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卷席筒》 海连池主演 曲剧卷席筒海连池唱

曲剧《卷席筒》

2011-09-10 08:12:36|分类: 河南越调曲剧 |字号订阅

曲剧《卷席筒》



员外曹林的续弦赵氏带着儿子苍娃来到曹家后,将曹林前妻之子曹宝山及其妻儿赶至下院,过着贫寒生活。适逢大比之年,曹宝山欲进京赴试,手中缺少盘缠,找其父求援。曹林私赠给他十两银子作路费,不料被赵氏发现,赵氏堵门夺银,并恶语中伤。曹宝山无奈,准备题诗卖画、沿街乞讨进京。路上遇见出门要帐回来的异母弟弟苍娃,苍娃听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埋怨其母不公,他慷慨地将讨回的五十两银子及身上的衣服赠给哥哥。之后,苍娃将自己的头部打伤,慌称是路遇强盗被劫,瞒过其母,并住到下院其嫂张氏处养伤,诓其母送来米面油盐,供给张氏和两个孩子生活。赵氏看出破绽,设下毒计,她假意将张氏和孩子接回上院,并以躲闲话为名,让苍娃到舅舅家暂住数天,暗中下毒药害死曹林,然后又嫁祸于张氏,贿赂县官,将张氏屈打成招,打入死牢。苍娃从舅舅家回来后,见状大惊,前往探监问情。他对母亲毒死继父、诬害嫂嫂心中不平,为救嫂嫂,自己承担了毒死继父之罪。县官因理屈心虚,只好放了张氏,将苍娃收监,决定秋后问斩。赵氏为夺家产而害张氏,不料反害了自己,她将家产花尽,仍赎不出苍娃,落得众叛亲离,最后羞愧碰死在监门。进京赴试的曹宝山得中状元,钦命代天巡抚来到河南,在复审案卷中,发现了这桩奇案,经过提审苍娃,澄清了冤案,惩办了赃官。当张氏为表感激之情,买芦席来到刑场准备卷埋苍娃时,苍娃故意装死,和嫂嫂开了一个玩笑。张氏吓得昏死过去,醒来后得知丈夫中了状元,为苍娃平了冤案,转悲为喜,一家团圆。

曲剧《卷席筒》电影版







曲剧《卷席筒续集》海连池董秀娟http://video.sina.com.cn/v/b/55065644-1684992247.html

曲剧《卷席筒》第三集《苍娃与桑妞喜结良缘》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1NjQxNzE2.html



曹保山:

大比年开国选……

我有心进京城手无分文

趁继母不在家我到上院(哪)

暗地里找爹爹诉说原因

曹父:

自从你继母娘进了曹门

闹的咱父子们两下分

背地里我曾把好话说尽(哪)

可恨她不容你夫妻二人

受苦受难,儿啊你要忍

且莫忘为父我疼儿之心

你此番进京去要发愤

但愿你今科跳龙门

我的儿啊,此去多捎书信(哪)

以免的为父我牵念在心

曹保山:

儿进京若得地皇榜高中

以能够报爹爹养育之恩

辞别了年迈父回下院

曹父:

回下院且莫走前门

曹宝山:

手拿纹银暗思忖

难在爹爹疼儿心

战兢兢我往后门走

曹母:

你到上院为何因

苍娃:

苍娃我喜洋洋,

到酒楼去逃讨帐,

讨回银子五十两,

急忙回家说与爹娘,

我娘一见(哪)一定夸奖,

要几两银子在手藏在身旁,

到在下院交给我兄长,

给侄儿侄女做几件衣裳,

在买点果子,买点糖,

孩子们待我如亲叔一样,

曹保山:

手拿笔墨和瓦砚

我去应试到长安

……

苍娃:

叫声兄长莫把心担

曹保山:

小兄弟折笔摔瓦砚

一刹时难坏我曹保山

看起来该我路绝断

苍娃:

兄弟我送给你盘缠钱

曹保山:

小兄弟年虽小心最良善

患难中赠银两解救倒悬

怕的是咱的娘将你埋怨

无端的连累你为兄不安

为兄进京离下院

家中事你要多周旋

你嫂嫂妇道人家见识短

母亲面前要多添好言

两个孩子多照看

闲无事领他们一块去玩

为兄若能声名显

回家来全家大小乐团圆

咱兄弟说不尽肺腑话

苍娃:

你赶快去京城我回家园

曹保山:

眼含热泪把路赶

你为兄受连累我的心不安

苍娃:

