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拳{一楼为自己看法,往下为网上资料转载} 轨迹拳一楼为自己看法
下面贴出轨迹部分发挥后的教程,经典教程网上都能很容易找到。
=迎 风 挥 袖=
中 柱
在公开区我曾说要把中柱练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望初习的朋友认真找找。下盘三角强劲支撑,中柱一立,就能上下之“气”团聚中宫,间架就基本形成,得“气力之渊”。用桩练,用功舞练。
运动中中柱不丢,才谈得上撕掖打,否则间架散软,是撕掖不了人的。昨天我陪练想试试撕掖(此前我一直没让他练,因为他软散),我就陪练,反应虽有一些,结果总是摇摇晃晃,我一棚反把他摔出去了。这样不行,上去撕掖等于送上去挨打。
撕掖要练到对方越用力顶抗,就越容易把他拔起来才对,这里就有触觉敏感为基础的角度变化、节拍、功力(间架质量)等综合素质问题。
昨天因天气冷陪练穿了棉衣,我杀前锋手就可以发些力了,这个东西也真不错,手臂上一拳简单直接,常常把陪练打得旋转起来。顺序倒序都可以用平斜拳来杀手,好玩。
对了,另一个是击打目标的能力问题,拳头要练的会跟踪头部目标,追着对手躲闪的头打,他沉身低头就下斜拳打,仰身后躲就上斜拳打,他退步就追上去打。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向原先的位置打,这就是不要预定目标。打多了这个能力会打出来的。
防 线
对敌撕杀,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防线。敌人冲杀过来时,不要胆怯害怕,也不要张狂托大。这是危机四伏之瞬间,就象在山崖峭壁小道与仇敌狭路相逢,要占据脚下的位置和立身空间,寸土寸势必争不让。敌人发动攻势就有可乘之机,抓住机势积极反击,错过机会就会陷入被动,大势不妙。
向外引开来势就要直线反击,直拳斜拳都要将力量穿向他的中轴。对从侧面挥摆的攻击,要采取中线阻击,不要理会侧向飞来的拳脚。不要下意识地去拦挡对方的攻击武器,这种单纯的防御性行为是不可取的。打斗时要身心活泼,斗智斗勇,但不要与对方去较劲拚力气。闪身让位要恰到好处,不能超出攻击敌人的范围,也不要与敌人靠的太近,胶着一块做纠缠,或是没有了做动作的空间。
发力不要太猛,以免失去身体平衡,无法做进一步的变化。该进攻的时就要积极进攻,该防守时就要后发制人。进攻时要收住身势,这样才能发动插花回环的连点攻击,也才能因敌变化。防守中一定要同时反击,防是为了打。顺中用逆,防中用打,是平时训练及真实打斗的一大原则。
拳学是行动的学问,按照正确的方法程序去训练是成功的关键。不要只看拳书不练习,更不要迷恋那些玄玄乎乎的高妙理论。要抓紧每天的时间进行修正,日积月累,一步步走向成功。
筋肉骨节,处处开张,身体要保持这种弓拉弦直的不空状态。在此基础上,大形同动,局部自律,盘旋缠绕,三圆复合,这就是进入拳学圣殿的大道法门。泛视、同动、近取,无论怎样踢打,都是基于圆的运动,自于圆的爆发。将圆越练越小,以我之小圆打对方大圆,中权在握,则立于不败之地。
俯卧桩的秘密
有些时候真不想说,不是因为保守什么的,而是厌烦一些人不懂装懂,让他们装懂下去好了。但想想会员区的一些朋友,还是谈谈。
俯卧桩是一个练实力的功法,但又不仅仅如此。不懂装懂的人,就只知道它是练力气而已,故很轻视轨迹拳学。
其实俯卧桩绝不止是练实力这么简单,而在于它是体认拳学法门的一条途径,即功架的内在方法,正确的弓态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俯卧桩的秘密所在。
它的腰腹状态就是过去所说的抱丹田、聚丹田、沉丹田,敛臀塌腰;它的脊柱贯穿的身体就是立身中正、开胸拔背;它的身手状态就是双臂撑抱、手抱背争;它的腿部状态就是轴向伸拉,与头部对称。
按俯卧桩的体态力感站起来,就是浑元桩,就是拳学桩功。
没有老师调桩看桩,初学者很难把握正确的桩态,用俯卧桩来自我体悟校正,是简单有效的方便法门。
纵向争,横向裹,外角夹,内角撑,这种真紧,就是真松。这就是不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摇身、发力,胸肋绝不疼痛。
实战训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根据自己一年半来的实战训练,将一些问题指出来并提供解决办法。它不是来源于拳书,而只是一个轨迹爱好者、格斗教室训练体系受益者的一点体会认识,它不是什么权威,却是真实有效的,说出来期能对自学的朋友有所启发。
1、泛视。泛视与人的精神状态和距离密切相关,精神紧张和胆怯都会严重影响人的泛视能力,而距离越近则泛视的面越窄,因为光线不会拐弯。
解决办法:思想灌输,即平时就要反复告诫自己一个道理,放宽心不要怕,怕也要打不怕也是打,越怕越挨打,并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来验证这个道理,获得自信。其次是不要死守后发先至的教条,当距离过近就要果断出击,以攻为守,这时是先下手为强。
2、同动。同动源于直觉,直觉的培养在于长期的实战训练,别无法门。但许多人会这样,“我反应过来,就是动不了“,刚练实战时我偶尔也会这样。
解决办法:多练实战,一定要养成“鸡腿”习惯,即后腿永远要保持微曲如弹簧的状态,这就是“消息全凭后脚登”,一触即发由后腿登开始。
3、近取。近取总慢半拍,您手才出人家手已收回完成攻击。除了泛视同动的能力外,就是技术问题了,即有了多余动作。如晃头、回避就是典型的常见的毛病。
解决办法:在实战训练中一定要养成正确的技术规范,要采取进攻性的身步来完成防护,使防守反击成为一个同时的瞬间动作。要知道,身步一动头就自然避开了,进身就是一种闪避,朋友们可多体会其中的微妙。
4、截击与撕掖手。慢半拍也是常见的问题,原因也很可能是出在多余动作上。而撕掖手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去够手,这实在是一种自杀行为。
解决办法:注意技术的规范性,克服拳来抬手再实施的毛病,养成原位出击的阻击式发力习惯。撕掖手要强调步到身到,脚准确到达位置,手造膊根往中线圈划。
5、奇正。进攻就被轻易反击,防守不能进攻,是奇正不相生所致。
解决办法:提示,多体会歪步。
6、互殴。这是最常见的问题,职业拳王、散打王也是这样,在比赛中屡见不鲜。存在不等于合理,就象流感很普遍,但我们不会认为得流感是健康标志吧。换句话说,互殴不可能杜绝,但却要防止它的发生。
解决办法:后发攻击要见拳就进,先发攻击要制动定位,力争头手就成功。
对实战训练的一点认识
实战训练是学以致用的培养途径,其重要性我们都知道。
实战训练,训练的不是招法用熟,而是技法施用能力,即泛视、同动、制动、定位的能力。老李说大师打的是本能发力,拳手打的是技术;理论上每人都可通过训练恢复发力的本能,事实上却没有几人能实现。我想我们都是凡人,就不要作做本能发力的春秋大梦了。
泛视同动制动定位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进攻,都要在“吃咬”上下功夫,即制动定位。先发攻击更难“吃咬”,速度快还不够,还要出其不意,难。所以形意交手法说“借法容易上法难”。后发制人要学会“碰”,一碰就碰住了,由于这一碰是出乎对方意料和有角度手法的,那一瞬间对方会象陷进一个机关里插翅难逃,所以老李说,一旦制动定位成功,就等于判了对方死刑,大有道理。
贯通的一点体会
贯通是一种身心协调一致,身体运力饱满无断的状态,是拳习修正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九要论第一论说形散万殊而理一贯,就是强调拳学动作千姿百态,而本质要求就是一个贯通。意拳的六面浑元力,卢氏结构的核心拓扑变形,实质就上就是一贯状态,名称不同而已。
贯通的运动训练必须有静桩的基础,内向外涨,外向内裹,上下左右前后抻拔不失,中节将全身合成一体后,就可练习。
贯通的运动形上极缓极小,但它身体与手的对称运动却是一幅太极图。
具体的训练,小刀已说的很详细,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好的指导贯通练习的文章,大家可以仔细阅读。
这个练习非常之艰难,对于自学者来说是个比较坚难的历程,要有耐心!
对轨迹拳的简单认识
除却应用之道,轨迹拳就是大形轨迹贯通,我认为所谓的武术均如此。
大形外在的表象是姿势,内在的实质是一付骨架杠杆
轨迹的表象就是立平斜三园及S形螺旋圆,其内在的实质就是贯通。
贯通就是揉动骨架杠杆,立园通任督小周天,平园通带脉,均中含斜园,螺旋S形称太极圆通大周天,成就束展起落卷纵变化。慢揉是修炼是体,快揉是发是用,就是所谓的体用一体。
精神先守内体会以上的“实质”,不断调整修正;达到一定程度既能守住内,又能照顾到外在环境,甚至找到某种似有若无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由内而外”;这种联系不断明显而达起呼应,就是所谓的与宇宙起呼应,而可引导修炼,步入所谓的‘天人合一”阶段。
哈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把复杂的说道简单化,省得自己永远一头雾水。
但简单化并不等于修正就简单易达,而是使修正明白化。
科学高效实战训练法——三线打斗和高频震颤
习武多年,对打没少练,可一临自由实战却仍落个手忙脚乱,攻防严重脱节。苦恼之余,笔者于去年四月专程赶赴辽省大连,向轨迹拳学传人王宪峰先生求教,得其独创的三线打斗和高频震颤之法。两月之后,笔者在声明不主动攻击和伤害对方的条件下与拳友试技,均达出手即得之效果。现借杂志一角予以介绍,期能对喜爱实战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三线打斗原理
表面上看,实战时拳脚纷飞,杂乱无章,令人无所适从,实际上却是简单清晰,章法可循。有准备的打斗从对峙开始,只要敌我对峙,双方之间就存在着一个事实空间,它对双方的行动提供了条件,也对双方的行动作出限制。轨迹拳学把这个空间划分为三条线,即双方的防线和中线(如图1),一方发起攻击,就必须穿过中线突破对手的防线,而另一个只需在进攻者穿过中线时凭直觉作出反应,守住自己的防线进行反击,即可后发制人,所以说攻惊与反击的成功,都决定于穿过中线到达防线的这段小空间里,得手只在半步。
那么如何守住并利用防线进行打斗,这就是王宪峰先生确立的三线打斗的要义所在。王先生精于短棍之技,并从短棍杀法领悟拳道,发现并总结出三线打斗原理及其训练法。对方穿过中线突破防线,只有两种方式,即正面突破和侧面突破。无论那种突破,作为攻击武器的拳、脚、肘、膝,其攻击的运行轨迹只能有三条(如图2),即正面的中线攻击,如直拳、劈拳、虎扑、弹踢;侧面的左线和右线攻击,如平(摆)拳、上斜(钩)拳、边腿、摆踢等等。抓住左中右三条线进行变化应对,敌方中线攻击,我可横走竖撞折线反击;敌方左线或右线攻击,我就中线直进阻击逆打,这种不据繁杂拳脚,而以空间路线变化法则进行的应对打斗,就是三线打斗原理。
例如,敌方中线攻击,直拳打头,我则歪步撞拳反击,前脚横前挪让位进身使其直拳落空,几乎同时后脚直插其裆一个后手撞拳,一下即可解决战斗。如对方中线攻击用的不是直拳而是劈拳迎面下击,我仍然可歪步撞拳,让开打到,一击中效。无需直拳来了是一种反击,劈拳来了又是另一种反击,这样的话千招万式学也学不完,而跟着敌人的拳头跑,那肯定要落后挨打。
二、三线打斗训练
三线打斗训练是模拟实战训练。实战训练与实战不同,实战只讲结果,其余不论,而实战训练是培养习者泛视、同动、近取,要的是准确无误、得心应手的得手能力。所谓得手,就是扼制对手的进攻并短时间置其于不能打斗的境地,从而保障我的拳脚得以畅通无阻直击要害。因此,三线打斗训练,只要求陪练按三条线授手进攻,让主练者熟悉掌握三线对应打斗之法;作为主练者并不真的拳脚到肉伤害对方,而是在扼制对方的攻击上下功夫。这个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是一条线一条线训练,能从容应对一条线的攻击后,再练另一条;二是主练者要选取原理性的打法进行练习,所谓原理性打法就是一个大形足以应付一条线的攻击,又可以生变多种拳法的打法,如歪步掖打,掖住对方后恰如空中投石,可以直拳、撞锤、撩拳、斜拳、平拳、劈拳任意司为;三是陪练的授手要从留手过渡到不留手,速度、力量、突然性不断提高,从配合主练得手到存心不让其得手,以此加难训练使得主练者的得手能力不断增强,精益求精。
三线打斗训练是一种原理性训练,根据这个原理,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出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案,无论是拳击、散打爱好者、还是传统武术爱好者。
三、三线打斗的最关键性技术——高频震颤
许多朋友在练习实战中有这样的体会:对方的拳脚攻来自己心里很清楚,可想让位闪开却动不了,或动了却总是慢半拍,结果被对方缠着一轮乱拳打的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这个原因其实出在步法的运动节奏上,灵不灵在于步,活不活也在于步,故古拳语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之说。
大凡见过王宪峰先生的朋友,无不对其疾快如风、一闪即至的步法感到吃惊。当你发现他动的刹那,他已疯牛怒虎般扑到了你怀里,这种惊人的步法,完全得益于他独创的一个简单的步法启动技术——“高频震颤。”。
高频就是步法的节奏极快,震颤就是步法启动时腿部一个幅度极小的颤动。高频震颤的练习分三步,警戒式站立:1)抬起后脚垂直下踏,身体后靠并向下沉,后腿接触地面立即象压缩的弹簧,将整个身体弹射起来,其动态节奏就象灵猫一样,伏身扑出,瞬间完成;2)抬起前脚向下踏动,整个身体随前脚一踏即起;3)将上两步动作合成一个动作,后脚一踏紧接着前脚一踏,整个动作充满弹性,干脆利索,一气合成。“踏”不是猛力跺踩地面,而是象汽车减震钢板那样的一“哆嗦”,利用地面反作用力极速催动身体位移,其间身体要争、髋部要摇、全身呼应、后驱逆行。可以说,“高频震颤”是练出动如脱兔、势如怒虎的步法气势的关键,没有或者不知道“高频震颤”训练方法的人很难掌握步法的精髓。
以上只是勉为其难的用文字对三线打斗和高频震颤作个简单介绍,词不达意在所难勉。
格斗入门
格斗入门(一)
我练散打时第一天,教练就教的是这个方法---横步直拳!(这一拳有基础后学轨迹也容易)
横步站立,双膝微屈,双手置于腮旁,左右依次出直拳!(和48小时有点象,但我们不动步)
要求:
1、双肘在整个出击过程中始终下垂,不要外翻(切记)!
2、双拳象棍子一样直着捅向前方,不要伸出去再上挑,也不要拳头象掸灰尘一样有个由内向外的边旋遍横击的动作,这些都会使力量分散,轨迹错误!
3、先慢练体会路线,稍熟悉后就把拳头象鞭子一样击出!(每次击打心里都要默念---“啪”的一声,即鞭击一样松快迅疾。
4、击到位时要想象目标是块火碳,一触即回!
5、要用腰部尤其是双胯配合出拳!双胯先动,方法是幅度极小的水平“抖动”,催肩击发!
6、肩胛骨要用力!
轨迹里是前立云---可以同时体会学习!
格斗入门(之二)
平摆拳!或者叫平掴拳!
在格斗入门(一)的基础上---
1、直拳出击方向微向外偏“一点点”---有点意思就可以了,完全按照直拳出击模式,在胳膊即将打直的一瞬间,拳头(立拳)用力由外向里划弧掴击(刚过中线就往回收---横掴幅度要小),顺势收回。就象用拳头内侧扇对手耳光一样!
2、左右单练,要求动作连贯、自然、流畅,胯小幅平抖催动!
3、左式一般人不习惯,唯有多练才能解决!
注意一个要点,直拳和平摆拳练习过程中身体动作要尽量小,但决不能不做!
这个动作练熟以后可以用对手的拳套作靶子,进行实物击打训练,也可以吊一个目标球击打!
有体会后:
练习轨迹的后平云轨迹!开始时单练,熟练后插花练习(交替连续练习),有个要点,左手出,右手回,右手出左手回,必须同步,类似别的门派强调的前后对争,或者“拉开弓”的动作!
格斗入门(三)
跳跃练习!我以前介绍过的!
双脚以前脚掌和脚腕弹力小幅跳跃,两脚交替跳跃,可以垂直上下跳,也可左右跳跃。脚微离地即可!
这个练习可明显增强脚掌和脚腕的弹力、灵活性,并为以后的高频震颤练习打下有益的基础!
学会这个跳,不练步伐也会个差不多!!比起一些传统门派的步伐一点不慢!呵呵!!
格斗入门(四)
穿插给你灌输一种实战(生死拚杀)意识:
眼睛只盯着对手的眼睛和颈动、静脉,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专注的意识---不顾一切扑上去抠进去、撕开它、砸烂它!!不管对手给与我什么样的攻击,只要不对我构成大的威胁,我都只管专注地攻击我的目标!
我中学时代亲身经历一次同学间的小事故。足球场上,我们一帮子同学在踢足球,突然球飞向一个同学,这个同学伸长脖子去顶,谁知此时另一同学抬高脚去争踢,一下子踢在那个顶球的同学的颈侧,我就在他们不到五米的地方看着,这个同学摸了摸脖子,往前走了几步,然后直挺挺地躺了下去,昏倒了!摔倒后大家没注意,他又醒过来站起超前走,走了几步又直挺挺地摔倒在地,这下同学们才慌了,赶快送医院治疗···!
颈部是受不得重击的!看自然界的百兽之王狮虎攻击猎物时也是不顾一切地瞄准颈部下口,他们并没有依仗强大的身躯跟猎物格斗,而是直接击杀要害!那么,我们的攻击为什么要选择其它不致命的地方呢?
还有猎狗追杀角马时,从角马屁股后面的两腿中间伸进嘴巴咬那两个下垂的蛋或柔软的腹部,咬住以后角马自然就痛得蹲下来,跑不动了,然后被咬颈致死!我们的攻击,应该学习猛兽的猎杀行动!
仅限于生死格斗!!
格斗入门(五)
俯卧桩及插花云手!
俯卧桩:
身体姿势大致和俯卧撑差不多,只是双手间距一横掌,双手手指45度角度超斜前,双臂弯曲,肘弯夹角120度。双脚间距与肩宽同,全身尽量一展平!
要求:后腰椎弯曲处的最低点往上顶,身体象弓弦一样,这个点象搭箭尾的地方一样被一只无形的手拉住开弓蓄势(把弓弦由前弯拉成平的就可以了)!
没事了就趴下来体会体会,找一只大表放在面前的地上,看着表,撑过一分钟后,心里说再咬一下牙就多15秒了,到了15妙再次尝试咬牙就可能又过15秒,慢慢时间就延长了!我中学时站四平大马步就是眼盯着墙上的钟表,半分钟半分钟地提醒自己咬牙突破,最后竟能站5分钟,非常累!我觉得和俯卧桩一样,一开始都只能站一分钟左右,而且突破很难,但我还式慢慢坚持到了五分钟!
熟练后可以加上圆裆、顶提膝盖、腿内旋拧的要领!
插花云手:
其实就是两手交替做轨迹,即你出我回,你上我下、你左我右,···,完全同步,弓力对争运动!
1、插花前立云:双手在肩部催动下,同步分先后划前立云,即你出我回!似左右式分别开弓运动(蓄势准备放箭);
2、插花后平云:方法同上。
熟练后要体会上肢这条线是一致整弓,你在云手时必须照顾整只弓的揉动,做弓力整体而动!
格斗入门(六)
身法轨迹:
我当时学的时候觉得很不容意!主要是动不起来!后来我课余加练,自己找了个土办法(左右平移时的窍门)!
先说最好练的前后直线平移身法轨迹:
挺胸---我想每个人都会,好了,用足够的劲把胸挺到最大幅度,定住一会,肌肉始终用着力,让这部分肌肉找到用力的感觉。休息一下,再挺···,反复练!
回胸---与挺胸方向正相反,也是用很大的力使胸最大限度地回缩,定住一会,挺胸···,来回用力顶到极限位置体会。
慢慢熟练后就可以来回运动了。达标!!
身法左右平移轨迹练习:
找一个凳子坐下,用两手扶在胯部,手指朝下,好,左移脊椎,左手配合用力朝右推胯部,形成对拉的状态,至极限位置定住,体会肌肉用力的感觉!过10秒钟左右,再往右平移,右手配合往左用力平推右胯,形成对拉。这样感觉能找到,拉伸的位移也出来了,来回练习,很快就达标!( 此方法是我自己捉摸的土办法,效果显著,我在杂志上也发表过)
脊椎上下伸缩:
伸懒腰,每个人都会,只不过伸懒腰往上拔的时候脊椎微后靠,尽量成后弓形上拔,不要挺着胸往上拔!很快可以达标!
好了,接下来,左手平放在胸前一掌距离的位置,手心朝上,手指朝右,右手手心朝下,手腕内侧贴在胸部,手掌在手腕处顺时针平折弯曲,成近90度角,使手指朝正前方,中指尖正好放在左手的手心上!
好,用前面的方法,先把脊椎后靠,左移,前顶,右移,后拉,石油手中指尖沿着左手手掌外沿顺时针划园,继续左移,前顶···,循环练习,右平摇身法轨迹即告成功!
同理,举一反三,所有身法轨迹皆可成功!
说明:这个方法是针对一开始脊椎动不了的初学者而设,有个别身体运动机能好的初学者可能不用这样练也能动起来!
有问题可以提!
格斗入门(七)
桩功:
横步桩!
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说练傻瓜桩,因为太累了,那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习武者的入门方法。我很懒,所以我净找懒办法!
