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猜故事,导入新课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想看吗?你们如果知道,就大声喊出这些民间故事的名字。
生:(齐)盘古开天地。
师:了不起,下一个!
生:嫦娥奔月。
师:嫦娥啥时候跑到海里去了呀?(众笑)
生:(恍然大悟)精卫填海。
师:太聪明了。(继续播放)这是——
生:女娲补天。
师:咱们加大一点难度,还敢不敢猜?
生:(齐)敢!
师:瞧这个!
生:后羿射日。
师:难道今天我难不住你们吗?超级难的来了,有两个民间故事在一块。左边是——
生:牛郎织女。
师:右边是——
生:嫦娥奔月。
师:哎呀,我没招了。难不倒你们,看来同学们了解不少民间故事呀!民间故事往往能表达人们的美好心愿。今天,咱们要学的两首古诗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两首古诗的题目。第一首是《乞巧》,注意这个“乞”字。你觉得它跟哪个字特别像?
生:“气”字。
师:对啦,“气”字多了——
生:一横。
师:如果你写“乞”的时候多了一横,它(指“乞”字)可要生气了。我们再来看第二首古诗(板书:嫦娥),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女字旁。
师:为什么都是女字旁呀?
生:嫦娥是仙女,当然是女字旁了。(众笑)
师:好极了,这正是记汉字的好方法。
二、自由读诗,读通读顺师: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有两个要求:读第一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把每个字音读准;读第二遍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乞巧》这首诗当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是哪两个字?
生:“宵”“霄”。
师:看这两个字——(板书:宵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都有一个“肖”字,部首不一样,一个是宝盖头,一个是雨字头。
师:很好!你发现了形声字的规律,“肖”表示它们的读音。知道宝盖头和雨字头代表什么意思吗?
师:同学们看宝盖头和咱们头顶上的什么很相像?(师做手势比划。)
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我觉得宝盖头像屋顶。
师:说得多好!古时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降临,人们要回家睡觉,所以用宝盖头代表房屋,是夜晚的意思;诗句中“今宵”是什么意思?
生:今天晚上。
师:对,雨字头呢?能用刚才想象宝盖头的方式联想一下吗?
生:雨字头跟雨有关。
师:雨从哪落下来呢?
生:高高的天空上。
师:雨字头就代表天空,诗中的“碧霄”指的是什么?
生:碧绿的天空。
师:这两个字是同音字,写的时候注意部首,有个顺口溜记住它们: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喜欢吗?跟老师念一遍。
(全班齐读《乞巧》、指名读《嫦娥》,评价字音、停顿后全班齐读。)
三、切题导入,学习《乞巧》师:读通读顺了,我们先来看《乞巧》。读了课后的资料袋,你知道些什么?
生:乞巧是古代人们很喜爱的一个节日。
生:这个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节。
师:对,它还叫女儿节。
生: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
师:这叫对月穿针,是乞巧的一种方式。
生:还可以在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面上,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得巧还是输巧。
师:能根据这些资料说说诗的大概意思吗?
(同桌结合资料理解诗意。)
师:第一、二句谁读懂了?里面藏着一个民间故事(板书:故事),谁愿意来读读这个故事?
生:织女下凡游玩,爱上了牛郎,和他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强行把织女带走。牛郎带着孩子去追,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划出一条银河,将牛郎织女隔在两岸。后来,喜鹊搭了一座鹊桥,帮助他们相见。王母娘娘没法子,就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师:听到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意思。
生:王母娘娘真坏!
生:牛郎和织女最后还是相见了,我很高兴!
师:是呀!虽然历经磨难,但终于破镜重圆,咱们都替他们高兴!你会怎样读这两句诗?(指名读,没有感情。)
师:你没有这样的经历,难怪不怎么激动!(众笑)大家抬起头来看,我们上面的灯,似乎都化作了点点繁星。那上面最亮的,一颗是织女星,一颗是牛郎星。想想看,牛郎和织女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那是多么喜悦的时刻,读——牛郎披上牛皮,带着一双儿女来见织女啊,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读——
师:三、四句懂吗?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生:我从“家家”看出到处都很热闹,到处是乞巧的人群。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家家”来体会,真会学习!还有吗?
