宁公主,母皇贵妃范氏,两岁早夭
次女朱淑嫫,怀宁公主,母成妃李氏,一岁早夭
兄弟
简怀王朱由(木学),孝和皇后所生,朱由校的同母弟,夭折。
齐思王:朱由楫
怀惠王:朱由模
湘王:朱由栩
明思宗(信王):朱由检
惠昭王朱由橏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心灵手巧
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天启通宝
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熹宗朱由校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喜傀儡戏
熹宗喜欢看傀儡戏,
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爱好建筑
熹宗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操作,“膳饮可忘,寒暑罔觉。”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奸臣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他常趁熹宗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熹宗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词,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匠工,却使大明王朝在他这双巧手上摇摇欲坠。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
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部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文献载其“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明熹宗朱由校经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朱由校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明熹宗朱由校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朱由校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天启帝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明熹宗朱由校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拢,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朱由校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整个工程中明熹宗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明熹宗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天启帝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除木工活外,天启帝还醉心于建筑。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天启帝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天启帝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天启帝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天启帝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到天启七年(1627)间,明朝对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天启帝都亲临现场。天启帝常常在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棵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面对这样的主子,奸宦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他常趁天启帝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天启帝批示,天启帝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正如《酌中志余》所述:“当斫削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天启帝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而天启帝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
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天启皇帝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文盲皇帝
明天启帝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自己也不喜欢朱常洛这个儿子,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天启帝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1]
由于没有文化,天启帝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天启帝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一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天启帝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以上说熹宗文盲不是史实,但能说明天启皇帝文化水平不高,不可否认,由于神宗不喜欢太子,所以让太孙的学业荒废。但是也不致于文盲,天启的后期老师就是著名战略家孙承宗,还有董其昌、袁可立也都担任过天启的老师。一般皇子、皇孙,在不到8、9岁时,都会请名师授学,可能当时给天启请老师不受重视,但是绝不可能是文盲,因为天启帝很小就没有母亲,父亲朱常洛自身太子之位都不稳,母亲的地位又低,宫里几乎没人看好朱由校,所以几乎除了客氏没什么人会看重这个小皇孙。也只有乳母客氏对他关爱。古代的老师非常严格,皇子常常是冬天的晚上还要在灯下看书,客氏经常给小朱由校送茶送点心。对他关心倍至,十几年没变过,朱由校也都记在心里,所以后来即位对客氏言听计从,客氏的儿子都封了官。魏忠贤也勾结客氏做恶。天启从一般人来说并不坏,只是不管朝政,朝政被魏忠贤把持,而且天启与明武宗朱厚照比,也不一样,天启帝朱由校比较安静,一般只在皇宫里玩,玩累了就做木工。而明武宗好动,常常会出去扰民。这两个皇帝也都是16岁即位都不亲自管理朝政,只是武宗时,有贤臣辅佐,而天启没有,但是要注意的是,熹宗在位期间,虽然本来不理政,但是对付后金的宁锦防线,却是在他在位时建立好的,这成了明朝抗击后金的主要防线。而且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毛文龙等名将也是在天启朝前期提拔的,抗击后金的功绩也都是在天启朝获得的。之后被现代好多人说成明君的崇祯朝,这些人,被起用,最后却……不得善终。但崇祯是好皇帝,这是无可厚非的。成为亡国之君,是因为他得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烂摊子,而崇祯由于性格的原因在施政方面屡屡出错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在这里说那些名将的不得善终并非贬低崇祯,只能说崇祯施政错误。从中就可以得出其实天启皇帝因为年轻虽然不理政,但是武将还能发挥作用,到了崇祯在位,崇祯也年轻,他虽然理政,但是他做得并没有比天启好,甚至于还差。至于天启,总的来说,是个正常人,不是个正常皇帝。这点和朱厚照亦有相似之处。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明史 熹宗本纪》
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长子也。母选侍王氏。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德陵
