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名人
前言
铜仁,享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辖六个地级市之一。位于贵州省东北,地处武陵山脉中部,紧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重庆市秀山县,地区范围内有乌江连接两地。铜仁市下辖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碧江区、万山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曲径通幽,为黔东门户。
铜仁名人,是贵州省铜仁市三百八十多万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和时代精英,其选编发布的标准是:军事名人,要求是被授予少将、中将、上将军衔的将军或著名战斗英雄;政治名人,要求达到正厅级以上(含正厅级)党政领导干部;文化名人,要求是全国著名作家、全国著名艺术家;教育名人,要求是重点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或取得杰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社科名人,要求是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科技名人,要求是取得杰出贡献的国内外科学家;经济名人,要求是全国著名企业家。今年来,我们《铜仁名人传略》编辑委员会根据上述标准,结合有关史料、组织人事部门资料记载和媒体报道,对铜仁名人展开研究,总结出严寅亮、旷继勋、周逸群、席正铭、戴秉国、廖锡龙等56位铜仁籍名人的传略,现将入选名单予以发布,供大家了解和参考,以解答外界评论铜仁名人少、铜仁没有名人、铜仁出不了名人的误解。
一、铜仁市两城区(碧江区、万山区)
梅济鼎:男,清道光时举人,清朝贵州铜仁人。因痛恨苛征,于咸丰五年(1855)10月与徐廷杰在铜仁率众起义,攻占铜仁府文武衙门,击毙知府。随即与江口刘世美、印江田宗达等相呼应,率众再次起义。他们以反“折征”为口号,头带红巾,故称“红号军”,梅济鼎为红号军首领之一。红号军士气旺盛,连陷松桃、思南、石阡、印江、玉屏、青溪等城镇,并向湖南进军,义军民展到万余人。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湘军攻占铜仁。在激战中,梅济鼎等英勇牺牲。
徐如澍:男,字洵南,号雨凡、春帆、静然,1752年出生,去世于1833年,清朝贵州铜仁人。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举人,四十年(公元1775年)进士。初任武英殿四库馆分校,编修。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三通馆纂修。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补山东道监察御史、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沂州府知府、河南、广东道员。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任会试同考官,再任京畿、户科、工科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实录馆总校,顺天府府承兼提督学政,鸿胪寺卿,通政使司副使等职。十五年(公元1810年)回籍,受聘主讲贵阳贵山书院。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病逝。喜作诗歌、工书画,著有《宝砚山房诗集》二十卷、《文集》十卷、《随笔杂记》二卷及《续修铜仁府志》若干卷。
杨胜治:男,字国祥,1895年出生于铜仁县城关镇,铜仁市碧江区(原铜仁县城关镇,即今碧江区市中街道办事处)人。1910年15岁应征入伍,在四川成都、贵州遵义等地征战中屡建奇功。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征讨吴佩孚,担任第十军29师师长,奉命率部在湖南洪江誓师北伐。杨胜治所在这支不到3万人的部队,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被李宗仁称为“钢军”。1927年5月,随军长王天培率部攻克安庆、合肥、蚌埠、徐州、鲁南、泰安,队伍由3万人发展到4万人。年底,担任第十军军长。1928年初奉命继续讨伐孙传芳部和张宗昌部。在血战夹沟、云龙山、卧牛山、九里山等险要时,指挥军队英勇奋战,喊声震天,战斗异常激烈,持续15个昼夜,先后攻克徐州,俘敌数千人。1931年春,蒋介石将第十师番号撤销,其部9万余人全部编入嫡系第二师和第三师,杨胜治调任第二师师长,但因病医治无效,于1931年3月21日病故,时年36岁,葬于南京紫金山公墓。蒋介石追认其为陆军上将,并亲自撰写《杨国祥上将传略》。
周逸群:男,字立凤,1898年出生于铜仁,去世于1931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铜仁市碧江区(原铜仁县城关镇,即今碧江区市中街道办事处)人。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赴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率宣传队到贺龙部队,经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师长。1928年1月,奉命与贺龙一起来湘鄂本西地区创建工农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红军第六军政治委员、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等职。领导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敌伏击,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三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吴如嵩:汉族,中共党员,1940年8月出生,少将军衔,副军级待遇,铜仁市碧江区(原县级铜仁市城关镇)人。1962年7月于贵阳师范学院毕业应征入伍,研究员职称,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全军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孙子研究首席专家。担任过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人民解放军事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著作有《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孙子兵法辞典》、《孙子兵法浅说》、《孙子兵法画册》、《孙子兵法新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历代军事思想》等21部。系中共十四大代表。
周焜光:汉族,大学学历,1940年4月出生于铜仁县城关镇,少将军衔,副军级待遇,铜仁市碧江区市中街道办事处(原铜仁地区铜仁县城关镇)人。6岁丧父,家境贫寒。1958年8月于铜仁师范学校毕业,因成绩优异保送到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62年9月大学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至1977年先后在广州军区参谋训练队、41集团军、43集团军、47集团军历任学员、战士、副连长、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等职。1978年至1990年先后任桂林陆军学院政治部秘书、宣传处副处长和处长、学院政治部主任、学院副政治委员(副军职)。1979年3月带领桂林陆军学院学员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91年3月,进入国防大学学习。1993年2月,任广西军区原副政委兼桂林警备区政治委员。199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4月退休。
曾庆双:苗族,又名“双林”,1943年5月生,1956年9月在铜仁县茶店区尖坡中学读书,铜仁市万山区(原铜仁市鱼塘乡旗屯村黄旗村民组)人。1959年6月初中未毕业被抽到铜仁县茶店区政府担任打字员,1961年12月调任铜仁县委担任通信员,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解放军7613部队及7611部队战士、连队文书、营部代理书记、书记、排长、指导员、师宣传科干事、团宣传股副股长、连队副指导员、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政治干事、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编研室副师职干事兼《史料丛书通讯》责任编辑,内蒙古乌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常委、党委书记,内蒙古锡林郭勒军分区政委、分区党委常委、党委书记,内蒙古军区党委委员。
廖海程:男,苗族,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员职称,高级策划师,1971年10月出生,我国著名策划专家,被誉为“商政经济学之父”,贵州省铜仁市人。1984年铜仁市大坪中心完小读书毕业,1987年铜仁市大坪中学读书初中毕业,1990年铜仁市第二中学读高中文科毕业。1993年起先后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西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9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2月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诗歌学会。曾任贵州省铜仁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实习)、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检察院供销检察室检察员、贵州省铜仁市供销社法律事务所副主任、《铜仁晚报》编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贵州政协报》法制编辑及骨干记者、《新白话诗歌》杂志社主编、《创业导报》总编辑、《澳港晨报》社长兼总编辑、省长秘书、中国殡葬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省长决策顾问、省委书记决策顾问、国家重点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总理提议重点工程项目总策划、联合国特聘发展战略及大型项目策划专家、北京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培训班特聘教授等职。在美国留学期间,担任过美国沃尔玛百货集团全球营销总监、美国西雅图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美国华人之声》杂志(人物版)总编辑。先后被评为贵州省“二五”普法先进个人、贵州日报通讯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献爱心模范艺术家、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最佳雇主、《美国华人之声》杂志2000年“最受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首届中国十大成功学家、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十大策划专家、中国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中国十大卓越策划专家、首届中国十大策划领军人物、亚洲50位最具成长力青年企业家、全球最具潜力企业家等荣誉奖项。