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的时候出于兴趣爱好,看了第一本村上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也许是当时涉世不深,只对里面阴郁沉重的人物心理情节描写留有深刻的印象,感觉到了作者笔下人物的那种对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迷失,进而发展成心理上的对外界的抗拒。这种感受对我来说既是熟悉又是陌生的,之后每每读完一本他书都有这样的感觉,好像每个故事发展的脉络都把握不了,搞不清楚到底在说什么,迷迷惘惘,却又在意料之中,简单的叙述、复杂的人物心理。感觉他书里的每个角色都有或多或少的病态心理感,这也许是跟人物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有关,又或许是村上正是想通过这种人物特殊的细致的心理描写来传达小说本身想传达的一些内容。看过村上的人都知道,他用自己惯用的手法向我们说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感慨之余又有些遗憾难以把握。
现在要说的是村上春树的的另一作品《天黑以后》,书很薄,很快就读完了。据说这是最能引起中国人兴趣一本书。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很短,从深夜23:56到次日6:52。没有很完整的情节,看起来更像是在一个任意选取的日本城市里,任意选取几个地方和几个人物,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他们从子夜到清晨的一段生活。采用的是村上惯用的叙述手法——两条平行线结构,故事的一端叙述的是会一口流利汉语的日本女孩玛丽在咖啡馆遇到的事和一个在家中沉睡了两个月之久的姐姐爱丽,另一端是在一个名叫“阿尔法城”的情爱旅馆里发生的事,在这个旅馆里有日本人,有中国人,有嫖客,有妓女······看似毫无关联的两端,却是构成整本书的主线。
故事开头就是天黑,故事的过程叙述的是天黑到天亮的那一段时间。女孩玛丽是个会讲中国话的女孩,她从小上的是“中国人学校”,大学是在外国语大学学中文,并且即将赴北京留学。此刻她正拿着一本书在准备在咖啡馆过夜,遇到了男子高桥,他们之间的简短谈话以及细微的动作描写,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也由他们的谈话引出了玛丽的姐姐爱丽,这个美丽的女人,在家中沉睡了两个月。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对爱丽沉睡中的样子的描写,作者将她放在一个房间里描写,宽大的日式房间,一个熟睡的女子,还有一个全文我都疑惑不解的一个戴面具的男人,我甚至都怀疑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又或者这个戴面具的人只是爱丽在睡梦中的幻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感。紧接着,故事又由高桥离开咖啡馆之后写到了故事的另一个重要发生地,一个日本的情爱旅馆。旅馆中人物的描写特别丰富,有妓女,有嫖客,有看旅馆的人,有类似旅馆保安的人。一件暴力事件也正由此引发出来,这是全文都在抨击的所谓的“恶”。之后的叙写也都是在这几个故事场景中不断变换穿插,最后故事结束当然是在清晨,我想着也是象征“恶”终将过去,美好即将到来吧。
有书评将《天黑以后》定义为一本“直面恶、发掘恶”的小说。而一些媒体在介绍这本书时,更是以“村上春树鞭挞日本”为题,将“日本人的恶”、“书中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日本没有对二战进行清算”这些要素放在一起,置于显眼的位置——这样做的暗示意义不言而喻。我承认自己还没有对此书有如此高深的理解,但不可否认,带着这个线索去重新仔细深入阅读的话,或多或少会发现作者的这番意图。我很认同有个网上的书评作者的间接,他说不能太果断的判断所谓的“恶”,因为文章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所处的困境。的确,在咖啡厅的看书的女孩玛丽的困境是她沉睡了两个月的姐姐,姐姐爱丽那么优秀柔美,却一直在沉睡沉睡,想必她的困境是逃避,逃避不想面对的一切现实。坏人白川的困境来自自身的生活压力,需要释放,于是他把嫖妓作为释放的出口,将暴力作为宣泄得不到满足的一种。高桥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人物,也感觉他是人物中最真实实在的,一个人过活,沉默。他的困境我无法做出判断。旅馆员工的困境是生存。而旅馆内中国妓女的困境就更显而易见了。所有的一切都沿着村上的这条线发生,然后又收尾。
很多看过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它们都有一种很真实的现实性,真实却又有点难懂。需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解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换句话说,我们可能生来就是处于困境的,为了摆脱困境,我们会用很多能用的方法。会无奈,会渴望摆脱。可是我们不必过多的拼命想逃脱,逃脱困境。想就像小说里说的:“下一次天黑,没有那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