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题范围 湖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2013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1.“道德”一词的含义P1

在我国古代最早是分开使用的。“道”表示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或道理。“德”即得,即朱熹所说:“德者,得也。”,“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2.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的含义P2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调节的是以个人为主题的社会关系)

3.道德的本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三种理解P2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的科学回答:P2-5

(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他把世界分为两部分,即善的或恶的。P5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P5

5、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四个方面:P3-4

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D社会经济关系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道德的阶级性和道德的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6、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表现为三个方面:P4-5

A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B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

C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7、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为三个方面:P5-6

A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C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道德规范的特殊性表现包括三个方面

8、道德的特点:P6

A特殊的规范性;B独特的多层次性;

C广泛的社会性;D更大的稳定性。

9、道德广泛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P6

A道德与人类社会生活共始终 B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C道德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D道德渗透于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之中

10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的两种对立观点:P7

(1) “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

代表人物如孟子。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道德决定论”

(2) “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

其理论体系是唯意志论者叔本华和尼采提出来的。我国先秦思想家韩非就主张“非道德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仁义爱惠不足用”。

11、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如下方面:P7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既反对“道德万能论”也反对“道德无用论”

A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B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C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道德对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2. 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几种观点:P8-9

A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

B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

C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

1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产生的条件:P9-10

A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B社会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条件

C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D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14.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P10

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到的类型。

A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

B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15、奴隶社会道德的三个特征:P11

A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

B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C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奴隶社会的道德,是第一个阶级到的类型。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16、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P12

A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B在道德内容及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17、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P13

A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原则。

B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C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

18、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P13-14

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社会主义道德是由原来的无产阶级道德发展而成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19、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主要由以下几点:P14(1) (2) (3)ABCD

A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B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C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20、职业道德有别于道德的其他类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P15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A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具有职业性;(首要特征)

B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

C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

D职业道德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21、职业道德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P16

A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B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22、职业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P16-18

A萌芽于原始社会 B形成于奴隶社会

C发展与封建社会 D大发展与资本主义社会

23、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的三种表现方式:P17

A通过代表人物的身体力行 B通过约定俗成的过程

C通过归纳总结(西方最早医徳: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

24、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的两个基本判断或表现:P18

A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较大发展。(出现了上千种职业)

B在深度上日益注重人的价值。

2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基本规范:P19

A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B基本规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P19-20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A爱岗敬业(基础和核心)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最终归宿) E奉献社会

27、奉献社会的要求是什么?P20

A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和国家利益 B把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

C在奉献社会的人身追求中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完整统一;

D自觉把奉献社会的精神融于职业活动中

2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P20-21

A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 B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C能够促进社会分风气的好转 D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教师作为独立的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在人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

1、教师职业产生的条件:P22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体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脑力劳动就成了剥削者的特权。

2、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P23-26

(1)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2) 奴隶社会制度下出现“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奴隶社会产生专门化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官学的老师都是由官吏兼任的,官即师,师即官,“吏师合一”

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孔子第一个办起了“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灌输的思想。

(3) 封建社会官学的教师:唐代是中国分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时期,分中央学和地方学两大体系,我国封建社会官学教师即是学校教师,又是政府的官员;封建社会民间私学的教师:汉代私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学大体形成启蒙、专经预备和专经三个阶段

(4) 近代学校的教师:1794年,法国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巴黎师范学校。

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5) 近代学校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已是举世公认的真理——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美国把教育定为立国之本:这是美国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综合国力长期居于世界第一的根本原因。P26

3、教师的重要作用:P27

无数事实证明:当今社会经济效益最高的投资——“智力投资”P26

A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B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 C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文明的桥梁

4、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27-28

A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教师的劳动不是对人类已有成果的简单复制和再现,也不是始终从事重复性劳动,他是创造性劳动,肩负着科学知识在生产的使命) 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则对整个人类社会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B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教师劳动正在为社会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必须承认教师的劳动具有能够从总体上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价值)

C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教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在:(A影响人的灵魂B开发人的智力资源C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A加强……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需要(孔子、杨昌济、陶行知名言)P29-30

B加强……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喜欢模仿教师称为“向师性”——是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名人名言:德国:第斯多惠;捷克:夸美纽斯;英国:洛克)

C加强……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D加强……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6、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影响):P30

