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教育局新课改专栏 周口市教育局郭素萍

“拧干水分·瞄准问题”的有效课堂

“懂而又会·会而又熟”的有效境界

商水县邓城一中

——商水县邓城一中构建“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汇报材料

商水县邓城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在校生1600余人。近几年,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实现了从规范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成功转型,成为我县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07年,胡启光同志调入邓城一中任校长,适时而又果断提出把重心转移到“聚集课堂”的工作新思路,力争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树立品牌,实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化、特色化。

问诊课堂与理性思索

我们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解剖,是从三次调研开始的。

调研一:测测课堂的含水量。

我们曾对300学生作了比较性研究:把学生按学业水平均分成两组,学习人教版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甲组采用教师“满堂灌”的形式给学生作填鸭式的讲解,乙组学生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课后学习水平评估表明:甲组优秀率48%,乙组优秀率46%,学习效果并无明显区别。

“传授效果≈自学效果”现象的理性思考。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如下认知:1、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讲解反而会耽误学生时间。平时需要老师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2、我们的课堂存在大量水分。也就是说有的课堂教学多数时间里教师讲解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与自学时间。用“自学”代替教师的80%以上的讲解。我们应拧去教师无效讲解的水分,把挤出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

“传授效果≈自学效果”现象的实践应对。我们邓城一中课题组经过认真筛选与讨论、提出了“三个代替”的应对策略。

1、用学生的自学最大限度代替教师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拧出水分,把拧出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2、用学生的最直接最原生态的自学体验代替教师传授的间接体验,把学生的原始体验看作课堂生成的最科学的起点。

调研二:追问课堂的真效果

07年,我们曾做过“邓城一中课时课堂效果”的专项问卷调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研:1、这节课你认为听懂了吗?并复述你的新知。2、围绕该课时教学目标进行闭卷水平测试。调研结果如下:1、95%的学生反应在课堂上都能顺利的听懂课,并无明显的吃力感。2、60%的学生在水平测试中却不能达到优秀等级。这就暴露出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仅停留在“听懂”的低级层面。离教学的核心目标“会做”“熟练”尚有距离。听懂≠会做,会做≠熟练。

“懂而不会”现象的理性思考。“懂而不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课上能听懂,课下不会做”,在理科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我们认为“听懂”与“会做”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为了实现人人“听懂”(意义建构)到“会做”(能力生成)境界的跨越,需要经过“获得--纠正--熟练--保持--迁移”等5个具体阶段。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缺失什么呢?第一、仅仅注重获得(正确)而缺乏对生成错误的自我体验。课堂上沉浸“正确”的虚假中,缺乏对“错误的阵痛”的感受。第二、课堂的有效训练远远不够,教师的照本宣科式的讲解用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学生缺乏对“熟悉”“保持”“迁移”等环节的自我经历。

“懂而不会”现象的实践应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学校课题组经过认真筛选,提出了“三个有效”的应对策略:

1、有效地体验错误。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中把错误尽可能全面的暴露出来,让学生感受“错误”带给自己的“困惑”。“学生今天不在课堂上呈现失误,明天就会在考试中暴露问题”“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试卷上最低限度的减少失误”。让学生在真实的错误体验中寻找进步的起点。

2、有效的障碍突破。让“围绕学生的真问题进行教学”成为教师备课的一种意识、能力、习惯。针对学生自学中生成的错误,教师进行梳理、加工,成为一节课应该完成而且必顺完成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围绕这些错误而产生的“教学目标”,设计“目标指向性强”的练习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自己的真问题进行训练,一堂课成了围绕真问题、突破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歼灭战。

3、有效的巩固训练。每堂课必顺提供有充分的巩固训练的时间,教师围绕重点、难点、考点,精心编排习题,让学生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在有效重复、有效突破中达到熟练境界。

调研三:量量课堂的真温度

2007年我们做了“学生课堂幸福指数”的专项问卷调查。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带着期待、兴趣进入每堂课的吗?请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你上课的真实感受。2、描述一下你所期待的课堂教学的方式。调研结果让我们心寒:1、多数学生对上课的感受是麻木,迫于压力不得不上,无兴趣可言;2、希望有一个不太压抑的有表演空间的课堂。我们把这称为课堂教学的“低温现象”。

“低温课堂”现象的理性思索。当“麻木”“无快感”成为学生课堂的主流感受,一定是我们的教学观出了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成了教材的传声筒,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容器,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我们必须重新给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教师是组织者,筹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

“低温课堂”现象的实践应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筛选,提出了“师徒结对,和谐互助”应对策略:

1、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把学生粗线条的分成4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和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优秀往与一般生、良好生与较差生安排在同一组。成绩好学生当“学优生”,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潜能生”的学习,帮助“潜能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课堂上采用“师徒互助”的形式共同学习,相互讲解,营造“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氛围。