在路上我遇上一个算命先生

他说我面带凶气定有灾星

我叫他给我占了一科

卦里说你和你妈多灾多病

要想养伤离开家庭

先把灾躲才能见工

先生说要躲灾就在附近

出远门还恐怕命难活成

我后老戴咱情谊深

你光想害人家的后代根

常言道害人如害己

全不怕别人捣咱脊梁筋

曹母:

我与奴才心操尽

还说我是狠毒人

也罢,怒容换笑颜

用好言我把奴才哄出门

方才听了你的话

句句打动娘了的心

为娘做事做错了

往后我把你嫂嫂当亲人

苍娃中了我的计

嬉笑颜开跑出门

只要张氏把门进

我叫她变成有罪人

张氏:

这几日老爹爹病情好转

不由我张氏心喜欢

到上房我去把他看

还需要对爹爹宽慰抚言

曹父:

保山儿赴试离家园

身上没带一文钱

为父我已经得了病

感动你

感动你继母娘变了心田

张氏:

以往事不必再怀念

愿爹爹病情早日痊

只要爹爹身康健

居家,居家老小心安然

曹母:

厨房煎上药一碗

药中施下巧机关

开言我把儿媳叫

快与亲爹把药端

张氏:

婆母她心回意转

念她这样好心田

双手接过药一碗

把药汤端在

端在爹爹他面前

曹父:

我儿待我有情分

怎能辜负她一片心(哪)

贤媳妇掺我把药饮

腹内疼痛为何因

莫不是泼妇她

她,她她她下毒药

这才是引火烧自身

连累了贤媳妇我的心难忍

舍不下曹门的后代根(哪)

张氏:

刹时爹爹把命丧,把命丧

好似万箭穿胸膛,穿胸膛

我的爹爹啊,我的爹爹呀

我的老爹爹呀

今后俺母子依靠那个

依靠那个啊

曹母:

问媳妇啼哭为那桩

我的老老哇

只见老老命丧

我猫哭老鼠假嚎啕

我假嚎啕

可怜你无原无辜被人害

我要与你把仇报

县官:

明知曹林是她害

怎奈她当堂送银钱

我昧心断

胆大的刁妇你敢欺官

张氏:

大喝一声上了刑,上了刑啊

十指尖尖连心疼,连心疼(啊)

我的大老爷呀

大老爷快松刑

我,我愿招承(啊)

小小朱笔重如山

一张供纸雪泪怨

见字倒叫肝肠断

张氏我屈死谁鸣冤

左一笔舍了儿和女

右一笔舍了夫保山

无罪人反成了杀人犯

要相逢除非是在九泉

苍娃:

我这里埋怨声糊涂的娘(啊)

你办事心狠毒,丧尽天良

打发我出门去

到舅家躲闲荒

你在家闹成了一锅汤(啊)

张氏:

忽听的禁卒一声唤

吓的我胆战心又寒

无奈何出牢房留神观看

见仇人不由我

我咬碎牙关

你母子定计将人害

害的我披甲戴锁好不凄惨

前思后想你心何忍

撇下我一双儿女实在可怜

苍娃:

嫂嫂莫要错怪我

兄弟我没有害人心

我出门三天回家转

进门不见一个人

两个孩子在屋内哭

才带着他们见娘亲

我好心好意来看你

你二话不说就是那耳巴伦

张氏:

前日里咱的娘把药煎

她命我端与老父亲

不料爹爹饮下去

七窍流血命归阴

咱娘说我下毒药

把嫂嫂送入县衙门

头一堂县官按理断

说嫂嫂不是刁恶人

谁料当堂一串通

县官一怒刑上身

把嫂嫂十指都攒破

我受刑不过才招认

看起来嫂嫂我路绝命断

满口含冤无处伸

敞若你兄长回来了

你二人切末要变了心

好好看待两个无娘子

给嫂嫂留下一条后代根

二弟若念叔嫂情

把嫂嫂嘱托言

你要记在心

忽听知县定了案

为何又来把我传

来到堂口留神看

小兄弟为何跪堂前

县官:

断过多少人命案

没见过争着当囚犯

似这样真假难分辨

本县我好象蒙在鼓里边

曹张氏本是杀人犯

怎知我使的有黑钱

曹张苍要到州里告

叫上司知道了可麻缠

糊里糊涂落了案

把张苍上刑押进监

眼望着兄弟心中感叹

张氏:

可怜他到秋后命难保全

似这样……叫我怎办

我就是哭塌皇天也枉然

我急忙到大街去讨饭

每日里给兄弟送饭南监

苍娃:

自从那日进了监

过一天好似过一年

浑身上下戴刑具

手脚行动实在难(哪)

