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 曹安市场的最后一天(13.3.1) 新闻晨报广告报价



□2月28日下午,商贩把所有家当绑上货运车,准备搬离。



2月28日凌晨,一名男子顶着泡沫盒离开。



2月28日凌晨,一名男子在运货间歇发呆。



2月28日下午,各种价目表散落一地。



2月28日下午,一名商贩用手机拍下自己的铺子留念。



3月1日0时许,商贩结束最后一天的营业,离开曹安市场。

2月28日,午夜十二点,营业了二十年的曹安市场,正式停业。

3月1日,又是新的一天。

[凌晨]

“最后一天了,便宜一点吧”“最后一天了,以后要货记得找我”

曹安市场是一座小小的“不夜城”。

2月28日凌晨两三点,整个城市沉沉入睡,这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这是和往常无异的一天,热闹、拥挤、忙碌。生意好的菜贩,一刻不停地装货、卸货、送货,生意不佳的则聚集在角落里,自得其乐地打牌消磨时间,或者索性趴在案头眯一会儿。

这又是和往常不同的一天,竖起耳朵听,市场里的对话大多是这样的:“最后一天了,便宜一点吧”,“最后一天了,你们明天去哪里”,“最后一天了,卖光为止”,“最后一天了,以后要货记得要找我”。

老曹卖浙江老家的生鲜家禽,七八年了。最后一天,老曹开始收拾摊位。摊位前摆的“财神爷”是他看摊无聊时,自己捏的泥塑。“新摊位找是找得到,但就是不想干了,打算回老家。”老曹摸着“财神爷”,“该挣的钱都挣到了,全是辛苦钱。”“太累了,休息一阵子,回老家带孩子。”

凌晨四点,抱着“财神爷”,老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里。

[早市]

最后一天进货,地图上画好去新市场的路线

忙碌的曹安市场像极了老早的股票大厅,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采购员就是这里的“红马甲”。他们的标配是军大衣、防滑雨鞋和一份详细的采购清单,在泥泞的市场里,他们总是身轻如燕、快步疾走,眼睛搜寻着最新鲜的蔬果,一旦选中,问清价格,自行称重,银货两讫,一气呵成。全部采购完毕,只要原地大吼一声“来辆三轮车”,市场内专靠送货营生的小伙就会灵活地扭着腰,从远处瞬间骑到眼前,三下五除二,货物就被送到门外停靠的拉货小车前,一次五元,不多不少。

市场里的交易早就形成了默契,不需要多说,一个眼神,就懂了。

老罗在静安寺开了家快餐店,五六年来,天天到曹安市场进货,有熟识的菜贩、送货小工。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开车15分钟,就能从店里到达市场,花两个小时采购,再赶在交警还没来“贴条”之前,开车离开。“3月1日就不一样咯。”老罗熟识的摊贩将分散到各个集贸市场,最远的要到青浦,最近的也在江杨北路。卖鸡蛋的小贩劝老罗:“最后一天进货可以多买一点备用。”老罗挥挥手:“不用不用,鸡蛋哪里买不到,到时候卖不完又放不起。”老罗已经想好了,3月1日就去江杨北路买菜,提早一个小时出门,到新市场好好踩踩点。摊开地图,老罗用红笔画出了去江杨北路市场的路线,“走南北高架,估计也要多走15分钟。就怕高架养护,走地面的话,估计得要45分钟。”老罗说,路远不怕,就怕东西贵,“不过,那么多曹安市场的菜贩搬过去,大家要抢生意,估计会便宜点哦。”

早上六点前,天色渐亮,交警正从远处驶来,不少货车抓紧发车了,老罗也在滚滚车流中,缓缓驶离了这个熟悉的路口。

[午后]

“以前每次来都觉得脏乱差,真要关了又挺失落”

曹安市场的热闹,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下午。在最后的营业日,这里迎来了“淘宝”的老顾客,以及慕名而来做“最后一别”的市民。

