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三峡刘星昨日赏光相与探讨红楼,不胜荣幸。今将文字整理,以为纪念。】
第一,红学成为一门学问,你以为是小说《红楼梦》悲剧还是曹雪芹的杯具,或者什么也不是?
因《红楼梦》衍生的红学,被世人称为与敦煌学、甲骨学并称的三大显学之一,毛主席当年也提出: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之外···文学上有一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骄傲不起来。并多次倡议大家读细《红楼梦》:这是写的很细致的历史。而百年来近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都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王国维、胡适、鲁迅、张爱玲、周汝昌、俞平伯···名家或凡人之品读,不外是将红楼梦看做一座梦想的大观园,废其一生为之倾倒、研究。而民间的读红热潮亦从来不曾消退,全名读红,真是一人一个红楼梦了。似乎从来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可以上升到一种学问、派别的高度上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一次密集展示,借曹氏一人之手笔凸显,是国人的文化图腾,一种标榜的力量,因此才得以长盛不衰。
曹雪芹一生多舛,却不减天然一段愁肠,风月心胸又才华富赡。人生的繁华落尽,于是感慨生世如一大梦,却不局限与个人小悲情主义、个人的靡靡之音:可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曹雪芹把个人的超逸才情、悲剧人生,大时代的悲声都饱蘸在心血文字笔墨中,写一段繁华旧梦。《红楼梦》可以说是曹雪芹自己的悲情人生写照,也是对一个时代烙印的深刻缅怀和祭奠。而曹雪芹悲金悼玉的哀音之外,又超越了自己的个人狭义的小悲剧范畴,检阅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声。这种化茧成蝶的蜕变,痛苦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我以为特定的环境出特定的人物,恰如天地正、邪秉赋,如今的时代环境是再出不了曹雪芹这样伟大的人物了。
《红楼梦》当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也是曹氏自诩下凡历劫的残恨写照。将一段个人的死生契阔,谱一曲人生哀鸣。但是又能跳出自己的小悲剧论调,写一段大人生大时代大背景,俞平伯先生于是感叹:好一面公平的镜子啊。这正是曹雪芹独特的视角,折射出的人性光辉,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于世人的超脱眼光。从来没有一个男子这样笔触,这样的角度平等的对待女子。红楼梦是一部诗意的唯美小说,我以为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可以比肩。网络红人凤姐:说出的那句名言:往前三百年,往后三百年,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我。这话虽是个笑话,却正该曹雪芹来说!!!
第二,醉枕红楼作为你当博客名字,代表了你对红楼梦不一般的见识和探究,请问,你以为红学是正的学问吗?
关于我的网名醉枕红楼,倒是原创:偶然醉酒,翻起红楼竟是别有滋味!果然枕梦沉酣。在网络百度过,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我看红楼,只喜欢着眼文字本身。我喜欢这细腻销魂的文字,真是叹服于一字不可更,一字不可改呢。十年时间,除了文本细读看了一点名家解读,渐渐入门很是痴迷。这样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来看索引、探佚学,慢慢的倒了胃口:这样读来,不过是自己的想当然代入法穿凿附会,多少有些偏颇牛角尖了。于是放弃浮躁,还是在文字里寻找阅读的快感。我感觉其实红楼是一种人生的参考坐标,起码与我是这样。
我把红楼梦看做一门崇高的精致学问,细致人生,视作我的梦想梁园。若说见解和探究,倒是惭愧。我只是顺应心境的阅读,体验文字的美好罢了,且甚为陶醉。见解和研究谈不上,深知自己的斤两,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因为书山浩瀚,学无止境。我只是打开了一扇自己想要进入的门而已。如今倒是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红楼梦》可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起码我不这样看,我体验二百年前的浮生流年,人生百态,行云流水的文字,使我深深为之折服。可以说红楼梦是我文学素养得以提高进步的良师益友,十年一梦,阅读之外,丰盈了我的人生。外国人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没有信仰的生活方式:那么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呢?于是今天借此一言:我把红楼梦看做是极其高深的学问来看待,陶陶然而得其所乐,这是我对于文字的一种信仰和痴迷,值得我为之终生品鉴,俯首膜拜。
这是红楼梦给予我心的力量, 让我体验到文字的乐趣,我寻找到属于我的快乐,内心,空灵悠远,妙!
