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教程 本愿法门
二土六方遍尘刹,过去现在及当来, 无尽三宝咸证知,惟愿慈悲摄受我。
我今妄以秽土见,蠡测如来清净心, 仰承三宝大威神,加被凡愚成圣智。
使我言言符佛意,流通遐迩益含灵, 见闻随喜悉往生,同证寂光无上果。
【净土指南】
圆瑛大师为了弘扬净土法门,除了已出版的许多净土经典讲义外,还著有《劝修念佛法门》一书,现将本书内容介绍如下:
(1)念佛法门发起因缘: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
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名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乃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则意业清净,此即是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言,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此即是口业修行。众生身业,都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摄,则身业清净。此即是身业修行。如何说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举念佛能令三业清净,可为修行之明证矣。
(3)念佛最为稳当:唯有念佛法门,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心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实念佛,无不往生净土。只要抱定一句佛号,一生持念到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常为佛光之所照烛。一生求生净土,自不至错入歧路,亦不会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遗忘之危殆。
(4)念佛殊胜方便:念佛殊胜方便,即是可普摄群机。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总堪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处不论寺庙俗家,时不拘闲忙动静,但肯一心念佛,无论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轮回,其殊胜为何如也。
(5)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如来唱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以发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灭罪,亦复如此。
(6)念佛莫求福报: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念头打错了。
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着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都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荣华富贵,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
(7)念佛能断烦恼:烦恼之为害甚大,名目虽多不出两种:一为我执烦恼,二为法执烦恼。一句弥陀如阿伽陀药,能医众病。世间之药,尚有殊胜功用,以一药能医愈众病。何况万德佛名,念之岂不成益。余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行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复,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断,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门,虽可横超三界,速了生死,而于临命终时,是一最大关头。果然平日信愿深切,净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乱,或得事一心不乱,自可预知时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缘,不能为碍。则其往生也,如入禅定,一弹指顷,托质宝莲,业卸尘劳,神栖安养,圆证三不退也。
(9)念佛具足三学: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三学?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0)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
(11)念佛可度众生:夫念佛法门,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离苦得乐。一往观之,似属小乘,但为自利。实际论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诸佛慈悲之所护念,弥陀愿力之所
摄持,命终往生,径登不退,任运进修,直至成佛。《弥陀经》云:"众生生者
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观一生补处之句,一经往生,
即是最后身,岂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约事而言。若约理说:"念佛功深,
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圆融,自他无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
佛。证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即成佛道。其圆顿为何如耶?"
圆公大师经常教导弟子,修持念佛法门,要天天发愿回向:"愿消累劫诸业
障,愿得福慧日增长,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他先专禅宗,后弘
净土。禅净双修数十年如一日。在他圆寂前夕曾吟诗一首总结一生的修持。"禅
净双修数十年,了知净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
佛教自从汉明帝时代传到中国至现在,根据北传佛教,是将近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而净土法门自东晋庐山初祖慧远大师以来,弘扬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最杰出、
最闻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过到了十三祖。
实际上信仰净土法门大力宣扬净土宗的尊宿大师等,真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们看看《净
土圣贤录》和《往生传》,而修持净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比丘、
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数也数不清。不但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
扬弥陀经念佛法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也有种种开示,
或回向偈文赞扬净土。
就象马鸣、龙树,天台智者大师,以及莲宗诸大祖师,
都是异口同声,弘扬净土法门。这真是万人信仰、万人念佛、万修万人去的无
上法门。所以中国各大丛林,以及中小寺庙庵堂的早晚课诵,都把称念阿弥陀
佛名号,作为每天必修的功课,乃至打念佛七,分为一天、七天、四十九天三
种。更有克期取证的九十天般舟三昧,与常行念佛等。
这种方便仪规,都是劝
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真所谓"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说:
"净土文言言可信,往生传灵迹非虚"。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说:
"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累故累劫未
成。"又言:"说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广发大心,是以暂持
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
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
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生死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大师这几
句法语,我们要切记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选自《佛法概要》
【大德文选】
印光法师论信愿念佛往生净土
1、而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
惟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
会。(增广卷一书一第七页反面"与佛学报馆书")
2、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份,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
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
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
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
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
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堕。今善恶俱现,由无信愿,便
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
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
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
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
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
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
