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店镇中心学校“基于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构建的实验与研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
雨 的 诉 说
一、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 完成“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你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这次综合性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 猜下列谜语。
①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皆不见。(打一自然现象)(雨)
②久雨不晴。(打一省会城市名)(贵阳)
③杜甫《白帝》中有诗云“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打一成语)(倾盆大雨)
(2)活动二:赏一赏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展示两句写雨景、抒雨情的古诗名句(要注明作者和题目),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答: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好雨知时节(杜甫《春夜喜雨》)“春潮带雨晚来急”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一场大雨突然而来,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既写出了雨来的快而大,又借“潮”字暗示环境的偏僻幽深。
(3)活动三:听一听 你听到的雨声其实就是我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我滴落在屋檐瓦椤之间,花草树木之中,江河湖海之上。不同的敲击声混合在一起,便组成了一首最有情味的诗。请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在夏日的午后,在凉凉的秋夜,在茂密幽静的竹林,在悠长寂寥的小巷,听我纤细的足音,听我深深地呼吸……然后,把你听到的获记忆中的最动人的雨声描绘给别人听,告诉他们你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和心境下听到的我。(100字以上)
我的描述:
答: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挂在群山上。你听!雨掉在屋面上“滴答滴答”,就像奏着打击乐。雨下到水塘里“丁丁丁”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花姑娘在轻盈的跳舞……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的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
2. 亲爱的同学们,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一定熟悉了那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那么,请完成下列题目,让大家都能读懂雨的心曲。
【活动一:导入雨的诉说】假如你是“雨的诉说”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的诉说”这一话题。
答: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快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的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道你是否读懂了我。
【活动二:收集雨的词汇】自古以来,雨因为它常见,所以在文字中均能见到它的身影。请摘录含“雨”的成语两个,俗语一个,写在下面:
成语:示例: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未雨绸缪
俗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雷声大,雨点小/听风就是雨。/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春雨贵如油。
【活动三:寻找雨的踪迹】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雨也许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就整个地球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有的地方雨多的可怕,有的地方则一连几年可能不下雨,你知道这些趣闻吗?不妨查一下相关的资料,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享受。
答:世界多雨的地方在威尔里尔和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的威尔里尔,年平均降水量达 11680毫米;印度的乞拉朋齐,1861年曾出现年降水量20447毫米的记录。而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一连几年都不下雨,阳光妁照,空气干燥,被称为沙漠中的沙漠。
【活动四:倾听雨的声音】我们听到的雨声是雨用生命敲击世界的声音,那可是一首最有情味的诗,假如你是“听听我的声音”活动小组的负责人,你准备和你的组员一起,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写出你的活动计划。
答:提示:计划要周密,而且要有可行性。
【活动六:说说雨的功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利与弊总是密切关联。自然界的雨也是如此,它有时温柔多情,有时狂暴肆虐;有时文静如女孩,有时剽悍如野马。有了雨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瑰丽多彩,有了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滋润甘甜。某班同学针对雨的利与弊展开辩论,你赞成哪一方观点?请写出理由。
正方观点:雨的利大于弊。
理由:示例:选正方。世上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认的生存更离不开水。尽管雨有时会给人带来灾难,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会把雨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限度。