A提高竞争意识 B增强创新观念 C高杨公正精神(现代人对教育所持基本观念是: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公正、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7、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P31

A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的三大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B使一些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8、怎样引导教师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P31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自己,反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B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 C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市场经济肯定个人的合理利益,这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并不矛盾。

9、反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四点:P31

A公平竞争(第一位的) B诚实守信 C互惠互利 D自由竞争

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P32-34

A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B教师职业责任(对学生、学生家长、社会负责)根本职责是培养社新人。

C教师职业作风

D教师职业技能(它集中的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1、如何才能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P32

A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

B对教育的内在规律有正确的把握

C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12、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P33

职业作风: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A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B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C平等待人,团结互助

13、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P34

A钻研业务知识 B掌握教育规律 C具备管理能力 D用于实践创新

1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P33-37

A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B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C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 D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15、为什么说教师职业劳动的具有示范性特点?P34-35

A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学生的“向师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征。不少学生由于受到所崇敬的老师的影响,而决定自己志向的。

B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根本任务也是育人)。(孔子、卢梭观点)

C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特点。

16、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35-36

A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B教师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广延性)

C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17、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的表现在哪些方面:P36-37

A教育是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

B教育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学规律的过程

C教育是教师创造性运用教育艺术的过程

1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7-38

A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职业行为基础,包括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意志等内容)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无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还是教师集体的道德风貌,都是一种典范性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发展有启发、激励和引导三种作用)

C影响结果的深远性。(其影响具有广泛、深刻、久远的特点。所谓广泛,就是没有不受影响的;所谓深刻,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久远,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19、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P39-42

A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最重要)P39四个方面

B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P39-40三个方面

C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表现在①通过学生影响社会②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③个人品质影响家庭、亲友和邻里)

D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表现在①激励教师自觉献身教育事业②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③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合格人才)

20、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位教师在处理同事关系时都应该做到:P40

A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 B正确对待优秀教师

C正确对待新老教师 D都应该为教育好学生目标而通力配合共同提高

21、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概念P43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统领、灵魂、根本的地位;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不同类型职业道德的最显著的标志)

2、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时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P43-44

A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 B依据一般的教育原则

C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

3、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哪些原则:P44

或当前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准则是什么?

A人道主义原则 B教书育人原则 C全面发展原则

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

4、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三要素:P44

A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对整个道德体系起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根本行为准则,而规范和范畴是教师具体行为准则。

高校教师应该努力从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高度来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5、人道主义确立“人是目的”这一根本道德原则的具体表现:P46

A强调人的地位 B重视人的价值 C维护人的尊严 D保障人的权利

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6、关于人道主义原则的演进过程的表述:P46

A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当时被称为“人文主义”

B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进一步发展了人道主义思想

C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或曰伦理社会主义接过——“人道主义”的旗帜。

D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人道主义,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是适合人生活的社会,才是真正人道的社会。(美国人权主义者:拉蒙特观点P47)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当一个社会处于稳定状态时,人道主义思想的作用异常明显;而当一个社会礼崩乐坏、剧烈变动时,人道主义思想则常常被人摒弃。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不是日益萎缩,而是日益发展。当今世界,人道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P47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A尊重人 B关心人 C爱护人

8、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几种说法:P48-49

A有人觉得,市场经济讲竞争,人道主义讲互爱,二者大相径庭,是无法统一的——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B市场经济当然讲竞争,但竞争应当是公平的,这里就包含着人道主义原则。

C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非完全对立。

9、倡导与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作用:P49

A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 B有助于促进市场的稳定

C有助于全社会道德水平提高

10、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确立的历史过程:P49-50

A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兴起而出现。

B早期人文主义者们大都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热情,他们普遍接受了古希腊时期自由教育的思想,在教育目的、方法等方面努力实践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C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强烈谴责“为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要求给儿童自由,遵循儿童的天性实施“自然教育”。

D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兴起“新教育运动”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其中也充满了教育人道主义精神。

E二战后,马斯洛、罗杰主张学校教育就是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行程,从而使教育人道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F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G一些学者大力提倡人道主义教育,他们向社会呼吁:对人们除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外,还要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教育。

11、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概念:P50

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12、教师切实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P50-52

A尊重每一个学生 B关爱每一个学生 C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

D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人虽然有很多差别,但有一共同点:都希望获得尊重和爱。

19世纪英国斯宾塞所说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反应了人道主义原则

13、关于教师的称谓(教书育人)的描述:P52-54

A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

B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

C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D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

