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


文本音频
(右键另存下载)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宗喀巴大师 造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是摄尽一切佛经的扼要,以龙猛无著二大车轨的妙道为基础,以无等阿底峡尊者的教诫做抉择,以至尊文殊菩萨的窍诀为命根,以稀奇的无垢教理为依处,以易于理解的譬喻和具足关要的传统教言为严饰,显示出三界法王遍智宗喀巴大师的心要,成为如日轮般普照世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她是善见一切佛语涵义的唯一眼目,能满无量群生所欲的如意宝王,汇集百千妙论江河的无尽大海,明示一切取舍之处的三界明灯。

从今天开始,我们用三年时间来学习这部殊胜大论。说到学的方式,只需要按照原文,字字句句消归在自心上体会,就能逐渐领会她的心要。所以我只顺文直接讲明修心的涵义,不谈其他跟修心无关的事。

首先解释本论名字的涵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

心要提示:


这个论名中包括能诠和所诠两分,能诠是“广论”,所诠是“菩提道次第”。所诠中又有能得和所得两分,能得是“道次第”,所得是“菩提”。总之,这是一部广大开演成就菩提之道的修心次第的大论,称为“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面解释“菩提”“道次第”和“广论”的涵义。

一、菩提的涵义

心要提示:菩提=断证圆满

菩提包括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三种,这里是指佛菩提。这部道次第的教授引导学人首先修成下士和中士意乐,再引入上士道中,修出上士意乐——愿行菩提心,然后以菩提心摄持,修持六度和生圆二种次第等,以求速疾完成佛果,因此要达成的果位是佛菩提。

菩提,在藏文中译为“香秋”,是断证的意思。顾名思义,它有断证两分。断菩提,是指完全净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垢染,法性真如最极清净的体相;证菩提,则是指现量证得如所有、尽所有一切诸法的智慧自在的体性身。

智慧光明的证德以日轮来表示,二障清净的断德用离云的虚空来表诠。我们本有如日轮般的智慧光明,由于被二障的阴云所遮蔽,因此不能显发。但二障仅仅是虚妄分别的体性,是一种现而不实的客尘法,好比虚妄的浮云。智慧现见了诸法空性,而消尽二障虚妄分别的客尘,如同离云的虚空,这时是证得了断菩提。消尽客尘障蔽的同时,本有的智慧光明全分显露,这叫现前了证菩提。这个菩提就是我们本有的如来智慧德相,它是不假因缘造作、自性元成的法,因此没有生灭、增减等丝毫变异,一旦远离了客尘障蔽,就自然现前。

对于它可以安立法身、报身、化身三身菩提,或者安立胜义菩提法身、世俗菩提色身等等。但这也只是假名安立,菩提本身并没有分开的独立的多体。

二、心中的道次第

为了确切地认识道次第的涵义,我们首先要总的了解道次第的大体内涵,接着要由理智来证成这样的道是成就菩提的真实道路,而且修这条道有决定的次第。获得了这些认识后,我们心里就开始真正懂得道次第的涵义。

(一)道次第总的内涵

心要提示:修成下士心→修成中士心→修成不共上士心

我们首先要这样考虑:现在我要求证的果位是断证圆满的菩提,或者说要达到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的目标,那么从我现在修心的初步一直到完成佛果之间,就要走一条圆满的修心之路,先修前前的道,再修后后的道,从低到高逐渐地开发自心,这样的道路,就是我心上的“道次第”。

这条全程的道路,总的划分为下、中、上三级,也就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不共上士道。“次第”,指依修心的次第,先真实引出共下士和共中士两种意乐,作为引发上士菩提心的前行;之后由修习两种菩提心教授,如量地生起愿菩提心,这就真实出现了不共的上士意乐;接着要做的是受愿心仪轨,使愿心再再强化,得以坚固;然后再对六度发欲学的心,受持行心仪轨,这样次第地修好心后,心就被真实地纳入上士法道,再经由修持六度、生圆次第等,就能圆满断证而成佛。