横步桩的好处---省力、易树立信心、能使你有心情仔细体会细部要领(太累的话你哪顾得上一直感觉要领,早烦的不想坚持了)、左右同步、均衡、不偏废,不至于一边得劲,一边不得劲。
第一步:浑圆桩(卢式结构)。
先以放松和适应为主,待能轻松站到40分钟时,进入对争练习阶段---具体要求一会我转个帖子过来。
注意:三先对争要一条一条体认,决不能自欺欺人,急于求成。
格斗入门(八)
下盘弓态训练:
假设用一根很长的竹条在地上搭成一个很大的半圆形拱桥---因竹条有弹性、富有弹力,那么你用手抓住竹条拱桥的任何一点,压一压,震一震,你会发现整个拱桥都在震颤;加大压的动作幅度,整个拱桥也会随之增大震颤幅度!好---把你的下盘,从一只脚的脚尖到胯、到另一只脚的脚尖当成这根竹条,在地上架起这根撑圆的,充满弹力的拱桥。
此时你必然会发现,我的关节这里明明是活动的,不好搭的圆圆的,那么你再这样想:把竹条换成七节弹簧---左足、左小腿、左大腿、胯、右大腿、右小腿、右足,弹簧在关节处活接。那么要把这七节弹簧张成一个充满弹力的拱桥,该如何去做呢?我象你会很清楚---轴向拉伸,接点外撑!好啦,就这么做,一开始拉不好,拉不出弹力,不要紧,可以加大点力气,用使劲拉来找到个细微之处的力感,坚持练习十天,你再感觉一下,是不是一搭架子就有点弹力的感觉,此时揉进一些意念,即意中力,是不是弹力更明显?
聪明如你,其它地方也都是这个原理!
《格斗入门》(九)
活身大法!(呵呵,我是觉得太重要了,所以用了这么个词,别误会)
目的:
把全身你能练到的关节全部打开,摇活,并进行任意的轨迹复合摇身,使整体恢复本能状态。也为以后的所谓整体如水,如影就形,本能运动,遍体无滞,通身是手的高级境界打下必要的基础。
方法:
1、身法轨迹;
2、手法轨迹;
3、腿法轨迹。
注意:身法轨迹要按教材所授,节节下推,直至丹田。还有颈椎也要四面八方摇活。手法、腿法轨迹要注意肩部、胯部积极参与,把肩关节、胯关节尽量向各个方向摇活,摇熟。
基本的轨迹摇熟后,要丹田转太极球,摇得整体“花枝乱颤”(呵呵),完全随心所欲,大小快慢五花乱回环。也可以把动力源选在足、大椎、首等处。总之是一点摇动周身,柔和优美复合,遍体无滞,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而然服从于统一的意识。呵呵,无数的大形和功舞动作由此诞生,尽情挥洒。
当然了,别说你还不会“不空”!
《格斗入门》(十)
步伐与拳法相结合的练习!
目的:
只会原地发力是打不了人的,不会拳步配合,你一走就不会发力了,也根本称不上格斗入门。
要求:必须进行专项的、刻苦的训练,才有可能练出极佳的随心所欲的“无法”的打法来。
步伐内容:
刺步、寸步、进步、弯步、歪步、斜步、调步为主。
练步伐时务必尝试把各种拳法揉进去。教材中也有明确的介绍!!
提示:跨过这一步,你才感觉自己能进行模拟实战和喂手训练了,着急了也才能本能地打人了!!
=飘逸剑客=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一)
问:
为什么从俯卧桩开始练起?有什么好处,对我短期增强实战能力有什么帮助?
答:
对于一个初学者,最快、最简单的提高格斗能力的方法是---增加自身实力。古拳谚:“一力降十会”!任你孙猴样,别让我逮住你,逮住你就没你的好。俯卧桩对短期增强人的实力效果十分显著。再一个是抗击打能力,即所谓硬功,抗打功,也是短期内由俯卧桩自然练就,效果显著。不信可以试试。再看看光盘,听小刀用拳敲击示范学员肋部的声音,咚咚作响,那就跟鼓的原理一样,力是敲不进去的,都被反弹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俯卧桩对下一步的站立式桩功---傻瓜桩,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站立的傻瓜桩就是站立的俯卧桩,身上的感觉一模一样。趴在地上整体被动成为一体抗击各方冲击力的体态,站立时要凭借机体的训练记忆进行寻找,找到俯卧桩在站立时的感觉,就基本正确了。此时的傻瓜桩自然具备冲之不开,撞之不散,强劲的功架支撑力!
俯卧桩练习有得,将对俯卧桩的二步、三步功,进而对以后的整体动态贯通、发力、抗干扰发力有很大的好处!具体方法光盘上很清楚,注意事项见解析之(二)!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二)
俯卧桩练习注意事项:
双手间距一横掌,肘弯120度,双膝一开始可微弯(以后可慢慢伸直),后腰上顶与手脚对拉。即好像有人从后腰脊椎弯曲这个点挂了个铁环,并用手拎着铁环把你往起提一样,把你后腰处的脊椎拉的拱起来(其实是填平)这样膝盖下坠(更易体认后腰上拱)和双手下撑与后腰这个点上提之力对拉,并在体内有拉通的感觉。
精神集中,身心自然放松(被动紧张,主动不紧张),一直趴下去,每天练2、3次,总时间最好能超过在3~5分钟。能一次练完最好,业余练习者能到10分钟即十分可观。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三)
问:
为什么要练傻瓜桩?不练或少练可以吗?每天练多长时间?左式右式每天都要练吗?练功程序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答:
一个人只要说练“功夫”---传统意义上的真功夫,就必须在桩功(技击桩)上出功夫,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你多少年练习,达到一定极限后无论如何也无法突破,而且自我感觉没有多少信心,原因何在?答案是:桩上没东西!
有书上说过去有很多高手就不练桩,但真的不练吗?最近的一期武魂杂志上就有答案,他们绝对也练桩,只是叫法不同,如校24法,不校对(静练到位)就不敢动,一动都是错的,即桩劲融不到拳法里。所以他们也承认(静练)和桩是一回事!
而且,据我的切身体会,很多轨迹运动的深入练习和复合,没有桩的动态贯通是不可能练出感觉和功夫的!所以,不要怀疑,不要偷懒,你在桩上的一分付出绝对大于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僵力训练。我就曾为每天练低效率的俯卧撑、引体向上、单腿蹲起而浪费的时间懊悔不已!不是说这些练习没用,而是没必要十多年一直停留在无太大意义的维持性低效率体育锻炼上。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四)
问:
我站桩时看电视听音乐可以吗?对练功效果是否有影响?
答:
我以前都是看着电视站桩,所以我有发言权!看电视站桩不是说出不了功夫,但是对练功效果影响较大!一则心静不下来,意识对机体的感知和调度指挥受到较大影响,进而对功力的进步影响较大。还有因我家的电视放在电视柜上,我站桩时总得低着头看电视,呵呵,不自觉的对我的上下争力的练习影响很大。后来受《易筋经》的启发,我换到阳台上站桩,黑着灯,内心空空静静,无我无畏,浑然贯通一体,天人合一,效果大不一样,一抬手功感显著增强!那种感觉试一试才知道好,来兴趣,呵呵!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五)
问:
桩功是不是一直实实在在用那么大的力?一直用力觉得有些僵?
答:
桩功初级阶段不用力就感觉不清楚三线对争---轴向对拉的肌肉感觉,也无法使相应的大筋在短期内快速增粗,挑起,静态贯通感觉真切!用力训练一段时间,大筋增粗,关节稳定性、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功架因此十分牢固,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如此训练一段时间,你一抬手就能感觉到一种好像是内力一样的力感,又好像是磁性力。好,这种感觉出来以后,我的建议是你在用力时不要再像以前那样生拉硬拽,也不要用以前的用力方式,而是仔细体会并强化你感觉到的那个磁性力,即你用力时是加大磁性力(我感觉是真切的意中力,即必须调动肌肉用力的意中力),而不是僵力,这样你练出来的功架就比较活,力也活,偶尔也可以整体颤一颤,找找弹簧的感觉,对发力非常有帮助!
以上为我的体认,大家也可以说说。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六)
问: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学习有没有什么窍门?如何进行学习才能使要领掌握准确到位,进度加快!
答:
有窍门!而且是非常关键的窍门!
具体方法是:
你不要一上来就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觉得只要照着光盘去模仿就能练会,就能掌握技术要领。那样只会使你做起来很费力,觉得怎么做也做不到位,很难学!搞得很没有信心,在一些小的问题上遇到大的障碍,驻足不前。但事实是难学吗?根本不是!!
你知道你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吗?就是不明就里去模仿、照做,一般情况下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做对!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呢?答案是:先搞明白小刀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能起到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可以对照教材和光盘进行分析比对研究,然后根据其内在技术原理在辅助器材(如湿毛巾)上或自身找东东,此时你会发现,哦,我明白了,他是要这样,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知道了!然后你出去找个空旷一些的场地(注意,有时需要你借助一下身体的冲势,辅助体认技术,决不是我故弄玄虚,所以地方小了有时效果不好),按照你找到的技术去练习体认,很快,用不了一小会,你就会发现你做出来的动作和小刀有点像了,那是真象,从里往外地象,虽然外形上还有些边边角角有些小笨拙,但绝不影响你整体的技术模式的正确和掌握!此时自己静下心来看,我并没有刻意去模仿小刀的动作,但按照自己找到的技术原理去实施,做出来的几乎和他一样。原来这么简单,自己以前那么糊涂,不思考就一味模仿,技术要领根本就不到位,意识当然也就不到位,神经系统的调度指挥也就不到位,怎么练也出不来感觉,而现在原理通了,几下子就出感觉了,技术外形也基本到位了,剩下的估计用不了几天就很快掌握了。
这,就是窍门,请引起足够重视!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七)
问:
为什要练贯通?不练或少练行不行?
答:
桩上站出了功夫,如果不动,那只是死功夫,打不了人,上不了实战,只是一个没用的架子。
贯通训练在轨迹里主要是指动态贯通,目的是要在身体动起来后仍时刻保持机体和劲路的贯通,并使各种手法、腿法、身法轨迹运动通过贯通以求浑然一体,进而达到准确复合的效果。
在格斗训练中,我们会发现,人一般主要是前后运动、上下起伏运动、整体左右螺旋运动,及由此而复合的混合运动(包括左右移动)。那么,通过小幅度的、缓慢的动态贯通训练,使整体把静站时获得的静态贯通的功架感觉引申到动态的动作中去。如果你进行过此类训练,你就会发现身体一起伏,好像就不得劲,这只是个例子,贯通训练就是要你慢慢地进行专项训练以解决这些问题。
交叉贯通,是在直线力的基础上复合螺旋力,即整体交叉扭动,这种运动模式发出来的力是富有强大杀伤力的。如步伐后驱时,不仅要蹬地(直线力),而且同时要外拧大腿,二力叠加复合就产生了强劲的后驱。
关于贯通的具体练法和技术细节,见会员区锋利小刀的《论贯通》帖!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八)
问:
高频震颤目的是什么,它来源于那里?
答:
步伐启动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快!那么人什么状态下动作最快?答:受惊瞬间的一哆嗦。也叫一机凌!那么这就好理解了,步伐强调突发立止,迅雷不及掩耳。要快就必须一哆嗦。这就是高频震颤的来源之一。再一个,以贴身发力为例,步伐有时并不移动,而只是下盘的瞬间鼓荡发力,这同样需要强调抖震发力,突发立止,高频启动逆转切换!于是,为了使上体拳法的发力突然暴烈,步伐的鼓荡发力亦必须节奏相同,此时,只要你有这个同步协调配合的意识,你的步伐想慢都不可能。即使你技术不熟练,也会冲击得你一个踉跄,因为动作节奏和力道太猛烈了,想慢都不成!
具体做法,光盘上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注意:下盘的发力应该悠着震颤,把力尽量都返回来,别钻到地下去,反作用力受到大幅削弱。
《格斗教室实战训练体系》解析(九)
问:
步伐后驱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动态?前腿的“射”是啥意思?
答:
步伐后驱主要是为了造就人体重心的突然移动,瞬间加速,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速度极限。人体重心的高度小幅运动,客观上造就了瞬间快速的位移和体重的动能、冲量,此时挥拳,会造就体重冲击辅助下的强大冲击力(杀伤力)。
轨迹初学者须重视的基础练习
轨迹初学者须重视的基础练习(之一)
极速换脚!!
经常练习极速换脚,临敌时只要稍加“警觉心”,一般人想要摸着你,恐怕也得费些牛劲!
轨迹初学者须重视的基础练习(之二)
摇臀荡胯!!
把两个结实的大屁股蛋子动员起来,投身于伟大的“安全运动”和“整体发力”事业中去,急眼了结合极速换“胯”,会轻松冲击起敌人重心,相机予以摧毁性的一击!!!
轨迹初学者须重视的基础练习(之三)
思想空旷、意识警觉!专心而不专注!
老李说做不到这两点,断难成为高手!
我站桩的时候总忽视这两点,功效大打折扣,实在是不应该啊!
训练久了,身体内部自然在潜移默化中起着变化,调动起更多的惰性肌群参与用力,神经系统得到相应的强化训练!!
轨迹初学者须重视的基础练习(之四)
打开肩胯关节!!
方法是各种形式的轨迹运动,练习目标是圆活自如!!!
轨迹初学者须重视的基础练习(之五)
打斗心态和距离感训练!!
找人打你,你以警戒式对敌,躲闪主要依靠步伐和微小的身体动作,对手可手持手绢甩击你的脸部和双眼,而你要有意识地训练从容、不眨眼、心态沉似水,偶尔突如火烧身,意识猝然爆发,身体微露形即可,杀心要足!不要躲得远了,不要闪得慢了,意识要连贯!
贯通训练---重中之重
轨迹拳学的设计的确是“照做就成”,但不明理的训练会使你摸不着“重点”,而且极易擦身而过,自此一直在门前打转转,就是进不了门!
教材里没有说,我就做个好事吧,把路指给你---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贯通训练---应作为“重中之重”投入很大比例的时间进行专项耐心细致的训练,并拓展练习的模式,千万不要只练老李教材上写的那三种摸式(初学者例外)。此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才能进入功舞训练阶段,当然了又一次的刻苦训练在等着你,不过这次练起来就轻松多了,进展神速,用不了很长时间,你的功夫实力已经快接近你的极限了!
如果你很随意地看了这篇帖子,而且认为这个很简单,没甚么大不了的,呵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有条件的,在此阶段可结合意拳桩功的练法进行体认,当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常练手法轨迹的介绍
关于常练手法轨迹的介绍(一)
后平云:
预备式-----正面式站立,双腿与肩同宽,膝微曲,双胯微用力横开,双手托起与肩同高,肘弯45度左右,十指朝前,好像抱了个西瓜在脸跟前(前下方)。
开始做动作:左手前插,轨迹近乎直线,快伸直时手往右往回弧线回拉,轨迹是扁椭圆的半个弧。然后继续循环。
右手也是前插近乎直线,弧线收回。
左右手试上几十次,动作基本都会了,就左手前插,右手同步后拉,右手前插,左手同时后拉。即左一下,右一下,左手画一圆,右手画一圆,交替循环进行。
初时以手臂为感觉重点,进一步则以肩胛骨和手臂一体感觉,使肩胛骨和手臂动的时候浑然一体。如果开始觉得动作松散的厉害,可以融入舞蹈演员很柔很美的动作意识,手臂微微用一丝力节节伸张。
练吧,如果你会霹雳舞,知道翻肘裹肩得的动作吗,就是波由手传至肘的动作,此时肩的形态就是裹肩。如果能把裹肩时刻融入后平云轨迹则更好了!
常练手法轨迹(二)
前立云:
预备式-----同“常练手法轨迹(一)中的起势”
左手十指朝前,以近乎直线的轨迹前伸,手臂快伸直时循扁圆下弧线回拉。
右手同样动作。
熟练后就要左手前伸的同时右手似开弓,同时回拉,成对争之势。
一开始以熟悉动作,找感觉为主,可以略随意一些,但基本掌握后就要微微用力使双肘微横撑,双肩微横开,使上肢有一丝横向的拉开拉满的力,有一点点就行了。
还是(一)里面的巨人搅动海水的意念要求!
常练手法轨迹(三)
正五花、反五花:
正五花------我称之为砍瓜劈菜!
好,左手背后,伸出右手,手指朝前,开始在身前画“错号”----老师批改作业时,你做错了,老师画的那个符号-------对,就是把叉号(我找不到符号)!动作幅度以舒展大方饱满为度。好了,连续画,不要停,在同一个位置连续不停地画这个符号,就是正五花。最好以身带手,放开了画。好,继续,伸出左手来,双手又象抱了个西瓜,手指均朝前。好了,保持双手抱西瓜的形态,两手始终平行一起去画那个符号,这就是双手的正五花。
意念同巨人搅海水!
反五花-----我称之为泼水式!动作路线和正五花相反,你只需在画正五花时突然反方向运动即可。好了,沿着反方向不停地画,每次往斜上画时想着跟泼水一样,且手心有意识上翻(竖着手掌怎好泼水?)
意念同巨人搅海水!以身带手,肩胛和手臂浑然一体!
常练手法轨迹(四)
插花上云、插花下云
先学基础的双手上云:
预备式同(一)中的预备式。好,想着胸前有两个直径六、七十公分的竹圈(和胸部平行),在身体中线部分交叉重叠一点,好,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一起沿着这两个竹圈的外延画圆轨迹。双手画到身体中线时手腕交叉,但不用挨住,第一次左手腕在前,有手腕在后交叉,第二次左手腕在后,右手腕在前交叉,每画一次园手腕位置交换一次。
这就是上云。
这个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试着左手画一个园,再右手画一个园,左右手分开,交替进行。熟练后就可以学插花上云了。方法是,左手等着,先让右手画半个园,然后在右手开始下落时,左手同时启动向上画园,必须形成对争之势!好,不停,双手同时画园,但轨迹正好差半个园,周而复始循环。插花上云练成。手心相对为主,自然舒适。
熟练后以身带手,可配合左右小幅扭身带动。
插花下云?反过来就是了。我想有前面几此学习的经历,反过来转应该不困难。只是双手的手形可以自然一些,比如外拨、下按,里合,手心就朝外、朝下,朝里,一切以自然为准。
意念,巨人搅海水!
呵呵,我就是主要练的这几种手法轨迹,差不多够用了。有条件再学复杂的!
关于步伐速度
受小刀的启发写个帖子---关于步伐速度!
小刀说寸步直拳后腿要提着走,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讲,不亲身去试一试,一般是领会不了它的重要性的。就像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鸡步”,都知道很形象,但又都容易忽视这个要领或不留意这个“意识”。这里,我跟初学者会员一起说道说道--
打个比方吧(容易说清楚),你手抓一头拿一根下垂的、很长的木棍,你要通过你的手用力把棍的另一头往前挪,是很费力的,速度不可能快。但是你要是把棍先提起来,再往前斜下方向插,就轻松多了,当然速度也就差别非常大了。因为很容易就能做快!
再如,你原地极速换脚,能做得很快,但一迈步就快不起来了呢?你是不是忽视了这个要领了呢?我想十有八九是!当然了,摇臀荡胯的技术最好能提前掌握熟练!
看看那根木棍,和你的腿有区别吗?棍的一头就是脚,要想让它快速移动,还有比提起来前下插来的更轻松快疾的技术吗?!
所以说,听话听音,小刀帖子里的几个字,却能使你的步伐发生一个质的变化,这是不是应该值得庆幸的事呢?!!
沉肩坠肘,你做到了吗?
内家拳无一不要求沉肩坠肘,看似简单,可是大有深意。太极讲五弓,没有沉肩坠肘你上面的三弓就出不来,劲力就不对。形意、八卦都如此。
站桩时沉肩坠肘较容易,摆架子嘛。动起来,还能不能保持住这一要求,就说不定了。所以行拳时千万想着这一要求,别忘了要“沉肩坠肘”!!!
手法轨迹实战打法大揭秘系列
手法轨迹实战打法大揭秘系列(一)
单手前立云---
实战打法:
A、直拳
B、劈拳
C、劈砸接直拳(连贯回环)
D、扑掌(手掌面扑击面门)
E、标指插眼(上手就封眼,任他熊瞎子,只能任我打)
手法轨迹实战打法大揭秘系列(二)
插花前立云
实战打法:
A、插花直拳
B、插花劈拳
C、劈直拳组合
D、一手撕扯引化,另一手直拳、劈拳、扑掌、标指等同动攻击
E、滚动式车轮乱打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一)
手法、腿法轨迹一直练,但不知道或做不好肩胯关节的积极参与,直至浑然一体!
(教不了好的,说说预防不好的)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二)
身法轨迹刻苦练习,但忽视头(颈)上领的要领,脊椎弹性差,技术模式不准确,发力容易震头!
再一个就是不知道打手诱导法的重要作用,练得少!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三)
傻瓜桩没有入门,不具备不空状态,却苦练发力和各种轨迹运动!造成身体冲击和不够准确的运动记忆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四)
身法和肢体发力动作轨迹过大,圆的轨迹过于夸张,不紧凑,连贯性差,实战时才发现练得有差距,但已经败得很惨!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五)
不好好练习武术之根基功夫---步伐,或散着身子练习步伐,几乎不可能练出内涵!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六)
想当然地以为不空和整体力很简单,对贯通训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整体不空有个明显的换劲过程,一开始的苦练对争所具备的不散的大架尚不具备整体劲力,除非你抱着死架蹦来蹦去硬顶。但这没有任何拳学意义。
整体力真正达标的基本标准是---能感觉到几乎全身任一处的肌肉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就位”和拧裹捻伸拉。心念一动,意识既能调动整体浑然均衡运动,运动模式为科学的人体结构前提下的轴向螺旋运动和轨迹园运动。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七)
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一个人苦练功力、技术,一旦到用的时候,即便打得不好看也差不到哪去!
这是非常错误的!必须经历实战对抗的磨练,使你的心态由初始的紧张、兴奋、恐惧逐步变为冷静、自信、从容、坚强,胸有成竹!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八)
不明究竟,盲目自信,不勤学多问,遇到问题就暂时搁置,导致翻来覆去就练习自己明白的几项内容,不系统,效果不明显,互相脱节,对疑问尝试验证后无结果,干脆放弃,导致一无所成!
总之,缺乏刨根问底、紧追不放的劲头!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九)
忽视基本的防护、躲闪练习。尤其对于现代搏击的攻击技法缺乏必要的防护躲闪训练。尤其体现在对高频组合拳、高腿、两侧勾摆拳的对应办法。而且容易想当然,觉得自己上了场肯定能够应付得差不多,不至于太被动。须知,有经验的拳手都有体会,初学者最危险的就是对高腿反应不及,常常被莫名其妙地瞬间踢倒。有些初学者认为我平时经常进行同动训练,到时肯定能躲开。但事实是,往往在你还未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你已经被高边腿瞬间狠狠地踢中,其结果轻则被击倒,重则昏迷。
这方面的实例应该也有。另我在竹林时有一天跟一个平时自吹自擂、经常展露其得意技法的兄弟玩得有些恼,上去连续两个侧踹他根本没反应。所以,建议初学者留心学习一下基本的防护练习。这需要两人配合,参考泰拳、散打、拳击的专项防护练习,以备应急,情急之下总不致出大错!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之十)
缺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我在竹林时,看到同期的不少学员们在跟老李学习时,老师做的清清楚楚,可他面对面地学做出来的就是不像样。被老李纠正多次、骂几句,仍然做不像。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学习时要用心,仔细对照,检查自己的动作,找一个大镜子,能看见全身的,每天照着练。有小刀的光盘的兄弟,要千万珍惜光盘这面镜子,仔细再仔细地对照,务求准确到位!