“一块一块,全部一块”,“清仓大甩卖”,“买一送一”……难得吆喝减价的市场里,这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市场南北货批发区域,部分店面已经搬空,剩下的也在门口贴上了“关门甩卖”的告示。“春节后就一直在清空存货,名贵的干货还好已经找好了接盘的下家,”来自山东的店主老高指了指堆在门口的几箱调味品说,“剩下这些瓶瓶罐罐,运走成本上划不来,还是就地处理掉算了。”

“平时基本在这里买菜,”家住普陀区的张阿姨说,曹安市场的菜价比普通菜市场便宜不止一半,最后一天,赶紧来囤些不容易坏的蔬果和干货。

还有不少怀旧的老顾客一边买菜,一边用手机相机拍照留念。看见“老面孔”来拍照,店家也豪爽起来,“喏,拿盒牛蒡茶去喝喝,有机会到华漕市场来照顾我生意。”

“以前每次来都觉得这里脏乱差,现在真要关了又挺失落的。”昨天下午五点,张阿姨的手拉车和菜篮子都已经装满了,她盘算着这些菜估计能吃上一个星期了吧。

[午夜]

“该搬就搬,没什么舍不得,大不了重新开始”
【新闻晨报】曹安市场的最后一天(13.3.1) 新闻晨报广告报价

夜色渐暗,人潮慢慢散去,市场弥漫起了一种叫做告别的气氛。不知道谁放起了陈升的歌,“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商贩老姜和小工们一起收拾着店铺,原本用来运菜的货车上,如今装上了摊位里的冰柜、电子秤、电风扇、饮水机,就连拖线板也被装进了车厢,还有他去年四月起养的小花猫。“全是自己买来的,到了新地方还能用。”

在一家主营粮油生意的店铺,店内货架上基本已经清空了,老板娘忙着向往来的顾客发放自己的名片。“我们在这里做了十多年生意了,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市场关了,但老关系不能丢啊!”尽管已经签约搬去江桥市场,但对于是否能经营好,老板娘心里没底。“这一行现在竞争很激烈,主要是做口碑,能在这里得到那么多老客户的认可,大家都不容易。”

“洋葱大王”小苗也忙活了一天,双眼尽是血丝,准备正式收摊回家。存货清空了,原本收拾得井然有序的摊位,如今空空落落了,反而凌乱起来,满地的洋葱皮和腐坏了的土豆,桌椅已经横倒在地,旧得老锈的台秤也被扔到了角落。仍然没有找到去处的他,看起来淡定得很,接下来每天去新市场转转,找找合适的摊位和机会,“该搬就要搬,没什么舍不得的,大不了重新开始。”

链接:

【新闻晨报】20岁的曹安市场,抹不去的上海味道(13.2.26)

本周五起正式歇业,商贩们依依不舍 “马大嫂”抓紧最后几天淘便宜

曹安市场关门进入倒计时,市场依旧熙熙攘攘,却弥漫着不舍的味道。普陀区武宁路2255号,这是上海的一个特殊地标——曹安市场。

这里是上海城市菜篮子的“摇篮”,是许多人淘平价菜的“低价洼地”,是许多人记忆深处难以抹去的“上海味道”。

这里3月1日起正式关闭。

菜场的味道

供求的信息库,菜价的晴雨表

行至武宁路大渡河路口,不用看路牌,一股混杂着菜叶味、海鲜味、肉味、汽油味、厕所味等令人难以形容的气味扑面而来,就知道曹安市场到了。这是一股独特的“菜场味”,也是沪上“马大嫂”每天早上必闻的味道,更是众多摊贩20年如一日浸润的味道,这股味道已与他们融为一体,更连接起了田头、市场和餐桌。

回望这股熟悉的味道,1992年10月,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数月,由普陀区长征镇农民集资180万元兴建的曹安市场挂牌开张,交易蔬菜、粮油、果品、畜禽、水产等数千种商品,以批发为主兼零售。这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上海加快发展市场经济、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背景下,经营机制灵活的曹安市场迅速壮大,从一开始以单一蔬菜批发为主的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型综合性市场。每天,全国各地百家客商把成吨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到曹安市场,再随着上万个蔬菜小贩的批发运转,运到上海市区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出售。

