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对学生加强理想教育,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从而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与使命,是本课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理想的含义;懂得理想的重要作用;明白实现理想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理想,明确实现理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四、学情分析
在当今社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优越的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缺乏理想,生活没有目标,导致了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且明确实现理想的途径,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名言启示法等。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步骤1:引用海伦·凯勒的一句话:“当一个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引导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步骤2:教师小结,引入本课:我们每个人不仅活在物质世界里,而且也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那么什么是理想?理想与现实有什么区别?理想的实现途径有哪些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情境创设,合作探究
1、理想的含义
老师:出示幻灯片——理想树。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从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等方面概括叙述理想。
学生:填写自己的理想树,并在全班交流。(老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予鼓励和尊重。)
老师小结,得出结论:理想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不仅指学业成就、未来职业,还包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有着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
2、理想的作用
步骤1:利用教材设计情境,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然后老师进行总结理想的作用。
步骤2:提供一些名言,警句、诗歌来体会理想的作用,并把课前学生搜集到的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理想的作用,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设计意图】从正反两方面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以及理想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步骤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三位同学的理想案例,并思考相关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局限,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所以有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理想做些必要的调整。为下文做一下铺垫。
步骤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想树进行理性思考,看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有没有必要做一些调整呢?从而为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
4、实现理想的途径
步骤1:呈现课本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教材提出的问题。并出示山田本一的比赛经历,鼓励学生对人生做出规划。并体会课本名言理解规划的必要性及如何规划。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这个规划不但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要有阶段性目标。
步骤2:呈现杨振宁的故事,并思考问题,还要结合前面讲过的山田本一的经历,及三个同学的故事情境,在全班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蛮干,而需要一定的策略,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理想做出适当的调整。
步骤3:列举一些名言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愚公移山,卧薪尝胆等。还有马克思的一句话:“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克雷洛夫的一句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并讲述苏格拉底让学生甩手的故事。通过大量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实现理想离不开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实现的理想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全力以赴,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三)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的,所以我们要实现自已的理想不仅需要艰苦努力,还要对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们理想的实现。
七、教学板书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理想的含义
2、理想的作用
3、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4、实现理想的途径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并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而不断奋斗。同时我还搜集了有关典型事例、名言警句,通过充分准备,丰富了课堂,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共鸣。不足之处,我觉得让学生课前准备布置不够,另外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分析,找差距时时间略显仓促,如何将实现理想的方法变为自觉自愿的行动,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