E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

F教书育人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核心本质

14、教师遵循“教书育人原则”的重要意义:P54

A是教师应该而且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

B是教师应该和必须做到的神圣职责

C是判断教师道德行为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

D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15、教书育人的概念:P54

(1)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2)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3)并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P54-55

A一是“分家论”(截然分开、对立。教师只管教书,育人是辅导员的事)

B二是“自发论” (混为一谈。完成教书任务就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C三是“代替论” (用育人代替教书)

17、怎样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实施要求):P56-58

A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

B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

C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当中 D把育人拓展到课外

E把育人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F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课外教学又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第二课堂”的一种 P57下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1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P59

A是指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B是指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

C是强调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标,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列宁曾指出,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括起来的内容:P59-60

A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B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恩科斯指出(1)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2)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0、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P61

A现阶段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B现阶段的一切工作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C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1、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概念:P61

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2、教师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或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P61-64

A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B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C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D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徳、智、体、美)

23、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以分解为哪几个具体目标?P61

A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共产主义教育理想和目标) B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各不相同的发展——可能理想、中期目标(社会主义教育理想和目标) C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个性发展——现实理想、近期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理想和目标)

24、在高校教师中存在片面专业化的倾向的表现:P62

A知识狭窄化 B能力片面化 C情趣单一化

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25、全面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62

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

A体质教育 B政治思想教育 C智力教育

D情感教育 E社会劳动教育 F人际交往教育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A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P65

B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热爱学生,教学相长。P70

C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严谨治学,博学多才。P78

D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关心集体,团结协作。P84

E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P90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2、(1) 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

(2)梁启超认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P62

3、教师为什么要“爱岗敬业”?或教师爱岗敬业的必要性:P66

A因为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B因为教师职业是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职业。

C因为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

D是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的要求。

E是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1) 陶行知“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

(2) 卢梭“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他绝不能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有些事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说明了教育工作在本质上是成人之美的事业,没有牺牲奉献之心,就无法进行好这项工作

(3) 一教师爱岗敬业,自觉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是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4、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P67-68

A敬爱之心从业(一要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

B责任之心从业 C认真之心从业

(1)敬业精神始于畏业。

(2) 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地原动力

5、教师为什么要“依法执教”?或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P68-69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P68

A依法执教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

B依法执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C依法执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6、教师违反法律和法规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行为的表现:P69

A采取野蛮的教育方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B教师对学生辱骂、讽刺、挖苦,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C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D教师粗暴地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E近几年甚至有的教师殴打学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

※如果因为教师侵害学生权利而导致其他不良后果的产生,就要追究教师相应的法律责任 P70

7、师生关系的特点:P70-71

A关系上的特殊性; B人格上的平等性;

C情感上的相容性; D教学上的相长性。

※在学校众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一对最基本的关系

※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

※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的相互影响常常会形成两种循环:(1)良性循环,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则对教师产生好感,也以爱对待教师,这种爱称为“爱的回流”,这种回流又会激起教师对学生新的爱。(2)恶性循环,教师的冷漠态度,必然引起学生的厌恶,学生的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

8、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表现在那几个方面:P72-73

A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 B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

C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 D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9、教师必须做到热爱学生、教学相长的原因:P73

A是师生关系特殊性的要求 B是由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10、师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爱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P74

A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①目的性②广泛性③科学性

B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罗森塔尔效应”典型的表明了这一点:“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期望,是激励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诲人不倦的教导,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11、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75

A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B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做到:①严而有爱②严而有格③严而有方④严而有恒

12、怎样全面理解“教学相长”:P75

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教学相长是古今中外教育者的天职

※韩愈《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精辟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13、“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是什么?P76

A教学相长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B教学相长有利于活跃教育气氛,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C教学相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4、“教学相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77

A教师应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 B向学生学习 C换位思考

※教师在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中和角色不是领导,不是权威,不是慈父,而应当是朋友、助手和导师。

15、为什么把“严谨治学、博学多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P78-79

A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夸美纽斯“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的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空洞无物”——教师要博学多才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这句名言出自——霍姆林斯基

B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科学和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建立学习型社会实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16、科学发展到今天(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的表现:P79

A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B知识总量迅速膨胀,

C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 D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