(二)以理证成

1、以理安立深广两种智慧是能成就无上菩提的道

心要提示:

本教授所指示的深广二智是成就佛菩提的正道(宗),因为它是能成就果地菩提的现证之故(因),如同能到达城市的道路(喻)。

这部道次第教授,重在让行者在自心上开发深广两种智。首先是要在世俗谛方面,开启了达自己内心无量差别缘起的广大智。这个广大智一旦开出,就能逐渐展开遍在一切缘起分上的,圆满无缺的修心之道。也就是说,在自己内心缘起的各分上,一旦无误认识到了它的走向,就能做到遮止一切颠倒心,进取一切无颠倒心,由此会逐渐升华自心,最终入在圆满的大乘道中,发展出菩萨广大行海。

广大智开启以后,要紧的是在胜义谛方面,开启了达真如的甚深智,由此能契合平等性、不住一切而修心,最终除尽一切颠倒执著。

依于这深广两种智,决定能证得无上菩提,因此成立它是菩提正道。

心要提示:外在的道是在表诠内心的道

这是一条在心上走的道路,称它为法道。这心上的法道没有形相可见,也触摸不到,属于内心世界隐密的事,因此要借助一种外在的事物来诠表它。

外在的道,是指从起点通往终点之间的完整途径。心上也有一条类似的道路,同样有起点、有终点、有途径、有次第等等。这是指我们从修心的第一步开始,自己的心一念一念地修,好比用脚一步一步地走。只要这样修因,在缘起的道上没有错谬,串习足够多次以后,就必然出现修心的效果。当心真的达到了那个点上,出现了第一分修量时,就是走到了第一站。之后再走第二段路,同样要求在缘起上,心这样走不错谬,串习到了圆满的量,就决定在自己心上又实证到第二个目标,叫做走到了第二站。像这样逐步地依次第修心,逐渐地去掉颠倒心、修出无颠倒心,这样走过一站又一站,走到彻底的时候,就圆满了自心上的断证,到达了心中的佛地。

虽然这不是外在空间上一段接一段延展开来的道路,却是内心上一念接一念、一段连一段的修法的道路。它同样有起点,有步骤,有各段行走的量、各段之间的关联和最终到达的果地,所以用“道”来表示它非常恰当。

到这里,要学会看到什么都消归自心来领会,这相当关键。这种心培养好了,就容易体会万物都在说法,碰到什么都容易受启发。现在看到这个“道”字,就要领会这说的是我内心上的法道,以后我唯一走这条心上的道。心如果很灵,转风很快,这一个字就会彻底改变一生,会醒悟到:原来,自心上的法道才是真实的路,我立誓要念念走心上的法道,昼夜常行菩萨道。这就成了内道的行者。

所以,一定要在自心上修道,力求念念不断地随法运转。能这样时时在内心的法道上修习,就时时都有进步。

一定要立志做一个好行者,一生心都依着法实修。不要图口头说得漂亮,关键要在自心上实行。每天切实地依着一分法,在心上改掉一分过失、去除一分颠倒心,修出一分功德、恢复一分无颠倒心,这样每天都有进步,才不虚度人生。每天都要拿出一分修心的成绩来,能真正改一分过、修一分善,让心态和行为变得贤善,这就是修心进步的相。像这样,遵循道次第的圆满教授,逐渐地在自心上实行,日夜不断地修,每天不停地走修心的路,一直走到断证圆满为止。这就是一个法道行者的信念。只要我们还没到佛地,就日夜都要走这条心上的路。

总之,从一个“道”字要总的悟到,整部道次第法门说的唯一是自己心上走的路,而我们来学它,就是要把三士道中所含摄的一切道,全都转成自己内心上的实行。现在就要确立志愿,要这样发誓:从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间,我决定每天都在内心的法道上实修,最后达到心心念念都像瀑流水一样,不断地在法道上实行。所以现在就要决定下来,自己唯一走内心修法的路,对这条菩提道上任何一种断证,都要用自己的心来实证到它,这是昼夜努力的目标。首先立志每天都走这条心上的法道,这极其重要!