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
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
矣。(增广卷一书一第九页反面、第十页"复濮大凡书")
3、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
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惟佛
与佛乃能究竟,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
夫,妄生臆断乎。(增广卷一书一第十三页反面"复邓伯诚书一")
4、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
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卷一书一第十五页正面"复邓伯诚
书二")
5、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
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
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藕益云:得生与否,全
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
得及,许汝西方有分。(增广卷一书一第二一页正面"复高邵麟书三")
6、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
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
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
况彼修行世善,不作诸恶者乎。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是只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
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
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
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
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
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
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
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
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增广卷一书一第二三至二四页"与陈锡周书")
7、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
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
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
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增广卷一书一第三九页至四十页"复永嘉某居士书")
8、至于修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
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
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
言。自己心中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增广卷一书一
第六十页反面"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9、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
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
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增广卷一书一第
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10、以一代时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净土法门,未断惑者,仗佛慈力,
即可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
门,不可以常途教道,相为并论也。(增广卷二书二第五五页至五六页"青莲寺
念佛宣言书")
11、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
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粒沙子,入水即沉,
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
喻众生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
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
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入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广卷二书二
第六七页至六八页"复裘佩卿居士书")
12、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
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增广卷二论第七页反面"净土决
疑论")
13、然此法门,甚深难测。虽经诸佛本师交相劝信,而世之疑者,犹复甚
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识,犹或疑之。不但知识不信,即已
证真谛,业尽情空之声闻缘觉,犹或疑之。不但小圣不信,即权位菩萨,犹或
疑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能穷源彻底。良以此之法门,以果觉为因心,
全体是佛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非彼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辈凡夫,仰
信佛言,依教奉行,自获实益。若闻此不思议法门,便是多劫深种善根,况信
受奉行乎哉。(增广卷三序第九页"龙舒净土文序")
14、末世众生,业障深重,善根浅薄,心智狭窄,寿命短促,加以知识希
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稀有之事。唯
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
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
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增广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
15、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
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
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增广卷
三序第八七页"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16、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
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
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
(续编卷上第七六页"致戚友卿书")
17、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
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
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
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续编卷上第一百五九页"与
张静江居士书")
18、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
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
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
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
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续编卷上第一百七四页"复
朱德大居士书")
19、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
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之最要一关也。(续编卷上第二百零二页"复陈慧新
居士书")
20、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
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
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
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
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续编卷上第二五九页"复善
觉大师书")
21、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
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
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续编卷下第四页"净土五经重刊序")
22、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
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