E 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

17、治学的教育意义是什么?P80

※严谨治学是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当遵循的准则。

A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治学内容: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B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所谓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

C治学也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活动。

18、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是什么?P80-82

A端正治学认识 B树立优良学风 C刻苦钻研业务

D强化教育能力 E处理好教学与治学的关系

19、目前,学术腐败现象的具体表现:P81

A学术研究功利化 B学术评价非理性化 C泡沫学术

20、教师树立良好学风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P81

A认真求实 B勤奋刻苦 C虚心踏实 D科学严谨

※治学首要的一条就是树立优良的学风。在治学活动中:

“认真”: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要求,坚决反对不求甚解、松松垮垮。

“求实”:不轻信,不马虎,绝不剽窃别人的成果,不文过饰非,哗众取宠

“勤奋”:要有争分夺秒,奋发用功,锲而不舍,永不懈怠的坚持精神。

“刻苦”: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敢拼搏,不断攀登的顽强精神。

“踏实”:不务虚名、不求名利、一心只向真理求索的品格。

21、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P82

A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 B思想工作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教育科研能力

22、如何处理教学与治学的关系?P82

A围绕教学搞科研 B以教学为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23、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P82

(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出最重要的来讲”——博学多才

(2)无数事实证明,教师的知识面和知识量与其对本专业的把握能力成正比,与其教学效果成正比。

24、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教师肩负的新职责表现在:P83

A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B未来的设计者 C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2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P83-84

A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 C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

B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努力做到:①扎实 ②系统 ③先进)

※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做到扎实、系统、先进,才能在较高水平上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教学完成“传授己知,发展未来”的重任。

26、多才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P84

A智力 B专业能力 C创造力

※如果说智力是专业能力的基础,那么创造力则是专业能力的升华

27、所谓“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概念:P84

所谓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教育事业为重,热爱和关心教师集体,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这条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教师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把教师集体的利益放在高于个人利益的位置上;维护集体的团结,主动搞好集体协作,为集体利益作贡献。

※马卡连柯说“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够齐心协力的工作,那就远比十个各随己愿的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的多”——教师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28、教师为什么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P85-86

A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育劳动的必然要求

B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集体主义的必然要求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创造和谐心理环境的保证

29、教师应该怎样“关心集体”或关心集体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P86-87

A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B严格遵守集体纪律

C珍惜集体荣誉 D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

※良好的教师集体,会使教师产生强大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保证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每个教师应当爱护、关心集体荣誉。这种关心在本质上讲就是关心社会对自己所在学校和集体的工作的评价,关心自己所在学校和集体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此(1)要反对和克服那种置集体的荣誉于不顾,热衷于追求个人荣誉、个人私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2)那种“小团体利益第一,小团体荣誉之上”的所谓“集体利益”、“集体荣誉”,也是应该反对的。

※每个教师都应当关心和尊重同事,对闹矛盾的同志可以做一些调节、沟通工作

30、教师之间团结协作,要求教师必须做到:P88-90

A正确认识教师之间关系的特点 B尊重和关心每个同志

C善于合作,共同进取 D正确地开展竞争 E克服文人相轻

31、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表现在:P88

A协调性 B矛盾性 C一致性是本质的、主要的,协调性是教师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 ※(“团结协作”要求)

32、教师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哪些:P88

A教育劳动的独立性、个体性会使教师产生忽视协作的倾向;

B教师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和学术观点的差异,导致教师认识上的分歧

C学生评价的差异,引起教师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D学校管理中的某些措施,引起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

E“文人相轻”习气的影响,也会使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冲突

※这是教师之间发生矛盾重突的原因。解决这些矛盾不能靠法律调节,也不能单靠行政命令来调节,主要的还是靠道德规范来调节。

※读书人往往自视清高,形成门户之见,相互排斥,相互轻视,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

33、竞争对“个人人生发展”的作用:P89

A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B培养人的进取心 C激发人的创造潜能

34、关于“教师之间正确地开展竞争”的理解:P89

A教师之间的公平竞争有利于教师拼搏进取

B教师之间的竞争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C教师在竞争中要讲风格、讲道德、讲合作

D教师在竞争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就人生发展而言,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开放的社会充满竞争,竞争的时代充满生机。

35、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P90-91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

