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库门里弄有多少式样?新式与老式有什麽区别,我知之甚少,当然很多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未必知道更多。实际上多伦路我走过数次,只因写博客提前查阅资料才清楚这栋长长的有遮阳棚的三层楼是上世纪二十年的新式石库门建筑,而且是很有知名度的永安公司为其高级职员建造的宿舍,取名永安里,还有信息讲周总理以及舞蹈家陈爱莲早年在此里弄住过。
先说说这栋沿街建筑。它是多伦路152—192号,从右到左一门一号共21号,全长约八十多米,1930年之后建造。2003年12月16日被虹口区文化局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05年10月31日确定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因为是中西结合的民居建筑,与周围花园洋房并没有形成太大反差,反而感觉蛮有特点。
上图:2005年10月31日永安里挂牌为优秀历史建筑
- 左图:永安里三街院内的弄堂及联排房屋右图:永安里二街院内弄堂及联排房屋
- 院内四条街是相互穿通的,之间有多条通道.孩子们在其藏猫猫一定是很开心又有趣的空间场所.
上图:下载图片,阳台建在三楼
再说说永安里,永安里为大名鼎鼎的永安公司(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一)老板郭琳爽(1896-1974)投资建造。香港是母公司,由他伯父郭乐创立。郭琳爽为广东人,所用职员多为广东籍,虹口当时是上海广东人主要聚集地。1925年靠四川北路一侧的永安里前半部房屋先竣工,1930年之后建造了多伦路152-192号的沿街建筑;1945年前后又建造了永安里弄内的后半部,整个永安里分三期建造完成,时逾十二年。建筑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属于新式花园里弄住房,户户毗连,联排朝南而居。外墙立面装饰有古典英国式、西班牙式等多种风格。
永安里的先期居住者以永安公司职员为主,后来逐渐泛化,但居住者大都是殷实人家。
上海沦陷后,原有居民外逃,永安里大部被日本人占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人员来“劫收”抢占,永安公司即将弄内尚未被抢占的房屋分配给公司内中高级职员居住.
上下图:虹口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永安里二街尽头的44号是周总理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秘密地点。这一重要发现得到周总理的侄子周尔鎏先生确认。区政府于2009年1月7日将这里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得知舞蹈家陈爱莲曾住院内143号,为找起来方便,特问了几位居民,结果她们只知周总理曾住44号,陈爱莲住所不清楚.
上图:从永安里三街进去,143号曾是舞蹈家陈爱莲的家。
上图:陈爱莲1939年生于上海,广东番禺人,幼孤。1952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团,1954年考入北京舞蹈学校1959年毕业。同年主演了中国第一部芭蕾舞与中国舞蹈相结合的舞剧《鱼美人》而一举成名。我1978年在中央音院进修时第一次现场看到她主演的舞剧《文成公主>(地点民族宫),当时眼睛一亮,10年文革难得看到如此优美抒情的舞剧相当满足,很喜欢这位漂亮且演技精湛的舞蹈家,从此对她多了关注。
上图: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门楣采用了三角形以及花饰
最后说说新式石库门,新式石库门出现在民国前后~1938年。平面开间与后期石库门相仿,以单开间居多,也有两开间或双间半的。辟有客房、卫生间,有的还备汽车间。每个单元多为3层,2层增设阳台。取消了石库门的前天井和库式高围墙,代之以矮墙小庭院。房间分布按西俗处理,功能分工更加明确。此类房屋也为幢幢毗连,纵向横排,只是间距加宽,房屋构造新颖,带有西式房屋风味,实际上仍是老式石库门房屋的演变。
上图:外墙上西式风格的图案
上图:矮墙小庭院,院墙设计典型西式
上图:外墙复杂的卷花图案
参观了永安里,才更清楚青岛莱芜二路上海新村与永安里的相像之处.小时候认为上海新村只是一个院的门牌号码,不知它与上海建筑的联系,前些年读了鲁海著的<老街故事>,才知青岛开埠以来,江浙人去了很多,因他们曾在上海发展过,习惯上海生活方式,于是房地产商在湖北路与莱芜二路各建了上海式住宅。
上图:2011年秋冬多伦路再次整修,今年2月紧挨永安里建成这座名人墙(版画),游人又多了一个参观景点.
http://v.ku6.com/show/9Fiz_PiiOohBLxf0eNLCng...html?loc=tashangchuan永安里名人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