第三、对平等的思想成为曹雪芹最大的贡献,而不是那些分门别类的研究考证。
确实如此。曹雪芹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为世间女子说出平等态度的灵魂人物。把女子数千年来的桎梏轻轻击破。甚至主角贾宝玉的人生观也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大众取向。用欣赏的眼界来看待、描摹,而不是简单的食色性也。关于红楼梦研究一派,浅见以为大都走了弯路!!!小说家写小说没有素材也不大可能,天马行空无实质经历的乱弹,就是天才也会露出马脚来,难免漏洞百出。以我辈来论,这吃炸酱面的肚子,叫你挖空心思的写满汉全席,只怕,搜肠刮肚菜名也想不来,遑论制作了,呵呵。看红楼梦的衣食住行,这色色周全,我辈如何想来?所以曹雪芹的小说是带有家族色彩的,有个人的影子包涵其间,却不能和家族自传等同。某一类素材来自身边,与是信手拈来,可是为了小说情节发展,必然会插入一些虚构成分。因此我欣赏胡适、周汝昌先生的见解,却不赞同曹贾互证的方法,小说肯定会有虚构成分。若对比曹家,说某人必是小说中的某一主角,就笑掉大牙了,难免失其偏颇。离开文本,说其他的,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只是为了眼球。举个例子:刘心武百家讲坛大话红楼,我起先欣赏,次后只看了解闷;到第三部则无语的转台了。。。刘心武的历史常识性硬伤姑且不讲,单就黛玉一节有一例:黛玉自云寄居贾府,一草一纸用度都是贾府供给,这是感慨甚是寄人篱下,刘心武却说是黛玉自谦吃的是草!!!!黛玉不过说身边所用之物,连最微小的都不能自给自足,因此叹息,说给宝钗罢了.刘心武把黛玉说成吃草的畜生了,咱家焉得不怒!!索引派的故事大家可以当做天方夜谭看待就好了,是一次阅读扩展训练。真千奇百怪的思维!譬如霍国玲、紫军,说曹雪芹私通香玉皇后,甚至两人生了一子,又密谋造反刺杀皇帝云云。大概是武侠看多了,我以为这是典型的狂躁妄想症,走火入魔的表现:皇室门禁森严,曹雪芹若非凌波微步,何以来去自如?大侠、红颜,多么活色生香的生活!如果不写红楼,改写魔幻也是奇才,比罗琳的哈利波特要值得期待,哈哈。
其实我最欣赏张爱玲的《张看红楼》,写得细腻,婉约。红楼梦的研究就是才女思维太跳跃,我看了三遍,才渐渐明白头绪,O(∩_∩)O~。把曹雪芹的红楼梦结合清史来读未尝不可,可是牵强附会,把小说和历史一句一句的细推敲,一口咬定是废太子事,或者明珠、纳兰,我以为就是迂腐和愚昧了,不可取。
所以我自始至终,一直坚持文本细读乃是解读红楼梦的妙法。
切不可将自己的一家之言,想当然的代入,以谬论为真实。探究和寻梦,可以当做个人兴趣发展。
第四,你写了发布了博文中多数是关于红楼梦的,因此你归纳为《红楼·梦中行》居然有50多篇,请你推荐2篇你的心得文章,并现场说说你写作这两篇的曲折故事。记得布衣书生研读纳兰性德,许多的解读文字都是和酒、词、心情、情感、包括身体的投入有关,你有过这样的精力吗?
红楼读了十年,我自己写的文字还真没有非常满意的。这倒不是谦虚,是实情。一时感慨便写了发于文字,过一段再读,又感觉惨不忍睹,于是稍加修改。或许是骨子里喜欢完美,满意的也许永远在明天吧。还要感谢诸多博友愿意读我的文字,并提出意见相互讨论,真的感激于心!