※“师表”一词的出现是在汉朝。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

※教育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无论从伦理学、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威信总是与提高教学质量成正比例。

36、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该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P93

A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性教师

B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

C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

37、对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教师要做到P93-95

A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B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

C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D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

E在待人接物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概念:P97

(1) 广义上讲,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各种基本概念。(2) 从狭义上说,所谓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概念。

2、“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包括五种基本概念:P97

A教师职业义务 B教师职业良心 C教师职业荣誉

D教师职业幸福 E教师职业公正

3、义务的一般含义:P98

(1)孔子、孟子、韩愈、朱熹关于“义”字的名言:朱熹说:“义之为义,只是一个宜字”——要尽义务,重点是尽义务的方式。

(2) 从词义上看,义务是指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做到的事情。

4、道德义务的概念及其分类:P98

(1) 道德义务:就是个人对社会(国家、民族、阶级、政党)、他人(家人、朋友、同事)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2) 道德义务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一类是个人对他人的义务。

5、“教师职业义务”及“我国高校教师职业义务的最终目的” P99

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义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6、履行教师职业义务的三个特点:P99

A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

B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教师在动机上不企求相应的回报

C履行教师职业义务,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7、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P100

A正确的职业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B正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C正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

8、教师职业义务感的培养要求教师至少要做三项主观上的努力:P101

A提高职业义务认知水平 B提高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C提高职业义务向职业良心的转化水平

※教师义务的认知也就应当包括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确定履行义务的合适方式

※实现教育道德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转化的实质,就是要达成真正的教师道德义务践行上的主体自由

9、“教师的权威”有两类:P101

A一类是“制度权威”,来源于社会认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

B一类是“实际权威”,来自于学生的认可,因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同而不同。

10、“职业良心”与“职业义务”的区别:P102

(1)良心是隐藏于内心深处的职责;义务是摆在社会关系当中的一种责任

(2) 职业良心区别于职业义务的明显特征,在于义务具有道德他律的性质,而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

11、“教师职业良心”的概念:P102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12、教师职业良心的主要内容:P102-103

A恪尽职守 B自觉工作 C爱护学生 D团结执教

※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是否真正爱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志。

13、教师职业良心的两个主要特点:P103

教师职业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有这样两个特点:

A层次性高

B教育性强---是指教师职业良心的榜样作用和判断教育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事业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14、教师个体职业良心的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P104-105

A正义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有利于职业良心的形成

B教师的同侪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C教育对象也会以舆论的形式参与教师良心的修养

15、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P105

A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教师职业良心具有选择作用(行为前的选择作用) B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具有监督作用(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C在教师做出职业行为之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做出评价(行为之后的评价作用)

16、怎样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P106

A教师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B教师要具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

C教师要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关键。

17、荣誉在不同的时代、社会、阶级,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P107

①原始社会,诚实参加集体劳动,履行对氏族的义务

②奴隶主阶级,荣誉就是身份和特权

③封建阶级,等级、特权、门第就是荣誉

④资产阶级,把荣誉和金钱画上等号

※荣誉是社会对人们履行义务后的肯定与赞扬,以及个人由此而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包含两方面的意义:①对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给与公正的褒奖②在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向。

18、教师职业荣誉观的影响因素:P107

A受集体主义原则的支配 B受教师的劳动特点影响 C受社会价值的影响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肯定和赞扬,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19、教师职业荣誉的本质:P107

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荣誉是以教师所处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职业道德关系为基础的,是一定社会现存的职业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应。

总之,教师职业荣誉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只能是各种道德关系的高度概括和自觉反应,这就是教师职业荣誉的实质所在。

20、教师职业荣誉主要有一下三种表现形式:P108

A教师以培育人才为己任B教师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

C教师以“人梯”“红烛”而自赏——基于此,许多教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和最大的人生幸福。

21、教师职业荣誉的三个作用:P109

A推动作用——能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道德义务

B自我评价作用——有助于教师舍弃错误,养成高尚人格

C激励作用——有助于激励教师奋发向上,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

22、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必须做到:P110-111

A处理好义务与荣誉的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

B处理好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在集体中感受尊严和自豪

C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与虚荣的界限。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个人利益和教师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因素。P111

※教师当然而且应该关心自己的荣誉。个人关心自己的荣誉本质上是关心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评价,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过程。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勇于放弃个人利益P111