=武术发烧友=
三线打法在现代搏击(尤指拳击)对抗中的应用
我这个人很少研究理论,却喜欢在实战中探索,现在我同同伴的训练是戴拳套的,真打实战的。在实际对抗前曾徒手做过模拟实战,当时觉得效果不错,可一打起来,总觉得用不上,这曾令我很苦恼,明明是好东西,怎么就用不上,后来研究设计了变通的训练方法。
一、左边这条线(包括对方的右手直拳)
我都以脊柱为中心旋转,左(前)手旋带,右(后)手直拳打击
二、右边这条线(主指对方摆拳等侧向性拳法)
我都以脊柱为中心旋转,右(后)手旋带,左手直拳打击
三、中间这条线(主指对方前手直拳与刺拳)
右(手)向下旆旋带,左手直拳(相当于右手发起的前立圆模式)。
注意:
1、三线打法要想好用,必须有同动的基础,否则差之毫厘,就大不成功啦
2、现研究尚仅限于拳法,腿法正在思考中。
3、本设计今晚初次模拟实战训练和限制性实战,很有成效,有意者请尝试一二。
再比较轨迹中的同动与现代搏击中的防守反击
防守反击是判断对方动作,做出防守,防守的基础上,做出反击;
同动是感觉对方的动作,在防守的同时反击;
防守反击,潜意识里有一个判断;
同动是大脑一片空白,打的就是本能;
防守反击比同动至少慢半拍,反击不一定有效,给对方了防守时间但相对安全,是防守基础上的进攻;
同动对防守反击至少快半拍,同动正确,对方很难防守,但相对危险,一旦感觉错误,难免遭到打击。
防守反击有利于控制着距离打,不过分贴近;
同动有利于近身,对方从对峙距离进入进攻距离,我再同动进身,就又由远进攻距离变成近进攻距离。
好厉害的近距发力啊
昨天晚上同朋友一起训练,想起小刀说过咱们的拳基本可以做到零距离发力,就让朋友拿起脚靶,然后再垫一个手靶,做近距发力(约离4-5个厘米),好家伙力量同打直拳可不一样,他打我的时候,我单纯用脚靶是受不了的,我打他的时候,他在原地基本是站不住的(我体重比他大,我150,他不到120),打了一会之后,后来的训练就无法进行了,他的胳膊已经被冲击的没有力气了,我们还都是戴着沙袋手套打的呢,所以二个半小时的训练不到二个小时就结束了。
现在想来,这种拳的杀伤力是没的说了,就看能不能做到很好的得手了。
谈谈对泰拳腿法的理解
最近学习了泰拳的扫踢,同散打做了一些比较,谈谈自己的理解。
1、踢击部位不同。这种扫踢,主要用的是前胫,一是接触面硬度大,二是力量重,三是缩短了攻击距离。
2、攻击距离缩短,有利于拳脚的配合。距离缩短,看起来没有发挥腿距离长的优势,但我个人认为腿踢的好,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同拳的紧密配合。这一缩短,使发拳和起腿的距离相差不同,不用刻意的把距离变远起腿,或突近发拳,而是拳腿配合相对自如,所以拳法也可以打的比较重。
3、都是重腿。泰腿里几乎没有前腿直接发动攻击的,用前腿,也是前后互换变成后腿后再进攻,扫踢如此,膝法也是如此。
谈谈我对箍颈膝撞的理解
散打王的比赛中也加入了膝法,但总感觉同泰拳里的比,劲道不足,效果一般。这可能里面有运用的较少,加上不允许打头的原因。但根据我的理解,这里面的技术特点也是很多的,下面就谈 谈我对泰拳中著名的箍颈膝撞来说说其中的技术特点:
1、是一个定位制动再打击的过程
箍颈是一个控制的过程,不仅控制了对方的颈部,而且封盖了对方的双手,然后施以膝击
2、是一个我顺人背的过程
每次在发动攻击之前,都要步法后撤或做其它方向移动,目的就是要对手瞬间失衡,在我顺人背的状态下攻破对方的防守。
3、是一个整体协调,运动的过程
打击时,手向下拉,膝向上迎,形成合力。
4、掌握细微的过程
箍颈还是一个压迫对方颈动脉的过程,真是连压带打。
5、很容易同肘打结合
形成上下组合,防不胜防。
6、平时刻苦的训练
不仅次数多,更有类似撕扒的训练,在纠缠中运用膝法。
试分析空手道失败的原因
1、实力差距明显
说实话双方队员一上场,我觉得胜负有的已可分晓,除了第二局日本选手肌肉类型较好以外,其他日本选人无不身有赘肉,一看就知道是训练不足,不是职业选手。一打起来,果然如此,反应、速度、力量都是不行,岂有不败之理。
2、没有直线性腿法
中国的侧踹是特色也是好腿法,攻防兼备,上演了不少腿起人翻的局面,再看日本几乎都是低扫,高扫都很少见,长距离上无优势可言。
3、国内原有比赛的规则缺陷
日本国内比赛多是戴有头盔,拳不打头,所以就拳法而言,也是没有特色和重伤力的。
4、摔法的要点不同
空手虽有摔法,但不是快摔,而是追求摔倒之后的继续进攻,进入寝技,(多说一句,不过空手道的寝技也不是最强),遇到打击频率快,摔劲快的中国摔法,真的是腿上没根,成了软脚虾。
5、国际化搏击融合趋势
大家也可以看到,虽说有很多技术差异,但从拳法、腿法的基本技术而言,是一样的,关键要看谁的训练方法更合理。
综上,在实力和技术上我方均占尽优势,岂有不胜之理??
自由实战并不可少
得手训练是一个好方法,可称精典,但得手训练的很好时,进入自由实战,却发现实战还有很多的欠缺。为什么这样,关键对方也在放手一搏,力求连续打你。比如得手,即便是不限定方式,受控的一方,也会自主的停止动作,以失势而告终。
但自由实战时可不是这样,他会力求打你,你控他他也打,拳也可能很乱,发现距离感和时间差,机会的把握又要重新开始了,所以自由实战不能少,任何一种好方法都是为过渡实战服务的,不能取代实战。
一位太極朋友與巴西柔術試過後的感想…
弟自負於太極推手領域,
於三人定最為精擅.
故交相以定步.活步等模式,
引述說明太極借力打力.以小博大之拳理.
事實亦證明兩位友人於力量牽引掌握上,
不及弟之熟練.
推時東倒西歪,
完全被弟掌握流向.
然此練習後,
換弟與澳洲友人,
以地板動作(亦即寢技)之模式切磋.
本以為同是力量牽引,
只不過由站立換倒地為之,
誰知完全不如想像,
三兩下便讓其鎖死關節,
打滿精神,
亦只能維持平手之局.
而仔細分析友人動作,
發現竟亦隱含陰陽.動靜.輕重等力學之原理,
一點也不粗糙.含糊,
特別是原先於站立技中,
所使之壓迫.走卸技巧,
於倒地後另加上地心引力之慣性完成,
效果尤勝站立時.
我和一个摔跤队教练的聊天记录
为尊重网友,姓名保密
2004-10-18 10:12:32 保密
你好
2004-10-18 10:18:11 军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2004-10-18 10:18:38 保密
你是做什么的怎么会喜欢摔交呢
2004-10-18 10:19:46 军
我喜欢搏击,你听说过MMA吗,美国的UFC比赛看过吗
2004-10-18 10:20:24 保密
我是省体育局的,我搞的是竞技体育。,不太喜欢表演类的
2004-10-18 10:21:52 军
我也不喜欢表演
2004-10-18 10:22:22 保密
我们省大级别古典跤很不错
2004-10-18 10:22:22 军
你现在上班还是上学
2004-10-18 10:22:38 保密
运动医学研究员
2004-10-18 10:29:00 军
你是哈尔滨体育学院毕业的吗
2004-10-18 10:29:15 保密
不是,我是武汉体育大学毕业的
2004-10-18 10:43:00 军
对于地面技术,我有一个朋友在日本学习柔术,上次回国时,我们了解了许多,也对MMA这种比赛很感兴趣,我们还组建了一个MMA训练小组,现在有6个人进行训练,现在站立式格斗有林大的体育老师,但是在摔法方面,我们并不擅长,所以想寻找一个爱好者共同训练或给予我们一定的指导,这是同你联系的原因
2004-10-18 10:43:46 保密
那你可以来体工队看看训练
2004-10-18 10:44:17 军
太好啦,我正有此意,不知什么时间可以
2004-10-18 10:44:48 保密
你想了解摔交什么呢
2004-10-18 10:45:19 保密
古典,自由还是中国
2004-10-18 10:46:21 军
一些重要的基础训练和对抗性训练,训练内容和计划的安排等等,其实是很需要你的指点的
2004-10-18 10:47:46 军
说实话,这方面我并不是太懂,但我希望学的不是快跤,而是倒地还有对抗的那种
2004-10-18 10:48:06 保密
摔交需要很强的力量,全身的肌肉都很重要。尤其是上肢。抢手,搂抱,跪撑。。。。。
2004-10-18 10:48:41 保密
你上肢力量是多少
2004-10-18 10:49:35 军
我没做过测试,所以还想学学肌肉训练方面的内容,怎么样?有机会指导我们一下好吧
2004-10-18 10:49:56 保密
你有练力量有什么器械
2004-10-18 10:51:20 军
主要是哑铃和徒手,再就是从柔术上学的人体对抗,象手飞机之类的
2004-10-18 10:52:23 保密
那不可能是肌肉力量变的太强。那些增强的是力量耐力
2004-10-18 10:53:25 军
增强力量,哑铃不可以做到吗
2004-10-18 10:53:39 保密
要有杠铃做卧推,上提,硬拉等
2004-10-18 10:53:57 保密
哑铃多重,大的也就30KG
2004-10-18 10:54:17 保密
我的队员卧推是 170KG,
2004-10-18 10:54:45 保密
腰部肌肉可以承受250KG的力量
2004-10-18 10:55:23 保密
没有这种力量技术是无效的
2004-10-18 10:57:20 军
真是很强
2004-10-18 10:58:55 保密
你技术在好没有力量怎么抗衡啊,那你们找人从力量上练器吧
2004-10-18 11:02:11 军
那就说说力量训练好吧
2004-10-18 11:03:28 保密
用大力量刺激,增长力量,小力量练耐力
2004-10-18 11:05:01 保密
力量两天一练比较好,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2004-10-18 11:06:51 军
你们都使用什么器械呢?
2004-10-18 11:08:17 保密
杠铃。哑铃组合健身器械,还有很多特制的
2004-10-18 11:10:28 军
我看你们力量很大,却没有块,好象也不影响速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2004-10-18 11:13:31 保密
肌肉横截面积大肯定影响速度,但经过训练可以提高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肌肉收缩能力,在身体素质训练里可以解决
2004-10-18 11:14:17 保密
也就是在田径长上可以解决
2004-10-18 11:16:31 军
素质训练主要是在田径场吗,主要是短跑、变速跑吧,爆发力也是通过器械吗
2004-10-18 11:17:16 保密
有氧是长跑,
2004-10-18 11:20:30 军
同你们比,我们业余的差太多啦
2004-10-18 11:20:49 保密
那是爱好啊,好好练吧
2004-10-18 11:21:38 保密
你们平时什么时候训练啊
2004-10-18 11:22:23 军
我们现在是每周五晚上一起训练,其余时间自行训练
2004-10-18 11:23:31 保密
你怎么练呢
2004-10-18 11:26:43 军
我一般是先做热身、然后用哑铃等进行力量训练,然后进行柔韧练习,进行基本拳法、步法等练习、击影练习、有伴的话打手、脚靶,打实战、地面技术基本素质训练
2004-10-18 11:27:36 保密
那不是什么都练但什么都练的很少啊
2004-10-18 11:27:54 保密
你要把力量技术分开
2004-10-18 11:28:17 保密
力量做完可以进行身体训练,
2004-10-18 11:28:56 军
你说的身体训练是指什么?
2004-10-18 11:30:08 保密
力量后的身体是要把肌肉拉长,有利于力量的保持
2004-10-18 11:30:29 军
怎么做?
2004-10-18 11:31:08 保密
可以做球类的练习
2004-10-18 11:31:41 保密
蛙跳,立卧,滚翻以类
2004-10-18 11:34:06 军
做柔韧性的拉伸没有效果吗
2004-10-18 11:34:48 保密
那时另外的练习
2004-10-18 11:35:05 保密
力量是在运动对抗时候应用的
2004-10-18 11:35:54 保密
所以应该在力量训练后作一些小强度的身体训练,还可以更好的放松肌肉
2004-10-18 11:36:12 保密
专门的柔韧练习要放在有氧练习中
2004-10-18 11:36:28 军
你说的球类是打篮球之类的吧
2004-10-18 11:36:44 保密
是的
2004-10-18 11:36:58 保密
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很条件来定
2004-10-18 11:37:11 军
为什么放在有氧训练中呢
2004-10-18 11:38:21 军
我要是一周训练三次的话,是不是一天训练力量、一天训练身体素质、一天训练技术、实战较为合适
2004-10-18 11:39:24 保密
呵呵。你的问题真多,有氧适合练柔韧。没有强度可以让肌肉放松对韧带牵拉的阻力变小,所以训练柔韧更有效果。如果你大力量结束后拉韧带不怕拉坏了阿
2004-10-18 11:41:27 军
我是虚心求教的,何况你又是这方面的专家,真是想多搞清几个问题的
2004-10-18 11:42:43 保密
训练要分阶段
2004-10-18 11:43:13 军
如何分阶段?
2004-10-18 11:43:19 保密
不是这星期练及项。可能只练一个内容也许是全休息
2004-10-18 11:43:38 保密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阶段不好说
2004-10-18 11:44:25 军
这也正是困绕我的问题,学的东西太多啦,有点练不过来
2004-10-18 11:44:39 保密
你如果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一般那就要从基础能力练起。
2004-10-18 11:45:15 军
[原创]聊聊形意拳的实战技击
有位兄弟对形意拳的实战功能提出质疑,提得好!这个问题真是不容回避的关键。谁练武都是为了自卫,没有实战功能,练来何用?
那么形意拳能不能用于实战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咱不说前人,因为那些高人咱毕竟没见过。就说现在,能打的形意拳家还是有的。我知道的高银鹤先生应算一位,天津也有不少能打的形意高手,有位常在擂台是做裁判的,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就是天津的形意实战高手。我的老师张世杰先生也应算一位(吹自己家门,不好意思)。北京藏龙卧虎,应有形意的能人,可惜我了解的不多,不敢胡说。至于乡间草野的形意隐士,只怕更是多得是。前些时去世的李仲轩老人,就是代表。你能说李老不懂形意的实战功夫?年岁大了,现在能不能打得动另当别论,可李老应是实实在在的形意技击家(这个称号不过份吧)!
但问题是,既然你说形意拳能打,怎么我在擂台上就看不到它的影子呢?好,朋友,说到关键了!擂台上的拼斗,别说你看不到形意拳,我也看不到,而且什么太极、八卦、八极、白鹤,什么我也没看到。看到的只是拳来脚往,踢打摔拿,这是怎么回事?
依我理解,不论武术的哪一门派,在技击上都只练这四个字:踢打摔拿!只要用了这四个字,就得说人家用的是武术!至于是形意拳还是太极拳,那是练习风格不同形成的不同的外在形式,一个人练习,风格突出,两个人动手,环境变了,好多风格的东西就不明显了。咱以拳击为例,拳击有好多风格,什么古巴的、俄罗斯的,等等,可到了拳台上,那风格还明显吗?要说明显也得看对手是谁,碰见了罗伊琼斯,抱着脑袋挨揍,什么风格都变成了单一的抗打功了!但是能说,古巴风格不实用、俄罗斯风格不好使吗?不管怎样,毕竟是古巴风格和俄罗斯风格把你送到拳台上来的。
中国的武术其实也是这样。散打里的一个直拳,与少林的冲拳、形意的崩拳、太极的掩手捶有多大的差别?内在的发劲也许不同,做示范时不讲、不摸、不体认都区分不出来,两人对打的一瞬间,能辨别得清清楚楚吗?究竟是在高速运动中,动作的大形有时都看不清,细节就更没法分别了。所以说擂台上看不出哪一门哪一派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如果让你看得清清楚楚,这位拳手就一定要被人家KO了,擂台较的是拳脚,不是单人独舞。
那么形意拳到底能不能实战呢?如果练了一溜十八开,与人动手,一个形意的招式也没有,不是白练了吗?此说差矣!
第一,练形意拳让你形成了动作定形,一动上手,会自然而然地使出你平时习惯的那些动作,只是使完之后你自己都不知道。当然,这动作会与平时练的一板一眼的动作不一样,会走形,但骨子里还一定是形意拳。
第二,形意拳本就是一种淡化外形,求技击核心的拳法,要求无形无相、无动不是拳,那么真达到这种境界,你又上哪儿去找形意拳的影子?
第三,相比较而言,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接近实战的拳法之一,这一点从这种拳法的特点上完全能看出来,这里不多说了。所以说,形意拳应该是能实战的。实际生活中的形意拳友不能实战,不代表这种拳法不行。不是也有许多打不过你的练拳击的、练散打的、练摔跤的吗?他们个体不行,也不能代表他们的拳种不行,这是两回事。这里面还有个体的体力、素质等好多问题。不信找一个你身边的高手,让他与世界举重冠军较量较量,能赢吗?
至于形意拳能不能对抗泰拳,我说能!为什么?因为是两个拳种的对抗,你没说其它条件。我估计你找个五、六岁的泰拳手来跟我打,我能打得过!哈哈,开个玩笑。拳种之间不好做这种比较,比较也是理论上的比较。比理论,形意拳不输任何一种格斗体系。但若是个体与个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实中形意拳高手为什么少?能打的我见不着,怎么回事?这是拳种机遇的问题。不光形意拳,哪种传统武术不是在民间传承?训练条件、时间、精力能跟搞专业的比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给你一片盐碱地,你能种出高产来?所以形意拳逐渐式微,虽不愿意却无办法,现实就是这种不得不认的现实!
一家之言,意见不同请拍砖!
内家拳练什么?
内家拳最著名的是太极、形意、八卦。好多练家经常三拳皆通,为什么?我以为是这三家拳法在练拳目的上殊途同归,都求的是最大限度开发人体的全身的综合性潜能,并将之用于技击实战。
三拳虽初练时有别,太极求虚实,形意求劲力,八卦求敏捷(身法灵动,有感皆应),但练到后来,什么虚实、劲力、反应都统一在一个练武都的身上,自然而然地三拳合一了。
所以练内家拳的最好把这三种功夫都学一学,会互有启发的。如果是练轨迹的,更应学学这三种拳。转身愚见:轨迹拳是当今最简洁、最科学的现代内家拳,它是站在一些“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些巨人中最高大的三个,可能就是太极、形意、八卦了。
形意拳实战的技术问题一:进身
硬打硬进无遮拦,练形意的都知道这句话。自己练时好办,前面无遮无挡的,大可练得气势虎虎,进步如旋风,可是与人动手,还能客观得心应手吗?
从前转身与师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比划比划,嘿,硬打硬进,还真进不去!举手之前,双方都在警惕,好比军队的攻守,一方在战壕里弹上膛刀出鞘地等待,另一方大模大样地强攻,那不是找死嘛!那时我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
后来挨打多了,也学乖了,不再硬冲直撞,而是虚虚实实,得着机会才玩一把硬打硬进,别说,效果还真好!这时才明白:硬打硬进也不是一上来就傻冒饭店的往里冲,而是要有选择地硬打硬进!当然,如果你功夫跟尚云祥一样棒,你也可以硬冲;但如果你还不如尚前辈,那就省省吧,得机得势才进身,这时管你是硬打硬进还是巧打软进。
占了先机才有发挥技术的余地!!!
形意拳技击的技术问题二:脚下的根
形意拳特别讲脚下的根,步到人飞,脚下无根哪行?
这根怎么出来的?老话讲要站桩、行桩,就是站桩和打拳。其实不尽然,除了这两个要求外,还要多有实战对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否则还是死桩。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老拳师,他们不管是行拳还是动手实战,架子都是非常低的。架子低了,重心低了,稳固性自然大大增加,脚下的根也就有了。
这种打斗方式与普通的散打不同,散打站位都较高。站位高,灵活性好,站位低,步法远没高位快,可是稳定。
形意拳平时的站桩、打拳练就了三角形的稳定的人体站位形态,架子再低,更妙。至于运动不灵,这就是功夫了。平时下式子(就是低架子)打拳,习惯了这种形态,日久天长,动作一样能快、能灵,功夫也就出来了。等你低式子能与高式子一样灵活时,再去与高站位的人动手,大占便宜。
形意的功夫出在腿上,下式子打拳也是很主要的一项。不独形意,其实好多传统武术都有这个要求。“杨公练拳,双膝铺地”,当然是下式、是低架了,所以杨露蝉能号杨无敌。
尚派形意的趟劲
尚派形意特别讲究脚下的功夫,尚云祥当年号称铁脚佛,可见足下功夫的深厚。但这脚下功夫不是踢,而是趟。
尚派有一路特别的基本功,叫趟步。练法是斜身站立,两腿并紧,后腿膝盖顶住前腿膝窝,稍下蹲。此为预备式。
身体下沉,后腿蹬地,前腿猛地趟出,向前进一大步,后腿跟上,回复成预备式。如此连续不断地前进,力尽为止。
练这个功夫时要注意:第一,进步时身体的高度要一致,不能一起一伏。第二,后腿蹬、前腿射,前后腿一瞬间有分劲。第三,力的源头在腰。第四,刚练时不求步大,有一定功夫后步子要越远越好。第五,“生趟硬掘”是这路功夫的要点,前进时不要借助腰的拧转。否则练起来容易,出功夫的程度可就差了。
初练趟步很别扭,不得劲,习惯了就好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趟步是硬打硬进的基础,前辈们一步出去,能把对手趟飞,可见其效。尚派的崩拳有特点,秘密就在趟步上。转身的趟步练得不到家,趟人虚腿勉勉强强,趟人实腿就功力不逮了。关外内家的趟步比我练得好,他对这个体会也深,如果哪位兄弟感兴趣,可以问他!
