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广济桥位于古运河东的东坡公园内 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原在常州市区西仓街,俗称西仓桥,跨京杭大运河,三孔石拱桥,东西走向。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成化年间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有券眉。桥长48.25米,宽4.9米,桥面南北石级各为40和42级(原各有42级),桥面两侧各置方形望柱2棵,桥堍部各增加一对望柱,望柱前增置一对石狮,花岗石实体护栏,置有抱鼓。桥面正中有旋涡纹桥心石。桥额石上原有6个大字已毁,似乎与广济桥无关,现“广济桥”三字刻在桥额上方的护栏外侧,自左到右顺序,应为重建时补刻。桥墙为青石砌置,有桥耳各2对,边孔外墙体上置有无联桥柱。1986年拓宽运河常州市区段,按原样从城西移建于东郊舣舟亭公园与半月岛之间(即现在的东坡公园),改为南北向,北与舣舟亭相望,南有苏东坡塑像。
2003年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移建前的广济桥 图片来自网络
广济桥的官方资料:
广济桥俗称“西仓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江南巡抚周忱倡建,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广济桥最初为木质桥,但因河阔行人多,木桥存在安全隐患,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由南京兵部尚书、应天巡抚王恕,常州知府孙仁倡议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桥原位于城西西直街西端京杭大运河上,1986年因拓宽运河之故,移建至现东坡公园内。
注:此资料应是文保碑上的内容,但现场未见文保碑的介绍,仅有一块《移建广济桥碑记》。
《移建广济桥碑记》碑文:
广济桥原跨城西古运河,明正德十二年(公元一五一七年)江南巡抚周忱主建,为我市最古老之三孔石拱桥。因邻漕仓,俗称西仓桥。桥型古朴优美。今运河拓浚而孔狭窄束水碍航,桥墩失固,不无倾圮之虞。为保护文物古迹,移桥舣舟亭半月岛间,融亭岛为一体,飞虹倒影,名园生辉。爰立碑记以志盛举。
常州市运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立
季全保的广济桥绘画配文:
广济桥,又名西仓桥。坐落在西直街西端,跨京杭大运河,连接西圈门和三堡街。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此段因囤积漕米为仓,又称仓桥。该桥为三孔石拱桥,为本市最高的运河桥。两边各有台阶47级,1986年因运河通航需要而拆除,按原型移建舣舟亭公园内半月岛。
从以上三节文字介绍,修建年代有较大出入。同样,在常州的其他一些古桥中,能见到的多种资料,或座落,或走向,或修建年代,或体型尺寸会有或多或少的出入
大运河常州段概况
大运河常州段由西北向东南横穿整个市区,全长45.8公里,其中城区段长约23公里。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此段运河,奠定了常州古城内外两圈水系的基本格局;隋唐至明末,常州运河水系逐渐完善;至明清时期,常州运河水系已趋完善,形成了河抱古城、城河相依的风貌。
桥额石上原有六个文字,现已毁,原文应是《重建古广济桥》,文革遗迹。现“广济桥”三字自左至右排列,应是移建时所刻,适用了现代的格式
此广保碑有别于常州其它文保碑格式
广济桥的各种角度
南北两坡的台阶,桥顶宽4.9米,是常州最宽的古桥,说明当时西仓街一带的繁荣
护栏尽头的抱鼓石,移建后在抱鼓石旁加置了四只坐狮
桥心石
台阶上的雕饰,非原桥所有,移建修补时的替石
网络上介绍的广济桥:
老百晓在线
http://www.lbx777.com/z_ql/js/qljs199.htm
广济桥
作者:钱月航
桥本来就是帮助人们过河的工具,这是桥之为桥的本色。只有在这样的本色里,桥才让我感到亲切和慈祥。
所以当我今天再次走近常州的广济桥,依然被它的沉静和古朴深深吸引。这座建成于明朝1447年间的老桥,色调是普通的接近于泥土的黄色,从栏杆、石阶,到桥墩,全部采用最常见的皴皴麻麻的石条砌成,一大两小三个孔,的确很普通,但依然觉得它美,是那种平朴到极致的美。
明代,常州老西门米市河一带非常繁华,是著名的漕运集散地,和西门大粮仓所在地,广济桥就座落于此。可以想象,当时桥上桥下,米船、豆车辘辘而过的繁盛景象,那情形当与《清明上河图》无异。广济桥又俗称西仓桥,和常州东门外的东仓桥遥遥相对。东仓桥在文革中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没有伤及一个无辜,西仓桥从此形单影只。
在我想来,广济桥之所以被老常州人爱了千百年,并不仅仅在于其外形和地理位置,而是因为它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在百姓心里,广济桥就是粮食,就是温饱,就是丰收,就是丰衣足食的生活。它是一种寄托,一种象征。
“广济”二字,仁爱广博、悬壶济世,寄托了物力艰辛的年代里,有良知爱心之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可是,在东坡公园的景点介绍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东坡到宜兴买田,返回常州时,船从湖过,因遇风暴,就到西岸塘里村避风浪。村北原有一座坡度甚陡的石桥,东坡过桥时,至桥顶就气喘吁吁,说真够爬的,乡人便戏称为“狗爬桥”。又传,东坡当年住此,每晚散步至此桥,因此得名“晚步桥”。塘里村北有晚步村,现谐音为迈埠村。为纪念这段传说,故将广济桥改为晚步桥。
读到此,我不禁怆然若失。广济桥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特有的地位。为什么要改名字?东坡确实值得敬仰,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必要让广济桥去沐别人的光辉吧?
