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中、低纬度山岳冰川
世界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共有8条,其中喀喇昆仑山占6条,被称为“世界山岳冰川之王”:
②、厦呈冰川(Siachen又译作夏呈、蔷薇,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发源于海拔7441米的特拉木坎力峰脚下,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发源于海拔6550米的塔胡鲁图姆峰脚下,在全球中低纬八大山岳冰川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塔吉克斯坦长度77公里的费琴科冰川。冰川长75公里,它的面积达到118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超过950米,是中低纬最大的冰川。呈西北-东南走向,冰川末端位于海拔3700米左右。
③巴尔托洛冰川:(BaltoroGlacier),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冰川南干流发源于海拔8080米的加舒尔布鲁木Ⅰ峰,北支高德温-奥斯滕冰川(Godwin AustenGlacier)发源于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冰舌末端在海拔3500米左右)、巴尔托洛冰川长66公里,面积895平方公里,在中低纬八大山岳冰川中长度位居第四,面积位居第三,冰川作用的垂直高差达到5100米,仅次于巴托拉冰川;
⑦、彼亚福冰川:(BiafuGlacier),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发源于海拔6550米的塔胡鲁图姆峰脚下,冰舌末端在3100米左右。长59公里(一说60公里),面积550平方公里,在中低纬八大山岳冰川中场度排名第七。彼亚福冰川与喜士帕尔冰川有交叉。
⑥、巴托拉冰川:(BaturaSar,也有写作BaturaI),世界著名的中低纬度冰川之一。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喀喇昆仑山系北部西段的巴托拉慕士塔格山脉,海拔7795米(25574英尺),为世界第25,巴基斯坦第10高峰。喀喇昆仑山被称为世界山岳冰川之王,全世界中低纬度区8条长度超过50公里的山岳冰川中,有6条就分布于此,巴托拉冰川从顶至踵,长度59.2公里,高差达5350米,为世界冰川垂直高差之最。呈北西—南东流向的树枝状纵谷冰川。雪线海拔4500~5300米,伸入洪札河谷中,终止于2540米的地方。巴托拉流域面积687平方千米,冰川长59.2千米,冰川总面积332平方千米,南侧有12条冰流汇入冰川,北侧有4条冰流汇入。粒雪线以上积累区面积为144平方千米,消融区面积141平方千米。在海拔5,100米处,冰的厚度折算成囤积量相当于1,030—1,250毫米水层,在4,850米高处相当于1,034毫米水层。巴托拉冰川平均厚度309.9米,最大厚度431.7米,总储冰量913.4万立方米。冰川末端年均气温9.3℃(多年平均为10゜C),裸露冰的融期长达315天,消融的冰层有18.41米高。。冰川上游有充沛的降雪补给,雪线以上地区年降水量为2000毫米左右。因具有低温条件,形成了融水径流模数高、流量大、水位日变幅小、冲刷强烈等特点的常态活动冰川,年径流量达9.3亿立方米。冰川床是南低北高不对称的U形谷,这种地形孕育了巴托拉冰川。200年来该冰川进退幅度不大,冰流速变比较和缓。由于冰川的进退和冰融水道的变迁,经常影响公路的畅通。自1966年左右开始的冰川前进,还将继续前进180—240米后转入衰退。那时冰川距公路尚有300米左右。因此可以判定,这次冰川前进不会产生对公路的危害。考察组提出的对喀喇昆化公路巴托拉地段的修复建议,已为巴方所采纳。
④、喜士帕尔冰川:(HisparGlacier),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发源于海拔7884米的达斯托吉尔峰脚下,冰舌末端在海拔3000到3200米左右。长62.2公里(一说59公里),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在中低纬八大山岳冰川中长度排名第四。
⑧、却哥隆玛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坡巴控克什米尔一侧,发源于哈喇莫息峰南侧海拔7248米的无名峰脚下,冰舌末端在海拔2800米左右。长55公里(一说50公里),在中低纬八大山岳冰川中排名第八,不过面积位居第五,达600平方公里。
另外两条是:
①、费琴科冰川:(FedchenkoGlacier,亦作Fedcenko,俄语作Lednik Fedchenko。)中北亚最长的山谷冰川,也是中低纬八大山谷冰川中最长的一条。位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全长逾77公里(48哩),覆盖面积约900平方公里(350平方哩)。自革命峰(6,974公尺〔22,880呎〕)冰原北流,纳127条支冰川。中段每日平均流动67公分(26吋)。冰川融化後的水形成苏尔霍布(Surkhob)河和阿姆(Amu)河源头。
⑤、南伊内里切克冰川(South Inilchek Glacier),又叫汗腾格里冰川(Khan Tengri Glacier):发源于海7443米的天山主峰托木尔峰北部,冰舌末端在海拔3000米左右。冰川长60.5千米,面积567.2平方千米,是中低纬度区域长度超过50千米的八大冰川之一。上游属中国,中下游属吉尔吉斯斯坦。