忽听的禁卒将我唤

我强打精神出了监

莫不是我嫂嫂又来送饭

这几天可把她心血操干

我那狠心的妈呀

到如今亲生儿死也断情分

谁是我的知心人

从今往后我靠那个

不如碰死在监门

张氏:

听说二弟解洛阳

好似钢刀刺胸膛

恨继母

恨继母她把良心丧

连累了

连累了小兄弟遭祸殃

二弟为我就要把命丧

我怎能把他搁一旁

……催娘忙赶上

到洛阳表一表叔嫂情长(啊)

苍娃: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

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

他和我一说话就把那脸翻

在路上我只把嫂嫂埋怨

为弟我起解时你在那边

小金哥和玉妮儿难得相见

叔侄们再不能一块去玩

再不能中岳庙里把戏看

再不能少林寺里看打拳

再不能够摘酸枣把嵩山上

再不能摸螃蟹到黑龙潭

问解差离洛阳还有多远(哪)

顷刻间我要进鬼门关(哪)

我实在不愿再往前赶

能耽误一天我多活一天

一阵头昏天地转

好像进了鬼门关

急忙忙站起留神看

张氏:

为赶你把他两个丢后边

怕的是两个孩子有灾难

我就是死了心也不安

孩子们离此并不远

小兄弟要保重不必挂牵

苍娃:

你日后见了我哥哥面

把我的心思对他谈

我死后你买条芦席把我卷(哪)

扒个坑埋了就算完(哪)

苍娃:

兄弟待嫂嫂有恩典

情重如山难报完

万一兄弟有凶险

命儿女给你戴孝把坟添

苍娃:

这芦席你赶紧给我办

张氏:

嫂嫂我牢记在心间

苍娃:

我肚子里有话说不尽(啊)

张氏:

到洛阳挨门乞讨买席钱

苍娃:

这察院好似那阎罗殿

牛头马面站立两边

吓的我不敢台头看

战兢兢(啊)跪在大堂前

哎--嗨--

我的大老爷呀--

你稳坐在察院

我把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曲曲弯弯、星星点点

一点不留一齐往外端

我的家住河南登封小县

离城二十五里曹家湾

我的后老大姓曹叫曹林

我兄长名叫曹保山

我的嫂嫂多贤慧性情良善

生下了那一双儿女乖巧玲俐真叫人喜欢

我的娘啊

生来多不贤

把兄嫂赶下院(哪)缺吃又少穿

大比之年王开宣

我兄长上京赶考没有盘缠钱

到上院去把我后老见

我后老赠他十两盘缠钱

不料想(啊)走到后门叫我娘碰见

又把那十两银子夺回还

我兄长回下院

夫妻们哭连天

无奈何手持笔墨和瓦砚

又带上我嫂嫂的白玉瓒

挨门那乞讨去赶考

中途路上遇上俺

前后之事问一遍

才知道我兄长上京赶考没有盘缠钱

为帮兄长去赶考

我赠他衣衫和银钱

回家去又怕我娘知道了

我假意作伤将她瞒

养伤去下院哪

诳我娘送米面

孩子们有吃的

我嫂嫂她不做难

隔两天再送几个零花钱

不料想被我娘看出破绽

到下院强把我拉回还

假言那假语将我劝

她命我到下院那去把嫂嫂搬

我接嫂子到上院

又叫我躲闲话出去三天

我走后我后老病情好转

我的娘又生下巧机关

药内竟把毒来下

她假装好意命我嫂嫂端

我后老把药饮下去

七巧出血命归天

打官私到县衙

遇上个糊涂官

头一堂按理断

我娘使银钱

二一堂竟把我嫂压进监

我躲罢三天回家转

见两个孩子用绳拴

我打开绳锁将他们问

才知道我嫂嫂遭下不白冤

手拉着一双儿女把城进

到在那县城去探监

叔嫂们见面诉说一遍

到叫我苍娃作了难

撇下了一双儿女无人管

怎对得起我哥哥曹保山

前思后想无计奈

我一怒到在公堂去喊冤

我就说后老是我害

替我嫂嫂坐了监

我只说到洛阳就要闻斩

今生今世难鸣冤

想不到大老爷将我问

一肚子苦水到不完

我的大老爷呀

你看我浑身上下、上下浑身都是冤哪

我的大老爷啊

曹保山:

好一个小兄弟够义胆

肝胆照人忠义惊天

二弟抬起头来看

我是你兄长曹保山

苍娃:

我去找儿女和嫂嫂

曹保山:

还望二弟多操劳

苍娃:

