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摄日期:2014年3月1日至2日
拍摄背景:云南红河州弥勒县陶瓦村祭龙节
随团方式:云南美色之旅
全程路线:红河州陶瓦村祭龙节+哈尼族元阳梯田+建水七天摄影游
关于祭龙节文字来源:阳光老师(此次路线制定者兼随团摄影指导 新浪微博号:明峰阳光)
按说至第八天,我的云南之行该画上一个句号,许是意犹未尽,又亦或是多情的云南要刻意的多留我几天,订回程机票的过程颇多波折,瞬间恶向胆边就做了个决定,留下来继续走美色之旅隔天就要发团的另一条路线。
于是,这一停顿,又是七天。
也算是多次到过云南的人,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够深入云南得了,回首间才发现,云南,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企及,美丽的云南好比是那蒙着面纱的神秘女子,我充其量只是撩开面纱看到了她带笑的嘴角,而已。
远远不够,我需要更多的交集来填补被老师的那些故事激发起的无尽好奇心,如此,继续往前吧,这山高水远,云深不知处的世界,走下去,才有惊喜。
重整行李,重组心情,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将负重的行李打包一部分从版纳遣送回了家,在橄榄坝的傣族园内挑了块靓色的披肩送给自己,价不高,但足可装点我的心情,温暖余下来要行走的那些时光。
从上到下的行头都一一显现出了疲劳期,更何况人,其实是真的有点累了,从版纳回到昆明的那个晚上,感觉自己走路都在打飘,吃东西没食欲已经是好几天的事了,强迫自己往胃里填了些东西,去酒店的四楼会议室听课,为未来七天的行程作准备,坐在那里,看着陆续进入会议室的其它团友,又是一张张全新的脸孔,一如八天前的那次初见。
而那各自微笑的目光,其乐融融你问我答中的期待满满,我想说,你们感染到我了,我觉得自己又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接下来的那些日子了。
这是我在云南的第九天,依然是从昆明出发,驶离城市的车在清晨的光影中穿梭,红彤彤的火烧云耀亮了整片天空,近处有树影婆娑,远处是山峦层叠,看一路的炊烟从山坳的深处袅袅上升又散开...都是些能够让人心中泛起涟漪的迷人画面,就连那逆光中打着补丁的马路看着也是那么的明艳动人。
如此,甚好,一段新的旅程,美好的开场,我相信,终会贯穿始终。
(2)
中午时分抵达此次行程的第一站——弥勒陶瓦村,这里正在举办每年一度的彝族阿哲人祭龙节,而我们也正是掐准了时间冲着祭龙节而来的,身着民族服饰的年轻村长到村口来迎接我们,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与陶瓦人一起度过热闹非凡的两天,而终究那两天所带给我的感触,我只能表示,大抵像如此民风淳朴的地方,怕是不多见了。
(3)
广而告知,关于彝族祭龙节: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居住在弥勒陶瓦村的彝族人祭龙的节日,这里是云南少数民族中生殖崇拜仪式遗存的少数地方之一,当地人认为他们崇拜的龙有公母之分,于是在每年的二月初一和初二分别祭祀公龙和母龙,由于大量的活动与生殖崇拜有关,又被俗称为大“JJ”节,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节日能让自己的村子来年人丁兴旺,丰衣足食,日子过得甜甜蜜蜜。
(4)
挑选出来参加祭公龙仪式的青年男子正在进行彩绘化妆.
