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笔记:谋者王功权智者易小迪

今日笔记:谋者王功权智者易小迪

□ 谋者王功权

——那时候他读了很多的书,包括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影响了一代青年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丛书。他是一个非常善于吸纳和思考的人,性格直率,而这一点并不适合他在仕途上发展。王功权有着非常强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26岁他就动笔写就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提出中国的权力阶层将分化变成官僚权力阶层和富民阶层。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也许没有什么,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作为一名党的机关干部,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观点被认为是不合适的东西。

——而事实上,对冯仑和王功权来说,这是一个让二人都感到了默契和满意的强强联合,冯、王二人不但有着十分相似的知识结构和从政背景,而且有着较为接近的思维方式,他们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王功权至今认为,身边再无第二人能像与冯仑聊天那样快乐,那样有趣,二人看山谈山,看水谈水,经常于平淡处互见智慧

——冯仑有识人之才,也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的长处主要是在战略层面,多年的历练使他对政策的变化非常敏感,同时,在战略思考上的胆子非常大。但是,冯仑的执行是短项,对于细致琐碎的执行工作,他缺乏耐心,必须要有一个人要协助他来执行。而在创业之初,王功权正是这方面的最佳人选。冯仑曾经这样评价王功权:“可堪长交,可做大用”。

——与草莽英雄不同,这一批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有着极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冯仑一直倡导学习和规范,他反复地说,“我们是特别注意学习的。”而当年的王功权则对弟兄们说,“我们没有做生意的经验,江湖又险恶,必须要特别注意学习。”

——从最开始就始终不断地重视学习和培训,对新知识敏感、并迅速转化为执行,这是万通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

□ 智者易小迪

——人的聪明有几种。以一般人的聪明来论,冯仑为最,冯仑博学多才,思维灵活开阔。而潘石屹的聪明则表现在思维方法很简单,却很深入透彻,而且执着。这都是大家能看得到的智慧,即入世的智慧。而第二种智慧,则是出世的智慧,道在反之动。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企业,短期内都发现不了,只有长期的过程才能发现。别人看不出,但有自己知道,这是出世的智慧。易小迪被认为是具有第二种智慧的人。

——与冯、潘二人触目可及的绝顶聪明不同,易小迪为人低调,其人博闻强志,不但有极深的佛学功底,还可以背诵《孙子兵法》和《道德经》……在六雄中,他被认为前途不可限量。冯仑评价易小迪“智慧,比较大气,他算账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易小迪说,“我特别看重的是品牌形象。无形的东西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有形的东西。公司赚了很多钱是现金,但客户的忠诚度同样也是。一个公司要在有形和无形的资产中,达到平衡。更多地要永远看到背后的理,尽管它们暂时可能不起作用,但很多东西是相生相克、利弊相成的。一定要先劳后得,一定要平衡,不然将来要付出更多。我的成功是价值观和战略的成功,而不是管理和产品创新的成功。”

——从上大学起,易小迪就开始研佛。他是一个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人,他逐渐觉得,人类的历史有太多的未知,而宗教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从上大学开始易小迪一直在选修宗教,把世界3大宗教全部都修完了,宗教给他提供了强大的信仰。他说,从根本上说品牌也是一个信仰,你要崇拜和尊重它,没有信仰你做不好。

——那时的潘石屹,已经给易小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潘的少年老成,说话非常富有条理,动作很快,很有商人的特色

——办印刷厂,因为没有社会关系,易小迪特别辛苦。那个时候,他对佛教的研究就非常入迷了,当成了学习和修养的一个方面,从未中断。佛教成为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撑,使他始终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再苦也不觉得,再大的委屈也要努力看淡。随后,他还将佛教介绍给了潘石屹。

——日后易小迪总结道,“你要走哪条路,你以为自己有很多的选择。其实你只有一个选择,在每一个特定时期的条件下,在决定你道路的时候,表面上看是你在选择。其实背后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你的选择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如果外部条件都不支持,你只能过你的独木桥。而当你的路呈现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必须勇敢地走下去,忠于你的信仰,积小事而成大事。”