曹安市场的崛起,与一个关键词密不可分:数据。早在上世纪90年代,曹安市场就建立起了一个包括全国近30个省区市在内的蔬菜供求信息网络,固定会员达400多个。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市场每天收集全国各地的市场信息,同时及时准确地发布上海蔬菜市场行情。1997年台风袭击上海,市郊菜地受淹,曹安市场及时发布信息,一两天后,全国各地装满蔬菜的卡车就在市场门口排起了长队,蔬菜日交易量高达1400吨,比平时多出400吨。

沪宁高速入口近在咫尺,曹安市场在大市场、大流通中扮演起重要角色,成为上海市商委乃至农业部的定点信息采集单位,是上海菜篮子价格的晴雨表。难怪,曹安市场于1998年改制时,干脆以“菜篮子”为名,成立上海曹安菜篮子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多元化扩展。

然而,随着城区的拓展,曹安市场配套设施已相对落后,在交通、市容环境、治安等方面存在短板,市场管理成本也不断提高。早在2006年,上海已规划搬迁一些不符合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定位的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就包括曹安市场。2013年2月,曹安市场迎来了最后的几个交易日。



不舍的味道

为老主顾准备新名片

这只“菜篮子”、这股熟悉的“菜场味”即将戛然而止。“每天坐739路,都有很多拿老人卡乘免费公交的老阿姨来曹安市场买便宜菜,她们有的是从九亭那么远的地方来的。曹安市场搬了,环境肯定会改善,但我也没地方买新鲜便宜的水果了……”住市场附近的小陈说。

走进市场不到5分钟,复杂的“菜场味”逐渐淡去,一股不舍的味道弥漫开来。一排水产摊位旁,过了季的螃蟹不再肥壮,新鲜的河鲫鱼活蹦乱跳,溅起朵朵小水花。水产贩孙军明从货架上变戏法般拿出一块小糕点递给“邻居”家的小女孩。“不知道搬了还能不能做邻居。”

孙军明名片上经营范围写的是: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和野生甲鱼。实际上,什么水产品生意他都做。“天冷卖螃蟹,平常卖鱼虾。”对于搬迁,他们一家早有准备,名片背后已用端正的字体手写了新的地址:真北农贸市场4号摊,还有新摊位的地址甚至公交线路。可见这是专门给老主顾准备的。“我们来这时间不长,大概4年左右。”孙军明说,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营业额可以做八九千元,甚至上万。

这样“不舍的味道”在菜场的各个角落都能感觉到。“这猪肝好吗?明天我再来看看。”“马上就要搬了,还明天啊?早点买吧!”杨老板在这里卖猪肉有五六年了,从一个小摊位打拼到如今二三十平方米、靠近主干道的铺子,着实不易。如今,他的铺子却显得空空荡荡。“我们打算去江杨北路那边,很多东西都搬过去了。”“当然不舍得啊,我们也看过几个地方,有的可能几年后也要搬,有的停车不方便。”从中环边搬到外环外,意味着杨老板可能又得“从头做起”。

无奈的味道

搬迁后的打算?还没想好

混合各种气味的“菜场味”已令一般人不愿接触,有个摊位离公共厕所不远,卖的却又是“香莴笋”,这个奇妙的气味组合不禁让人对这个小摊侧目。

摊主姓臧,看上去20多岁,徐州人。戴眼镜的他看上去相当文气,但是已然头发灰白。“每天差不多凌晨三点就要起来,天没亮的时候主要做批发,白天再做零售。”9年多,3300多个日日夜夜,却被他轻描淡写的一句“其实就跟上班差不多”一掩而过。

