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8次对新疆的收复和管辖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知识】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是指昆仑山 阿尔金山 塔里木盆地 天山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是吐鲁番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达克拉玛干沙漠(2)我国自古对新疆地区就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公元前138、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西汉时于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设西域都护府],管辖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的辽阔地区。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西域,他在西域经营30多年,东汉派 窦固 打败北匈奴后,重建西域都护。唐朝时又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之进行有效管辖。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新疆大部自西汉便属中国,今天新疆大 新疆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西汉出现于我国史籍。不时被北方游牧民族侵占。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新疆古称西域(狭义指玉门以西、葱岭以东地区),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他处于亚洲大陆的腹地。据专家考证,曾有30多个古代部落或民族在这里不断繁衍生息,使用过30种以上的语言。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诸如哈密的三道岭、七角井、吐鲁番盆的阿斯塔那、乌鲁木齐县的柴窝堡,以及木垒、奇台、伊犁、库车、巴楚、且末、于阗、皮山等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型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但究竟是何种人几无法得知。

最早的统一,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结束了该地区长期以来诸游牧部落不相统属的分割局面,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汉武帝为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古读dà rou zhī,现读dà yue zhī)对抗匈奴。张骞的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国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对新疆的了解,最早的是在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中,当然这并不完全可信。秦代与胡人争的是河套地区,势力并没扩张到新疆。对新疆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当时中国北方强大的匈奴王朝统治着新疆,汉王朝为打败匈奴遂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1.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将中国的势力扩大到了甘肃宁夏一带。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

2.西汉末,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同时,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进攻,南征北战,稳定了汉对新疆控制,这是中国第二次控制新疆。

3.东汉末,中原大乱,新疆不再接受中央控制,魏晋南北朝及隋王朝都未能完全恢复对新疆的控制,此时突厥人开始称霸西部,大部分新疆都在突厥汗国的控制之下。唐王朝空前强大,李世民击败突厥,唐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这是中国第三次控制新疆。

失控的历史:高仙芝兵败坦逻斯,安史之乱,使得中央政府再一次失去了对新疆的控制。回鹘汗国、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继起于新疆,10世纪初喀喇汗王朝开始信奉伊斯兰教。改变了回鹘及其它操突厥语系诸部族的宗教信仰,而且了逐渐取代了天山以南地区佛教的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地位,并迫使原在天山以南地区长期流行的袄教、摩尼教、景教等其它宗教也退出这一地区。宋朝时契丹族败兵进入新疆,建立西辽政权,控制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13世纪蒙古人迅速崛起,1218年(嘉定十一年),蒙古首领成吉思汗率大军横扫天山南北,灭西辽政权,不久,又把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儿子察合台统治。是为察合台汗国。开始了蒙古族对新疆的控制!

这时原在这里活动、并已经融合了众多操突厥语部落的“回鹘”,在汉文史籍中开始改写为“畏兀儿”。这说明,天山南北原许多操突厥语部落部族之间的长期融合过程已基本完成,近代意义上的维吾尔族已初步形成了!察合台汗国开始服从蒙古帝国的统治,后脱离元朝控制成为独立的汗国。

14世纪初,察合台汗国统治层发生分裂,汗国分成东、西两部分,畏兀儿族集中生活的天山以南地区主要处于东察合台汗国(1348-1513年)统治之下。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蒙古统治者失去今北京后退回大漠南北。不久,东察合台汗国也发生内乱,四分五裂,今新疆境内出现许多割据政权,“地大者称国,小者止称地面”。这些政权的统治者虽然基本上还是蒙古贵族的后裔控制了新疆。

15世纪初,已经畏兀儿化的蒙古察合台后裔赛伊德击败各政敌,于1514年(明武宗正德九年)率兵攻下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等天山南部各地,消灭了东察合台汗国,在叶尔羌(今莎车)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国后期,由于宗教中自称穆罕默德后裔的和卓势力的介入,汗国发生分裂,由白山派和黑山派轮流坐庄。

蒙古族此时分漠南蒙古(在今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在今外蒙古,明时称作鞑靼)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明时称作瓦刺,曾长期与明作战,一度俘明英宗,围北京,后与明约和)三大部。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四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四部各有其牧地,准噶尔部游牧于伊犁,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土尔扈特部游牧于雅尔(即塔尔巴哈台)。1640年准噶尔汗国建立,首都伊犁。 1680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引准噶尔蒙古军队12000余人越天山南下,攻灭了叶尔羌汗国,控制了新疆。