神宗以元孙生,诏告天下。四十八年,神宗遗诏皇长孙及时册立,未及行。九月乙亥,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皇帝位。群臣哭临毕,请见皇长子于寝门,奉至文华殿行礼,还居慈庆宫。丙子,颁遗诏。时选侍李氏居乾清宫,吏部尚书周嘉谟等及御史左光斗疏请选侍移宫,御史王安舜疏论李可灼进药之误,“红丸”、“移宫”二案自是起。己卯,选侍移仁寿殿。庚辰,即皇帝位。诏赦天下,以是年八月以后称泰昌元年。辛卯,逮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甲午,荫太监魏进忠兄锦衣卫千户。封乳保客氏为奉圣夫人,官其子。冬十月丙午,葬显皇帝、孝端显皇后于定陵。戊申,辽东巡抚都御史袁应泰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代熊廷弼。辛酉,御经筵。壬戌,礼部尚书孙如游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丁卯,哕鸾宫灾。十一月丙子,追谥皇妣孝元贞皇后,生母孝和皇太后。十二月辛酉,方从哲致仕。
天启元年春正月庚辰,享太庙。壬辰,追谥伍文定等七十三人。壬寅,御史王心一请罢客氏香火土田,魏进忠陵工叙录,不报。二月甲辰,言官请复当朝口奏及召对之典,从之。己未,御经筵。闰月乙酉,以风霾谕群臣修省。丁亥,孙如游致仕。丙申,除齐泰、黄子澄戚属戍籍。戊戌,昭和殿灾。三月乙卯,大清兵取沈阳,总兵官尤世功、贺世贤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帅诸将援辽,战于浑河,皆败没。壬戌,大清兵取辽阳,经略袁应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张铨被执,不屈死。丙寅,谕兵部:“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今边疆多故,大风猛士深轸朕怀,其令有司于山林草泽间慎选将材。”丁卯,京师戒严。夏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甲戌,禁抄发军机。丙子,辽东巡抚佥都御史薛国用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参议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戊寅,募兵于通州、天津、宣府、大同。甲午,募兵于陕西、河南、山西、浙江。戊戌,册皇后张氏。五月丁未,贵州红苗平。甲寅,禁讹言。辛酉,陕西都指挥陈愚直以固原兵入援,溃于临洺。未几,宁夏援辽兵溃于三河。六月癸酉,何宗彦入阁。丙子,朱国祚入阁。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辛巳,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军务。秋七月乙巳,沈飗入阁。八月丙子,擢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驻师镇江城。戊子,杭州大火,诏停强造。癸巳,停刑。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乙卯,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杀巡抚徐可求,据重庆,分兵陷合江、纳溪、泸州。丁卯,陷兴文,知县张振德死之。冬十月戊辰,御史周宗建请出客氏于外,不听。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等相继言,皆谪外任。丙子,史继偕入阁。乙酉,奢崇明围成都,布政使朱燮元固守。寻擢燮元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石砫宣抚使女土官秦良玉起兵讨贼。壬辰,叶向高入阁。十二月丁丑,巡抚河南都御史张我续为兵部侍郎,提督川、贵军务。陕西巡抚移驻汉中,郧阳巡抚移驻夷陵。湖广官军由巫峡趋忠、涪讨贼。庚辰,援辽浙兵哗于玉田。辛卯,以熊廷弼、王化贞屡议战守不合,遣使宣谕。是年,安南、土鲁番、乌斯藏入贡。
二年春正月丁未,延绥总兵官杜文焕、四川总兵官杨愈懋讨永宁贼。丁巳,大清兵取西平堡,副将罗一贵死之。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逆战于平阳桥,败没。王化贞走闾阳,与熊廷弼等俱入关。参政高邦佐留松山,死之。壬戌,振山东流徙辽民。癸亥,兵部尚书张鹤鸣视师辽东。乙丑,京师戒严。河套部犯延绥。永宁贼将罗乾象约降,与官军共击贼,成都围解。二月癸酉,水西土同知安邦彦反,陷毕节、安顺、平坝、沾益、龙里,遂围贵阳,巡抚都御史李枟、巡按御史史永安固守。戊寅,免天下带征钱粮二年及北畿加派。礼部右侍郎孙承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丑,孙承宗兼理兵部事。三月丁酉朔,刘一燝致仕。甲辰,阳武侯薛濂管理募兵。兵部侍郎王在晋为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蓟、天津、登、莱军务。甲寅,赐文震孟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丁巳,敕湖广、云南、广西官军援贵州。是春,举内操。夏四月甲申,京师旱。五月戊戌,复张居正原官。己亥,录方孝孺遗嗣,寻予祭葬及谥。丙午,山东白莲贼徐鸿儒反,陷郓城。癸亥,秦良玉、杜文焕破贼于佛图关,官军合围重庆,复之。六月戊辰,徐鸿儒陷邹县、滕县,滕县知县姬文胤死之。加毛文龙为总兵官。贵州总兵官张彦芳为平蛮总兵官,从巡抚都御史王三善讨水西贼。己巳,前总兵官杨肇基、游击陈九德帅兵讨山东贼。秋七月甲辰,松潘副使李忠臣约总兵官杨愈懋谋复永宁,不克,皆死之。贼攻大坝,游击龚万禄战死,遂陷遵义。癸丑,沈飗致仕。乙卯,神宗神主祔太庙。庚申,援黔兵溃于新添。癸亥,武邑贼于弘志作乱,寻伏诛。八月庚辰,孙承宗以原官督理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军务。九月甲午朔,光宗神主祔太庙。壬寅,御史冯英请设州县兵,按亩供饷,从之。乙卯,封皇弟由检为信王。停刑。冬十月辛未,水西贼犯云南,官军击败之。辛巳,官军复邹县,擒徐鸿儒等,山东贼平。壬午,总兵官鲁钦代杜文焕为总理,援贵州。十一月癸丑,朱燮元总督四川军务。十二月己巳,王三善、副总兵刘超败贼于龙里,贵阳围解。是年,暹罗入贡。
三年春正月己酉,礼部侍郎朱国祯,尚书顾秉谦,侍郎朱延禧、魏广微,俱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乙卯,红夷据澎湖。贵州官军三路进讨水西,副总兵刘超败绩于陆广河。二月乙酉,赠恤邹县死难博士孟承光及母孔氏,子弘略。是月,停南京进鲜。三月癸卯,朝鲜废其主李珲。是春,振山东被兵州县。夏四月庚申朔,京师地震。己巳,朱国祚致仕。五月辛丑,四川官军败贼于永宁,奢崇明走红崖。秋七月辛卯,南京大内灾。壬辰,奢崇明走龙场,与安邦彦合。丁酉,安南寇广西,巡抚都御史何士晋御却之。己亥,史继偕致仕。九月癸巳,给事中陈良训疏陈防微四事,下镇抚司狱。冬十月乙亥,京师地震。丁丑,停刑。闰月壬寅,以皇子生,诏赦天下。是月,王三善剿水西,屡破贼,至大方。十一月丁巳朔,祀天于南郊。十二月癸巳,封李倧为朝鲜国王。戊戌,京师地震。庚戌,魏忠贤总督东厂。是年,暹罗、琉球入贡。 四年春正月丙辰朔,长兴民吴野樵杀知县石有恒、主簿徐可行,寻伏诛。乙丑,王三善自大方旋师遇伏,被执死之,诸官将皆死。庚午,何宗彦卒。二月丁酉,蓟州、永平、山海关地震,坏城郭庐舍。甲寅,京师地震,宫殿动摇有声。帝不豫。三月丁巳,疾愈。庚申,杭州兵变。是月,京师屡地震。夏五月甲寅朔,福宁兵变,有司抚定之。六月癸未,左副都御史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南北诸臣论忠贤者相继,皆不纳。丙申,大雨雹。杖杀工部郎中万燝,逮杖御史林汝翥。秋七月辛酉,叶向高致仕。癸亥,河决徐州。振山东饥。冬十月,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十一月己巳,韩爌致仕。是月,贵州官兵败贼于普定,进至织金,破之。十二月辛巳,逮内阁中书汪文言下镇抚司狱。丙申,朱国祯致仕。癸卯,南京地震如雷。是月,两当民变,杀知县牛得用。
五年春正月癸亥,大清兵取旅顺。戊寅,以庆陵工成,予魏忠贤等荫赉。是月,总理鲁钦、刘超等自织金旋师,为贼所袭,诸营兵溃。三月甲寅。释奠于先师孔子。丙寅,赐余煌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戌,朱燮元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讨安邦彦。丁丑,谳汪文言狱,逮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削尚书赵南星等籍。未几,涟等逮至,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夏四月己亥,削大学士刘一燝籍。五月癸亥,给事中杨所修请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编次成书,从之。乙丑,祀地于北郊。庚午,行宗室限录法。六月丙戌,朱延禧致仕。秋七月壬戌,毁首善书院。壬申,韩爌削籍。甲戌,追论万历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削籍。八月壬午,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削尚书孙慎行等籍。戊子,礼部尚书周如磐兼东阁大学士,侍郎丁绍轼、黄立极为礼部尚书,少詹事冯铨为礼部右侍郎,并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己亥,魏广微罢。