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潭千尺,清澈幽深,是止水的智慧与境界。
自然之性,必不肆张扬,大朴无华,任由天趣。
精美之至,多取之机巧,少了简约、质朴、自然与天趣,是不自然。
王维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稚拙无邪,不被五色盲目,五音乱心,
得靠不与世争的仙风道骨孕育一双洞察天地的慧眼,腹藏珠穆郎玛般明净高远的学识。
生命复归于自然,不肆机巧,复归于婴儿,柔弱而生,生而柔弱。
如水,静,润物无声,泽被遐迩。
实则天之自高,地之自厚,不争,不为,成就了无不为的境界。
安顿下一颗驿动的心,弃虚荣繁华如过眼烟云,
即使居卑微处依然圣洁,若水,渊深无极,静穆而灵动,了无渣滓。
寓大美于无言,大智于愚,大朴于无华。
静如止水,动如脱兔,就像极端矛盾的两个对立体,十分和谐的融洽在一起,
和太极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是那么自然,是道的最高境界。
同时也体现了养生之道的最高境界。
动静观就是阴阳观,也是道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
静-心静。静如处子,不急不躁。心静则气平,心静气则通达。
动-形动。动如脱兔,灵敏快捷。形动则血涌,形动血则流畅,气血两通则百病不侵。
静既是动,动既是静,动静即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静和动还互相转换,静变化为动,动变化为静。
动与静能否互相转化以及转化的速度表明了一个人的修为,
思维和形体的动与静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在养生之道中所达到的层次。
以上照片纯属生活照,勿以专业眼光来看:)
特鸣谢北京日报图片社佳能摄影金垣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