模式构建与模式解读

2007年10月,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后,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过去的课堂改革不过是穷则思变逼出来的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要想根本解决邓城一中多年积重难返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果敢,大“破”才能大“立”,大“立”必须大“破”,要来一次彻底的“颠覆”和“重建”,新课堂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1、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代替教师说教,拧干课堂的水分。2、让学生训练最大限度代替教师讲解,解决懂而不会的问题。3、让课堂最大限度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舞台,提高课堂的幸福指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构建出了“一点三练、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

一、“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板块一:自学检测练

[目的]最大限度的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操作方法]

1、师生共同明确预习目标

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预习要求包括学生对知识、技能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还包括对完成任务所用时间的要求。

3、教师出示预习提纲,做好预习指导

预习提纲是学生预习的“指向标”“方向盘”。预习提纲的编写,学生独立预习,完成预习题。我们一般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把学生在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去获得所知。

4、学习小组独立完成预习题,小组内就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提问,交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教师巡视参与小组的交流。了解各个了解小组自学的情况。

5、让小组内的“潜能生”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

[意义]

1、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2、若“潜能生”做对了,说明全班都学会了,就不要老师教了;若“潜能生”做错了,则引导“学优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潜能生有帮助,而且使学优生理解更深刻了。

[注意点]

1、要解放思想,真正让“潜能生”演示操作,千万不要搞形式,叫“学优生”演练,表面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暴露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题等。

3、教师要巡视,搜集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是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里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错误用投影打出,供评讲时用。

板块二:补救强化练

[目的]最大限度地突破补救自学中存在的学习障碍,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补救性训练题。训练题包括两块:⑴预习中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⑵把预习中的倾向中的倾向性问题回归到知识点、能力点上;教师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设计的补救性训练题。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给学习小组内的“学优生”有效的辅导。

3、小组内交流做题方法:总结做题规律和易错点,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予以表扬、鼓励。

4、教师让几个学习小组展示做题情况。引导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

5、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意义]这一环节即是补差,又是培优,既帮助潜能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的操作方法。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讲解,找错误,分析错因,通过评价讨论,寻求正确答案。

[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正,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训练。

[注意点]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解决“训练”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相互提问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小组和谐互助”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驾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板块三:迁移应用练

[操作]1、布置课堂作业;2、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3、学生的当堂训练完成后,小组内或自批或换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学优生”根据“潜能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

[意义]1、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2、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和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点]

1、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3、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要有思考题。

4、尤其是潜能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二、模式解读

1、关于“自学”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

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学,和教游泳一样,必须让学游泳的人自己游才能学会,站在岸上听教学是学不会游泳的。

⑵让学生自学、学生必然集中注意力,必然全身心投入。在老师讲得多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听课效率低而且不动脑筋。

⑶现今的课堂教学,在很多时候,在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的情况下,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浪费。

⑷学生自学就能真学,教师就知道真学情。

2、关于“自练”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

⑴课堂上有教师在场当堂训练和课后学生练习,情况是大不一样的。首先,课堂上教师在场,学生必十分认真,不仅认真完成当堂作业,而且会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其次课堂上做作业趁热打铁,学生头脑处于兴奋状态,作业效果最好。第三,课堂上做作业,有存在问题可以及时暴露,教师及时指点后,学生可很快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因此,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黄金时间。

⑵学生掌握知识,分为懂不懂、会不会、熟不熟三个阶段,学生会不会做和做得熟练不熟练,主要靠练习。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会和熟,而且只有经过练的过程,才能达到真正懂、全面懂和深刻懂。

⑶从习题的要素来看,例如数学题目,每个题目包括知识、方法、技能三个要素,其中知识和方法属于通过理解来获得的,技能是通过练习来获得的,而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也常常要通过练习来获得,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加深理解。离开了练习,知识和方法不易进入更高的层次,因此,练习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要突出练习。

⑷从哲学的角度看,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只有感觉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学生是以做习题的形式来掌握它的,习题做得多了,习题做得熟了,习题做得深了,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以数学为例,许多知识点,理解起来容易,关键是只有做习题,才能有感觉,才能加深理解。另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总是从量变到质变,而从量变到质变,常常依赖于多做题目。

3、关于“和谐互助”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

⑴在“和谐互助”的教学过程中,“潜能生”会的先让“潜能生”讲,“潜能生”不会的“学优生”给“潜能生”讲,“潜能生”会了再讲给“学优生”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该“学优生”向其他“学优生”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潜能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点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就特别关注了“潜能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⑵在“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中,“师”“徒”之间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关系。为了让自己的“潜能生”变得优秀,“学优生”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潜能生”也因“学优生”的指导和帮助,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⑶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⑷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非常自信。

模式实施与策略方法

近两年来,课堂教学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优生”和“潜能生”教学相长,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教学的副产品,中考升学率更加喜人。2008年中招位居全县农村中学第六的好成绩。

回首过往,“让落实、再落实成为工作的常态”“让完善、再完善成为工作的主线”“让沟通、再沟通成为工作的习惯”三句话,曾经并正在一路指导着我们的改革实践。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逐渐找到一路而来的深深浅浅的脚印。

一、让“落实、再落实”成为工作的常态

1、上好示范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作用是巨大的。以榜样引领,以示范课带路,就成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开端之举。