主要成功策划案例有:世界和谐城市高层论坛、全球华人企业家国际论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21个国家巡回展系列活动、美国檀香山国际浪漫文化节、加拿大世界华人诗歌节、美国世界通俗诗歌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策划高峰论坛、第一至四届中国商政经济发展论坛、第一至三届中国诚信企业家国际论坛、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殡葬改革、湖南省吉首市殡葬改革、“华夏之星”2007全国青少年音乐舞蹈新秀选拔活动、“省委书记省长谈发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上千个。已出版著作《中国策划史》、《总理品牌》、《策划师培训教程》、《现代策划学》、《商政经济学》、《想赚就赚》、《廖海程诗选》、《中国律师内幕》、《独步世界的成功法则》、《中华大地廖氏人》等38部,部分作品先后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日本、英国等50多个国家以2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2007年荣登加拿大《华人世界》杂志全球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2008—2009年连续两年荣登加拿大《华人世界》杂志全球畅销书排行榜榜首,2009年荣登美国《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2009年入选新加坡《世界日报》2008—2009年全球十大畅销书,2009年荣登《英国青年报》最受读者欢迎的财富图书排行榜榜首。其策划案例多次荣获中国著名策划案例一等奖、中国经典策划案例一等奖、中国优秀策划案例一等奖。他是继中国策划学创始人陈放、联合国世界和谐基金会执行主席刘藩之后第三位走进联合国做策划的中国专家,受到过中国国家领导人、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理、联合国秘书长的接见。1997年起,其事迹及传略被编入香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出版的《世界名人录》,陈列于法国国家博览馆国际名人展厅。现任中国策划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家重点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策划行业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策划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策划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策划专家团副团长、中国策划讲师团团长、世界通俗诗歌学会副会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家委员。
欧阳黔森:男,汉族,曾用名阳黔森,笔名石广,1965年10月30日出生于铜仁,大专学历,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著名作家,铜仁市碧江区(原县级铜仁市)人。祖籍湖南隆回。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在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任职。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军电视最高奖“金星奖”及贵州省政府文学奖一等奖、“贵州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贵州文学先生”、“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奖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非爱时间》、《雄关漫道》,散文集《有目光看久》,短篇小说集《味道》,中篇小说集《水晶山谷》等。2006年,领衔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被专家们喻为电视剧《长征》的姊妹片。2009年,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绝地缝生》在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2011年,作为总制片人和编剧的两部胶片电影《幸存日》、《旷继勋蓬遂起义》和《云下的日子》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由欧阳黔森编剧或制片的30集电视连续剧《风雨梵净山》、30集电视剧《奢香夫人》亦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现任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贵州作家》常务副总编辑、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贵州文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华昌:男,侗族,在职研究生学历,1963年5月生,铜仁人。1985年1月入党。11979年9月至1982年8月在贵州省商业学校计划统计专业学习。1982年8月参加工作。贵州省委党校政治学专业毕业。历任铜仁地区食品公司统计科工作员、铜仁地区食品公司统计科科长、铜仁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工作员、铜仁地区人事局工资福利科科员、铜仁地区人事局工资福利科副科长(主持工作)、铜仁地区人事局工资福利科科长、贵阳市人事局工资福利处主任科员、贵州省人事厅工资福利处主任科员、贵州省人事厅工资福利处助理调研员、贵州省人事厅工资福利处副处长、贵州省人事厅工资福利处处长、贵州省人事厅录用调配处处长、中共毕节地委委员、中共毕节地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黔南自治州委常委、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现任中共黔东南自治州委副书记。
邹渊:男,1935年10月生,教授,著名法学家,铜仁人。195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检察员、铜仁教育学院副院长、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主任、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学院房地产法研究所所长等职。同时担任贵州省人事厅高教系列、律师系列、公证系列三个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贵州省高校“两课”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法学会理事,贵州省法学会副会长、贵州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贵州省法理学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二、铜仁市印江县
严寅亮:男,名碧承,字剩庵,号弼岑,1854年出生,去世于1933年,清末著名书法家,印江县农场乡阳坡村人。寅亮幼年入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常临六朝唐宋诸家法贴,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光绪十五年(1889)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习业于国子监,以求深造。光绪十七年九月,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诏谕国中书法家书写颐和园匾额。严寅亮受翁同和之嘱,书就“颐和园”三字献上,慈禧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赐以龙纹镶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严寅亮不仅以书法闻名于世,文辞也甚佳,所书楹联,多为自撰。著名书法鉴赏家张冤堂、饶伯高称他“书法可比东坡、道德可比庐陵”。
廖袭华:字葆珉,号西山,又号海,印江自治县峨岭镇长坡村人,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自幼熟读“四书”、“十三经”,尤喜读《周易》、《尚书》,重《礼仪》、《丧服》,青年时代,他深受通经史的印江知县龚炳琳的赏识,便邀他随子龚藕田赴安徽老家教学,其间,龚炳琳见廖袭华学识尚需升华,便邀硕儒俞荫甫共同予以指导,廖袭华一边课徒教学,一边深究经史,学乃大进,终精于诗古文辞和训诂之学,光绪十九年(1893)廖袭华终成大器、荣登癸巳科举人第二名亚元,时年34岁;光绪二十年,廖袭华与康有为同在京朝考相识,彼此情投意合,次年便参与康有为等发起的“公车上书”,名声远播,《河南日报》在刊登众硕儒名士评介文章时称赞:思南翰林程其棫、印江进士戴锡之和举人严寅亮、廖葆珉(即廖袭华)及德江举人黎樾青为“思南五子”。后来,由于廖袭华看不惯衙门作风,隐居长坡教学,20多年不进县城,金成生担任县长知道后,几次去拜访他,并将他请进县政府,主修《印江县志》,曾有文人墨客赞扬廖袭华是“提笔成精”。2003年贵州省政协《文史天地》杂志第7期发表秦礼显的文章《一代硕儒廖袭华》写到:“被誉为贵州四圣,也称“四硕儒”的遵义人郑珍、赵乃康,黔南人莫友芝、黔东北的廖袭华,除郑珍近年已有《巢经巢诗集》面世和研究莫友芝书法等一批论文发表外,其余二位尚未见其著作及评介文章发表,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省通志总纂陈福桐老先生曾为《印江自治县志》没有廖袭华的传而深感遗憾。”
严希纯:原名严俦,又名严绍彭,1879年出生,去世于1965年,贵州省印江县人。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严寅亮的第三子。他是贵州省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幼年随父读经史,后入贵阳模范中学。1921年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参加北伐。1927年后,因参加进步活动,三次被捕入狱;曾任中法大学讲师。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担任中央军委的交通联系,并使红二、六军团顺利通过贵州毕节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到上海任中国科学社编辑。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昆明、重庆等地担任工厂、企业工程设计。1947年赴香港,筹设大千印刷厂,任经理职。1948年初加入中国致公党。1949年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政务院参事室参事、中科院秘书处处长、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国家计量局副局长。1937年抗战爆发,严希纯受组织派遣,进入上海市公安局防护团任教官,这个防护团是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建立的以失业学生和东北流亡学生为主体的群众组织。严希纯由于阅历深广,知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很有凝聚力,教育和团结了一批青年爱国学生。1940年至1945年期间,严希纯在周恩来同志和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以“重庆工业合作协会”专员、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党的经济工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庆“工业合作协会”是中共地下党员的一个掩蔽所,其成员有严希纯、肖明、杨萍、林达飞、许涤新等同志。在上海坚持党的地下斗争,曾三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获释。1965年严希纯在北京病逝。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峙苍:字茂芝,土家族,1911年4月生于印江县城太阳山,去世于2007年9月9日,著名书法家,高级书画师,铜仁市印江县峨岭镇人。是乾隆时期著名书画家王道行的第六代孙,其高、曾、祖父辈都是一时书法名流。常年居住在印江,十多岁开始练书法,德高艺精,人书俱老,是印江城内为数不多的诗、书、画、雕多能艺术家,其作品享誉全国。1935年于重庆“新闻讲习班”毕业,任四川政府主办的《济川报》社编辑。1989年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第十一届亚运会书画展荣誉奖等奖。1960年由他主持用梵净山玉带石雕刻的“九重塔”,被国家列为珍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省铜仁地区老年书画院名誉院长。