在察院等候莫急噪

曹保山:

想不到夫妻相会在今朝

张氏:

大街上买席来迟慢

法场以上人散完

不顾生死往前赶

见二弟死尸躺面前

我哭啊

哭了声二弟

叫了声二弟呀

不料想这最后一面我也不能见见

可怜你受委屈寒郊命断

但愿你灵魂早上九天

悲切切把二弟死尸来卷

战兢兢不敢看二弟容颜

二弟为我死地惨

灵魂找我诉屈冤

战兢兢睁开两眼看

苍娃:

不到你这样不识玩

张氏:

二弟仁义真可表

苍娃:

差一点脖子挨一刀

张氏:

二弟带路把他找

苍娃:

叫嫂嫂别走,来到了

曲剧《卷席筒》续集选段“老伯你待我情义重”海连池(饰演苍娃)<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老伯你待我情义重

冒死救我出牢笼

苍娃我大难不死得活命

日后要报你大恩情啊

活着把你来孝敬

奉养之责我担承

渴了与你捧茶水

饿了饭菜递手中

衣服破了我缝补

让你穿上一身轻

老伯若到百年后

我披麻戴孝去送终

手执哀杖肩拉灵

我深深挖上一个坑

头朝西,脚朝东

安安稳稳埋坟中

立石碑,刻名姓

把你的好是都记清

跪在坟前叫老伯

我再哭你一百声

老伯呀,我的老伯呀

我让你千秋万代,万代千秋

千秋万代万代千秋留美名



我说曲剧《卷席筒》的两个版本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10373632509/

《卷席筒》又名《白玉簪》、《曹宝山中状元》、《斩张仓》是河南曲剧传统剧目。此剧丑角应工,原来是曲剧名丑王振东(1919--1994)的代表剧目,后来海连池加以整理改编,删去了一些不健康的情节、语言和唱段,突出了张仓的稚气,憨厚和善良的性格,充分发挥了曲剧唱腔的特点,特别是197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彩色戏曲片,一举提高了知名度,成为"海派"的代表作品。

这出戏豫剧、评剧也有移植。其故事情节已是家喻户晓,无需再作介绍。其中唱段更是脍炙人口,特别是"仓娃起解"及"公堂诉讼"两个段子,已达到耳熟能详、人人传唱的优秀唱段。

曲剧《卷席筒》存在两个版本,一个是王振东的版本,一个就是海连池的版本了。虽然保持了剧情一样,但同一段的唱词不一样,甚至连使用的曲牌也不一样。我选用了剧中这两个唱段,作对照欣赏。我并没有比谁唱得好之意,因为他们生存的年代不同(一个已作古,一个当今还能展示舞台),且他们演唱风格也有些许不同,给人的感觉王的唱腔老一些,而海的唱腔比较新潮一些。

曲剧是一个新兴剧种,解放前还没有一个曲剧名家灌制唱片,曲剧名家灌制唱片是解放后的事了,真正盛行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王振东戴着"帽子"当然不会被录制唱片,后来被平反后,才自己出钱录制了几个唱段的音频。当年他已老矣,嗓子越发沙哑,唱腔凄凉,伴奏单调,可能给人力不从心的感觉。据说他生前看上去高高的个子,壮壮的身材,衣着打扮很讲究,很有派头,谁也联想不到他演的"苍娃儿"在舞台上那傻里傻气的样子。

(一)曲剧《卷席筒》"仓娃起解"(分别又海连池、王荣光、李天方和王振东演唱,请注意前两位与后两位的唱法不同,版本不同)



(二)曲剧《卷席筒》"公堂诉讼"

1、海连池演唱视频



2、王振东演唱音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a07z0ZNiVA/



【附注】王振东在这出戏的录音有以下五段:

1、"儿女们哭得我浑身打颤"

2、"忽听得耳便有人叫"

3、"起解我离了登封小县"

4、"我的苍天爷呀"

5、"尊母命去东庄前去讨债"

【重要更正】我原来认为《卷席筒》的河南曲剧首演的,但我搞错了。网友"百戏斋主"评论道:"这个戏最早是豫剧演出的,作者是清末的落地文人名叫周任,后以教书为生。首演是河南登封县大金店戏班。有关详细资料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河南戏剧》杂志,曲剧属于后者,评剧应该是更靠后了吧!"他的说法有资料可据,相信是确凿无疑的。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2010年11月6日初稿于洛阳)

