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今天是5月9日,星期六。枣读,为你推荐值得收藏的作品。

第一次知道萧红是小学还是中学语文课本上一篇《火烧云》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我写天空都仿用里面的句子。“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然而这样的片段当时我并不喜欢,直到大学后看到陈思和写萧红的评论才喜欢上萧红。中小学课本摘选名家名篇最失误的一点就是老师常常曲解课文,让学生因误会而远离名著。比如,中学课本让大家都知道鲁迅,同时也让绝大部分人误会鲁迅。

悲情才女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 )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丁玲、萧红、张爱玲,我认为是民国最优秀的三位女作家,三人分别在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文坛各领风骚。萧红才情是三人中最高的,然而名声却远在另外二人之下。党国推崇又红又专的丁玲,读者喜欢文风精美尖刻的张爱玲;萧红的文学是个异数,她的字句美,显然不是小资的路数,她的悲悯心,拉扯上红色革命印章似乎太别扭。她的文章太美,不可方物。萧红是一朵伤残的花,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合时宜地绽放。31载春秋,三两段催心折骨的爱情,三两本传世的经典作品,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才,这样的生平已是传奇。对萧红的生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漂泊者萧红》。

生死场:悲悯死生

(《生死场》在线阅读)

那个年代,最能直视血淋淋现实的,除了鲁迅,就非她莫属了。人民出版社给《生死场》扣上一个别扭的帽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丛书。这个貌似很高的评价却实际是低估了《生死场》的价值。宣战与抗战,并不存在卑劣与伟大,动人心者仍是心。战争是短暂的,而《生死场》中人们的悲剧却是永恒的。战争的爆发,金枝想的不过是,要是没有战争,家里的猪可能长大了。亲情、爱情、人格这些词语离他们很远很远,“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感情与精神,他们不是不想要,而是要不了,所以不敢要。

萧红: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生如草芥,一个个的生命消失,来不及悲痛就被遗忘。 王婆像祥林嫂那样讲述女儿死去的场景:“她的小手颤颤著,血在冒著汽从鼻子流出,从嘴也流出,好像喉管被切断了。我听一听她的肚子还有响;那和一条小狗给车轮压死一样。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著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以后麦子收成很好,麦子是我割倒的,在场上一粒一粒我把麦子拾起来,就是那年我整个秋天没有停脚,没讲闲话,像连口气也没得喘似的,冬天就来了!到冬天我和邻人比著麦粒,我的麦粒是那样大呀!可是,邻人的孩子却长起来了!……到那时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钟。……王婆披著散发,幽魂一般的,跪在柴草上,手中的杯子放到嘴边。一切涌上心头,一切诱惑她。她平身向草堆倒卧过去。被悲哀汹淘著大哭了。”口口声声说不伤心的她最后自杀了。

这不是最让我感动的一段,为了保持萧红文风的原貌,所以大量引用原文。最让我动容的是金枝的故事。十七岁的她受着爱或性的诱惑与胁迫,未婚先孕。无人可诉甜蜜与仓惶,有的只是母亲半夜偶尔的责骂与唾在自己脸上的口痰。在那些月白如昼的夜晚,她颤巍巍的心有没有憧憬过爱情。“她出嫁还不到四个月,就渐渐会诅咒丈夫,渐渐感到男人是炎凉的人类!。”这句“那正和别的村妇一样”让我无限悲凉,在此之前,她或许和别的村妇不一样。后来金枝失去女儿,丈夫,被迫卖身为生都没有如此让我伤感。那时的金枝,已心如死灰,不会痛。

所有的悲痛,在萧红笔下变得不动声色,不渲染不叫嚣,不煽情不冷漠。喜欢萧红温和悲悯的情怀,细腻大气的笔触。

呼兰河传》:寂寞成诗

恨不能在枣读上全文转载这部《呼兰河传》(《呼兰河传》在线阅读),我的文字多余且苍白,我只能告诉你们我有多么喜欢萧红的文字,却无法说出她好在哪里。大美无形。这么一本似小说似散文的篇章,一本像回忆录又不完全是回忆录的文字,悲喜交加之余有种迟缓厚重的温暖。后花园那么美,祖父如此慈爱,可是祖母很恶毒,小团圆媳妇死得很可怜。萧红说,“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这本书好像是一个小女孩用纯净的心在体会这个世界,也像是一个饱经磨难的寂寞才女在回忆童年。天真夹着着伤感,谱成一首寂寞的诗。