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
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因证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
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
之因果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续编卷下
第一百零七页"无量寿经颂序")
23、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乐邦有路,起信即生。(续编卷下第二百六四
页"楹联")
24、佛之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无由了生死,特设此仗佛力往生西方一
特别法门。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愿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释迦弥陀普度众生
之大慈悲心,思之当为感极涕零。(三编卷一第三一页"复恒渐法师书一")
25、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
一心,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
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三编卷一第一三八页"复何希净居士书
")
26、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
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
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三编卷一第一六八
页"复吴思谦居士书")
27、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
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
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
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三编卷一第二四一页"复陈飞青
居士书四")
28、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
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
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诚。如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三编
卷二第二七八页"复周伯遒居士书")
29、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
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
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
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力而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卒致只得其名,
罕得其实。反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致自己仍在生死苦
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哀哉。此世间学佛者之通病。(三编卷二第三一三页
"复郭汉儒居士书一")
30、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
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
西方。(三编卷二第三一四、三一五页"复郭汉儒居士书二")
31、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编卷三第五
八五页"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32、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
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
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如圣
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三编卷三第七二六页"复康寄遥居士书
一")
33、念佛之人,勿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东洋大海外。不然,恐为所误,自
贻伊戚。盖以其知见多而不一也,反不如一般愚夫愚妇之念佛,正心诚意,而
受益甚重。故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三编卷四第一一0二
页"上海护国息灾法语")
34、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蒙阿
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三编卷四第一一
四二页附录"印光大师行业记")注:上述摘录,《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
光法师文钞续编》为苏州灵岩山寺本,《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为福建莆田广化
寺本
--------------------------------------------------------------------
【修学明灯】
净土宗教程(1)
于难信法生决定信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信之法。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成
就佛果,是为难事;成佛后为众生说此信愿持名往生难信之法,不独是难,且
是难中之难。经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大乘
无量寿经》)
对此"难中之难"的内涵,吾人犹感隔膜,莲池大师曾以四种譬喻况之,兹
录其一以证:"譬如有人,身入大海,复乘破舟,复遇逆风,复冲巨浪,复值罗
刹鱼王毒龙,危在顷刻,而能于中,安隐得渡,是之谓难,不但自渡,并渡诸
人,置之彼岸,是难中难。大海、破舟、逆风、巨浪及罗刹等,此喻五浊,自
渡喻得道,渡人喻说法也。"于此五浊恶世,力行念佛法门,成就往生大事,此
属难事;复于此恶世、辗转劝导他人,共修净业,同得往生,是谓难中之难,
亦谓真报佛恩。
净土法门是佛的果觉境界,妙德难思,至圆极顿,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达,
九法界众生凭自力难以究竟信解。比较而言,菩萨圣众比凡夫众生更易信受净
土法门,如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闻到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西方净
土,言下领悟,无须反复劝信,亦无赘言宣示西方净土的庄严。只是对浊世凡
夫众生演说净宗横超顿法,需要反复开显,重重诲勉。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方能对某些宿世有缘的众生,产生效果,而对其他人来说,亦如对生盲之人,
指陈黑白,在五浊恶世说净土法门,殊为不易。昔莲池大师作《弥陀疏钞》,
广赞净宗不可思议功用,阐发净宗甚深旨趣、在教相上判净宗为分圆。当时便
有人持异议,认为净土毕竟是愚夫愚妇所行之道,不必穿凿附会使之深,又说
判属净宗为分圆是过誉,等等。莲池大师听到这些反对意见,慨叹云:"佛言难
信之法,不其然乎?"
娑婆众生难信净宗法门,总由障深慧浅、少善根福德因缘所致。具言之有
二,一者世间五蕴羁束,难以信解界外大法;二者,以通途教理妄测特异法门,
分述如下。
一、世间五蕴羁束,难以信解界外大法
娑婆众生由业力所感得的根身(色受想行识),决定了吾人的心量与认知
模式或流于狭隘,或陷入迷惑颠倒。生活在三维空间,便认为唯有三维空间存
在,二维空间乃至多维空间以为子虚乌有。生活在线性单向时间流中,便不信
时间可以多向运动(如时间可以倒流),闻说时空是幻觉,无真实性,更是惊
怖,不能接受。总之,娑婆众生大都是狭隘的经验论者,认知判断囿于一隅。
有一小故事:
有人夜行丢了一串钥匙,回头去寻找,在一路灯下找了很久,没有收获。
过路人问:"你为什么只在这一个地方找呢?"失者回答:"只有这个地方才有光
呀!"是呀!钥匙很可能掉在无光的地段,而失者本能地只局限在有光的狭隘处,
作徒劳的寻找。在人类科技思想史上,常识往往成为评判真理的标准,例如:
开普勒的"地心说",正是契合人的感官常识而主宰西方思想界达千年之久(太
阳东升西落,给人以太阳绕地球转的印象,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旋转),而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模式,卡鲁扎的五度时空说,由于超出
人的常规思维,在其问世的初期,均遭受世人的误解和冷落。
世间科学尚且如此,净宗出世大法,超情离见,难思难议,其对世人的隔
膜尤甚。久居浊染的娑婆秽土,便难信存在严净光丽的西方净土;此土苦乐参
半,便难信彼土纯一的极乐;此土怀孕胎生,便难信彼土莲华化生;此土寿命
不过百年,便难信彼土寿命无量;此土辛苦劳碌方得温饱,便难信彼土衣食宫
殿随念而至……总之,受五蕴羁束的娑婆众生,乍闻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每以
天方夜谭视之,或闻之稍生欢喜心者,继思又觉虚无缥渺,似信非信,犹豫不
决,难以生起念佛求生净土之心。少量众生得闻净土法门,欢喜踊跃,衣毛为
起或泪出者,皆是宿世善根深厚所致,应自尊自重,坚固信愿,执持名号,今
生成办往生大事。
二、以通途教理妄测特异法门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中的特异法门(又称门余大道),其义理境界殊胜超
绝,娑婆众生对此疑窦丛生,甚或诽谤,自误误人。历代祖师大德悲愍众生,
广作论疏,摧邪显正,遣荡疑网,俾令众生咸得净宗法益。如《净土群疑论》
(怀感)、《净土十疑论》(智顗)、《净土或问》(天如)、《净土疑辩》
(莲池)、《净土决疑论》(印光)等著述,剖析众生主要疑点,驱散疑云,
对净宗弘传,贡献甚巨。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唯有狐疑是弃材,疑根未断,即是罪本。凡夫众生
对净宗的怀疑,不出狂愚二端。莲池大师对众生的净宗疑点,归纳十种,兹录
如下:(参见《弥陀疏钞》)
1.现居娑婆秽土,习久心安,乍闻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疑无此事。
2.纵信有极乐世界,又疑十方佛刹皆可往生,何必一定要往生极乐净土?