“刚来时这里空地很多,大家基本上是露天的,现在都有棚子了,刮风下雨也不怕。”小臧做的小本买卖,按他的说法,每个月刨去摊位费和成本,差不多还能余个3000多块。谈到搬迁后的打算,他显得颇为无奈。“还没完全想好,先看看吧。”相比之下,旁边卖葱蒜韭菜的大汉倒是很爽快:“回山东!”毕竟他来曹安市场才3个多月,没有邻居小臧那么深厚复杂的感情。

赶集的味道

抓紧最后几天淘一把

“这个虾多少钱一斤?”手里提着几个塑料袋的王阿姨来孙军明的摊位看基围虾。她家住徐汇武康路附近,要坐好几站公交车来这里买菜。“这里比我们那边的菜场要便宜好多。”新时代的“马大嫂”并不仅仅拘泥于几毛钱,而是会打统账。就像一位肉贩说的,每斤肉比外面便宜两三元,买上十几斤,再加上其他的东西,“花2块钱多坐几站公交车可以节省100多块钱。”

王阿姨上个星期就已经知道曹安市场要搬迁的消息了,所以最近她来得更勤了。3月1日就要告别了,多多少少有点不舍。“以后我还要好好想想再到哪里买菜。”

这两天在曹安市场还能闻到一股“赶集”的味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希望能够在品种多、价格便宜的曹安市场最后再好好淘一把。“曹安市场最后一次采购,在这阳光明媚的下午,当人们在准备元宵节,在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我也在进行另一种锻炼,总负重超过40斤。”微博上晒生活的网友,纷纷晒出了最后一次在曹安市场选购的瓜果蔬菜、鱼肉禽蛋。市场会搬,会生活的态度却不会搬。

[新闻链接]

地块后续开发仍在统筹规划

曹安市场要关了,“马大嫂”们最关心的就是买菜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方便又实惠。记者昨天从普陀区获悉,通过半年多的准备,曹安市场周边7家标准化菜场已完成升级,在确保日常供应的同时,区商务部门还将通过下达补贴、设立产销直供专柜等多种措施平抑菜价。

从3月1日零时起,上海曹安蔬菜批发市场将正式停业关闭。市场位于武宁路、大渡河路路口,占地面积近百亩。成立于1991年,于1992年开业的曹安市场设有蔬菜部、肉类部和粮油部,共有1958个摊位,其中主要从事批发业务的固定摊位1508个,从事零售业务的临时摊位450个。作为中心城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全市首个“批零同营”大型农产品市场,在为市民餐桌供应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随着市政府逐步调整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曹安市场的规模和配套设施已相对落后。“食品安全、交通、市容环境、治安等问题长期以来不断受到周边居民投诉,市场管理成本也不断提高,从经营战略调整考虑,故而决定关闭曹安市场。”上海曹安菜篮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志刚表示。

对于曹安市场地块的后续开发,普陀区表示目前规划还在制定中,有关部门将从提升发展能级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

“菜大王”发迹史:风光背后辛酸几许

20年曹安市场,风风雨雨,这20年里,不知有多少故事流淌其中。其中,有风光无限,其中,也有辛酸无限。各种甘苦自知的故事背后,见证的是一座城市农业贸易的起起落落。

【风光】

“胡萝卜王”带出了“洋葱大王”

晨报记者 周思立

菜市场也有奇迹。伴随着曹安市场的兴衰,众多小菜贩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日夜劳作,辛苦打拼,其中最幸运和努力的那几人,如今已成为独霸一方的“菜大王”。他们来到这里,留在这里,最后又离开这里,曹安市场是他们的发家之地、成长之地。风光背后随着市场的即将关闭而唏嘘。

跟着“胡萝卜王”学做生意

走进曹安市场,随便找一个工作人员打听“胡萝卜王”,他们都能清楚地指明方位:“哦,张山啊,往里面走,第三个摊位。”

戴一副近视眼镜的“胡萝卜王”早已发家致富,光在河北就有2000多亩胡萝卜基地。张山在农村长大,16岁当兵,复员后就干起了蔬菜生意,主要做的就是胡萝卜的种植和买卖。由于卖的胡萝卜品质好、价格又合理,张山在曹安市场的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直到如今,上海质量最好的胡萝卜几乎都是他供应的,销量几乎占了全市胡萝卜年交易总量的百分之六七十。曹安路的生意做大之后,2002年起他就到江桥批发市场开了“分部”,只做批发生意,曹安市场的摊位则兼顾批发和零售。

