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趋之若鹜”为何频频用错? 微信公众号转载视频

原文地址:“趋之若鹜”为何频频用错?作者:聚沙成塔

陈林森

一般认为,“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有一年的高考就考了这个成语,强调了其贬义的用法。如下:

[转载]“趋之若鹜”为何频频用错? 微信公众号转载视频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高考题)

这个句子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踊跃,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现代汉语词典》: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当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应该换用哪一个成语呢?却成了中学语文教师颇费踌躇的事。

有的教师认为可改为“纷至沓来”,但是这两个成语撇开感情色彩不议,就其实质性内涵(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来看并不是等义的。“纷至沓来”的意思是: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现代汉语词典》)。两个成语的观察点不同,前者的观察点是“去”“前往”这一方,为了追逐(不好的事物)纷纷前去;后者的观察点是被“光临”的一方,强调的是“到来”而不是“去”。另外,“趋之若鹜”重点是说大家都“去”,至于“去”的方式并不计较;后者则是对“来”的方式作出描述,是一种动态,一种持续的行为。

有人提出改为“争先恐后”。“争先恐后”多含褒义,《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解释:“抢在前头,唯恐落在后面。形容奋勇进取。”但是它不能替代“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却是二者词性不同,“趋之若鹜”是动词性短语,“争先恐后”则是形容词性的。一般用“争先恐后”造句是将它作状语。如《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所举的例子:战士们跑到医院,争先恐后地要求为受伤的战友献血。“趋之若鹜”则通常作谓语。

我们上网搜索,所看到的“趋之若鹜”的用例绝大多数都是褒义或中性而并非贬义,就是说大家都用错了。这和成语“炙手可热”的遭遇实在有点相似(它也是由贬义转为褒义或中性)。以下是我上网搜索的部分结果:

①泰宁营造宽松环境客商趋之若鹜(《三明日报》2004年5月25日)

②莎拉波娃正式亮相中网 观众记者趋之若鹜(华奥星空2004年9月21日)

③商业地产开发:丰厚回报使投资者趋之若鹜(新浪2005年8月31日)

④企业开出1000元左右的月薪,还有不少大学生趋之若鹜。(21cn网2006年10月20日)

⑤吴睿鸫:为何对香港大学趋之若鹜(《燕赵都市报》2007年7月3日)

以上5个例子,只有③可以换成“纷至沓来”,其他不能换;而它们都不能换成“争先恐后”。至于“过江之鲫”“如蝇逐臭”“如蚁附膻”等含有近似意义的成语,由于都是贬义,就不存在是否替代的问题了。“接踵而至”“鱼贯而入”等成语只是具体描述,没有任何抽象的概括,不适合对总体情况的表达。

现在很多媒体和作者都把“趋之若鹜”这个成语中性化了,可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表达“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意思的时候,汉语中似乎还没有其他成语可以很好地担当这一角色。所以,有时是汉语词汇本身的贫乏,而不是人们学识的缺乏,导致了一些词语的误用。况且所追求的事物是否正当,其判断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利益的诉求已经被广泛认可,合法经营受到法律的保护,市场经济走向更承认人们理性的逐利行为。对于能带来利益最大化的事物或行为产生趋附的动机,成为人们自然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成语“趋之若鹜”有可能在人们长期“趋之若鹜”地“错用”的环境中产生“积非成是”的效应,从而逐渐向中性转化,并最终改变词典中的解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49118.html

更多阅读

微信公众号如何发布视频?有几种方式? 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

微信公众号如何发布视频?有几种方式?——简介微信公众号如何发布视频?有几种方式?_视频发布微信公众号如何发布视频?有几种方式? 5、粘贴到地址栏,如图所示微信公众号如何发布视频?有几种方式? 6、确定,看到效果微信公众号如何发布视频?有几

和菜头:微信公众号的格式

开设微信公众号的个人、媒体、商家越来越多,许多原来传统媒体的人也在不断迁移过来,而且是带着原来的编辑习惯过来。结果就是页面惨不忍睹,那叫一个谢特。偏偏有些内容还不错,那么勉强看下去,内心那叫一个法克。有鉴于此,代表着龟毛的正义

平安银川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 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平安银川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年4月19日上线试运行,作为银川市公安局面向微信使用群体的官方平台,一直本着便捷高效、为民解忧的理念为广大受众群体提供公安业务咨询、警务快讯实时播报的服务。截至目前,已发布新闻信息560条,拥有粉丝5497

声明:《转载 “趋之若鹜”为何频频用错? 微信公众号转载视频》为网友訷仕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