——在日后万通的格局中,易小迪一直扮演了一个任劳任怨的实干者的角色。在万通时代,他很愿意去当一个职业经理人,冯仑也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下属。安排他干什么,他都很接受,从来不挑剔。当他创办广西万通的时候,万通总部给他最多的一笔钱是500万,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给寄回了400万。在六雄中,易小迪很轻灵,有张力,有大才,他做事被认为举重若轻

——表现形式是这样的,但背后的因素是价值观的明显冲突:冯仑以江湖义气和太极拳事缓则圆的方式聚合众雄的价值观,已经开始与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某种不平衡。这可以归因于冯仑内心蛰伏不息的英雄主义情愫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冲突,然而从人事的角度上来说,当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大家都太能干,而且都是老板之才,这本身就会有问题。

——易小迪知道这一天要到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到了那个时候,他认为它是必然的了。而他接受任何事物的态度都不是很激烈的。与当时群雄的情绪激昂不同,易小迪表现出了一种练达和宽容。分家之后,他是六雄中最有合作精神的人,能够和冯仑坐在一起处理资产、债务种种问题,不会因为分手而在一段时间内显得尴尬。而分开之后,易小迪能整合的还整合,能关联的还关联。表现出了一种练达和开阔。他和别人的合作的精神不是狭窄的,能够和别人共赢,这是他能够迅速东山再起的关键。

——在97年九十月份期间,易小迪在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的思想开始有了质的飞跃。他说,“任何事不要去找外部原因,也不要去抱怨,先找内部的原因。其实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只是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商业机会。当方向没有确定的时候,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内在的价值观的成熟可以使你看到到处都是机会,只是你去抓住哪个机会的问题。”

六兄弟·十五年中国第一代地产商的岁月留痕——《时尚先生》2006年3月号

□大哥冯仑□ 谋者王功权

□儒商潘石屹 □勇者王启富

□大将刘军□ 智者易小迪

http://www.trends.com.cn/celebrity/f/1_32064.htm

□ 大哥冯仑

——冯仑等人在牟其中处除了学习到贸易型企业的一些战略思路和基本的东西,在一个志向远大、要做大事的企业氛围中,也培养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有胸襟,牟其中是一个大处着眼、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的人,在他的心理和习惯上,有着明显的干大事的心态。这无疑对日后万通的格局和面貌,以及冯仑个人的眼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你在一个将军的身边,即便是一个马夫,也会从将军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哪怕今天会因为饿狼乞求一个饼子,但吃饱了你还是会用将军的眼界去思索。当时的南德群英会聚,可以不断接触到各方豪杰。——毫无疑问,日后的万通构建,会有南德的影子,尽管它肯定不是南德。

——他原本只是一个读书人,外表斯文、内心柔弱。然而,多年的折腾和历练,明显使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坚硬。冯仑将人生比喻成一坛咸菜,他说,“不同的卤汁,不同的分量,再加上不同的腌制时间,最后浸渍到菜里,你的味儿就变了,不用刀刮还看不出原来的本色。”

——他是一个天才的社会活动家的鼓动专家,他善解人意,博学多才,内心深刻而外表诙谐,聪明、富有语言和鼓动的天才,讲义气,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意志坚韧,在面对恩怨得失的时候,他往往能跳出事件,以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来看待和面对,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达观和洒脱,这些都赋予了他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领袖气质。而他在机关所积累的广阔的政治和社会资源,也成为转型期民企必不可缺少的力量,再加上他年长,顺理成章,冯仑成为日后万通系的大哥。

——事实上,也唯有冯仑“事缓则圆”的随和,才可能将这些个性鲜明迥异、人人争强好胜的豪雄之士,聚于麾下。也善于妥协,致力于为各种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而不允许出现太剧烈的冲突,并总能在妥协中找到解决的方案。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优点,虽然会有后遗症,但因为最优的方案实际上不存在,所以冯仑总能想出一些次优的解决方案。