附记:
锡亚琴冰川:(SiachenGlacier)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端约北纬35.5度,东经77.0度的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这一地区也是印度次大陆北部与中国的分水岭。冰川长约72公里,面积约3000余平方公里,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0-50度之间。地形上呈南北走向,西面为萨尔托洛山脉(Saltoro),东面为喀喇昆仑山主脉。萨尔托洛山脉北端延伸至中国境内与喀喇昆仑山锡亚康戈里峰(Sia Kangri peak)相连。萨尔托洛山脉的山峰高度处在5,450至7,720米之间,自北向南山口高度5,589米到5,450米;这一地区冬季平均降雪量10.5米,气温最低达零下50摄氏度。
锡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始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双方均在这里设有重兵,并多次发生血战。目前锡亚琴冰川(SiachenGlacier)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声称对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于印度领土。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最近一次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Kargil)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KargilWar)(某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历史
锡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之一。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始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双方均在这里设有重兵,并多次发生血战。
1949年,印巴两国签署了《卡拉奇协定》,就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停火线达成一致。这条后来被称为“实际控制线”的停火线,将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分为印控、巴控两个部分,但却只划到锡亚琴冰川南端,而《卡拉奇协定》中仅模糊地提到停火线将继续“向北直到冰川”。作为印巴第三次战争结果的《西姆拉条约》也未明确划定锡亚琴冰川界线。
1962年中国和巴基斯坦划分边界时确定两国边界延伸到锡亚琴冰川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后,当时印度政府未表示异议。
从1981年开始,印巴双方分别派出巡逻队抵达锡亚琴冰川地区进行侦察和适应性训练,同时到欧洲国家采购高海拔作战的专用设备,为部队长期驻守进行物质准备。
1983年,印度军队偷偷开进了锡亚琴冰川地区,开始在此设立据点。翌年,印军又发动了“梅夫道”战役,抢占了冰川的两个山口——具有战略意义的锡亚拉山口和比拉方德山口,基本上控制了该地区,而巴基斯坦只控制了南边的哥央拉山口。在1984年的战争中,双方各有2个师参战,大约有1万名士兵死亡。
1984-2003年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这里数次交火,直到2003年11月双方才实现停火。
自印巴2004年启动全面对话进程后,巴方一直要求印度减少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驻军。目前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印方一侧,锡亚琴冰川为印军14团防区之一。印巴双方仍在对峙。
2011年5月31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谈判代表在新德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有关锡亚琴冰川问题的谈判。山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表示,两国将再次在伊斯兰堡继续有关的谈判,以寻求结束两国军队在锡亚琴冰川地区的对峙。
领土争议锡
亚琴冰川地区为印巴冲突地区,印巴争执的焦点是对“实际地面位置线”的理解。
印度控制了锡亚琴主要关口和三分之二的土地,认为应维持现状,而巴方认为“实际线”应从停火线向东延伸至喀拉昆仑山口。双方立场迥异的根本原因在于锡亚琴的军事形势关系到克什米尔全局。
目前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占据山顶的印军只能依靠直升飞机和雪地车辆供应辎重和给养。锡亚琴冰川让印军每年花费4.38亿美元,而巴基斯坦则每年花费1.82亿美元。 双方在锡亚琴冰川的驻防力量,印军约5500人,巴军近2500人。也有报道称印度驻军7000名,巴基斯坦驻军4000名。 由于锡亚琴冰川空气稀薄、海拔过高,不适于人类居住,给养装备运输困难,因此,双方每年都有许多士兵因冻饿而死,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