尚派形意的崩刀
尚氏形意的五行刀都是双手握刀来练习,双手一前一后,所以要求刀柄要长些。这路刀法简洁刚劲,不尚花架,非常实用。因双手持刀,与日本的剑道有些近似。
聊聊崩刀。
起式后定为左三体式藏刀式,然后左腿收回成左鸡形步,重心在右脚,双手持刀在身体右侧,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刀是竖起的,姿态如军队的持刀礼。
然后进左步将刀向前方崩出,脚下是崩拳的半步的步法。后脚跟进的同时,刀回收,仍贴于身体右侧竖起。再进步崩刀,再回收,如此连环不断,是为崩刀练习方法。
崩刀出刀时有个巧劲,前手向前下推,后手向里上拉提,这样形成一个力矩,利用杠杆作用,使出刀快而有力。回收时正好相反,也是利用杠杆力,将刀收回。
用法:此刀可以切劈敌人手臂,也可以直破胸膛。崩拳不是有个压错在敌人小臂之上打进的用法吗?崩刀也可以这样用,压错着敌人兵刃崩进。
拳刀一体,是吧?
虎形的虎扑
虎形是十二形的第二形,基本招式有虎扑、虎托和虎摆尾,其中特别以虎扑的名气最大,不练形意的人往往也知道虎扑,咱们就说一说这个虎扑(据说郭云深前辈就特别长于虎扑)。
虎扑很普及,好多人都会练,可是练得对不对就难说了。为什么?因为不知道虎扑的真正含义,所练当然就有偏差了。
虎扑的关键在一个“扑”字上!
有的人把虎扑练成了双推掌有的练成了双撞掌这是只从外形练虎扑未得真髓。扑与推与撞截然不同,说一个人猛地扑上来,不能说成是猛地推上来或撞上来,那么同理,虎扑当然也就不是虎推或虎撞。
那么怎么扑呢?先蓄再发,腰身屈而后伸。简单点说,一是要有腰上的翻浪,用轨迹拳讲是要有身体的前立圆;二是要有后腿的蹬和腰身的向前的伸展。这股力传到手上,自然就把人家扑倒了,不是用胳膊去推、去撞。
向前的伸展很重要,形意拳讲:起手鹰捉,出势虎扑。一抬手就是鹰捉的式子,一进步就是虎扑的劲意,所以才把把不离鹰捉式式不离虎扑。
再看看老虎前扑的动作:扑之前身缩腰弓,然后后腿猛然蹬地向前一蹿,腰身一展,两只前爪举在头前,呼地一下从半空中扑落,扑倒猎物。整个身体在空中划一个优美的弧形。把这个动作移植到我们身上就成了“虎扑”。所以虎扑是用腿腰身发力扑人,两臂只是作用于人的工具罢了。
正因为以上那个原因,虎扑不一定非要双手扑,单手也能扑,甚至不用手,用拳、用小臂都行。手法也不一定非要双掌齐出,一上一下、一前一后,怎么样都行。有了虎扑的劲意,那就是虎扑!
虎扑与鹰捉
形意的虎扑与鹰捉其实是一个理,外形虽有差别,实质没什么不同。身法、步法都是一个。单手螺旋一翻是鹰捉,双手就是虎扑。
所以说鹰捉是母拳,真的没错!
原来我爱把对方双手往下封再用虎扑,前几天师父给我说了说,结果是往上一挑一翻用起来更爽!
虎扑好,鹰捉更好!
蛇形的体会
形意的蛇形是最简单的,动作简单,一蓄一发而已。可是它的内涵却非常丰富,大家看看李仲轩老爷子的文章就明白了。
李老说蛇形要蹭住劲儿,这个我说不好,或许是体会不深吧。我觉得蛇形练身法最好,形意的拧裹在这里有最好的体现,一蓄势,腰像拧麻花似的,往外一撩,腾地一下,浑身的劲都放出来了。
传统讲法,蛇形的肩打一说,这个肩打的力主要靠的是螺旋力,就是那拧麻花的劲,再加上一抖,打上了人受不了。还有的说蛇形胯打,从前我对这个没太注意,后来试了试,还是这个拧裹加崩弹的力,只不过用胯打出去就是了。胯打要有脚下的进步,要趟,趟的越猛,打击力越大。
不过我现在练蛇形,加上了自己的变化,我把它击出的手变成了崩拳,身法的俯仰幅度也加大了,自己感觉很好。似乎不是蛇形了,但练着顺,用着也得劲儿,不知这样练法行不行。
说说马形中的双手马形
双手马形是马形里练得最普遍的一式,几乎哪一家都有,因其普遍,快成了马形的代名词了。
双手马形的练法我先说个大概:三体式起,双手回掠回抱,再转身以双拳同时从胸前口下击出。具体练法大家可去影视区找找笨鸟兄弟发的“形意的十二形”,那里面有的。
下面咱们来分析分析这式动作。
形意十二形,虽说不求动作完全跟动物一样,但总是有了个“形”字,所以总得从这一种动物的特性上去找,动作呢,能似则似,不能似时不可硬模仿,如此,才是十二形的练习要求。
马形当然不能例外。
双手马形的动作,形似烈马后腿支地,扬起两只前腿刨打,那么我们这一式的功劲,我想,就应从这里去找。
马用前腿刨打,如果你看过真马的这个动作,你会说,马前蹄上的力不是单纯的马腿力,是靠着马的身体的向前向下压的力来打击目标的。是的,正是如此。因为马不是习惯两足着地的动物,一扬起前蹄,跟着就会习惯地向下踩踏,来恢复四足着地的情状。但这一前下压,因马的身体庞大,那力道不可小瞧。没听过那句话吗,“马踏为泥”,把你踩为肉泥(哈哈开个玩笑)!
双手马形的劲法跟这个差不多,它不是双手冲拳,那叫什么玩意!它是靠身体的俯仰,以身带手打出的拳,所以十分暴烈。拳出去时,还要加上双拳的内旋钻劲。
马有疾蹄之功,拳谱上是这么说的吧,什么叫疾蹄?是步法极快吗?马奔虎践,那个奔才说的是步快。马形并非主练步法的拳路(从动作能看出),怎么体现这疾蹄?转身以为不是说步,疾蹄之功的疾,是拳快,是指双手马形(或单手马形)拳出如电,迅雷不及掩耳。
拳要快,如何做?全在腰的一收一放、一俯一仰。用身子打拳,当然比只用胳膊打拳快得多也重得多。
这个贴子是我因自己的体会而歪解拳谱,您若认为有几分道理,可一笑;若以为不对,尽管用板砖招呼!我有头盔我怕谁!!!嘻嘻。
说说卷地风
形意的歌诀里有“去意好似卷地风”,什么是卷地风,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脚打,用脚踢对方的迎面骨;有的说是崩劲,脚到趟得对方起根;还有的说是步法发力,迅疾猛烈,有摧枯拉朽之势。
这些说法都对,实在地说,卷地风应是上述所有看法的综合,它是踢、是趟、也是发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形意练的是五行劲力合一拳,三回九转是一势,一动之中,诸般妙用都含在里面了,要不然只凭五行十二形几个有限的动作,怎么跟人家套路繁多的少林拳比?一个崩拳打遍天下,这一拳里的内涵又何其丰富!绝不会是一个直拳那么简单。所以卷地风这一势也一样。
卷地风只要有了劲意,腿一起,真是遇佛踢佛、遇鬼踢鬼,铁锁巨石也阻不住这一去之势。实际中做不到这么神,但一定要有这股劲意。脚出去,碰着敌腿就是踢,擦着敌腿就是趟,什么也没碰着,那就是整体发力的一部分。
练这种卷地风的劲意,尚派有个“趟步”的功法,很好,很出功夫。大家可参考一下。它讲“生趟硬撅”,练久了,自然出卷地风的劲意。
再说说燕形
刚才有位兄弟问怎么样能抻筋拔骨,一下子就让我想到燕形了。除了三体式,这一形是非常有助于抻开身体关节筋骨的。燕形求的是身体的灵便,高低起伏轻松变换。好多初学形意的朋友打拳不下式,老是站着身子打拳,如果想尽快出功夫,多练练燕形,式子很快就能下去。
燕形最有代表性的动作是燕子抄水,人说前辈们练燕形,身子一低,刷地一下从桌子底下过去了,衣衫角都不碰一下,这个动作就是燕子抄水。它的大形有点像长拳的仆步穿掌,想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到影视区去看形意十二形的视频。
燕形在技击上也是走下盘,可以化出穿裆靠,也可以挑掌击裆,甚至可以用一钻之力去顶撞敌的中下盘。出其不意,属奇兵。但用时宜慎,因为自己伏下身子,头部后背在一瞬间卖给了人家,遇见反应快的高手,可是凶险得很,所以要找准时机才可用。
说说八卦和太极
形意、八卦、太极并称为三大内家拳,说过一些形意,简单说说八卦和太极。
现在外面流传的太极以太极操为多,如果想从那里学真太极,是缘木求鱼。真传太极练起来很苦,站桩、走步等基本功,然后是一招一式的单练,要求动作到位,最后才是串在一起形成套路。盘架子并非自套路始,从单式就开始了。练时也要动作到位,从前称杨露蝉练功时,“杨公练拳,双膝铺地”,等我学太极拳时才知道双膝铺地是个什么滋味。到现在我也铺不起,一趟拳也就铺一回两回的。可见功夫是汗水浇出来的。
八卦功夫在走转上,从走中求身劲的整,我一位练八卦的朋友告诉我,他学拳时,光圈就走了二年多,跟他一起学的有十几个,到后来都走跑了,只剩他一个。而他也从这走中求出了内家的整和顺。八卦练身法特好,拧来绕去如大蟒翻身,所以八卦有功夫的人一是脚下快,二是身法活。
形意八卦太极拳理相近,形意的三体式往旁一拧,就是八卦的起手,单换掌也跟劈拳大同小异。杨式太极起式的朋,跟形意劈拳第一手的钻多么相像啊。所以这三拳精于一家就能理通三法,孙禄堂是最好的明证。
传统拳有个弱点,就是训练方法不够科学,所以出功夫慢,但建身效果也好。所以要学传统武术,一定要有恒心才行。转身建议:最好选练一门传统武术的同时,再学一种现代武术,如轨迹之类的。这样触类旁通,长进快!
太极的裆胯劲
太极要沉实,非常强调裆胯劲。没有裆胯劲,就不能很好地沉,脚步虚浮,一碰就东倒西歪。
陈低大架,杨式大架对练这种劲有很好的帮助,可是小架的太极求这种劲就慢些,架小不开展,体会不明显。
所以初学太极还是大架好!
八卦圈的走法
走圈是八卦的基本功,我大着胆子说几句八卦步的走法,讲错了,可要给我更正啊。八卦我练得可差远去了!
八卦走时要把身子扭过来,向着圆心。这扭,是腰以上部分扭,胯以下还保持向前的方向。这实际上跟形意的龙折身的要领相同,一能拉抻各大肌肉群,二把身体“绞”起来,便于发出螺旋力。
走的时候脚要求要平起平落,可是我看大部分练家都不能完全平起平落。我体会这个要领主要是为了保持脚上的“蹬”和“趟”,那么就直接去后蹬、前趟好了!八卦的前趟,与形意的突发崩趟不同,刚练时是慢的,可以说是一种暗劲儿,是慢慢地小心地趟,一点点找出这股劲来。
还有一个重要要求,八卦走的时候,要里脚直、外脚扣。里脚直着向前方走,外脚扣向里侧,两脚的前进方向绝不是平行的,平行走不出圈来。里直外扣,加上身子的向里拧转,走的方向就正好是弧形了,就形成圈了。
八卦要求八步一圈,不过这就是个说法,七步、九步也没啥大关系。
传统武术的踢技
传统武术中有一种踢法与现代武技的踢法大不相同,是含着胯踢!
现代武术或经过改良的传统武术大都在踢击的时候要求展胯,这样力道强劲,打击效果好。可是也有它的缺点,一是只能放长击远,不能近战;二是运动轨迹大,易于为对手发现。传统武术的这种含胯踢法却没有这两个短处。
含着胯踢,起脚快,矩离短,说来就来,无影无踪,俗称“三条胳膊打人”。这种踢法最大的缺点是打击力量相对小,很难一脚把敌人踢倒。所以实战中,传统武术家们对这种方法作以改良,专门用它来打击敌手的至命处,什么撩阴腿、迎门腿、裙里腿多是这种用法。虽然力小,打上也要命!
有人说,“我能用脚扇你嘴巴子”,也就是咱们说的里合腿,绝对是含着胯扇的。如果展着胯,脚都伸出人家后背以外了,还怎么扇?由此可见含胯腿法的一斑。
有一利者有一弊,武术是这样,腿法也是这样。如何使用,见仁见智,全在打斗中的机会!
形意技击的实战问题:用身体打人
形意拳快攻直取,长于进身打人。可是进身后怎么打呢?是用身体打。
形意拳极少有抡着胳膊玩拳头的时候,多是借助于步法身法,在进身的过程中完成击打。身体到位了,拳也就打上了。所以它的发力很有意思,不凭胳膊粗,而仗身体动。
以崩拳为例:如果这一拳只用胳膊的伸缩之力,那么打击力量就很有限,可是加上身体向前的前冲贯性就大大不同。朋友们可以做个实验:平端着胳膊不动,只是身体向前一冲去打沙袋;再比较一下原地不动,胳膊伸缩打沙袋,看看哪个力量大。而这不过是形意初入门的最简单的打击发力。
所以形意拳实战的第一步功夫就是进身,要能进得去,不管你是走中门还是走偏门,进不去什么都免谈。而进身又有两种方法:一是破门、二是闪进。这些光说不行,都得在实践中一点点地摸索,得有人喂才行。
不过话说回来,实战中对手不是师兄弟,形势又千变万化。遇见个功力比你高的,你就很难进得去!艺高一筹压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前手打人后手用力
形意拳讲前手打人后手用力,如以前手崩拳击敌,出前手的同时后手一定要用力回拉,这样前手才有力。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身体形成整体一致,两手形成力矩,形成腰的扭转。腰部的螺旋就在这一打一拉中体现出来了。
不过说是这么说,真做并不是两手用力拉,而是用腰转带动手。腰才是发力的主体。
一打一拉一定要同时!
初学者注意这个口诀,会加快进境的。
拳到妙处
拳到妙处
拳到妙处,唯法自然。
全身都要得劲儿,全身都要通顺,不僵不滞。练什么拳种都就是这个要求。
如何读拳谱
古人留下的拳谱很少有详细的动作要领描述,反而是比喻多。这在形意拳心意拳太极拳等内家拳里更明显。
今人读古拳谱就要去领会,由比喻的喻体想回到本体,琢磨那种境界。这是读古拳谱的要点。如形意拳说“去意好似拳地风”,核心突出一个“疾”字。要是只从形式上理解,旋转着身子往前去就大错特错了。
所以读古拳谱要细读,这个细,体现在对言辞真义的理解上,而不是一词一字的考证研究。从前万维网上曾有不少人执着于拳谱里一言一语的研究,转身以为这条路似乎并不可行,这样理解,只怕真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了。”
打斗模式训练
=锋利小刀=
打斗模式训练
严格的程序 造就优良的产品
——谈打斗模式训练
打斗模式训练,即两个或多个一组,按照特定的动作反复做攻防训练。比如甲打一个前手直拳击头,乙侧闪身劈拳接平拳反击。如此反复循环。这就是传统武术中的所谓的“拆招”!
在拳击中叫“有条件实战”!
一提起打斗模式训练,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大摇其头了。他们会说,“这不就成了见招打招,见式打式了吗?前辈高手早就说过不要去做某招破某式的打斗。这种训练没有用,是花架子,不应提倡、练习!”
其实,这些人是片面理解了前辈的意思!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是他们根本没有打斗训练经验的反映。他们根本就不懂打斗模式训练的真正内涵及意义!只有想当然地认为这是虚套,不实用!
在实际的打斗中,对于两个人之间的人体坐标、路线、方位、距离、角度及时间差等等要求,都是严格训练的。这些内容不经过实际的、特殊的训练,是不易掌握的。打斗模式训练不同于套路中的对练!他所解决的是实际打斗中的两大内涵:即一、打斗内在实质性的把握;二、攻防技巧的掌握。
什么是打斗内容的实质性呢?让我们来举例说明:与一名力量很大、速度很快的对手格斗,在他发起攻击的一瞬间,你如何能准确的判断出他用的是拳还是腿?如果是用拳他是打前手直拳还是双拳连击?如果是用腿他是用前腿还是用后腿?用后腿的话他这一腿是直线踢还是侧线扫来如果没有精确的判断力,你能在对方高速攻击时反应过来吗?要知道等你看清了对方的攻击,高速的打击早已经到了你的身上啦!没有严格的训练,对于对方的快速动作你是反应不过来的!
对方攻击过来时,你应该采取何种战略战术?是退是进?是防守是反击?以什么方式反击最“经济实惠”?怎样打才最具威力、杀伤力最大呢?
这瞬间的判断来源于平时的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能在风驰电掣的打斗中不加思索、本能的做出精确的选择!
不可否认,武术是一门艺术!所以它有自己独特的技巧性!技击是功力加技巧(技术)!二者缺一不可!技术就是研究如何打的问题。缺乏技巧,就谈不上武术!很难想象一个地痞流氓的打法会被人认为是武术!
所以,综上所述,打斗模式训练的就是准确的判断能力、随形就影的让位(躲避打击)能力和不假思索的攻击能力!
打斗模式训练决不是象世人想象的只是练习“这招来了怎么防?”的见招破招的套路。而是带领初学者快速踏入格斗这门艺术的大门的捷径!
打斗模式训练首先会培养出人的直觉反应(即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说甲方用直线,不论攻击前的“虚晃”有多逼真,出拳的速度有多快,只要发出直线型拳法攻击,乙方都会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其进攻路线。等到可以做出准确判断后,甲再以直拳型拳法攻击乙,甚至在刚刚发出攻击之时,乙都可以预感到并能够予以及时、准确的反击。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道理却很简单。比如说打乒乓球,优秀的运动员决不会单凭肉眼去看球的落点!而是用感觉去判断球的真正落点方位。运动员的这种不假思索、完全用感觉去判断来球的能力,正是平时千万次艰苦的训练的结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手总能在对手发动攻击之前便知道并且能准确的加以阻击的根本所在。
打斗模式训练还是解决打击方位与方式的重要手段。
人的身材有高有低,胳膊腿有长有短。也许你自认为发力很足的一击却因距离的不够而威力顿失。这就是距离及角度的问题。这个问题不通过实际的模拟训练是根本得不到解决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虚拟人体坐标“找点”训练,才能在实际格斗中对距离的把握游刃有余!
在实战中的距离把握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人们便通过种种方法来训练距离感。现在有一种方法是通过两个人腰拴绳子做保持距离的进退练习来掌握距离感。我认为这种训练方法并不合理!格斗的实质是节拍的掌握。《剑经》上说“知拍任君斗”!在格斗中就是要极力打乱对方的节奏,让对方跟着我走转。拴绳子练习要求是绳子短了就说明二人距离过近了。其实真正打斗起来了,有时就是要迎着对方的攻击“钻”进去打,就是要极端地靠近对方!
打斗模式训练中的人体坐标训练就可以快速地解决“距离难”的问题!
在风驰电掣的打斗中,你不可能等看清对方的攻击方式后再去选择对策。不假思索的本能攻击,只有来源于某种反击方式的千万遍模拟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通过大脑便做出正确的、“下意识”的反应!
对于攻击与反击的方式,只选择三、四种便足矣!因为敌人的攻击再千变万化,落到你身上的不过是正面、左侧、右侧这三个立体方位而已!所不同的只不过是落点的高低不同罢了。除了软兵器会拐弯,或者对方把你的身形“挤”成了斜面外,谁还见过你正面面对对方,对方却能直接打到你后脑勺的“高手”?
所以,打斗中守住这三条线(三个方位),便是守住了全身。对于这三条线的训练,我称之为“三线打法”。我们只要把这几个坐标落点找出来后反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便能在实际的格斗中对任何攻击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了。
需要说明的是,对招式的运用熟练后,就要把重点放在培养直觉反应上了。在打斗模式训练中,千万不要想着“他要怎么打我,是拳还是腿?出前拳还是出后腿?”越是这么想就越会挨打。对对手的判断应在其出手的那瞬间而不是对峙前的胡思乱想!你自认为对方要攻击的招术会因为对方的突然改变而反应不及的。
所以,对峙时要保持“大脑一片空白”的感觉!什么也不要去想!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就会感觉到对方的攻击速度在你的眼里“变慢”了!他要干什么你都很清楚了!你的攻击方式也会越来越娴熟了。这时你就可以改变打法了。在能准确判断对方攻击路线的前提下,就不一定非要用以前的防守反击的招式了。这时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或拳或腿,只要把握住机、势,怎么打随你高兴。这,才是真正的“无法之法”、“无招之招”!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经过这一步的训练而错误地理解“无招无式”,愚昧地认为只要练习好了个人的技术便可以在实战中“自然就会打了”的人,肯定会在实践中被碰得头破血流的。
说到“练习好了个人技术就自然会打了”,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还真不少。唉,这真是欺人之谈呀!要知道理论不等于实践!基本功不等于实作!会砌砖不等于会盖楼!打斗一定要在两个人的“打”中做文章!现在不少习武者站桩一次能站数小时、发力能让人感觉挺沉实。但是一与人真正的交起手来便心慌气短、手忙脚乱,与街头的地痞无异了。
这现象不仅发生在初学者身上,就连很多苦练了数年的“武术发烧友”也犯此通病!说到根本,就是他们在日常练习中少了一个环节——打斗模式训练!或者是他们所学的功夫体系中漠视了这一程序!或者是练习者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一程序!他们自己(或者是他们的老师)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解决、去训练打斗这一重要课题。
有人要问了,既然打斗模式这么重要,那么在实际练习中用不用使全力,即下不下重手呢?如果不下重手,怎么能知道打击效果呢?如果下重手,陪练者往往是自己的朋友或是师兄弟,一旦不小心打坏了怎么办?其实打斗模式训练只是练习直觉反应和打击的方式、方位和落点!不需要你全力去攻击的。比如打到的瞬间便停住;若没有把握及时收手便改变打击点。如把打头改成打肩、把踢膝的脚稍稍旁挪一点让其擦膝而过等等。你在自己的个人技术练习中把发力练习好了,要打坏敌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当年二十九路军训练中用的也是真刀,战士们并没有真的用刀向战友身上招呼,只是练习了用刀的模式。可是上了战场照样砍得鬼子头颅遍地滚!这还不说明问题吗?!二十九路军战士们的训练就是打斗模式训练!因为武术本来就是用来杀敌的,战士们的战绩便是最有力的证据。所以与其让我相信某些大师的“招式无用论”的“高见”,我还是相信战士们的累累战果!
