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闺秀气质 做大家闺秀

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

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

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

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但是我并没有改变对学院枯燥的僧侣式生活的厌恶。我大二和大三我过着放浪的生活,我很规律地放纵自己,我把生活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区,例如我根据我周围的人的特点和我的需要把他们划分为谈心的、谈情、跳舞的、吃喝的、学习的……我将每一周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比如周四、周六晚上去跳舞,周日晚上去喝酒,周二晚上去泡茶馆……我的生活方式不但能够得以存在,而且成为不少人羡慕和仿效的对象,所以我常常觉得生活真的很悲哀,我偷偷地留恋着我那七十二天的流浪生活,我知道我还会为它而感动得发抖!……

我越来越不愿面对同桌了,说真的我在她面前有一种说不清的自卑感,尤其在我放浪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看我时很少会笑了,更多的是一种忧郁。

油菜花黄的时候是我的生日,大学里第三次过生日,那天我很清醒,我下晚自习的时候我跟同桌说去校外溜溜腿吧,同桌同意了。学校地处城市的郊区,一条悠长的小巷将学校与城市连接,我们并排走向城市,在将要踏进城市的巷口我们停下来,我喊了一声:“向后转!”我们又并排走向学校。路灯下,我们的身影重叠了又分开了,拉长了又缩短了,小巷在为我们诉说着一个寂寞的童话,回到学校时已是深夜,我对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的生日!”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深夜同父亲以外的男性散步!”我们不约而同地握握手,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看见同桌的眼笑了,但雾蒙蒙的。

那晚我们回到宿舍后都没有睡,因为第二天我送给她一首小诗,她送给我一篇散文。

我的那首小诗叫《无题》:今夜是少女眼中的云忽聚忽散同桌送我的那篇散文题为《牛仔男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海水混浊,但却丰富,净瓶里的水清纯,但却单调,海水是不能盛进净瓶的,牛仔男孩是海。”

我们都读懂了对方的礼物——两个彼此欣赏却无法重合的世界!

毕业的时候像是逃难,那天我们都去火车站托运行礼,同桌的身边有一位高大的男士忙着替她办理繁琐的手续,听说那是同桌的男友,空气快燃烧起来了,我们都躲在阴凉处,而同桌满脸通红地站在刺眼的阳光下看护着待运的行礼,她像是落难的公主,但是她还是从从容容地没有动,我知道大家闺秀就是这样,这是同桌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

<div>

<h1 align=center><span>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span></h1>

<h1 align=center>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h1>

<div class=t_msgfontfix>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id=postmessage_2433024188 class=t_msgfont>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br>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br>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br>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br>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br>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br>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br>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br>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br>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br>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br>                  <br>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br>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br>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br>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br>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br>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br>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br>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br>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br>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br>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br>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br>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br>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br>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br>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br>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br>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br>                  <br>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br>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br>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br>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br>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br>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br>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br><br>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但是我并没有改变对学院枯燥的僧侣式生活的厌恶。我大二和大三我过着放浪的生活,我很规律地放纵自己,我把生活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区,例如我根据我周围的人的特点和我的需要把他们划分为谈心的、谈情、跳舞的、吃喝的、学习的……我将每一周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比如周四、周六晚上去跳舞,周日晚上去喝酒,周二晚上去泡茶馆……我的生活方式不但能够得以存在,而且成为不少人羡慕和仿效的对象,所以我常常觉得生活真的很悲哀,我偷偷地留恋着我那七十二天的流浪生活,我知道我还会为它而感动得发抖!…… <br>  我越来越不愿面对同桌了,说真的我在她面前有一种说不清的自卑感,尤其在我放浪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看我时很少会笑了,更多的是一种忧郁。 <br>  油菜花黄的时候是我的生日,大学里第三次过生日,那天我很清醒,我下晚自习的时候我跟同桌说去校外溜溜腿吧,同桌同意了。学校地处城市的郊区,一条悠长的小巷将学校与城市连接,我们并排走向城市,在将要踏进城市的巷口我们停下来,我喊了一声:“向后转!”我们又并排走向学校。路灯下,我们的身影重叠了又分开了,拉长了又缩短了,小巷在为我们诉说着一个寂寞的童话,回到学校时已是深夜,我对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的生日!”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深夜同父亲以外的男性散步!”我们不约而同地握握手,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看见同桌的眼笑了,但雾蒙蒙的。 <br>  那晚我们回到宿舍后都没有睡,因为第二天我送给她一首小诗,她送给我一篇散文。 <br>  我的那首小诗叫《无题》:今夜是少女眼中的云忽聚忽散同桌送我的那篇散文题为《牛仔男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海水混浊,但却丰富,净瓶里的水清纯,但却单调,海水是不能盛进净瓶的,牛仔男孩是海。” <br>  我们都读懂了对方的礼物——两个彼此欣赏却无法重合的世界! <br>  毕业的时候像是逃难,那天我们都去火车站托运行礼,同桌的身边有一位高大的男士忙着替她办理繁琐的手续,听说那是同桌的男友,空气快燃烧起来了,我们都躲在阴凉处,而同桌满脸通红地站在刺眼的阳光下看护着待运的行礼,她像是落难的公主,但是她还是从从容容地没有动,我知道大家闺秀就是这样,这是同桌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p>