2、以理成立修持菩提道有决定的次第

心要提示:

(1)内心的脱胎换骨,有从前一步发展到后一步的决定次第

(2)断分:断除求现世法的颠倒心和行为→断除求来世法的颠倒心和行为→断除唯求一己解脱的颠倒心和行为→断除执著人法二我的颠倒心和行为

(3)证分:畜生心→人天心→无漏三学心→愿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

三士道中所包含的一切道的断证,都要依照次第渐次修心来引生,因为修心是一种缘起事件,一定要按照前前为因后后为果的次第来进行。

以下要由断证两方面的抉择来确立观念。

(这里要提醒的是,任何教法都要转成自己内心的法。只有归在自心上体认、修证,才有受用。以这一段为例,对于“以理成立修心有决定次第”,要体会成:这是要抉择我内心上实施断证要依次第进行,因此现在要紧的是,针对自心来完成这一抉择,要在心上认识到每个字的涵义。“理”,是指在我心上达成断证,有它必然的规则;“次第决定”,指达成自心上的断证时,必定要遵循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等的次第;“成立”,指符合自心认定了这样的法则;学完这段法,指内心真的确立了定解。像这样,学法时任何法句都要转成内心的观念和实证。)

(1)借《陀罗尼自在王经》的比喻,确认心上除垢有决定的次第

比喻说到,一位净治如意宝的大师,偶尔在宝性山得到一个如意宝,看到它被尘垢障蔽得很深,他就想运用各种方便来除垢。他十分清楚,除垢一定要按次第进行,只有先除粗垢、再除细垢、最后除极细垢,才能净除一切垢,显出如意宝的本体,因此他采取的是分步除垢的方式。

第一步的目标是遣除容易去除的粗垢,对此运用的除垢方便是,首先用灰来洗如意宝,再拿用黑头发织成的布反复擦拭。这一阶段,重点只做净除粗垢的加行,不把心分散在别处。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就有效地除掉了粗垢,达到了第一步的目的。然后,就把心力投入到第二步的工作——净除较难遣除的细垢。为了完成更深一层的除垢目标,就运用更深的除垢方便,用带辛辣味的浆水,对如意宝做更细的洗涤。反复做了以后,就有效地净除了更细的垢染,这以后就可以投入第三步的净垢工作——净除最难去除的极细垢。为此使用更深一层的净垢方便,首先是用布裹着木棒擦拭如意宝,擦拭完了,再把如意宝浸在药水里洗涤,泡得充分了,就用特别细软的布细细地擦拭如意宝。这样一来,连铜、铁等极细的尘垢都全部遣除了,结果全分显出了如意宝的本来面目。

再反面观察会发现,在粗垢没有净除时,绝对没办法着手做除细垢的工作,而细垢没遣除时,也进入不了极细层面,处理极细的垢染。

这里外在的譬喻,唯一是讲内心法道的事,因此要及时转成对心法的领悟。对此,要这样归在自心上思维:这里的如意宝,是指我本有的正等觉;受尘垢障蔽,指我现在以内在的各种颠倒心,障蔽了本性开发;净治如意宝的大师,指自己这一尊初步发起觉悟的自性佛;确认到除垢有先粗、后细、再极细的必然次第,这是说我内心去尘离障要依次第进行。

能否确认到开发自心有决定次第,是这里的紧要处。这要由反问自心来完成,要这样问自己的心:在心上很粗的障碍没去掉时,能着手拔除细分的障碍吗?我心上粗分的颠倒状态都没有清晰地看到,能觉察到细分的颠倒状态吗?注意,这都是指实际的体察,不是指高谈阔论。要审细地观察内心的状况,直到发现情况真的如此为止,比如发现:我真的是因为初步的障碍没拿掉,它就一直挡在前面,让我的修行无法进展。或者,这个最粗的障碍占了主导地位,就像一条冰冻的河,上面没融化掉,就化不掉里面。或者,虽然我妄想高攀,有时似乎有点感觉,但后来发现依然如故,还是过去那种心态把握内心的主权。又比如看到,我目前受困扰的是这种心理障碍或伦理障碍,只要还没解决它,确实不可能有更大的进展。一定要深入地思维,直到把自己内心看明白为止。这样生起了自知之明,才会努力去解决。