——冯仑是万通六雄中最有谋略的一个人,但是他本质上依然是一个朴实而重义之人。他会习惯甚至喜欢在妥协中求发展,但他亦是一个非常有胆量的人。而因为冯仑身上的人文色彩,才使得万通之道,更像是时代大幕下的喜剧。

□ 儒商潘石屹

——冯仑、王功权从体制出来,带着鲜明的体制内的思维烙印,反映在公司的组织建设上,会有门卫、通报,依然有着机关的影子,公司里流动着中国传统的世故人情。而潘石屹则海派得多,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则决定了他和张欣两口子喜欢那个调调。同样追求权力,潘石屹有些权力是明的,而国为从政的关系,冯仑有些权力是暗的,这和冯仑的从政经历和背景有关,政治必然有暗的权力。

——潘石屹与冯仑不同,冯仑有着更多的社会方面的才干,在经济的舞台上他的这些才干部分地被埋没了。而有的人则越走越自由,比如潘石屹,他找到了商业这个全方位实现自己的舞台。

——然而,在万通创业的历史中,冯仑和潘石屹的合作却是天作之合,缺一不可。冯仑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精粹,而潘石屹身上则体现了商业文化的创造力、过人精明和富有效率的执行能力。没有冯仑,潘石屹无法在创业初期获得中国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所必须的稀缺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支持。而没有潘石屹,冯仑则无法在万通海南赚得第一桶金后,迅速地在北京房地产市场搅得风雷滚滚,风生水起。诚然,万通的历史是由团队创造的,万通六雄,个个身怀绝技,缺一不可,形成了一股伟大的合力。但是,冯仑和潘石屹却是其中反差最鲜明的两个人,他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他们的合作,恰恰符合并反映了转轨年代特殊的需要和特征。而这两种文化互相媾和,共同生长,直到各自长大成人,分道扬镳。尽管这两种文化和力量都是从体制内生长出来的。

——虎落平阳,也是无计可施。然而,困难之时,却最容易见到一个人真实的本性。潘石屹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而且处处在思考商业的机会,这在吃个西瓜这样的小事儿中,已现端倪。

——潘石屹的聪明和他非凡的数字能力,使他得以逐步执掌未来万通的财务大权。那时候的他,多干少说,但是这个人的聪明当时就表现出来,计算快、反应快、对事情敏感。他的上进心和超强的学习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我提升速度之迅猛,甚至让人惊异

——冯仑有大谋,具有非凡的鼓动能力。然而潘石屹所看准的事,则必会勇往直前,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都一定会干到底。他有很强的穿透力和极强的执行能力与开拓能力,是一个注重专业的人,做事认真,条理清楚。平时潘石屹总是笑呵呵的,但关键时候他的胆子极大,他对自己所看准的事情,表现得非常有胆量。

——潘石屹在万通的时代,汇报工作时从来都是说没有困难,其实他也面对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潘石屹的坚硬由此可见一斑。

——他是一个异常聪明的人,反应非常快,信奉行动简单的哲学,而且守信用,可以被信赖。与由仕转商的冯仑不同,潘石屹天生就是个商人,他又恰好选择了商业。可谓生逢其时,适得其所。潘石屹有着非凡的商业敏感,他关键的时候敢赌,而且赢率很高,这是他迄今为止成功的关键。

——一个关于荷尔蒙和利比多的测试,可以更深刻地洞悉6个男人内心和性格的差异。如果6个人同时看上一个美女(目标),各自会如何选择。一个答案是:王功权会用诗歌调情,开始认真地谈恋爱。冯仑是谈诗词谈到一半,发觉光谈不行,也得动手把姑娘“办了”。刘军的选择毫无规律可言,或者办或者不办,完全视当时的情绪而定。而易小迪,则会用佛道平息欲念,至于王启富则会一直和一个人认真相处。至于当时不吱声,悄无生息地就把事儿办了的必是小潘。