<p>&nbsp;</p>

</td>

</tr>

</tbody>

</table>

</div>

</div>

<div>&nbsp;</div>

大家闺秀气质 做大家闺秀
<div>

<h1 align=center><span>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span></h1>

<h1 align=center>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h1>

<div class=t_msgfontfix>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id=postmessage_2433024188 class=t_msgfont>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br>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br>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br>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br>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br>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br>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br>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br>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br>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br>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br>                  <br>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br>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br>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br>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br>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br>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br>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br>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br>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br>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br>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br>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br>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br>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br>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br>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br>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br>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br>                  <br>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br>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br>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br>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br>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br>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br>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br><br>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但是我并没有改变对学院枯燥的僧侣式生活的厌恶。我大二和大三我过着放浪的生活,我很规律地放纵自己,我把生活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区,例如我根据我周围的人的特点和我的需要把他们划分为谈心的、谈情、跳舞的、吃喝的、学习的……我将每一周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比如周四、周六晚上去跳舞,周日晚上去喝酒,周二晚上去泡茶馆……我的生活方式不但能够得以存在,而且成为不少人羡慕和仿效的对象,所以我常常觉得生活真的很悲哀,我偷偷地留恋着我那七十二天的流浪生活,我知道我还会为它而感动得发抖!…… <br>  我越来越不愿面对同桌了,说真的我在她面前有一种说不清的自卑感,尤其在我放浪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看我时很少会笑了,更多的是一种忧郁。 <br>  油菜花黄的时候是我的生日,大学里第三次过生日,那天我很清醒,我下晚自习的时候我跟同桌说去校外溜溜腿吧,同桌同意了。学校地处城市的郊区,一条悠长的小巷将学校与城市连接,我们并排走向城市,在将要踏进城市的巷口我们停下来,我喊了一声:“向后转!”我们又并排走向学校。路灯下,我们的身影重叠了又分开了,拉长了又缩短了,小巷在为我们诉说着一个寂寞的童话,回到学校时已是深夜,我对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的生日!”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深夜同父亲以外的男性散步!”我们不约而同地握握手,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看见同桌的眼笑了,但雾蒙蒙的。 <br>  那晚我们回到宿舍后都没有睡,因为第二天我送给她一首小诗,她送给我一篇散文。 <br>  我的那首小诗叫《无题》:今夜是少女眼中的云忽聚忽散同桌送我的那篇散文题为《牛仔男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海水混浊,但却丰富,净瓶里的水清纯,但却单调,海水是不能盛进净瓶的,牛仔男孩是海。” <br>  我们都读懂了对方的礼物——两个彼此欣赏却无法重合的世界! <br>  毕业的时候像是逃难,那天我们都去火车站托运行礼,同桌的身边有一位高大的男士忙着替她办理繁琐的手续,听说那是同桌的男友,空气快燃烧起来了,我们都躲在阴凉处,而同桌满脸通红地站在刺眼的阳光下看护着待运的行礼,她像是落难的公主,但是她还是从从容容地没有动,我知道大家闺秀就是这样,这是同桌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p>

<p>&nbsp;</p>

</td>

</tr>

</tbody>

</table>

</div>

</div>

<div>

<h1 align=center><span>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span></h1>