3.纵信应当往生西方净土,又疑娑婆世界离西方净土有十万亿刹土之遥,
如此极远何能得到?
4.纵信距离不是障碍,又疑博地凡夫罪障深重,云何业障未除而得往生彼
国?
5.纵信带业能生,又疑生到西方净土,必有奇妙法门,多种功行,云何但
持名号,遂得往生?
6.纵信持名得生,又疑执持名号,必须多历年劫,才能成就,云何一日七
日,便得往生彼国?
7.纵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离胎卵湿化,云何净土诸往生者悉是
莲华化生?
8.纵信莲华化生,又疑初心入道,多遇逆缘退转,云何一生彼国,便得入
不退转位?
9.纵信一得往生便入不退转位,又疑净宗法门主要是接引钝机众生,上智
利根不必往生彼国。
10.纵信上根利智亦应求生极乐净土,又疑其他经典,或说有佛,或说无
佛;或有净土,或无净土,狐疑不决。
上述十种难信,前八种属愚人高推圣境故不敢信,第九种是狂者蔑视西方
故不屑信,第十种双兼狂愚二病。证知:凡夫众生迷惑颠倒,触途成滞,对净
宗不可思议圆顿大法,疑网重重,乃是众生业力所障,吾人应深自检省,尽捐
狂愚二弊,虔诚笃信,老实念佛,求生极乐净土。
净宗启信略有二类,一者智信,二者仰信。智信是以智慧契入佛心,对净
土事理因果,明了通达,理明信深,念佛成就往生。然净土法门全体是佛境界,
甚深难测,即法身大士虽能谛信,尚不能穷源究底,故对吾辈众生来说,主要
是仰信。
仰信建构在认识自我与对弥陀愿力的理性观照基础上。善导大师对此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辟的阐释。善导大师将目光投注在众生烦恼罪浊上,予
以深刻的反省。云:"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
转,无有出离之缘。"(《观经四帖疏》)
众生虽有佛性,奈何无明厚重,虽有而无,致令无量劫来漂溺苦海,永无
出头之日,依靠自力了生死的路既已塞闭,这常没众生该走什么路呢?绝处逢
生,阿弥陀佛给苦海挣扎的我们投来了救生圈。善导大师写道:"又决定深信:
彼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阿弥陀佛
大悲大愿,心偏愍念常没众生,犹如慈母偏怜弱子。只要我们全身心皈投阿弥
陀佛,定能出离生死苦海。这种对自身烦恼业力的深刻凝视,对自力解脱的绝
望,反弹到阿弥陀佛愿海中,完成了由自力向他力的飞跃,净宗"他力本愿"的
宗旨如中天耀日,普辉寰宇,为常没众生提供了一块仰信的坚固基石。
仰信又分就人立信与就法立信二种。就人立信即是坚信佛陀是真语者,不
妄语者,故虽然暂时不明理体,而如教奉行。所谓"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印
光大师语)善导大师针对"就人立信"曾有一段透辟而恳切的开示:"我今为汝更
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
证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
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
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訾三界六道,劝
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
也。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
乃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
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总不违佛教也。又置此事,行者
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遍覆十方,一一说
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
是虚妄,定无此事。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
彼佛国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是故一佛所说,即一
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早知后
人心志飘荡,这山望见那山高,故作此说,以死尽展转企慕之狂妄偷心。
就法立信即是对净宗出世大法有坚定的信心,对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有坚定
的信心,故而对念佛求生净土有九牛莫挽、无怨无悔的信力。就法立信亦包摄
着对佛菩萨与祖师善知识的仰赖。净土法门是释迦本师、弥陀本尊二土导师之
所建立,文殊普贤之所指归,马鸣龙树之所弘扬,慧远、善导、永明、莲池、
蕅益、印光诸祖师之所发挥倡导,此诸菩萨大士自古迄今,早已为我们遍研经
藏,特地选择出这不断惑业,横截生死的殊胜妙法。吾人仰信佛祖古德,依教
奉行,即得现成享用。正如身婴疾苦,即请良医诊脉,立即服药得愈。如不仰
信良医,自己遍阅医书诊脉,知其药性病原,方始按病立方,而后服药,其危
疾或在这一耽搁延误中,或转重、或死亡。净宗的殊胜便捷,就在基于仰信而
