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三省六部制知识考题 2014护师基础知识考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9小题)
1.(2010年辽宁省锦州市二模25题)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
【答案】B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隋唐时期形成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的集体领导机制。而秦的三公九卿、宋的三司使制、元的中书省制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的措施,军国大事的决策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2.(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6题)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缺图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答案】b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D
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首长一般人数不多,权力较大,而委员不仅人数可以较多,而且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委员长,可见到了唐代宰相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而历代皇帝并非只是为了限制相权而限制相权,限制相权的最终就是要加强皇权,所以应该选D比较合适。
4.(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1题)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D
行省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属于君权与相权关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与题干“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不符合,故③④不正确。
5.(2010年9月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摸底3题)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最主要的不同是 ( )
A.唐朝的中书省是三省中的一省;元朝中央实行的是一省制
B.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关
C.唐朝有中书省是审议机构:元代中书省则统领百官
D.唐朝的中书省是执行机构:元朝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的职权
【答案】B
解析:在中央,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制,唐朝实行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中书省,名同实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撰拟诏旨敕令,而审议、执行则由门下、尚书两省分别执行,这叫分权制衡。分权往往带来行政效率的降低,所以唐朝以后就逐渐过渡为一省制。当然,无论是三省,还是一省,其长官都是宰相。直到明初中书省和宰相才被朱元璋废除。元代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十个左右的行中书省,职官设置同中央,以总揽地方庶政。元代的行省制很好地解决了古代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庞大帝国内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所以后来被长期沿袭。直至今天。
6.(2010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5题)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D
“正好相反”表明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所以应该选D。
7.“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8.“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9.(2010年5月北京市宣武区二模14题)“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秦代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B
从题中信息可知,虽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的危机,但意味着丞相依然存在,故D项可排除;秦朝虽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无法体现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A项排除;C项虽进一步削弱了相权,但冗官现象的出现影响了行政效率,故C项排除。正确答案为B项。唐朝三省六部制在分化相权的同时,有利于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10.(2011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2题)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保证了皇权独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此题干简单,难度也小,主要是仔细审题,注意限制词:不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制度,主要是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制中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它把相权一分为三,起到了分散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的作用,也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但并不能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因此,ACD描述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是正确的,但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就为B。
11.“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12.隋唐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司二府制
【答案】C
四个选项中只有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
13.(2008年8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14.(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5题)“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具有此种行政审核功能的机构是( )
A.汉朝的中朝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明朝的内阁
【答案】C
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
15.(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题)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D
16.(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8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寻找历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17.(2010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3题)关于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权力下放
【答案】B
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职能更加明确、细致。丞相权力不断分散,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18.(2010年9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5题)“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以下各朝官职中,其职权权与引文所述的官职相符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明朝内阁首辅 D.清朝军机大臣
【答案】B
秦朝御史大夫是监察文武百官,不是宰相,明朝内阁首辅和清朝军机大臣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故属于宰相之职务的只有唐朝尚书今。
19.(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16题)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④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20.(2010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9题)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社会稳定,就中国古代三省制度与西方近代三权分立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代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B.三权分立是指立法、行政、审议和执行
C.两者都体现了三权相对独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D.两者都通过分权和制衡达到民主决策的效果
【答案】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三省制度与西方近代三权分立相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主原则,通过分权和制衡达到民主决策的效果;而唐代三省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权达到强化皇权的效果。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1.(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一期中5题)唐朝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机构众多,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官多职,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三省六部制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政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样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本题选B项。
22.“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23.(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12题) 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大意说:以前州郡的属员多由刺史和县令自行辟除,有中央委派的很少。隋代起,地方的官员都要由中央吏部诠选,不能由刺史和县令自行辟除。
2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4题)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答案】B
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是君权的强化,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25.(2010年11月揭阳梅州高三联考15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对于上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宰相的数量逐渐增加
C.相权不断遭到削弱 D.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答案】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王权和相权关系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宰相和唐朝相比在人数上有所增多,直接说明的是B项正确,反映到相权和王权关系的变化故C和D项正确,汉代宰相位高权重从题干并不能直接反映,而且根据所学汉朝设中朝削弱相权,皇权至上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故A项不正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A。
