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百舸争流的思想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6.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基本派别。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基本派别的认识,考查了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项和D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应该是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和四个选项所蕴含的哲理。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掩耳盗铃包含的哲学道理。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5.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知识点】M2 N3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认识的特点。
【答案】C解析: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这说明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客观存在,同时还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①③符合题意;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②④不符合此意;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异法。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6.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基本派别。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基本派别的认识,考查了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项和D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应该是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和四个选项所蕴含的哲理。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掩耳盗铃包含的哲学道理。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5.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知识点】M2 N3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认识的特点。
【答案】C解析:1976年最早暴发埃博拉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这说明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客观存在,同时还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①③符合题意;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②④不符合此意;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异法。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201501)】17.有人认为,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下列各项与这一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B.美是绝对理念的显现
C.未有此物,先有此理 D.心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D解析:题目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人所创造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神”、B“绝对理念”、C“理”它们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D人的心灵是世界的主宰,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目观点一致,正确。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20、南开大学某科研团队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乳酸链球菌中相关自切割机制,为增加天然生物防腐剂性能、降低其生产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科技工作者能够为自然界“立法”
③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④科技工作者善于创造事物间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知识点】M2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B解析: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和认识了乳酸链球菌中相关自切割机制,这说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通过实践能够认识自然,①③说法正确;自然界的存在有其自身规律,不能由人的意志所决定,②说法错误;材料与创造事物的联系无关,④说法错误。该题选B。
【思路点拨】该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意,人们通过实践认识新事物,这些体现的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201501)】31.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
①理在气先 ②按图索骥 ③我思故我在 ④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
【知识点】M2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解析:作答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认为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见了,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③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符合题意;①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②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答案C正确。
【思路点拨】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对选项进行逐项分析。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201412)】19. 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这种观点
①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
②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坚持物质第一性,但对物质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
④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答案】A解析:狄德罗认为:“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这种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元素,①应入选;狄德罗生活在18世纪,其观点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②应入选;③④观点本身错误,答案应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直接运用排误法。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质检(201501)】19.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或许再过5年时间,澳大利亚人便可以预先知道自己会不会得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其它重大疾病,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种先进的基因测试。通过全球计算机数据库,科研人员便能够快速进行诊断,并提供该基因供体患上遗传疾病可能性的分析报告。这一事例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循环往复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知识点】M2 N3 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答案】D解析:人可以预先知道自己会不会得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其它重大疾病,体现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①符合题意;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各不相同,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因此②错误;通过科研实验,人们能够预测疾病,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符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是圆圈式循环,因此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并用排除法和排异法。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201501)】4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答案】C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全面的、相对的观点,形而上学坚持的是孤立的、片面的、绝对的观点。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二者不属于一个对子。②形谢神灭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二者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属于一个对子;③擒贼先擒王,体现抓主要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部分与整体关系,都属于辩证法,二者不是一个对子。④沧海桑田坚持了辩证法中变化发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用静止观点看问题,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观点,二者同属一个对子。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明确哲学两个对子分别指什么。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8.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 天不变,道亦不变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案】C解析:哲学史上有两大派别,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材料中“天山的星宿,地上的陈设,都是心灵的感觉”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把人的心灵和感觉当成世界的本原。C把人的心灵当成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C。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和C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明确各种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④客观唯心主义
A. ①②B.①④C.③④D. ②③
【知识点】M2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辩证法。
【答案】C解析: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属于辩证法观点,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明确题中引文含义,结合所学哲学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即可解答。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1501)】19.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反映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③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知识点】M2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D解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①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③和题意无关,排除;②④符合题意,答案D正确。
【思路点拨】对题意进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断。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37.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知识点】M2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答案】B解析:题中观点认为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具有机械性,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B说法正确;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没有涉及不可知论;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物就没有影,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并没有正确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思路点拨】该题需要对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与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等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等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字宙”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知识点】M2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答案】C解析:哲学上的两大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与题意不符;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与题意不符; “气者,理之依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字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该题选C。
【思路点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派别,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22.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知识点】M2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形而上学观点。
【答案】D解析: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们幸福的一个条件,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可取的和现实的,①说法错误;“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强调的是外界条件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不是夸大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③说法错误;“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创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②④正确。本题选C。
【思路点拨】该题需要对题中观点准确解读和分析,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上分析题中观点。
【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2015届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201501)】22.我国古代许多哲人探讨过“形与神”“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先存在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
C.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D.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知识点】M2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B解析:“形与神”和“理与气”体现的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谁依赖于谁、谁先存在即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因此答案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思路点拨】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