反方观点:雨的害大于利。
理由:
【活动七:解读雨的精神】平凡的雨却蕴含着一种伟大,无生命的雨却蕴含着深邃的内质与精神,请你谈谈你从雨的身上读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示例:(1)雨,牺牲自己,滋润他人。(2)雨,哪怕自己消失,也要拥抱大地,拥抱大海。
3.写三句与“雨”有关的诗句。
答:①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二、写作训练
(一)写作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思路点拨
文题1:聆听雨的诉说
提示:“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用心与自然交流,就会发现自然的精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情心。
1、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3、真情实感。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不要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避免要么平铺直叙,感情苍白;要么用语气词来凑,矫揉造作;要么口号不断,套话连篇;要么政论文章,临高训人。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不要轻易“抒情”。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文章要想打动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
4、要抒发积极健康的情感。在阐述自我的见解、描述自我的体会的同时,要防止以灰色的笔调写生活,用消极的眼光看人生,以逆反的心理张扬个性等的做法。
5、要研究读者心理。在动笔之前,不妨先从读者的角度想一想,而不是单从作者的角度想。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一位读者,希望从文章中得到些什么,怎样的内容和表达“我”才喜欢,怎样的内容“我”最厌倦……这样,才有可能去打动读者的心灵。
6、使用适当的修辞。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同时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会陷入唯形式主义的误区。
文题2:雨的故事
提示:本文以记叙为主,训练叙事、抒情的结合。
1、多角度思考。写作之前要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从各个角度去思考,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的直接的写“雨”,只要同“雨”有关即可,比如雨中发生的故事,比如围绕“雨”的几个人的故事等等。
2、安排好结构。如段落和层次的关系、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尤其是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开篇可以有如下方式:开篇点题、首段设问、阐明动机、渲染气氛、名言开路、制造悬念等等。结尾可以有如下方式: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点化主题、展望前景、鼓舞人心、饱含哲理、发人深思等等。“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的过程中开可以使用多种记叙方式,如倒叙、插叙、补叙等,使文章的结构波澜起伏,这样才能说好一个故事,也才会吸引人。当然,所有的结构都要表现文章的中心:“雨的故事”。
3、记叙、抒情调配得当。二者的关系是有主有副,记叙为主,抒情为副。主当然不可少,副同样未能缺。如果说一篇记叙文的记叙部分是“龙”,那么抒情部分就是“睛”,如果调配不当,“龙”不能腾飞,“睛”无处可置,只有调配合理才会引人入胜。
(三)【训练要求】
1、多文体、多题材、多角度进行写作,扩展思维,激发灵性。
2、细致观察,用心聆听,抓住景物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内心真实感受。
3、写作时适当采用各种修辞,增强表达效果。
4、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叙写心中故事、描绘雨中景胜、抒发内心真情、阐述鲜明观点等。
5、适当运用联想和想像思维,抒发积极健康的情感。
(四)范文示例
【例文1】雨的诉说
听,我低落在屋檐瓦楞之间那灵动的声音;看,我飘荡于林间原野之中那奇异的形体;悟,我停驻在脸颊之间那清透的心灵……
听一听我的声音吧!像一粒粒珠子嵌入玻璃,像一首首乐曲吹入心田,像一滚滚浪花涌入岸边,闭上双眼,聆听我的足音,细做猜想,是一首被风吹散的诗?是一片被浪花打翻的花儿?还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啊!原来是我,悄然临于你面前,给你带来繁花野草间轻轻抖落的声音,为你披上清爽舒适的外衣,愿与你在这窗前倾谈,你听到了吗?
看一看我的形体吧!像利剑,像花针,像丝线,像轻纱,敲击着你的窗口,落下来,由丝变成滴,由滴变成串滑下,我在跳舞,我在飞窜,在孩子们面前,我也带了些稚气,不甘心于消融于泥土和水泊之间,便溅起水花,或弄出声响,在大人面前,我也不甘示弱,用我的身躯润透路人的脸颊,打湿他们的衣襟,装点他们的眼镜,敲击他们的额头,但有形的我终会汇入江河湖海中,变成无形,漠然消逝,而当时的形体,你看见了吗?
悟一悟我的心灵吧!旱地时,我愿润土,洪灾时,我便收藏好自己,宁化蒸气,也不愿洒落劫数,于是,我的心灵是清透的,是善意的,我用生命来换取人间真善美,妄弃假丑恶,我要反驳一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的到来怎会令花儿残落呢?而应改为“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才对,我的心灵的清透,你悟到了吗?
我,雨儿,洒落心扉,浸润了大地,浇灌了心田,在春夏秋冬四季变迁的日子里,轻轻地走来,却不曾回去,你是否读懂了我——雨的心曲?
【简评】文章以第一人称写雨,充满了感情。而强烈的抒情性也恰恰是第一人称文章的特点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写:雨声、雨形、雨神。做到了多角度刻画,这样就使文章在材料的占有上显得很充分,避免了同类文章重复拖沓之病。文章写“雨”由外而内,由形而神的行文,既体现了小作者观察之细,又见出小作者感悟之深。是一种灵性文章。文章的语言秀美,满蕴情感,更是为文章增色。
【例文2】秋雨
世上有人喜欢朝气蓬勃的春雨,亦有人喜欢独富诗意的夏雨。但我却只喜欢成熟的秋雨。