取用佛德,疾速出离生死苦海,疾速圆成佛道,所谓"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
自功德。"(《弥陀要解》)
愚夫愚妇颛蒙念佛是由情感化的仰信入手。净业行人恭敬念佛,唯诚唯恳,
久而久之,业消智朗,于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佛理,西方净土之确据,亦有究
畅了达之时,仰信终能变成智信。
综上所述:净宗法门从始至终,信为根本;从初发心,次得往生,究竟成
佛,皆资信力。信力圆时,全成佛力。信心犹如深栽果树,树根深植,风吹不
动,后结果实,济人饥渴。念佛人亦复如是。由要深信,成就往生,究竟成佛,
然后广济众生。若无信心,空无所获。净土法门不可思议,能信此法亦不可思
议。经云:"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
此事。"(《大乘无量寿经》)证知,净宗之信,多由宿世善根福德所致,非简
单灌输所能奏效。故而,净业学人应宝重这一净宗之缘,深培福德,努力透过
信关,仰凭阿弥陀佛大愿威神之力,念佛求生净土,庶不负两土世尊之殷望。
祖师净土思想的现代价值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我国净宗教理发
展史上,构成中国佛教乃至东方佛教的一大景观。各位净宗祖师的思想由于时
代背景与修学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点,然其立论秉承净宗经典,故其阐释的净
宗根本理念又大致相同。净宗祖师的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体现了多样化
统一的格局。当代净业学人重温祖师净土思想,不仅能获得深远的理论启迪,
同时亦具明显的现实意义,略标有四。
1.净宗祖师张扬的三世善恶因果原理,既可策进净宗学人的修持,又能有
效地改善世道人心。
近代以来,弥漫着一股否定因果的道德虚无主义思潮,尼采"上帝死了"的
呐喊在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人文思潮中得到回应。价值
的多元化、道德标准的模糊令现代人的思想陷入茫然,行为失范势所难免。陀
斯妥也夫斯基针对这一根本问题,借助小说主人公的口发问:"如果神不存在的
话,那么做什么都可以了,一切都可被允许。"这句话将现代人类的内在困境深
刻地点示出来。
我国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否定三世因果,不信地狱净土存在
的观点亦颇具市场,既然善恶不一定有报,死后不复受刑,为何不用尽心机与
手段,争名夺利,痛快享乐一生呢?于是三毒恶念滔滔,行为肆无忌惮,致令
有着悠久文明的礼义之邦,在人文道德方面,滑入每况愈下的颓况,时至今日,
颇有愈演愈烈之势,有识之士都在寻找重建当代中国道德的途径。对此道德颓
势,印光大师开具了一剂良方:张扬因果报应之事理,建构内心道德调控系统
(慎独自律),居今之世,欲得人心淳厚,长治久安,纵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一切圣贤,复出于世,亦不能舍却因果报应之道,另有他法。周安士居士
常云:"人人明因果,则天下大治;人人昧因果,则天下大乱。"足见改善世道
人心的根本在因果报应理念的建立与实施。
彻悟祖师阐释因果与心性的内在关联:"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
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唯谈心性,则中下根机不能受益;专说因果,
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因果二字实为弘扬
佛法之要道。
三世善恶因果原理不仅在改善世道人心上内具深远价值,而且是成就净业
修持的强大动力。远公大师奉行净土法门,即是基于对识神不灭、三世因果、
轮回报应之笃信,莲社123名莲友的精神支柱亦是基于三世因果而升华的理念:
念佛求生净土乃超越生死轮回的捷径。现代净业行人继承远公大师的这一理念,
对自己的修持无疑具有警策与催化的效用。
2.净宗祖师自行化他的德业,丰富了净宗根本理念--信愿行的内涵,为现
代人的修持提供了效法的楷模。
净土宗难信易行,义理境界深邃,超情离见;终极目标又极为高远,乃出
世大法,故非宿根佛缘深厚者,难以启信。古印度净土教传到中国,面临的首
要挑战,便是如何启发民众的信心。净宗经典详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殊
胜超绝、至善至美,然而,超出凡夫的视听心量之外,给人虚无缥渺之感。中
下根机的信众见不到可靠的验证,终难生起决志求生净土的愿心。净宗祖师们
欲将净土宗广为传播,令其在中国生根开花,就得回答这一严峻的课题。这一
课题的圆满回答更多地取决于修证。净宗十三祖在不同的时代,以共同的修证
成就向世人提供了殊胜的验证: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虚,经典佛语真实不虚,
精勤念佛必定往生。这种伟大而崇高的宣告,永恒地回荡在华夏大地,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净业行人念佛求生净土,由此出离生死轮回成就佛道者,如稻麻竹
苇,不可胜数。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启建莲社,自行精严,曾于定中三次见到阿弥陀