打斗功夫的体认并不容易。但是也决不是那么难!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刻苦练习,用心琢磨,任何人都是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大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水平的!打斗模式训练并不神秘,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如果你真想通过打斗这一关,那么打斗模式训练就是你的捷径!现今习武者本身的功夫证明,缺乏这一步训练,你将永远不会领略到打斗的奥妙和真实性!
练了数年武术却被地痞打得抱头鼠窜的武术爱好者,你们不仔细地找找原因?总是认为自己的功力不够吗?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得到真传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所学的功夫体系的不完整性?
一件优良的产品,在生产程序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如果把实战能力比喻成产品,那么朋友们,你的功夫出了“次品”,究竟是哪道“生产环节”出了差错?你有没有对“打斗模式训练”这一“生产环节”上的“重要程序”严格检查,以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杜绝“一错到底”呢? 总之出“次品”的原因在哪里呢?
朋友们,是应该好好想想啦!
快如影魅的步法的诀窍 —— 高频震颤
在武林界中有一句话叫“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以此提示步法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武术的步法训练决不象现代搏击(如散打、拳击和泰拳等域外武术)的步法训练那样简单。现代武术的步法要求是轻快、灵动、飘逸,讲究的是能快速的躲避对方的打击即可。而传统武术的要求是不仅能快速轻灵的躲避对方的打击、更是自身整体发力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拳学步法呢?可以说,在节奏时值限制之下的步法,才是真正的拳学步法!
在刚开始练习步法时不要太讲究“摇臀荡胯”,但是“后驱逆行”、“突发立止”却是必须要从训练的开始就要重视的!刚开始练习步法就要高度重视“节奏”的训练!当“节奏”的时值达到自身的极限后,什么“突发立止”、“后驱逆行”、“摇臀荡胯”都会不期而至、自然达到了。一句话,练习步法的刚开始,就必须重视“快”。
什么是步法节奏的时值呢?就是自身整体大形不变的情况下,绝对的快!
步法的节奏达到了自身的时值后有什么好处并且和一般的步法有何不同呢?
我们的步法(严格说来这种步法并不是我们所独有的,中国传统武术不少门派的步法都是这样的)和散打、拳击等现代搏击术的以走动和滑动为主的步法是绝对不一样的!当练习者步法的时值稍微达到了节奏的时值后,他的状态立时就不一样了。进攻时,他会象怒涛拍岸、秋风扫落叶一样气势浑厚、速度极快地扑向对方。对手眼睛都来不及眨他就到了眼前;后退时,他会象惊蛇、脱兔般的迅捷、敏锐,在打击来临的一瞬间即可抽身而去!所以说步法用“疯牛怒虎”来形容并不为过!亲身试验过的人都是一句话:“快!可怕!”
这种步法状态就是用“节奏”训练出来的。那么,步法的节奏是怎么训练的呢?请听我详细讲来:
要想“节奏”训练有成,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一、时刻注意保持腿部的桩架。
二、熟练掌握“高频震颤”的运用;
三、掌握极速换脚的能力;
四、注意身法的配合。
(一)时刻保持腿部的桩架是指双腿特别是后腿要时时保持一定的弯曲状态!前腿伸前一点或后退一点都没什么关系,但后腿一定要保持站桩时的状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无论是拳脚的发力还是步法的起动,力量都是从脚下(特别是后脚)传导上来的。如果后腿是直的话,仅仅滑动还说的过去,但要走出步法特有的崩弹劲就难上加难了。与其让后腿从直的状态到弯曲状态再到崩蹬的状态把身体射出去,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后腿保持适当的弯曲状态,这样在发动时会大大缩短启动的时间的!大家看过猫要发动攻势时的身体状态吗?它都是身体弓、缩起来,象弹簧压缩一样。身体窜出去时就象弹簧崩弹起来一样。所以我们的格斗式就要象猫一样,要有随时崩弹出去的状态!
(二)熟练掌握“高频震颤”。“高频震颤”是我对步法发力启动瞬间时身体、腿部状态的一种描述。步法的节奏实在是很重要!其节奏要在“的的”一拍之内完成,绝无拖泥带水之感。总的要求是在发力走步的瞬间,前腿(脚)在启动时有个轻微的踩踏动作。后脚要提起下踏然后籍凭作用与于反作用力获得的力量快速弹起,然后换脚运动。这个“踏动”绝不是提脚猛踩地,而是籍凭前脚发生位移时的一瞬间,凭借反弹(反作用力)之力,使另一腿快速呼应,做出相应的动作。其间身体要摇动、髋关节要摇动;手要与之配合、步子后驱逆行。总之,步子一动,全身上下无有不动,无不相随。可以说,“高频震颤”是练出“疯牛怒虎”式的步法的关键!没有或者不知道“高频震颤”训练方法的人是很难掌握步法的精髓的。
(三)掌握极速换脚的能力。快速的换脚看似一个小动作,但是它却是关系到步法转换频率的关键。只有前后脚的快速“踩踏”、腰胯失重般地飘起旋转、身体瞬间定向的失重,才能保证步法频率的极大加快。
(四)、注意身体的配合:身体的配合是指在步法运动时身体要动起来。不要呆板。身体要时时与步法运动做反方向的不定向的瞬间失控状态。比如前脚横挪后脚前移,这时前脚横挪的瞬间身体就要向同方向倾斜、“歪倒”。只有身体与步法配合协调了,腿部才能从体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自由、快速的运动!
只有掌握了以上要点,我们才能真正做出步法的“快如旋风、重如泰山”的特有的“崩快”劲!最后,以我随便写的一首诗来做结束吧!
说步法
步法奥妙在节奏 不识节奏枉为功
前步似踩又似踏 后步似甩又似蹚
疯牛怒虎气势雄 全凭节奏建奇功
玩得节奏真谛后 再探整体行动功
后驱逆行指腿脚 摇臀荡胯似秋风
说步不仅指腿脚 全身配合总相宜
突发立止猛扑到 气势浑雄使人惊
两拳相交不为能 大形过位方英雄
千古传艺说绝密 不传步法是其中
劝君学拳多识步 仔细玩味得精髓
说难不难难亦难 不得耳聆亦枉然
锋利小刀论中线
近日接待了一位朋友,谈拳论武十分快活。其间其演示平拳,发觉其无论身架、拳法的路线均有问题。观其身架,正正直直,发拳面部正对于我;观其发拳,只是一摆而无抖弹之轨迹。让其击我,一个平拳来了,随手一挡,毫无力道。
笑问其何故?答曰:我这个比较标准!看看,出拳没有超过中线吧?!
我哑言,再问:你觉得这样有力道吗?可以一拳把人击倒吗?
其笑而抚后脑,答道:这,,,我也觉得好像不对劲。没有力道。可是看到书上说的“守中用中”,出拳不能超过中线,所以就成这样了。
从以上这段话大家看到了什么?
就是说,现在很多自学的朋友,单纯的看书本而仅凭自己的主观认识、片面的理解书本上的话!
“守中用中”这句话中,“守中”是指主要防守自己的中线;“用中”就是主要打击对方的中线!而更有的要求是:出拳不能超过自己身体的中线。
对于这一点,初学者往往很迷惑:如果不超过中线,比如说摆拳,那么力量不是小的很多吗?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如果是按照格斗式的架势来站好,按照出拳不要超过中线的理论来打一个摆拳,那么力量根本就发不出来。
是这样的吗?
我要跟你说,不超过中线是对的!但是你对其运动轨迹的理解是错误的!
一个人只要运动起来,身形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在格斗中,步法的移动和身形的转换更是要时时刻刻的变化!那么,你在格斗中可以身形不发生变化吗?你在打击对方时,打击路线仅仅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吗?你在格斗中步法不移动吗?
如果不,你的结论当然是正确的;而如果是,那么就是你意识上的问题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明。
你按照格斗式的架势站好,如果这时要出摆拳打击对方的头部。如果按照“不超过中线”的理论,你可能感觉很别扭;但是如果你(比如左脚在前右手出摆拳)这样:出拳前左脚先向自己左前侧方跨出一步,身体向左侧微微扭动,这时再发出摆拳打击对方头部。好,停下来,看看自己的身形和方位!
是不是这样的:你的身体是微微侧对着对方的?比如说对方是一个固定参照物,你和他正面相对的时候,,他是处于你的身体正直面的。也就是说你的左右手臂和他的右左手臂是正面相对的;但是这时你的身体发生了位移,你现在的右手就在他的身体的中线位置。这时,你出拳划一个摆拳的轨迹,看看路线,是不是从你发拳的地方可以平行击过他的脑袋,一直到你的鼻子方位?
如果是,就说明,你仅仅的一个斜上步,就改变了打击的力量!
看看你现在的状况,试试你现在的打击力量,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可以把他的脑袋“打穿过去”?这样,力量就有保证了吧?!但是看看你的这个摆拳的运行轨迹,是不是感觉到了自己的鼻子的侧面(当然是右侧)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再走远了?
那么这一拳,超过中线了吗?!没有吧?!
你动了一下步子,就可以做到:即不超过中线而又大幅度的增加了打击力度!
所以说,不超过中线,是要靠你的身体的变化来调整的而不是直直的僵立在原地,说什么“不能超过中线”的!
这些,都要有人给你说明白!你看书本,那上面的东西都是死的;讲这句话的人没有具体的说明如果身体移动起来后,中线的理论是怎么样的。
所以说,大家不能单凭看书本,就想当然的去实践一些理论。那样如果不对了,可能错误的是你而不是理论!
咱们在这里举的这个小例子,第一要说的是大家在自学中不能死看书而要多多实践、大胆的问疑,如果有机会更要多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第二就是虽然这个例子很平淡,但是的确讲出来了关于自己具体怎么使用中线(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如果现在还有此观念、毛病的朋友,请您对照一下,肯定会对您的理念有所帮助的!
如何正确而迅速的练习轨迹发力
轨迹拳学的发力是以惊炸、暴烈而著称。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真正明白轨迹拳学的人做出的发力示范。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轨迹拳学的发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更多的练习轨迹拳学的朋友,因为各种原因,根本没有掌握真正的轨迹拳学的发力要领!以至于出手古怪,让旁观者贻笑大方。
在这里我们以直拳为例。因为直拳,是最简单明了也是最真实的体现了发力的模式的典范。我见过绝大多数的练习轨迹拳学的朋友打的直拳,都是简简单单的单纯的在划一个园(请看图1):这里的“起点”是指你发拳的起点(也就是涡园);这里的“终点”就是你打到目标的极限。箭头代表了发拳的轨迹路线。他们发出的直拳,就是按照这个轨迹路线来经过的。
大家看看,再检查一下自己的发拳方式,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我要对你说,你这样做,是完完全全的错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走的是一个标准的椭圆路线,那么终点的打击点在哪里呢?要知道,无论什么拳,只要最终是要接触到人体的,都必定有一个打击点!大家看看图中的“终点”,如果按照这样的打拳,那么拳头在“终点”处仅仅是一滑而过,打击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向下的“面”了!这样的发拳,成了直拳不是直拳、劈拳不是劈拳了(当然了劈拳哪里有这么打的)!
这样的发拳,如果目标是对方的面部,那么拳头一定是在其面部“一滑而过”而毫无杀伤力!反而会给对方造成了极大的机会。因为对方只要身体轻轻的向后一躲(仰),抓住时间差紧跟着一个直拳,就可以在你的直拳正好在走下半个弧线而露出了整个面部的时候,直接打到你的脸上!
当初我也见过并且试验过这样发拳的人!结果我就不用说了。
由此而造成了大家对轨迹拳学的发拳感觉很“飘”、没有力量、出拳没有定点的错误理解!
我就听说过很多朋友讨论轨迹拳学的直拳(或者插花直拳),说:这个拳速度是可以,但是怎么看着没有什么力量呀!
正确的发拳轨迹应该是这样的:(请看图2):这个图例显示,其上半部分和图1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区别就在于其下半部分!!!
正确的方法是:在打出直拳到达终点后,收拳时,拳头就不能再象图1那样划一个下弧线回来了(就是图2中以虚线表示的部分)!而是要在到达终点后,直接使用身体把拳头从终点“抽、拉”回来!
也就是说,千万不要再走虚线部分的弧线了!!!
李紫剑先生在轨迹拳学理论中提出了“轨迹、切线”的理论。很多人都注意了“轨迹”但是忽视了“切线”!我告诉你,真正的秘密,就在“切线”中!即使有些人注意到了“切线”的字样却感觉无法理解而轻易放弃了对其的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切线”呢?就是图2 中对应“起点”回来的那个直线!只有做出了“切线”,力量才能在身体的抛弹到极限的瞬间,蓦然切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身体和拳头形成了对挣力,从而发出了波浪效应的力量来!
这里,是以直拳来说明的。但是要知道,这样做,最根本的其实还在于身体!你先用手臂、拳头来试试。如果明白了后,就应该使用身体来做这个“切线”!这里的起点和终点,你不要仅仅把它当做拳头的起点和终点;而是一定要把它看做是身体在走这个轨迹路线!
就是你在做“打手诱导法”的时候(还是以直拳为例),身体前立摇到打到了样板手后,一定不要再次下弧线回来,而要从接触到样板手的瞬间,就直接在目标处身体下拉、撤身回来!注意:下拉、撤身回来时身体不要正面朝前而是要向打击手的一侧迅速后撤、后拽!
通过这两张图,大家应该看的很明白了。其实,绝密的东西如果真正有效,那么三言两语的就会说明白!这个,就是老李经常说的:小技术、大学问!!!
大家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犯此同样的错误呢?!如果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练习的!呵呵,那么就让我来给你改正吧!
我敢肯定,到现在为止,还从来没有人可以这么明白的把这个说出来!
没有说出来的人,是保守、还是根本不知道呢?
如果是保守,那么就让他们来骂我吧!只要大家有所领悟,我就是背上骂名也是值得的!
因为我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毫无保留的讲给大家!如果说是怕泄漏机密太多,那么就一定是没有机密或者是别有用心!
但愿这篇短文,可以帮助你迅速掌握轨迹拳学的独特的发力!希望大家多多研究一下这两张图片,也多多琢磨一下这篇文章。因为它实在是快速而沉重的发力之根本呀!!!
锋利小刀随笔 - 离我者生 似我者死
功夫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问!所以说,我们是在做学问!如果各位抱着做学问的态度来学习功夫,那么,就记住我的这句话:离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们跟老师学习的是什么?是他的基本技术(这里抛却什么人格、性情等等不说)、是他的入门方法、更是他所掌握的原理!俗语说的好:师傅领进们、修行在个人!当我们完全掌握了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技术、原理后,我们就要跳出初入门时,为了有效的学习而人为设定的条条框框,而要自己去动脑筋自学!老师不可能跟你一辈子,也不可能总在你身边给你有效的指导!那么,没有老师在身边我们就无法提高了吗?不!看看历史上,多少个大家、巨匠,他们都是在离开师门后,通过自己的刻苦、天赋,来取得了一般人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即使老师在你身边、时时刻刻给你指导,那么,你怎么可能学的和你的老师一模一样?老师的素质和你完全相同吗?老师的技术细节的把握、处理,你可以完全模仿吗?老师的经历、经验、性格、天赋、悟性,你都完全经历过、完全一样吗?要知道,武术本质的掌握,和这些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你的感情是否可以接受,事实却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成为一个高手,不是刻苦下死功夫就可以达到的!
如果有人说,你和你的老师练习的不一样,那么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做的合理与否?!是否复合原理?!在实践中是否可以有效的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练习的和老师一模一样,但是在实践却不能有效的运用,那么你和你老师练习的一丝一毫都不差,还有什么用?!如果你和你老师练习的不完全一样,但是在实践中自己却可以充分的把握、发挥,那么,你和你老师练习的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原理是主干,技术细节是枝梢,只要原理把握住,你要那些枝枝梢梢干什么?!!!
所以说,只要复合学术的原理,那么,就不算错!就是:完全正确!!!
当年的拳王福尔曼,他的防守姿势和直拳技术,世间都认为很不标准!但是通过实践,专家们都不得不承认:福尔曼的交叉式防守可以躲避、抵挡住大部分的重拳攻击;福尔曼的类似于“抛”的直拳,连阿里都畏惧三分!!! 我想,福尔曼的老师当初可不是这么教他的!
但是,正是福尔曼在夺冠的漫长道路上一路厮杀,在实践中创造了适合于自己的这些技术!
所以说,福尔曼的师兄弟们没有听说过有当拳王的;而他成了世界冠军!!!
如果有人说,福尔曼,你做错了,和你的老师教的不一样,不对。他听了,世界上就没有冠军福尔曼了!正是他完全按照实践的检验来要求自己的,所以他才能置一些所谓的技术家、评论家的冷嘲热讽而不顾,“我行我素”的来达到了自己的顶峰!
所以说,如果有人跟你说,你离开了老师后的动作,错啦!你就要先仔细检查一下自己,到底是技术细节错了还是原理错了?如果是原理错了,那么,感谢提醒你的人并且认真请教,力争自己复合原理;如果发觉自己就是按照学术原理来练习的,那么不理他!!!他说是他说的,正确的永远是你自己!!!
李先生紫剑老师不都说过:大形正确即可,其它一概不论!这个“大形”,就是原理!!!
这些对你说:你做错了,和你老师不一样的人,是可悲的!他不明白“变则通”的道理!他将永远的按照老师的痕迹,一步步的走下去!
这样的人,他永远都是“匠”而成为不了“家”!!!
“匠”就是模仿!齐白石的画风你模仿的再象、即使鉴定家都认不出来,那么你就成为齐白石了?你只不过永远是一个齐白石的仿制品!而“家”就是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处理能力的成功者!所以,齐白石教“画家”“大师”而复制齐白石的人什么都不是!!!
所以说,我总是对和我学习过的朋友们说,如果你把我教你的东西都掌握了,离开我以后,一定要在自己的自学中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千万不要一直在模仿我!模仿我是暂时的而离开我是永远的!记住:离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你一直类似于我,那么你永远不会有出息!永远也跳不出我的影子!!!
所以,所有的朋友们,请仔细想想我所说的!
到了一定阶段,就没有完全的相象!
技术不是模子,不能一丝不差的完全不走样!比如你的斜拳有人说你错了,但是你每发必中、在实践中得心应手,那么,到底是你错了还是别人错了???你是坚持原则,坚持以实践来检查自己的技术标准还是毫无主见的听从他人之言,把正复合你的个性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技术给抛弃呢???
不要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建立起复合自己风格的标准吧!让你的标准只复合你自己、适应你自己!!!
所以说,不要听从他人的盲言,只是记住:
离我者生 似我者死!!!
“三线打法”的具体练习方法
废话咱们就不说了,直接说怎么练习吧!
两个人对峙是,一定要:首先,要保持“大脑一片空白”!!!千万不要去想什么!!!千万不要去想:他要出什么拳了、他要出什么腿了。你越想就越要挨打!因为你有了思考就必定精神高度集中,同时引起了全身的紧张。其后果就是随着对手的不规则预动而超出了你的相象而导致你手忙脚乱!
所以,头脑中不要去想什么!一切的模式应该在单项实战模式中已经练习熟练。而无规则的实战模式或者是真正的实战,你需要的就是凭本能的判断去发挥自己平时的练习内容!!!
其次,要注意眼睛的盯位!
眼睛看人,也是一个大学问!不是随随便便想看哪里就看哪里的!眼睛一定要“虚虚”的“看”着对方的胸部!不要看对方的眼睛!因为有些人特别善于使用目光去调动别人!比如他的眼神微微朝你的下方看,精神高度集中的你可能就会随着他的眼神而把注意力下移,这时他可以不再看你的别的部位,直接一个直拳奔你的头打来!
这个方法对于某些人来说总是那么有效!当到了这个时候,要防守反击就不太容易了。
要注意:这里的“虚虚的”而不是死死的盯住他的胸口;要注意是“看”而不是盯!!!总之一句话,就是用你的目光笼罩住他的全身!你看住他的胸口的同时,也应该可以看到他的脚是否移动!
这一点可以让陪练来训练你!你看住他,让他的脚微微动一下,看看你是否可以看见、预感到!
三线,具体就是正面一条线,包括:直来直往的一条线和上下垂直的一条线;第二条是左侧一条线;第三条是右侧一条线!
在练习三线打法之前,一定要根据这三条线,找出三种与之配合的三种打法!这三种打法也是不可以随随便便就找出、使用的。必须根据自己的技术、素质、神经的灵敏程度、反应、控制能力等等综合条件来决定!这些就不在这里具体说明了。因为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要求也不同。这一点大家可以在实际中自己摸索、掌握!
先讲直线!
直线,直来直去的线其代表是直拳、前分腿、正蹬、侧分腿、侧踹等等;上下垂直的线其代表是劈拳、前分腿、弹踢等等。
直线,首先也是必须要控制的是腿!也就是前分腿、正蹬、侧分腿、弹踢、侧踹。因为这几种腿法,除了散打类的正蹬外,都普遍存在在速度快、出击荫蔽、杀伤力大的特点。所以也是我们重点的练习目标。
其次是直拳。特别是前手刺拳。对于劈拳,我们一般不做重点!因为没有什么傻子可以在甫一交手就直接来打劈拳。除非他是毫无基础的普通人。否则就是他活的不耐烦了。
我一般对于这两个,对付腿是让位,与其对应的是:退步前分腿;对付拳是迎击,也就是压制性打法,与其对应的是:虎扑。
拳法我们先不讲(因为这里教你的是方法而不是招法和招式。具体的练习你可以自己去发现、掌握)。我们就讲对付腿法。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退步前分腿,的确是可以称为“万能防守”的方法。因为它的一退,是最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让位!一下子就和对方拉开了距离。可以让你的陪练使用任何腿法攻击你,看看你同动的同时退步,对方是否可以打到你?如果速度可以,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你也不能退的太远!如果太远,那么就是逃跑而不是让位打法了!总之距离自己要掌握、判断。
让你的对手先使用前分腿或者正蹬来攻击你。先要和他说好,速度不要太快,动作要放慢一些。好,让他出腿;而你呢?在他一动的同时也动(记住“头脑一片空白”呀!另外眼睛要往哪里看?)。不要反应过敏,他仅微微的动了你就手忙脚乱了。一定要他动起来后你再退。这一点可能在刚开始还不能有效控制,对方一动你就慌了。不要紧,这个很正常!随着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个错误就会慢慢改正的!
