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

1《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教学难点】
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教学时数】三教时
【教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课新课,板书课题
方式(一):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那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检查预习,汇报交流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将预习中你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五个写在黑板上。共同认读。
2、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

三、整体感知:

1、从题目看是“听”支配“泉”,但是从全文看,一方面听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泉是本文的关键,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是认识泉的手段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4、全文结构: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岸边一寒翠桥~山中一补山亭一庆云寺(半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出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地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一晚饭后一夜间。我们不妨把游踪(空间变化)看做纬线,把时间推移看做经线,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成为纵横交叉式结构。
第一部分(第l段)初闻泉声;雨意尚未全消时登岸,初闻泉声如见泉影
第二部分(第2—3段)引发联想;进山以后,见泉引发联想,爱上山泉。为后面的听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第4—7段)回旋转折;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庭园漫步——回旋或宕开
第四部分(第8—10段)得到感悟借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5、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的,但是它不是直线前行,而是有着起伏跌宕的。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五、讨论重点问题:
1、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泉的句子?
明确:(1)第一自然段:“过了寒翠桥……已入山中。”
(2)第二自然段开头:“进山方知……已不可得。”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安详厚重的钟声……嬉戏忘返的孩子。”
(4)第八自然段:“入夜……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2、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
明确:它们详略不同,前三个简略,后一个详细;或者说,前三个是写山泉的声音和行踪,后一个主要写了听泉的感受。(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入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研读品析,把握重点
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一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心宁神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却仍是遗憾:“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是为什么呢?
(树林深密,水在近侧)
但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
(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
6、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
(千年古刹,百年古木,是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
7、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孕育生机,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1《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
3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膻变的历程,因而文章感情升华到顶点
就显得相当自然。本文一开始时表现出来的心态有些怅然,七星岩之游“走
得匆匆,看得蒙蒙”,想来鼎湖山也未必会有太多的收获。登桥以后泉声扑面而来,闻声如见泉影,“顿生雀跃之心”,心情一变。转下去,见泉思女,萌生爱意。观之不得,转而求听。听之中,生感,生悟,生愿,一切都很自然。
4、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明确:课文写泉有详有略,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而且同时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议论等等。
5、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先大声朗读这部分。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明确:作者先写泉声的多种层次,文章由辨声而想像声音产生的具体情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细流汇于空谷、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让我们神游山间,接着又把这些泉声汇聚起来,比之为交响乐。由对乐曲的阐释而道出了对人生的感悟。
6、拟人、比喻等修辞法的运用。
本文描摹泉形、泉声杂用拟人手法,如把泉水的时隐时现比做绕膝的女儿和自己撒娇,再如把钟声和泉声相应答比做老人呼唤忘返的孩子,比拟很得体,能够传情。
第8段用乐声来比喻泉声。交响乐,一般由管弦乐、铜管乐、弹拨乐组成,这些乐器,要分为各种声部,作者用提琴、弹拨乐器、铜管、低音提琴作为喻体,就把一个交响乐队的框架勾画出来了,为后面进一步比喻设置了基础。先举喻体,后举本体,符合了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再辨,最后才想像出泉声发生的具体环境

7、鼎湖山的风景十分美丽,课文中也涉及了很多。但文中主要是借山泉的美来表现山林的美,揭示从泉中所领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你能说说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
明确:作者把山泉看作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六、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时,让同学们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学习本文的关键在一个“听”字。从全文来看,“听”有一个过程,起先由听到泉声而想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由泉影的变幻不定,联想起爱女而爱上山泉。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把钟声与泉声化为老人与孩子——成为两个时代的象征,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及至夜间,由听泉生悟,写出了泉所深寓的精神。全文是在颂泉,而“听”只不过是认识泉的一个手段。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肇()庆②楹()联③怅惘()()
④污垢()⑤泠泠淙淙()()⑥古刹()⑦了()无⑧拾级()⑨汩汩()⑩菩()提树
三、探讨《鼎湖山听泉》的两个问题:

1、文章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答:

2、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试题答案】

一、①zhào②yíng③chàngwǎng④gòu⑤língcóng⑥chà⑦liǎo⑧shè⑨gǔ⑩pú

二、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怅惘: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

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柔曼:柔和舒缓。

雄浑:雄壮浑厚。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像。

了无:一点没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1476.html

更多阅读

《爱莲说》复习题

《爱莲说》复习题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    ,作者    ,  代  家,字   。号    ,2.本文体裁是    ,这是一种                的文体。二、词语蕃    淤泥    染    濯  

优秀作文 习作1·《客人来了》胡灵灵

客人来了三(3)班胡灵灵星期天的下午,我一个人在家里画画。“叮咚,叮咚,叮咚……”门铃响了,咦,是谁呀?我打开门一看,哦,原来是李叔叔,他是我爸爸的同事。“请进!”我把李叔叔带到客厅,请叔叔坐下。我泡了一杯茶,端给叔叔。李叔叔说:“你爸爸在

1 《荔樱学园》 荔樱学园全文阅读

绿油油的山坡上,茂密的草丛覆过小女孩的膝盖,从来就不爱穿裙子的假小子,在宽广的小山丘上飞奔,微风掠过,空气中带着淡淡的青草香味。不远处的青石阶上,坐着一个沉默不语的小男孩,他静静地看着那个飞奔而来的小小身影,嘴角路出一抹不易察觉的

声明:《1《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为网友蔚蓝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