最喜欢祖父的后花园,“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这样的童年,真像梦中的天堂。

这本不长的小说,有太多被称赞的地方,比如揭示了民众的麻木,体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揭示了几千年农民的愚昧。然而我一厢情愿喜欢它的美,喜欢呼兰河的莲花灯“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喜欢后花园的勃发的花木草,祖父的溺爱。萧红坎坷的青春,哪有这般纯净美好的生活。书的结尾读来令人恻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萧红心性的才识让这所写之文远在顾影自怜的伤感之外,那是一种更为绵长悠久的寂寞。悲凉到骨子里,心却又是温温热,悲悲喜喜重叠反复,如同反复打磨的玉,温润微凉。

小城三月》:精雕细刻

《小城三月》在线阅读

比起前两本小书,《小城三月》是最像小说的一篇,短小精美得无可挑剔。

三年前,我很愤青。很激进革命地看到《小城三月》里的新旧矛盾。觉得巴金《春》里面的觉新和小城三月中的堂哥是同类型的人。年轻时尚的学生堂哥对温婉的耐看翠姨有情,小说中写道堂哥和翠姨在众人的喧闹中悄悄出去,这是一段很耐人寻味的空白。翠姨定婚了,新郎不是堂哥。那个看起来新潮的堂哥,却无动于衷。翠不愿意嫁,奈何一个寡妇的女儿,并无什么反抗的能力。然堂哥作为一个新派的青年,面对自己爱人的境遇,居然袖手旁观,不,他还照例和翠一起玩。简直是极大的不负责任。翠姨,却在默默的做着她的反抗,她想读书,她拖延婚期,后来婚期在即无处可逃,她病了,她只想死。堂哥却不敢去探望翠姨,借“我“母亲的名义去探望,逃亡般离去。当美人有难的时候,英雄缺席了。在整篇小说精致与淡雅背后,内部的矛盾其实一样和巴金的《春》一样尖锐。

现在的我却喜欢《小城三月》里若有若无浅浅淡淡欲说还休的感情,反反复复萦绕于心间。没有大爱大恨,那个年轻而苍白的灵魂是与她同样苍白的爱情一起无疾而终。萧红似乎擅长写这样悲戚的美,凉不透心,字里行间总有股暖意;我固执地喜欢着这样的喜悲。

“蒲公英发芽了,羊咩咩的叫,乌鸦绕着杨树林子飞,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杨花满天照地的飞,像棉花似的。人们出门都是用手捉着,杨花挂着他了。草和牛粪都横在道上,放散着强烈的气味,远远的有用石子打船的声音,空空……”小城的春天万物复苏,爱情也随着春天到来,却没有绽放。想必萧红对翠姨这个女子是怜惜的,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那个年代的她会弹大正琴,会吹箫吹笛子。很喜爱这个句子“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翠姨是个犹豫犹豫的女子,或许心中因为有些聪明的才气,所以更易感伤。

清清凌凌一个女子,无所归依。翠姨如是,萧红亦如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1397.html

更多阅读

扶摇皇后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云痕番外下 情深不寿泰剧中字

大燕通和二年,仲春二月。大燕帝君燕惊痕颁诏天下。“咨尔凌氏,秀毓名门,秉性柔嘉,知诗书而晓进退,明昭义而秉德佑,恭顺谦和,淑良勤谨,着即册为贵妃,赐号熹和,并赐熹和贵妃代掌凤印,统理六宫,朕之厚意,愿卿毋负,是为德被万民,延绵国祚之道矣。”

人物阅读素材:萧红:我以我笔对抗孤独

萧红:我以我笔对抗孤独黑豆梨人的一百年是很漫长的,萧红虽然只活了三十出头,但她却以有形的生命占据了前三十年,而以精神迁延着这后七十年。呼兰河畔寂寞红,萧红的一生绝不说得上是幸福和热闹的,她坎坷孤独发的一生短暂如一束呼兰河畔

转载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2013-09-25 亲子学园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

名句推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 食韩 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 释】寒食:寒食节,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说法不一。据《左传》记载,晋文公火烧山林逼介子推出来做官,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

声明:《萧红: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为网友哖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