他出腿踢来,你退步;他击空了要收腿了,你紧接着再次向前前分腿踢他的膝盖。然后无论是否击中,都要打出一个前手直拳(我们叫“封门拳”)。
这里有一个要点:你不能在后退的同时马上就前踢,一定要稳住神,判断出他的腿的确要下落、回撤了,再踢出你的前分腿。这里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如果你的腿踢早了,往往对方或者腿还没有完全伸开,也就是说他对于自己的身体还有控制能力,你一踢他可以凭本能来做出防御(或者对撞或者后跳一步让开);如果你踢晚了,对方的腿早已收回了。所以,一定要在对方的腿下落的同时你再踢。这样就一定可以踢上。从这里也可以证明我以前的说法: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总是比对方快半拍是最好的。
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要伤着你的陪练。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落点方位。如果有能力,可以击到目标前的几寸远就停住;如果怕打到对方,就让自己的攻击与对方的肢体擦肩而过。比如把拳微微侧一下,在他的头侧边打过去;脚微微侧一下,踢他的膝盖旁边。但是距离不要太远,微微侧一下就可以了。要记住,陪练是陪你训练的而不是供你发泄野蛮的。你打坏了陪练,那么你就自己去唱独角戏去吧。同时做为陪练,也一定要负起责任来,一定要按照预订的方案来有效的训练对方而不要动气、发怒而导致你做为陪练反而大打出手了。
不要怕不真实的打到对手,就在真正的实战中不能准确的打击对方或者不能发力了。要知道,你现在练习的是打法而不是打击力。打击力你可以自己通过发力练习来获得强劲的攻击力。如果徒手发力过关,那么打坏敌人是小菜一碟!
在对峙时,因为你预先知道他就是要踢这种腿法,所以你不要紧张,一起技术要求都不能忘。他踢你退再踢。你要同时去仔细观察他的身体动前的反应,看看他踢着一腿前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动起来后身体又是怎么样的?踢出去后身体又是怎么样的?(但是不要管他踢完后身体怎么样!他踢完后怎么样?他一定是躺在地上。躺在地上的人有什么好看的??!!)
通过这样的一点点的判断,就可以培养出你的同动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培养出你的本能判断能力。只要对方一动,就可以潜意识的判断出他要干什么?要使用什么来攻击、要打击哪个方位!这样,就可以脱离开使用肉眼来直观观察而完全使用本能来预断。这样的判断,八九不离十的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意图。
锋利小刀问答随笔(一)
问:有人说,看了某些大师说,打斗中千万不能以某招破某式、也不能对号入座。那么我看到你的“三线打法”训练,怎么就是一招破一招?这岂不是违背了古人的遗训?
答:你这时片面的理解了这句话!也是片面的理解了打斗模式的训练!
虽然说在训练中要求是和实际打斗是一样的,但是,要记住,训练就是训练,它永远和真实的打斗是不完全一样的。而训练,就要有一定的章法,随便乱来是不行的。
什么是三线打法?三线,就是我们身体立体的三条线:从头上到脚下的垂直一条线(包括与身体平行的一条线)、从左臂到右臂平行的是一条线、从右臂到左臂平行的是一条线!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三条线,那么所有的攻击,肯定都在这三条线之内!!!不信,你试试,看看是否就是这样!比如,对方使用棍子从头对你劈下,是不是第一条线?对方使用匕首直刺而来,是不是第一条线?对方使用长棍从你侧面扫来,是不是第二或者第三条线?你会说,如果对方使用如扫堂腿或者裆下偷桃之类的招式,是什么?扫堂腿,无论他使用哪一条腿扫,不也是从你身体的一侧扫到另一侧吗?它还出了三线的范围吗?如果你不转身,那么就没有听说过扫堂腿可以直接击到你的后背的。而裆下偷桃之类,不就是身架、大形降低了吗?它的本质区别还有改变吗?
理解了这些,那么就好办了!
你看到的三线打法的训练,就是在训练对攻击方位的判断!如果得不到指点而就是看看罢了,那么很容易就把这些训练看成了“以招破招”、“以式打式”!就会把它们看成了招式、招法。
曾经有位朋友对另外一位朋友说,锋利小刀的打法很幼稚,那些是什么呀!
呵呵,而我要说的是,恰恰是你不明白、不了解、没有全面的理解我们的训练意图而有此想法的。(顺便说一句:不要把散打那一套拿到这里来,硬性往我们的训练体系中套。那样是很可笑并且完全不对路的)。如果你仔细的看了光盘,就知道,我始终提倡的,是一种训练方式而没有提出过什么任何的招法!
三线打法训练的是什么?是对攻击方位的判断、是对距离感的培养和判断、是对攻击角度的模拟和判断、是强行培养打斗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时间差!
你以为这些在现代搏击中很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在我们这里同样是老大难吗?错!这些搏击中最重要的元素,在我们这里可以很容易的解决。时间吗?如果是专用性训练,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的!
在任何的现代搏击中没有人敢这样拍着胸脯来保证!而我们却敢以蔑视的口吻来淡淡的回答:我可以!!!
记住:不是一招破一招!明白吗?!!!
你可能问,为什么你的三线打法训练模式,就是简简单单的三四招而不设很多呢?
如果你把打斗中最重要的元素:方位、角度、时间差给弄明白了,那么一动手就是两三下而已!要那么多有什么用呢?就这两三下,你就可以应付所有的攻击、所有方位的攻击!
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仅仅靠招式的磨炼,是没有用的!
人的本能是怎么来的?与生俱来的不叫本能,那叫生存技能。本能是靠长期的培养和重复而来的。
在深湮了打斗基本元素后,长时间、反复的磨炼有针对性的技法,不就形成了本能了吗?
这,才是有些高手为什么可以在突发事件中,不加思索、信手而出就制敌于眼前的原因了。
所以说,在打斗的模拟训练中,肯定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训练,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技术!如果大家想想,为什么有些号称“伟大”的运动员却不能干教练,就会明白了。
看了以上所说,你还认为我们的三线打法是“以招破招”、“以式破式”吗?
锋利小刀问答随笔(二)
问:我想学习实战太极拳,请问其中的推手有用吗?是不是一定要练出深厚的推手功夫?
答:首先申明:以下所说仅是我个人体会和见解,不一定正确!如果你感到可以做参考,可以体会一下;如果您认为不正确,那么权当是我个人的心得了。
推手,不仅仅是太极拳中独有的!推手的训练模式和最终运用效果的培养,也不是仅仅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推手的模式的。
如果二人互相推挽,只要目的相同,效果显著,那么都不算错!
推手,可以说有用也可以说没有用!就是要看你要追求的是什么效果!而想练出深厚的推手功夫,也是以上回答。
如果你要在太极门内和人试试手,友谊性的推着玩玩而又要脸面,“充当”高手,那么深厚的推手功夫当然是高手的保障啦。所以,你一定要多多练习!
而如果你要追求的是实战搏击,那么就不一定了。
在实战中,推手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自身的触觉极度敏感和间架的自如缩放!可以在搭手的瞬间有效的判断、控制住对方!仅此而已!
如果说练习好了推手就可以在实战中“搭手而发人丈外”那是骗人和自欺欺人!
所以说,我的意见,如果你擅长直击式打法,就是中、远距离的挥、冲击,那么可以暂时或者根本不练习推手;而如果你要想追求极短距离内的控制打法、寸击发力,那么还是稍微研究一下推手比较好!
因为短距离内的控制打法,首先要在二人相撞、接触的瞬间,通过自己的间架、肢体来迅速控制住对方的攻击武器、身架身形(一句话,就是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局面)。而两个人在一搭手的瞬间,都是首先肢体先接触的而没有看到有敞开胸怀进入的。
这时,推手训练出来的对触觉的敏感、对点的判断和对面的控制就会本能的发挥作用。使你不加思索的就瞬间控制对方而同时本能的攻击!
这,是练习推手的好处!
但是,要记住:推手,仅仅练习到一搭手就控制住对方就可以了!也可以说是练习的到头了!再往深追求,只不过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做的更好而已!
呵呵,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位故去的“大师”说的。这位大师擅长的就是推手。他对外教学都是反复强调练习推手而对自己的有数的几个得意弟子说了以上的话!
听从这位大师的劝告吧!虽然可能XX门的人对你吹嘘推手怎么在实战中有用!
虽然我没有正式练习过一些门派的功夫,但是,呵呵,有幸还真的知道了不少他们门派的内幕和一些“不传”的门内功夫!
但是,如果你要在实战中运用推手,那么就不必要一板一眼的、一丝不差的去练习传统的推手。
可以根据自己目前阶段的要求,大胆的去改造它!(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完全了解了推手的目的、方法和要求。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啦。)
我现在的练习触觉反应的方法,就是根据推手的要素,通过自己的改变而来的。
目前试验过很多例子,还比较满意!见效时间比较快!效果也挺显著!
论"贯通"!
论"贯通"!
贯通的作用,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应该是都知道的.
我先说说贯通的具体做法:
按照"傻瓜桩"的要求站好,保持对挣势态.
一/前后贯通:
全身一定要保持对挣劲!大形是向前动.双手保持空间定位(即肘关节保持在相对的位置不要有大幅度的动作),双手缓缓的出去时是划前半个前立园的园;回来时是划后半个前立园的园.总之双手走的园就是前立云的模式!双手一定要缓缓而动,外形/旁边的人如果不仔细看,几乎就看不出来你是在动.
这时,双肩的拉伸量一定要足!大家在做的时候让朋友在一边看看,看你的双肩是否突起了.双肩应该是斜下的.(真正练习中国传统功夫的人,你看看他的肩就可以看出来).在间架撑起来后,让你的朋友去摸摸你腋下的那条筋,是不是已经突出/崩起来啦?!如果是,就对啦!记住,双肩一定不是平行的!大家去看看光盘,看看我在做贯通时的肩部姿态!
两只手的运动幅度是半个手掌的距离!不要大!大了也没用!记住,一定是两只手同时在动!不是分前后的!虽然站桩时的手的姿势是一前一后,但是在动起来时,一定是一起动的.
记住,双手划的园,几乎看不出是园,几乎就是一前一后的在动!
以上说的是双手的姿势.
下面是身体的动作:
身体刚开始时就不要划园啦!就是要一前一后的来回摆动!但是也是几乎看不出来!它是和双手对挣配合的.即:手走前半个园(向前),身体是向后去的;手走后半个园(向后),身体却是向前去的.这样就形成了二挣力!
幅度一定不要大!具体的请看看光盘中我的示范!
当手和身体极端配合了,对于贯通的对挣有了一定的体会了,身体这时就开始划园啦!也是前立云的模式!
要说清楚的是,大家不要认为身体的动(划园)仅仅是一前一后的和仅仅是一个前立园的.而是要,在身体向后走时,身体要微微向上拔!即这个向后(前半个<-指身体>)的动,还要有向上的力!同样,身体向前时,也要有一个向下的力!这样,才是所谓的"浑圆"!
这一上/一下,千万不要在外形上有所表现.还是那句话,外人几乎看不出来!
以上所说的是身体的配合!
下面是腿部的配合:
双腿一定要保持充足的对挣力!我们是这样试验的:你的前膝盖,一定要和后胯就像有一条皮筋连着一样!在你站好后,让朋友突然去推你的前膝盖!如果一下子你的前腿就"软"了,毫无防备的就被推直了,就是对挣(腿部)没有做好!
在双手向前/身体向后之时,前腿要微微用力(是真用力而千万不要是意念)后蹬!在双手向后/身体向前时,后腿要微微用力前蹬.
如此反复循环!
以上是腿的配合.下面是内在的配合:
在做前后贯通时,一定要坚决保持桩的要求!目光要"透"视前方(大家注意这个"透"而不是"看"或者是"盯").目光要深邃,望向远方!(可以是地球的边缘!呵呵)更可以是我所要求的"虎视"!
当手在缓动时,而内心却是在"大动"!(注意,这就开始是所谓的意念啦)想着,手是微微的动,但是心里的"手",却不是半个手掌的距离啦,而是要伸向天边极远处!当手拉回来时,要想着紧紧的缩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自己的身体和手已经合并成一张纸那么薄的距离啦!
但是,这仅仅是意念.千万不要在外形上有任何紧张的现象出现!
在这里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双手的食指一定要挑起来(虽然十指都是弯曲的)!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绝对是秘传!你听人家说过了吗?!去看看光盘中我的食指是怎么样的!!!好啦,不要问我为什么!照做就是!!!
当你练习有了一定心得后,双手十指就要开始动作啦!时时刻刻要象反复的"掐"什么东西似的!时间长了,你一定会感觉,的确是在"掐"一个东西!
大成拳叫什么来着?噢,是"摸劲"!!!!
只有这些都整体配合上了,你才能真正感觉出什么是贯通!
这些,就是一个完整的贯通动作!
以上我写的很详细,也很有条理啦!大家可以一条条的往上加!先来双手;再来身体;再来腿;再来意念!
学问的路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感觉哪里不对了,没有办法,从头再来吧!
同样的,上下贯通也是这样!
上下贯通是手走后立云的大形(不要告诉我你连后立云都不知道怎么做吧!如果实在是不会,就去论坛提问!我们两个斑竹会很详细的给你解答的).
现在有人说,前后和上下贯通是一个模式!错!!!上下贯通一定是后立云的模式!不要做成前立云了!
当双手提起时,身体要往下"挫";(注意,意念是缩到地底下了的)而双手往下按时,身体要向上"拔"起!(意念是身体上"涨"到云端了.注意不是顶而是"涨"!自我膨胀的感觉大家一定会有所体会的.)
这,就是对挣力!
腿部的动作,就不要有蹬的动作啦!仅仅是配合身体做一上/一下的"蹲起"动作就可以啦!注意幅度千万不要大!
大家一定要去体会"缩"和"涨"的体会!
至于交叉贯通,可能有些朋友感觉不明白!你可以去做这样的实验:找一个球,无论排球/篮球/足球等等都可以!只要是一个球体就行!你双手平行(即双手手掌心相对)"挤"住球.这时看看自己的双臂和双手,是不是平行的(废话!呵呵!)?!然后,旋转球,让自己的右手旋转到底下,这时形成了右手在底下,手心向上;左手在顶上,手心向下的姿态!记住,不要让球掉下来!然后,在底下的右手向前推,同时翻腕;左手向自己胸前拉.把自己的两只手掉转方向!看看这时成什么姿态啦?是不是现在变成左手在下,掌心向上而右手在上,掌心向下啦?!一定是这样的!
去反复体会这个循环!略熟悉后,你就会发现,你玩的球,已经是靠你的双手双臂在旋转运动啦!
记住,一定是旋转运动!!!
最后,去掉球,双手双臂还是这么运动,就是完美的"插花直五花"!也就是我们需要的交叉贯通的模式啦!
交叉贯通讲究的是身体呈螺旋拧转的姿态!
当一只手推出去的时候,同面的身体一定要配合向前拧转;当这只手拉回来时,同面的身体要配合拉回来.
如果大家不习惯螺旋扭动的手的动作,可以在开始练习时,不用拧转,就是简简单单的伸出去,拉回来就可以啦.熟练后再配合上"插花直五花"的动作!
这时的腿的动作的配合是,(比如是左手在前),右手向前推进时,右后腿要微微向前蹬地,把身体和胳膊送出去;右手拉回来而左手出去时,左前腿要微微向后蹬地,把右半边带回来.
记住,意念还是一样的,就是出去是极远而回来是极短!
以上就是三种贯通的模式!虽然字不多,但是我三易其稿,力争把它写的明白完整.我相信到现在还没有把贯通说的这么明白的.希望对大家有益!
其实关于贯通,好像就是挥袖兄问过我.我想可能是大家还没有练习到这一步吧!但是如果你练习到这一阶段后,就会发觉,它,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
所以,我就应挥袖兄的要求,把它具体的写出来,供大家在练习中参考!
另外说说有些关于贯通的事!
一,在做贯通时的手型,我不提倡有很大的动作!比如,双手手掌循环的掌心向外,再掌心向内或者是掌心相对的动作!
因为练习贯通就是练习整体的.枝节的动作不要去占主导地位!手心基本上就是保持相对的!关键是手臂和身体和腿部的配合!
二,如果大家做贯通有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一段时间,感觉是真拉了些东西了(绝对不是什么意念,而是真实的感觉);有段时间,感觉心理上很凶猛,十分渴望打斗;有段时间,感觉身体各个部位的粘着力很强;
最奇怪的是,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在贯通(特别是前后贯通)时,体内的肌肉和关节竟然摩擦的"咯吱咯吱"响!好像肌肉和关节很"涩"的样子!也的确感觉到是很涩!近来没有了这种涩的感觉了,但是"咯吱咯吱"响的声音的确还是自己都能听的,感觉得到!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去问老李!我想自己先看看吧!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教别人,就要勇于"以身证道"嘛!
我现在也是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现象出现了这么久?!但是身体却毫无不良的反应.在我的本意来说,就是不好的事,"你"也赶紧出现给我看看嘛!^_^
现在我可以说了,这个现象好像并不是不好,反而可能是一个极好的好现象.(呵呵,那我就赚啦).
好啦,就是这些.大家先练练吧!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商讨!
漫谈功舞漫谈功舞
本来不想说功舞的。因为第一,教材上有具体的练习指导,其解说比任何人说的都清楚明白;第二、功舞的缠斗老李也简要的介绍了,大家可以自己去钻研、参考;第三、功舞的脱打的用法只能个人旁参侧悟!一个人的经验不可能完全复制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但是看到论坛上有很多的朋友好像都很期待着说点功舞的话题,没有办法,那么只好说说看了。
我在这里说的,仅仅是我们对功舞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理解的一些打法。并没有具体的单人练习方法。如果您对功舞并不了解,请参考李先生紫剑老师的教材或者是我的《基础篇》光盘。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引用的一些描述,很多来自咱们公开区斑竹迎风挥袖老兄!我敢说,对于功舞的扩展认识,在咱们论坛中凡是发贴我见过的,都没有超过迎风挥袖的(当然不包括可能还有潜水引而不发的高手。呵呵)。其分析之深刻、见解之独到,真的令人赞叹!我不是在这里毫无根据的夸赞迎风挥袖!如有可能大家单独和他谈谈就知道我言之不虚了。
好,下面谈谈功舞!
首先来讲讲初学者如何练习功舞!
初学者练习功舞,不能去刻意的模仿别人。需知,练习一个月功舞的人的功架和练习了一年功舞的人的功架,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内涵上,都是绝对不同的!如果你没有功力而去模仿人家做类于身体抖弹、顿颤的状态,那么只能是做的不伦不类,毫无美感!
初学者刚学习功舞,第一,一定要舒展大方!把架势放开,不能小家子气!记住,练习功夫最忌小家子气!这,关系到你以后做拳时是否可以练习出威猛的气势来!比如,在做斜飞时,当绞翅转身时,不妨完全转过身来双臂合绞,然后再完全转身面向正前方斜飞!不要看一些高手做时身体仅仅是微微拧动。他们是在整体束展,你学不来的!但是不要为了把架势放开就使运行路线有菱有角的了。还要保持肢体的圆滑状态;做时,该收就收、该放就放,不能瘪瘪曲曲的缩手缩脚!
第二,动作不能太快!舒展大方不是加快速度。你的速度保持在比你看到的公园太极拳快一些就成了;
第三、初学者不要去追求整体的劲力、不要去追求身体的不空状态!只要身体微微含力,尽管去做就是!
这一步,就是熟!
当你的徒手发力过了关;当你完全掌握了什么是整体移动、整体不空状态后,这时的功舞,就要再上一个台阶了!
这时,你要追求的就是在整体不空状态下的圆滑运动!肢体路线处处圆滑毫无菱角;整体含力不空而动;精神深隐而内敛。虽我毫不用劲但旁观者却感觉我虽身体盘旋起伏但却处处力量沉厚。
这,才是整体不空状态下的功舞!
这时的功舞,的确可以给人以振奋人心的既威武又极具美感的感觉!
其实功舞,就是古代所说的三环套月的功夫,即脊椎的旋摇是一环、胯是一环、步的走转是一环,贯通起来就是三环套月成“一太极”。
下面就逐个来说说其具体的应用方法。
一、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的大形我们不必细说。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拖摔”的摔法大形,它更多的是包含了许多的内在东西。如果使用心意六合拳的术语来解释它,那么它是双把与括地风的用法!另外还有大捋、双拓、虎坐、隐有连双把、牛抵等心意虎形打法以及捋扑。
拖摔的具体用法,老李的教材中有说明,大家可以找来参考。这里我们说说它的“拳打脚踢”的用法!
“把”的意思,其一就是控制!所以说,顺手牵羊最好就是上面两只手控制对方,下面使卷地风,然后紧接着使用虎扑。
比如:1、对方直线攻来,我双臂桩架不变,微微合拢“刮搂”对方的攻击手臂(不要管是否真的切切实实的刮搂上了,只要做出这个动作来就可以。接触上了对方肯定重心就被我牵挂;没有接触上那么也是一个防守动作以及配合下肢发力的必要动作)然后下面的后腿斜向上卷踢对方(或膝、或裆);得手后(没有结结实实的踢上,那么只要两个人身体接触了、即将碰撞了也可以)马上使用虎扑发力,或者将对方扑出、或者使用抖寸劲重击对方。
2、也可以双臂不和对方接触,当对方直线攻击来时,我保持间架护住面门,直接迎上去卷踢对方膝盖!典型的近取!这时要注意双臂直迎上去时,要微微有一个弧形上抬的微小动作。这样对方的攻击臂如果接触到你的前臂,必然会被你整体掀上去(虽然幅度不会很大)!
3、也可以在对峙中(或者在纠缠中)快速抓住对方的手臂(以我经验,最好是对方的前手臂的衣袖),同时下面使用卷踢踢击对方,然后使用虎扑;
这里所有卷踢中的踢击,其实更应该说是兜击最为贴切!
如果两个人的距离稍远,那么踢出去的腿还可以使用直插式踢击。其攻击目标就是膝盖、裆!
另外说一句,在顺手牵羊使用拖摔时,不要生拉硬拽!如果你的牵拉其手臂的双臂配合身体走一个倒“8”字形,那么对方很容易就在你毫不费力的拖拽中摇摇晃晃而最终倒地!