佛极乐净土,临终预知时至,安详往生。莲社123人精勤念佛,临终悉有往生瑞
相,这一团体之验证,揭开了中国净土宗发展的序幕。尔后,善导大师念一句
佛号出一道光明,法照大师念佛三昧境界的昭示,少康大师念一句佛号出一尊
佛像,省庵大师临终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等,均是不断地向世人提供验证,加
固我国净业行人的信愿心。可以说,净宗十三祖悉皆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向世人
提供了验证,尤其是最后一著,瑞相昭然,感化人心甚大。
净宗祖师亲证念佛三昧,其所撰述,悉皆从一大光明藏流出。契理契机,
允为末法法炬,依之修持,决定成就。然各祖师因时代与个性诸因素,修持的
风格各具特质,诸如,注重自力禅观念佛(远公大师),专皈佛力、专修念佛
(善导大师),万善同归净土(永明大师),融汇各宗导归念佛(蕅益大师),
摄禅归净专志求生(彻悟大师),敦伦尽分颛蒙念佛(印光大师)等。祖师的
修持风格,为现代净业行人提供了诸多的净业修持的参照坐标,这些参照坐标
只有对机的合宜与否,并无理论上的优劣。
虽然就现代人的根机而言,善导大师与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与修持轨范,
较多适合现代人的状况。而现代人的根机万殊,有仰遵远公芳踪,步武蕅益大
师轨辙者,亦可聊备一格,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净业修持,多途并进,齐抵
西方净土涅槃彼岸。
3.净宗祖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宗教情怀,超时空地辐射到现代,警策现
代人的净业修持。
纵观祖师们的生平修持,均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生死事大,轮回路险,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祖师们为解决生死大事,竭尽一生的心力。远公
大师凿池种莲,六时修道;善导大师合掌跪念佛号,虽严冬亦念到汗浃力竭才
止。永明大师日行一百八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省庵大师"寸香斋"自策净业;
彻悟大师以"沙门者,学死者也"提撕,印祖以"念佛待死"自警--祖师们信愿持
名,出离三界火宅的决断心,动发人心,如暮鼓晨钟,惊醒醉生梦死,头出头
没的众生,一心皈依阿弥陀佛,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否则,轮转六道,苦
不堪言。
祖师们的撰著,亦折射出深厚的终极关怀,于厌欣心反复劝勉,苦口婆心。
善导大师云:"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
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昭示厌欣心是净业修持的先决前提,厌欣心是净宗
菩提心的本质内涵。这一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发达,现代人迷恋于高消费的物质享受中,难以生起厌
离之心,间或生存苦难蜎集,亦多能隐忍,等候乐境,以"严冬已经来临,春天
还会远吗?"自慰。根机陋劣者,则怨天尤人,在破坏性的发泄与报复中,攫取
快乐的补偿。总之,或迷于乐境,或苦中作乐,或以苦为乐,在三界火宅中,
嘻怡流连,发不出一念出离之心。由是,现代众生发心念佛求生者少,念佛成
就往生者尤稀,致令阿弥陀佛广度十方众生的殊胜法门,未能尽彰。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究竟无极的殊胜
妙道,容易往生净土,而娑婆界内成就往生者却甚稀少。西方净土敞开大门,
摄受接纳十方一切众生,然而,娑婆众生久在烦恼缠缚之中,贪恋世乐,不生
厌离,陷于自身结构性的困境,焉得往生?所以,欲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的现
代人,须真实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拨除贪爱之桩,斩断情执之缆,视
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鸠毒,视名利如缰绳,视一切良辰美景
如梦幻泡影,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急务,惟此惟大,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精进修持,如救头然,在生死苦海中,哀祈阿弥陀佛的济度。这是净宗祖师们
的心态,亦是现代净业行人成办往生大事的必要前提。吾人应拳拳服膺,培植
深广而高远的宗教情怀。
4.净宗祖师致力于净宗理念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上契如来性德理体,下应
华夏国人之根机,为当代净宗的弘扬指明了方向。
十三祖的净土思想有一鲜明的共性,即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上,移植栽培净
宗奇葩,以净宗理念提升本土文化,以本土文化辅翼净宗的传播。远公大师的