壬寅,熊廷弼弃市,传首九边。九月壬子,辽东副总兵鲁之甲败没于柳河。冬十月己卯,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蓟、登、莱、天津军务。丙戌,停刑。庚寅,孙承宗致仕。丙申,逮中书舍人吴怀贤下镇抚司狱,杖杀之。庚子,以皇子生,诏赦天下。十一月壬子,周如磐致仕。十月乙酉,榜东林党人姓名,颁示天下。戊子,戍前尚书赵南星。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六年春正月戊午,修《三朝要典》。丁卯,大清兵围宁远,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己巳,围解。二月乙亥,袁崇焕为佥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宁远。戊戌,以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奏,逮前应天巡抚周起元,吏部主事周顺昌,左都御史高攀龙,谕德缪昌期,御史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攀龙赴水死,起元等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己亥。祭日于东郊。三月丁未,设各边镇监军内臣。太监刘应坤镇守山海关,大学士丁绍轼、兵部尚书王永光等屡谏不听。论宁远解围功,封魏忠贤从子良卿肃宁伯。庚戌,安邦彦犯贵州,官军败绩,总理鲁钦死之。壬子,袁崇焕巡抚辽东、山海。夏四月丁丑,命南京守备内臣搜括应天各府贮库银,充殿工、兵饷。戊戌,丁绍轼卒。五月戊申,王恭厂灾,死者甚众。丙戌,礼部侍郎施凤来、张瑞图,詹事李国<木普>,俱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八月,陕西流贼起,由保宁犯广元。九月庚寅,顾秉谦致仕。壬辰,皇极殿成,停刑。己亥,魏良卿进封肃宁侯。是月,参将杨明辉赍敕招谕水西贼,被杀。是秋,江北大水,河南蝗。冬十月戊申,进魏忠贤爵上公,魏良卿宁国公,予诰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己酉,以皇极殿成诏天下,官匠杂流升授者九百六十五人。癸丑,改修《光宗实录》。十一月庚寅,予魏良卿铁券。十二月戊申,南京地震。甲子,浔州贼杀守备蔡人龙。是年,安南、乌斯藏、琉球入贡。
七年春正月辛未,振凤阳饥。乙亥,太监涂文辅总督太仓银库、节慎库,崔文升、李明道提督漕运河道,核京师、通州诸仓。辛卯,免榷潼关、咸阳商税。二月壬戌,修隆德殿。三月癸酉,丰城侯李承祚请开采珠池、铜矿,不许。戊子,澄城民变,杀知县张斗耀。己卯,封魏忠贤孙鹏翼为安平伯。壬午,戍孙慎行。丁亥,海贼寇广东。是月,浙江大水。八月丙申,加魏良卿太师,魏鹏翼少师。戊戌,中极、建极二殿成。乙巳,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谕以魏忠贤、王体乾忠贞可计大事。封忠贤侄良栋为东安侯。甲寅,大渐。乙卯,崩于乾清宫,年二十三。遗诏以皇第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冬十月庚子,上尊谥,庙号熹宗,葬德陵。
赞曰: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3萧衍
生平事迹少年英才
在血缘上来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就是齐高帝的族弟 ,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 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梁武帝 画像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眺、范云等。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宋书》、《齐纪》等书,而谢眺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在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袭加推荐两种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注重门第观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难的。萧衍因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刚做官时就是在卫将军王俭手下。
果然,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也很出众,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户曹属官。因为他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他回去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
赞划萧鸾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齐武帝病重,当时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后拥立竟陵王萧子良 。后来事情败露,王融下狱被赐死。王融的计划和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齐武帝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决定把他废掉。
梁武帝 画像
在和萧衍他们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萧鸾则说:“现在的众王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 萧衍说:“这个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个,这两个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那个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 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萧鸾废杀萧昭业,拥立萧昭文,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废掉萧昭文,自己做了皇帝,这就是齐明帝。萧鸾做皇帝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力退北魏
在萧衍辅佐萧鸾做皇帝的第二年,北魏的孝文帝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朝的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齐明帝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北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雍州战败
公元497年的秋天,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和南阳,前锋直逼雍州,即当前的湖北襄樊市。齐明帝萧鸾赶忙派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领兵增援雍州。第二年的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萧衍知道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就很疲惫,需要休整,现在又遇到强敌围困。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实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
梁武帝 画像
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会退兵的。”没想到魏军越来越多,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很镇静的崔慧景这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着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军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兵死伤惨重。
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这次战败后,齐明帝没有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谋诛东昏
