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女张廉云 何基沣害死张自忠

“宜昌,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专访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女张廉云

本报记者冯汉斌

七十一年前的今天,1940年5月23日晨,在隆重的公祭仪式之后,宜昌十万民众倾城而出,满怀巨大的悲痛和崇敬,为七天前在与日寇浴血奋战中以身殉国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送灵,他们视头顶上的日机于无物,纷纷焚纸燃香,在哀乐声中镇定地前进,祭拜这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也就在这一天,有着“抗战军人之魂”美誉的张自忠将军的灵柩,从宜昌市二马路的码头缓缓抬上素旌徐展的民生公司“民风”轮,穿越三峡,驶向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接受最高的礼遇。
悠悠七十一载过去了,宜昌人民对张自忠将军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宜昌人精心筹划,在东山草堂公祭原址上兴建了张自忠将军纪念碑亭;宜昌人费尽心力,揭秘了张自忠将军的牺牲经过;宜昌人满怀虔诚,绘出了当年十万民众祭将军的悲壮场景。今年,正值张自忠将军诞辰一百二十周年,5月15日,在张自忠殉国纪念日的前一天,本报记者在北京蓝靛厂南路的一个小区,专访了张自忠将军的女儿、今年八十八岁(米寿)高龄的张廉云女士。
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思路清晰、谈锋甚健,简单的寒暄过后,她深情地讲述了父亲悲壮和气壮山河的一生、深情地讲述了张自忠将军与宜昌的不解之缘、娓娓道出她八过宜昌的故事及对宜昌美好的印象。采访其间,她还挥毫为三峡晚报题词,勉励本报“体察民意,反映社情,越办越好”。

谈父亲:忠义之志,壮烈之气,抗战军人之魂

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刻。5月6日,第五战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挥师东渡襄河与日军决战,十天之后的5月16日,张自忠将军身中七弹,壮烈殉国,终年四十九岁。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五十多个国家中战死疆场的最高将领。
“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这是张将军抗战期间的传神写照。得知张自忠去世后,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中国共产党对于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也深为震惊和痛惜。在延安,举行了盛大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挽词:“尽忠报国”。
“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只有十七岁,那时同叔叔、哥嫂、姐姐在上海。其时,我还在家里收拾行装,准备与姐姐一起到湖北前线看望父亲。”张廉云说,“但有一天,我看到上海《申报》的一篇文章,说是父亲战死沙场。但我将信将疑,以为又是日军在造谣,直到有一天,叔叔、哥嫂和姐姐一块都到我房里来,叔叔流着泪对我说,云,叔叔对你好不好?我说叔叔对我挺好的。说着他就哭了。他告诉我说父亲牺牲了,这时我和姐姐廉瑜就抱着大哭,这个消息,让我掉入了万丈深渊。”廉瑜是张自忠七弟张自明的女儿,因张自忠非常疼爱她,所以一直随廉云一起在张自忠家学习、生活。
在张廉云家中,至今还悬挂着一幅字:“忠义之志,壮烈之气,抗战军人之魂,生死不苟,民族气节精神。”这是1943年5月16日,周恩来追念张自忠先生殉国三周年的话。著名学者金冲及认为,这是对张自忠先生最恰当最中肯的评价。
“父亲生前常讲的一句话是要凭良心,凭我的良心,求得良心的安慰。我们家祖籍山东临清,是地道的孔孟之乡,对忠孝非常重视。忠,就是忠义之志,也就是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这是父亲最让我崇敬的地方。而孝道,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父亲一生都在恪守”,张廉云深情地说。
“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是在天津。1937年9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八时许,父亲悄悄来到位于天津英租界66号路的家中。因当时情形紧急,他晚上十点左右就趁着夜色离开了。”张廉云说,他走的时候不要人送,几个孩子伏在二楼的栏杆上,看着他迅速而安静地走出屋子。“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廉云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是1937年春张自忠携廉瑜和廉云在北京西山八大处游玩时的合影。“这是我与父亲现存的惟一一张合影,弥足珍贵”。几个月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
1945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终于迎来了胜利,那个时候,张廉云已经是一名进步学生,“我当时在重庆到成都去的路上,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我首先想起的就是陆游的《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心里默默地那么说,爸爸啊,日本投降了,咱们胜利了,一边说我就一边哭。”