※虚荣是自我对于错误和失败的粉饰和炫耀,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它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畸形反映P112

23、幸福的一般含义:P113

(1) 幸福总是在目的实现之后获得。幸福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尺度来衡量的,是人们依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评价的,所以有主观性;但幸福又是通过对不同生活状况的比较才能判断出来,所以它又具有相对性和客观性。

(2) 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在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得到满足的同时,发展需要(认知、美的、自我实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马斯洛的四基本需要+三发展需要】。

(3)幸福的另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规定就是合理。

(4) 对于一个人来说,树立与社会价值相一致、为大众所认可的幸福观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

(5) 幸福就是合理的、个人意向上追求的、理性与情感评价上满意的生活行为状态

24、教师的职业幸福应具备三方面内涵:P113-114

A物质和精神相统一; B享受和劳动创造相统一;

C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相统一。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不仅仅是静态的享用,而更是一种动态的创造过程。只有在劳动创造中,人的生存、享用和发展三个层次的需要才能够依次得到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才能最终统一。

※教师的幸福,它不是必然的,具有给予性和被给予性。对于教师来说,还有什么比(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自我生命的增值、看到自己学生的幸福成长)更让人幸福的呢?对于教师来说,教育①不是牺牲而是享受②不是重复而是创造③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25、教师职业幸福的概念:P114

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26、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是:P115-117

A教师职业幸福的精神性——首先表现为劳动及其报酬的精神性

B教师职业幸福的关系性——即给予性和被给予性

C教师职业幸福的集体性——具有合作与共享性,也具有超越性。

D教师职业幸福的无限性——超越时间限制,具有空间上的无限性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体现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精神性。 ※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就将教师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相并列的高度,要求统治者“贵师而重傅” ※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教师职业幸福的无限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教师的劳动与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所收获的幸福是超越时间限制的;由于教师的劳动产品与社会网络联系起来,一代一代的普通劳动者,都是由于老师的劳动而对世界的进步做出贡献,所以教师的幸福又具有空间上的无限性)P117

27、教师职业幸福的三个作用:P117

A教师职业幸福——有利于教师巩固自己的道德理想

B教师职业幸福——有利于教师形成高尚的情操

C教师职业幸福——有利于推动教师创造性的工作

28、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条件或途径:P118-119

A实现职业幸福,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B实现职业幸福,教师应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C实现职业幸福,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

※幸福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对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种美感。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P119

29、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三类知识:P118

A本体性知识——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

B背景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应有的综合性的文化涵养;

C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

※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已经渐渐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制约教师成功的知识瓶颈主要是文化性(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应当是“心理学化”的知识,我们认为,教师的知识不仅是“心理学化”[对学生及其学习机制的了解]的知识,而且必须是“文化化”[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作支撑]、“生活化”[将学术语言生活化]了的知识。

30、教师职业公正的一般含义:P119

(1) 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法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伦理学不断探究的一个核心概念。

(2) 伦理学上的公正,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办事情,坚持真理,公平正直,合乎情理,不存私心。

(3) 教师职业公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平等原则处事和待人接物,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了公正这样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

31、教师职业公正的三个特点:P120

A教师职业公正的教育性[首要特点] B教师职业公正的实质性

C教师职业公正的自觉性[表现为教育主题的自觉性、教育事业本身的正向价值属性]

32、教师职业公正的三项内容:P121-122

A教师的对己性公正 B教师的同侪性公正 C教师的对象性公正

※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教师职业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实现某种中度

※※亚里士多德曾经将公正视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中度”。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中庸”的理论。

33、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的要求)应做到:P122

A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教师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B实事求是,赏罚分明:①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②制度上无特殊学生存在

C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等特点因材施“爱”、因材施“罚”

D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都要做到教育公正

※俄罗斯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育公正既包括教师对他者的公正(教师公正),也包括他者对教师的公正(对教师的公正) P123

(1)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指的主要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做标准处理师生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P122

(2)所谓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P122

(3)所谓长善救失,因材施教,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P123

(4)所谓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指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都要做到教育公正。 P123

34、教师公正的重要作用:P124-125

A有利于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 B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C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D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E有利于社会公正地实现——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起点。

35、教师怎样增强自己的公正修养?P125-126

A提高人生修养 B提高教育素养

C做到惩罚公正 D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1) ※教师进行人身修养首先是有公正的价值依赖性决定好的。如果没有价值观上的必要修养,理解和实践教育公正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没有价值自觉,就没有教育公正。