不过,近十年来,在“胡萝卜王”曹安路摊位驻守的是安徽小伙苗玉军。“我只是他的小工,”苗玉军这样介绍自己,2001年来到上海后,他就在“胡萝卜王”的摊位找到了一份小工的工作,从帮忙搬运、点数、收拾开始,一边跟着帮工,一边学着如何打理蔬菜买卖的生意。

“那个时候,生意火爆得不得了。”苗玉军回忆说,几乎每天凌晨两三点开始,全市各地的小商贩就来到摊前采购,销量最多时,每天光胡萝卜就能卖掉二三十吨。

光洋葱一天能卖六七吨

“胡萝卜王”转战江桥市场后,苗玉军就代为打理曹安路的摊位,后来慢慢做起了自己的生意,主要卖洋葱和土豆。十年下来,凭着“胡萝卜王”摊位的兴旺人气,以及自己积累的生意经,苗玉军也做成了曹安路的“洋葱大王”,一天洋葱就能卖六七吨。“今天洋葱怎么卖?”昨天下午,老王推着三轮车来采购洋葱,一听价格还挺便宜,一袋60斤的洋葱,他一下子买了6大袋。其实,老王也是曹安市场里的摊贩,主要做零售生意,他摊位里的洋葱全都是从苗玉军这里进货的,“我们采购个几百斤,可以卖上几天,同一个市场就能批货,多方便呀。”和老王一样,几乎曹安路市场里的零售洋葱摊贩都是苗玉军的客户。

但光靠小商贩的批发量,还不够支撑起大生意,苗玉军说,从2005年、2006年开始,曹安市场开始转型,之前主要的批发客户都来自菜贩和超市,随着上海餐饮业的蓬勃兴起,大酒店集团、大型饭店和个体户餐饮业的采购员越来越多,几乎占到了日常销量的五六成。

苗玉军发现这一新商机后,开始积累相关客户,只要有饭店来采购,他都会留心去结识或推销一下自家的洋葱和土豆。几年下来,他手头积攒的客户已经有数百个,其中包括不少五星级酒店和知名餐饮集团,每次有大批新菜进摊,订货的电话便络绎不绝。

今晚起低价甩卖存货

这两天,市场月底关门的日子越来越近,以往不少会来采购的老客户,陆续开始转战到其他市场去“探营”,苗玉军原本热热闹闹的摊位冷清起来了,他很不习惯,“平时每天都要进货的,但这几天我都没敢加货。”

由于还没决定搬去哪里,虽然摊位已经空落落的,只有几十袋洋葱、土豆,还有几十捆白菜堆在角落,但苗玉军这两天还在为存货发愁。“这里七七八八加起来至少还有2万多斤菜,原本一天就能卖完,但现在这样子,估计拖到月底都清不完。”

趁着下午客户稀少,苗玉军拿着账本,一一核对着存货的数量和进价,盘算了半天,他说:“实在不行,看来要甩卖了。”他打算今天白天再试着按原价卖,从今天晚上就开始低价抛货,“平时两块一斤的洋葱,最多还可以便宜个两毛钱吧,”他说,卖掉多少算多少,总比放着烂掉来得强。“甩卖完,我们就跟这里拜拜了。”苗玉军感慨万分,随着曹安路市场的关门,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艰辛】

摊位费进场费翻倍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昨日的曹安市场,零售摊位前依然是熙熙攘攘,挤满了前来买菜的市民。而再往里走,在蔬菜批发区域,部分摊位已经显得有些空空荡荡,依然“留守”在市场的摊主们都很忙碌,有的在整理摊位上的货品,有的还在忙着处理这天的订单,年轻的张宣(化名)也是其中的一员。

