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记重庆市巴蜀小学及校长马宏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市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对巴蜀小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巴蜀小学是重庆第一校,也堪称中华第一校。巴蜀小学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思考中国小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典范,值得全国教育工作者去借鉴。

更有慕名参观者,仿《陋室铭》以赞巴蜀小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巴蜀,小学圣地。门标吊角楼,墙画英雄谱。恩来作报告,小平有指示。可以办得好,树典型。无高楼之奢华,无新校之开阔。奉节白帝城,渝中朝天门。第三景:巴蜀小学!

巴蜀小学创建于1933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任学校国文教员,并为校歌作词。周恩来同志曾在学校操场向各界人士发表《全民团结起来,争取抗战胜利》的著名演讲。1950年,邓小平同志指示“只许办好”。1978年,巴蜀小学成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重庆市直辖以后,巴蜀小学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定点联系校和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

叶圣陶先生在日记中写到:“巴蜀园,幽趣甚多,随处有小林,有泉石,可憩坐而观玩……蝉声、泉声而外,绝无他响,殊觉享受非凡。”今天的巴蜀园,不仅清静依旧,风光更胜当年。巴蜀小学给人的印象是朴素、清丽、典雅和大气。说它朴素,是指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在地下别有洞天;说它清丽,是因为即使在严冬,它也拥有醉人的绿色;说它典雅——韵味悠长,精致雅观;说它大气——大家风范,气度不凡。

用校园文化激活生命梦想

巴蜀小学的校门,门标是一个吊脚楼。“激活生命梦想”六个大字就刻在校门口。走进巴蜀小学的校园,会发现这里的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欢笑,从内心迸发出阳光与活力。漫步巴蜀校园,能时刻感受到,这里有一种奔涌着生命活力的东西在扣击着心灵,它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它教人求真、向善、爱美,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观校园时,记者问巴蜀小学的掌门人马宏校长:“作为校长,特别是名校的校长,该如何将有思想的行动贯穿在教育现场,该如何去激活师生的生命梦想,该如何去创设一个强有力的学校文化场?”

马宏笑而不答,只是引导我们看校园的禅泉、农具、“十三经”长廊等独具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的文化展品。马宏说,只有让我们的孩子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财富有所了解和体验,将孩子的个体精神与民族精神血脉连通起来,这样,才能成为有根的人。“根是生命的本源,生命的印记,也是文化的本源和印记。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这种根越深长,就越有文化。”做教育的,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更不能忘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巴蜀小学校门、门标的设计,农耕文化和道德文化的展现,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留存。记者还注意到在巴蜀校园的过道地面上有黄河和长江两种颜色。这种设计也很独特,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是对学生进行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品质的最好培养。用马宏的话说,“学校的空间要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记忆空间”。

有人说,学校不仅是科学的殿堂,更是文化的圣地,心灵的故乡;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深最大的,不是某一学科、某种知识的传授,而是学校的文化。学生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他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这将影响他的一生。确实是这样,像巴蜀小学的这种校园文化,学生离开学校后,或许其他东西淡忘了,而印在他们脑海中最深的两种颜色却永远不会抹去。在巴蜀园里,还有许多国际交往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巴蜀小学的文化是一种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化,它注重把世界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之中,从而打造出了具有中国文化之根的国际教育品牌。马宏说,只有让我们的孩子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才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才能在面向异国文化时真正吸收到有助于本国文化生长发展的营养,增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能力。

伽德默尔说:“也许我们知道文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然而倾自己之所知也不见得足以讲出文化是什么。”的确这样,巴蜀的校园文化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甜,越品越香,其回味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叶澜教授说“学校个性的本质是文化个性。学校文化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传统的把握和辨析,对当代社会变化和学校大文化使命的把握,以及对目前学校师生状态以及他们不同生活背景中形成的文化特征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体现和适应本校办学理念的文化追求。”事实上,叶澜教授的话在巴蜀小学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脉搏”——是人鲜活的生命最为直观的象征。“学生脉搏”内在蕴涵着学生生长的冲动、成长的需求和生命的渴望。“律动”——本指人听到音乐后身体应和节奏所表达出来的动作。这里象征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成对认识对象的共识,从而获得共生体验的交互过程。

