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希特勒也努力精益求精,使其形象和技巧更加完美。他常常穿着军用雨衣,戴着一顶黑丝绒帽子,手持一根很粗大的节杖。他不停的做着手势,观察着观众们的反应,然后进行引导,从听众们发出的音效来判断,以此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他仅用一些小手段就一次次的征服人们。
一位讽刺作家说“这个人并不存在,他只是他所发出来的噪音。”开始《慕尼黑邮报》奚落他:“其活像个喜剧演员,他的演说像杂耍。”但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在慕尼黑鼓动暴民最有能耐的就是他。”
提到希特勒的演讲技巧不得不说说他的手势。叔本华曾说过:“一个民族越是生气勃勃,越是使用手势,并存在某些特殊的、传统的手势,这些手势只能在当地使用,只具有地方意义。”“手势作为交谈的一种辅助,就像一支曲调中的低音部,在和弦中,如果低音部使三重奏保持音调正确,低音部就增强了演奏效果。”
而希特勒就专门在一位精通肢体语言的星相学家的指导下,设计演讲的手势,并常常对着镜子和相机反复排练着,以求达到最震撼人心的效果。
与罗斯福在“炉边谈话”的习惯不同,他在广播室里语音过快,吐字不清。能够掌握并运用语调和手势调动起大厅里成千上万听众的情感,这最合乎他灵感发挥的韧性和随意性。他就像一位得到上帝真传的演员,每每卖力的“演出”着,每次演讲之后浑身湿透,体重减轻4——5磅,而演讲期间要喝下多达20小瓶的矿泉水。

当时一个追随者说:“有时候我几乎觉得,为了取得男女老少的无条件的信任,希特勒使用了符咒。”而波兰记者阿克塞尔.海斯特回忆:“从他的演讲中我们听到了被压抑的激情和爱意,表达这一切的是爱的语言,他的叫喊充满着憎恨和情欲,他的话语充盈着暴力和残忍。所有的语调和声音都受神秘的本能支配;它们如同被压抑太久的邪恶冲动。”诗人勒内.希克勒则把其演讲戏剧的效果说成是“强奸和谋杀”。
当时美国的使者史密特被派往德国调查纳粹党的情况,在他与希特勒碰面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杰出的在野党领袖。我很少倾听一个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发表议论。”希特勒的演讲常常争取留用余地和运用弦外之音的方式增强其说服性,他可以像一个卓越的钢琴家那样能拨动中产阶级的心弦。
当面对忠实的听众,他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仿佛失去控制;但面对非纳粹党员,他讲的听起来蛮有道理,从而更具说服性。而在主要信奉路德教的地区,他演讲中就可能带一定的反天主教倾向,反之亦然。以当时若特海姆城为例,那里的极大多数人都信仰路德教,所以纳粹就强调“积极基督教思想”从而赢得了支持。
与此同时希特勒把语言暴力发挥到了极致,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他纷纷将他们挑落马下。冯.米勒教授回想起啤酒馆暴动中希特勒的演讲时说:“在我整整一生中,除了那一次,我再也想不起来,在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内能让群众态度转变如此神速的情景。”
奥匈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儿子奥托.冯.哈布斯堡在一次观察后发现:“跟他站在一起的共产党,在开口之前,就被他打动了,他是个有某种磁性的天才。”
作为将领布劳希奇说:“我和这个人争辩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要窒息了,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埃哈德.米尔希说:“在他面前我就像是做错算术题的小男孩。”凭这样的本事希特勒不无骄傲的说:“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并且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真可谓一人之变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