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黑天鹅 电影

白与黑
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吕源
白与黑,不属于任何颜色,都是无色,但是却是两个敌对的极端反差。在光谱上,白色是复合光,反射所有的光线;黑色正相反,吸收了所有的光线。
白色无色, 在于纯洁的。 白色没有欲望,极端严肃,容不得半点污染, 拒绝所有来自外部的和内部的诱惑。
黑色无色,出于黑色的贪婪本性, 那是一种吞噬一切的贪婪,代表着攫取一切的欲望。任何颜色遇到黑色只能屈身其中,显不出半点本来面目。
人们用白色来象征纯洁,善良与高尚,而以黑色代表贪婪、邪恶乃至卑鄙。
当白色遇到黑色的时候,胜出的永远是后者。不管白色多么强大,只要一丁点儿黑色入侵,足以使白色缴械投降。听说过‘黑洞’吗?光线一旦进入黑洞后,立刻被强大的引力禁锢,再也难逃黑洞的魔掌。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甚至试图抓住从它旁边经过的光线。哪里有黑洞,从它周围走过的光线就会发生偏移,仿佛受惊的小鹿挣扎着从黑熊的魔爪边逃走。
黑色使人恐惧, 但是同时也给人极大的诱惑。它太神秘了,人们永远不知道黑色里面有什么。
奇怪的是,人们可以容忍黑色,但是却对被黑色污染的白色表示一种鄙视。被污染的白色在人们眼里不伦不类,反而堂堂正正的黑色更具有魔力。
白色和黑色被赋予道德意义并非它们自身有对错。 以我有限的知识,我好像从来没读到过白色和黑色从物理学意义上对人身体的影响。其他的颜色的确可以影响人的生理。 比如,红色的波长较短,折射在人类眼球视网膜后面。 人眼要看清楚红色物体必须调整视网膜,因此使人警觉。绿色波长较长,折射在人眼视网膜前端。人眼不用花气力调整视网膜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绿色物体。‘看绿色保护眼睛’是有科学根据的。
白天是白色的,不然我们也不会叫它‘白天’。白天给人以安全感,因为在白天,人们可以看到或者观察到所有在目光之内的事物或者活动,不管是正在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这种观察使人们觉察到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危险。这种预测是获得安全感的必要外部条件。
黑夜不同。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漆黑的夜色造成人们的恐惧。夜幕掩盖了无数的未知因素。这些未知可以是神力,野兽,敌人,也可能是身边人隐藏在内心的欲望。
‘没有什么比未知事物更令人恐惧了’,史文德森在《恐惧的哲学》这本书中引用作家卡提内的话说明恐惧的真正来源。黑夜为邪恶提供了藏身之处。 黑色也令人恐惧,
从对白天的向往和对黑夜的恐惧进而到崇拜白色和恐惧黑色,从本质上讲,是以颜色联系情感的类比推理。而文艺作品中使用白色和黑色代表不同的道德境界则属于常见以现象符号重构真实的手法。
美国导演戴伦 艾洛诺夫斯基(DarrenAronofsky)将白色和黑色这两种极端的象征投射到人的性格上,以白与黑的冲突揭露了人们在善良与邪恶、纯洁与堕落这些相互矛盾甚至敌对力量下的挣扎、折磨、自残、残杀乃至走向毁灭的痛苦过程。以真实与虚幻相互交织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电影《黑天鹅》(Black Swan)俨然重新唤起人们对这两种反差最大的、最最原始颜色的恐惧和仰慕。