“与学生的脉搏一起律动”——表达了巴蜀教育追求的双重内涵:在思想上,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尊重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渴望。相信教育不是外在的给予,而是内在的激发;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思想的共生。因此在行动上,强调师生家长之间通过互动提升,主动获得生命的共同生长。简言之,就是师生通过彼此互动而获得有关认识对象的共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以生命欣赏生命,以心灵开启心灵,于是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向传递接受的过程,而是双方相互启发、互动共生的过程,是共识逐步获得和扩大的过程,也是鲜活生命因此而不断自由生长的过程。

“以先进的思想立校,以创新的实践强师,以厚重的文化育人”是巴蜀教育的鲜明特色。2009年,巴蜀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创思想型百年老校”办学愿景,以“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为教育理念,以“课程”和“团队”为载体寻求学校新的发展。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结构、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构建起了“创造与个性共生”的律动课程体系。

巴蜀小学律动课程的功能从以往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具体阐释为“两”尊重,“一”面向,“一”满足。即: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不同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个体个性化成长的需要,开启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巴蜀小学在律动课程的实践中,注重课程综合化的研究,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弱化学科教学界限,进一步探索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互动互补的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年段、特点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律动课堂明确提出了精减两个“1/5”的要求。其一,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课堂教师讲授的1/5,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其二,整合教材内容,采用比较学习法、单元主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精简全期授课时数的1/5,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在质疑思辨中,让学生愉快、主动、有效地学,获得学生、教材、教师的和谐共振,达成对学生行为素养、思维素养和情感素养的整体提升。

在巴蜀小学,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学校研制了“巴蜀儿童七礼”课程——问好礼、集会礼、课间礼、两操礼、用餐礼、课堂礼、放学礼。马宏说,以“问好礼”为例,孩子“出门做到三件事(背书包、戴领巾、挥手说再见),挥手、微笑、说再见!”这样朗朗上口的儿童化口令,将好习惯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要求,并反复训练促成,最后内化为个人素养。

这是习惯养成的一个侧面,作为学校的主阵地,巴蜀小学的律动课堂有什么特点呢?语文学科确立了培养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会表达”的九字核心诉求。实践了“自疑导学”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包括“预习生疑、选疑定教、因疑导学、释疑强技、拓展延伸”5个流程。课外推行《我是快乐小书虫》全校学生的阅读工程。数学学科用“课例呈现——个案研究——共识推广”的课堂研究方式,提炼了“以生定教、以教活学、以用励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发了“故事数学课堂”“神算手”“魔方”“数独”等课程辅助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英语学科进行“交互式”的英语律动课堂研究,创立了“单词、对话、阅读”分课型的重难点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适合每一位孩子发展的律动课堂,营建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这正是巴蜀小学“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要义。

学校改变评价的筛选与甄别功能,关注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从“合格+特色”两个方面拟定了常规落实和特色打造的具体内容,学校的方向是什么就督导什么。督导评估标准学期初发布,过程性评价加上每个期末现场“学科分享会”进行总评,从而保证了律动课程探索的整体推进和实施力度。

学生评价方面,以“学科能力达标测试”代替纸质考试,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效果。如:音乐学科,全班一起组织一场人人参与的小小音乐会;数学学科包括:魔方、数独、算术二十四等挑战等。

教师评价方面,以《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进行学期绩效综合考核。这一调查,全员参与,独立填写,密封传递,统一投递,专人分析,对口反馈。以此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对评价的梳理沉淀,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

近三年来,在这样安静务实的律动课堂行动研究中,巴蜀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巴蜀课堂越来越贴近儿童,精彩于学生在课堂上富有个性的发展,创新在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上,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是巴蜀教育的永恒主角”。律动课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和学校。上期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

孩子们觉得:上课安全了,放松下来,心灵空间出来了,激情迸发,就能在课堂中实现自由的生长。老师们觉得: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的理解、包括个人生活的态度等也自然随之完善。巴蜀律动课堂,已成为面向师生心灵世界的生活时空,无处不在,正伴随每个人生命所经历过的每一个思维和激情碰撞的细节,在自由生长中留下难忘的回忆。