见到张宣的时候,他正在搬运一块卸货的大铁板,当记者向他打招呼时,他和气地点点头,仔细看他的正面,有些瘦弱,带着一脸疲态。

难,菜价贵了销量跌了

张宣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85后”,今年才27岁,但在曹安市场和家人一起经营蔬菜批发已经有近10年。“我父亲从十七八年前就开始在曹安市场做生意,我大概十年前从山东老家过来,我特别记得自己刚刚来到曹安市场的情景。”

“那时候曹安市场的租户远远没有现在多,我们家当时虽然还没有现在这样完全固定式的摊位,但当时由于商户更少,曹安市场里面的路比现在还宽敞,那时我们家的摊位面积也比现在大得多。”

张宣指着自己所在的半露天摊位,“那时候曹安市场的租户比现在少多了,以青椒为例,整个批发区域内大批量进青椒的租户大概也只有三家的样子,而我们是其中一家,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晚上甚至能卖掉两三百包的青椒,而现在呢,一个晚上也就卖个二三十包,现在哪家批发租户没个青椒卖呢?很多租户都同时经营着二三十个品种的蔬菜。”

“这些年我的感觉是,虽然菜价比以前贵了,但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天总体的销量不如以前,加上租金、进场费等都在涨,生意反而难做了。”

累,摊位须24小时有人

这些年来,张宣和自己的父亲、姐姐一起经营着这个批发摊位,生意好的时候,张宣的父亲每天上午10点多就到江桥批发市场进货,生意清淡一点的时候,他父亲就会下午一两点过去。张宣和姐姐也有分工,摊位必须24小时都有人,为了让姐姐能够休息得好一些,张宣主动选择晚上在市场里守摊子,而让姐姐白天过来。“凌晨时分很多菜市场的零售摊贩会来拿菜,早上主要是酒店、单位食堂的客户,通常我都是晚上六七点钟开始上班,一直忙到早上八九点钟,几乎年中无休。生意好的时候,比如过年前,我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由于长期与蔬菜打交道,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对各类蔬菜的品种和品质了如指掌。

张宣笑着说:“虽然对曹安市场的关闭有些舍不得,这些年长时间的晚班日子熬过去了,以后总算还能够稍微轻松一些。”能搬走对张宣来说可能意味着一种解脱。接下来,张宣和家人要搬到铜川路那边的一家农贸市场,“虽然我们的客户都是熟客,互相都留有联系方式,但搬家后,多少会流失掉一部分客户。”

乱,治安不好环境又差

提到这个他工作生活近十年的曹安市场的印象,张宣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有点乱”,“不时会有一些小偷在曹安市场里‘活动’,我们一边做生意的同时还得一边提防着小偷。”

“除了治安不太好外,环境也很脏乱,一些大酒店的老板最开始还穿着皮鞋、高跟靴子来买菜,后来全都换成了最旧的深色球鞋、布鞋。”说起对曹安市场“乱”的印象,张宣仿佛打开了话匣子,“的确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里非常拥挤,到处都是人,只要有一点多出来的空间,就会有人在那里设摊。在批发区域,只要有哪家租户在卸货,大货车就能把路给堵死了,而商户如果开车过来买菜,几乎都找不到地方停车,偶尔也会有客户说,‘你们这里菜的价格不算最低,环境又差,要不是品种还比较全,我们都不想来你们这里采购。’”

说到经营批发菜到底能赚多少,张宣并没有告诉记者一个具体的数字,“差不多每天要卖五六吨蔬菜,一天的营业额有高有低,蔬菜贵的时节每天能有三万多元进账,平时每天也就一万多元。”张宣感叹,听起来好像不少,但除去经营成本,也赚不了太多的钱,“前些年,像我们这样40平方米左右的摊位费每月也就3000元,现在都翻倍了。货车的进场费也涨了,我记得以前也就七八十元一辆,而现在也翻番了,再加上人工卸货费、临时工费、保洁费、运输费等,每月成本支出就要达到一两万元。”