齐明帝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位,这就是无能的东昏侯。东昏侯治国无术,却很残忍,做皇帝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爱护,妄加杀戮。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
在东昏侯冤杀大臣、萧衍的兄长萧懿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议废掉东昏侯。众人非常赞同,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东昏侯决战,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千艘。
为了增加号召力,萧衍联合了南康王萧宝融一起举兵,后来南康王在江陵即位,这就是齐和帝。他们共同和东昏侯争夺齐的政权。最后,萧衍领兵到达了建康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
在国难之际,齐内部仍有奸臣进谗言,说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过错,怂恿东昏侯大开杀戒。这使征虏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示心迹。王珍国和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东昏侯。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
萧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处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这次萧衍拥戴萧宝融,消灭了东昏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代齐建梁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和帝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原来的好友沈约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时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第二次提起时,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我想想再说吧”。后来就答应了。
沈约又告知了范云,两人都同意拥立萧衍做皇帝,萧衍知道后,很高兴。在他们谋划的过程中,萧衍竟然贪恋起原来宫中的两个美女来,把头等大事忘到了脑后。范云知道后很着急,又找到萧衍,说明利害,这才使萧衍下决心灭掉齐,免得夜长梦多。梁武帝 画像
范云和沈约写信给和帝的中领军夏侯祥,要他逼迫和帝禅让帝位给萧衍。同时,萧衍的弟弟、荆州刺史也让人传播民谣“行中水,为天子”,利用人们的迷信观念为萧衍称帝大造舆论。等和帝的禅让诏书送到后,萧衍又假装谦让。于是,范云带领众臣117人,再次上书称臣,请求萧衍早日登极称帝。太史令也陈述天文符谶,证明他称帝合乎天意,萧衍这才装着勉强接受众人的请求,在公元502年的农历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 建立大梁帝国。
然后,萧衍派人给和帝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尽。和帝死后,萧衍说他暴病而死,谥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丧礼,将他葬在恭安陵。
显著政绩
萧衍做皇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猜疑心重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惮开国元勋。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
梁武帝 画像
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但他的照顾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让他备受刺激,这是他以后当和尚的主要原因。
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在窝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惩罚反而加封官职,妄加纵容。萧宏也不知恩,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最后,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个人还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
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封他为王,还做将军。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更为疏远了。
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却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兴,授予高官厚禄。萧综还改名为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服(即斩衰,一种生麻布做成的简单衣服)三年。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了给他的封号,还把吴淑媛废成庶人。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却不愿意回来。不久,吴淑媛病逝,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给吴淑媛加了谥号为“敬”。
这两次打击对于萧衍来说是很大的。建国开始的时候,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直接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但老年后,特别是以上这两桩事后,萧衍看破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
佞佛皇帝
在公元527年,萧衍亲自到了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信佛之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后来,萧衍又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在这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公元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高欢(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
侯景为人首鼠两端,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对他有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兴,封王,封大将军,派军队接应。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后来,归顺的侯景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围困都城,本来侯景已经元气大伤,但守城的将领也没了斗志,开城把侯景放了进来。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台城身亡
侯景于太清元年(公元547年)正月据河南十三州叛归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其不信任。迫于无奈,侯景致函萧衍,许愿献出河南十三州来投奔梁。萧衍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不久,东魏攻击侯景,萧衍派萧渊明支援,结果战败,萧渊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其目的是刺激侯景。而萧衍不听臣下劝告,与东魏使者往来,侯景感到恐慌。
此时,侯景假托东魏名义写信给萧衍,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萧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气愤,遂起兵叛变。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围攻建康。城中久被围困,粮食断绝,饥饿与疾病困扰,人多浮肿气急,横尸满路,能登城抗击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诸王手握重兵,却彼此猜忌,按兵不动。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纵兵洗劫。
