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拉,我不知道你的博文写了之后你自己看过几遍,我看了三遍多,有几个问题还是想请您回答一下:
1、韩寒的《求医》文章不管谁写的,实际上是“虚写的”,方舟子那么求真没有必要,有这一条,我们就可以驳斥种种细节的求真。这一点你认为对吗?
(1)文章中的“我”是虚构的,“体弱多病”便是明证。“第二天去学校医务室,盖我体弱多病,校医已经熟识我,便一手搭在我的肩上问此番为何而来。”谁能跟校医熟悉到如此地步?医生看见病人能搭肩?作者此段本意就是想写“医生不知我有病的时候勾肩搭背,知道我得了疥疮,就避而不及。”
(2)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纠缠“大医院”,所谓大医院也就是比校医院大的医院而已。文中描述的医院确实不大,如果你要讨论咱们以后慢慢来。你说的去大医院看感冒(内科)没有护士分诊,我不太同意,北京三级医院大内科什么确实有护士分诊,没有在上海看过病,不清楚。但是文中的医院确实是以小医院为背景写的,挂号、以及找诊室过程就能知道。“外科里一个老先生在看医书,正要打个招呼,”这个医院不仅外科、皮肤科在一个科室,而且你看是“同一”大夫看的。
再回过头了,医院既然“外科”“皮肤科”不分,也没有“皮肤科”标识,那挂号应该不会出现“皮肤科”的号,所以求医开始就是“虚构”。
(3)老大夫这一段作者想说就是大夫很不负责任。女大夫这段还是拿大夫取乐,既然作者在校医院已知可能得了疥疮,看病应该简单。
(4)处方一段,也是讽刺大夫的意思,所谓症状也是发挥出来的,谁那医学上东西证明不了,方舟子证明不了是“肝病”,你也证明不了是“疥疮”,在文中作者说了只看过一个大夫,这段文字是多次看病经历的总结。
(5)至于引用文字两段,我相信你说的韩寒看过《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但是写作过程正好是反的,作者根据这两段话虚构这个情节,这两段又不是特别有名的段子。
(6)文章的最后一段,更是对医院的不满了。
总结一下,《求医》一文就是虚构一个看病的过程(或者说夸张),讽刺医院和大夫。
谁也不求真,看病是多次看病结果的总结,从这点看,其实方舟子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