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梅花词和杨元 采桑子 晏殊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6分)“巧”字分别写出了海棠的姿态之巧和颜色之巧: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花朵虽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3分)“巧”也写出了海棠的精神气韵,在天公“眷顾”之下,展现“百种千般”美好的那种率性、尽情的状貌。(3分)

9.(5分)欲扬先抑,(1分)上阕“道是”句是扬,下阕“道是”句是抑,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2分)以曲折之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人才的不满。(2分)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吹皱一池春水被历代评论家所推崇,请简析句中字的妙处。

(2)“举头闻鹊喜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1.(1既指微风轻拂,池上漾起一层涟漪;又指词中的主人公因孤独寂寞,感情上也有了一层涟漪。一语双关,自然贴切,耐人寻味。

2)这不是一种欢喜之情。这是以乐景写悲情,主人公非常寂寞,整天盼望君至,但最终还是令她失望。她只好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给喜鹊,这是一种多么的无奈之情啊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本词上下两阙分别使用字开头,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

(2)本词通俗易懂,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选取其中两种进行分析。(

答案:

1)上下阕使用字开头,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非常醒目,简洁入题,题吸引读者的注意。(2分)一个字,表达了作者对情人的爱恨兼具的复杂感情:作者漂泊在外,不能和情人团聚,所以思念情人;因为思念很深,所以又恨情人不能像江楼月那样南北东西相随无别离,同时又恨情人像江楼月那样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不能真正团圆。这种写法把作者的复杂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

2)本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情人比喻成江楼月,上阕表达敬仰之情,下阕表达不满之情,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恨不能相随的遗憾之情。(2分)

本词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南北东西。南北东西暂满还亏。暂满还亏,使本词具有了民歌风味,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顶针手法的使用,使本词具有了民歌特点,通俗易懂,明白晓畅。(2分)

本词使用了反间手法,待得团圆是几时?形象生动而又委婉的表达了作者相团圆又不能得到团圆的抱怨心里。用反间表达出来,感情更加强烈。(2分)

本词使用了白描手法,恨君不拟江楼月,南北东西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两处白摸,使作者的感情自然流漏,真切动人。(2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木兰花》:即《玉楼春》。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岁。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见上卷薛昭蕴《浣溪沙》之二注(35页)。舴艋:指竞赛的龙船。舴艋,小船,从蚱蜢取义。笋柱:秋千架的形状。秋千今通作秋千。秋千乃后起的名字。水中可居者,见《尔雅·释水》。亦可泛称水边。拾翠见上卷李珣《南乡子》之四注(45页)。拾翠鸟的羽毛,以点缀首饰。这里不过借来比喻女子春游。杜甫《秋兴》八首之:佳人拾翠春相问。
踏青:阴历二、三月出游郊外,以寒食清明为盛,名踏青。行云:指天上的云彩,亦借指美人,是双关语。用宋玉《高唐赋》,见上卷冯延巳《蝶恋花》之四注(53页)。放: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对,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上片繁华境界,下片幽静。由人去而夜静,由云散而月明,逐步写来。无数杨花一句,说飞絮漫天,却不遮明月,说无影更无声,极静中有动态。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3分)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3分)答案:1)赛龙舟,荡秋千,踏青;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气氛。(一点1分)2)写作特点:视听结合1分,第一句写视觉,第二句写听觉1分(或: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对比);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景的特点:清静1分。3)答案一:末句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无影无踪,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答案二: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衬静,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4
.前两句描述的民俗活动有划龙舟和荡秋千。(2分)
5
.下列对本词五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
.空间转移,由远而近。B.意境拓展,由动而静。
C
.情感深化,由乐而歌。D.时间变换,由昼至夜。
6
.有人评价画线句写景工绝。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答案:微风轻拂,庭院中淡白轻柔的杨花在柔白月光的映衬下飘荡,似有若无,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静谧世界,暗示了诗人游乐后恬适、舒畅的心情。