好了,说了那么多,其实还能举出更多的一些例子!但是这些都是在告诉你如何使用顺手牵羊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必须的招法。这些方法可能适合于某些人但是肯定不能适合于全部的人!方法,还是要你从自身的具体练习中摸索、掌握,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打法!千万不要刻板的照搬这些方法哟!
漫谈功舞(2) 牛抵式
牛抵式是典型的古传心意打法。其大形就是头撞。在心意六合中称为“一头碎碑”。这种打法是心意把中的连双把 ,虎形四把的要招!
牛抵式还是虎扑的前奏。可以衍化出掌的寸击、发放等等!
其一般使用的过程为:先用双臂圈卷控制住对方的攻击武器(双臂);在控制的同时拉近距离,然后身闯步撞,以头攻击!
咱们还是以具体的招式的形式来谈谈。
如果对方双臂齐出奔我中线而来,我则双臂圈卷划动,由下划弧圈压其双臂,同时寸步前撞,把身体推进,用额头撞击其面部!
怎么叫双臂的圈卷呢?就是双手在身体两侧,同时先微微的划出涡园,(基本上呈一个立园。大家如果还是不明白就多想想发拳前的涡园是什么样子的。很好理解。一定要划出这个园而不能直接抬起手臂),然后从外向身体的内侧(中线)合拢抱压(好理解,试验一下把对方的双臂圈住、向自己身体中线下方压下去),就是圈卷。
这里一定要记住不能直接抬起胳膊去圈压;再就是圈压时一定要有向自己身体内侧“刮”“拉”的劲力!不要简简单单的就是把他的双臂压下去就完了!一定要牵动他的重心,让他主动的向你的正面“栽”过来。
要注意的是,在圈压对方的同时,身体不能太后仰!因为如果对方让你拉过来时,两个人的距离就会很短、反应的时间也会是一瞬间的事。根本不会让你来得及再次蓄力。所以在圈压的同时也就要做好了蓄力的准备!身体要基本保持微躬的状态。距离一接近,马上在这个状态下就靠脊椎的抖射发力前击!
还要注意的是:在控制时步法的距离不能太大!因为步距太大,当对方跌进你的怀中时,上半身两个人已经会贴的很近了,再加上对方的冲撞力,身体的合适发力距离已经很小。这时就主要靠步法的趟进来配合发力了。
对于牛抵,步法主要的是寸步!这里的寸步一定要走出“崩弹灵动”的劲力来。一个简简单单的跳跃式“寸步”,是不能使用上整个身体力量来的。
对于击打的方位和击打点也要注意。不要很正面的使用额头。要在撞前额头是正对其的,但是在撞上的一刹那间,要有意识的含颌,有力的微微拧动,使用额头稍稍侧面(额头和太阳穴之间的头顶)的部位去撞击对方。
注意不要撞的太正面。选择对方的稍侧面是明智之举!小心一头撞到对方的嘴上,他皮开肉绽的同时你也会头破血流!
如果个子高点,居上临下一头下来,选择对方的眼睛和鼻梁间的效果最好;如果个子稍矮,那么选择对方的腮部比较好。
呵呵,有人可能要问了,打斗起来速度这么快,我怎么可能选择的那么准?其实在实际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去练习,不会用很长时间,你就会发现,其实对于方位的把握不是那么难!
头部发力一定要沉实、干脆!如果掌握的好,打到面部,包管他满脸开花;打到胸部,可以将其一击倒地!
=锋利小刀=
快如影魅的步法的诀窍 —— 高频震颤
在武林界中有一句话叫“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以此提示步法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武术的步法训练决不象现代搏击(如散打、拳击和泰拳等域外武术)的步法训练那样简单。现代武术的步法要求是轻快、灵动、飘逸,讲究的是能快速的躲避对方的打击即可。而传统武术的要求是不仅能快速轻灵的躲避对方的打击、更是自身整体发力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拳学步法呢?可以说,在节奏时值限制之下的步法,才是真正的拳学步法!
在刚开始练习步法时不要太讲究“摇臀荡胯”,但是“后驱逆行”、“突发立止”却是必须要从训练的开始就要重视的!刚开始练习步法就要高度重视“节奏”的训练!当“节奏”的时值达到自身的极限后,什么“突发立止”、“后驱逆行”、“摇臀荡胯”都会不期而至、自然达到了。一句话,练习步法的刚开始,就必须重视“快”。
什么是步法节奏的时值呢?就是自身整体大形不变的情况下,绝对的快!
步法的节奏达到了自身的时值后有什么好处并且和一般的步法有何不同呢?
我们的步法(严格说来这种步法并不是我们所独有的,中国传统武术不少门派的步法都是这样的)和散打、拳击等现代搏击术的以走动和滑动为主的步法是绝对不一样的!当练习者步法的时值稍微达到了节奏的时值后,他的状态立时就不一样了。进攻时,他会象怒涛拍岸、秋风扫落叶一样气势浑厚、速度极快地扑向对方。对手眼睛都来不及眨他就到了眼前;后退时,他会象惊蛇、脱兔般的迅捷、敏锐,在打击来临的一瞬间即可抽身而去!所以说步法用“疯牛怒虎”来形容并不为过!亲身试验过的人都是一句话:“快!可怕!”
这种步法状态就是用“节奏”训练出来的。那么,步法的节奏是怎么训练的呢?请听我详细讲来:
要想“节奏”训练有成,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一、时刻注意保持腿部的桩架。
二、熟练掌握“高频震颤”的运用;
三、掌握极速换脚的能力;
四、注意身法的配合。
(一)时刻保持腿部的桩架是指双腿特别是后腿要时时保持一定的弯曲状态!前腿伸前一点或后退一点都没什么关系,但后腿一定要保持站桩时的状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无论是拳脚的发力还是步法的起动,力量都是从脚下(特别是后脚)传导上来的。如果后腿是直的话,仅仅滑动还说的过去,但要走出步法特有的崩弹劲就难上加难了。与其让后腿从直的状态到弯曲状态再到崩蹬的状态把身体射出去,不如从一开始就让后腿保持适当的弯曲状态,这样在发动时会大大缩短启动的时间的!大家看过猫要发动攻势时的身体状态吗?它都是身体弓、缩起来,象弹簧压缩一样。身体窜出去时就象弹簧崩弹起来一样。所以我们的格斗式就要象猫一样,要有随时崩弹出去的状态!
(二)熟练掌握“高频震颤”。“高频震颤”是我对步法发力启动瞬间时身体、腿部状态的一种描述。步法的节奏实在是很重要!其节奏要在“的的”一拍之内完成,绝无拖泥带水之感。总的要求是在发力走步的瞬间,前腿(脚)在启动时有个轻微的踩踏动作。后脚要提起下踏然后籍凭作用与于反作用力获得的力量快速弹起,然后换脚运动。这个“踏动”绝不是提脚猛踩地,而是籍凭前脚发生位移时的一瞬间,凭借反弹(反作用力)之力,使另一腿快速呼应,做出相应的动作。其间身体要摇动、髋关节要摇动;手要与之配合、步子后驱逆行。总之,步子一动,全身上下无有不动,无不相随。可以说,“高频震颤”是练出“疯牛怒虎”式的步法的关键!没有或者不知道“高频震颤”训练方法的人是很难掌握步法的精髓的。
(三)掌握极速换脚的能力。快速的换脚看似一个小动作,但是它却是关系到步法转换频率的关键。只有前后脚的快速“踩踏”、腰胯失重般地飘起旋转、身体瞬间定向的失重,才能保证步法频率的极大加快。
(四)、注意身体的配合:身体的配合是指在步法运动时身体要动起来。不要呆板。身体要时时与步法运动做反方向的不定向的瞬间失控状态。比如前脚横挪后脚前移,这时前脚横挪的瞬间身体就要向同方向倾斜、“歪倒”。只有身体与步法配合协调了,腿部才能从体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自由、快速的运动!
只有掌握了以上要点,我们才能真正做出步法的“快如旋风、重如泰山”的特有的“崩快”劲!最后,以我随便写的一首诗来做结束吧!
说步法
步法奥妙在节奏 不识节奏枉为功
前步似踩又似踏 后步似甩又似蹚
疯牛怒虎气势雄 全凭节奏建奇功
玩得节奏真谛后 再探整体行动功
后驱逆行指腿脚 摇臀荡胯似秋风
说步不仅指腿脚 全身配合总相宜
突发立止猛扑到 气势浑雄使人惊
两拳相交不为能 大形过位方英雄
千古传艺说绝密 不传步法是其中
劝君学拳多识步 仔细玩味得精髓
说难不难难亦难 不得耳聆亦枉然
锋利小刀论中线
近日接待了一位朋友,谈拳论武十分快活。其间其演示平拳,发觉其无论身架、拳法的路线均有问题。观其身架,正正直直,发拳面部正对于我;观其发拳,只是一摆而无抖弹之轨迹。让其击我,一个平拳来了,随手一挡,毫无力道。
笑问其何故?答曰:我这个比较标准!看看,出拳没有超过中线吧?!
我哑言,再问:你觉得这样有力道吗?可以一拳把人击倒吗?
其笑而抚后脑,答道:这,,,我也觉得好像不对劲。没有力道。可是看到书上说的“守中用中”,出拳不能超过中线,所以就成这样了。
从以上这段话大家看到了什么?
就是说,现在很多自学的朋友,单纯的看书本而仅凭自己的主观认识、片面的理解书本上的话!
“守中用中”这句话中,“守中”是指主要防守自己的中线;“用中”就是主要打击对方的中线!而更有的要求是:出拳不能超过自己身体的中线。
对于这一点,初学者往往很迷惑:如果不超过中线,比如说摆拳,那么力量不是小的很多吗?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如果是按照格斗式的架势来站好,按照出拳不要超过中线的理论来打一个摆拳,那么力量根本就发不出来。
是这样的吗?
我要跟你说,不超过中线是对的!但是你对其运动轨迹的理解是错误的!
一个人只要运动起来,身形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在格斗中,步法的移动和身形的转换更是要时时刻刻的变化!那么,你在格斗中可以身形不发生变化吗?你在打击对方时,打击路线仅仅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吗?你在格斗中步法不移动吗?
如果不,你的结论当然是正确的;而如果是,那么就是你意识上的问题了。
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明。
你按照格斗式的架势站好,如果这时要出摆拳打击对方的头部。如果按照“不超过中线”的理论,你可能感觉很别扭;但是如果你(比如左脚在前右手出摆拳)这样:出拳前左脚先向自己左前侧方跨出一步,身体向左侧微微扭动,这时再发出摆拳打击对方头部。好,停下来,看看自己的身形和方位!
是不是这样的:你的身体是微微侧对着对方的?比如说对方是一个固定参照物,你和他正面相对的时候,,他是处于你的身体正直面的。也就是说你的左右手臂和他的右左手臂是正面相对的;但是这时你的身体发生了位移,你现在的右手就在他的身体的中线位置。这时,你出拳划一个摆拳的轨迹,看看路线,是不是从你发拳的地方可以平行击过他的脑袋,一直到你的鼻子方位?
如果是,就说明,你仅仅的一个斜上步,就改变了打击的力量!
看看你现在的状况,试试你现在的打击力量,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可以把他的脑袋“打穿过去”?这样,力量就有保证了吧?!但是看看你的这个摆拳的运行轨迹,是不是感觉到了自己的鼻子的侧面(当然是右侧)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再走远了?
那么这一拳,超过中线了吗?!没有吧?!
你动了一下步子,就可以做到:即不超过中线而又大幅度的增加了打击力度!
所以说,不超过中线,是要靠你的身体的变化来调整的而不是直直的僵立在原地,说什么“%
狂格斗发力乱谈
狂格斗发力乱谈
不要迷信发力,实际上任何人都会发力,只是质量高低不同杀伤力大小相异而已,疯狂格斗的发力就是要求把原来的发力进行改造,再提高升华而已。
·发力的效果并没有一些书上说的那么惊人,发力也不是格斗的全部,发力可以通过使用冷兵解决它的杀伤力问题,这是发力的最佳速成方案。
·发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以为通过三、五天练习即可信手一挥发人于丈外,发力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每一种发力模式都必须千万遍地反复磨练。
训练流程:
1 .松柔运动
常人皆以为要用很大的力,要把全身骨肉都弄得硬帮帮的,才能发出大力来,实际上并非如此。肌肉很紧张的人是很难发出高质量的一击。未经训练过的人身体各关节比较僵硬,运转伸屈皆不灵活顺畅,故发力的第一步,要把身体练松练活。
松柔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采用热身运动中的动作。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关节是肩和髋。要特别注意,不可使其僵滞。此处再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悬挂
双手握住单杠,双脚离地,整个身体悬在空中,整个身体保持放松状态,这时候将能明显感受到肩关节的拉伸。如果细心的话,也可体会到腰部也伸长了。一般练习时间为 5~15 分钟,不可太长。
·倒挂
用绳拴住双腿,倒悬在空中,头向下,体会整个身体各关节打开的感觉。
·当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前面热身运动中的动作。主要拉伸扭曲肌肉、关节、韧带,分清训练部位目标以后,针对性练习。
2 .极速运动
极速运动分为二部分,一是武器的极速运动,一是力源的极速运动。
武器的极速运动。武器的典型代表是手和脚。
手的极速运动。
训练模式:
·横步站立,双手交叉放在脐前,双手分别作轨迹如图所示运动。
·横步站立,双手作向前方向的椭圆运动。
·横步站立,双手立于胸平,作前后立圆轨迹。
·横步站立,双手掌心相对,放于体侧,作 8 字回环运动。
·以上运动方式,皆可以逆向运转,横步熟练作可作纵步练习,纵步以接近格斗势和方便运转为准。
训练要点:
·体态要自然,不可有任何僵硬不畅之处。
·所有动作,前期训练偏重于大开大合,幅度尽量放大,后期动作要收缩,随后是大小结合着练。
·先体会肩关节支武器的运动,等到身段训练纯熟之后,二者要结合起来。
·先慢速,再中速,最后极速练习,各种速度要交替着练。
脚的极速运动。
训练模式:
·单腿站立,另一腿弯曲,作前后纵向圆运动。
·单腿站立,另一腿弯曲,左右纵向体侧方向的圆运动。
·单腿站立,另一腿弯曲,作平行于地面的圆运动。
·身体平躺于地面上,两腿作可能的快速运动,如蹬自行车状。
·以上作用皆有正反两个方向运行轨迹,都要练习。
训练要点:
·单腿站立时,身体要保持平衡,上体正直,双手撑抱于胸前。
·运转速度有慢、中、快三种,要交替练习。
·运动幅度刚开始训练时要大,逐渐变小,最后是大圈小圈交替练习。
·体会身体的催动作用,体会髋关节作支持力点和关节旋转的感受。
力源的极速运动。
力源有二种:一是武器的端点支持,主要是肩、髋。二是身段,即脊椎骨支持着的躯体。
肩极速运动。
训练模式:
横步或纵步站立。单肩抖动,分别作向前、向后抖动,用弹力抖射。双肩抖动,作前后园抖震,状若抖落身上异物。
训练要点:
·一开始练时,幅度一定要尽可能的大,随着练习的熟练程度提高,幅度要尽可能地小,后期分配是大三,小七。
·抖动一定要是抖动,要抖出激灵劲来。有两种动物抖劲做的很漂亮。一个是狗从水里爬上岸时,几个抖动水珠落尽。另一是鸭子出水抖落身上水珠。我们可仔细观察这二种动物的动作。不要不好意思向它们学习。
·身体要彻底松开,抖动才能干净利索。
髋的极速运动。
训练模式:
一腿支撑,另一支脚微离地面。髋关节作上下伸缩运动。另一种模式是:髋关节作旋转运动(上下前后或水平方向的旋转)。两脚不离开地面做以上练习。
训练要点:
·体态自然放松。放松的概念是身体不用任何多余的力做动作。此时,力量是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
·可先作大幅度缓慢运动,然后再作快速小幅度的抖动。
·主要是髋部的运动,尽量减少其它部位的辅助支持,如有也不要刻意避免。
·要加上一定的意念进行激发。如伸缩时可加上挣断绳索,头顶破天,脚踩沉地之意;旋转时,加上车轮飞旋,龙卷风狂飙之意。
身段的极速运动。
实际上作肩髋的运动时,身段会不自主的跟着动,这就是最原始的身段发力。
训练模式:
体态以舒适为准。可站,可坐,可立,但身体一定要正直。后期要以格斗势姿势练习。模式一:身体作出前下后上前轨迹的纵向圆运动,正反面向皆做。模式二:身体作左上右下左轨运动。模式三:身体作平行于地面的圆运动。
训练要点:
·身体的运动只能是身体运动,其它部位不得参与,否则练习效果不佳。
·先做大幅度缓慢运动,再做小幅度极速运动。但是二者都要练习,前期练习时间分配是慢七快三,后期是慢三快七。
·不要摇头晃脑。
3 .武器的发力
实际上,极速运动就是发力,不过它只是各段的发力而已,离格斗发力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真正格斗发力必须在脚步不断的运动中完成。而这又恰恰是许多人不能做到的,君不见许多人打砂袋是砰砰作响,可是一到战场却不见其拳头威力,这就是疯狂格斗所要解决的问题。
武器发力即身、手、步三者复合发力。
训练模式:
·步在原地小幅度运动熟练之后,再进行各种完整步法的训练。
·复合发力主要讲述的是原则,而不是单个技术。因为哪怕 10 种步法, 8 种拳法, 6 种腿法, 6 种身法组合在一起,只是单动复合也够一个人练一辈子。所以只要练习一些有代表性的动作,体验发力原则和感觉就行了,不一定非要一个一个动作的学习。
复合发力原则:整体如一·方向唯一·传挣统一·身心合一。
整体如一
身、手、步不可分开来做,应同时运动同时停止,一旦配合不协调,各部动作有先后,发的力就打了折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同时,但一定要尽量同时。
方向唯一
力点要集中,身体各部位运行轨迹的方向要一致,不能手向前击,身却向右去,这必然造成力的分解,不能发挥动作最大能量。无论如何动作最后的整体走向一定要一致。
传挣统一
力的传导和各关节对挣要统一起来。力的传导是把力积累到最大值,对挣是保证体态有足够的后继支持力,不至于让反弹之力震伤了自己。以对挣的身体传导力,传导力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的对挣态。
身心合一
发力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它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思想、心神参与的!心事重重、精神散乱、呼吸急促,凡此种种都不可能发出致命的一击。必须让自己的心注意自己的动作,用你的全部去发力。
实际上复合发力最讲究一个协调性,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上,部分的力量同时爆发至极限,这样发出的力肯定大。
4. 发力的体认程序。
·松柔运动→极速运动→复合运动→器械训练
·先阴练后阳练再阴阳结合练习。阴练即为缓慢练习,主要体会各部位感觉,巩固身体运动受力状态等。阳练是快速运动,主要为了强化发力质量。二者各有千秋,必须齐修并练。
器械训练模式:
主要是打沙袋,打海棉靶,打棉花袋。这是为了进一步印证发力动作作用到人体上的感觉,在发力的技术上并不同。
补注:
如想在复合发力上取得较好的效果,那么松柔运动和极速运动在原位练习的基础上要加上运动练习。各种步法都不拘,只要在走动、跑动中去练就行。这种训练对于发力的协调性提高是极有好处,是最贴近格斗状态的训练。诸君切莫以为简单而忽视这种训练。再重复一次,一定要学会在运动中发力,且是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动作
This file is decompiled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ChmDecompiler.Regsitered version does not show this message.You can buy ChmDecompiler at:http://www.etextwizard.com/
轨迹精华
第一章 解放思想
我之所以如此地强调解放思想,自然有我的目的。大家也许知道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掌握解题思想,而不在于作题的数量。武术也是一样的。学武的关键在于掌握武术思想,而不是掌握招数的多少。对于现代的城市人,像我们广大学生,关键要从武侠小说中解脱出来;从武侠电视剧中解脱出来;从自以为是中解脱出来;从个人幻想中解脱出来。
第一节 打斗理念解放
真实的打斗,从外型上相似于流氓地痞的街头巷战,内涵上反映的是人体的高速、高质、高协调性、超负荷的物理运动。武术高手一人之所以能敌十,依凭的是超强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纯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极限的速度,沉重的力道,原始的反应,压倒一切的气势。我主张“三心”,即疯狂的杀心,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对战场观察的细心。
第二节 训练理念解放
不要把武术训练看成一种玩笑,训练场上永远是严肃的。不吃苦,决不可能练好武术,这一点我敢保证!只有在训练场上多流汗,才能在战场上少流血!宁可在训练场上累死,不可以被歹徒打死!花枝招展的招数是不可取的。请摆正心态,不可以追求新鲜。俗语云:不求千招会,只求一招熟。练一千遍的直拳是无法与练了一万遍的直拳相比的。当你抵抗着枯燥打出一拳时,你已比刚才的你强大得多了。记住!练武无捷径!重复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节 防卫理念解放
我们生活在法制社会,遵纪守法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自然打击犯罪也是我们每一个正义公民应尽的义务。见义勇为永远是强者的专利,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更是我们每一个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卫术,狭义上讲是自我防卫技术,但在广义上则是维护国家、集体、人民利益不受侵犯的技术。我希望大家始终站在广义的防卫概念下,勇于与恶势力做斗争。
第四节 现代武德理念解放
武德,顾名思义,即作为一名武者的职业道德。切记,不要把小说大师笔下的武德搬到战场上来。否则,你将迎来不计其数的血的教训!所谓的“正人君子”、“点到为止”、“适可而止”等观念统统抛开。我主张,能从背后袭击就不要从正面进攻,能用武器就不要徒手。与歹徒根本没有什麽道义好讲,对待歹徒要比他还“小人”,“君子”的一面还是留给好人吧!有些人,身怀武技,却当着歹徒的面给他上政治课,其后果可想而知。政治课要上,但要在打倒他们之后上,而不是他嚣张之时。歹徒大部分都是疯子,他们既然选择了犯罪,就有了死的准备。跟他们讲仁义道德是自己送自己的命!一个歹徒究竟能抗多大的打击,我们是无法知道的。他将要伤害你或他人到什麽程度,我们也不知道。歹徒总不成在脖子上挂上一个牌子,明码标出自己的抗击程度和犯罪程度,然后你再据此给予他以不轻不重的打击。相信除了武功登峰造极者,谁也没有把握能全身而退。事实是,打到歹徒丧失战斗力就行了!