曲剧《卷席筒》诞生记

http://www.xijucn.com/quju/21912.html

曲剧《卷席筒》早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好戏。其中一句唱词:“我家住登封小县,离城二十五里曹家湾……”充分说明,这场戏出自登封、产于登封、唱自登封。那么,它产于何时?何地?又如何唱红了呢?使众多观众不得而知了。笔者带着这一系列问号,采访了该剧的改编者之一何国正及其了解内幕的有关人士。

戏剧《卷席筒》明末清初期间流传于豫西一带,剧中主要描写了唐代登封县曹家湾村的曹保山一家从家庭锁事、到闹出人命,曹保山历尽生活的苦难,最终得中头名状元,以及小苍娃替嫂坐牢等一系列故事经过。旧时该戏多是运用路戏活词的唱法和活词连台的方式串成了“拉面条戏”。过去唱戏大凡如此,唱生角的有生词,唱旦角的有旦词,站城头有城头歌,走路有路歌,观山水有山水歌,演神仙有神仙歌,他们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均能演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过去《卷席筒》一演就是七、八场。第一场为《三贤传》,第二场为《白玉簪》,第三场为《哑巴堂》,第四场为《甩瓦片》,第五场为《曹保山中状元》,第六场为《卷席筒》等。也有以《三贤传》为名一演就是七、八场。就这样这台戏一直流传了数百年。但这台戏的作者究竟是谁,已无证可考,一说是在明清时期,大多戏班儿都会编戏,他们根据某一个较典型的故事,就能编出一场戏来。他们编出第一场,接着还能编出第二场,以次类推,就编排出了连台大戏,即拉面条戏。这场戏就是登封某个戏班里老艺人们编出来的。一说是,在登封曹家湾确有像戏中描写的那样的故事。后人认为曹保山一家所发生的事情值得留于后世,让人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便由曹家湾一名文化人特以将曹家的事编成了一部戏,因其中故事非常感人,便广为流传下来。至于曹家湾有没有曹保山及小苍娃其人,更是说法不一。有的说,曹家湾就是今天的大冶镇朝阳沟村。但如今的朝阳沟没有一家姓曹的,这个村在过去就叫曹村,是后来《朝阳沟》出名后改曹村为朝阳沟。据朝阳沟村一些老年人说,这个村的人过去都姓曹,就是因为曹保山中状元,当了大官,后来因犯了国法,被家灭九祖,因怕受株连,曹家湾的人都改姓赵了。还有人说,曹家湾确有曹保山其人,如今在朝阳沟村里还存有上院、下院遗址,离村西南方向1公里许还有座幺婆山,曹保山的后娘,(即后幺婆),死后就埋在这里,为教育后人,引以为戒,就叫此山为幺婆山了。
河南曲剧《卷席筒》 海连池主演 曲剧卷席筒海连池唱

以上传说,均没可靠的事实根据和文字记载,不管怎么说,《卷席筒》这出戏的确已经唱红全国,并有了它真正的改编者和著名演唱者。那么戏剧《卷席筒》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红起来的呢?事情还得从五、六十年代说起。

1952年在登封文化馆工作的何国正,虽仅有25岁,但他从小就喜爱戏剧工作。1954年县文化馆接收赵保和文村戏班儿,正式成立登封县曲剧团,由何国正负责剧团工作。当时这个剧团出外演出也演《三贤传》。何国正感到这场串词连台戏故事不错,但在有些情节上演的太罗嗦,有些台词也很庸俗。比如在这场戏里曾有这样一段苍娃娘与苍娃的对话:“苍娃,苍娃,你往哪儿去了?”“我上俺老娘坟里钓鳖去了。”“喊你才不答应哩?”答:“怕鳖听见。”“你不会站起来。”“站起来怕鳖看见。”像这样俗气的台词,在戏里多处出现。虽然也赢得了观众的笑声,但不是被艺术的感染而笑,笑的是戏的庸俗。

1959年下半年,何国正便与县曲剧团的编剧李国章商议开始着手酝酿改编《卷席筒》这部戏,具体有何国正执笔。因当时他们有剧团,随时改编随时排练随时出演,经过多次反复编改,已基本完善。国家著名作家、著名剧作家李当时在登封住队体验生活,他看过《卷席筒》后,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其中戏中苍娃有一段“再不得摘酸枣把嵩山上,再不得摸螃蟹到黑龙潭,再不得……”的唱词是李修改出来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卷席筒》戏的改编使登封县曲剧团红极一时。再加上演员调配的好,演技出众。当时这部戏的主演是李敬宾演苍娃,张巧珍演张氏,孟淑梅演后幺婆,吕柏合演曹保山,罗仁义演县长,李少白等演二解差。登封县曲剧团走南闯北不论是到大城市还是到乡村,都深受观众们的欢迎,曾在河南省人民剧院演出一连四场《卷席筒》,整个剧院座无虚席,掌声四起。《河南日报》等多家报纸均在显要的位置报道《登封卷席筒无懈可击》、《登封人演登封戏》的新闻,还配发评论《卷席筒》戏的文章,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全场录音,并多次播放。