电影《黑天鹅》官方剧照
影片描述的故事并不复杂。
年轻的芭蕾舞女演员尼娜(由娜塔莉 波特曼NataliePortman扮演)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她的母亲曾经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但是因为怀了尼娜,不得不放弃心爱的芭蕾舞艺术事业,被迫离开舞台。出与她自己未能戴上明星桂冠的未竟遗憾,尼娜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尼娜身上。尼娜要担当主演,而且必须是一号。这中‘要成功’的信念在母亲灌输下,也成为尼娜的信念,而且构成了她全部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尼娜的生活简单地就是一条直线:早晨从家门出发,乘车到剧团;晚上从剧团在乘车回家。即便回到家里,母亲也安排好了她的所有活动,包括联共、准时上床睡觉、准时起床、吃什么、喝什么,甚至梳洗和穿什么衣服。她的母亲甚至暗中跟着她上班,不知道是出于保护她的目的还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这种清教徒似的苦练使尼娜在技术上臻于完美,但是在生活上却极为幼稚、不成熟。从这点上来说,尼娜的母亲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虎妈’。
如果不是剧团决定改编《天鹅湖》,挑选新星,尼娜也许就在这种平淡和单调的生活中消磨掉自己一生,以结婚嫁人,做个家庭妇女或者以教授舞蹈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很多人就是这样过来了。
但是,转机来了。剧团计划推出《黑天鹅》,以白天鹅和黑天鹅争夺王子为主轴,在这场纯洁与淫荡的争夺战中,代表邪恶的黑天鹅最终赢得王子,而白天鹅终因禁受不住心上人离去的打击,悲伤过渡、憔悴而死,香消玉殒。
故事虽然延续了《天鹅湖》原有大纲,《黑天鹅》的诡异之处在于以一种全新的手法演绎黑白天鹅之间的冲突,由同一演员担纲同时扮演纯洁美丽善良的白天鹅和魔鬼的女儿、那个以色相和性感勾引王子的黑天鹅。两个角色性格反差天上地下、天南海北。在传统剧目中,一般分派两名演员分别出演黑白角色。显然,《黑天鹅》不仅要求演员具有完美的舞蹈技术,而且必须以舞蹈和身体语言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性格。无疑,谁有能力战胜挑战,谁就是舞台上的女王,是剧团捧在手心都怕摔了的‘小公主’。
寻找新人主演《天鹅湖》黑白天鹅的消息一经公布,剧团里的女演员哥哥摩拳擦掌,立刻都变得跟乌眼鸡似的,跃跃欲试,志在必得。平时的友情和友谊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仅没有任何价值, 反而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打击自己的借口。他人存在的唯一价值是给自己作陪衬,被自己踩在脚下当作向上爬的台阶。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在舞台上光贤亮丽的年轻女孩子们人前人后、台上台下两副面孔。她们在舞台上展现优雅和美丽,在化妆间里口吐脏话,恶语相对,而且随时准备以身体换取她们想要得。在芭蕾舞洁白舞衣里面,在那些纤弱身体内部,在那众多美丽面孔背后,隐藏着多少罪恶的念头乃至行动。被选中的遭到他人嫉妒、抹黑,没被选中的千方百计给胜出者制造障碍,窥测机会,时时准备由自己取而代之。
美本来就与丑同行, 高尚从来与卑鄙为伴,善良需要邪恶衬托,白与黑是一对孪生姐妹。
在众人中间,开始时尼娜始终如一。她当然非常希望获得这个机会,但是她太纯洁了,是白色的,全透明的。不过,她也是一张白纸,因为她实在太幼稚了,幼稚到根本不懂得如何去争取。
还好,剧团的舞台指导汤玛斯 黎洛(由法国演员凡松 卡塞扮演)选中了尼娜, 大概因为她技术过硬。
不过,汤玛斯认为尼娜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支纯洁和羸弱的白天鹅。她令人们喜欢她、同情她也爱她,但是不会对她有欲望。
的确,尼娜就是一只白天鹅。不是演出来的,她本人就是如此。
正因为她属于白色的,尼娜不知道什么是欲望?
欲望,这里指的是人类最基本的性欲。
以开掘人类内心变化为专长的导演艾洛诺夫斯基不会不知道弗洛伊的学说。性欲,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是所有其他欲望之母。
所谓男女之间的爱情,不过是性欲的外衣而已。
遗憾的是,尼娜对性欲朦朦胧胧。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性取向。
为了演好黑天鹅,尼娜陷入了苦闷。黑白同体比单纯的白或者完全的黑都难,因为这放大了人的两面性,意味着双重性格,意味着邪恶的完美或者完美的邪恶,意味着在游走在两个极端还必须保持平衡。这是常人能够胜任的工作吗?
角色本身的矛盾和冲突撕裂了尼娜。 她开始折磨自己。看到过气明星的遭遇,令她加倍保护自己已经取得的地位。她变得十分在意他人,疑神疑鬼,幻觉重生,精神濒临崩溃。
不管她如何努力,总是不能令汤玛斯满意。
汤玛斯,在这里代表了男性对女性的权威和主宰。他喜欢就意味着男性喜欢,他的欲望就是观众的欲望。而尼娜的问题在于汤玛斯对她没欲望,因为她‘放不开’。
但是,什么是‘放得开’?
放开,意味着女人以自己的性感征服男性,让男人想消费自己。消费的当然是身体。哪个男人会消费女人的精神?
消费不是欣赏,而是。。。
那么女人呢?她们干吗为了争当男人消费的对象而开放自己?
女人对占有的渴望其实比男人更强烈。当女人被男人的猎枪瞄准的时候,猎物与猎人的角色是可以对掉的。
男人通过占有女人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目光集中在目标本身和猎取目标的过程。
在男人捕获女人的同时,最有心机的女人其实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她知道如何通过控制男人进而获得猎人的一切。不仅如此,女人还要男人加倍偿还自己,需要登上女王的宝座,居高临下地藐视众生。 所有人,不管男女,让他(她)们统统匍匐在女王脚下、供自己驱使,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我突然想到那个俄罗斯的寓言故事《渔夫与金鱼》。
女人一旦放开,不仅是为了征服异性,也包括占有同性。被同性征服更可怕。与同性无法交易,只有臣服。
被征服意味着白色被黑色吞没,由黑色主宰一切。
可怜的尼娜,那个离开妈妈就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女孩子,她怎么可能从纯洁的白色一下子染成黑色?她怎能从天堂一步跨入地狱?她就是想这么做也不知道地狱之门朝哪个方向开呢。她就是想堕落,也必须经历一个过程。
