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国标2760食品添加剂

[讨论]哪些是安全风险最大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5 21:55|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类。如果不考虑添加剂由于污染和工艺问题不合格所带来的安全问题,那么哪些是安全风险最大的品种或种类?

(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指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亦称pH调节剂。是增强食品中酸味和调整食品中pH或具有缓冲作用的酸、碱、盐类物质的总称。应注意这些酸的铅、砷等有害元素含量不能超标,生产这些酸味剂的盐酸、硫酸等原料要求高纯度,并要保证制成品中不含游离无机酸。

我国允许使用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L-(+)-酒石酸、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由于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醋酸等因为都能参与体内代谢,故一般不限用量,可按正常需要用于各类食品。碳酸钠、碳酸钾可用于面制食品中,盐酸、氢氧化钠属于强酸、强碱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腐蚀性危害,只能用作加工助剂,应在食品完成加工前予以中和。

(二)抗结剂(anticaking Agents):用于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聚集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的物质,又称抗结块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和亚铁氰化钾钠等。其中亚铁氰化钾在“绿色”标志的食品中禁用,一般食品中其加加入量限为0.01g/kg。

(三)消泡剂(antifoaming Agents):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在食品发酵工艺、豆类加工或者添加高分子化合物的乳化剂时常产生大量泡沫,加入消泡剂可降低液态表面张力以消除泡沫。我国允许使用的消泡剂有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四)抗氧化剂(antioxidants):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抗氧化剂主要用于含油脂的食品,可阻止和延迟食品氧化过程,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但抗氧化剂不能改变已经酸败的食品品质,应在食品尚未发生氧化之前加入。抗氧化剂分为油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抗氧化剂两类。我国允许使用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等。

(五)漂白剂(bleaching Agents):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包括氧化漂白剂及还原漂白剂两类。漂白剂是通过还原等作用消耗食品中的氧,破坏、抑制食品氧化酶活性和食品的发色因素,使食品褐变色素褪色或免于褐变,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如硫磺通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过其还原性破坏食品中酶氧化系统,阻止其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使食品漂白和防止褐变。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硫磺可用于熏蒸蜜饯类、干果、干菜、粉丝和食糖。

我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等。

(六)膨松剂(bulking Agents):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能使产品发起形成致密多孔组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物质。如碳酸氢钠加入食品中,经烘烤加热产生二氧化碳,在食品内部形成均匀、致密的孔性组织,体积增大,使面包、蛋糕等食品柔软富有弹性,使饼干酥松,口感好。

我国允许使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硫酸氢钙、酒石酸氢钾、磷酸氢二铵和酸性磷酸铝钠等。

(七)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chewing gum bases):是赋予胶基糖果起泡、增塑和耐咀嚼等作用的物质。我国允许使用的胶姆糖基础剂包括天然树胶、合成橡胶、树脂、蜡类、乳化剂(软化剂,胶凝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填充剂共七类。

(八)着色剂(colour):赋予食品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也称色素。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着色剂能改善食品感官性质,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

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如下几类:①植物类色素;②昆虫类色素,如紫胶红(虫胶红);③微生物色素,如红曲米;④酱色,俗称焦糖。

(九)护色剂(colour fixatives):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肌红蛋白等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十)乳化剂(emulsifieres):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它含有易溶于油的亲油基团和易溶于水的亲水基团,使一些不互相溶的液体融合成稳定的乳浊液,从而在食品加工中达到分散、湿润、稳定、发泡和消泡等目的,以改进食品风味和延长货架期。

我国批准使用的有蔗糖脂肪酯、酪蛋白酸钠、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司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双、三甘油酯)等。

我国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国标2760食品添加剂
(十一)酶制剂(enzyme preparations):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能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我国允许45种酶用于食品工业。由于酶制剂不是纯品,常混有残存的原料、无机盐、稀释剂及安定剂等物质,来自微生物的酶制剂有可能带有微生物毒素和抗生素,有些酶有致敏作用。

对酶制剂的卫生要求是:①生产酶制剂使用的菌种应严格鉴定,不能使用致病菌及有可能产生毒素的菌种;②只能使用有一定规格的食品工业专用酶制剂,不能任意使用普通工业用酶制剂;③来自动植物非可食部分的酶需要经毒理学鉴定;④不熟悉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制成的产品应进行更全面的毒性鉴定;⑤食品生产中避免使用与治疗用酶抗原性相似的酶类。从作为食品的动、植物组织和植物的可食部分制取的酶本身即是食品(如来自小牛、羊的凝乳酶,来自麦芽的淀粉酶)的一部分,一般安全性应较高。由正常食品生产使用的或作为传统食品成分的微生物所得到的酶,如来自酵母属、乳酸杆菌属、乳酸链球菌属、黑曲霉属及枯草杆菌属的酶,一般也是安全的。

我国批准使用的酶制剂有木瓜蛋白酶、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α-淀粉酶制剂等。由于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较为安全,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十二)增味剂(flavour enhancers):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也称为鲜味剂、风味增强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有氨基酸类型和核苷酸类型增味剂,如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等。

(十三)面粉处理剂(flour treatment agents):促进面粉的熟化、增白和提高面粉制品质量的物质。新制面粉需放置2~3个月,经空气中氧化作用自然地进行一定程度“漂白”和后熟。面粉处理剂可以缩短面粉的“漂白”和后熟时间,有助于改变面团筋力和机械加工性能,提高面制品的品质,但对面粉中的维生素有破坏作用。我国批准使用的有过氧化苯甲酰、L-半胱氨酸盐酸盐、偶氮甲酰胺、碳酸镁、碳酸钙和过氧化钙等。以前允许使用的溴酸钾由于其残留物质具有致癌性而于2005年7月1日起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1049.html

更多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一、基本背景分析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对基础教育高级阶段(即高中)的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亟待提高。为此,有必要通过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学习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育才小学 徐小香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改,给语文课程定位了新的含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课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着重体现语文文字的运用与实践。

《铝合金牌号及表示方法》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铝合金牌号及表示方法1、国际四位数字体系及中国四位字符体系牌号1995年以前,我国已有自己独立的铝合金牌号体系和标准。我国在1995年加入“国际牌号”组织,承认并使用该组织牌号。铝合金牌号登记秘书处设在美国铝业协会根据GB/T16

声明:《我国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国标2760食品添加剂》为网友移梦别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