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变色龙肚子饿了,看到了一棵大树,就一口把它吃了,变色龙就变成绿色的了……”
“可是,变色龙还是很饿,它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一口把影子也吃掉了,咦,变色龙到哪里去了呢……”
听着孩子声情并茂的故事,看着孩子眉眼中流淌的笑意,我不禁亲了他一口,逗他说:“变色龙到哪里去了呀?”小家伙想了想说:“变色龙变成了影子的颜色,找不到了。”
真聪敏!
真的应该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是你们让孩子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是你们让孩子知道了白雪公主、唐老鸭,是你们带着他们走进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世界……孩子的成才,我们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
“妈妈,讲个故事吧。”
“好的,讲什么呢?”我搂着儿子,一边漫不经心地哄着孩子,一边脑子飞速旋转着。哎,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年生产线上的繁重工作,早已将自己一点点的文化积累挤榨得寥寥无几了。
东郭先生和狼?讲过了。滥竽充数的故事?讲过了。人鱼公主?拇指姑娘?都讲过了。看来今天只能糊弄一下,明天开始可得恶补一下了——于是我的枕头边有了《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可是我幼年求而不得的呀!
“妈妈,骑车可要遵守交通规则吆!”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规则要执行。”他背得可谓字正腔圆。
“可是,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我们怎么过马路呢?”小宝贝还犯起了愁。
“有妈妈呀,记住在人多的地方,过斑马线的时候要搀住妈妈的手……”
“什么是斑马线啊?”“为什么叫斑马线啊?”“什么人想起来在路上划线的呢?”“斑马线画在地上不会被雨冲掉吗?”……
坏了,“十万个为什么”时间开始!回家又得百度百度了。
十字路口,我搀着孩子稳稳地走过斑马线;小区里,孩子挣脱了我的掌控,撒了欢地跑向熟悉的不熟悉的小伙伴。商场里,孩子一边要帮我拎这拎那,一边唱着“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家庭里,孩子努力地穿着衣服鞋袜,还嘟囔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正在慢慢长大,幸运的是我能以妈妈的身份见证着并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
听过一种说法:孩子先是妈妈抱着长大;然后是妈妈搀着;接着,是妈妈走在前面,孩子跟在后面;最后是孩子走在前面,妈妈远远地跟着后面。
孩子,记住,你成长的背后永远有妈妈注视的目光!
孩子,一定要走好了,走正了!
写作手记:
本地地方教育部门面向家长发起了“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主题征文活动。我是一位幼儿园学生家长,也是初三语文老师,所以我既成为了活动的参与者,又成了活动的宣传者。同时“成长”的话题还是学生作文的常见选题,该如何写,看似简单,实则难以出新。因此,我决定亲自“下水”,给学生做个示范。或许,下了水才更知道水的深浅。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题目的难度在于不仅要写出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家长关注着孩子成长,还在于要写出“我”“一起”“成长”。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的言语、行为乃至思维方式都可能给成人以触动和启迪。
我在写作本文的时候,以妈妈的口吻,采用了片段连缀的结构方式,来表现征文的主题。四个生活片段既相互独立,又丝缕相连。第一段,孩子讲故事突出孩子的可爱,以及对孩子长大的喜悦之情。第二段,“我”给孩子讲故事,突出“恶补”的必要性,同样第三段“百度百度”也在努力扣题“一起成长”,点题是学生作文必须注意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从 “十字路口”与“人生道路”,语言上紧密相连,表意上却是明显的递进,收束全篇,升华主题,寄托了对孩子的无限期待。
文章写完后,我用QQ发给了同学以及家长,希望对于学生的写作有所启发,更希望家长拿起笔一起体验写作的乐趣。
更多阅读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
家庭亲子阅读征文获奖文章:我和孩子共读书
我和孩子共读书我意识到与孩子用心共度时光的重要性始于2010年,之前因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只有外在的形式照顾,而很少有内在的精神沟通,这让我错失了很多教育的关键期。好在我于2010年5月参加了家庭幸福研修班后,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江苏仪征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 (211900) 洪国成 (教师)“变色龙肚子饿了,看到了一棵大树,就一口把它吃了,变色龙就变成绿色的了……”“可是,变色龙还是很饿,它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一口把影子也吃掉了,咦,变色龙到哪里去了呢……”听着孩子
为什么我和父母的关系这么差? 我和父母一起学安全
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差,当然是我的眼里,在他们眼里我不知道是什么,可能是我比较任性,或者只是脾气不好吧。我很多时间恨我的父母,讨厌他们,我理解所以80后的孩子们“父母是祸害”的言论,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有的时候我努力的说服自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最近看了《和孩子划清界限》更加了解了小巫的成长,忽然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她的母亲的教育方法,她的对孩子的那种期待,很值得思考和学习。一、《为孩子立界线》作者克劳德说:“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