昨天傍晚时分,张宣依然和家人在一起收拾着摊位里的各种杂物,“明天起我们就开始到新的地方去卖菜。”在曹安市场的繁华与落幕中,张宣有些“扮老成”地感叹,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而已。对张宣来说,他最关注的,还是怎样留住曾经的老顾客,让自己和家人一起,继续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做好蔬菜批发生意。

该搬去哪卖菜不少人很迷茫

周边菜场摊位小租金贵郊区太远可能人气不旺

这两天,曹安市场里的摊贩见面问的不再是“生意怎么样”,而是“你定了去哪里”。虽然全市有不少集贸市场可以选择,但是对于不少菜贩来说,它们没有一个像曹安市场那么“完美”。

想跟着客户走却分身乏术

“我们现在还在为去哪儿的事情感到发愁,你能帮我们找个地方吗?”一见到记者,老袁一家就焦急地问了起来。距离市场正式关门只有两三天了,老袁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去处。

一接到要关门的通知,老袁就开始打听全上海各个集贸市场的情况,但结果发现能搬去的市场都太远了。“有老乡叫我去江杨北路的菜市场,也有人推荐华漕市场,说那里比较成气候,生意能有保证。”老袁叹了一口气说,“我们不是做大型批发生意的,客户都以附近的饭店、单位食堂为主,他们进货方便,我们送货也方便。”老袁说,曹安市场距离市区不远,尤其是长宁区、普陀区和静安区的饭店餐馆几乎都来这里进货,客户资源丰富。

最让他担心的就是,如果搬到比较远的地方去,老客户根本不可能会跟过去,相当于要失去大部分的客户。“原本打算客户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可是现在每个客户去的方向都不一样,我们分身乏术啊!”

对老袁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在附近找个合适的摊位,为此,他也到附近转了转,但却无功而返。“周围确实没有大型集市,要么只有社区型的菜场,摊位紧张,摊位费也贵。如果找不到地方,就没有饭吃了。”老袁忧心忡忡。

去郊区很可能几年不挣钱

老牛在曹安市场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卖的是紫薯和紫山药。

“刚通知我们市场要关门的那一个月里,几乎全上海各地的集贸市场都来我们这里塞小广告,想拉菜贩去他们的市场摆摊,每天柜台上能收到一堆。”为了考察市场,老牛几乎把每个市场都跑了一遍,“没一个比得上曹安路的。”老牛说,华漕市场太小,每个摊位的面积只有曹安路五分之一。“我这个摊位大约有100平方米,可以放几十吨货,他们那里只有20平方米,放10吨货就塞满了。”至于江桥市场,老牛觉得那里竞争太激烈,不少当地菜贩的名气已经起来了,如今再搬过去,很难招揽到新客户。

想来想去,老牛决定去青浦一个新开的市场试一试。“反正到哪里都是从头开始。”老牛说,离开曹安市场后,老客户肯定要失去一大半,配送、运货、营销等都要重新磨合。“青浦市场我去看过,因为是新造的,摊位大,车位也多,装卸货都方便。”老牛告诉记者,他定了一个面积还挺大的摊位,摊位费比现在便宜一半,这也是吸引他搬去那里的原因之一。

“我已经准备好至少三四年里是不可能挣钱的了。”老牛决心破釜沉舟,他希望新搬去的市场生意能尽快好起来,“只要摊位费不要像曹安市场涨得那么快就行了。”

周边菜场将增平价菜销售点

曹安市场约八成经营户已找好“落脚点”,10%经营户将改行

普陀商务委将及时下拨补贴、增加农产品直销店平抑菜价

晨报记者 张昱欣

昨日,就曹安市场关闭这一市民所关注的问题,普陀区及市场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周边菜场将增加直销店

问:曹安市场关闭对上海菜篮子供应有何影响?是否会影响蔬菜批发价格稳定?