(5)
年轻的男子近乎全裸,戴棕皮帽,着棕裙,身上绘有虎、野猪等图案,列队化妆成野人小鬼等,腰间挂有大小葫芦或者刻成生殖器造型的木棍。
(6)
少年的眼神有特点。这样子,不像野人,更不像小鬼,画成这样的花脸,真的很好看。
(7)
老树根旁,紧密契合祭龙节主题的扎纸人。
(8)
(9)
阿哲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野人,只有这样化生为原始人的模样,才能得到神龙的青睐。
(10)
看上去其实真的很酷。
(11)
(12)
祭祀队伍在广场跳起刚劲粗犷的祭龙舞蹈,进行祭龙前的简单仪式,之后再转移到村边的龙潭祭龙,傍晚时分会携带火种回到村子。
(13)
祭祀的猪必须是精挑那种没病没杂点净黑色的。
(14)
走在田间的祭祀队伍。
(15)
祭公龙的地方凡是女的都不得靠近,所以特此说明下,此博文中13至18的图片是我们的大巴师傅冯帅代为拍摄的,第一次拿单反的人,拍的不错哦。
(16)
(17)
彝族人注重对生态的保护,他们的村寨和民居都是依山而建,在村寨的上方,是神灵的栖息地龙树林,他们会选定一棵常青树代表神位,作为祭祀神灵的圣坛。
(18)
祭祀队伍在在模仿先祖的狩猎场景,高高抛起猎物,欢庆狩猎的成功。
(19)
祭公龙结束回到村里的男子步伐稳健,一副大任已完成的轻快表情。
(20)
(21)
晚上在村子的广场上载歌载舞,进行聚餐,篝火晚会,自后每家每户的妇女自带火把到广场中央篝火上取火种带回家中,把火塘点亮。
(22)
节日期间,家家出人出力出物,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23)
一大早,阿婆们已经在厨房忙碌开来了。
(24)
这是我在陶瓦村的第二天,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今天是祭母龙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整个祭龙仪式中最热闹的一天,女人们都穿起了节日的盛装。
(25)
(26)
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们造吗?
(27)
(28)
村口的道上铺满青松针,一大早,女人们穿戴整齐去村口唱起歌跳起舞迎接客人。
(29)
一张张笑脸如春天里的花一样美丽绽放。
(30)
风景,这边独好。
(31)
唱起祝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32)葫芦,寓意女人的子宫。
(33)
载歌载舞的彝族女人们
(34)可爱的彝族小姑娘,你是我镜头下的焦点,我喜欢你随着音乐节拍自我调整步伐的机灵劲儿,浑身充满舞蹈细胞。
(35)
全村人为了感谢外来参加活动的客人,会进行一天的露天聚餐活动,从中午到晚上,在广场松毛铺地的现场与客人一起共进晚餐。
(36)
小哥,你眼镜很潮哦。
(37)
(38)
(39)
祭祀母龙的供品,由各家各户分别准备,所以供品的内容花样繁多,各有不同。
(40)
晚饭后祭祀活动进入高潮。
(41)
(42)
狂欢活动中,村里的女人们会与现场的客人,好吧,确切地说,是与客人中的男人们进行互动,嬉笑打闹间将男人们高高抛起,即使脸上涂满锅灰又有何妨呢,大致那天晚上的男人都会心中由生幸糊感吧,被那么多的女人们团团围着,又有鸡腿吃,如此高规格待遇,足矣。
而活动,会一直持续到凌晨。
(43)
后记:
离开陶瓦已一月有余,那些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好似发生在昨天,
两天的时间,吃住在当地村民家,与陶瓦人零距离接触,他们的纯,他们的真足可感动人心,
迄今我都忘不了刚到陶瓦的那天中午,她特意过来问我,你有住的地方吗?如果不嫌弃,住我们家去好吗?
怎么会嫌弃呢,我不知道有多开心,那么多的外来客人,人群中,你偏偏走向我,一个缘字我会珍惜。
更忘不了她们一大家子围在一起给我准备新被子的情景,都是她们结婚时的喜被,自己也没舍得用吧?看着灯光下那温暖的情景,真不是我矫情,有点眼酸酸,更有点莫名的心颤,她们如此待我,而我,该何以回报?
临走的那个早晨,她们夫妇二人送出好远,淳朴的人,没有更多动人的言语,除了那一句再来啊,一定要再来!
会的,一定要再来,这个还没有离开就已开始想念的地方,想念那清晨洒满阳光的小院,想念那一碗鸡蛋香椿面,想念那碗像淋上了芝麻油一样的鸡蛋羹,还有那门口高高的苞米堆,金黄金黄的....
而我若不说,你们又怎么会知道,那两晚,我睡得是有多香多踏实,那古老的木门推拉开时,“吱呀”一声,真像回到了小时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