让孩子在生活中受教育

“快点快点,蒜苗要下锅了!”巴蜀小学六年级(10)班的蒋婉迪手里拿着锅铲,抬头看看老师在PPT上列出的操作步骤,口中念念有词,将盘里的肉片倾倒进了铁锅。炒了几锅铲,同小组的同学按捺不住了,从她手里接过铲子,埋头翻炒起来……

这是巴蜀小学家政课的场景。专职生活家政教师吕樨说,家政课非常受学生们欢迎。孩子们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中年级进行洗衣、刷鞋、缝补衣物等必备家务学习,高年级则分学期进行对各类菜品的蒸、煮、炒、拌等方式的烹饪,中西餐都会涉及。吕老师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女生参加的刺绣课程,自己做小玩具,运针、收针都很有讲究。

马宏说,教师和家长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回归生活的大教育环境,去参与、了解、体验、感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积累转化为各种真实生活所需具备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自信、豁达、优雅的孩子。

巴蜀小学的课程体系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78个课程辅助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每周都会有两次参与课程辅助活动的时间,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开发释放出其独特的个体潜能。每期学生家长都会在课程开放日上欣赏到孩子的成果展示。
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记重庆市巴蜀小学及校长马宏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

在《2012年学生寒假生活倡议书》中,四年级“生活体验周”的内容之一是管理家庭的一日开销。和陌生人说话、调查垃圾堆、独自坐飞机、跟着爸妈去上班……这些都是巴蜀小学孩子们寒假社会生活实践周中的“作业”。而这些寒假实践活动,确实让孩子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学到了不少真正的生活技能。

巴蜀小学提倡尽量不布置书面作业,让孩子在生活中受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十多位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表示语文多为课外阅读或办一张小报,英语就是看英文电影学英文儿歌,数学作业是玩“三八二十四”。“三八二十四”是一种智力扑克游戏,需要2到4个人参与,每轮一共出4张牌,花牌当10,鬼牌当零,其余牌按牌面数字,每张牌只能使用一次,经过加减乘除运算(可加括号),最终得到结果二十四,速度快的获胜。巴蜀小学三年级(6)班的黄梓轩说,所有作业中最喜欢的就是玩“三八二十四”。他经常在晚上吃过饭后,拉着爸妈陪他一起玩。玩完这个游戏,根本不用再做算术题。

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优秀做人——从认识目标上,强化巴蜀教师的职业理想、道德教育及教育观念,解决好巴蜀教师的“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自觉意识问题,心中有爱,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成功做事——从能力目标上,通过“律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执教、应用研究及转化能力,真正提升研磨学生的能力。

幸福生活——从状态目标上,组织一种让巴蜀教师生命增值的生活,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其中能感受到自己“很重要”、“很有尊严”、“很成功感”,提升巴蜀教师的幸福指数,共同营造一个幸福生活的“巴蜀教育场”。

巴蜀小学倡导“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强调“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在教师境界生活中,学校推出公共服务岗位,让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优秀,体验不同岗位的价值,增强对学校岗位的认同感,提升岗位工作的幸福指数。在教师教育生活中,学校推出班级经营联盟机制,让多位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共商教育策略,践行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巴蜀为教师搭建幸福成长的平台,真正引导教师用心、用情、用智、用力研究教育的实践转化。这里面不单是对教师日常生活的关怀和理解,而是更深层次引导教师修炼内心,去除烦恼和浮躁,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幸福度。在关注教师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和从业素养精神境界的提升,陪伴教师一起养心——实现真正的“内心幸福”。让教师安静实践巴蜀律动教育,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巴蜀小学不仅为教师发展的梦想而创新,也在为孩子成长的梦想而创新,努力成为一个激活生命的“梦想学校”。巴蜀园里的孩子无疑是最幸福的人,他们对生活充满梦想,对未来充满梦想,瞧:形体课、生活体验课、还有学校的特色课程,孩子们是那么的认真和富有激情。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是那样的开心和能干。巴蜀大舞台,孩子们是那样的自信和潇洒。巴蜀的住读生活,像家一样温馨。最幸福的是每年元旦,孩子们都能捧着奖状回家。

巴蜀的教师是快乐的,他们集体走进北师大学习新课程理念,与专家对话;他们齐聚两江丽景学习师德大练基本功;他们的课堂平实而富有智慧;他们的教研活动百家争鸣,彼此启发;他们沉静读书,一切为了孩子的梦想。