更大的挑战来自演绎时而白、时而黑的矛盾性格。这就像一会儿端庄、一会儿淫荡,一会儿纯洁、一会儿邪恶一样令人抓狂(据说波特曼演完《黑天鹅》之后,足足休养了一年,才从那种性格分裂的状态恢复过来)。
这过程从哪里开始呢?
身体。食色, 性也。这两种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欲望都来自身体。
汤玛斯问她,有男朋友吗?尼娜害羞地点点头,有过几个。不过,那都是历史了。
汤玛斯咄咄逼人地再问,做过爱吗?
面对这样的攻势,尼娜已经不知所措了。她也许从来她本质上对男性没兴趣,自然也不会产生勾引异性的欲望。如果连原始的性欲都没有,连对他人甚至自己的身体都一无所知,谈何欲望?
尼娜鄙视以身体为交易,换取角色的行为。但是这种对纯洁的执著现在却成为她出演黑天鹅那种以淫荡和勾引征服他人为卖点的角色的主要心理障碍。她必须引起他人,当然是男人,对自己产生欲望。
凑巧的是剧团新招来了一名新人,莉莉(由米娜 古尼丝扮演)。莉莉是那种一看就让男人产生欲望的女孩子,浑身充满了诱惑力量。莉莉也知道如何以自己的诱惑获取自己想要得东西。她的舞蹈技术并不完美,但是却广受欢迎。
莉莉的秘诀就在于她放得开。 她视征服他人, 不仅男人,也包括女人,为自己生存的目的。引诱他人堕落给莉莉极大的满足感,仿佛她就是为这个目的来到尘世。莉莉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性的追求和热爱。 性, 对莉莉来说,涵盖异性和同性。莉莉也会毫不犹豫地以自己的美丽为武器, 以身体作为筹码换取她想要的和想得到的。
有一点很清楚:莉莉比尼娜可爱。如果莉莉代表黑色的欲望,那也是一种直接的、自然的诱惑。莉莉就像一种纯正的黑色。
即便被诱惑者完全清楚黑色中隐藏的危险, 也会自投罗网,就像被猎人伪装母鹿发青叫声迷惑的公鹿。
人,有时候似乎需要把自己处于一种危险境地。推动这种尝试或者冒险背后的动机在于某种欲望。
在莉莉面前,尼娜不知所措,听任她摆布。 堕落从晚间开始。尼娜不再准时回家了,而是跟着莉莉出入酒吧。从喝酒到吸食毒品,挑逗男人,尼娜最后不可救药地发现自己居然对莉莉产生了性幻想。尼娜内心和身体里那种长期被压抑的欲望,在莉莉的挑逗下逐渐觉醒、燃烧,一直成为熊熊烈火,终于摧毁了尼娜与母亲的关系,也导致她自己陷入歇斯底里。
一根黑色羽毛在白天鹅身上出现了。尼娜带着恐惧看到自己身上长出越来越多的黑色羽毛。这变化令人很恐惧,但是更加令人激动,令人兴奋。欲望的产生和对人的吞噬仿佛入毒品一般。甚至,尼娜变得主动地追求欲望。为了自己追求的完美,为了使自己成为舞台上和现实中的女王,她可以毫不犹豫地扫除任何试图阻拦自己实现欲望的障碍。
白色终于臣服于黑色, 与黑色为伍了。
邪恶的完美与完美的邪恶有区别吗?
堕落甚至卑鄙本身也是痛苦的。纯洁是一种痛苦,是禁欲带来的痛苦,是单调造成的无聊,还伴有孤独和苦闷。放荡不羁要承担另一种痛苦。一种诱惑太多、不知所措、感觉生命苦短的折磨。
对于尼娜来说,从纯洁走向堕落还多了另外两层痛苦:时时刻刻备受内心谴责的煎熬, 以及担心别人抢走自己位置的恐惧。
豁出去,不管它,放开吧,摧毁一切阻挡自己的障碍。
影片结尾,尼娜终于在舞台上成功地一人同时扮演了白天鹅和黑天鹅这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她的完美表演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也赢得了包括汤玛斯和莉莉以及其他演员在内所有人发自内心的赞赏和祝贺。
但是这一切来得太晚了,尼娜在化妆间产生了严重幻觉。 她杀掉想象中的莉莉,却没发现那个牺牲品就是自己。在最后一幕扮演白天鹅走向死亡的过程中, 她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她达到完美了,登上了巅峰。然后跳下去。
完美归于毁灭,巅峰背后是粉身碎骨的万丈深渊。
尼娜不是在表演,而是展现自己,告诉世人自己如何走向了欲望玷污纯洁,邪恶战胜善良,卑鄙压倒高尚,最终毁灭自己的全部过程。
这个故事在擅长拍摄揭示内心变化的导演艾洛诺夫斯基手中变成了一部惊悚片。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符号、隐喻、象征和话语,暗示欲望的强大与道德纯洁的脆弱。在戴伦看来,人就是冲突合一的矛盾体。影片突出代表黑色的角色是莉莉,代表白色的自然是尼娜。 全剧人物中,只有黑色的莉莉性格始终如一。到最后,真正体现善良一面的反倒是这个充满黑色的莉莉。导演故意混淆真实中的莉莉和尼娜想象中的莉莉,以期传达这样的信息:黑白同体。
但是,欲望之火一旦点燃,任谁也无法熄灭它。 熄灭欲望的唯一的那桶水就藏在自己心里,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将这水泼出去。
欲望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人们明知走向毁灭,却无法停下脚步, 仍然像飞蛾扑火般地奔向死亡。
欲望的力量太强大了。太多的欲望像伊甸园里的苹果一样以美丽引诱人们。除了食欲和性欲这两种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欲望之外,还有,期望成功的欲望,试图占有的欲望,对权力的渴望,追求财富的贪婪。
白与黑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黑天鹅 电影
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动力在于不断创造新的欲望,然后再逼迫人们不断争斗,以期满足这些欲望。
旧的欲望还没得到满足,新的欲望已经产生。欲望更像一块投入水中的石头引起的涟漪:一波接着一波向外扩散,无穷无尽,直至撞到某种边界。边界,意味着生命的尽头,精力的枯竭,器官的衰老。
即便欲望本身没有道德色彩,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与过程本身却最容易引诱人们堕落, 导致人们卑鄙。
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是尼娜。在每个人的内心中, 都藏着一只白天鹅。 同时,也藏着更多的黑天鹅。
我想起了诗人北岛的那句话: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中国一句俗话说得更明白:脸皮薄,吃不着;脸皮厚,吃个够。
不错,国人发明了‘厚黑’学。不过,同样以卑鄙手段实现目的,尼娜要追求完美。 有没有以厚黑追求完美的国人吗?
好像没听说过。
相反,一旦厚黑,结果必定是降低标准,摧毁完美。比如,那个什么新版《红楼梦》饱受批评,但是导演嘴硬。最近才知道,原来剧组投资方的目的在于给贪官批条。外界还在猜测到底是林妹妹还是宝姐姐上了贪官的床。这就是厚黑摧毁完美的最新例证。
如果学习如何厚黑,戴伦导演可以来中国体验一把。
但是从追求完美的角度看,即便是以卑鄙手段追求完美,古老的东方文明倒应该反过来向西方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2366.html

