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还臭气熏天的“垃圾村”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联滘村委会水西村,如今却成了村容村貌整洁的典型。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航拍)
午后的阳光照在静谧的山村。村里的休闲公园里,孩子们有的在玩跷跷板,有的在玩滑滑梯,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这是记者18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车树岗村看到的一幕。在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的大潮中,该村乘势而上,相继完成了巷道硬底化、下水道建设、文化室建设、灯光篮球场、巷道照明、生态公园、村前花基、休闲公园等项目建设,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美丽乡村。
车树岗村是清新区推进农综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新区围绕清远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为全市乃至全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龙跃梅 贺欢 特约通讯员 丰志毅
昔日“垃圾村”如今大变样
提起清新区石潭镇联滘村委会水西村,以前周边的村民都绕道而行。为何?因为这里环境卫生太差了。可谁能想到,两年前还臭气熏天的“垃圾村”,如今却成了村容村貌整洁的典型。
是什么让该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就是通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让这里变了样。”联滘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禤伙明说,在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该村通过化解村内外矛盾、改善村容村貌、整合涉农资金和土地资源,一举从落后村蜕变成先进村。
2013年5月,该村成立了水西一、水西二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党支部、村民理事会从村民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全市首创农村清洁卫生“五个一”整治行动,实现了环境卫生大变样。
要搞好村容村貌,硬件必不可少。从2014年初开始,该村通过各种方式共投入约280万元,完成巷道硬底化8000多平方米,建成面积250平方米的文化室、1个灯光篮球场、3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公园、2000平方米的老人儿童游乐广场、3个停车场等。
硬件好了,还要发展经济。2014年,村里把零碎化的土地成功整合,并在全区首创“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村民积极种芦笋。全村计划3年内发展种植芦笋400亩,目前已种植近300亩。预计到2018年,该村集体收入可达3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只见“盆景”不见“风景”的情况,清新区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先后打造了石潭镇水西村、三坑镇亨图村、浸潭镇上塘村、山塘镇花三村等一批先进示范村,并提出了连片打造农综改示范区的思路。
连线成片打造农综改示范区
洞尾村与水西村是邻居。看到水西村的变化,想起自己村前道路泥泞不堪、大量破烂的旧房子、村中巷道污水横流……洞尾村也实在坐不住了。
“水西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不能光羡慕,我们也要赶上。”洞尾村村委会主任、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陶钊顺向村民发出了号召。
今年7月,村民理事会多次征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村民纷纷出谋划策,经过最终的讨论决定制定了改善村容村貌的11项“民生工程”,包括建设文化室、篮球场、排水暗渠化、村前大道硬底化等,计划在两年内完成。日前,记者走进洞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
“在抓好典型示范点的基础上,清新区各镇都连线成片打造农综改示范区,明确核心村,形成抓点连线成片带面效应,辐射带动全区村级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力促农综改‘盆景’与‘风景’一起打造、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清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该区各镇已分别连线成片划定了农综改示范片区,在示范区内重点打造的核心村共涉及38个村委会,201个村民小组。如三坑镇重点发展“一轴一片区”,“一轴”是指将清四公路旁的鸡凤、安庆、竹楼三个村委会12个村小组打造成美丽乡村生态发展轴,“一片区”是指围绕清新温矿泉度假区的重新开发,以亨图村为中心,结合旅游、农业连片打造5条特色村,形成“五珠映泉”的格局,形成温泉特色乡村游片区。龙颈镇着力打造“龙颈生态旅游观光长廊”,以龙北特色农业、河洞乡村旅游、石岗休闲娱乐为中心点,重点强化省道S114线、S350线和县道X370沿线的9村委会15个村小组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带动周边村庄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将该示范片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餐饮购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
自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清新区成效非常明显。目前,全区共建立了1686个村级党支部(其中单独建立1091个,联合建立595个)、179个村级服务站和经济合作联社,全区3502个村民小组已全部成立理事会、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至10月底,已有2786个村民小组开展了土地整合,共整合耕地31.42万亩,约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0%;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约3959万元。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