宁正和:男,土家族,1918年出生,去世于1996年,上校军衔,铜仁市印江县人。1934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福州守备十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福州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因公务伤离职休养,是贵州省军区后巢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享受副军职待遇,1996年逝世。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并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戴秉国: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北京外交学院毕业,大学学历,铜仁市印江县人。曾任外交部苏欧司科员、驻苏联使馆随员、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外交部苏欧司科员、外交部苏欧司副处长、外交部苏欧司处长、外交部中苏谈判办公室副组长、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派驻安徽联络组成员、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外交部苏欧司司长、驻匈牙利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党委委员、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外交部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符林国:男,军事学博士,少将军衔,铜仁市印江县人。1981年入伍。历任战士、学员、排长、干事、政治指导员、股长、副营长、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正团职秘书、司办副主任、正师职秘书、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军职专职干部、十八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忠诚》总撰稿等职。2010年7月晋升少将。现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
吴学超:男,研究生学历,遥控遥测专业博士,工程师,1928年4月9日生印江县板溪镇毛寨,美籍华人,太空科学家,铜仁市印江县人。1941年就于思南中学,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于1947年秋考入南京测量学校航空测量科。1949年随校迁读于台北,1952年毕业,之后被分配管理石门水利工程,因工程提前两年半竣工而立二等功,以后随台湾考察团去美国考察并留在美国继续深造,专攻遥控遥测专业。1965年获纽约塞瑞斯大学硕士学位,1975年获亚利桑那州大学博士学位。曾获1980年10月9日美国发现之少数行星以吴氏命名荣誉,以酬谢其完成火星全球测绘工作功绩。荣获美国航空测量及遥感学会颁发的1992年费尔柴奖。曾执教于台南高工及成功大学。1959年任美军台湾工程处工程师。现任美国航天局太空总署负责人、美国地质测量局太空地质研究中心航空测量组组长、国际航空遥控感学会太空测量工作小组主席。
田思基:男,笔名思基,又名田儒璧,1920年4月26日出生于印江,中共党员,文学创作一级,铜仁市印江县人。1946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我的师傅》。又相继发表了《信》、《解放时候》、《校长》、《那边》、《生长》等小说。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上世纪40年代在延安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是跨越现、当代的作家。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昨夜风雨》,中篇小说《追求》、《赤子恋》、《雨过天晴》、《其味无穷》、《第六种人》、《折光镜》、《风卷残云》、《人事科长》、《今天·昨天》,小说集《生长》(1948年由光华书局出版,195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重印),评论集《生活与创作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过渡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论〈李自成〉及其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杂文集《思基文集》(4卷)等。1993年《鸭绿江》杂志社整理编印了《思基文集》。短篇小说集《生长》是思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大部分是作家深入生活的产物,个别篇章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我的师傅》当时就被重庆和香港的进步杂志纷纷转载并收进解放区的小说选本,《解放时候》被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入《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他是“五四”运动后第一个土家族文艺评论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北方杂志》编辑,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系副主任、副教授,《处女地》月刊主编,辽宁省文学研究所所长,《鸭绿江》杂志主编、《辽宁文艺》杂志主编,《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辽宁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顾问。业绩被编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现代文学大辞典》。
三、铜仁市思南县
李渭:男,字湜之,号同野,明代著名理学家,铜仁市思南县人。李渭是黔北学风开创人,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加之,有严父教诲,思悟再三。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历任华阳(四川成都)知县、和州(安徽和县)知州、高州府(广东茂名)同知等。任官期间,廉洁自守,尊爱百姓。李渭终身以研究、传授理学为己任。理学,亦称道学,宁明儒家哲学思想,宋儒多以闻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有此称。到了明代,理学家王守仁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李渭爱此影响较深。于是专求本心,并且多次自问“本心是什么”,“本心为如何”是他一直探讨的问题,就连回家乡讲学时也在他授课的白虎岩下的朝阳洞外大书“不舍昼夜”四字,以示明志。后来,他做官后,以“不欲”自警,专心研究理学,在广东路过麻城时,专程拜访理学家楚侗。楚侗告诉他八句话:“近道之资,载道之路,求道之志,见道之眼,体道之基,任道之力,宏道之量,达道之才。八者缺一不可。”李渭听后感到震惊,他答道:“渭于八者,独愧见道眼未醒耳。”此至,他发奋读书,专攻“本心”之道。李渭与罗近溪同在云南为官,经常在一起切磋哲学,俱学益进,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终成明代著名理学家,与江南理学家罗所溪齐名。李渭卸任回乡后,一门心思研究理家并以理学传教授徒,成果丰富,弟子众多。他先后在思南为仁书院、中和书院、斗坤书院、点易洞等处讲学,从学者慕名云集思南。李渭一生著作丰富,成果累累,先后著有《先行录问答》三卷,《大儒治规》三卷、《简记》三卷,《杂著》一卷,《诗文》三卷,《家乘》十二卷,撰有《思南府学碑记》、《修观音阁碑记》、《务川学迁学记》等,这些著作奠定了李渭作为明代理学家的地位。李渭辞世后,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允入乡贤祠,并祀于省。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受诸生之请,在思南府城建李渭祠。
田秋:字汝力,号西麓,1494年出生,去世于1556年,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铜仁市思南县)人。田秋被神宗皇帝称为“西台四杰”之一。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幼读书用功,聪敏过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七岁时中云南乡试举人,九年(公元1514年)二十岁时入朝考取进士。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任福建延平府推官,六年(公元1527年)任直隶河间府推官,次年授户科给事,九年(公元1530年)授礼科左给事,十五年(公元1536年)任吏科左给事,户科都给事,福建布政司参政,十八年(公元1539年),升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再升任广东布政使。二十年(公元1541年)六月,惊悉两子会试不第后相继丧于京城的消息后,万分悲痛,方寸迷乱,遂辞职还乡。后在家乡办学,直到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田秋居官廉洁奉公,直言敢谏,刚正不阿,功德卓著,政绩斐然。田秋的最大业绩是关心家乡文化建设,最早提出在贵州兴办州县学校,在贵族开科取士。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在以后的120年间,因为没有乡闱,很多读书人参加考试,都要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去应试,除少数富贵家庭之外,很多贫寒之士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埋没了很多人才。田秋力主贵州开设乡闱,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他向皇帝上《开设贤科以宏文教疏》,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十四年(公元1535年),获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贵州首次开科,初定解额二十五名。开科本省,节劳省费,向学者日益增多,从此贵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他还上了《请建务川、安顺、印江学疏》,也得到了批准,三地相继办起了学校,为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田秋能诗,擅长书法,思南潮底有石临官道,高数尺,上携"黔中柢柱"四字,为田秋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书。著有《西麓奏议》,删定有《思南府志》二册。