26.(2010年1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3题)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答案】C
从材料中“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可以看出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三省体制下皇帝决策权,并未说明三省职能,故B项错误;三省制下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最终决策权还是在皇帝手中,故D项错误。
27.(08广州二模)“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答案】B
由材料中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尚书省负责执行,三部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28.(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11题)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下列制度体现了这种变化开端的是
A.推恩令的实行 B.中朝官权力加强
C.三司使的设立 D.科举制的创立
【答案】B
2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
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答案】A
A 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知,A正确。
30.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中书省草拟,门下审批,尚书执行,工部具体主管工程。
31.(2010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5题)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答案】A
根据所学,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材料“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可以判断出他供职的部门应该是尚书省,中书、门下省主要负责决策、审议。
32.(2009高考江苏单科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
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A和D明显错误;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剥夺相权”说法错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
33.(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6题)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A.《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君主专制的削弱》
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
【答案】B
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4.(2011年12月济南月考1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内阁 ③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35.(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5题)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D
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故③不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故④不正确,排除含③④选项。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削弱丞相权力;三省长官属于丞相,相权有所分散,故丞相权力削弱。
36.(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3题)“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是( )
A.秦朝三公制 B.秦朝“朝议”制
C.隋唐三省制 D、明朝内阁制
【答案】C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省六部。提取提干信息:引文中提及了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和相互牵制的关系,由此分析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三省六部制。秦朝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九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明朝内阁官员称大学士。
37.(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4题)“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材料反映的制度应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B
38.(2010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9题)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本题考察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权利演变。明朝时期的内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清朝实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处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
39.(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2题)文书这样描述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几百官奏钞,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牧宣行,火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此机构应是
A.门下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御史台
【答案】A
40.(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18题)图示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形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C
41.(2008淄博二模)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答案】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根据这个运作程序,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答案。
42.(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2题)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 )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答案】D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到三省的的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43.(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7题)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专权
C.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利 D.便于向地方派 出高级官员
【答案】B
4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或等同于宰相的长官议政。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确保君权的稳固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答案】A
从君权和相权斗争的角度去考虑,其目的在于牵制相权,防止宰相专权。
4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法令的草拟,门下省是审核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有决策权,因此③④正确
46.(2010年11月山东济南高三质检3题)《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答案】D
本题考查了在唐朝完善起来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进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的决策,门下省认为有不当可以回驳要求重新修改。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牵制了丞相的权利,巩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说法错误;B项指的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军机处;C项说法错误,作用正相反。
47.(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1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
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本题选C项。A项中“相权三分”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48.(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三次模拟25题)读下面的三幅图,其变化最能反映出( )
A. 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皇权不断强化
【答案】D
图一表明,丞相位高权重;图一表明,丞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图三表明,丞相被废除,由皇帝直接掌控六部。反映了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49.这些官员或者机构,职能与监察无关的是( )
A.尚书省 B.都察院 C.御史台 D.刺史
【答案】A
尚书省是行政机构,BC是监察机构,刺史也有监察功能。
50.(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12题)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君主制中的三权分立 ②有利于决策时的集思广益
③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对隋唐的政治影响深远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B
本题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始终是君主专制,皇帝把握着决策权,故应排除①,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成熟故应排除③,此题应该选择B。
51.(2009年浙江会考2题)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答案】C
52.(2011年11月福州三中月考4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内阁
③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53.(2010年12月广东揭阳梅州联考12题)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答案】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历代加强古代中央集权制措施沿革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出现在秦朝;②出现在元朝;③出现在明朝;④出现在隋唐时期;按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故此题正确选项是C。
54.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
【答案】C
“三公”说明应该是在秦汉时期,“军机处”应该是在清朝时期,综合两者可得出结论。
55.(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17题)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B.创立郡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
【答案】A
