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因为太熟悉也就容易忘记:战国各诸侯国互相征战,且遇天灾民不聊生。富人黔敖做好窝窝头施舍给过往的饥民们,傲慢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饥民们互相争抢,黔敖在一旁嘲笑地看着他们,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黔敖拿了窝窝头,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e),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黔敖没料到,饥民竟还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这个故事是赞扬那位面对“嗟来之食”,有骨气的饥民的精神。可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更多的是那一群互相争抢窝窝头的饥民。这群饥民饥饿的不是他们的肚子,而是他们的精神。
看了有关精英纷纷移民海外的文章,这些精英是指事业有成,因为资产雄厚而感觉不安全,所以选择移民到法律强调保护私产的国家去。热衷打土豪分田地的民众在文革中再度失去控制,法律失去意义。然而运动的结果没有使这些民众富裕起来,转而“只要别人过得不比我好”成为他们满足的目标。那个最红地区的官员说没收富人的财富补充的国库的话得到了众多民众的支持,他们好像看到了另一个伟人脱颖而出。一场轰轰烈烈的均贫富运动正在实施,民众盼望着“帮助穷人脱贫致富”的诺言赶快实现。精英们不想失去法律的保护,历史的经验告诉这些嗅觉灵敏的人如何躲避风险。
嗟来之食不能使你富有,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和智慧过上好日子,你必须投身于公平公正的法律建设以谋得回报。网友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说:“在社会中,无产者基本上是受教育水平最低的人,生活在较原始的状态,对于人类文明只有较少的了解。这是一群值得同情和应该被帮助的人,但把他们作为先进力量就可笑至极了。这群人里亡命之徒比例高,谁控制他们就容易取得天下。野心家们深知这一点,自己不肯做无产者,却纷纷声称自己是他们的代言人。”当然这句话是有局限性的。
我不富有,那是因为我不够努力,不够睿智,贪图安逸。我不怨那些通过自己努力和智慧获得财富的人,我恨那些通过不法手段掠夺财富的人和贪官污吏,我不怨那些钻了法律空子致富的人,我恨那些制定有漏洞法律法规,且发现漏洞而不纠正的人。我不想分得别人财富,更不企盼“嗟来之食”,因此我不会受到邪教的蛊惑!
香港《镜报》报道:朱镕基表示,现在有一股越来越大的力量,在攻击、否定、疏远和背离改革开放事业,借此设置更大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阻碍来阻止改革,扭转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远离改革甚至背离改革的倾向已十分明显,说他们是反对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团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