但是,这个侯景毕竟是作乱打进都城的,他的军队掌握了都城的管理大权,他的卫兵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索蜜,未得实现,忧愤成疾。五月,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公元464年,萧衍出生。
公元500年,萧衍起兵反对萧宝卷,并于次年拥立萧宝融为帝。
公元502年,萧衍称帝,是为梁武帝,南齐灭亡,南梁建立。
公元527年、529年、546年、547年,信奉佛教的萧衍先后舍身入佛门。
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
公元549年,萧衍被侯景软禁,饥饿而死,享年86岁。
编辑本段文艺贡献博学多才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史著作
在学术上,梁武帝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面,梁武帝草书
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曾对臣下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此书到宋朝时即已失传,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佛学造诣
他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对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诗文才华
梁武帝的诗赋文才,也有过人之处。齐武帝永明年间(公元485~公梁武帝与达摩祖师
元493年),诗坛创作风气大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如谢眺、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建梁称帝后,他素性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梁武帝现存诗歌有80多首,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言情诗、谈禅悟道诗、宴游赠答诗、咏物诗。梁武帝的言情诗集中在新乐府辞中,又称拟乐府诗,数量几乎占了其全部诗作的一半。乐府是古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据学者研究,至迟在周代便设有乐官,称为大司乐,以乐府为音乐官署的名称,则始于秦。到了汉代,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职。汉武帝时,乐府的性质和规模与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时,乐府除制作乐章、训练乐工之外,还广泛采集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凡由乐府机构制作和采集的歌辞,以及文人以乐府题写作的诗,后世皆称为“乐府诗”或“乐府”。其中,民歌是乐府诗中最有生气的部分。
魏晋时,乐府停止了采集民歌的工作,当时的乐府诗也出现了日趋雅化的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异风格的民歌再次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通过乐府机构的采集、演唱,对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江南民歌言情的题材、内容,及其纤弱绮丽的风格特点,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声色的爱好,因而被广泛模拟创作。
萧衍任雍州刺史驻居襄阳时,就非常喜好当地的民歌,他的许多拟乐府诗,如《芳树》、《有所思》、《临高台》等,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的。即使在称帝以后,萧衍对乐府诗的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在天监十一年(512年),他亲自动手改西曲(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部分。前者产生于建康周围,此地相袭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几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见其爱好沉迷的程度。
和乐府民歌一样,萧衍的乐府拟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为咏唱对象。他的大多数诗作都是描摹女子对爱情的殷盼,为离别相思所苦的情态,感情缠绵,风格绮丽,语言平易,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如“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驱乃无依。”(《子夜四时歌。冬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铜蹄歌》)等。郑振铎先生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此话确有一定的道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梁武帝的七言诗。梁武帝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歌》等。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梁武帝,七言诗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婉转咏叹的情趣。梁武帝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梁武帝等人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梁武帝的谈禅悟道诗的数量仅次于其乐府诗。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写的谈禅悟道诗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写照。这些诗,如同宗教哲学箴言,十分乏味,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梁武帝的第三类诗是宴游赠答诗,内容较前两类诗复杂。这里有表现宗教哲理、宣扬佛教思想、规劝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钟山大爱敬寺》、《觉新意赠江革》等;有巡幸记游、描绘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诗》、《登北顾楼》、《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别诗,如《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等。这类诗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与,藻苹相推移。碧池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首夏泛天池诗》)该诗画面景物鲜明,色彩绚丽多彩,读来颇有韵味。再如:“兰华时未晏,举袂徒离忧,……誊言无歇绪,深情附还流。”(《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写友人将别时深沉真挚的眷恋之情,也是赠别诗中较好的作品。
梁武帝的第四类诗是咏物诗,如《咏舞诗》、《咏烛诗》、《咏笔诗》等。这类诗虽穷力追新,但内容浅薄,可足称道者甚少。
他的《赠逸民十一》:“如垄生木,木有异心。如林鸣鸟,鸟有殊音。如江游鱼,鱼有浮沉。岩岩山高,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此诗以树木异心、飞鸟殊音、游鱼浮沉、山高水深难以知晓的某些不可思议之处,来说明世间事物的本质、规律实在是难以寻求。
