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寺·白塔
昨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连续一周多的阴雨天终于结束,带给人们“清新”的好心情。于是,带孩子去西山锻炼,坐公交7路来到西黄村东北“方山”上的圣水寺。下7路车后,沿着向北的公路,到南小庄村,从村庄向东穿过,找到上山的公路即到。
据《顺德府志》记载:圣水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原名祥云观,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还有一说,建于周代,不知哪一个更准确。圣水寺取名源自庙内有一口古泉,千年以来有不竭的泉水,周边山下的百姓及香客每每至此,都会用容器接“圣水”,或治病、或养身,祈求美好。如今在寺庙门内右侧的泉池,长宽一米许,水深约一米,从人工雕塑的龙头涌出,水质很好。
圣水寺在“方山”的半山腰。方山,属太行山余脉云头寨山脉,因山顶平面似方形,故名。其山顶平坦开阔四面绝壁,只有几条羊肠小路通向山顶,海拔却只有500多米。方山上自古就有石头砌成的寨墙,当地百姓称为方山寨。相传战国的军事家孙膑曾在此避难,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兵败后到此曾在这个地方养兵、饲养战马,山下的马厂村由此而来,南宋岳飞的部将牛皋不满于宋室投降残害忠良,也选定了方山居住屯兵。如今,方山上满山遍野是荆条、野酸枣树,缺少的是树木。
圣水寺占地面积不大,但庙宇很多。现在的圣水寺,是早清时期在北京雍和宫当主持的邢台小埝村高僧与县太爷联名当地大户人家重修的。58年大炼钢铁时,寺里的巨钟和罄等重要文物一并遭殃。文革期间,则又一次遭到重创。现在建有“释迦牟尼殿”、“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千手千眼佛”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古香古韵的无梁殿,三间,墙体为红石板岩砌成,外顶为歇山式,上部为青砖卧铺到顶,檐下有砖饰,下部轴线上前后各有拱券大门,佛像端坐在大殿的正中。殿前有一通康熙十六年(1677年)顺德府知府杨于庭所立的《重修圣水寺并增建诸佛殿碑记》,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据介绍圣水寺初建时原始碑刻,已毁于文革之中。庙宇中最奇特的是供奉九龙圣母和显泽侯的那座庙,以及殿右侧的碑首上刻“合山碑记”。合山,在山西省和顺县,有的懿济圣母庙、显泽侯神祠。圣水寺立有“合山碑记”,有一个故事。传说明末清初方山一带大旱,有邢台人在和顺合山给九龙圣母和显泽侯上香,望能保佑家乡平安,晚上的时候这个人就作了一个梦,说方山和合山一样,是圣母和显泽侯非常喜欢的地方,说让方山的人来请。方山地带的百姓选代表到山西合山给大王上香,起身一拜圣母和显泽侯面前的蜡烛就着了,一个人听到大王说,你们走吧,我天明就到了。这几个也没有说什么,动身就往回赶,当他们到家后,只见在圣水寺内的大殿上,大王已经端坐在那里,全身是大汗淋淋,于是就给大王面前上了碗清水,转眼之间那碗水就没有了,就这样大王连喝了三碗,从这一天起这一带的大旱灾就解除了。
在寺外的北山的半山腰,有两处山洞,一座叫悟空庙,一座叫白蛇殿,也算是一处景点。在山顶上有一座凉亭高高矗立,东边有一烽火台遗址,不远处是一列石质的围墙,围墙外一条小路通往东面山头,那里现在修建了三清殿、圣母殿,组成山顶景区。从山顶往东有下山道路,可以通到圆通寺。寺正门外西南角有一舍利塔,为老和尚圆寂后的墓地;在舍利塔旁边,近年花100多万新修了一座圆柱型“白塔”,又称“寿终极乐塔”,共三层,里面被布置为安放骨灰的公墓。
刚来到圣水寺,就见到一老农领着孙女从山上采蘑菇归来,背篓里有大小白蘑菇两三斤。老农告诉说,下雨过后,寺庙外的山上会长出许多蘑菇,特别是山地被晒一天之后,潮气蒸发,阴凉处就有蘑菇。蘑菇从露头到长成,只需一天时间,生长如此之快,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夏初採下的蘑菇可以放两天,一到立秋之后,蘑菇就会生蛆,一天也放不了,只能晒干储存。
方山
从南小庄上山的道路
山下风光
山下风光
山下村庄,远处高山为二尖垴、凤凰山
寺庙大门
无梁殿
饰物
瓦当
东方三圣殿
西方三圣殿
西方三圣
财神殿
北山
北山
圣水泉池
一首诗
九龙圣母
显泽侯塑像
合山碑记
寺庙西南方新建白塔
白塔(寿终极乐塔)
白塔内部全是安放骨灰的方格子
白塔之上的舍利塔,石碑上刻有大清乾隆十二年二月十八日立 四(?)云禅师舍利塔......二代祖师
山下村庄
风光
指路牌
登北山
怪石突兀
悟空庙
白蛇庙
北山凉亭
山顶俯瞰·西黄村
山顶俯瞰·西黄村
山顶俯瞰
山顶俯瞰
梯田
山顶风光
山顶风光
山顶风光
山寨(土匪窝)
山寨(土匪窝)下的圆通寺
圆通寺
远处的姚平七里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