56.(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9题)中国古代通过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实行“中朝”制度 ②西汉设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57.(2011年3月洛阳市统考24题)“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答案】A
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
58.(201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5题)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
【答案】D
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故应该反映的是“贵”;户部掌握财政、国库应该是“富”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故应该是“贫”;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故应该是“贱” ;兵部:负责军事应该是“威”;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应该是“严”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59.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答案】D
门下省的职责是审议封驳,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正是在履行门下省长官的职责。
60.(2011年4月北京东城示范校)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 )
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
C.削弱了相权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
【答案】B
本题考查了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汉朝只有一个宰相,但遇政府有大政事,亦常有大会议,这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会议。唐代则把相权划分成几个机关,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这几个机关相互分立制衡,共同商讨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相权分立制衡。
61.(肇庆市08届高三第二次统测)下列机构的设置,体现了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①汉朝设置“中朝” ②唐代设置三省六部 ③宋代设置“二府三司” ④元朝设置中书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汉朝设立“中朝”是为了加强皇权,不存在分化事权的问题,故排除①;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不存在分化事权的问题,故排除④。
62.(2010年1月山东会考2题)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D
63.隋唐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司二府制
【答案】C
四个选项中只有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
64.(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2题)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古化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
B.隋唐时期,中央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
C.门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D.各种权力之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牵制和监督
【答案】C
材料反映的是隋唐中央机构三省之间的权力构建,未涉及对各部队监察、且此时的宰相制度趋于完善,排除AB项,D项中的各种权力表述不当,以偏概全。中书草拟政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门下省可以驳回中书草拟的政令要求重新拟定,故可见门下在三省中处于枢纽地位,选择C项。
65.(2011年9月福州三中月考2题)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答案】B
66.(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2题)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隋及初唐时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和所学史实应该指的是三省六部制,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制约且平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6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4题)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对事物发展历程的概括表达能力。“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指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权利;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利,二者都有利于加强君权。选项区分度很明显。
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始皇确立到辛亥革命结束,历代王朝沿用了2000多年。这一制度内部隐含有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二是皇权与相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就是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君王主要通过削弱相权甚至废除宰相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那么,主要历代君主主通过哪些方式、手段、制度措施来削弱相权呢?考生只要回忆课本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答案是D。
68.(2011年10月莱芜一中测试13题)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69.(2011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6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C
70.(2009高考辽宁、宁夏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答案】B
中书省的职责是行政,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因此六部掌握的也是行政权。
71.(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27题)“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答案】A
从材料的“驳正”等可知该机构有封驳职权,为A项唐门下省。
72.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 )
①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北宋枢密院的设置 ③元朝设立中书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C
对比唐和北宋,元朝实行一省制,丞相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等,经常造成政局动荡;清朝设立军机处可以加强皇权,但明朝就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与题干的叙述并不相符。
73.(2009年广东会考2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 B.缩小地方权限 C.加强皇权 D.扩大地方权限
【答案】C
74.(2010年1月山东会考2题)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D
75.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 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答案】C
枢密使掌军政,三司使掌财政。其他正确。
76.“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77.(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6题)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答案】B
78.(2011年3月衡阳市一模25题)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答案】C
钱穆先生的观点反映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皇帝没有绝对的决策权,三省的职权较大。本题选C项。
79.“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80.(2011年11月孝感市统考3题)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髙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答案】D
8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潜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举措旨在分割相权的是( )
①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②唐代设三省六部③宋朝设“中书门下”④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
【答案】C
①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④体现满洲贵族集体议政特点。两者与分割相权无关。
82.(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答案】D
唐朝三省的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负责审核,尚书执行。
83.(2010年9月福州三中高三月考12题)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本题目考查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故审批权在门下省和皇帝手中。
84.(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5题)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答案】D
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劝,加强皇权,黄泉不可能削弱,故排除A和C。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唐中宗改用斜封及用墨笔,都体现了三省六部制这一机制对皇帝的制约,而不能说明具有民主性质,排除B。故选D。
8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三衙,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
【答案】C
宋代三衙与枢密院分掌军权,三司掌财权。
8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 宋分割相权
【答案】B
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
87.(2008年连云港市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下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现于( )
A.秦朝和西汉
B.西汉和东汉
C.秦朝和唐朝
D.唐朝和宋朝
【答案】C
左图反映的三公九卿制,右图反映的三省六部制
88.(2011年江苏会考3题)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答案】B
89.(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3题)《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B.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材料所述是唐三省六部制之三省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长官都是丞相,这样相权一分为三,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因此,ABD三项说法错误;三省各司其职,分工,具有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90.图甲、乙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图甲与图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唐代中央官吏陡然增多