1961年河南省著名演员王善朴到北京参加全国文艺工作会议,国家文联主席曹禺曾到过登封,观看过《卷席筒》戏。他对王善朴说:“你们河南有一部以丑角为主演的《卷席筒》戏,这是一部好戏,很有推广价值。”王善朴回河南后,将这件事与相关领导和文艺圈有影响的知名人士讲了此事。为此,河南省文化厅专门召开了一次戏剧《卷席筒》研讨会。与会戏曲界的知名专家们对这部戏又给予了高度评价。

1963年,国家著名导演谢添、陈方千等到登封马寺庄拍摄《龙马精神》电影。这些名导演在登封观看了《卷席筒》,均对该剧的剧情和演技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即决定要将《卷席筒》搬上银幕。并对拍摄电影的演员、选景及音乐设计进行了多次筹划、研究,最后拍板,定于1964年初在登封开拍《卷席筒》。

拍摄《卷席筒》电影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但1964年全国“小四清”运动开始,导演谢添受到冲击。何国正曾致信谢导,谢导也表示到秋季摄制组就来登封。但因种种原因拍电影的事最终未成现实。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卷席筒》戏被定罪,指责戏中有段苍娃的唱词是:“奉母命小南庄前去讨帐,讨回来百两银,交与爹娘,这一次的生意有了指望,与二老商量商量跑趟洛阳。”说苍娃参加讨帐,放高利贷,苍娃是地主羔子,剧团是为地主羔子歌功颂德。1967年12月登封何国正以及县曲剧团的其他领导和演员均被关在牛棚里反省,并多次挨打、游街。就这样剧团被解散,《卷席筒》戏也被冷落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得到了复兴,《卷席筒》戏又有了希望。但原登封县曲剧团的大部分演员都被调到开封地区曲剧团,也有一部分去其它剧团或洗手不干了。登封的《卷席筒》让登封原剧团原班人马来演唱已经很难组织。尽管不少演员曾作过很大努力,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1979年初,郑州市曲剧团开始排练曲剧《卷席筒》,并在郑州各大剧院相继演出。由海连池演苍娃,使《卷席筒》大大走红。

198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曲剧《卷席筒》系郑州市曲剧团演出,但没有编剧的名字。1982年曲剧《卷席筒》剧本由黄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署名是:何国正、李国章整理。再后来《卷席筒后传》是由郑州市曲剧团的续编。

散发泥土气息的洛阳曲剧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22485340292/

河南曲剧有两个分支,一个是洛阳小调曲子,另一个是南阳大调曲子。花开两朵,单表一支,本文就洛阳曲剧的形成与发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洛阳曲剧源于洛阳古老的民间说唱曲艺"坐堂弹唱".自古以来,戏曲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参与,让我们先从前清洛阳秀才王凤桐说起。

王凤桐(1822--1898)是洛阳郊区王屯村人,6岁入私塾,15岁中童子试,入县学,后考中秀才。因瘟疫流行,父母双亡,17岁只身逃到南阳,在一个偏远乡村教书。期间南阳地摊说唱与清唱班盛行,他为了糊口,常为说唱艺人抄录剧本,改编唱词,整理曲牌,便逐渐迷上了这个古老的娱乐形式。并对曲子伴奏三大件(紫板、坠子、三弦)作了改革,对旧唱本作了修改。他为人耿直,不屑于趋炎附势,不为五斗米折腰,被南阳知府以"一代斯文,浪迹倡优,有伤风化"的罪名,而革去了秀才功名,从此潜心于曲子的研究。1983年回归故里,他痴心未改,在设馆教书维持生活之余,仍积极组织曲子清唱班。逐步认识到,这种"坐堂清唱"的曲艺形式,演唱艺人只是坐在那里憨弹傻唱,场面呆板,情趣单调。于是通晓曲艺、熟谙河洛大地俗语俚曲的他便突发灵感,于清光绪初年(约1879年,也是他返乡后四年),便把这种曲艺形式"嫁接"到扭高跷上,把演唱与民间舞蹈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创造出洛阳曲剧的雏形--高跷曲。