噶尔丹得陇望蜀兼并四部,进攻漠北的喀尔喀蒙古,杀得该部王公贵族向清王朝求救,公元1690年康熙帝为制止噶尔丹继续南下出兵相拒,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大败噶尔丹。1696年又败之于昭莫多,噶尔丹势穷自尽。其侄策妄阿拉布坦继汗位。1715年,准噶尔军攻入拉萨,清廷遣军入藏,又击败准噶尔军,迫其撤出西藏。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继位,雍正九年(1731年),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清军。次年,清军发起光显寺之战,才打败准噶尔军队,双方都无力消灭对方,只好战罢谈和。乾隆十年(1745),噶尔丹策零死,达瓦齐夺得汗位后,与阿睦尔撒纳互相攻伐。1754年,阿睦尔撒纳降清。次年,清朝乘机发兵,直捣伊犁,达瓦齐猝不及防,兵败被俘。阿睦尔撒纳随后在准噶尔掌权,可他不同意清朝分开四部的做法,意欲控制新疆。乾隆决定灭之,1757年清军在兆惠统领下从巴里坤(今属新疆)等地分路进击,阿睦尔撒纳全军覆没,只身逃沙俄,同年病死。清军屠灭准噶尔部数十万人,和准噶尔汗国打了近七十年仗最终得胜,蒙古族对新疆五百年的统治方告结束。

4.准噶尔部囚禁在伊犁的白山派和卓首领穆罕默特(已死)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史称“大小和卓木”)被清军释放。大和卓返叶儿羌(今莎车)统领回部,小和卓留伊犁掌管伊斯兰教务。次年,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与大和卓一起集众数十万叛乱,1758年乾隆命定边将军兆惠平回,1759年六月,兆惠和富德各率兵1.5万分别攻喀什噶尔和叶儿羌。大、小和卓弃城南逃,越葱岭西遁。清军追击,获叛军降卒1.2万余。八月,大、小和卓被巴达克山部首领素勒坦沙执杀。清朝遂统一了新疆,这是中国对新疆的第四次控制。乾隆帝为这片新收入的土地起名叫“新疆”!

1840年(清朝道光二十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新疆政局发生多次重大事件,影响到维吾尔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一是和卓后裔在南疆地区的多次作乱。大小和卓叛乱失败被杀后,其后裔流散到中亚各地。到道光初年,已长大成人的张格尔、玉素甫(大小和卓之孙一辈)在中亚浩罕汗国支持下,纠集追随者一再入卡作乱,一度攻占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等城。1840年以后,和卓后裔倭里罕、迈买的明、铁完库里等(大小和卓重孙一辈)又不断入卡作乱。到1866年(清朝同治五年)时,全疆出现了以伊犁为中心的苏丹政权,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妥得麟政权、以库车为中心的热西丁政权、和以和田、喀什、叶尔羌等为中心的各个地方政权。在这些政权中,除乌鲁木齐妥得麟政权主要是以回族为主的政权外,其它各地建立的政权几乎都是以维吾尔族为主建立的政权。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初,浩罕军官阿古柏与和卓后裔布素鲁克(张格尔之子)侵入喀什噶尔。阿古柏利用“和卓(圣裔)”、“圣战”名义,先后击败叶尔羌、和田、库车、乌鲁木齐等各地并存的政权,占据了天山以南及乌鲁木齐等新疆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哲尔沙得汗国(意为七城汗国)。中央政府再次失去对新疆的控制。

5.1875年(清朝德宗光绪五年)清朝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于1877年(光绪三年)把击败阿古柏军队,将之驱逐出新疆。

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实行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管理体制到单一郡县制的转换,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这是中国对新疆的第五次控制。

6、中国共产党终于管辖新疆

清王朝进入公元20世纪后,已是穷途末路,气数临近,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革命党人的足迹,也踏上新疆的土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不久,新疆革命党人刘先俊等人计划于迪化城策动起义。因叛徒出卖而失败。翌年,以杨缵绪、冯特民、李辅黄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伊犁起义成功。宣告清朝在伊犁反动统治的结束。之后因清朝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命杨增新为新疆都督,杨增新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革命党人妥协,资产阶级领导的伊犁起义失败。但伊犁起义作为新疆各族人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发动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埋葬封建专制制度的伟大革命斗争功不可没。伊犁起义还激发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热情和斗志。