<h1 align=center>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h1>

<div class=t_msgfontfix>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id=postmessage_2433024188 class=t_msg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的确良遮不住大家闺秀的贵族气质,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能看出<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br>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br>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br>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br>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br>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br>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br>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br>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br>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br>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br>                  <br>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br>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br>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br>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br>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br>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br>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br>我上小学和初中填个人“履历表”时还有“家庭成份”一栏,我的家庭是小市民与农民结合的产物,虽然父母都是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对于“大户人家”总是怀有过剩的羡慕和自卑情结,父母也不免于此,他们很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与“大户人家”产生某种联系,从而根本改变家庭数世所属的那个让人气短的“阶级”,当然了,从小我就常听我的父母说:“宁要大家的丫环,不要小家的碧玉。”他们认为婚姻最能够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地位。 <br>  我上大学时的同桌是个女的,而且是我的父母常说的那种“大家闺秀”,所以我觉得在那孤独和空虚像鬼魂附体一样的日子里,我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 <br>  同桌从北方来到了南方上学,却像个地道的南方女子,小巧而饱满,你该见过剥了皮儿的洋葱吧,我是说形似,我的同桌人家可是大家闺秀,绝无洋葱的辛辣味儿。 <br>  我的同桌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我从她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就看出来了,受父母的熏陶,我对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敏感,那可不是任何人能扮出来的:步态简捷从容,不拖拖沓沓,也不风风火火;说话清晰淡静,不瘟不火;待人谦和,不卑不亢;当然还有一条,人长得端庄干净。 <br>  我的同桌身上的这些气质在我刚坐在她的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虽然那时候她是坐着的,而且也只给我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转过头去读书了。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匆匆赶到的时候教室里乱纷纷的,别无选择了——我们必须同桌,其实我实在喜欢坐在她的身旁,我一眼就确定她是大家闺秀,至于她身旁的座位为什么会空下来,我想多半是因为那时只有她一个人在看书,她看书时嘴角挂着会心的笑意,那绝不是装出来的。开学第一天由班主任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记忆里除了他那张刻满教条的令人生厌的脸以外什么也不剩了,而同桌读书时嘴角挂着的会心的笑意至今还让我觉得开学那天我的心情挺开朗的。 <br>  同桌的书卷气很浓,如果我现在还能在课堂上背诵几首古诗或者几篇古文从而迎得学生的尊敬,那多半是同桌悉心“教导”的结果。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写作这活儿,大学又读的是中文系,自然不放弃卖弄的机会,同桌看了我写的几个东东,淡淡地一笑,说还是多读点书好的,于是每天给我抄一首古诗词或是一篇古文,我背诵她检查成了我们晚自习的必修课,我很好强,每天都能完成任务,所以一学期下去又变成我们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或者一篇古文,然后互相检查了,那时候我对大家闺秀的体会又深入一层,见到同桌我的头脑中常出现李清照沉吟而至的幻觉。 <br>  我是个俗人,并且以俗人自诩,课余我很喜欢跟同桌吹嘘我的先前的那些俗事,比如“行侠仗义”跟人打架或者逃学出去打工挣钱来喝酒呀什么的,同桌听我胡侃的时候,月牙儿似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让我听见了“咯咯咯”的笑声,同桌的眼睛会笑。那一次课间侃在兴头上,《文学概论》课我还在滔滔不绝,只是压低了声音,但是我们坐在教室第一排靠墙的位置,所以还是打搅了系里学术权威的“教案宣读”:“第一排靠墙的那一桌,到底是听你们讲还是听我讲!如今的男女同学……” <br>  “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同桌站起来,她满脸通红。 <br>  “一个女同学,要自尊自爱……”权威的恼怒还没有宣泄完。 <br>  “对不起,是我在说话,请老师继续讲课,我不会再打搅您了!”我直视着权威,打断了他的继续发挥。 <br>  “坐下吧,你们!”权威的目光退缩了。 <br>                  <br>  暑假里忙完打工又忙探险,刺激一波接着一波袭击我的头脑,大二开学返校后,我竟无法适应学校僧侣式的生活,我决计要走了。 <br>  那天晚上本来是要跟同桌告别的,我去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独自伤神,一问她就哭泣起来,原本她今天接到妹妹的来信说她的父亲又住院了,看着她无助的样子,我打消了告诉她我要走的念头,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她哭诉,待她平静下来我就告辞了。 <br>  “噢,我都忘记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了?”她擦干眼泪难为情地问我。 <br>  “没有什么事,只是想来看看大小姐哭是什么样子。”我打趣敷衍过去,然后我沉默地走了。 <br>  我往邮筒里塞了一封信,那是给父母大人的,很简短:“儿子跟学校不辞而别了,我去走我的路,十年后回来。”牛仔包里有一支笔、一本日记,我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件军用棉衣,入秋了,秋凉了……口袋里有五十元钱,昨天父亲刚寄来的生活费,我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我去流浪! <br>  饥饿,寒冷,疾病,剥削,欺骗,利用,……我想象中流浪的浪漫在现实中没有踪影,我从一个城市逃避到另一个城市,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我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打工仔,这不是我要为自己寻找的位置!在我从学校出走的第七十二天我回到家乡,家门挂着一把“铁将军”,我有了不祥的预感,问邻居果然——得到我出走的消息后不久父母都住进了医院。 <br>  父亲陪我回到了学校,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哭泣着为我求情,我的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彻底,最后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父亲回家前跟我说想再见一面我的同桌,我出走期间父亲和兄长来过学校,我的同桌跟他们见过一面并提供了不少关于我的情况,父亲说我的同桌谈起我就止不住地哭,她说她很后悔那晚她只顾着为自己的父亲住院而伤心,竟不料我是去跟她道别的,如果她当时敏感一点,也许能劝住我的,我也在想,如果那晚同桌劝我不要走,那么我还会不会走呢?对此我没有把握。我的父亲临上火车返回家的时候对我说:“你的同桌是大家闺秀。”但是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却满是失落的神情。 <br><br>我又回到了我从前的座位,但是我并没有改变对学院枯燥的僧侣式生活的厌恶。我大二和大三我过着放浪的生活,我很规律地放纵自己,我把生活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区,例如我根据我周围的人的特点和我的需要把他们划分为谈心的、谈情、跳舞的、吃喝的、学习的……我将每一周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比如周四、周六晚上去跳舞,周日晚上去喝酒,周二晚上去泡茶馆……我的生活方式不但能够得以存在,而且成为不少人羡慕和仿效的对象,所以我常常觉得生活真的很悲哀,我偷偷地留恋着我那七十二天的流浪生活,我知道我还会为它而感动得发抖!…… <br>  我越来越不愿面对同桌了,说真的我在她面前有一种说不清的自卑感,尤其在我放浪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看我时很少会笑了,更多的是一种忧郁。 <br>  油菜花黄的时候是我的生日,大学里第三次过生日,那天我很清醒,我下晚自习的时候我跟同桌说去校外溜溜腿吧,同桌同意了。学校地处城市的郊区,一条悠长的小巷将学校与城市连接,我们并排走向城市,在将要踏进城市的巷口我们停下来,我喊了一声:“向后转!”我们又并排走向学校。路灯下,我们的身影重叠了又分开了,拉长了又缩短了,小巷在为我们诉说着一个寂寞的童话,回到学校时已是深夜,我对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的生日!”同桌说:“谢谢你陪我,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深夜同父亲以外的男性散步!”我们不约而同地握握手,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看见同桌的眼笑了,但雾蒙蒙的。 <br>  那晚我们回到宿舍后都没有睡,因为第二天我送给她一首小诗,她送给我一篇散文。 <br>  我的那首小诗叫《无题》:今夜是少女眼中的云忽聚忽散同桌送我的那篇散文题为《牛仔男孩》,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海水混浊,但却丰富,净瓶里的水清纯,但却单调,海水是不能盛进净瓶的,牛仔男孩是海。” <br>  我们都读懂了对方的礼物——两个彼此欣赏却无法重合的世界! <br>  毕业的时候像是逃难,那天我们都去火车站托运行礼,同桌的身边有一位高大的男士忙着替她办理繁琐的手续,听说那是同桌的男友,空气快燃烧起来了,我们都躲在阴凉处,而同桌满脸通红地站在刺眼的阳光下看护着待运的行礼,她像是落难的公主,但是她还是从从容容地没有动,我知道大家闺秀就是这样,这是同桌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td>