答:曹安市场成立于1991年,于1992年开业的曹安市场设有蔬菜部、肉类部和粮油部,共有1958个摊位,其中主要从事批发业务的固定摊位1508个,从事零售业务的临时摊位450个。作为本市中心城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产品主要供应市中心区域部分菜场、区域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等。同时,零售业务主要面向市场周边区域居民。经普陀区商务委调研,曹安市场周边主要标准化菜市场目前货源主要从江桥市场进货,曹安市场关闭对保障供应不会带来明显影响。

问:是否会影响市场周边居民的买菜问题?如何保障这些居民的利益?

答:为不影响周边居民买菜,普陀区商务委和长征镇此前就周边市场供应保障及菜价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曹安市场关闭后,周边长风、梅川、真西、芝川、诚信、清峪、清涧等7家标准化菜市场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距曹安市场数百米远的梅川、真西等市场的蔬菜摊位空置率均超过一半以上,经过近半年来的引导,不少在曹安市场内经营的零售摊贩将在市场关闭后搬进标准化菜场,上述两个市场目前蔬菜摊位已经满额签约,梅川市场还增设了30个摊位,提高蔬菜供应量。

为平抑菜价,区商务委将对7家菜场进行菜价实时监控并及时下达补贴,市场内还将设立农标对接产销直供专柜。同时,区商务委和长征镇还将积极推进和蔬菜产地的对接,推进平价蔬菜销售直接进社区。长征镇也正和相关方面沟通,在曹安市场关闭后再增加农产品直销店,确保周边居民的“菜篮子”。

“曹安网上市场”已上线

问:市场关闭后批发商是否出现分流?

答:曹安市场与经营户之间为租赁关系,租赁合同已于去年底到期。为便于经营户分流,市场设立了2个月的过渡期至本月底结束,3月1日市场将正式停业关闭。目前,市场内约八成经营户已找好“落脚点”,主要前往西郊国际市场、江杨市场、江桥市场及周边菜场,还有10%左右经营户表示将改行。

问:市场关闭后对周边环境、交通会有何影响?

答:长期以来,曹安市场作为初级批发市场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加之运输车辆乱停放、市场外随意设摊拉客等现象的屡禁不绝,对区域食品安全、交通、市容环境、治安、卫生管理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周边居民投诉不断。曹安市场停业关闭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也是适应市政府对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整体合理布局的需要,符合普陀区打造“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战略目标。

问:市场关闭后业态会否发生调整?“网上曹安批发市场”有何构想?

答:对于曹安市场地块的后续开发,普陀区表示目前规划还在制订中,有关部门将从提升发展能级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另外,“上海菜篮子曹安网上市场”目前已上线试运行,但相关功能和服务仍在完善中。

曹安停业关闭仅是个案

问:曹安市场的关闭是否意味着近几年上海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格局调整?

答:曹安市场停业关闭的现象仅仅是个案而已,在沪上众多的大型农贸市场中并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更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正常运营。

目前上海规模较大的农贸批发市场还有位于普陀的江桥蔬菜批发市场、位于浦东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位于闵行的七宝蔬菜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2106.html

更多阅读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 十七岁最后一天的祝福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 同时也是我十字头的岁月最后的一天。 没想过要怎么过这一天来以视纪念。也许是长大的缘故吧,总觉得一天一天总是一个样子,平淡无奇,没有激情没有想法也没什么快乐欢愉可讲,偶尔会有一些淡淡的

《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观后感 兰迪教授最后一课

看完《兰迪·波许教授的最后一课》的视频,我真的很佩服兰迪·波许教授。因为他已经被诊断患有胰腺癌,但兰迪·波许教授依然保持一贯的乐观,兰迪·波许教授认识到,尽管自己身患绝症,但却无比幸运,因为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自己儿时的大多数梦

中国版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案

同学们,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因为明天我就要正式退休,并且离开这所学校了。今天,我想给你们上一堂与以往不同的课,想告诉你们有些事情的真相。如果今天再不将这些东西讲出来,那么我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便成了一名终身不诚实的

声明:《新闻晨报 曹安市场的最后一天(13.3.1) 新闻晨报广告报价》为网友雾里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