旷继勋:男,原名大勋,号集成,1895年生于思南县大河坝庙塘湾村,铜仁市思南县人。1916年,随父去四川,到军阀赖心辉部当兵。1920~1925年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月,党中央在湖北监利县组建红六军,担任军长。当年7月,红六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合编为红二军团。次年,他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1931年10月,党中央派他到二十五军任军长。1932年初他率军解放霍丘时因敌众我寡,县城陷落。张国焘却以此为由撤销旷继勋的军长职务。解放通江后,担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因写信给原在军阀部队中的几位朋友,劝其带兵起义,信落在张国焘手中,成了“与国民党勾结”的“罪证”,被逮捕于1933年6月秘密杀害。
廖锡龙:男,土家族,1940年6月生,大专学历,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上将军衔,铜仁市思南县人。曾任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排长、副连长,五连连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司令部作训股副股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作训科副科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副团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师长,陆军第十一军副军长,陆军第十一军军长。1985年6月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7月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2002年11月担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廖锡俊:男,土家族,少将军衔,铜仁市思南县人。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参军入伍,当了一名后勤汽车兵。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次参加边防战斗,先后担任汽车排长、连长。后在贵州省军区干休所、军分区、省军区机关大院工作,曾任贵州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2008年2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现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十届贵州省政协常委。
干正书:男,土家族,1947年出生,高级编辑,贵州大学管理科学系毕业,贵州“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管核心专家,铜仁市思南县人。曾任思南县乡镇秘书、县委宣传干事。1981年调入贵州日报工作,历任记者、专职评论员、理论部主任。1991年任贵州日报社副总编辑,1998年任总编辑。现任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贵州日报社总编辑、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罕会副会长。
周思源:男,汉族,1961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铜仁市思南县人。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法政研究所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四川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文化思想史专业博士毕业。2011年度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闻人物。曾任成都市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成都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免调配处处长、成都市委组织部助理巡视员兼党政干部处处长、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党政干部处处长,成都市金牛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成都市金牛区委副书记、区长。现任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高万能:1954年1月出生,土家族,研究生,教授,铜仁市思南县人。曾任共青团铜仁地委副书记、铜仁地委宣传部宣传通讯科科长(副县级)、贵州大学干训部党总支副书记、贵州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中共镇远县委副书记、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现任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贵州省秘书学研究会会长,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炳军:男,土家族,1957年1月出生,高级工程师,大学文化,著名企业家,铜仁市思南县人。1982年7月贵州工学院采矿专业毕业。1982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盘江矿务局火铺矿采一区主管技术员、代理区长、区长,盘江矿务局机电分公司副经理,盘江矿务局土城矿第一副矿长、矿长,盘江煤电(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贵州盘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现任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贵州盘江精煤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汤明:男,汉族,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4年7月生于思南,著名企业家,铜仁市思南县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专业博士。曾在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广东省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建委任职。因业绩突出,2009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建筑业十大领军人物”。现任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中国华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铁道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协会理事。
田勇:男,1965年12月出生,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著名企业家,铜仁市思南县人。曾任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成车间副主任、主任、党支部书记,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贵州赤天化纸业指挥部生产技术部部长,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四、铜仁市松桃县
杨芳:男,字通逵,号诚村,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生在松桃县城南门大街,世代为农,家道微寒,去世于1846年,曾受封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铜仁市松桃县人。行伍出身,历清乾、嘉、道三朝。10岁才入塾读书,13岁应童子试,16岁应乡试,因忤逆学使被逐,愤而投笔从戎,入铜仁协左营行伍,从此开始了历时57年的军旅生涯。自乾隆三十五年(1795年)至道光五年(1825年)先后被提升为松桃协额外外委、镇远把总、镇远营千总、贵州下江游击、宁陕总兵、广东右翼镇总兵、汉中镇总兵、甘肃、直隶、固原、湖南等地提督等职。道光廿年(1840年)六月,英帝国主义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户部尚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调集各省兵力1万7千多人,开赴广州。杨芳在“城大兵单”的情况下,提出“守近不能远攻”的作战原则,采取一系列军事部署,毙英军取得胜利。道光二十三年(1843),道光帝念他“久历戎行,懋著劳绩”,准予回原籍松桃。杨芳回松桃后,深居简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病逝,终年76岁。道光帝诏谕:“照提督例赐恤”,并谥号“勤勇”。
龙世昌:男,苗族,1928年出生,牺牲于1952年,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铜仁市松桃县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10月19日参加朝鲜上甘岭战役,炸毁敌堡而牺牲。1953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二级国旗勋章。
吴向必:男,苗族,1926年12月生于贫寒的松桃县牛郎镇苗族家庭,铜仁市松桃县人。1935~1949年给地主放牛当长工、雇工。1949年先后任牛郎第二村村长、土改工作队队长、乡长、区长、区委书记。1956~1967年担任铜仁县委副书记,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书记、贵州省委委员。1973年9月担任贵州省委书记。1978年12月~1982年7月担任中央民院副院长、党委常委,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97年4月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创作出各种题材的书画作品200多幅,事迹和名字被载入1987~1988年第51版《世界名人录》。
向应海:男,土家族,研究员职称,1936年12月生于湖南省花坦县,中共党员,我国著名资源植物与生态学家,银杏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开拓者,铜仁市松桃人。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曾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任职20年。原任贵州科学院院长、中国杜鹃花协会会长、贵州省植物学会会长、贵州省兰花协会副会长、贵州省花协副会长、贵州省科协副主席、贵州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
