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红,是初学书者的惯招。通常是一张薄纸蒙于帖上,“亦笔亦趋”。由此想起中等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来。班上的小燕和小英,我平时观察,学习比较刻苦,课堂笔记也作的好,可就是每次考试成绩上不来;班上的小雪和小兰,每节课,都认为学懂了,作业也会做,可隔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学生,虽然他们的智力不差、其他课成绩或技能也比较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描红”式的数学学习,学习的成绩和品质落后于其他学习者,我这里把他们叫做“中等生”。平时重视抓“两头”,他们常被忽视,学习应该是可上可下的,很有潜力,帮他们一把非常必要。 “中等生”为何走不出“描红”的困境呢?经过考察和反思,这些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模仿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自己真动脑筋的少,笔记课记得多,课后看得少,对问题的本质思考、回味得少。他们老在“描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地读书、解题,欠缺思维的积极性与求异性,没有从初中的模仿学习,过渡到“领悟”层次,导致较长时间学不得法,陷入困境,并恶性循环。有时,他们认为的懂,未必就是老师的要求的懂,也就是,“描红”者达不到书法的“精、气、神”。那么,如何帮助中等生尽快摆脱数学学习“描红”的困境呢? 一、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 一是改变对中等生的看法,从根本上重视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经常与中等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关注他们的需要。中下成绩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催急了,就照抄别人的.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设法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找他们交谈,坚持下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轻言放弃总是太早;也可以在作业,或是单元试卷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有一种执着,对他们的教育很难一次凑效,不是一次谈话,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有一种韧性和毅力,拒绝放弃,就是要有坚持的精神. 二是改变角色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强制自己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至少40%的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动”的面能在90%左右;力争让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层面学习。 三是让学生“动”起来。我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鼓励“上课答问、提问自由,不必举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师和课本的思路”,深受欢迎。围绕一个主题,“茶馆”式课堂,学生学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也就更有活力、有生机。要改变中等生“描红式”的学习,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 二、从中等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抓起 优秀的数学学习,不只是取决于数学学习行为,而是更是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个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天生脚快的兔子,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中等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在于很早就落后在学习习惯上.不论新学期,还是新接手一个班,我总是从习惯抓起.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攻心,激兴趣、讲方法、谈要求,从要求到习惯.比如在书写上的规定与要求,在预备铃响后作什么,如何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与质疑的习惯,研究错误与纠错的习惯,复习与小结的习惯,自测的习惯,笔记的习惯等等.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动笔,一个结论的推出,必须步步有根据,一丝不苟,亲自验算。在圆锥曲线的学习中,班上的很多学生在严谨的训练中得到了甜头,而那些不按要求,习惯没有改过来的学生也尝到了苦头。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学习、生活等)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对教学班而言,积久的习惯,全班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学科的学习文化,互相影响. 三、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单从分数来评价学习,必然影响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用好评价这个的杠杆呢?看分数不惟分数,用分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确立奋斗的目标;在课堂上对中等生的问题、思想作出及时的评价,有时用放大镜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有时则当头棒喝;时常在中等生的单元试卷上、作业本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语和对症下药的批注、圈点,作出一些发展性、进步性评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帮助“中等生”走出“描红”的困境,立足于“课堂革命”,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为之而长期努力。
|
他们是怎样提高数学成绩的
--中学生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我们从网上和书中、以及调查中发现了许多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案例,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我们希望对你的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案例1:任静初三以前数学从未及格过,因此他爸让老师辅导她。其实她也没做什么,只是每周到老师家讲一次课,让她把课堂上学的东西讲给老师听,直到老师满意为止。半年下来,他的数学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高三毕业那年,她参加的二次模拟考试,一次得了148 分,一次得了 149 分。后来保送进北大了。进北大不到一年,又考取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去美国念书去了。去年她给老师发E-mail 说,她的美国同学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美国同学根本就不知道她在初三以前数学是多么的差啊!
案例2:一个老师带着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是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但90% 的学生却有了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 48% ,满分率不到 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 12.5 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 1.5 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 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所以,学会例题学好例题才能举一反三,是学好数学的一条捷径。
案例3:马一扬在学习报上看了下列对学生学习数学特点的分类: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 学习脱轨 ” 和 “ 恶性循环 ”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马一扬认为自己属于第三种类型,于是请教老师数学学习方法,老师认真地给他指出上课、预习、复习、作业的具体操作方法,他坚持应用了三个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考得92 分。
案例4.马雅萍是一名中等生,她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每天严格按数学老师说的反思卡的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反思卡按评价指标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按时间分为课上课下:认知领域包括:1 .听课科目(几何或代数); 2 .讲课内容; 3 .课上掌握情况; 4 .没掌握的内容及原因; 5 .做作业情况; 6.一天中学习数学的时间。情感领域包括: 1 .听课情绪; 2 .数学学习感觉; 3 .对任课教师说几句话; 4 .对自己说几句话。通过9 周的实验过程,马雅萍在进行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中,数学成绩都有很大提高。
案例5. 北京的一位数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主要传授以下五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 1、培养彻底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习惯; 2 、培养吃透典型例题的方法; 3 、培养课堂记忆的良好习惯; 4 、培养运算准确性的自信心;5 、培养研究分析的方法和习惯。沙文华同学觉得 5 种方法中, “ 计算准确性 ”最适合自己。在平时,他很容易犯马虎的问题,不是数抄错,就是加号看成减号,期中物理考试就出现了此类问题。于是他让老师将如何解决 “计算准确性 ”的各种措施告诉他,他就按着方法一步一步地做,不但不犯马虎毛病,而且做的时间还缩短,考试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内容不精彩)
1、重视平时的学习
要提高考试成绩,一定要改变“重考试,轻平时”的错误想法。
首先,要重视日常的每一节数学课,上课要积极参与,要主动学习。对老师的讲解、提问、板书及同学的发言都要进行消化,而且自己要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讨论甚至争论之中,还要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或疑问,切切实实提高每节数学课的学习效力。
其次,要认真完成每一天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作业除按时、按量完成外,还要注意到作业的质量,做到书写,认真,正确率高。如果能做到把每一次作业当做一次考试,把每次的考试当做一次作业,那么,你的考试成绩一定会令人满意的。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
要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一定要改变“重结论,轻探究;重法则,轻创新”的错误想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经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如概念是如何抽象概括的、公式又是如何推导的等,使自己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通过亲身参与、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重视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一定要改变“重分数,轻能力”的错误想法。
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分数只是暂时的,而能力则是陪伴你一生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自己能力的培养,防止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意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以及广阔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适当加大一些变式题和逆向思维习题的训练量。
4、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考试成绩的好坏,除了决定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高低以外,还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等之外,还应提倡自学的习惯。
仅靠上课认真听、作业认真做,还适应不了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还应主动、积极地看一些有关课外读物,以丰富数学的知识面,开拓自己的思维。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适当地、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习题。还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选择地做一些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把“弱项”变得不弱甚至变成强项,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做一些能活跃思维、提高技能技巧的“提高性训练”,以激发自己的兴趣,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如果条件允许,在“不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这一前提下,适当地、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做一些课外题,还是大有益处的。
考试也是一门学问,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如还须有良好的审题习惯、验算的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等。同时,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也是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所必备的条件。这些方面,都是必须引起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