B.唐代中央机关机构庞杂
C.唐代尚书省职权比秦代丞相扩大
D.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备
【答案】D
图甲和图乙相比,首先得出的结论就是后者通过分相权进一步加强了君权,使中央集权的体制更加完备。
91.(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14题)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答案】D
92.(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预测卷13题)“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C
考查古代政治制的演变。本题难小。三公九卿制为秦确立,A排除;郡县制为地方行政体制,与题意不符,B排除;内阁制为明制,D排除;三省六部制是唐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C项正确。
93.(2011年5月潍坊市二模9题)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预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
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权 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
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 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答案】D
分析材料可知北门学士并非常设的官职,只负责临时性的草拟诏书、决策、参与机要等。结合各选项说法,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而北门学士负责的权力较广,分割了三省的权力,本题选D项。
94.(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寻找历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
95.(2010年5月珠海市高三二模文综14题)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答案】B
无论三省六部制,还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机构,都体现了分权,这是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以三权分立为原则建立起来政府是“主权在民”的,而三省六部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
96.(2010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一月考8题)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答案】B
97.(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9题)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C
示意图内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C。
l0.【选择题】(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0题)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答案】D
图片信息显示的是《民报》,而《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选D。
98.(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25题)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答案】C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回答本题“皇权下的民主”是关键,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其分工体现了民主思想,三省有一定的权力但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本题选C项。
99.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利
【答案】A
从兴修水利工程中央机构的运行程度上看是有分工有监督的。中书省草拟,门下审批,尚书执行。BCD不符合题意。
100.(2008年江苏高考3题)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答案】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101.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答案】C
唐朝的三省有明确的分工,其中门下省属于审核机构,材料中的事例反映的正是这一点。
102.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唐。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
【答案】C
日本是外国,接待“遣唐使”属于“外交”范畴。顾名思义,应该是礼部管理。
103.(2010年12月厦门市三校联考2题)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答案】C
该题目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理解“皇权下的民主”是关键,三省六部制下,各省分工明确,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其分工体现了民主,但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这又体现了皇权的至上,因此是“皇权下的民主”。
104.(2009年6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A
105.(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13题)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 B.汉武帝设置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答案】A
根据所学,BCD三项都是封建君主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而实行的措施,A项说法错误较为明显,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九卿由丞相统领,不存在削弱丞相地位的情况。
106.(2010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2题)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答案】B
唐朝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而题中涉及出兵的命令,由具体交由兵部来执行。B项正确。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
107.(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2题)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08.(2010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一次质检2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答案】C
注意材料信息“隋唐”、“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是指三省之间的分权与牵制,可知D正确。
109.(2011年4月揭阳二模13题)《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帝大权已旁落
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答案】C
本题考察古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尚书省负责执行。三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因此出现题干中“是非蜂起,上不能决”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
110.(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4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官员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111.(2010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2题)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尚书职权分别为草拟政令、审核政令、执行政令,尚书下辖六部,故选择B项。
112.(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4题)唐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 兵权
【答案】B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唐宋的表现。最相似的为B项,唐设三省分化相权、宋则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化相权。A项为唐朝措施、C、D两项为宋代措施。
113.(2010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高三测试12题)《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是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制度的变化,不涉及中央官制的变化,所以排除④。
114.(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5题)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答案】B
115.(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寻找历史政治制度的可借鉴之处。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
116.(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3题)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
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答案】B
判断各选项,D项较容易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唐代未经三省同意而受皇帝直接封赏的官职被歧视,反映了当时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本题选B项,AC项未反映材料。
117.“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该制度应该
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
A.汉魏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B
从中书、门下的名称及其职能可判断是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唐时期。
118.(2010年11月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13题)“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
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明朝以内阁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答案】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计相”,总管国家财政是在宋朝,故应排除A;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采取削弱相权,故应排除B;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取代中书省的职能,故也应排除D;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1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
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答案】A
A 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知,A正确。
120.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答案】C
汉武帝没有废除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诏令由中书省起草后,需要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具体执行;明太祖设内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只有C项对。
121.(2010年6月福建会考2题)图1 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机构,其积极意义是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答案】C
