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113中学 孙天经
一、教材分析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

二、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在新课改之前比较普遍,老师在教学中代替学生思考,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听贯了老师的讲解,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再加上缺乏对教材的整合,使得学生学习知识很死板,更不能形成语文能力。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通过赏析古诗,了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
理解李白诗的浪漫主义诗风和艺术特色。
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作家的个人际遇、所处时代的关系。
3、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由学生负责组织课堂教学,组织研讨。
4、学法指导
点评法,教给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标注在课文旁边,便于理解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数不尽的美丽诗章,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李白这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欣赏一篇李白的诗作——《将进酒》(板书)
我们请一位同学做主持人,再请三位平时比较喜欢读诗、爱好文学、对问题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做嘉宾,这节课由这四位同学组织咱们一起聊一聊这首诗。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谈谈诗的内容和诗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推选的代表到前面来。下面的活动由主持人来组织。(主持人、嘉宾上场,组织全班学习、欣赏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