滕久明:男,苗族,1944年1月生,学者型的正部级高级领导,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铜仁市松桃县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毕业。196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重庆市第九十六中学教导主任,四川省重庆市大渡口区团委书记、区党委办公室主任、区革委会副主任、区党委副书记、副区长、区委代书记、区委书记,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区委书记、重庆市委秘书长,中共四川省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秘书长,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副部级巡视专员等职。现任中央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组组长、中国农业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六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王应学:男,汉族,1947年出生,去世于2008年,大专学历,少将军衔,铜仁市松桃县人。196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1965年12月入伍,历任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贵州省总队2团2连、解放军贵州省军区独立师2团2连战士、文书、1营代理书记,贵州省军区独立师2团2连排长、团司令部参谋,贵州省军区独立2团、独立师1团军务股副股长、股长,武警贵州省总队司令部内卫科参谋、内卫处处长、总队副参谋长,武警贵阳指挥学校校长,武警贵州省总队总队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贵州省第七、八次党代会代表。
石邦智:男,曾用名田老保,苗族,1919年9月出生于花垣县花洞镇茶园坪村个贫苦农民家庭,2006年逝世,铜仁市松桃县人。1934年7月在湘西龙山参加红军,参加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三营九连任职,参加了忻口会战、陈庄歼灭战、涞源战役、保卫延安等52次战斗,在收复河北省阜平县王块镇战斗中,立战功一次,被团、旅授予特等射手,誉为贺龙神枪手、投弹手。1945年夏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纵队任职。在湘西剿匪和接管建政时期,任花垣县大队长、湖南省军区独立团副团长、团长。1952年5月,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当选为湘西苗族自治区主席、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州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任州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自治州委书记。1953年被推选为国际保卫儿童和平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1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参加中央赴西藏访问团,参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的筹备工作。1977年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农村办副主任、党组成员。1978年后,任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省民委主任,湖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8年退居二线。1997年4月离休享受正省级待遇。被推选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南省苗学会顾问。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欧百川:男,号学海,又名廷芳,苗族,1894年生于松桃盘信镇柳浦寨,1970年9月含冤去世,我国知名的爱国主义人士,铜仁市松桃县人。1912年考入贵阳模范中学攻读。1916年在贵阳模范中学毕业后回松桃,在乡村设私馆、教村童,教学勤勉,被乡里父老赞誉为优秀教师。1920年入国民党黔军,历任排长、事务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脱离国民党,追随贺龙、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一师副师长兼团长;期间,曾任湖北恩施县县长。抗日战争中,历任82师副师长、师长;解放战争中被委任南京国防部高级中将参谋兼南京江宁区师管司令,未赴任。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贵州省保卫世界和平分会副主席、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等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龙再文:男,苗族,大专学历,主任医师,铜仁市松桃县人。1948年7月参加黔东纵队四支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50年参与组建松桃县石梁乡政府。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交通员、通讯员、卫生员、护士,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出席了云南省军区和昆明市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1年入昆明军区军医学校学习,毕业后调解放军第六十四医院工作,历任军医、主治军医、科主任、专家组组长。1983年解放军第六十四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8年6月离休,离休后享受正军级政治待遇。
杨辛克:男,又名杨光汉、屠一夫,笔名滴川,大学学历,老红军,1917年11月出生,去世于2006年9月,铜仁市松桃县人。1930年夏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读书。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到东北军学兵队学习,12月“西安事变”时,负责东城门的保卫工作,监视城内动静。此后,到云阳镇前方指挥部参加红军,被分配到庆阳“红大三科”任教员。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代理主任,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贵州省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1984年6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
麻建国:男,苗族,1956年8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铜仁市松桃县人。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98年5月加入中国致公党。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英国Leeds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毕业。1974年8月至1978年2月贵州省松桃县、铜仁县插队知青。曾任铜仁地区食品工业公司工人、无锡轻工学院助教、无锡轻工学院食品工程系讲师、无锡轻工大学教授、无锡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无锡市委主委、无锡市教育局局长、无锡市政府副市长、无锡市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等职。现任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致公党无锡市委主委、江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常委,第十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张吉勇:男,汉族,1959年5月出生于松桃,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经济师,铜仁市松桃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贸易经济专业毕业。曾任铜仁地区商业干部学校教师,铜仁地区商业局工作员、业务科副科长,铜仁地区五交化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铜仁地区商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铜仁地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铜仁地区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铜仁地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兼铜仁地区地方税务局局长,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毕节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遵义市委副书记,毕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等职。现任中共贵州省毕节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贵州省十次党代会代表,第一届贵州省人大代表。
龙长春:男,苗族,1963年4月生,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理学学士,铜仁市松桃县人。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3年在西南民族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曾任贵州省铜仁民族师范学校教师,铜仁地区教委办公室秘书,铜仁地区纪委副科级纪检员、审理室副主任(正科级)、办公室主任,铜仁地区纪委委员,石阡县委副书记,沿河县委书记,松桃县委书记,贵州省铜仁地委委员,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贵州省黔南州委常委兼瓮安县委书记(其间挂职任国家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副州长、代州长、党组书记。现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党组书记。
石孟明:男,1931年生,中共党员,铜仁市松桃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同年2月参加松桃县城关镇蕨基坳村农民协会任宣传委员,6月到铜仁地区农干训班学习,11月任松桃县城关区城关镇干事。1951年任松桃县城关区武装干事、团区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松桃县团县委副书记。1953年至1954年到西南团校学习。1954年至1956年任松桃县大坪区区长、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委员。1955年到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民族研究班学习。1956年3月任松桃县人民委员会代理县长、松桃苗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主任、县政协副主席。1956年12月至1967年连任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县长,县委书记处书记、县委常委。1967年至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被停职。1968年至1970年任大兴飞机场(现改为铜仁机场)松桃建设民兵营营长。1970年至1971年为松桃县革委委员,1971年至1977年任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县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77年至1979年任铜仁地委副书记,1979年至I981年任铜仁地委常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81年至1983年任铜仁地区行政公署常务副专员、地委常委。1983年5月至1985年9月任铜仁地区行署专员、地委副书记。1985年10月至1988年3月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驻铜仁地区联络处主任。1988年3月至1998年9月任铜仁地区行署督导员。1998年退休。1987年后至今为贵州省苗学会第一、二、三、四、五届顾问,1997年后至今为铜仁地区苗学会第一、第二届名誉会长。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二届党代会代表,第二、三、六届贵州省人大代表。