谈公祭:迎灵十万众,泪泣满乾坤

宜昌为鄂西重镇,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武汉沦陷后,成为拱卫陪都重庆和大西南的最前哨。1939年底,侵华日军在中国军队的冬季攻势打击下,为扭转战局,威逼陪都重庆,决定发动“宜昌作战”。日军的方略是声东击西,最终目的不在夺取枣阳,而是占领宜昌。这就是中国方面事后称的“枣宜会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枣宜会战中捐躯的张自忠将军,是为保卫宜昌而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
在张廉云老人一楼的客厅,悬挂着当年王陆一先生写的一段关于十万宜昌民众祭挽将军的《宜昌哀挽行》诗序:“张自忠将军忠榇之过宜昌也,军中未即公布而民间已有所闻,不期集于东山寺者逾十万人。入夜,万火荧荧、衔哀野祭,山头路角,终夜闻悲叹声。几多老母夜起手制面食,曰:我为张将军作北方饭也。凌晨移榇上船,由东山寺直至江边,千家万户争于街头设祭。花香酒果,低头虔拜,望行列且近,手燃爆竹,目注灵舆若有无穷之哀思,欲尽情倾诉者,祭桌上盛陈珍贵品物者,其意恨不尽献所有于此民族英雄也。沿途人山人海,悲壮恳切之情,使送灵者垂泪而过,莫能仰视。其时警报呜呜,敌机已凌空,而送者无一人退祭,无一人去也……十万人缀队以行,发于自然之情……视敌机盘旋蔑如也。”王陆一是陕西三原人,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同乡,当时在宜昌参加公祭仪式。
“宜昌人民太让我感动了,这幅字是你们宜昌市的前任档案局局长孙维玉老人小楷书写后赠送给我的,我把它一直挂在客厅,就是为了表达对宜昌人民的感恩之情。”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张廉云还专门为宜昌题词:“光荣城市,英雄人民”。
记者了解到,十年前的2001年,孙维玉在本报发表了《东山寺外天如死荒烟人泪是宜州》,首次在媒体上呼吁修建张自忠公会纪念亭,孙维玉告诉记者,他的母亲今年96岁了,对日寇非常痛恨,向他讲了一辈子抗战的故事,他这么多年热心宜昌抗战遗址的保护和抗战史事的挖掘,主要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而促使他提出修建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亭的,是缘于张廉云老人数次来宜拜祭,“老人千里迢迢来宜昌凭吊自己的父亲、一名抗日民族英雄,连一个纪念亭也没有,如何凭吊?”
孙老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回应,在2002年的政协会上,宜昌市政协主席李泉亲自提交《建议修建张自忠将军公祭处纪念馆》的提案。经过努力,省民政厅批准了恢复重建方案,2003年10月8日,张自忠将军纪念亭动工修建,次年1月建成并于清明节揭幕。
专访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女张廉云 何基沣害死张自忠
 说起这些,张廉云老人无限感慨,父亲抗战期间就与宜昌有着不解之缘。1939年9月16日,张自忠将三十三军总部移驻当阳慈化寺的赵家花园。
据玉泉寺已经圆寂的明玉当年的回忆,1939年,他在关陵庙代理主持。有一天,张将军察看了关陵庙,见他们正在维修被日机炸毁的庙舍,就问有什么困难。明玉说,现在修抗日工事木料需要量大,修庙的木料很难到位。张将军说,他很敬重关羽、岳飞讲忠义,报效国家,这个困难他来解决。果然,第三天,县政府就把木料批来了。
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张廉云再次提起了王陆一先生的《宜昌哀挽行》诗:“邻家老母伤心极,欲奠东山无气力。悲凉夜起作肴蒸,说与将军作朝食。短衣黄发尽低头,曲曲精诚自露流”。“我感慨:宜昌十万民众在大敌压境、即将沦入敌手、流亡逃难、生死未卜的危急时刻,竟能舍己忘家、义无反顾地为一位素昧平生的将军送行。70多年后,当年的老母恐怕早已离世,短衣小儿也进入老境了,但宜昌这座城市、宜昌的人民还在不改其初衷地记着、纪念着为国捐躯的军人,其精神、其气节足以感天动地!”
廉云老人说,有次来宜昌,竟然与一位当年给父亲送祭的老人邂逅,这让她激动不已。她与老人长谈并合影留念,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说起宜昌十万民众祭将军,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教授曾有诗《敬挽张荩忱将军》记之:“慷慨干城寄,捐躯报国恩。伏波虽裹革,先轸幸归元。百战河山破,千秋盼乡存。迎灵十万众,泪泣满乾坤。”伏波,说的是东汉名将马援,而先轸,则是春秋时晋国屡建战功的统帅。
而宜昌画家沈良鸿、谭晓波等,均创作有宜昌民众公祭张将军的画作。