译文:吴地的小伙子乘坐小龙船竞赛,竹架秋千上荡着成对的游女。去沙洲游春的女子天黑还不回家,郊外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浮云散尽,远山昏暗,笙歌停止,池院空寂。庭院洒满清朗的月色,无数柳絮轻轻飘过,看不到影子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鹊桥仙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字。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字”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5.(11)衬托(或:烘云托月或:对比)好处是以""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衬托(答烘云托月、对比、反衬、以静衬动亦可)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羁旅愁苦、孤独思乡的无限感慨和悲叹。(意对即可)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寻求”“执著追求的意思。觅封侯借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觅取封侯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执著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解释意思,答出用典故,答出表现内容)(2)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解析】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7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8.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答案:7.(4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4分)
8
.(4分)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前两点任意回答一点2分,最后一点2分,共

望江南超然台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其名曰“超然”。②寒食:节名。我国民间习俗,寒食后两天是清明节。③咨嗟:叹息。④故国:指故乡。⑤新火:古代风俗,寒食节这天是不烧火的,节后再点的火称为新火。⑥诗酒趁年华:趁着现在年纪不老纵情赋诗饮酒。

9、这首词上片写,下片写。(2分)

10、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景物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9、上片写登台时所见城中暮春的景象;下片写思乡的惆怅。

10、风细、柳斜、春水、城花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2)
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4)

答案示例】1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凉亦指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2分)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2分)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2分)夜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2分)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2分)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2分)示例三: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2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3)

(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

参考答案:

6(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1)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2)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2)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如何抒情”要注意首先明确抒情手法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这首词写了很多景物,很显然是借景抒情;指出手法后要写明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杨元素:时为杭州太守,与苏轼时有诗词唱和。②玉蕤:比喻白色的梅花。③微酸:指梅子。

(1)赏析“踏散芳英落酒卮”一句,其中有何情趣?(4分)

(2)这首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请具体分析

答案:

14.(1)鸟雀从梅枝上“惊飞”,踏散的花瓣,恰恰落入在树下赏梅的“坐客”的酒杯之中,(2分)为之平添无穷雅兴,表达出词人闲适喜悦之情。(2分)

(2)梅树上,寒雀喧闹于枝头,以热闹的气氛来烘托早梅所显示出的美;(2分)梅树下,高人雅士酣宴畅饮,兴趣浓,时间长,写出对梅花的陶醉,侧面烘托梅花的美。(2分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作者为什么能"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凭伊问讯"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边声悄,炊烟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

3"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因为归鸿是春天从南方飞往北方,作者身在南宋,沦陷的中原在北方,所以才能"凭伊问讯"中原的父老乡亲。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惦念

"边声悄"是说边境无战事。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只求苟安,不思北伐的强烈不满。"炊烟少"是说敌占区人烟稀少,人民生活困苦,表达的是对金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强烈仇恨

最后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昔日宣和宫殿的宏伟壮丽与今天的荒凉破旧作对比,抒发了无比沉痛的国破家亡之情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4分)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境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星河:银河。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嗟,慨叹。谩有:徒有,空有。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参考译文】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文学常识】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朝最富盛名的女词人。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婉约俊秀,娟秀纯真,自成一体。婉约派与豪放派:宋词风格的两个流派。婉约派的词风婉约绚丽,含蓄蕴藉,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豪放派的词风气象恢宏,豪放飘逸,代表词人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阅读训练】
1.
从第三句中的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__
2.
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
3.
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交代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
4.
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
5.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6.
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4分)

7.
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4分)
8.“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
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
怀才不遇的感慨
3.
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
婉约豪放
5.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8.“
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被酒:醉酒。③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6.(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1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或:说与妻子恩爱情深的往事“当时只道是寻常”,突出现在因爱妻早逝却不能再现这些往事而深感痛惜,其中蕴含着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2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

2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5分)

参考答案:

2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2 分)2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1分)词的上片写诗人在秋风拂面的夕阳下面对萧萧落叶独守疏窗空室,不觉沉思往事;下片写诗人回忆起往昔自己与妻子的生活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一样简单、朴实而充满深情厚谊。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在当时看来不以为意,仅当平常事看待。如今回想起来,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 2分)词句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怀恋、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2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9、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