禅观念佛,既有古印度般若与禅学的基础,又有老庄学说的印记。蕅益大师年
青时,大悟孔颜心法。出家后,博通三藏,融会诸宗,归投净土。主张儒佛一
家,三教同源,其《周易禅解》《四书禅解》代表着蕅益大师援佛入儒的心路。
印光大师一生并弘儒释二教,世间法以儒家伦理纲常立论,出世间法以净土思
想劝化。二者概括为八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
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净宗祖师融汇净宗理念与本土文化
的弘法特点,值得我们效法。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文明为主干,这给净宗在当代的弘传,带来了
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其一,市场经济推重效率与功利,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物质,价值标准倾向
世间事业成就,这无疑对出世大法的净宗法门矗立起无形而巨大的心理--价
值屏障,阻抑着净宗的弘传。应该说,这是净宗弘传在当代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然挑战与机遇乃一体两面,这貌似严峻的挑战,极有可能转换为净宗弘传的机
遇。物极必反,势所必然。跨世纪的现代人,饱经种种人生际遇、现代文明弊
端的重重困扰,心绪空茫困顿之余,寻求心灵安顿、人生终极意义的意向越来
越高涨(当然,这种心态也为邪教的盛行提供沃土)。在这种社会心理背景下,
净土宗以其平实的家风,简便的修持,究竟的归宿,精深浩博的义理,对现代
人独具吸引力。另外,现代人根机多样,需要层次殊异,净土宗一多相融互即
的特性,能满足现代人的多层次需要,普应现代人万殊千差的根机。念佛法门
如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一方普疗现代众生诸种身心疾病,满足诸种人生需求,
诸如:身康体健、安详愉悦、心理调适、智慧开发、人际和睦、事业顺遂、主
宰命运,乃至了生脱死的终极关怀。总之,众生的一切需求满足在净宗法门中
具足无遗。诚如印祖所言:"念佛法门成佛尚有余,何况其它。"现代弘法人士,
如能彰显净宗内具的多层次功能,便能抓住这个机遇,令净宗念佛法门光显于
现代。
其二,科技的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思维方式,对净宗的弘
传也带来了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们认知世界的
视野,从天文学对广阔宇宙的观测,到量子物理学对亚原子世界的深度研究,
以及分子生物学对基因--遗传密码的探究,均令现代人趋近于宇宙人生真相
的了解。而且,这些前卫科学发展的路向渐趋靠拢东方智慧。现代自然科学理
念,为净宗文化在认知层面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受现代科技的
影响,现代思维方式的怀疑性、相对性、概率统计性等,对净宗的启信增大了
困难。在人类科技发展中,相对性与怀疑性的思维方式有其合理性。世间一切
总属无常迁变,所以,相对性(或测不准定理)便是对物质世界的有效诠释。
同时,科技发展是不断递进的,向权威挑战,突破传统的理论模式,每每导致
新的科技革命。所以,在怀疑一切基础上的创新,被事实证明有正面价值,因
而,质疑便积淀为现代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亦不可避免地折射到对净
宗文化的态度上。重逻辑、重实验的思维定势便加大了对超情离见的念佛法门
的难信程度。所以在当代信仰净宗者中,文化程度不高者,比受过现代科技教
育的知识分子的比例高,女性比男性的比例高,这种格局与思维方式的变迁相
关。
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净宗弘传在当代的基本格局。现代弘法人士应效法净
宗祖师,在保持净宗理念纯洁性的前提下,针对现代社会特点与现代人的根机,
善巧方便地构建现代人的净业修持模式。注重以身弘法,用自己的德业为世人
树立人格风范,以自己的净业成就感召众生,令其迷途知返,就路还家,信愿
持名,求生净土。以自己的学识,敷陈净宗渊深浩博的义理与境界,令现代人
在净宗无尽法藏中,随机各获法益。"愿将东土十方界,尽种西方九品莲。"在
当代高树净宗法幢,令净宗文化成为21世纪导航世界文明的普世文化,如是或
可真报佛恩于百千万亿分之一。
(摘自魏磊著《净土宗教程》)邓杰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云斋】
开办初衷:慈云斋为一提倡素食专栏,其中还介绍一些素菜谱等等。菩萨
以慈悲为本,不食众生肉乃长养慈悲心的方便。本栏目倡导不杀生,又为民众
指出一健康长寿之道。
-------慈云斋版主:无尽灯合十girl_yahoo@163.net
慈云斋(4)
物我同来本一具 幻形分处不分神
如何共嚼娘生肉 大地哀号惨煞人
放 生 功 德 甘 露 妙 雨 (索达吉堪布)
附: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
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
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