在东坡公园的名胜群落中,广济桥确实“不过如此”,与哪个伟大人物都不沾亲带故,它给人的联想就是老百姓的米面袋子。
我庆幸,桥上至今还刻着“广济桥”三个字,还没有改刻别的字。
如今,广济桥已经在东坡公园半月岛旁静卧了16年。1986年,常州运河拓浚,西仓桥一带运河河面增宽,广济桥的历史使命结束了。东坡公园附近运河拔直,形成了半月岛。岛上居民悉数迁出,原来的部分水面成为运河故道,广济桥就架在这段故道上,成为东坡公园与半月岛相连的惟一通道。新广济桥完全是旧桥的“克隆”,每一块石条都作了记号,从而使重建的新桥完全保持了原来的风采,只是它往昔承载的是百姓的生计,如今呵护的是游客的闲情。
中国各地的广济桥
广济桥同名者甚多,从百度输入“广济桥”,可以搜出全国各地的同名“广济桥”,现贴上部分供大家参考。
潮州广济桥
1.中国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桥”的桥梁建筑,其中广东省潮州市广济桥最为著名。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2.杭州广济桥
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杭州广济桥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此桥造型秀丽,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水平全长78.7米,宽6.12米,矢高7.75米。
3.德化广济桥
又名双翰下桥,在春美乡双翰村,昔为德化到大田的交通要道。该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1972年,旅居马来西亚的古春华侨苏重仁、苏首相等人,发动华侨捐资重修,1974年竣工。该桥长24米,内宽3.5米,中间通道4.6米,通道两旁有坐椅,中部置神龛。桥旁斗拱分五层一百六一斗,顶粱和斗拱刻有虎豹狮象和花卉纹饰。桥梁为15根通长、尾径27公分的巨杉横跨,两端各有六层纵横交错的垫木,桥外有重叠两层的雨披。
4.湛江麻章广济桥
湛江市麻章区广济桥,清,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新坡村,是[1]古时遂溪县经志满,库竹渡入雷州连结驿道的一座“官桥”。该桥建于清咸丰年十一年(1861年),立有《广济桥碑证》。桥长41.8米,宽1.3米,20柱,共19段,均用青石5条并排组成,俗称“十九孔桥”。桥面与柱石牢固铆合,主柱、辅柱,横托入榫,构成框架叉顶,上下相接,合为一体。虽历尽沧桑,保存尚好,是现存保护最完整的古石桥,极具科研和观赏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奉化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奉化市南渡,横亘于奉化县江下游,是东南沿海唯一的驿道所径,上通明(州)越(州),下达台(州)温(州)。北宋以前以渡船为“桥”,是沿海通道中的重要咽喉之一。北宋建隆二年(961)始建木桥,名“广济”。南宋绍兴初(1131)以江石甃两涯,列石柱为墩,桥面覆之以屋,改建成木石结构廊屋式桥。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主薄卢振龙主持重建,堆屋数间,翼以南北二亭。明洪武中县丞乔鉴对桥进行了修缮,天启年间又进行了整修。清雍正九年(1731)县令王玮进行修理,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十二年(1807)都进行了修缮。现存广济桥为木石结构廊屋式桥,通长51.68米,宽6.6米。石柱为墩,五缝四孔。每缝石柱6根,都有侧脚,上下作榫,基石固定,头用锁石锁住,并用三根大牵木固定。锁石上铺梁木,其上为桥板。桥面建廊屋21间,八架梁用六柱,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上覆小青瓦。元代桥墩中至今还保留有“至元二十三年岁在丙戊四月二十九日乙丑甲时重建”,“城居沈森辛酉本命三月二十二日未时与家眷等施财舍……以及鄞县小溪石匠许成”等题刻和元代的柱顶石历代碑记等物。保存良好。广济桥位于浙东古驿道上,通过这条驿道,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路紧密相连,使这条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航线向大陆腹地延伸。它是浙江省内唯一的一座元代廊屋式桥,也是浙东沿海南北交通干线古驿道中唯一遗留下来的一座古桥。