麻再成:男,苗族,194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铜仁市松桃县人。1961年8月从贵州省化工学校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军分区服役,历任战士、中士班长,曾被评为贵阳市“五好青年”。1964年7月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提为干部,授少尉军衔,任贵阳市云岩区人武部助理员。1966年7月调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武部工作,任人武部党支部委员、党委委员,任过松桃中学革委会副主任、松桃县革委委员。1970年9月调铜仁军分区政治部工作,任组织科副科长,1983年5月任军分区副政委、党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期间,于1980年8月到万山特区人武部工作,担任人武部副政委、政委、党委书记、中共万山特区委常委等职。1988年8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调兴义军分区工作,任副师职纪检员、分区党委委员、常委、省军区纪委委员。1990年转业到贵州省城乡建设学校工作,任校党委书记、校长。1993年当选贵阳市南明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1994年7月调任贵州省建设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期间被中共贵州省纪委评为先进个人。2000年12月退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张宗益:男,汉族,1964年5月生,工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铜仁市松桃县人。1985年3月入党,1988年2月参加工作。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曾任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院长,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等职。现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委员、常委,教育部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李朝卉:女,汉族,1964年2月生,大学学历,铜仁市松桃县人。1986年8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贵州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毕业。曾任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处工作员、贵州省政府法制局科员、贵州省法制局副主任科员、贵州省政府法制局主任科员、贵州省政府法制局复议应诉处副处长、贵州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副处级干部、贵州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党组成员及挂职任贵阳市委常委、开阳县委副书记。现任中共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
冯仕文:男,苗族,1962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理学学士,铜仁市松桃县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4月入党,1987年8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1979年9月至1981年7月贵州省松桃县师范学校学习。历任贵州省松桃县高硐中学、松桃县丰岩中学教师,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教师、总支秘书、团总支书记,共青团贵州省委宣传部主任科员、学少部负责人,贵州省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干部调配处主任科员,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助理调研员,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副处长,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省委企业工委干部处)副处长、省委“三讲”办任综合组组长,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省委企业工委干部处)调研员、副处长,贵州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省委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办公室任综合组组长,贵州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贵州省委组织部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共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
五、铜仁市江口县
蒋九林:男,汉族,1934年7月生,大学学历,少将军衔,铜仁市江口县人。1961年7月应征入伍,1961年至1965年在某军区下属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196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被中央军委援予少将军衔。1966年4月任四十七军一二七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1967年10月任援越抗美十一支队副指导员。1968年8月以后,历任四十三军一二七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三二O团一营指导员、副教导员,军干部处干事、副处长、处长、军纪委副师职专职委员。1979年参加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1978年被军评为“学习雷锋的好干部”。1985年10月后,曾任洛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洛阳军分区政委、中共洛阳市委常委、济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河南军区副政委、河南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副组长、河南省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
梅克栋:男,字达夫,1900年出生,中将军衔,1980年3月12日因心脏病复发卒于台北陆军医院,享年81岁,贵州江口德旺(铜仁市江口县)人。为求知少年赴京,先在清华大学预科就读,后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步科受教。1924年4月军校毕业,初任陆军检阅使署中尉教练员,半年后任读该第五师上尉参谋,1926年冬晋升上校参谋长。北伐战争时期,历经宜都、宜昌、安庆、合肥、徐州诸战役,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与敌奋战。自1928年4月至1946年12月,历任少将参谋长、旅长、副师长、中将处长达18年之久。其间,两度出任河南第九区、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时当抗战,指挥部队配合民众,与日寇浴血奋战,屡挫顽敌。抗战胜利,台湾光复,1949年随国民党来到台湾,初参省政府审助,继任台北县长7年,后任台湾煤业调节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政府顾问。1969年秋退休。
刘开铭:男,字松龄,号竹先,少将军衔,原籍江口县太平乡三塘村(铜仁市江口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1900)年十月六日。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在私塾读四书五经,受其叔父刘彦章(原保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毕业生,民国初年任中校团长、重庆兵工厂处长等职)的影响,一九一九年考入贵州省贵阳讲武学堂。毕业后在黔军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四十三军上校参谋、教导大队区队长,国民革命军八十五师上校团长、副师长等职。1934年赴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二期学习。回黔后,任贵州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镇远)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其间,黔东发生匪患,土匪到处抢劫并攻打县城,刘开铭奉命率领部队前往铜仁清剿,剿匪司令部驻铜仁后水门原中国农民银行驻地,下属部队驻扎各祠堂庙宇。经过一年多的清剿,各地土匪全线土崩瓦解。有的被打垮,有的缴械招安。黔东地区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平安的日子。此后刘开铭调任贵州保安处少将高参。1939年2月4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贵阳大十字旁中山西路口投下第一枚罪恶炸弹,炸毁民房数十栋,民众伤亡数十人。于是贵州省成立了防空司令部(贵州省主席杨森兼司令),刘开铭任防空副司令。积极指挥全省筹建防空设施。日本侵略军不断向西部推进,沿着湘桂铁路(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未通铁路,仅有几条省与省之间的普通公路)占踞了广西大片土地,战火燃烧到黔桂边界的麻尾镇,刘开铭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都匀、独山前线指挥修筑防空工事,抵御日寇空袭。刘开铭也热爱地方教育事业。1942年江口县成立初级中学,因学校简陋,图书室缺乏书籍,刘开铭先生便捐赠了一批《万有文库》等书籍及教学仪器,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他还关心地方社会治安。1943年,刘开铭回家探亲得知太平乡第四保(即寨抱村)与第八保(即三塘村)交界处的闪桥韩家屯因峡谷地势险要,七八华里路段没有人烟,土匪抢劫过路商贾现象时有发生时,便责成乡公所报县批准将第四保的苗匡划归第八保管辖,以便监控土匪嫌疑人。并从外地招来五六户人家居住在闪桥及韩家屯。从此以后,此地土匪抢劫事件则不复发生了。刘开铭还组织当地村民先设私塾,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刘开铭历任关岭、镇远、黎平等县县长。1949年任贵州东南绥靖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50年2月,刘开铭在贵州雷山率部起义。