后世文人对齐梁诗总的评价不高,大都以为其“嘲风月,弄花草”(白居易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齐梁诗人缺乏匡世救时的崇高理想,也缺乏严肃认真的社会责任心,因此反映社会现实及言志述怀之作便不多见,充斥当时文坛的是大量的山水、咏物、艳情之诗。梁武帝的诗歌从题材、内容、风格诸方面来说,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齐梁诗歌的特点。这当然与他即位前漫长优裕的贵族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虽然是一个开国创业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养尊处优,并未受过太多的打击;其灭齐建梁,也只经历过一年多的时间,而且非常顺利。所以,梁武帝的诗歌中多“儿女情语”、“神仙道气”,少“风云之气”,少言志述怀、积极进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梁武帝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他创制了许多新歌。《隋书·音乐志》上说:梁武帝“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如“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廷用十六曲”,梁武帝“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时也。更创新歌,以述功德”。梁武帝创制了不少颂扬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乐》、《大欢》、《大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砖》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
音乐绘画
梁武帝重视礼乐。他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他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大画家张僧繇善于写貌,颇受梁武帝赏识。当时,梁武帝诸子多出镇外州,梁武帝常常想念他们,便命张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画诸子之像,悬于居室之中,梁武帝见图如见其子,思念顿减。梁武帝信佛,在位时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张僧繇作画。
棋艺超群
梁武帝对围棋特别喜爱,棋艺也很高超。在齐朝为官时,每逢闲暇,常彻夜不眠,与人弈棋。称帝之后,兴趣不减。大臣朱异、韦黯、到溉,都是他的棋友,名将陈庆之原先为随从时也常陪武帝下棋。每到兴致高时,便不复君臣之别。一次,梁武帝又约到溉玩了一个通宵。到溉不能熬夜,一局未终,竟低头睡着了。梁武帝见状大笑,就做诗嘲讽他:“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到溉被唤醒,颇为尴尬,及听到梁武帝的诗句,又放声大笑。君臣尽欢而散。
梁武帝对围棋如醉如痴,也有因此误事的时候。他晚年佞佛,有一个名叫榼头师的和尚,颇为他敬重。一天,梁武帝下敕召榼头师入宫研讨佛法,当榼头师入宫的时候,梁武帝正在和人下棋,要杀死对方的棋子,便随口说道:“杀掉!”左右侍从将此话理解错了,以为梁武帝要杀掉榼头师,便不由分说,将榼头师推出斩首。下完棋,梁武帝下令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将此人杀掉了。”梁武帝听罢,后悔不迭。
时代风气
由于梁武帝雅好诗文,大臣们纷纷效仿,甚至连赳赳武夫也能偶尔吟出几句好诗来。天监六年(507年),梁将曹景宗和韦睿在徐州大败魏军。班师回朝后,梁武帝在华光殿举行宴会,为他们庆功。在宴饮中,君臣连句赋诗。鉴于曹景宗不善诗文,怕他赋不出诗来难堪,负责安排诗韵的尚书左仆射沈约便没有分给他诗韵。曹景宗深感不平,坚决要求步韵赋诗。梁武帝对曹景宗这种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说:“将军是一位出众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诗呢!”当时曹景宗已经有一些醉意,就乘酒兴再三固请。梁武帝不愿再扫他的兴,便命沈约分给他诗韵。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二字。在这种局限之下要按韵赋诗是很困难的。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会儿,便提笔赋出一首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写得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凯旋庆功的实际。此诗一出,语惊四座,文人们自叹弗如,连梁武帝也感叹不已,特命史官记入国史。
在梁武帝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这句话颇能反映当时的实际。
书法造诣
画像(17张)梁武帝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即使抛却他的帝王身份,以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观之处。梁武帝当时常与陶弘景探讨书法上的话题,陶弘景擅长行草书,师法钟繇、王羲之。二者间的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同时梁武帝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同时梁武帝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均谓间也。密谓际也。锋谓格也。力谓体也。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补谓不足也。损谓有余也。巧谓布置也。称谓大小也。
平谓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羲之有过人之论,后生遂尔雷同。元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瘦。今古既珠,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巧趣精细,殆同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余虽不习,偶见其理,不习而言,必慕之欤。聊复自记,以补其阙。非欲明解,强以示物也。倘有均思,思盈半矣。
草书状
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雅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云集水散,风回电驰。及其成也,粗而有筋,似蒲葡之蔓延,女萝之繁萦,泽蛟之相绞,山熊之对争。若举翅而不飞,欲走而还停,状云山之有玄玉,河汉之有列星。厥体难穷,其类多容,炯娜如削弱柳,耸拔如袅长松;婆娑而飞舞凤,宛转而起蟠龙。纵横如结,联绵如绳,流离似绣,磊落如陵,暐暐晔晔,弈弈翩翩,或卧而似倒,或立而似颠,斜而复正,断而还连。若白水之游群鱼,藂林之挂腾猿;状众兽之逸原陆,飞鸟之戏晴天;象乌云之罩恒岳,紫雾之出衡山。巉岩若岭,脉脉如泉,文不谢于波澜,义不愧于深渊。
答陶隐居论书
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则书缓弱,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并皆然。任之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为;值笔连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简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古今书人优劣评
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萧子云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
李镇东书如芙蓉出水,文采镀金。
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程旷平书如鸿鹄高飞,弄翅颉颃。又如轻云忽散,乍见白日。
李岩之书如镂金素月,屈玉自照。
吴施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语便态出。
颜蒨书如贫家果实,无妨可爱,少乏珍羞。
阮研书如贵胄失品,不复排斥英贤。
王褒书凄断风流,而势不称貌,意深工浅,犹未当妙。
师宜官书如鹏翔未息,翩翩而自逝。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状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
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萧特书虽有家风,而风流势薄,犹如羲、献,安得相似。
王彬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
范怀约真书有力,而草、行无功,故知简牍非易。
郗愔书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难,疏散风气,一无雅素。