这种由演员分别扮成相公(生)、小姐(正旦)、丫鬟(小旦)、和尚(丑)等戏曲人物,踩着高跷,合着铿锵的锣鼓点边唱边舞,或男女追逐,或调情逗趣,用以表现戏曲故事的娱乐形式被农民所接受。王凤桐先生还根据洛阳老调曲牌,吸纳南阳曲子的调式,糅合搀兑成60多个新的曲牌,运用到高跷曲的表演中,并整理改编了《小姑贤》、《卖瓦盆》、《翻车》、《小两口观灯》、《春香闹学》、《拾玉坐》等30多个剧目。后来加进去从别的剧种学来的程式动作,演出了人物少,戏曲故事简单,表现男女爱情、家庭生活的"三小戏"(如《兰桥会》、《王三姐拜寿》、《小姑贤》)。因其已具有戏曲人物造型,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宛转的曲子唱腔,优美的高跷舞蹈,形式新颖,赏心悦目,而大受欢迎。

高跷曲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期间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在长期演出实践中,涌现出朱六来、李九常、朱双奇、张五魁等一大批曲子戏的爱好者。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经历一段生长过程,直到1926年,洛阳艺人朱六来、张五魁等人在洛阳南郊车圪塔村演出时,才首次不绑跷腿,在奶奶庙的台子上演出了《蓝桥会》及《小姑贤》两出小戏,开创了曲子戏登台演出的历史。

曲子戏登台演出时,不论是演出条件、表演技巧、还是剧目内容都还十分简陋、粗俗与幼稚。但由于她是在河洛大地土生土长的新剧种,所以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演出剧目不断丰富,由只能演"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到能演大戏及连台本戏,能演穿蟒扎靠的袍带戏;演员行当发展到生、旦、净、丑齐全,并且愈分愈细;伴奏主要乐器已由坠胡发展为表现力极强的曲胡,演奏曲牌也不断创新,已有以"杨调"为代表的曲牌100多个;演员的唱腔、表演,乃至化妆、着装也日渐精美与细腻。这诸多方面的进步,说明曲子戏已具备与其他大剧种相抗争的能力,不仅能演反映市井生活的小戏,也能演诸如表现宫廷争斗、绿林恩怨的大戏;不仅能演现代戏,也能演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

在曲子戏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向其他剧种学习。例如名角朱六来、朱天水向京剧名家孙盛甫学会了《坐楼杀惜》中的表演,兰辑吾向京剧老师学习念白,刘卫生也从电影《花田错》中学习旦角的身段。他们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曲子戏的演出水平。

(二)

洛阳曲子为了区分于南阳大调曲子,人们习惯称为小调曲子,将这两种祖宗同一,风格有异的曲子戏,正式命名为河南曲剧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洛阳市曲剧团的前身的农民曲剧社,农闲演戏,农忙干活,汇聚了朱六来、刘卫生、朱双奇、马德山、耿庚辰、王振东、兰辑吾、谢禄、冯兆禄、邢金萼、安景智等曲子名角。常演剧目有《潘金莲剪衣》、《卷席筒》、《状元祭塔》、《花庭会》、《小姑贤》等。这个戏班子于1954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洛阳市曲剧团,刘巧、高桂枝、郭凤娥等新秀也相继入团,增强了剧团的演出阵容。此后他们排演了大型历史剧《屈原》和现代戏《赶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56年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期间,《屈原》这出戏荣获了剧本、导演、演出、舞美、道具、音乐、舞台设计等七个大奖,创造了戏曲评奖之最,朱六来、朱万明两位曲剧老前辈也荣获了荣誉奖,刘卫生、邢金萼荣获了演员一等奖。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戏曲发展最红火的时期,洛阳与周边各县都建有曲剧团,其中渑池县曲剧团最为出名,因为他们团出了马骐、周玉珍、李振乾等名家。他们于70年代先后调入洛阳地区曲剧团后。大大加强了该团的实力。洛阳市这两个名角荟萃、实力相当的曲剧团,演出了不少好戏,丰富洛阳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把洛阳曲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1962年分配到洛阳后,看过邢金萼、郭凤娥、马金蝉的不少好戏,邢金萼因中风而过早的退下了舞台令人惋惜。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曲剧名丑王振东,他在拿手好戏《阎家滩》和《草人媒》中分别扮演王二和二火鞭,唱腔、表演幽默诙谐,令人叫绝,在现代戏《红岩》、《江姐》等戏中扮演的反面角色也让人过目难忘。

(三)