吴春轩:男,1902年8月生于江口县桃映乡地楼村,铜仁市江口县人。1922年民国十一年19岁参军当兵,先后当过军需中士和班长,随在王天培部10军军官团受训,之后担任湖北43军军部副营长。1931年在新第十师纠察队,参加过北伐,担任过营长、团指导员。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随部队在皖南驻扎。1941年民国三十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4师政治部副主任、代理师长。在抗日战争中,春轩多次立功受奖,多次获得金质奖章、锦旗。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整编到第74师。1947年5月在山东泰安孟良崮战役中,春轩因74师全军覆灭被俘,经解放军8个月改造后被释放回家,他路过南京时被蒋军扣留,在南京训练团学习数月,分到东北部队,他因自己年老,加之母亲多病,便请求回家获准。1947年回到铜仁。1949年11月参加由邓恕高、谢献庭等7人召开的欢迎解放军事宜的会议,解放军过境后,铜仁城处于真空期,又参加李汤丞、白勉哉的“维持会”,维护铜仁治安,抵抗土匪入城抢劫,邓恕高主持在商会开会,组织成立治安委员会,担任治安委员会成员,守城护城。1950年2月,铜仁县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剿匪指挥部,担任铜仁县剿匪指挥部参谋长。
秦如培: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大学学历,项目管理硕士,铜仁市江口县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在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曾任江口县农业局干部,江口县科委干部,贵阳市花溪区农技校团委副书记、政教处主任,贵阳市花溪区教育局教育股股长,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宣传部干部、副部长兼中共黔陶乡党委书记,中共贵阳市花溪区委副书记,共青团贵州省贵阳市委书记,中共贵阳市白云区委副书记、区长,中共贵阳市白云区委书记,中共贵阳市委常委、中共白云区委书记,中共贵阳市委常委兼秘书长,中共贵阳市委副书记、秘书长、政法委书记,中共毕节地委副书记、毕节地区行署专员,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毕节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毕节市委书记,毕节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第十、十一届贵州省委委员。现任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飞跃:男,侗族,1960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铜仁市江口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安徽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黔东南州民族干部管理学校教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干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副处级干部、常务办副主任,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省长办公室主任、综合处处长,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厅党组成员兼综合处处长,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厅党组成员,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省编委办副主任(兼),中共贵州省委常务副秘书长(正厅级),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代州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现任中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六、铜仁市沿河县
席正铭:男,1884年出生在沿河县大垭乡,铜仁市沿河县人。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学习刻苦,思想活跃,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成立“历史研究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升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在武昌成立“竞存社”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同年6月,在于佑任、宋教仁的帮助下,加入“同盟会”,被推为学生代表参与辛亥革命起义的酝酿策划工作。起义成功后,先后受任湖北都督府参军、贵州宣抚使、留都督府襄赞。不久,受孙中山派遣,随杨荩诚(受任贵州都督)回黔。1914年他入黔失利后,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党贵州支部长、贵州司令长官部参谋长、中将参军等职。1919年11月受命担任黔军总司令。1920年2月8日,在上任途经四川白市驿被谋害,年仅36岁,孙中山得此噩耗痛惜不已,亲笔题词:“席正铭烈士。”黄兴题词:“男儿的一代英雄”。
陈祖帮:男,2004年4月27日因病世,铜仁市沿河县人。1933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信员、干事、团参谋长、师政委、沈阳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第三局政委等职,原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离休后享受正军职政治待遇。
周登涛:男,土家族,1965年8月生,大学学历,工学学士,铜仁市沿河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技术干部,贵州省水利电力厅农村水利处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贵州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现任中共黔西南自治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党组成员。
七、铜仁市玉屏县
黄屏:男,1963年1月生,籍贯安徽省,铜仁市玉屏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1985年至1988年在外交学院进修。1997年至1998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历任外交部条法司科员、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随员、三秘,外交部领事司三秘、副处长、处长,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参赞,浙江省绍兴市副市长,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曾欣: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一级警监,贯湖南衡阳,铜仁市玉屏县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侦系学习。1987年7月至1988年11月,公安部下派北京市公安局实习锻炼。1988年11月至1992年6月公安部科技司三处科员,其间下派哈尔滨市公安局技侦处锻炼。1992年6月起,历任公安部技术侦察局三处副主任科员、公安部技术侦察局一处主任科员、公安部技术侦察局一处副处长、公安部行动技术局六处副处长、公安部行动技术局六处处长、公安部行动技术局副局长、公安部技术侦察局副局长、公安部技术侦察局副局长(正局级)、公安部技术侦察局副局长(正局级)、公安部技术侦察局局长、湖北省政府省长助理兼省政府党组成员、湖北省公安厅党委书记、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党组成员,湖北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委员。
八、铜仁市德江县
陶立功:男,1918年出生,去世于2012年9月,铜仁市德江县人。1933年7月,在贵州沿河县参加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安排在团部当通信员。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部队沿途行军打仗,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增多,陶立功在首长关怀下学习掌握了初步的医疗技术,为官兵服务。1937年,随贺龙领导的八路军第120师转战山西、绥远、河北等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底,根据八路军卫生部的安排,赴河北省阜平县向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学习。1940年,来到延安,进入医科大学学习。1945年,完成学业回到八路军120师,先后当手术队长、二分区卫生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八军卫生部长、绥蒙军区卫生部长。1949年转业,曾任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省科委副主任。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
王正孝:男,土家族,1934年12月出生于德江县,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少将军衔,铜仁市德江县人。1951年1月,应征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十六军四十师服役,后调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月,选入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学习。1959年随部队入闽作战。1962年受命参加空军护航表演大队(198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任副大队长。1966年任飞行表演队大队长,多次为来华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代表团进行空中护航、表演,受刘少奇、周恩来表扬。1968年任空军某团团长,1977年升任空军师长,1983年5月升任空军第十副军长,1986年5月升任空军唐山指挥所副司令员。1988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安全飞行33年,被评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张如飞:男,土家族,1956年11月生,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铜仁市德江县人。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交通学校道路桥梁专业毕业。曾任德江县防疫站干部,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院团委副书记,贵州省交通建筑工程公司经理助理,贵州省审计厅主任科员,贵州省审计厅基本建设审计处副处长,贵州省审计师事务所所长(正处级),贵州省审计厅基本建设审计处调研员,贵州省审计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省直赴锦屏县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挂职锦屏县委副书记,贵州省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等职。现任贵州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共贵州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第九、十届贵州省纪委委员。