更多阅读

决意与君绝——《上邪》歌评 相思与君绝

决意与君绝——《上邪》歌评刈小迪这首《上邪》应该是我听小曲儿的第一首歌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故事性的古风歌的。而融入了故事情节在里面,我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虐

电影《致命魔术》观后感上篇 致命魔术 电影下载

真正的科学家都是承认无知的——电影《致命魔术》观后感(上篇)张卫民一、电影《致命魔术》与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如果你知道了魔术的奥秘,那么这个“魔术”将变得一文不值!其实一个出乎意料的电影结局就像一个魔术的机关一样,一

胡适与他的《兰花草》 兰花草的养殖方法

胡适与他的《兰花草》黄土层 关注诗歌的人,不能不关注歌曲。诗歌与歌曲虽然写法上不同,却有相同的灵魂和音律。正如熊大和熊二,本质上都是熊。比如我一直喜欢听歌曲《兰花草》。旋律

电影《海洋天堂》观后感 电影 天堂奇迹 观后感

昨天,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班里的投影仪)。是《海洋天堂》。老师让写观后感,我的这个,也不是很好吧,竟然是班里唯一合格的一篇。《海洋天堂》观后感《海洋天堂》,一个舒扬的名字。这部电影

贺敬之与他的《桂林山水歌》(节选 桂林山水歌朗诵mp3

贺敬之与他的《桂林山水歌》 刘桂阳 在中国可能很少有一首诗,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那样,拥有那么多的读者。有人做过统计,作为多次入选中国大学和中学课本的这首诗,中国起码有五亿人认真读过。“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声明:《白与黑电影《黑天鹅》观后感 黑天鹅 电影》为网友一曲琵琶倾城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