谈宜昌:“我心中永远的牵挂”

张廉云老人第一次到宜昌是在1946年6月1日,那时只有23岁。说起这一次来宜,老人一下打开了话闸子:“抗战胜利后,人们欣喜若狂。山城重庆沸腾了。抗战时期由各地迁到重庆的单位和人员,都想着回家。但出川的道路太难了,大多数人要借助长江水运这条大通道,顺江而下,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当时,我在重庆北碚复旦大学读书,1946年5月,我们听说国民政府专门为冯玉祥和李济深先生调拨民生公司的“民联号”轮船,送他们从重庆回南京,便由北碚赶往冯先生在重庆上清寺的住处打听消息。冯先生与父亲情义极深,自然一口答应随船东下。 5月30日,我、宋哲元的女儿宋景文和我的两个侄子,与九百名旅客一同登上“民联号”客轮。”
“记得女作家安娥和我们住在一起。徐悲鸿先生和夫人廖静文闻讯太迟,上船时床位已满,只好住在甲板上。”张廉云说,“6月1日,船停在宜昌。我们赶紧上岸,找到一个大饭馆,准备好好吃一顿。我们谁也不会叫菜,只知道要清蒸鲥鱼。在宜昌的大街上遇到不少同船的人,高高兴兴地遛马路,我们还遇到冯玉祥的秘书霍济光先生。”事隔几十年之后,霍济光先生将当年在宜昌二马路与廉云一行四人拍的合影照交给了老人。给记者提供这张照片的孙维玉称,经考证,照片是在二马路现工行处拍摄的,这是一张极珍贵的宜昌老照片。
“当时感觉宜昌是一个比较大的现代都市,我们一行四人,我是‘班长’,记得我们在宜昌还找了个咖啡馆,喝了地道的咖啡”。现在回想起来,老人都认为这是多次宜昌之行中印象最深的一次。
张廉云写过一篇《六十岁月五过宜昌》的文章,详尽地记述了她与宜昌结下的深情厚谊,并称“宜昌是她心中永远的牵挂”。而这之后,她又三次到宜昌。这样算来,老人已是八到宜昌。后七次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东山草堂祭拜父亲。
“宜昌之于父亲的这份绵绵70余年的情谊,使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动、感激、感谢。没有一个词语能准确表达出我的感受,每次去宜昌,我都收获了友情和真诚。”
张廉云告诉记者,宜昌现在还有一些父亲旧部的后代,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副师长王锡町之子王绍德,在宜昌市二中工作。而三十三集团军军务处行政科上尉参谋王恩波两个孩子都在宜昌,女儿王艳君是国家一级演员,儿子王保安是宜昌监狱干部。每次来宜昌,她总要见见这些父亲部下的亲属。
记者告诉老人,宜昌市城建档案馆李云贵曾在晚报发文,呼吁宜昌应有“张自忠路”,她在感谢之后表示,父亲已经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做子女的已经很满意了。抗战胜利后,张自忠获颁国民政府荣字第一号荣哀状。1947年,北平市政府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此后,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均有街道命名为“张自忠路”,1982年4月16日,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而各地的纪念,包括宜昌兴建张自忠公祭纪念碑亭等,都让她感动不已。


