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梓橦县城10公里的七曲山上,处于翠柏掩映的古柏林中,国道108线川陕公路横贯南北,直穿庙区。是全国文昌帝君发祥地,被称之为帝乡。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蜀王开明十二世,初名亚子祠,寓意导善惩邪。唐你李隆基入蜀,时有“初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后人取“七曲”二字更“梓橦山”名为“七曲山”。
七曲山是“翠云廊”的南大门,翠云廊古柏,从秦汉到唐代,均有专人管理,宋徽宗时期还对此颁发过“禁伐令”,清朝及民国时期的政府为加强对树木的管理,对行道树进行了挂牌编号保护,历届知县更替交换时,也是先交树后交印,因此被称之为皇柏。而在民国修建川陕公路时,由于古柏损失严重,激起民愤,国民政府还下令在古柏处悬挂“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当时我们车行进在皇柏道上,见到沿途的禁砍令时,心里还纳闷,在脑海里迅速开动搜索引擎,《刑法》、《民法》中没这条吧,砍一颗树就枪毙,后来才知是民国时期立的,早知我应拍几张照,这禁伐令好孬也有几十年。
七曲山大庙的参观首先是从文昌大庙开始的,文昌大庙正殿宫门有匾额,上书“帝乡”二字,进入宫门顺级而上是中嵌九龙壁的二十四级石级,象征传统的二十孝,七曲山大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特别是这几年,由于文昌被奉为主管天下功名、利禄的文教之神,拜佛烧香的人就更多了。
目前现存七曲山大庙建筑,最早为元朝(盘陀石殿),然后经明(桂花殿、家庆堂、天尊殿、关帝殿等)清(文昌正殿)的扩修,才具有了现在的规模。其建筑特色是互不雷同,或单檐歇山式,或无顶歇山式,或依山傍水,房屋顶盖琉璃瓦、筒瓦等,脊置蹲兽神物,安格子门窗,腰枝嵌镶花卉、人物,装饰浮雕变形图案,其构造及为精巧,大庙被历史学家和文物专家誉为古建筑博物馆。但只惜我对此兴趣不多,我虽喜欢佛教哲学,但对其烧香拜佛,并不感兴趣,而且我也从来都不信命,事在人为;一分劳力,一分代价;今日所行,就是你今后的命,因此在七曲山大庙我们看看就走人了。
再进香——四川七曲山大庙http://zy7312.blog.163.com/blog/static/3161929200951334231757/

门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