生:我从“几万条”仿佛看见女子们都在专心致志地穿着红线,穿了一条又一条,好像永远穿不完似的。
师:我特别欣赏你用的一对近义词:仿佛、好像,表达十分准确。
生:我从“尽”看见家家户户的女子都对着月亮穿针引线,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
师:真的把这世上的红线都穿完了吗?
(生发生了争执:有的说“穿完了”,有的说“没穿完”。)
师:两方都派一个代表发表一下看法吧!
生:“尽”的意思是“完”,“穿尽”就是穿完,所以我方认为是穿完了。
生:不对!世上的红线怎么可能穿完呢?这里运用了夸张,为了说明有很多很多人在穿红线。(掌声)
师:小小年纪就知道夸张手法,真棒!我赞成你的看法,世上的红线是穿不完的,诗人用一个“尽”字是为了表明家家户户的女儿们都在对月穿针,场面异常热闹。
据说织女能织出五彩的锦缎,光的像粼粼波动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耀眼。凡间的老百姓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她织的花,红似火,白如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古代女子针线活儿做得好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知道原因吗?
生:因为巧手可以绣出美丽的衣服。
生:因为别人会夸她心灵手巧。
生:可以挣很多钱。(众笑)
师:你很实际。
生:有一双巧手就能找个好婆家!(众笑、掌声)
师:这位同学的思想特别前卫!让我们一起来到这场景中,姑娘,你好!你姓——
生:我姓陈。
师:陈姑娘,你在月下干什么呢?
生:我在月下穿针引线呢!
师:你呢?
生:我叫王莉。
师:你应该说“我叫王姑娘”,来——
生:我叫王姑娘,我在月下穿针引线呢!
生:(未等师说,自己站起来)我是李姑娘,我也在月下穿针引线。
师: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姑娘们都在穿针引线,这正是——姑娘们来读——(女生: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
生:(齐)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师:这是怎样的盛况呀!民间《乞巧歌》这样唱道:
生:(齐)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悠扬的音乐响起,师范读全诗。全场热烈掌声。)
师:就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
师: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
生:我乞求像织女那样聪明、能干,有一双灵巧的手。
师:冰雪聪明的你会成功的!
生:我乞求熊老师能再来给我们上课!(掌声)
师:谢谢你真诚的邀请!
生:我乞求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大家平安幸福!玉树灾区的人们重建美好家园!(全场热烈掌声)
师:说得好!这是我们大家的心愿。把这美好的心愿都送进这两句诗中,(指名一生)你来读——(指名一组)你们的美好愿望呢,读——(指名全班)大家的美好愿望呢,读——
师:这是何等开心之事!让我们带着开心、带着愉悦、带着美好的心愿再次读读《乞巧》。
小结并板书:愿望,师引背:诗人先写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背一、二句);再写了七夕的热闹场面——(背三、四句);指名背。
四、故事引入,学习《嫦娥》
师: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谁愿读给大家听?
生: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他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嫦娥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请来的不死药,结果成仙了,不由自主地飘到月宫,在那里过着寂寞的生活。
师:听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嫦娥后悔的是什么?
生:她后悔偷吃了灵药。
生:她后悔成仙了,以前在凡间的生活那样幸福,现在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生:嫦娥原来和后羿生活得很幸福,可现在却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月宫。她后悔没有了幸福的生活。
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生:(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是一夜两夜吗?
生:不是。
师:是一月两月吗?
生:不是。
师:是一年两年吗?