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示范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理念新、影响大,他们的示范,在教师中可以起到“不令而行”的作用。从学校校长到其他学校领导,全部走上课堂,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老师们从这样的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学习到了开放的教学方法。一些骨干教师跃跃欲试,产生了尝试课改的兴趣,拥有了获取新的成功的期待。

其次,便是各科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引导更多的教师走向课改之路。这些教师的新课,在全校教师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看到自己同事的大胆尝试以及获得的成功,老师们也有一试为快的积极愿望。

2、上好过关课

有了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示范,老师们已经学有榜样,教有所依。这时候要求所有教师都上改革课,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校长胡启光仍然将全体教师上改革课称之为“过关”,之所以如此,一是说明这一关并不好过,从而引起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二是此关必过,不过则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师经过努力,有了“过关斩将”的成功感,对于课堂教学改革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3、上好跟踪课

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不一,个体素质也有差异,所以,仍有个别教师被阻隔在“关”外。于是,由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对这些教师跟踪听课,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因为在胡启光校长看来,改革必须是群体的行动,只有全校教师全部走向改革之路,邓城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持续快速提升。

4、上好应用课

坚持运用是衡量教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成立巡课组,对过关的教师的常规授课情况进行巡视。把“人人过关”“人人要用”作为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让“完善、再完善”成为工作的主线

1、让教学反思有个抓手

近年来,“反思”二字频繁地出现在于各种教育文献中,人们对其重要性作了充分的价值判断,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反思是什么,反思为何重要”的层面,没有回答一个实践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促进教师有效反思。

我们邓城一中结合“一点三练·和互助”的课型特点,着力于创建教师教学反思的支架,建立了《邓城一中教师每课10问工作常规》,让教师在有抓手的状态下进行反思。

①多数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要求?如果是,请写出他们的表现。

②如果部分没有达到学习要求,请写出他们的表现。

③“和谐互助”的形式实效性如何?请写出你的描述。

④“一点三练”习题设计科学吗?请写出你的描述。

⑤我是否抓住了学生的真问题进行教学?请写出你的描述。

⑥学生的学习障碍是否得到了有效突破?请写出你的描述。

⑦学生是否达到了“懂而又会,会而又熟”的学习效果?请写出你的描述。

⑧请写出本节课最成功的一点并说明原因。

⑨请写出本节课最失败的一点并说明原因。

⑩如果有机会,这节课你会怎样改进?

我们要求教师每天从上面10个角度进行反思,选择若干方面写成“每日反思”稿。教学反思支架的创建,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反思工具,为不断完善课型,为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为教师进行深层次反思提供了可能。

2、让集体备课形式不断完善

第一阶段:为了推动“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我们适时制定了《邓城一中应用“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要求同一备课组教师在“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框架下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案上课,统一作业练习,严禁教师把没有经过集体备课的教案进入课堂。从最初的个人备课,单兵作战计划到后来的集体备课,统一共享。这一新的备课制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减少了低效重复劳动,而且有效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形成了教师的工作合力。

实施这一阶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做法滋生了一些教师的惰性--他们等待学科带头人或中心发言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更不潜心分析学情,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出现了少数人备,多数人用的现象。发现问题之后我们随即深入备课组调研,重新修订制度,要求人人轮流主备,个人修订上课。从必须统一教案到鼓励教师创新个性教案,从重视教学方法到重视学情分析,从最初注重教师间的智慧共享到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从激励教师分享到克服教师惰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反馈矫正的创新过程中,我校的备课制度逐渐完善并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周口市教育局新课改专栏 周口市教育局郭素萍

三、让“沟通、再沟通”成为工作的习惯

为了强力有效地推行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致力于建设两种工作作风:1、硬作风。面对推行的教学改革,学校要有一个“困难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和创新勇气,把定了的事坚决干好。2、软作风。我们又适时地提出了“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的理念,并推行“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模式,主动沟通,全面服务,少“管”多“理”,理清、理顺、理活。尝试了如下做法:

1、开通电子信箱。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心声,真诚解答老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2、每周领导走动课。教学管理人员,每人每周深入教师办公室一次,了解老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新要求、新建议,形成材料,为教学决策提供服务。

3、每月教师代表会。每月召开一次教师代表座谈会,围绕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结合学校的一些新做法,与老师们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

4、用好“真诚·沟通”专栏。每周把收集的问题建议真诚与老师沟通,拉近距离,凝聚智慧。

我们会牢固树立服务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意识,不断探究和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把学校建设成创新浓郁、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乐园。让我们期待着“一点三练·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这颗幼苗茁壮成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3505.html

更多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

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要落实总体的课程

学习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2010年9月6日景志红开学以来,我和全体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语文新课标,从中我受益匪浅,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

小学英语新课标试题 小学美术新课标试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5*2=30分)1(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是新课改的核心价值追求。3、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应遵循(情景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能力培养原则和结果可评价原则。4在人类语

声明:《周口市教育局新课改专栏 周口市教育局郭素萍》为网友爷不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