※现代教师进行自身修养的核心,是形成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正义感。正义感及时教育活动进行的基础,也是教师克服困难,同不良职业现象进行斗争的动力所在。

(4) 公正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全部问题,比如再公正的惩罚仍然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上的一定的伤害,因而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补救,所以教师的公正必须与教师的仁慈相结合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道德修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P129

A道德修养的目的是培养自己履行一定社会的道德的能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

B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塑造和改变自己的道德面貌的过程

C道德修养的实质是一个自觉地思想斗争的过程

※道德修养主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道德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的主观前提。

2、教师道德修养的概念:P129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P128

3、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129

A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B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4、教师道德修养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P130

A具有自觉性; B具有持久性; C具有实践性。

5、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解决的三种矛盾:P130-131

A道德必然性和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B新道德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旧道德是指与旧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丧失其历史必然性的道德

C道德理性与情欲的矛盾

※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主题选择能力,达到道德必然性的要求的过程,是一个在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用新道德克服和战胜旧道德的过程,是一个用道德理性去约束情欲的过程。P132

6、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观点及与道德修养的关系:P132

A人性是后天形成的,其善恶也是后天的,是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B人性善恶是历史的、具体的。

C人性善恶是可变的。这正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成为必要和可能。

※归根到底,道德修养在于塑造优秀的个人道德品质,即塑造优良的人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性理论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后天的、历史的、可变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133

A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B从职业层面来说,为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C从个体层面来说,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特点,要求教师……。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可能性:P133

A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

B社会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

C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P134-136

A理论学习的方法 B实践锻炼的方法 C慎独的方法

※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

※师德重在“慎独”,教师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隐”可使教师时时处处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保持良好的操守。P136

10、教师道德的内化的重要意义:P137-138

A可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有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B可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C可以实现对新一代教师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 “为仁由己。”一个教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通过道德修养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教师职业道德在没有转化为个体道德之前,只是作为一种他律性规范存在着。

※通过教师道德的内化,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才成为教师的内在道德需求,才得以发挥规范教师行为、调节教师道德关系的作用。

11、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P138-139

A服从阶段——教师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他律阶段,教师尚没有获得道德自由; B同化阶段——教师道德水平处于他律与自律阶段相结合的阶段,教师已经部分地获得了道德自由; C内化阶段——教师道德已经完成了基本内化的过程,达到了自律水平,教师获得了道德上的自律。

※应当注意的是:①教师道德内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教师道德内化的程度并不与教龄的长短成正比,而是与个人的道德修养成正比。

1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概念:P139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地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尼克么克伦理学》

13、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选择的区别:P139

道德选择是伦理的本质特征,道德行为选择,反映了道德的本质和特点。

1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过程:P139-140

A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逻辑起点,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对不同道德行为方案的价值的判断。

B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个自主的道德活动。

※自主性表明,选择是教师主体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愿望作出的。

C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主体意志的体现。

D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必须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才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15、构成了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不可或缺的四个因素:P140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来自于认识、依赖于情感、借助于意志、作用于行为],因此,A知、B情、C意、D行,构成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不可或缺的四个因素。

16、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中价值冲突的几种形式:P140-141

A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比如,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但教师面对某些困难班级或学生,又不得不对面对教学进度做一些调整,再如,一些家长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发脾气和提高嗓门说话,但教师因为教育的需要难免要批评学生,甚至采取发批评的手段)

B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比如,一个普通教师被提拔当领导后,社会对他的道德要求就不仅仅是忠于职守,而且还要正确决策,从而造成教师或不敢承担责任或不能履行义务而在内心形成冲突)

C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角色不同义务,形成义务间的冲突(比如,教师要分别承担教学任务、赡养长辈抚育后代任务等,而在特定时间同时履行这些义务往往十分困难,从而造成义务间的冲突)

※价值冲突表现在教师身上,是教师承担的多种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

1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P141-142

A集体主义原则:主要调整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B人道主义原则:主要调整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C功利主义原则:是说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不是超功利的,也是一种功利的取舍,他追求选择利益的最大化。

D精神价值原则:在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坚持功利主义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切道德选择都只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不意味着唯利是图,相反,它立足于道德行为所创造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所以教师在道德行为选择中,立足于精神价值的创造是其根本的特点。