谈到秋雨,它并非似春雨般的轻盈,反而显得更加深沉。谈到秋雨,它并非似夏雨般的火热,反而显得冷静的多。它是从天国而来,将一夏的暑气冲淡;是从时空的光轮而来,将秋的钟声叩响;是从彩虹的边缘而来,将大地涂成淡淡金黄。一阵阵冷风从背后袭来,使人不觉感到秋雨的冷漠。接着一团团的乌云将湛蓝的晴空染黑,再接着一颗颗硕大的雨滴从天而降。哗的一声,大地炸开了锅,如麻的雨声似珍珠落入玉盘般清脆悦耳。它们用自身丰硕的身躯猛击着大地,在大地上留下一个个的烙印,仿佛在告诫着大地,不要因冬的寒冷而将自己遗忘。
一觉醒来,惊觉的发现大地已被霜所覆盖,使人猛然觉得肃静,一下子变成了“露从今夜白”的景象。那路边的植被,经过秋雨的洗礼后,早已将自身的色彩退却,变成了成熟的黄;花园里的菊花,正夹含着雨水渐渐绽放。泥土的清香夹杂着雨水的冰冷,扩散在四处,正可谓别有一番情味。
回想起秋雨的声音,像是有千百勇士厮杀在战场上,显得雄悍有力,并非似春雨的稚气满面经不起磨炼;回想起秋雨落在身上的力度,像似无数个冰粒落在身上,显得强毅不已,并非似夏雨的柔情,似水脆弱不堪一击;回想起秋雨的温度,比以往的雨水更加的冰冷,使人感悟到了何为真正的雨水。正是那种冰冷,使得秋雨更加成熟。要说春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夏雨是位娇艳美丽的淑女,那秋雨就是位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武士。用自己有力,坚硬的身躯冲向,叩响秋的钟声。
我喜爱秋雨,正是因为它具有强毅、成熟、雄悍有力的民族精神,显得那么的独特,那么的独一无二。
【简评】这篇文章专写秋雨,这种对象单一的文章要求作者对写作对象有独到深刻的感悟。否则,易流于浮泛冗沓。而本文正是因为感悟的深刻独到成为了佳作。文章处处以“春雨”“夏雨”同“秋雨”做比较,突出了秋雨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比较的角度却又各不相同:有“轻盈”“深沉”之别,有“火热”“冷静”之分,有“稚气”与“力度”之异。通过种种角度的对比,使“秋雨”的形象突出而丰满。文章结构上的特点也很鲜明,主题部分以并列形式出现,而首尾的照应又使这种并列显得游刃有余,避免了呆板。
【同步指导】
题目1:雨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总是多愁善感的象征。雨也滋润了大地,给世界带来生机。
请你以“雨”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指导:《雨的绝唱》题材创新,从文学作品中取材来写雨。
雨是一个容易产生浪漫情感的字眼,雨的背后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从昨日的经典中向我们走来。它在巴山夜雨里唱过,在江南丝雨里哀过,在春夜喜雨中弹过,也在秋日绵雨里奏过;在多愁善感的女孩的窗前低吟,在报国无望的诗人的诗歌中哭泣,在久旱逢甘霖的人们心头高歌。
下雨了 用抒情散文的形式记叙雨中的感悟。
下雨了,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这讨厌的雨。当我像其他人一样戴着笠帽、穿着雨衣,站在树根下学着摇落荔枝沾的雨水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世界的一切因为这雨而变得宁静、万籁无声,我感到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满足和幸福在包围着我,滋润着我。
《雨夜》 多角度构思,借雨写同学之间的友情。
半夜醒来,听见外面雨声哗哗,雷声轰隆。室友们大都醒了,听着雨声雷声怎么也睡不着。几片朽木组成的窗户无力抵御被劲风挟持而来的雨点,正对着窗户的英子的床被弄湿了,大家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总算安顿了下来。窗外风雨雷电依旧,而室内却非常温暖。
《雨季》 同类联想,把雨与青春期的烦恼联系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心里也像下了毛毛细雨,湿湿的,阴阴的,冷冷的。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青春期也有着太多的烦恼和苦涩,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给自己的心灵撑一把伞吧!雨季过后,必定是一个灿烂的艳阳天。
题目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请以“润物细无声”的诗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内容要切题。要有人物刻画。
2要有适当的景物描写。
3恰当的引用“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指导: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写雨,还可以用来写人。
《春夜喜雨》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在生活中,“好”常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来赞美雨,就很能够唤起人们对做好事的人的联想。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说雨“知时节”,即这场雨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在春天万物萌生,正当需要雨的时候,它就下起来了——多好啊!好之所在,除了它“知时节”外,还在于它能够“润物”。春雨一般是伴着和风来润物的,虽然也有的雨伴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的雨伴着狂风变成骤雨,但是这不是典型的春雨。诗歌将春雨的“潜入夜”与“细无声”配合起来,不仅说明这场春雨是伴着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说明它只为润物而来,而不是为讨好来,如果有意讨好,它会白天来,造些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正由于它无意讨好,所以它选择了“夜晚”这样一个不妨碍人们的时间,悄悄的来;在人们的甜睡中,无声的下。
根据这样的理解,选择哪些材料才与文意相符呢?
我们可以从思想工作的细致入微、关怀他人、默默奉献、启迪思考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父母、园丁、清洁工人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选材写入自己的作文,关键的是,应该抓住和风细雨、细致入微、轻柔温馨的整体特点,做一些恰当的描写。比如景物描写,要突出春雨的润泽,轻细,淅淅沥沥,毛毛茸茸。那雨丝雨雾,雨中花草,雨中行人;雨后的恬静湿润,静谧清新;破土而出的小草,吮吸雨露的幼芽,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摄入这样的景物和人物,在这样的基调和氛围中来描写一个具有“润物细无声”特点的人,文章才会有色彩。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