10、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参考答案:

  9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10)(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花犯·梅花周邦彦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
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梅花引·荆溪阻雪

[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划峨,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词人是“身留”还是“心留”,为什么?(3分)

答: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3分

答案:

.(1)是“身留”。(1分)词人旅途遭遇风雪,无法前进,(1分)因而愁锁眉头,心情惆怅,所以并非心里愿意留下(1分)。(如引用词中原句并加以恰当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2)词人滞留旅途的情景,以孤舟、寒风、灯影、寒水、黄云、夜雪等实景表现;(1分)中间插入对往昔“花丛柳荫、小楼轻舟”温馨交游的回忆(1分),以虚衬实,虚实相映,突出了词人怀念往昔和感伤现实的情怀(1分

虞美人〔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梅花词和杨元 采桑子 晏殊
【阅读答案】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比喻。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少年游蒋捷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注】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兴竹山。【小题1】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5分)【小题2】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6分)

-

答案:【小题1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1分)作者用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营造了深秋时节傍晚时分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2分)【小题2国破家亡,漂泊无依,自己只能过隐居生活。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说明国破家亡之后,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犹借竹为名表明最终只能无奈隐居。(2分)时光飞逝,青春消逝,自己已经垂垂老矣。春风未了秋风到,以季节的变换,象征了青春消逝,暮年早临。(2分)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老去万缘轻,写作者已经把世俗之事看轻看淡,所以沉浸于自己的隐居生活之中。(2

·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4分)

2)结合下片,赏析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3分)

答案:(1)前两句融情入景,写杨柳丝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景象,1分)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1分)后两句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了愁,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2分)

2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运用了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海棠绽放,满眼绿色,但词人久滞客乡,故乡遥远,看到这满眼绿色,更添思乡之愁。以乐写哀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把词人的这种思乡之苦写得婉转而含蓄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案: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意对即可)
(2)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浣溪沙

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这句比喻的“新奇”之处。

参考答案:

13.“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不相类似,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分别有“轻”和“细”的相似点﹙2分﹚另外,一般的比喻是化抽象为具体,词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似丝雨,却说飞花似梦,丝雨似愁,化具体为抽象,颇有意境。﹙2分﹚。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的?(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参考答案:

10.(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1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

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

【答案】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2)“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2)

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4分。答出特征2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3分)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6.(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3分)

(2)全词上下片是如何情景结合的?(4分)

望江南 ·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3分)

(2)全词上下片是如何情景结合的?(4分

答案:

10.(7分)

(1)(3分)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1分)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2分)

(2)(4分)触景生情(或情由景发、情景交融。)(1分)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烟雨景色(或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1分)。下片写情,触景生情,因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引起作者感情的复杂变化(1分),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或“超然”的人生态度。(1分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201441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0220.html

更多阅读

史鑫书法作品-陆游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卜算子咏梅陆游书法

《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诗中表达的思

苏轼《卜算子》赏析 卜算子苏轼朗读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的大意是:一弯如钩之月挂在苍穹,透过稀疏斑驳的梧桐,洒下些朦胧的月光来。漏声停了,万籁俱静。没

卜算子·苏轼·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苏轼

周末没出去,睡到中午起来,看着外面太阳暖暖的,非常舒心啊,无意拿起宋词翻翻。《卜算子》---词牌名,又名《楚天遥》,苏轼有首黄州定慧院寓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推荐阅读) 宋代词人列传下 宋代词人

宋代词人列传(下)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薇,为南宋初道学家,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元,以忤秦桧罢职,晚年深居讲学。诗属江西诗派,作有《江西诗社宗派图》、《东莱集》、《紫薇

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赏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题 解】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为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他初到黄州时,曾经住在定惠院。这首词即作于

声明:《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梅花词和杨元 采桑子 晏殊》为网友月下弄人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