122.(2011年10月望江县月考3题)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了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不受任何牵制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答案】C
123.(2010年11月福州市八县高一期中3题)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 )
A.秦朝、唐朝 B.唐朝、明朝 C.汉朝、宋朝 D.秦朝、汉朝
【答案】A
124.政论家认为,唐宋以后,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牵制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 D.尚书台掌管军国大事
【答案】B
唐朝实现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又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12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法令的草拟,门下省是审核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有决策权,因此③④正确
126.(2008汕头模拟)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一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 )
A.建立中朝 B.设三省六部 C.设三司使 D.设立军机处
【答案】B
关键词“百司商量,宰相筹划”集中体现了处理全国政事时的分工合作,符合材料意思的只有B。
127.(2009年江苏高考2题)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
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128.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其中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等。
129.(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2题)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答案】C
根据题干决策不单纯是皇帝的个人行为,可排除A;此题是考查的唐朝皇帝和三省的联系,故排除B;根据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故排除D;根据门下省可以封驳审议皇帝经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故应该选择C。
130.(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4题)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削弱 B.避讳制度的沿袭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民本思想的强化
【答案】B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材料中的民部改为户部,是因为唐太宗名字中有“民”字,所以为了避讳的需要 。
131.(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7题)《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答案】D
三公和三省长官都是宰辅大臣,而六部长官只是三省的下属,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选项B、C;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机关,军国大计,无不总揽。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所以选D。
132.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利
【答案】A
从兴修水利工程中央机构的运行程度上看是有分工有监督的。中书省草拟,门下审批,尚书执行。BCD不符合题意。
133.(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2题)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D
北宋设置参知政事;明朝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本题选D
13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或等同于宰相的长官议政。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确保君权的稳固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答案】A
从君权和相权斗争的角度去考虑,其目的在于牵制相权,防止宰相专权。
135.(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6题)《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及作用。材料的大意是:事情先上报到中书省进行拟定,然后上报到皇帝处,皇帝批阅后再发还中书省,中书省交给门下省审议,如果可行又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的职能是执行机构。由以上分析三省的主要职能是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ACD三项说法均为正确。
136.(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4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明朝的内阁
③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B
材料黄宗羲的话反映的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化事权的特点,最高统治者为防止官员权力太高威胁统治往往通过设置多名官员相互牵制的办法,涉及此特点的就是B项。
137.(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D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138.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这说明唐朝中央职能部门( )
A.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B.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和加强
C.唐朝中央制度中民主原则的体现 D.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废除了宰相的权利
【答案】A
从兴修水利工程中央机构的运行程度上看是有分工有监督的。中书省草拟,门下审批,尚书执行。BCD不符合题意。
139.(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26题)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先生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人数减少
C.唐代宰相数量增加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答案】C
140.(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2题)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 )
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答案】C
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分权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开始出现的集权趋势而清朝的军机处更是把集权发展到顶峰故应排除A和D;而西周宗法制是在家族内部依据血缘关系区别亲疏故也应该排除;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在这一点上与西方的分权制衡政体有相似之处。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41.(2011年4月乌鲁木齐三模24题)“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答案】D
据材料推断A、B属于史实,C属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只有D属于史识。故选D。
142.(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2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答案】D
问题的指向“中枢权力”,选择时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选项A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开创,B中书省草拟政令需门下省审核通过才能交由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只有D的表述符合史实,可选。
143.(青岛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 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答案】B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唐朝三省之间的互相牵制和监督。
144.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
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
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答案】D
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
145.(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8题)观察下面反映中两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答案】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确实都有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不过是专制皇权的一个工具,而美国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146.(2010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此题考察引文中所说的对中国中央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情况。首先要读懂引文中的内容,引文总体体现了官职、部门官员剑的相互牵制情况。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不符合题目引文。
147.(山东枣庄市200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答案】C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
148.(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6题)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答案】C
14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
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唐太宗( )
A.调动宰相等大臣参政议政 B.注重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C.将中央的决策权转移给宰相 D.从纷繁的事物中解放了出来
【答案】A
A 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知,A正确。
更多阅读
隋唐为何定义36英雄:连阔如评书秘本《三十六英雄》让听众不再糊
按:本文刊于5月30日《北京晚报》第37版。昨天,著名评书艺术家连丽如来到冰城哈尔滨,作为哈尔滨国际图书博览会的特邀嘉宾,在本届图博会上现场签售她的父亲、评书大师连阔如的两部经典力作《江湖丛谈》和《三十六英雄》,场面热烈极受追
中国古代官制---------三省六部制_ 中国古代官制
三省六部制-发展概述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微笑服务六部曲 日本恐怖童话六部曲
微笑服务六部曲微笑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是表情中最能赋予别人好感,增加友善和沟通,愉悦心情的表达方式。微笑往往给客户一种舒服、自然地感觉,微笑会告诉客户他们选对了地方,来到了一个友好的场所。它能传达友善、亲切、欢迎、高兴、
转载 古代官职官名释义 古代官职
原文地址:古代官职官名释义作者:连天红珠海世邦店古代官职官名释义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
隋朝历代皇帝陵墓 西汉历代皇帝陵墓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共38年),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