——而关于这个测试的另一个版本是,冯仑对待女人会以口才取胜,几句话调侃吸引住,然后伺机搞定,动作较快;而王功权则会先谈工作谈理想,并在这个过程中搞定;王启富一看吓一跳,基本不会上,认为这是瞎耽误功夫;易小迪是姜太公钓鱼,有兴趣也想钓,不会太积极,但来者不拒;刘军则是乱侃几句,对漂亮的觉得合适就会直接问干不干?感觉好就上,不好就拉倒;至于潘石屹,据说会急不可耐,然后找个机会偷偷地讲,你和我怎样会有什么样的优点和好处。
——现实中对这个测试有意思的回应是,冯仑等人更早认识了潘石屹的太太张欣,但是当他们还毫无察觉的时候,小潘用两周的时间已经悄悄地和张欣搞到了一起。——外拙内敏的潘石屹必杀绝招之一就是“扮猪吃老虎。”

□ 勇者王启富

——和其他几个人相似,他的性格中有着鲜明的时代的影响,比如那种骨子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血青年们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每个人都全身关注于国家的命运。大家都按照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去选择,从而赋予了六雄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那个时候,这种选择是忘我的。而王启富认为这不是个人的特征,最主要的乃是时代的特征。一个细节也许可以作为佐证,当年创业之初,六雄就写了一本《披荆斩棘共赴未来》的书,那种理想主义的激情和追求,在当时感动了不少人。

——王启富说自己的15年从未感到过恐惧和沮丧。总的来说是乐观的。因为遇到困难很正常,不断地去要克服。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六雄都是经过最严酷的考试的人,这有助于理解他们对困难的判断与态度。一件事情可以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王启富的性格。他一直热爱体育,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学校足球队的重要成员。1989年春节,他骑着自行车围绕海南转了一圈,骑了1000多公里……

□ 大将刘军

——论城府和聪明,刘军不是六雄中最强的,但若论义气和性格,刘军则有大将军之慨,令人过目不忘。——这个军人家庭出身的四川人,男人的性格轮廓是六雄中最鲜明和突出的,有一种成熟男人的质感。

——刘军说,“人做事情,坚韧是最重要的。要做自己想做而且有意义的事情,中国这个时代缺的是责任感,款爷很多,培养了一批对民间疾苦不关心的人,这很可怕。我永远做不了纯粹的商人。直率是我的特点,但我不会改变,人不能完全异化了自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103472.html

更多阅读

《私奔之歌》—王功权百科名片 王功权私奔事件

王功权王功权,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及创始人之一。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之后任职于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企业宣传处。1988年辞去公职赴海南,先后任海南省开发建设总公司老城出口加工区开发公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_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王琴王功权最后结局

  王功权和王琴私奔,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功权和王琴能够公开私奔,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的改革,在婚姻制度上也在改革,改革了,从结婚自由到离婚自由,开放了,从鞭挞偷情到欢呼私奔,从爱情万岁,到私奔万岁,从某种意义

搜异笔记之黄泉神殿:商纣王雪藏千年的终极秘密!

基本资料搜异笔记之黄泉神殿:商纣王雪藏千年的终极秘密!作者: 谢迅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 29.8装帧:ISAN:内容简介一张诡异的青铜面具,牵扯出摸金校尉与发丘天官的隔世恩怨。生性淡泊的小保安无意间卷进了寻找黄泉神殿的惊险旅

易小迪:关于朋友

     熟稔万通六君子,诸人不识易小迪。  尽管曾经“身在其中”的“万通六君子”几乎成为了那个草莽年代“成王败寇”的绝好注脚,但易小迪早已不是一个“知名”的开发商了。在这个年代用来标识一个人知名度的新浪微博上,他只有两

易小迪:关于朋友

     熟稔万通六君子,诸人不识易小迪。  尽管曾经“身在其中”的“万通六君子”几乎成为了那个草莽年代“成王败寇”的绝好注脚,但易小迪早已不是一个“知名”的开发商了。在这个年代用来标识一个人知名度的新浪微博上,他只有两

声明:《今日笔记:谋者王功权智者易小迪》为网友怎知我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