</tr>

</tbody>

</table>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imama_pid = "mm_11644348_0_0";

alimama_bm_revision = "bb976bb604c5b4379f0a8a6c54bd7201e37d75dc";

alimama_bm_uid = "";

alimama_bm_bid = "5071";

alimama_bm_width = 728;

alimama_bm_height = 90;

alimama_bm_xmlsrc = "http://img.alimama.cn/bm/x/2009-12-02/2009-12-02_89886417148905ff7abb5f5e0ac8e905_3.xml";

alimama_bm_ds = "";

alimama_bm_as = "taoke";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 http://bm.alimama.cn/bmv1.js?v=a25a29e8bd84be55fbec128d322c23a516544fad"></script>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4499.html

更多阅读

朋友们一起来做做 大家一起来做操 mp3

这是我从houjie的space上转过来的,大约是说自己做做下面的题目,大家分享答案的意思,这会儿开all handsmeeting,无聊之余索性答之...按照规则我需要更改一个问题,把第9题更换成:这两天在做什么?mm到新疆玩,在拼命想

标准的大家闺秀 大家闺秀的近义词

何怡贞——标准的大家闺秀 (2012-06-17 19:56:16)转载▼标签:何怡贞葛庭燧固体物理所何澄钱临照金属玻璃董铺岛大家闺秀杂谈分类: 说人物理圈子外知道何怡贞

武陵闺秀川河盖 川河盖旅游开发浅见

(鸡冠岩 易 刚摄)走进位于重庆秀山武陵山脉的川河盖,如同走近一位大家闺秀的温馨怀抱,走进一幅青绿山水那工笔重彩的灵动与厚重之中。武陵闺秀川河盖文·图/易 刚不必为自己平凡而温馨的家园悲哀,更不必舟车劳顿去猎奇或惊羡别处

最后的闺秀——张氏四姐妹 张氏四姐妹哪个最漂亮

最后的闺秀——张氏四姐妹——“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她们是最后的大家闺秀,她们是最早的新女性。《合肥四姐妹》金安平著,凌云岚、杨早译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金安平女士凭籍着其缜密的学养和

声明:《大家闺秀气质 做大家闺秀》为网友留点小胡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