柳恽书纵横廓落,大意不凡,而德本未备。
庚肩吾书畏惧收敛,少得自充,观阮未精,去萧、蔡远矣。
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
徐淮南书如南冈士大夫,徒尚风轨,殊不卑寒。
袁秘书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张融书如辩士对扬,独语不困,行必会理。
薄绍之书如龙游在霄,缱绻可爱。
编辑本段家庭成员父母
父亲:文皇帝萧顺之
母亲:献皇后张尚柔
兄弟
哥哥
长沙宣武王萧懿
永阳昭王萧敷
弟弟
衡阳宣王萧畅
桂阳简王萧融
临川靖惠王萧宏
南平元襄王萧伟
安成康王萧秀
始兴忠武王萧憺
鄱阳忠烈王萧恢
姐妹
义兴昭长公主萧令嫕
新安穆公主
余姚公主
后妃
皇后
皇后郗徽,追崇德皇后
后妃
丁贵嫔丁令光,追崇穆太后
阮修容阮令嬴,追崇文宣太后
吴淑媛吴景晖
董淑仪
丁充华
葛修容
子女
儿子
长子昭明太子萧统,母丁贵嫔
次子豫章王萧综,母吴淑媛
三子梁简文帝萧纲,母丁贵嫔
四子南康简王萧绩,母董淑仪
五子庐陵威王萧续,母丁贵嫔
六子邵陵携王萧纶,母丁充华
七子梁元帝萧绎,母阮秀容
八子武陵王萧纪,母葛修容
女儿
永兴公主萧玉姚,母郗徽
永世公主萧玉婉,母郗徽
永康公主萧玉嬛,母郗徽
富阳公主萧氏,梁武帝第四女,下嫁张缵(张弘策子,出继从伯、梁武帝舅父张弘籍),其女为梁明帝萧岿皇后张氏。[5-6]
长城公主萧玉姈,下嫁柳偃,其女柳敬言为陈宣帝陈顼皇后。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史书评价
《梁书·本纪第三·武帝下》史臣曰:齐季告终,君临昏虐,天弃神怒,众叛亲离。高祖英武睿哲,义起樊、邓,仗旗建号,濡足救焚,总苍兕之师,翼龙豹之阵,云骧雷骇,剪暴夷凶,万邦乐推,三灵改卜。于是御凤历,握龙图,辟四门,弘招贤之路,纳十乱,引谅直之<矢见>。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赋所及之乡,文轨傍通之地,南超万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政以贿成,服冕乘轩,由其掌握,是以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长」,抑此之谓也。贾谊有云「可为恸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间掩袭,鹫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舆,涂炭黎元,黍离宫室。呜呼!天道何其酷焉。虽历数斯穷,盖亦人事然也。
魏徵给梁武帝的评语中赞道:“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胄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不过武帝并非没有缺点,魏徵亦曾不客气的批评道:“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或终夜不寐,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遣荣,虚厕苍头之位。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
历代评价
新唐史上对武帝的评语也不偏执,他说:“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王夫之《读通鉴论》:“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钱穆《国史大纲》:“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伟人对萧衍有两段著名的评论:“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7-8]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萧衍佞佛的做法遭到后人的非议
唐代的韩愈也就此在其知名作品《谏佛骨表》中进行了评价。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人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编辑本段奉佛敬僧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兰陵都里人,萧何丞相二十四代的孙子,父名萧顺之,曾做过丹阳的县尹,母亲后被尊为张太后。武帝生来状貌奇伟,虎目龙颜,颈项有一道圆光,右手有纹印曰武。天纵奇才,幼而好学,允文允武,多才多艺。六艺皆精;至于阴阳星相各种学问,无不精通,虽登大位,日理万机,仍然手不释卷。他是魏晋以来的一位博古通今的英明皇帝,而且也是一位信佛虔诚的佛教帝王。被称为“菩萨皇帝”(大臣们在奏章中如此称呼)。
舍道奉佛
武帝在未信佛教以前,是崇奉道教的,对于道教的教义有深刻的研究。可是,佛教高深的教理,使他深深折服,因此,便决心舍弃道教,皈依三宝。天监三年佛陀圣诞那天,他跪在佛前,宣读舍道归佛的诏文。今录数语如下: “维天监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法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若不逢值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弟子痴迷,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今愿发菩提心,弃迷归正;原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圣教,化度含识,同成正觉。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祈愿诸佛证明,菩萨摄受。弟子萧衍和南。” “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愿依老子教暂得生天”。由此可见他信仰佛教的诚心了。
武帝与志公禅师
梁武帝当时最崇敬的是法云、云光、宝志三位法师。每当法云、云光二法师讲《法华经》时,均感天花飞集;武帝以为他们都是证果的高僧。有一天夜里,他独自在便殿焚香,遥请三位高僧,明日中午到宫中应供。可是第二天中午,准时前来赴斋的只有志公禅师一人;法云、云光二法师没有他心通,当然不知道武帝昨夜在便殿焚香,邀请他们了。 从此,武帝对宝志禅师更加尊重敬仰了。因此下诏道:“大士宝志,迹拘尘垢,神游冥水,炎不能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便宣化。” 武帝下诏名画家张僧徭,为志公绘像。志公以指破厢门,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名画家僧徭,志公禅师
竟无法成笔。有一天,武帝与志公临江纵望,见一物逐水而流,志公以手杖遥遥引之,此物竟能随杖而至,乃是一块紫檀香木。武帝命供奉官俞绍,雕刻志公禅师像,顷刻而成,神采如生,武帝很高兴,就将此像安奉内庭。 天监二年,有一天,武帝问志公道:“国有难否?”志公用手指指喉和颈(暗示侯景)再问“享国几何?”答道:“元嘉元嘉。” (宋文帝元嘉至三十年,重言者过元嘉也)武帝大喜,以为加倍于文帝之年。 时革命之初,武帝临政苛急,志公假神力给武帝,使他能够看见过去的先君,受苦地下,从此武帝才开始恤刑行仁。 有一次,武帝与志公登钟山的定林寺,志公指著前面的独龙阜说: “此为阴宅则永其后。”武帝问:“谁当得之?”曰:“先行者得之。”天监十三年,大士示寂。武帝忆想当年之言,就以二十万金易其地,为大士建浮图五级,上面镇以无价之宝,并敕王筠勒碑;出葬时,武帝驾车亲临致典。大士忽然现身云间,万众吹呼雷动,声震山谷,自是道俗奉祀。
梁皇忏法,度脱郗氏。天监二年,武帝作皇忏度皇后郗氏。郗氏初生时,也是红光照室,神奇异瑞。及长,其性明惠,形貌秀丽,且善于隶书,寻于史传女工之事,靡不闲习。当时,宋、齐诸王皆慕名而来求婚,均被她父亲郗晔所拒,后来嫁给武帝,生了三个女儿;当武帝为雍州剌史时,郗氏就不寿而死,郗氏生前貌虽美丽性却善妒,不信佛法,毁谤三宝,残杀生灵,因此死后堕为巨蟒。一日,托梦给武帝,请求他看在夫妇面上,设法为她超度,以离苦得乐。 因武帝夫妻情深,念于旧情,便参阅佛经而撰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超度夫人。郗氏遂仗佛力而脱离蟒身,化为天人,现身空中,谢帝而去。此忏因在武帝时肇始,故称〈梁皇宝忏〉。直到一千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盛行不衰。
编辑本段其他资料钱穆于《国史大纲》云:“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萧衍舍身同泰寺图
朝一令主。”王夫之于《读通鉴论》亦云:“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梁武帝不仅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学者。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命殷芸将无法入史的剩余材料(主要是异闻杂谈),编入小说。可惜这些著作几乎都没有流传下来。梁武帝也非常喜欢诗赋创作,现存诗歌有80多首。