第二章 基本击打技术
第一节 拳的发力技术
相对与人体其他运动工具来讲,是最为灵活的。拳法技术相对与其他技术也较易掌握,上手。人类原始的搏杀技术中,手搏多达 80% ,古今的拳学内容,训练方式和发力成次也最为繁多和复杂。依我个人体认,拳法在短期内的自卫效果最好,也最达到一定的修养程度。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来打好几种自卫术中常见的拳法吧!
在讲基本技术之前,让我们先学会搏击的戒备式。
戒备式基本姿势:自然站立,两手成防御式(具体姿势不限),晗胸拔背,目视前方,两腿适度弯曲,脚跟略抬起。
戒备式无固定架式,全凭个人习惯,但上述原则必须遵循!
一.前手直拳
1 .原地前手直拳的发力要领:
松肩,沉肘,直线击出直线返回,发力干净利落,一触即发,快打快收,松出拳,紧到位,松弹回,犹如抛石子将拳抛出。
2 .移动前手直拳的发力要领:
整体行进,注意和步法的配合,其余同上。
3 .说明:
前手直拳距离攻击目标最近,击中率在身体其他各攻击武器中也最高。一般来讲,前手直拳只做骚扰用,为后手重拳或侧踹做掩护;又或变拳为指插对方双眼,咽喉。其贵在快而不在重。
4 .训练
原地训练三面击打,即前、左、右三面。移动训练前手直拳配合寸步,斜进步击打。
二.后手直拳
1 .原地后手直拳的发力要领:
同前手直拳,不同在发力要猛和沉,更多地配合脊椎的摇振。
2 .移动后手直拳的发力要领:
同上,整体移动。
3 .说明:
后手直拳距离目标较远,其隐蔽性较差,对击打技术动作的要求也较高,是所有拳法中最难练的一拳。其以击打力量大而著称,往往做结束战斗的一击。
4 .训练:
三面击打,配合斜上步,寸步击打。
三.抛拳
1 .发力要领:
进步要快和猛,松肩沉身,犹如向远处抛石子,是抛劲而不是推劲。
2 .说明:
抛拳是直拳和栽拳的杂交。它具有直拳的击打外形和栽拳的击打力度。其运行轨迹呈抛物线形。是街头打斗中最常见的一拳。在前手直拳的掩护下,它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行家称其为冷拳。
3 .训练:
前手直拳接上步抛拳。
四 斜拳
1 .发力要领:
脊椎斜摇震荡发力,配合转身,拳的击打与身体的拧转摇振同步。
2 .说明:
斜拳又分为左上斜拳、左下斜拳、右上斜拳、右下斜拳以及左右平拳。上斜拳一般与弯步配合截击来拳,或让位击肋和下巴,或主动进攻;下斜拳一般与倒步配合截击来腿的胫骨。斜拳是重拳家族中的佼佼者,往往具有一击必杀的效果。上斜拳练得好,就没有截不住的拳;下斜拳练得好,就没有截不住的腿。
3 .训练:
弯步上斜拳,倒步下斜拳。
五 拳法大纲总结
标准拳法除以上四拳外,还包括横拳(反背拳)、栽拳、寸拳等。考虑到我们所属自卫术范畴,所以,只要练好以上四拳,防身自卫措措有余。希望大家勤奋练拳,成为高手指日可待!
第二节 肘的发力技术
肘,发力形式类似于拳,与拳同属。不同之处在于运行力矩短。但力矩短有力矩短的好处,即易发整体力。故肘法进攻以力道沉猛而著称。俗语有“宁挨十拳,不挨一肘”的说法。
一.刺肘
刺肘是直拳的孪生兄弟,同属直发力的代表。发力要领在于脊椎的立云摇振,整体随肘推进。
二.摆肘
摆肘发力同属斜发力代表。打法似斜拳。关键在于脊椎的斜云和平云摇振。
三.砸肘
砸肘发力关键在于整体的提沉,提时蓄力,沉时发力,对付报腿有奇效。
第三节 腿的发力技术
腿,是远距离攻击武器。腿的基础作用在于使人体发生位移,所以把它抬起来打人,相对来讲就困难一点。但腿法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后,同样也会灵活异常,甚者可在短距离内发寸劲。腿法发力要点有三:一. 摇臀 二. 放胯 三. 高抬膝,弧线运行。膝关节的收放,臀胯的折放是腿法爆发力的来源。再配合以整体推进(支撑腿的寸步移动),方是腿法修正的正轨。
一.边腿
1 .发力要领:侧放胯,摆臀,弧线折放腿,注意体会发力过程中的协调性。发力点在于脚背和胫骨下端。其物理模式似抽打,起腿要抬高膝。
2 .练习:
单腿反复提膝 50 次一组,分三组(分左右)
以上训练交叉练习。等提膝速度可观后在练边腿。
二.侧踹
1 .发力要领:
放胯,弧线放腿,着力点在于攻击脚的外侧。
2 .练习:
单发腿,交叉发腿各 50 次,分三组。
三.正蹬
1 .发力要领:
抛射,意在将脚像抛石子一样抛出,着力点在脚跟。
2 .练习:
正提膝单式交叉各 50 次,分三组。
单腿和交叉各 50 次一组,分三组。
四.连环腿
连环腿即为各种腿法的高位,中位,低位的不同组合。一般是上与下组,上与中组,下与中组等。连环腿无固定架势,务必在于单式腿法的流畅性很好时才可练习,否则,舍本逐末,一事无成。
第四节 膝的发力技术
膝法是腿法的收缩,是近距离作战武器。它与腿法的关系同肘与拳的关系。膝一般不作直接进攻,而是在混战中见机使用。
膝法分为正顶膝,即正蹬的提膝;侧顶膝,即边腿的提膝。
练法见腿法训练。
第三章 功法
功法是技击的补充训练,是对拳术的进一步修正。超级自卫术精选了中国古代有名的内功训练法和世界著名拳派的力量、速度等的训练法。全章分为内功训练、硬功训练、素质训练四部分。
第一节 内功训练
第一式 浑元桩功
浑元桩的姿势是两脚平行而方,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稳。腿部略有弯曲,以利于下肢产生弹力。两膝略往前顶,配合练此桩时臀部后坐,以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两手抬至胸前,略高于自己双肩,呈臂半圆、腋半虚的姿势,以利于实作时的间架配备。两手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如抱两球和状态,以增长臂部的外撑内裹的力量,并可使力量容易达于指端。双手与自身距离约有三拳,这可在技击时守住自己上身的要害部位。更须做到头直项竖,身形中正,胸窝微收;周身上下,大小关节,要 " 逢节必顶,逢曲必夹 " 。就是说凡是关节之处,都需要有外顶的力量;凡是关节反面的弯曲部位,都要有内夹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周身的力量平衡均整,从而达到动作时 " 一动无有不动 " 的整体运动。除此之外,站此桩时,还要做到头顶如绳吊紧,这样可以振奋精神,还能助长下肢动作时的灵活性。肩部稍往后张,使心胸开阔,有利于肺部的呼吸和精神的舒放。两目微睁,目光远望,以蓄养精力。全身松,有益于周身气血的通畅运行,既可养生又可增长技击时的力量。在意念中要做到 " 凝神定意,清净无为 " 这样日久功深,就能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到此境界,性不养而自养,身不练而自练。久练此功,可收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和力量雄厚之效。这就是大成拳所说 ?quot; 神元、气元、力元 " 的浑元之体,所以此桩法名为浑元桩。
第二式 伏虎桩功
伏虎桩功的具体姿势是俯卧地面,双手撑地,肘部成 45 度角弯曲,身体躬起,腰脊外鼓,两脚略宽于肩,腿成弯曲状,脚尖着地,头抬起。整个练功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安静,腹式呼吸,仔细体会身体的感觉。坚持半小时不累者为达标。本功久练可达周身抗打,配合以技巧可震断敌方的手腕。并从根本上改变你的身体承受性,使你变得更强大。
第三式 内力诱导
以上二式为内功的静态练法,但内力是要靠运动才能发出来的。下面为你介绍轨迹拳学的身法训练。
身法泛指脊椎运动。身法轨迹基于立、平、斜三类圆。身法总称为摇,寻什麽圆运动就叫什麽摇。
1 前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后腰、凸背,轨迹是前立圆。 2后摇的程序是凸背、凸后腰、凸胸,轨迹是后立圆。 3左摇的程序是凸左肩、凸后腰、凸右肩,轨迹是左立圆。 4 右摇的程序是凸右肩、凸后腰、凸左肩,轨迹是右立圆。 5 左平摇的程序是左凸、后凸、右凸、前凸,轨迹是左平圆。 6 右平摇的程序是右凸、后凸、左凸、前凸,轨迹是右平圆。 7 左下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左腰、凸右背,轨迹是左下斜圆。 8 右下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右腰、凸左背,轨迹是右下斜圆。 9 左上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左背、凸右摇,轨迹是左下斜圆。 10 右下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右背、凸左腰,轨迹是右下斜圆。
要求: 以广播体操的节奏练习即可。力求松匀,不可僵硬。
第四式 神拳抗打
抗打是内功对抗外来攻击的具体体现。抗打要经过三个阶段的练习,即静态功法伏虎桩功、动态功法有准备抗击、动态功法瞎挨。静态功法伏虎桩功已在前面介绍过,下面介绍动态练法。
有准备抗击练法:
第一步:马步站立,吸气的同时脚跟抬起、手臂以所需之姿势抬起,气入丹田后,保持姿势闭气几秒,然后突然爆发,鼻口喷气,横膈膜骤紧,脚跟猛砸地面,同时抬起的双手猛力拍打要锻炼的抗打部位,如胸、肋、腹等部位。
第二步:两人马步对立,互相内外侧撞臂、撞腿,然后一人击打另一人,击打部位要在之前商量好,以免造成事故!被击者以“第一步”时的状态迎击即可,切记!要迎击,不可被动挨打。迎击即用身体与来拳或脚对撞。
第三步:瞎挨即同第二步,只不过在击打前不要商量,除了口、耳、鼻、眼、喉、胸口、裆、胫骨等要害以外其余部位可随意击打。当功力有了一定水平后,可来一点更高级的,即挨打者把眼睛蒙上,任对方从不同角度攻击。以此来锻炼第六感。
击打力度要由轻到重,不可莽撞行事,否则长期不正确的抗打训练可能导致身体终生内伤。
第二节 硬功训练
硬功训练的关键在于持久练习,没有捷径可走。一些武术书上写的硬功训练方法繁之又“烦”,其实是其故弄玄虚或自己根本没看清本质。硬功是最简单的,也是较难练的。它需要超常的耐性和韧性。吃不了苦的人我劝你还是不练为妙!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硬功训练方法。
1 .少林铁拳功:制作沙袋一个。长 2 公分,宽 2 公分,内塞粒状花椒,沙袋布厚实为好。做好后,将其挂在墙上,与头同高。戒备式站立,以前面教的标准拳法击打沙袋,每打一次要闷哼一声,同时横膈膜绷紧,目的是发声发力。长此以往,水到渠成!
说明:沙袋尺寸定在长宽 2 分米是便于制作和悬挂;内装花椒粒而不装石沙或铁砂目的在于防止产生内伤,要知道,铁砂有毒,虽用其练铁砂掌功效显著,但往往要配合以强性活血药洗手才行,较好的活血药一般较昂贵,且用起来不方便,而花椒既可练硬度,又有活血的功效;发力时要发声是硬功练法的普遍要求,原理同抗打。
铁拳功的日常修习:双拳对撞,双掌背对拍,以拳面撑地,练伏虎桩功。
2 .铁指功:沙袋同上,以指尖点击袋面,要求见“少林铁拳功”。或以指撑地练伏虎桩功。
第三节 素质训练
第三章 实战
实战是武术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武术,就其最原始的本质来讲就是打人术,伤人术,杀人术。与这些无关的均不能叫武术。但武术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和发展,渐渐分出几个主要的分支,即反映武术原始本质的打斗技术,如民间武术、军队武术、空手道等,以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养生功、气功、坐禅功等,以教育表演为目的的院校武术如国家规定套路表演等和以竞技为目的的擂台武术如散打,拳击运动等。我们这里主要研究和学习的是反映武术原始本质的打斗技术中自我防卫技术,简称自卫术。现在我们的学习开始了。
第一节 自由组合训练
拳、肘、腿、膝的基本技术已经学过了,那麽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呢?
首先要阅读足量的武术打斗图解资料,然后观察教练的实际演练,最后根据实用性和合理性原则自由组合以前学过的单式技术,从而选择几种最适合自己的打法,再经过反复操练和实作,形成自己的金牌绝招!就这麽简单,有些武馆一招一式地教学生自己编辑好的技术,然而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且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则,任何一种技术都是无法适合于每一个人的,所以,把技术的选择权交给学员是最为合适的。
第二节 古今中外打斗不传之密
世界上没有一用就灵的绝招,也没有看了就会的原则,武术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知道不等于会用,会用不等于能打。只有不断地反复实践和体会正确的打斗原则(古时叫做武功心法或口诀),才能不断进步和强大!
走中线者多要身高力大,功力强。走中线突破,就象重炮猛轰,坦克强行推进。走侧线者,多是身灵体巧之人。走侧线进攻,好比战争中的游击战,神出鬼没的,让人防不胜防。复合性攻击,是主要的攻击方式。所谓复合性攻击,不只是一次打击,而是手连击脚连击,手脚肘膝连击。不只是这些,有时还要三心二意的打,也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常用的几种复合攻击法有: 1指上打下。如前手直拳击头,下面在给他来个侧踢或横扫踢。打头踢裆,踢裆打头。先后顺序不同,攻击的模式相同。 2装疯买傻。象个笨蛋一样站着,敌人一是轻敌或是迷惑心乱。俗语说骄兵必败,敌人一旦滋生了骄傲的情绪鲜有不败者。一旦心乱神散,精神不集中,无论在攻击威力还是在反应速度上都要大打折扣。
防守反击的模式有:闪击、截击、阻击、迎击。防守反击的模式基本上是上面四种,但要从具体动作来说就太多了。所以仅举几例,有志于研究格斗的朋友可以举一反三。实际上,只要经过一定的格斗训练,就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打法。闪打,是其他三种打法的基础,与它们不可分离。闪,可向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闪。有一点切记,闪是手段,打是目的。闪是躲开对方的攻击武器,打是摧毁敌人的武器或司令部。一个闪字可化成掖打和撕打。对手右直拳击我头,我向我方左侧闪开,同时,我左前手,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向对手的内侧推去,同时,我滑步向敌人的右侧闪进,同时,右直拳进攻敌人的面部或击打肋部。撕打则是把对手的攻击武器向我的外侧拨开。
截击是敌人将发而未发之时,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敌人用前踢进攻我,我速提膝侧踢,截击他的膝关节。截击多用于对腿法的反击。截击的成功实施需要速度和反应快于对手。
阻击是格斗老手的拿手好戏,这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准确判断敌人的攻击路线。这种打法好象埋伏好了,只等敌人上门。专门攻击敌人的武器。如敌直拳击头,我则斜上勾拳击打敌人的手臂,只要准确,威力也很可观。
迎击看上去象个玩命的打法,穿过武器火力点,到敌人内部予以重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打法。只要击中,一般一招即可见胜负。如敌人击我头部,我沉身前滑步一前撩手击裆。
防守反击能否成功,并不是单靠技术的,还与许多素质有关。如速度、反应、熟练程度。这其中就涉及到得手技术。得手技术包含着格斗技术的一半内容,但它的原理原则是很简单的。更多的东西要到得手以外的训练中去寻找。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得手的秘要已经被格斗研究大师李紫剑先生接示出来了,这就是:泛视、同动、近取。虽然古人以把格斗所涉及到的要素都说的很明白。但是李紫剑第一个把得手要素归纳提炼总结的如此恰当贴切。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泛视同动近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泛视,目光笼罩整个战局,如看远山。看得深,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看得全,前后左右无所不包。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同动,如影附形,须臾不分先后,和对手同时运动。在要求要有近似于直接的反应。太极中的所谓后人发先人至,即是同动的最好写照。
近取,近取的经典之作是:夺臂阻膝。因为敌人攻击我,总是拳和脚在前,离我近,正是攻击的最好的部位。况且,臂膝被伤,等于武器被缴,剩下的只能是任人宰割了。
同动的进一步练习应从模拟实战中取得。
观看队友之间的打斗,一开始看不出门道。随着自己的打斗次数增加,渐渐对拳来脚往,虽然快也不觉其快了。边看边琢磨这一拳来,我该怎么打?那一脚踢来,我有该怎么防守?逐渐就能明了其中的门道,有些东西是要靠心悟的,语言并不能表达所有。
关于同动的最好练习是单动重复,反复练习。把几种攻防模式练熟了,要达到那种近乎自动化反应程度。每个动作没有几万,几十万遍是练不好的。所以说不要贪多求快。只要选几种有代表性的攻防模式练到那种纯熟之境,即算登堂入室了。
第四章 冷兵
警戒势站立。短棍可前手握也可后手握,可双手握也可单手握。这需要根据棍的长短粗细来决定。长粗一般两手握,如此才得力,顺手。短细的一般单手握。短棍一般与自己的手臂等长,太短无力,太长不好携带且速度慢。
一 短棍
短棍的基本技术模式很简单,最重要的是精熟。短棍的技法要和身法步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威力。下面的八种技术模式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怎样才能无间隙的完成?这个诀窍就是抽着打,一边打一边回拉,这样速度就快多了,且整个动作也圆顺流畅了。
1劈扫刺。 2撩扫刺。 3撩劈杵。 4撞刺。 5劈刺。 6撩刺。 7扫刺。 8劈砸。
二 短刀。
短刀的长度在手长和小臂长之间。刀法不宜大劈大上杀,大开大合。刀的运行路线一般高不过眉,低不过裆,左右不过身。刀对刀,刀对棍,绝不允许站在原地不动式的打法,一定要动起来,象疯子一样飞快的把刀舞起来。杀闪,闪杀,连续出击,宁错勿停,绝不给对手机会。不到对手无法反抗绝不停手。
刀法攻击要和身法步法结合起来,打出一种气势,节奏和韵律来。短刀搏杀,忘我的精神,疯狂的杀气,才是格斗中最需要的。气势远比技术重要。对技术的要求是形成一种本能习惯,建立起格斗的自动化反应模式,这就是技术的核心法则。
短刀的握法可正手握,虎口与刀尖同向;可反握,虎口与刀柄同向。可持刀手在前;可持刀手在后。出刀之前,刀可藏于腰间的裤带里也可藏于小臂内用护腕固定。
短刀技术模式:
1劈刺(砸)。 2撩刺(砸)。 3扫刺(砸)。 4劈扫刺。 5撩扫刺。 6劈劈刺。
真正的杀手性技法不会太多的,但一定实用。简单并不意外着容易。短刀和持械打斗,最重要的是技术模式的精熟,对敌原则的把握,疯狂的杀气。
三 软兵。
常用的软兵有钢丝鞭,袖鞭,二节棍。它们的作用模式和短棍基本上差不多,软兵以挥击为主,它的独特打法为抖。抖的作用模式用语言描述起来很难说清。实际上抖毛巾时的动作和抖鞭时是差不多的,如能抖得和老车把式一样也就过关了。
软兵的技术模式 ?
简易身法轨迹
简易身法轨迹
武术先疯
我发现很多人在练身法轨迹的时候没有明白根本的训练目的是什么。
老李老是说:不要问,你只管练。
我认为这很要命。
看到广大武友练身法轨迹大多数都是不得要领 的。要么是摇头晃臀的瞎折腾,要么是动作模式混乱无序,直接导致发力模式错误,悔之晚已。
我现在也是,很长时间不练就会回到原来的错误模式上去,要练三五天才能板回来。
我来澄清一下老李轨迹拳身法训练的根本目的 -------- 身段自律运动,熟能生巧,自律运动的和谐配合就能造就惊人的能量抛射!!!足可以让任何人吃不消。很不好意思,我最近不象原来一样勤奋,已经没有随时随地表现这种同动爆发的能力了,所以不愿意在说技术,毕竟我只是在一段时间达到过整体同动的水平,那个时候我想很多人对我有印象,那个时候我经常讨论技术。。我是这样的,没有达到的不说,没明白的不吹,我说的我一定能作到!!!现在呢,我很少讲技术了,实在是因为自己退步退的很厉害。就我跟王铜徒弟比武那时的水平我自己已经是很不满意了。很多东西都不在身上了,想起失业那段时间经常苦练到凌晨 3 、 4 点,想起那时的攻击能力,实在扼腕叹息不已!!!
但是,我希望证明自己,我是真的研究武术,不是为了什么虚名,(我曾经怎样惶恐于老李对我发表的文章不满意,担心自己的言论让老李失望。这一点我想很多轨迹同门都知道。)所以我下边的文章纯粹是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教训,绝无欺负老李不上网,我就瞎说一气装专家的意思。
希望能对喜欢轨
更多阅读
平乐乡学校“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总结
平乐乡学校“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总结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根据株洲市文明办、教育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六一期间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通知》的精神。以
轨迹拳{一楼为自己看法,往下为网上资料转载} 轨迹拳一楼为自己看法
老李的《轨迹拳》应当是近20年来经久不衰的一种新创立的拳法吧,轨迹拳的确理论体系完整,另辟一条路来看待传统武学并融通当代武学,虽然有些地方有所不妥,但其能长期存在也证明了老李轨迹拳的独到之处。虽然一直想到竹林见识一下所谓的轨
东莞富豪刘伯权昨日受审,旗下酒店曾办“小姐阅兵”。 东莞 刘伯权
东莞富豪刘伯权昨日受审,旗下酒店曾办“小姐阅兵”。看到标题,我的心中两个疑问,刘伯权?刘伯权是谁?小姐阅兵?小姐阅兵又是什么?难不成是………………然后整个新闻,其实也不算新闻了,因为全部的类容,根据我的一观,就只剩
红尘深处你在我的生命中,种下了入骨的相思(心情美文) 入骨相思by困倚危楼
红尘深处你在我的生命中,种下了入骨的相思文:网络 编辑:诗玫瑰阡陌红尘,静守那些与你心心相携的时光,于似水流年中相依相暖,书写属于我们的天荒地老。任岁月荏苒,任世事沧桑,我亦微笑,我亦无悔。——题记岁月荏苒,流年在指尖匆匆滑落。转眼
大悲咒,心经,往生咒 心经往生咒
大悲咒,心经,往生咒,准提神咒,解结咒,消灾吉祥神咒,七佛灭罪真言和功德宝山神咒,礼佛大忏悔文,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和药师灌顶真言。大 悲 咒功效:是请观世音菩萨接通所有天兵天将天神来增强自己能量,为学佛必修。宜每天三遍直至百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