※其中: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也是教师进行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道德行为选择的总根据,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18、教师职业道德品质:P142

(1)教师在道德行为选择的实践中,实现了教师道德的内化。教师道德的内化的最终结果是教师形成了与一定社会道德要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并由此使教师的道德行为有了内在的规定性。

(2) 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P143

19、道德品质的三个含义:P143

A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体现。 B道德品质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

C道德品质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

※费尔巴哈说:“意志是品质的能量”

20、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P143-144

A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 B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

C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道德品质虽然以主观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内容确是客观的。

※亚里士多德说:“但是德性则由于先做一个一个的简单行为,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当我们学过一种技艺时,我们愿意去作这种技艺,于是去做”——反映了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 P145(黑格尔、朱熹)

※一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这种行为特征才构成其道德品质。因此,道德品质总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个体道德行为的特征,不仅折射出个体道德品质的特征,而且作为道德品质的实践基础,决定着品质的特征。

21、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P146

A教师道德认识(知) B教师道德情感(情) C教师道德意志(意)

D教师道德信念(信) E教师道德行为(行) F教师道德习惯(习)

22、教师道德认识包括的三个基本方面:P146-147

A认识教师道德关系——构成教师道德认识的基础

B认识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前提

C认识教育教学的规律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虽然不能等同于其品质的高下,却也折射出教师不同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23、对教师道德关系认识:P146-147

A是构成教师道德认识的基础 B是教师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

C是认识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前提

24、教师道德情感:P148-149

(1)教师的道德情感是以爱为基本特征的,它根源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爱学生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

(2)赞可夫说:“当老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3)师爱效应:(1)“罗森塔尔效应”;(2)“皮格马利翁效应”或叫“爱的效应”。

25、教师道德意志的概念和三种表现形式P149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超越自我的坚强毅力和精神。

A教师道德意志表现为教师在道德实践中克服困难的勇气

B教师道德意志表现为教师在道德实践中战胜诱惑的能力

C教师道德意志表现为教师在道德生活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26、教师道德信念:P150-151

(1)教师道德信念是教师道德进步中的灯塔,它内在地规定着教师道德发展的方向。(2)教师道德信念更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在教师道德品质中居于主导地位。(3) 教师道德信念深化了道德品质,使道德品质呈现出稳定性、一贯性、持久性的特征。(4)正确的道德信念的四种表现:P150

27、教师道德品质结构中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信念:P151

A构成了教师道德品质的意识范畴

B道德行为则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C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实践范畴

D教师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
2013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题范围 湖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28、教师道德习惯:P151

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道德习惯的形成,标志这道德品质的形成。

29、教师道德品质构成六个要素之间的关系:P151-152

(1)道德认识是整个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都是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指导下形成的。

(2) 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则是整个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精神支柱,他们渗透于道德品质的各个层面。

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P152-155

A开拓进取 B公道正派 C廉洁自律

※实践证明,教师是学生的一面旗帜,教师的行为方式是学生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

—(1) (2) (3) (4)(5)ABCDEFG ①②③④※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①②③④⑤

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P166第二条

2.高等教育A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C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166第四条

3.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P176第五条

4.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P167第九条

5.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6.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7.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P167第11条

8.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P167第15条(这是基本制度。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

9.高等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P168第16条

10.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11.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P169第22条

12.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P170第31条

13.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P170第35条

14.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P171第37条

15.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171第39条

16.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P172第46条

17.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P172第47条

18.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P172第48条

20.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P173第53条

21.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P173第54条

22.国家设立奖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 P173第55条

23.国家设立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基金和贷学金

24.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学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25.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

P173第56条

26.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P173第57条

27.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P173第59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0821.html

更多阅读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方法 山东省高校就业信息网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方法——简介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sdbys.cn)是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择业,职位查询检索,就业指导,签约解约,报到落户及派遣等服务的平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都要在该网注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013年暑期师德师风培训工作总结 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通过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一、要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展望 2013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高考作文展望山东卷高考作文在命题上一直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变。从08年的“春来草自青”,到09年的“见证”10年的“光与影”,再到11年的“这世界需要你”12年的“孙中山箴言”充分体现这一变化轨迹。从这种变化趋势来看,命题作文,材

声明:《2013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题范围 湖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为网友美得不像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