再举例作一段引导。比如仔细回顾这一生的行为,会反省到:我的颠倒心好严重!求名利的心始终放不下,每天寻求现世乐的念头和冲动是这么强大,这是拦在我心上的最粗大一重障碍。这个最大的障碍不首先清除,那我的心完全被它控制,几乎没有念头会考虑后世。所以,目前第一步要做的是拿掉这重障碍,清除了以后,才谈得上除更细的颠倒——求后世乐的障碍。不然,前面的障碍没排掉,就没办法入手清除更细的障碍,所谓遣除以自己为重的心、著相的心,只是口头谈谈罢了,根本不会出现实际的证德。所以我这一次一定要依次第修心,不能再随便跨越乱修。

进一步想到:学佛教知识,跟完成人格是两回事。学知识可以跨越,只要认得字、会重复,当下就能看最高的书、做最高的谈论。因为只要第六意识和念力、思维等心所配合,就可以做知识上的记忆、编辑、组织等,不必要修心,甚至连皈依都不需要,照样可以做佛教学者。而我现在要在自心上真实地去掉障碍,修成功德,那非依次第不可。自己内心的脱胎换骨,要依次第一步步地去掉颠倒心,修成不颠倒心。

要这样确立依次第修心的观念:在实证离垢的断菩提时,按照三士道来说,首先自己按下士道修正自心,一直做到排除了求现世乐的心态和行为为止,就算真的去掉了内心最粗一层障碍。这层障碍清除掉了,就能入到里面,除更细的垢。这是要按中士道修心,一直做到消除求后世乐的心态和行为为止,就算拔掉了内心更细一层的障碍。再更细地除心垢,依照上士道逐步地修正自心,直到去掉了自利为重的心和行为,就算排除了内心更细一层的障碍。然后就非常容易跟空性相应,再修大法,去掉执著的惯性,就算清除了内心极细一层的障碍。到粗细障碍全部消尽时,就回归了本来清净,证到了断菩提。

对这个内心除垢的次第真正引生了定解,净治如意宝的比喻就显成了内心法道上的走法。

(2)内心功德的开发有决定的次第

首先是开发人天道的善心,之后升华为解脱道的善心,再发展出大乘甚深广大的善心——愿行菩提心、二无我慧等。

就开发一分善心而言,也有从薄弱到猛利、由间断到恒常、从造作到任运等的发展次第,不可能还没生起下品功德,就已经修出上品证量。这些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来抉择认定,这就留给大家作为作业。

总之,对于内心的断证,认识到了有决定的次第,才算懂得了“修道有决定的次第”。

三、三重广义

这本书实际说的是自己内心的广论,因此要认识自己内心里的所诠义广、摄化面广、能诠教理广的涵义。

(一)所诠义广

本论宣说了我们从内在第一步修心开始,直到完成断证之间的圆满道路。凡是在自心上除过引德的方法,都圆满摄集在这个法轨当中(上士道中的金刚乘实修次第,另有专著阐明)。

从中可以看到从现在的起点出发,一直到菩提之间的完整道路,包括实证过程中每一段的路径、方向、目标和各段路径之间的关系。因此,受持这样完整的道次第教授,就是在受持菩提道修心全程的指示。

(二)摄化面广

这部教授的摄化面极其广泛,能普遍摄化上、中、下三种根机,因此是“广论”。

如果只说不共的上士法类,中下根人发不起上品意乐,又舍弃了下品修法,就会什么也修不到。而设立了三士道的完整次第,就能摄住中下根机的人。他们首先可以着重修下士、中士两种道,善心经过一定程度的开发,修深厚了,就有能力趣入上士道的实修,这就把他带入了上士的修法。修持差的人,万一修不上去,也可以在下士、中士两种道里多作修习,而不会落空。所以本法摄受了中、下两种机。