那么就选择篇来做例阐述一下本人观点吧。《新红楼到底动了谁的梦?》是我写红楼文字第一次被推荐的,因此颇有感慨。首先,对红楼梦的品读,我以为不管大家、或者凡夫俗子,都有一个致命要害不可回避:就是自身知识、审美情趣的辖制,只是感慨当年明月罢了。能如曹雪芹那般跳出本身界限眼目来,我以为少之又少了,几乎没有。
这文字写来费了大周折,我几乎每天熬夜看新版网络更新,因为在单位值班的缘故,只能看网络电视,新浪有时更新要等到次日凌晨,而我还要工作,所以必须夜里看过,白天分身无术。我是怪脾气,想干的事不能耽误,为了红楼嘛,因此熬夜咱也认了。然后和扣扣好友交流,那段日子真是难忘。对于任何新生事物,包括新红楼,我是这样看待的:要平心静气,不被网络妖魔化恶评干扰,新红楼也是多人心血凝结,给新红楼机会,给自己机会。当做一次图解红楼来看待好了,重温一遍原著的心态。感觉没那么雷人,甚至新意可圈可点,意境之美、场景、音乐····细细看来,真有红楼气象,故事也更加完整。如果打分,我给90分。
我原来读书极杂,寻来便看。后来独钟情于红楼,就开始注意搜集和红楼梦有关的著作,诗词正解,名家点评,脂砚斋批语,续红楼故事也看了一点。于是渐渐梳理清晰,知道自己的方向。
我不属于那种爱好广泛、生活精彩的人,十年之间,我安静与红楼一梦。竟是把工作生活之余的时间,尽付红楼梦中了。我的家庭和工作,不敢说百般周全,可只要我呆的地方,必有一部《红楼梦》!真应了“十年辛苦不寻常”这话了。为了买一部关于红楼的书籍,我可以跑遍周边县市,甚至于省会石家庄。因此许多书店老板都和我关系极好,每次我去,都会给予折扣,哈哈。其实我不独看红楼,我喜欢中华文化的古典深邃,因为红楼,我把唐诗、宋词、元曲都粗略的翻阅过,同时期的《饮水词》、《随园诗话》等等我也寻来翻翻,因为这伟大的特定时代,我以为他们都有一种休戚相关的内在关联,是有共通的存在的。有了文化的沉淀,才能更好的解读红楼梦这中国式的伟大小说。
关于我写红楼梦文字的初衷,十年时间中,原著读了十几遍。于是有些感慨,想要写下来作为纪念,虽然有些还很不成熟,也可以作为后日查阅的资料看的,毕竟是自己的当时情结所在。十年之间,有些人寻欢作乐者寻找其他自认为的人生乐趣。而我,把自己的十年光阴送给了红楼梦。当然,是业余时间。我把红楼梦看做心灵梁园,一个可以盛放梦想的唯美大观园。十年一梦,真是十年如一梦。
还好,这十年不曾虚度,我看了一点杂书。原来是什么都看,小说,散文,诗词,杂文。。。后来渐渐转变方式,专门收集关于红楼梦的书籍,譬如红楼梦引用诗词,出自谁之手,全诗的整体意境,和引录的匠心。全唐诗诸如此类,都看了一点。也因此感觉到国学的博大精深。终其一生,我都愿沉醉其间。这种乐趣,我感觉生于凡俗的吃喝玩乐十倍、百倍。
身边很多人不理解我的举动:你又不是大学问家,一个小老百姓,干嘛这么较真?我一笑而过,不愿多说什么。还好网络之间,我寻到一群和我有同样理想梦园的青春同路人,我的荣幸。
这一路回望倒也感慨,惊讶于自己的韧性和坚持。倏忽,十年,其实还不止十年。
第五:你对自己的博客有什么打算,先透露给我们听听?
博客是自己在网络的一个平台,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来结识更多的喜欢红楼梦,喜欢文字的博友.文字是自己独特的名帖,我希望用我的博客,自己的心情文字,自己的审美情趣,来发现红楼之美,生活之美。若我够用心,文字够真诚,哪怕只有一个人看了欣赏,也就有所值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是抱着这心态写博的。我希望可以用轻松的笔触,临摹曹氏的生花妙笔,提高自己,能得之万一技巧就是我的幸运了,为实现自己的文字梦想努力。写一些美丽的文字,来辉映我简单的人生。
我希望可以打造一个品位超逸,让人过目不忘的红楼博客。O(∩_∩)O~当然这是我的痴人说梦,限于我的眼光和知识有限,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磨砺、蜕变。感谢那些关注我的好友!!!