生:不是。
师:那是——
生:一辈子。
师:一辈子呀!嫦娥从此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月宫上,她不能再和自己心爱的丈夫一块生活了,她只能是在桂花树下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
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寂寞的。
生:难受的。
生:悲伤的。
生:孤独的。
(请生分别将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带进诗句中朗读。)
师:多么孤独!难怪李白在《把酒问月》中这样写到——
生:(齐)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师:难怪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也这样写到——
生:(齐)寂寞嫦娥舒广袖。
师:这孤独专指嫦娥吗?我们来看人间的一个女子(出示情景图和第三、四句诗),读得懂吗?
生:什么是云母屏风?
师:图上有,你找着了吗?云母做的屏风后有一个孤单的身影。
生:长河、晓星指的是什么?
生:我知道,长河是银河,晓星是启明星。
师:没错儿,“长河渐落晓星沉”说明天快亮了,这女子在这坐了整整一夜。
师:整整一夜呀!室内这个女子单独一人坐在云母屏风旁,烛光照着她孤单的身影,望着室外渐落的银河,伴着移动的晓星,她在想些什么呢?也许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也许在思念远征的丈夫,也许在……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悲伤的。
生:难过的。
生:孤独的。
生:郁闷的。
生:无助的。
师:这悲伤、难过、孤独、郁闷、无助正是这女子真实的写照。多孤寂的女子啊!难怪作者这样写到——
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这女子的命运就像广寒宫的嫦娥一样,你读——
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这真是孤寂的女子对孤寂的嫦娥啊!
生:(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一个人间,一个天上,心意都是相通的;一个场景,一个传说,我们看见了这个女子的孤独、寂寞,此时此刻,我们不能不提到诗人李商隐。(板书:知人论诗)
什么叫知人论诗?就是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要去了解这个诗人,这样你会读得更清楚,更明白。《嫦娥》的作者李商隐,一生遭受了不少打击,他的诗大部分都表达自己的郁闷和愤愤不平,甚至有人说他借“嫦娥奔月”的故事表现自己孤寂的心情,难怪他遥望银河会写下《嫦娥》。让我们捧好书再次读读《嫦娥》。
(生齐读《嫦娥》)
五、整合升华,延伸课外
师:两首诗在一起学,我们可以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节课咱们专找相同点,看谁发现得多。
生:时间都是晚上。
生:都和神仙有关。
生:而且都有女神仙。(众笑)
生:都有一个民间故事藏在里边。
生:两首诗都表达了人们美好
的愿望。
生:我还发现诗中都有一个“碧”字。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再擦亮眼睛看一看,两首诗当中还有一个相同的字,谁最快发现?
生:(齐)河。
师:我把这个“河”写在黑板上。这个“河”是小河吗?
生:是银河、天河。
师:银河、天河,理解得多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银河、这天河。(出示图片、配乐)这浩瀚无边的银河是那样广大,又是那样神秘莫测,那里有人吗?会发生什么事?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想象,留下了多少民间故事和千古佳句,其中就有我们今天学的这两首古诗,今后讲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我们就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生齐读《乞巧》)
师:谈到“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我们又会想起这样一首诗——
(生齐读《嫦娥》)
师:咱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故事的摇篮,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去积累这方面的诗和故事。下课前还想送大家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家可以多读读,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瑰宝伴随你、我、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的一生!
整合点: 适度拓展、恰当链接
链接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开发与该课相关的诗句、诗文等课程资源,为深入领会古诗文情理和学习语言服务。拓展链接适合年段要求、年龄特征,做到适度、有层次;链接点的选择恰当。
《乞巧》和《嫦娥》各链接了两首古诗,数量对中段学生来说正合适,且四首诗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就懂。这样的拓展与链接,都在学生感悟能力之内,又具有一定的张力,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归类与积累,实现了古诗文内容和意义上的建构。
恰当体现在链接点的选择到位。《乞巧》中为体会乞巧场面盛大,理解完诗意后适时展示崔颢的《七夕词》和民间《乞巧歌》;《嫦娥》中为了让学生感悟嫦娥的寂寞,自然链接出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有益在促进学生深入领会诗情画意。《乞巧》中的链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人对乞巧的重视和寄予的美好心愿;《嫦娥》中的链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嫦娥的心境,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