上根人想趣入上士道,也要具足下、中两道的修心基础,他也有必要先修好这两种道。种种共道的功德,包括先前已生起的和未生起的,都能快速生起。生起了下层修心的功德,都能导入上层的修心,成为发展心力的因素,所以不会耽误他。

这里要体会到:自己的心目前处在修心的起点上,过去没有真正修过心,根本没有得过发展,所以我目前重点以下士的法摄持自心,逐步地化掉心上最粗的颠倒习性。在我的心得到成熟以后,就用中士道的法摄持它,做进一步的转化,最后把它完全化成中士的心。这样在心上消除了很多障碍,发展出很多功德以后,再来进修上士道,用更大的法摄持我的心,最终完全化成上士的心。要这样来摄化自心。

(三)能诠教理广

这是指本论对于每一段修法,都首先以正理安立,接着广引经论加以证明;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又用特别容易体会的譬喻来作启发;而且帮助遣除各类邪见,这样一来,就会对纯正无谬的修轨生起定解,坚定地执取它,转在自心上勤修;又以噶当派祖师的语录作庄严,显发修心的大义,来激励行者修心;最后总结当前一段修心的要义。

总之,这是以广博而精细的方式,诠释出菩提道次第的完整修轨。对于每一段修轨,我们都要首先开启缘起的正眼,见到心上的道路,再决定好这一节修心的所缘、数量、次第和所要达到的修量等。在这样确认之后,就会非常决定地趣入实修。

这里要把握的重点是,通过对缘起广大、精微地抉择,会很容易发起胜解;这样一旦心开意解,顿时就能引发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修证的欲乐;有了欲乐,就有实修的精进。总的是由这样的轨道,一层一层地在内在开启善心、善行。

本论所说的教理和修心教授是一回事

心要提示:

1、教=安乐之道的教导

2、理=安乐之道的轨理(缘起律:自心如是串习,必得如是断证)

3、以教理确立法轨=安乐之道的确立

要知道,本论教理上的阐述就是修心的教授,句句说的都是修心,没有一句在修心的话题之外。不懂的人认为,本论只是在讲很多教理,不是传修心的教授。懂的人会知道,讲的教理全是修心的指示。而要认识到这一点,关键要打开见到内心缘起法则的眼睛。这个正眼一打开,就会全盘地看到,这本书上说的轨理,唯一是自心上法尔就有的规则。所谓的正轨,说的就是自心上离苦得乐的定规。所谓的轨理,无非是指示心上这样违理而行,就引发这样的过患,这样如理地修,就引出这样的功德,全是讲心上的缘起法则,正面反面都是讲一个唯心自现的理。缘起的法则一旦看透彻了,就在自心上确认到了安乐之道的走法,就知道要遮掉颠倒心,避免过患,引起无颠倒心,自求利益。所以,这样以教理来确立心上的路,就是在教授修心法则,在指示安乐之道。能直接在自心上见到这一条条轨理,就见到了法道,由此会出现修法的信念,会开始遵循缘起的正道来修炼自心。

所以,关键要在自心上见到“教”和“理”的涵义。“教”,就是现见了缘起律的佛,给迷茫的众生开示内心的安乐之道。“理”,是指心上本有这样的法则,在任何人心上都成立。以理安立每一段法轨,就是由心上的缘起律,确认这是无错谬的道,这样在理上证成了它,就确认到心上的确有这条法轨。而且,对于苦乐等缘起的体性,越是确认得深细,就越能转入深细的法轨。见解上深细了,行持上也会变得深细。所有法道上的建立,都是这种模式,就是先让人看到,由修这样的因,就得这样的果,这样见到了心上的轨理,就会确认这是完成菩提必走的路。

