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声里 蝉我虞世南

端午小假,依然睡得晚醒得早,但比不过早起的鸟儿。窗外麻雀在早课,喜鹊在呼朋引伴,远处农舍的鸡鴨鹅歌唱着,不知名的鸟儿啁啾着,声音婉转清越,还有新近响起的杜鹃的啼声“布谷布谷”,不断送入耳鼓。

记得读完龙应台的《目送》一书,曾经感叹犀利的龙应台也有无以复加的温婉和感性。从二月的第一个礼拜开始,薄扶林的杜鹃开始啼叫,她就开始得“杜鹃忧郁症”。香港的杜鹃,啼叫声似乎比较独特,龙女士称之为“苦啊”,因而也将杜鹃视为“冤禽”和“苦儿”。她写了《寻找》,写了《忧郁》,只是因为杜鹃的啼泣“从清晨,到清晨,二十四小时不歇止的如泣如诉,尤其是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哀响彻海天之间。它使我紧张、心悸,使我怔忡不安,使我万念俱灰,使我想出家坐禅。”(龙应台《忧郁》)

也许与幅员广阔的大地上的方言土语相似,鸟儿们在不同地域也啼得各具地方特色吧。杜鹃的叫声,有些地方解读为“布谷、播谷”或“割谷”,与农事有关,宋代的蔡襄有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至于是播谷还是割谷,大概与南北地域时令差异有关吧。解读为“不归、胡不归、不如归去”的,大概就与龙女士的感受相似了:“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这是杜牧老先生解读的杜鹃;还有更凄惨的,龙女士引了木公的诗“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即行何日回”,杜鹃啼声哀切,诗人心更哀切;连豪气冲天的鉴湖女侠秋瑾女士,杜鹃声里,也留下了无限凄婉:“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其实不太愿意用“啼泣”来形容布谷鸟的叫声。尽管知道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典故,也读过类似“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诗句,但麦收前后响起的杜鹃啼声,于我,是清脆、响亮而动听的,于忙碌的农家,大概是匆促而喜悦的吧。只有在黄昏向晚、夜幕降临的时候,幽静的山谷里回响的那些“布谷布谷”声,才多少有几分寂寞和凄清。独自行走在山路上,包裹在浓郁的花香草香中,听着这略带清寂的“啼泣”,心或是随着夜色深沉而更加沉静,或是陷于某种无解的思绪而越发沉沦。

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鸟之啼鸣,推想与人之各种交流应该无异,应该也充满了繁杂,充满了矛盾,有许多的美好与不美好,所谓人听出的种种意味,纯粹是人的臆想与多情。许多的事,也许本就是庸人自扰,或类于飞蛾扑火,只是人无法完全无瞋无欲,没有妄念。

杜鹃声里 蝉我虞世南

叔本华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间摇摆。

为了摆脱痛苦和无聊,人便要在精神上作种种努力。

丰子恺先生将人的生活分成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将灵魂生活全部归于宗教未免极端,但将信仰置于主宰灵魂的高度,却是极端有道理的——有信仰的人,往往于现实生活中更踏实笃定与平和沉静。李叔同从红尘浊世的翩翩才子遁隐佛门,苦修成了高僧大德,丰子恺先生也皈依了佛。他们应当是从佛的利乐有情、普度众生的理想中找到了心安之所吧。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都是圣人贤人。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大概还是痴缠沉溺于自然和功利的境界。其实细思,处于自然境界亦不能称之为下或不好,人能顺着天性,随着心意,自然而率真地活着,未必不是幸福,未必不是一种天地境界。蒙田说过,除了自由自在地活着之外,人生其他的一切目的都是可笑的。

端午三天小假,阴了两天,飘了些微雨,满山青翠。去年的艾叶还悬在门外,只是不知鸣叫的鸟儿是不是去年的那只?

唐诗里有一首《杜鹃花》,是这样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写得凄婉哀艳,令人心痛。我读了觉得郁郁。若是学理科的女儿读到,一定会说:那不科学,一定是文科生,只有文科生才会那样想,那样写,哈哈!

野杜鹃已经凋谢了,杜鹃的啼声却很频密,很响亮。

——布谷布谷,阿公割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1558.html

更多阅读

1977年·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再没有婴孩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象门口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背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  常言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象故意和年龄作对一样

虞世南《蝉》译文 蝉虞世南阅读答案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这是一首咏蝉的诗

弗里德里希二世 弗里德里希·鲁道夫

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大帝。他是十八世纪中后期欧洲颇有影响的一位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强盛起来并加剧了军国主义化。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雄才大略在西洋军事史上留下了如此难以磨灭的烙印,以至于我

声明:《杜鹃声里 蝉我虞世南》为网友阿凡别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