谈近况:将回老家纪念张自忠诞辰120周年

1923年出生的张廉云,可算得上是新闻前辈。“我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虽然后来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但我理解记者的艰辛。”大学毕业后,她1950年至1951年任北京小学校长。后到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积水潭医院任职。曾任民革北京市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晚年的张廉云老人除了接受采访和参加一些必要的纪念活动,大多时间都深居简出。“我现在每天上午练字,中午休息一会儿后开始散散步,看看报纸,主要是《参考消息》和《北京日报》,晚上主要看电视,除了《海峡两岸》节目,我最喜欢京剧。京剧里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里面有很多忠勇、信义的故事”,老人告诉记者。
“香山十句话:一贯知足,二目远眺,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坦荡,八方交友,酒禁烟戒,十分坦荡。”在张老的客厅,挂着她自书的这幅字,可谓是老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如今,张廉云的两个儿子车晴和车临都50多了,都在身边工作。车晴就住在张廉云的楼上,经常下来陪她拉拉家常。
说起有无可能再次踏访宜昌,老人风趣地说,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以前是我管两个儿子,现在是两个儿子管我,因为年事已高,他们给我“约法三章”,要求我不出远门。但今年8月11日是父亲诞辰120周年,山东老家要举行纪念活动,他们要我一定回家一趟,我也决定破个例,回老家看看。
“我们山东临清,建有三个名人馆,一个是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一个是季羡林先生资料馆,还有名画家张彦青的美术馆。”文有季羡林,武有张自忠,临清百姓常以此为傲。在张廉云老人放在客厅的一个书柜里,除子大量有关张自忠和西北军的书籍如《冯玉祥日记》、《孙连仲先生年谱长编》等外,记者还看到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记》等书籍,而一本有关宜昌石牌保卫战的书也静立其中。
“现在写父亲的书很多,写得最好的还是林治波先生的《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想了解张自忠生平的读者,可以看看这本书。”林治波对军事史颇有研究,现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采访进行了三个小时,但张廉云老人始终精神矍铄。她现场铺纸泼墨,欣然为三峡晚报题词:“祝愿三峡晚报体察民意,反映社情,越办越好。”她告诉记者,我们来访之前,她就想好了这句话,把它送给来自英雄城市的三峡晚报。而记者也祝愿老人身笔双健,并将路途上所作的《祭张自忠将军》一诗送给老人:“披肝沥胆贯斗牛,殉难期期七十秋。抗倭何惧头颅失,报国断不作楚囚。东山十万祭鹏举,豪歌八面震寇仇。碧血忠躯继爝火,禹甸浩气激金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433.html

更多阅读

英雄联盟黑暗之女安妮应该怎么出装 精 英雄联盟黑暗之女出装

安妮是一个非常强势的APC中单,并且他是所有APC的基础英雄,在低端局的简单粗暴的秒人,在高端局强大的控制(晕人)游走,让安妮可以一直练下去,不用担心高端排位后,不可以用,所有喜欢打APC的玩家可以试试这个英雄,趁着本周周免把他的出装说一下。

抗日名将张灵甫 抗日名将张灵甫杀妻

胡 剑  张灵甫,是当年风靡全国的战争大片《南征北战》和《红日》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以来,许多人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国军整编后称74师)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而对张灵甫在抗战期间率部

抗日名将项英子女今何在? 项英的子女

项英(1898-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名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31年后,任苏区中央

声明:《专访抗日名将张自忠之女张廉云 何基沣害死张自忠》为网友我念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