河南曲剧是全国少有的历史虽短、但进步飞快的地方新剧种,自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她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的戏曲语言,流畅优美的唱腔,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已成为我省第二大地方剧种。洛阳地区是河南曲剧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出角、出戏的地区之一。其中由马骐、周玉珍联袂主演的《寇准背靴》,于1982年更名为《背靴访帅》,由河南省电影制片厂拍制成了舞台艺术片,最能代表洛阳曲剧的水平。

马骐祖籍河南封丘,1923年生于许昌,自幼爱唱戏,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17岁被国民党抓丁到重庆,逃走后结识了几位河南老乡,凑起了一个曲剧戏班子。1949年回河南加入灵宝曲子戏班,后转入渑池"普及曲剧团",1973年调入洛阳地区曲剧团。他从艺几十年来,先后在《寇准背靴》中饰演寇准,《十五贯》中饰演况钟,《四进士》中饰演宋士杰,《孙安动本》中饰演孙安,《赵氏孤儿》中饰演程婴,《白毛女》中饰演杨白老。他唱腔浑厚古朴,苍劲酣畅,表演生动逼真,洒脱大气,特别是"帽翅功"、"髯口功"与"踢靴"可谓三绝。周玉珍1942年出生在河南伊川一个艺人家庭,自幼跟随父亲到渑池"普及曲剧团"学艺,1977年调入洛阳地区曲剧团。1983年进京演出倍受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青睐,并收为徒。先后在《七夕泪》、《貂蝉》、《谢瑶环》、《周仁献嫂》、《跑汴京》、《杨八姐盗刀》、《追鱼》、《红娘》等戏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在《寇准背靴》中达到了她的艺术顶点。她的唱腔细腻委婉,圆润甜美,流畅自然,表演放松自如,台步轻盈,身段优美。

马骐与周玉珍合作的《寇准背靴》,与张新芳的《陈三两》一样,都是曲剧艺术的精品。戏中马骐扮演寇准,周玉珍表演柴郡主,两人配合默契,把剧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花园送饭"一场,把他们的演技更是张扬得淋漓尽致。小的在前面风风火火赶路,急于给丈夫送饭,老的在后面紧紧随影跟踪,急于厘清真相;小的青衣行当糅合了花旦表演,演得不温不火、形象逼真,老的老生行当掺进了诸多绝技,演得游刃有余,妙趣横生。一路上穿花丛,绕山石,过小桥,通过他们传统的表演程式,细腻地展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堪称曲剧艺术的极品之作。

老一代洛阳曲剧艺术家有的退休了,有的去世了。当今活跃在洛阳曲剧舞台上新生带演员,并没有呈现太多的衰退,仍然靠他们的执着与追求,常年坚持在城乡演出。洛阳市曲剧团主要演员郑庆恩、刘爱云、张晓红、李天方(已推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马遂和、孔素红等一大批演员挑起了大梁,主打剧目仍旧是《寇准背靴》、《三子争父》、《铡赵王》、《洛阳令》、《柜中缘》等一批为戏迷喜闻乐见的传统戏。他们的演技比起他们前辈并不差,相信他们会给洛阳观众排出更多的好戏来。

(2009年4月初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3259.html

更多阅读

《情人节蛋糕》with连皮儿吃的迷你奇异果莓kiwiberry kiwiberry

昨天中午老吴从公司打电话回来,劈头盖脸来一句:老婆,情人节快乐哦!啊!居然是情人节。其实他自己也跟我一样,对这些日子都是浑浑噩噩全然不记得,不过他的同事有个特别特别粘人的未婚妻(5月份就会结婚),然后这位粘人的未婚妻昨天中午就跑去

《军民大生产》教学案例 军民大生产歌词

歌曲《军民大生产》是小学音乐六年级第十一册的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单纯的学唱好歌谱和歌词,而且还要通过创作简单歌词、简单动作、感受音乐等过程,认识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歌曲《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

《连卡佛小姐》携手《尚学路上》 香港连卡佛

这是我的第三本书,却是真正属于我的第一本书。原来,写东西还可以和自己对话,好像上学时候我站在操场上独自唱歌一样,自由、安静、义无反顾地投入在自己的世界里。路经的、错过的、迟到的、遗憾的,都可以在字里行间依稀重现,这是本时装

河南越调《收姜维》 申凤梅主演 申凤梅收姜维

越调《收姜维》河南越调传统剧目《收姜维》,又名《天水关》、《三传令》、《智收姜维》,事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剧情:蜀军进伐中原,赵云被魏将姜维战败于天水关。诸葛亮慕姜维之才,决计收其归汉。先劫姜母至蜀营,以诱姜维前来救母,再

声明:《河南曲剧《卷席筒》 海连池主演 曲剧卷席筒海连池唱》为网友天朝汉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