我喜欢拜访那些才学见识在我之上的博友,用一句话说:美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深信:文字如人品。感谢那些给我动力、开阔我视野的好朋友们!!!
补充一个问题,你以为<红楼梦>翻拍如此之多,对红楼梦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红楼梦问世之后两百年时间,喧嚣从来不尽,被文人墨客以各种新式表现出来:如白描、工笔,各类绘画题材层出不迭,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红楼的理解和喜好;之后影像红楼更是推动了这股“红潮”从默片时代到彩色影视,从港台到内地,红楼翻拍的热潮从未停止,起码把红楼梦从文人学士的书案,宣扬到家常人家的视角,红楼梦的街谈巷议,和影视的翻拍有极大的关系。你可以不熟读红楼梦,却一定知道这故事情节的某一段:黛玉葬花,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共读西厢····《红楼梦》家喻户晓,影视剧功不可没
其次呢红楼梦新版的播出更是带动大众读红、研红的潮流,这是一次名著普及的大风暴!!!甚为欣慰!!!看身边的朋友,读过的想要再读一遍,没读过的要寻来细看,这真是件大好事!我很开心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欣赏红楼梦的队伍来。
这几年自己跑些业务,没了闲情逸致,太忙碌了。所以读的书少了,常感觉懂得太少了,网络里我发现很多朋友都是非常厉害的,博览群书,很有才华,诗词曲赋,篆刻书法,····在各自的天地自取其乐,又分享给更多的人来快乐一段人生旅程,这习惯非常好!比较惭愧的是,最近书倒是买了不少,就在书柜里放着,可惜!!!最近翻出一些书来读,觉得必须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充电了。
文字的妙处,安静的细品,才能体会其精妙处。
摘录刘星老师的一段妙文:
三峡刘星<liuxingsanzi@sina.com> 22:43:08
第四章 红楼女子叫司棋
琴棋书画是文房四宝,也是古典士大夫标榜的文人四艺之一。以琴棋书画这文房四宝命名了四个丫头:抱琴、司棋、侍画、入画。这司棋就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子。
红楼女子人物众多,在红楼梦里有特色的女子不少。而除开十二金钗之外还有著名的十二丫环。这十二个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其中有不会围棋的反而叫司棋的丫头。她是迎春的丫环。她至多会一些用围棋子作道具的小游戏。既然曹雪芹赋予她名字司棋,她必然具有有棋道的禀赋。
第一,保持了作为一个棋子的独立的人格,哪怕普通、平凡,甚至是生为下贱的丫环。作为婢女,这司棋虽然比不上晴雯、金钏、鸳鸯等婢女,而被作者倾注了更多的笔墨。她那刚烈的形象维护了作为女儿最基本的尊严。她追求个性的自由是大胆的,什么样的胜负手都敢施放。她敢于前卫的和潘又安约会,她私下绣的绣囊憧憬着自己的爱情的追求。她离开贾府到毅然触壁而死,展现了勇敢刚烈的女子形象。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爱情,不惜用生命作最后的劫材。
第二,围棋棋子不是是有灵性的生命,这一颗个性突出的棋子总会在大观园的天地里有自己的位置。哪怕这个仅仅是枚劫材,或者是扑眼的弃子,她也在所不辞。坦荡,果断,该出手时必出手,决不手软。一天,司棋朝厨房要一碗炖鸡蛋,柳家的不给,说没鸡蛋了。小丫头莲花儿却在厨房里翻出了好几个大鸡蛋。随即司棋领人砸了大观园的厨房。那一脸的蛮横,那一脸的气势,痛快淋漓。
第三,《红楼梦》中对待女子的态度就是唯美的、浪漫的、伤感的。对于司棋同样适合。司棋有围棋棋子外在的一般特征:温暖,晶莹,透亮,公开。她做的那几件事完全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她对迎春她忠心,对丫头姐妹们她友善。她是个有骨气的丫环,她的骨气不同于晴雯的尖刻和袭人对主人的愚忠,她只是在维护着人格的尊严,哪怕仅仅是丫环的尊严。司棋不是天使美女,她却天使般美丽洁净的灵魂,直面大观园,她说“就算闹出来,总归死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