赵贡桥:男,土家族,1966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农学学士,铜仁市德江县人。1992年6月入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于贵州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毕业。贵州省德江县青龙镇畜牧站干部、镇团委副书记、书记、乡企站站长,贵州省德江县共和乡副乡长,贵州省德江县平原乡党委副书记,贵州省德江县平原乡党委书记,贵州省德江政府办公室主任,贵州省沿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贵州省沿河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贵州省石阡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理县长,贵州省石阡县委副书记、县长,贵州省石阡县委书记。现任中共贵州省安顺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企业工委书记。
向忠雄:男,土家族,1965年12月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学士,铜仁市德江县人。1987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专业毕业。历任贵州省德江县一中教师、共青团贵州省德江县委工作员、共青团贵州省黔南州委工作员、共青团贵州省黔南州委科员、共青团贵州省黔南州委农村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共青团贵州省黔南州委办公室主任、贵州省罗甸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贵州省罗甸县委副书记,贵州省惠水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县长贵州省惠水县委书记,贵州省黔南州政府州长助理、党组成员。现任中共黔南自治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宴世忠:男,1963年3月生,土家族,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铜仁市德江县人。1983年于铜仁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毕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副县长,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长,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委书记,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副总编辑,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等职。现任贵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中共贵州省委第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九、铜仁市石阡县
张海澜:清朝政治人物,贵州石阡府(今铜仁市石阡县)人。清嘉庆廿二年(公元1817年),他与同乡徐培琛,成世瑄上京会试,同时高中丁丑科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贵州石阡三杰”。中进士后,张海澜与徐培琛同入翰林院、两家同住石阡城内,仅一墙之隔,故又有“隔墙两翰林”之称,历官内阁中书、川东道、四川华阳知县等。他关心人民疾苦,为使农作物不受虫害,狠刹滥捉田鸡之风,效果良好,被当地人传为佳话。离任时,百姓夹道欢送,并竖功德碑以示不忘。
夏国光:男,字观之,号贯之、官之,又号松明山樵,清末贡生,清朝时期著名画家,清朝贵州石阡(今铜仁市石阡县)人。生活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8年)。他善绘画,擅山水,尤工画梅。有四时花卉屏长传世。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阡县志》所载《石阡八景》即据其手迹翻刻。
成世瑄:男,字师薛,小字兰生,号昆圊,1790年出生,去世于1842年,清朝贵州石阡(今铜仁市石阡县)人。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与同乡徐培深、张海澜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贵州石纤三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杭州知府廉署粮道。后曾任过甘肃宁夏知府,河南按察使,二十年(公元1840年)任江宁布政使。当时正值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定海,两江总督裕谦阵亡,由成世瑄护理两江总督。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吴松口和镇江等地、成世瑄力主抗英,积极组织抗英斗争。因军务紧急,用度浩繁,又遇江淮洪水泛滥,灾民无数,须筹措赈饷诸事,纷至沓来,数日之间,每天咯血数次,仍不敢偷安调息,终病逝于任上。善文辞、工书、能画,行书清婉,于贴学尤有功力。有《西湖监影图》留世,存贵州省博物馆。成世瑄自幼聪慧过人,教一知二,加上父母的严格教育,14岁就在石阡府考上第一名秀才,23岁中举人。相传,世瑄准备上京赶考,经济拮据,向府城北门邱姓表哥借银两,表哥得知躲了起来,表嫂推说作不了主。成世瑄说:“罢、罢、罢,世间只有钱为大,哪年当我中了榜,区区小钱算个啥。”成世瑄没有借到钱,走到浮桥口盐船停泊处,这里有一饭馆,他倒在饭馆的竹椅上就睡着了。饭馆老板出来看到,想起昨夜梦见一只老虎睡在这张竹椅上,心中惊诧。成世瑄醒来,老板问明缘由,就主动给足银两,让成世瑄上京赶考。成世瑄在京中榜为官后,北门邱氏表哥破落,上京找成世瑄,成世瑄说:“哪个认得你北门姓邱的?”后来这句话在石阡及周边临县都成了俗谚。如不理对方,就说:“哪个认得你北门姓邱的?”道光十年(1830年),朝廷拟派成世瑄任台湾道,不意其父殁于杭州,循礼守孝3年,孝满,清世宗先后在圆明园勤政殿七次召见,即任命宁夏知府,后升江苏、安徽粮道、河南按察使司、旋代理布政使司。其间平反冤狱200余起,多次得到皇帝的褒扬。
徐培深:男,字资之,号松泉,又号梅花之主,1779年出生,1858年去世,贵州石阡汤山镇(今铜仁市石阡县)人。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一个寒素的读书人家,曾祖父是个擅长作诗的秀才,有《匏吟集》诗集流传;父亲徐铎,是个岁贡生,在街上开了一家出售米盐的店铺。因家境贫寒,自幼聪颖好学,三岁入塾,七八岁即能诗能文,闻名乡梓。七岁写“翩其千片叶,卓尔一枝花”的山茶诗句。嘉庆五年,23岁的徐培深在县、府、院、部初试中,四场均获第一。于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然而,由于家贫最终被弃置不用。23岁那年,家中连遭意外变故,母亲、祖母、祖父、妻子等长幼亲人一年之内接二连三亡故,饱尝世态炎凉,他在绝望中以立死地而后生的意志奋发图强,一边作小贩、教书谋生,抚育幼弟,一边发奋苦读。徐培深遭遇如此巨大的变故,他心中的信念仍然没有动摇,而是毅然从石阡来到省城“贵山书院”继续深造。35岁那年,已经在瓮安、荔波、铜仁、思南为官员当过多次幕僚的徐培深,再次进京会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与同乡成世瑄,张海澜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石纤三杰”。复殿试中二甲12名,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户部员外郎云南司主事、直隶知州等。在京不久外放陕西,直隶等地任职。道光十年(1830年),任江南监察御史,3年中间,为官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兼办八旗现审处重职时,大刀阔斧地审理了别人不敢审理的数十起案件,对怙恶殃民的地方官吏,陈言上疏,打击了贵族及八旗特权,因而直声震天下。任监察御史期间,曾连上十四折奏指陈时政、弹劾权宦,甚至不畏触抗旨意,冒死要求处理皇帝爱妃的父亲,赢得“刚直不阿徐御史”的美名。也因如此直谏冒犯皇帝,险遭杀身之祸,最终遭罢官离京。道光十五年(1835),徐培深游历扬州,受两江总督陶澍之聘,主讲梅花书院,因号梅花主人。讲学不立门户,以敦品力学为宗。咸丰时因战乱,避居泰州。徐培深擅长书法,深得晋唐人笔意,挺拔秀润,老益遒劲。在扬州期间,著作颇丰,可惜散失殆尽,其题写的听鹂馆匾额是传世不多的作品之一,堪足珍赏。1980年,石阡县文物部门征导其生前文物,得到在扬州避乱于海宁东乡书增友人的一幅单条,现珍藏于石阡县文物管理所,其名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李绍莲:名光联,字壁辉,号绍莲,别号青莲居士,清甲午科举人,石阡县中医开山鼻祖,贵州石阡汤山镇(今铜仁市石阡县)人。其父李大斌是汤山镇的名中医,在该镇中河街设有“李仁和药店”。1895年李绍莲进京会试时在康有为的倡导下,参加“公车上书”,与众举人联名上书(参加“公车上书”题名的贵州籍举人有96名),请求变法。变法失败后,返回石阡设馆教学。后因其父病故,他辞教从医,苦研医道,并收受弟子,晚年积一生经验著有《中医要览》一书和手抄验方一本,死后乡人建有乡贤祠以纪之。著有《小芳园诗草》,该文集仅贵州省图文馆文献部保存一部。2011年石阡县文联对《小芳园诗草》进行整理结集出版。
邱石冥:男,原名树滋,又名孺子,号石冥山人,1898年出生,去世于1970年,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贵州石阡白沙镇(今铜仁市石阡县)人。民国时期公认的国学大师。幼年受画家夏国光(夏馆之)先生在绘画上以热心的辅导,1919年贵阳师范中学毕业进入北京,号白沙,并保送巴黎留学,遂未果行。且与名家遨游,若吴待秋、吴昌硕、陈师曾、姚茫父、齐白石诸氏,并激烈鼓吹“中画的艺术性”。又结识章士钊、邵力子、周养庵、胡适、温楚珩、郭伯川(因不满北平艺专日本顾问伊东哲,辞去教职,被邱石冥聘请为京华美院教授,1948年郭伯川创立台湾美术研究会)等人,在北京美专期间: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张大千、王梦白并与切磋共进。邱石冥于1924年创办北京京华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前身)任校长,并兼任国立北平艺术专教授、北京《华北日报》书刊编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及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导师。1949年8月10日,邱石冥和徐悲鸿等发表新国画的演讲,1951年邱石冥随贺龙来到西安初建的美术学院,一个人住在窑洞,发表了《关于中国画的意见》、《关于接受中国画的意见》、《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关于国画问题》和《宋代美术政策的探讨》等学术论文,1958年到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授,出版《岁朝图》、《百花齐放》等。邱石冥曾在津、沪、苏、杭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其论著《中国美术史讲义》、《勾勒讲义》、《色墨水之运作》、《论国画特征》、《谈用笔之经验》和《谈中国画的艺术性》等文章在我国艺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邱石冥自幼酷爱绘画,博采众家之长,把精粹带入北京,树起一面振兴中国画学的旗帜,被誉为“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铜仁名人传略》编辑委员会
201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