杨增新窃取伊犁起义成果,担任新疆都督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制造民族不合,推行愚民政策,镇压不同意见。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在统治新疆17年后,终于死于统治集团内讧。1928年,愚昧不堪的金树仁继新疆都督,社会动乱进一步加深。1933年末,金树仁被迫出逃。阴险狡诈的封建军阀盛世才接任都督,开始他长达10年之久的反动统治。

1933年是新疆的多事之秋。以穆罕默德·伊敏为首的大突阙主义分子妄图分裂祖,破坏国家统一,但由于人心向北,几个月后就覆灭了。

盛世才是一个典型的反动政客。摆出一付积极治理新疆的虚伪面孔,积极发展同苏联的联系,妄图利用苏联人的支持保持自己“新疆王”的独裁地位。在一些进步青年的影响和苏联的帮助下,盛世才于1936年形成“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同盛世才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0月,盛世才同意我党在迪化成立八路军办事处,滕代远任主任。随后,党中央派遣了一百多位党员来疆工作。

7、“四、一二事变”后,新疆沦入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后,各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更加尖锐。政治局势的恶化孕育了三区革命风暴。

三区革命是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在苏联的支持和进步知识分子领导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反对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8.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

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其后,各路大军向华南、西南、西北迅猛挺进。在西北战场,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攻西安,克兰州,占西宁,据银川,进军河西走廊,兵临玉门,10万大军直叩新疆大门。
中国历史上8次对新疆的收复和管辖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

中共中央在立足军事解决新疆问题的同时,根据形势,努力争取和平解放新疆。中共中央派出联络员邓力群由苏联进入新疆,于1949年8月14日抵达伊宁。邓力群向三区领导人传达了中央的意图,并代表党中央邀请三区派代表参加即将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三区领导人欣然接受邀请,并明确表示,在和平解放新疆的问题上,赞成中共中央的一切主张和决定,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通过“立群电台”,党中央与三区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将三区革命汇入了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壮大了新疆的和平力量。9月15日,邓力群秘密抵达迪化,分别与包尔汉、陶峙岳、陶晋初、刘孟纯等会晤,并向陶、包转交了张治中敦促和平起义的电报,传达了中共中央对解放新疆问题的考虑。

中央通过张治中作陶峙岳、包尔汉的工作。张治中在国民党新疆军政人员中有很高威望,新疆三区革命爆发,他力主和平解决。9月10日和22日,受毛泽东主席委托,张治中两次致电陶峙岳、包尔汉,陈述形势,晓以大义,敦促其走和平起义道路。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新疆代表赛福鼎·艾则孜、阿里木江·哈肯木巴也夫、涂治参加了会议,这对新疆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蒋家王朝败局已定的形势,特别是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势不可挡的进军步伐,以及新疆和平进步力量的发展,新疆军政当局迅速分化,陶峙岳、包尔汉等表明了走和平道路的态度。

兰州解放的消息传到迪化,新疆国民党驻军士气大落。陶峙岳因势利导,陈说利害,最终促使顽固派交出部队,离开新疆,为和平起义扫清了障碍。同时,以包尔汉为首的省政府也采取各种方式,动员各民众团体和广大群众一起为维护新疆的和平而努力。9月25日、26日,新疆军政两界分别由陶峙岳、包尔汉领衔,各师旅长、省政府委员联名发出通电,宣布起义。10月12日,人民解放军6万人马,几路大军从酒泉出发,向新疆展开气势磅礴的大进军,迅速完成控边布防任务,把五星红旗插遍了天山南北。

从新疆国民党军政通电和平起义,到人民解放军进驻南北疆完成布防,新疆实现了和平解放。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个重大胜利,开创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作者:尹珺君 根据:新疆自治区党史研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2749.html

更多阅读

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 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

感谢“草根名博”的重点推荐!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皇帝作者/乐奀  年号,是中国封建制度一大“发明”,系古代皇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标志。不同的皇帝需有不同的年号,一般不用另一个皇帝的年号,否则会被认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29 --- 关羽 (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 ---关羽关羽(162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将领。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

声明:《中国历史上8次对新疆的收复和管辖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为网友霸气外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