另外,梁武帝对于佛教在中国的推广和转变起了重要作用。他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
小名的来历及故事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萧衍笃信佛教,练儿出自佛经,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树林、寂静处、无诤地,指能远离喧噪,安心修习的禅定之所。
父亲的名讳要规避,小名也要规避,梁武帝的子孙为亲者讳,把“练”叫做“绢”。《颜氏家训·风操篇》讲到避讳时说:“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梁武小名阿练(练儿),子孙皆呼练为绢;乃谓销炼物为销绢物,恐乖其义。”萧氏子孙为萧衍避讳,绝口不提“练”字。可有一个人却对“练”字恨之入骨,他就是梁武帝的次子萧综。
原来,当日南齐的东昏侯萧宝卷临朝时,荒淫无度,百姓叫苦不迭。时任雍州刺史的梁武帝以改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名,举兵攻下金陵,先后杀掉萧宝卷与萧宝融,以梁代齐,自立为帝。有一位东昏侯宠爱的美人吴景晖,已经怀孕三个月,梁武帝见她漂亮,就收入后宫。七个月后,东昏侯的遗腹子出生,梁武帝认为己子,排行老二,起名萧综,小名缘觉,后封豫章王。萧综长大后,吴景晖悄悄地对儿子讲了他的身世,萧综得知真相后,暗下决心,时刻准备为生父东昏侯复仇。后来,梁武帝让他出任徐州刺史,徐州有不少枝繁叶茂的练(楝)树,因梁武帝小名叫练儿,萧综对此十分反感,就让人将树统统砍伐了,借以发泄对养父“练儿”的不满。后来,萧综到底离开梁武帝,带着南徐州降了北魏。不知是萧综的“诅咒”起了作用,还是梁武帝“自作孽”的恶果,反正梁武帝以八十六岁的高龄被活活饿死了。
编辑本段武帝著作
梁武帝 画像(8张)武帝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共有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关于佛教的著述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诸经解义共数百卷。
2高从海
人物生平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阳历为929年1月28日),被后唐册封为南平王的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于高季兴在位末期曾与后唐决裂,并向南吴称臣,而唐强吴弱、唐近吴远,因此高从诲嗣位后,回归向后唐称臣,为后唐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
长兴三年(932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闵帝李从厚应顺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
荆南(南平)地狭兵弱,但因位处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区向中原政权的进贡,只要经过荆南,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就会截留使者,掠夺财物,等到对方加以指责或发兵攻击,就把财物归还,而且还不会觉得这种行为很丢脸。后来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先后据有中原,南汉、闽国、南吴、南唐、后蜀皆称帝,高从诲为求赏赐向他们都称臣,所以各国都叫他们为“高赖子”或是“高无赖”。
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948年)十月癸卯(二十八)日(12月1日),高从诲去世,赠尚书令,谥文献王。其子高保融继位。
编辑本段史书记载《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从诲字遵圣。季兴时,入梁为供奉官,累迁鞍辔库使,赐告归宁,季兴遂留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季兴卒,吴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从诲以父自绝于唐,惧复见讨,乃遣使者聘于楚,楚王马殷为之请命于唐,而从诲亦遣押衙刘知谦奉表自归,进赎罪银三千两,明宗纳之。长兴元年正月,拜从诲节度使,追封季兴楚王,谥曰武信。三年,封从诲渤海王。应顺元年,封南平王。
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晋高祖遣翰林学士陶谷为从诲生辰国信使,从诲宴谷望沙楼,大陈战舰于楼下,谓谷曰:“吴、蜀不宾久矣,愿修武备,习水战,以待师期。”谷还,具道其语,晋高祖大喜,复遣使赐以甲马百匹。襄州安从进反,结从诲为援,从诲外为拒绝,阴与之通。晋师致讨,从诲遣将李端以舟师为应,从进诛,从诲求郢州为属郡,高祖不许。
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太原,从诲遣人间道奉表劝进,且言汉得天下,愿乞郢州为属,汉高祖阳诺之。高祖入汴,从诲遣使朝贡,因求郢州,高祖不与。从诲怒,发兵攻郢州,为刺史尹实所败。汉遣国子祭酒田敏使于楚,假道荆南,从诲问敏中国虚实,以为契丹之后,兵食皆殚,意欲以诮敏,敏为言:“杜重威悉以晋戈甲降虏,虏置之镇州,未尝以北,而晋兵皆汉有也。”从诲不悦。敏以印本《五经》遗从诲,从诲谢曰:“予之所识,不过《孝经》十八章尔。”敏曰:“至德要道,于此足矣。”敏因诵《诸侯章》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从诲以为讥己,即以大卮罚敏。
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自吴称帝,而南汉、闽、楚皆奉梁正朔,岁时贡奉,皆假道荆南。季兴、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诸道以书责诮,或发兵加讨,即复还之而无愧。其后南汉与闽、蜀皆称帝,从诲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俚俗语谓夺攘苟得无愧耻者为赖子,犹言无赖也,故诸国皆目为“高赖子”。
从诲自求郢州不得,遂自绝于汉。逾年,复通朝贡。乾祐元年十月卒,年五十八,赠尚书令,谥曰文献。子保融立。从诲十五子,长曰保勋,次保正,保融第三子也,不知其得立之因。
1李存勖
李存勖(公元885年至926年),应州人,小名亚子,李克用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266)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三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励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 ,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立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更多阅读
Dota英雄介绍dota英雄十大废材排行榜 dota前期英雄排行榜
实在不明白,Dota英雄中怎么会有火枪这样的存在。火枪腿短,跑得很慢,别人来抓,玩完。生命很脆,一抓就跪,队友手选,心碎。出把隐刀,隐身逃跑,有人撒粉,我X。出分身斧,心里有谱,一个变仨,吓唬。我是传说,缺点很多,选我为啥,是哥。强力输出,神装巨虎,轻松
游戏史上十大即时战略游戏 十大即时战略游戏
这是GAMESPY早期评选出来的史上十大即时战略游戏,那时候战争黎明,最高指挥官,英雄连等都还没出来,这三个游戏个人觉得绝对可以进前10...每一个即时战略游戏的爱好者喜欢这种经典游戏类型的原因都是不同的,一些朋友喜欢宏大的战争,一
NBA史上十大亚裔球员,林书豪改写历史? 林书豪长高秘诀
NBA史上十大亚裔球员,林书豪改写历史?文/殷承元金州勇士队今天正式宣布,与来自哈佛大学的华裔新秀林书豪正式签约。林书豪成功登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登陆NBA的美籍华裔球员。至此,正式登陆NBA的亚裔球员达到十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
中国十大油漆品牌排行榜 家具油漆品牌排行榜
中国十大油漆品牌排行榜——简介油漆在家装中是必不可少的物料之一,它可以为素材包裹上各种彩色的服饰,同时也能对素材起到保护作用,那么油漆哪个牌子好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十大油漆品牌吧! 中国十大油漆品牌排行榜——方
史上十大很黄很暴力很赢乱“美剧”盘点! 盘点美剧中的那些床事
史上十大很 黄很暴 力很赢乱“美剧”盘点!第十位:整容室整容室主要描述了两名整容医生操刀整容血淋淋的过程和千奇百怪的整容故事。内容充斥暴力、血腥和**,看了这部剧的MM绝对不会再想去整容了,吃饭的时候不要看手术过程,真的挺恶心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