该桥位于江口镇南渡村内。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后多次毁建,现存桥墩系元代建成,四孔廊屋平桥。东西走向,横跨县江(奉化江上游)。通长51.68米,面宽6.6米。用石柱四列作为桥墩,每列由6块条石陡立组成。柱头置锁石,锁石上凿槽,中置牵木,固定锁石,又排列梁木10根,其上铺板。桥柱上刻“至元二十三年岁在丙戍四月廿九日乙丑甲时重建”和舍财建桥人及石工的姓名。桥上建廊屋15楹,中间跨空五架梁,两廊各宽1.80米。引桥两旁有小屋六间,内尚存建桥碑记、禁约碑等碑刻六通。1986年大修。1989年12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滑县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曹村石桥,坐落于四间房乡曹村西头。建于明万历年间,系三孔石拱桥,上有石栏杆,栏杆上有狮、猴、麒麟等石雕。桥体结构合理,造型美观,是一座完整的古代桥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景宁穹岱广济桥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春岱岭脚廊桥(又名广济桥)。该桥建于清嘉庆24年(即1819年),全长42米,宽6米,高6米,单孔,近年经县文化部门拨款修缮,目前无虞。
8.北京海淀广济桥
广济桥(清河大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清河大桥,位于位于海淀区清河南镇小月河入清河口处,建于明永乐14年因该桥在洪水季节严重阻碍排水,为长远安全计,1982年按原貌移建于镇东南小月河上。该桥为三券孔石拱桥,桥体结构严谨坚固,长约48米,宽约12.5米,古石桥基本完整,中券孔直径大,两侧孔次之,中券上方雕有镇水兽。石栏望柱为方型,有细雕莲瓣平顶方柱头,实心石栏板两面都刻有类似建筑中的海棠池的梅花线,地伏上有栏板落槽,有望柱榫槽,有与金边联结的孔洞。三孔拱都是纵联砌法,又因有些石外露面大致成正方形,还有些石成竖条形,所以看起来又像是并列分段砌法。桥基是用“黄肠题凑”的方法做的,是由双层带有企口的石板铺砌成的整基板,石板下面有密铺的松木大方木。再下面是密贯大木桩,在1982年拆迁老桥时,虽然经过五百多年的河水浸泡,那黄柏木的木质仍未糟朽。该桥的做法迄今在全国尚未发现有第二座。
由于明代皇陵要从此桥经过,所以这个桥比有名的卢沟桥还要宽。经考证,卢沟桥宽8米,而清河广济桥宽12.27米。 乾隆六年、十二年,乾隆皇帝两次路过此桥,两次都留下诗篇,乾隆六年的诗曰:“始发清河道,将为塞上行,看山青觉近,问路景如迎,风爽催征辔,云岩猎彩旌。所思明旧制,岂为骋游情。”乾隆十二年过清河桥时写下如下诗句:“长虹饮明波,游龙连万骑,景物纷萧飒,孤蒲霭苍翠……发韧塞北行,入画江南意,鱼跃破渚烟,鹭飞点芦穗……
广济桥被幸运保存的资料
1963年8月上旬,北京地区连降八九天暴雨,清河桥疏水洞不能及时将水疏通过去,又被苇草堵塞,造成上游水患,清河毛纺厂南门外的马路上可以行船。后来市政府多次投资,拓宽、调直清河河道,由于广济桥长度不够,需建钢梁水泥桥,老石桥眼看保不住了,海淀区文物部门提出多种保护方案,有一个方案是将这一拱形石桥移建到圆明园。后来决定采用了另一方案即:将清河桥原样移建在小月河入清河河口处,距离原址不远。据说,从建桥的年代看,清河广济桥建于明永乐中期(公元1417年)而沙河两座大桥却建于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9年),说明清河桥要比沙河两座大桥早建三十二年。现在沙河南大桥由于修建八达岭高速公路,经过拓宽,已见不到原来模样;沙河北大桥仍在。清河桥由于经过原桥移建,仍然保留着石拱、石栏的原貌,只是由南北走向改为东西走向,在桥的旁边立有石碑,上面刻有“广济桥”三个大字,已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2010年3月7日上午8时,路过清河小月河时发现,在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广济桥上,一块石碑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基座。该基座上残留的部分石碑上刻有“北京市文物管理局一九八四年九月立”的字样。前些日子石碑被人毁坏,现在桥面变成了停车场,并且垃圾随处可见,桥壁上也写满了广告
下篇介绍文亨桥,常州古运河上的又一三孔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