四、论的本来面目

心要提示:本论=由次第转心以圆成佛道的修心谱

要体会到,本论字字句句都是转心、救心的教导。怎么来转心和救心呢?关键的要点是,自心上有缘起法则,只要能确认到自心上正道和邪道的走法,就能认定自己要在心上走怎样一条路。这个正见一旦确立,就自然会主动地调整自心,让心唯一按照安乐的正道来运行,经过到量地串习,就转变了心的倾向和习性,就把自心救出了险道,是这样来达到转心和救心的。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个凡夫,还处在非常颠倒的心态中,必须按照本论的教授,一步步地转心、救心,一步步调正心上的路,使得心不断地按法道实行,才能逐渐发展成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

按照心上发展的次第,首先是按下士道真实修心。不断地按下士的法修,就像是不断地练下士的拳法,一整套完备的法教,次第分明,有明确的所缘、行相、数量、修量,这就是我们心上要打的初级拳谱。它的原理就是心上浅层的缘起法则。“学”的意思是,主动地用心模仿所说的安乐道法来练习。心好像手,法本好像拳谱,不断地按照拳谱打拳,就是心不断地依照法本练习。只要心不断地串习,它的倾向和习惯性全都变掉了,就把过去以现世为重的心,转成了以后世为重的心。心的重点一转掉,行为的取向就跟着变掉,就把以前着重求现世享乐的行动,转成着重求后世得利益的行动。这个心上的转换一旦完成,就完全变掉了心,把心从恶趣救出来了。这是达到初步的转心和救心。

接着再进修中士道,方式是一样的。再运转起心,按照修心法勤苦地练习,好像心在按一套中级拳谱,一招一式地打练(这是学的真实义,学是效法、模仿的意思)。它的原理是更深一层的缘起律,指示了自心上深进一层的安乐之道。对于缘起的法则一旦看透,就开始晓得心上怎么练习,如法如理地练了百千回,心的倾向和习惯又出现更细的转变。把以前求世间圆满的心和行为,转成了只见世间是苦海,只求寂静乐的心和行为。观念完全变掉了,只见世间纯一是苦,时时都明白没有我,没有了为我而求世间圆满的心。观念发生深刻的转移以后,行为的习性也就逐渐转变,最终彻底息掉了求世间乐的行动,以全副的心力希求解脱。这是真正把自己救出了轮回,完成了中级的转心和救心。

为了使心彻底升华,要再进修上士修心的法。这以后,自己的心依照的是高级修心拳谱,打的是极广大的大乘拳。按照拳谱打成了自己的习性,心的倾向和习惯会彻底变掉,会一改以前那种一起心就重点考虑自己的习惯,而转成念念利益众生的习惯。这就走出了狭小的小乘道。这套拳法有非常善巧的转心要诀,它包括七种因果、自他相换两种打法。比如按前者来练习,会出现知母、念恩、报恩、大慈、大悲,接着会出现增上意乐,发起愿菩提心,再进一步,就发展出行菩提心。以后在行菩提心的操纵下,念念打大乘拳,在心上练习六度、生圆次第等的行为。这就彻底把心从最细的生死中救出,达到断证圆满而成佛。

所以这部教授有这样圆满转心、救心而成佛的功能作用,因此称为“大论”。

思维心中的法道

今天讲了论名的涵义,大家要花两到三天时间,非常用功地思维,直到出现自己内心的认识为止。基本上按照讲的内容思维就可以。每次都要尽可能地用心完成,不然就只是听听而已,没办法真正出现内心的转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0639.html

更多阅读

作文记一件有趣的事600字 记一件有趣的事450字

记一件有趣的事所谓足球之战也只不过是一个装有沙子的瓶子踢来踢去,可在同学们的脚下却变得和真的足球比赛一样激烈,一样有趣。在谭纪豪的号召下大家纷纷来到操场上,有的是来观看,有的是要亲自上阵。我和谭纪豪等人分好了队,一队是由谭纪

声明:《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菩提道次第广论原文》为网友掌心一朵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