巴蜀园以自己的求实和真诚赢得了海内外的朋友,北京光明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等17所学校是他们的国内友好学校,俄罗斯圣彼得堡小学、英国圣女贞德学校等11所学校是他们的国际友好学校。巴蜀的孩子来到了英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的孩子、俄罗斯的孩子也来到了巴蜀,巴蜀人以开放的胸襟,致力于在国际视野的背景下打造梦想巴蜀园,创造人生的梦想,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链接:给空间就是给发展

巴蜀小学校长 马宏

在巴蜀,有这样一句话——先立人,先做事,先奉献。

临近期末,巴蜀小学各团队教师都在申报风格各异的奖项。和以往申报“敬业奉献奖”“尽职尽责奖”所不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师由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津津乐道自己为团队做了哪些公共管理服务工作。有的老师既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所在校区物业后勤管理工作,一学期数十次教育活动从不拉下他在台前幕后悉心服务的身影。

巴蜀小学的公共管理服务岗位机制让全体教师人人都有机会,有责任参与公共管理服务,促使教师经受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锻炼,从而尝试宏观思考问题,慢慢了解学校全局工作,这是我们强化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也为教师开阔教育视野提供了良好平台。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共管理服务岗位机制造就了老师们基于公共岗位的更为有特色有个性的成长。在团队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已经蔚然成风,形成了一种齐抓共管的和谐氛围——老师们轮流担任校会、团队行动例会的主讲;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策划、主持;对主题研讨、校园发现、主题教研等方面进行专题发言等等。

不仅如此,老师们还树立起了“我的岗位我的责任”的职业守则,积极对待公共服务,逐渐感受到教育工作带来的精神满足与价值体现,从而创造性地投入日常的教育实践——“巴蜀大舞台、人人上台都精彩”、召开每学月“学情分析会”、开展班级家长讲坛等等。我们欣喜的看到,从管理到教学一线,老师们深刻体会并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并转化到自己的教书育人职业行为中,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师生共同成长成功的快乐。

来自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最大限度地给老师以发展自我的空间,全方位地来关注巴蜀人的精神、行动及情感的全面成长空间,体会与感悟巴蜀教育精神和人文内涵,在共识中转化共行,才能激活人的积极因素,发挥团队文化最有效的作用。也正是在这样的职业精神素养培育的基础上,巴蜀小学的公共管理服务岗位机制才得以日趋成熟。

给空间就是给发展。巴蜀公共服务岗位的推行,是制度规范内化成教师自觉行为并成为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纸上的管理制度化为内心尺度的一个过程,她使与时俱进的巴蜀管理在完善和创新中,不断地激发着老师们的内在生命动力。就像一位青年老师在个人总结中所说——每一个公共服务岗位都是一笔无尽的财富,活动策划岗位激发了我内心的创造激情,家长服务岗位让我增强了服务意识,群团协助让我由只会照顾自己学会了照顾别人。每一个公共服务岗位就是人生的一次新的积累,所以我弥足珍惜,欣赏这一路的美好风景。

给空间就是给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405.html

更多阅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对于生活的理解,尊重每个人的内心需求也有所不同,追求也有所不同,觉得在有生存的条件和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可非议!本人也比较喜欢简单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论选择哪种生活都是需要

转载 《家庭主妇报》10月18日 :有梦想的人补记

有梦想的人文/李远五年前,表弟大学毕业,到一家企业应聘。面对百余人竞争一名文秘岗位的残酷局面,他感到希望有些渺茫。每位应聘者手中都发有一个表格,上面除了个人基本情况及特长爱好以外,还设有“梦想”一栏。表弟心想,自己平时喜欢摄

过气的恋爱 过气明星的悲惨生活

今天我的博文背景主题是“2012我要谈场不分手的恋爱”。如今都快接近今年(2013)的尾声了,回想起过去的1年里,最令我值得开心的不是升职了更不是涨工资了,恰恰是“2012我谈了场不分手的恋爱”。在这段爱情里,有给予我快乐与不快乐,但给予

声明:《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记重庆市巴蜀小学及校长马宏 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为网友生死皆闲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