口意善业、经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华严经》云:"诸恶
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故,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
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
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已经发菩
提心的人都不可缺少。因为释尊所说八万四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
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是故仅发救护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
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唯发起饶益心,犹胜供养诸如来。"
而一切众生最所珍护的也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
最大的恩德,无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份中
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及理证,对此
作一较全面的阐述。
# 杀生报应
在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的罪过最大。如经云:"杀生之上无余罪,十
不善中邪见重。"《戒杀放生文》云:"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华
智仁波切根据佛经而云:"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故无论杀庞大众生或是
渺小众生,自己必须还偿五百次生命,恭请杀业严重的人,想想你在来世需要
偿还多少个自己的宝贵生命,如是你还愿意杀生吗?在《正法念处经》中说:
"设使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如是则当思维,一中劫有多少万年,此
人何时方能解脱?!莲池大师云:"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旦无常,
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冤冤对报,命命填还,
还毕为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
感也。"
我们杀任何一个众生,自己死后即变成这样的众生,而会遭受到同样的厄
难。《楞严经》云:"以人食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
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
死。"在《宝积经》中有一公案: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想吃羊肉,但又怕儿子反
对,就打妄语说他家的风水好,是由于田边大树上的树神保佑,因此,必须杀
羊供神。其儿子信以为真,在树旁建一座小庙,并杀羊供养树神。不久那富翁
死了,因说妄语和杀生报应,堕入恶趣成羊。第二年儿子又要杀羊祭神时,恰
好选中了其父托生的那只羊。此羊咩咩叫着,死也不肯被牵出去,正伏在地上
时,门外来一罗汉,说明前世因缘,并加持主人也能看见其父转生为羊的经过。
此时,儿子十分懊悔,就摧毁神庙,从此断恶行善,永不杀生,恒作放生,并
礼敬三宝,深信因果。
又佛经中有一故事,目犍连和德生比丘曾经至海边时,见一人全身炽燃火
焰,口出大哭声,周围有无数饿鬼执持燃火之弓箭,向他射刺。目犍连以神通
观察因缘,此人前曾为一猎人,杀生极多,故其生时多年受苦,死后即堕地狱,
难以解脱。
其余经中有另一故事,昔日舍卫国毗卢择迦王率领军队,至释迦族聚落,
杀害八万释迦族人,彼时,佛观其因缘,为往昔释迦族人当渔夫杀害众鱼类的
果报,毗卢择迦王和其大臣为当时二大鱼的转世投生。
所以,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前世和后世,但自己杀生的恶业恒时跟随着,
一旦因缘成熟时则会现前其果报,若得天眼神通,则定会注意取舍因果。《百
业经》云:"有情之诸业,百劫不坏灭,缘合应时际,其果定成熟。"诸契经和
毗奈耶皆云:"诸业纵百劫不亡",智悲光的《功德藏论》云:"空中金翅鸟高翔,
虽不现见其身影,如同有情之诸业,缘会时临定显现。"如是所说的意义是:譬
如金翅鸟飞翔高空时,我们虽不能现见其身影,但此时,并非无身影,只要我
们一直跟随,一旦鸟身下落时就能明见其黑影;同样,我们杀生的恶业或放生
的善业,现在虽然不能现见,但却终不会失坏,何时因缘成熟时便会现前其果
报。
世界上的一切动物,实际上都是好生怕死,与人一样。如《功德藏释》云:
"往昔释尊当国王时,其眷属因田旱祈雨,而杀生供神,此时,国王生悲愍,设
法遮止,而云:瞻洲天旱地干,余供无力,当从吾眷属之中,宰杀千人,供神
求雨。尔时,诸所有臣民,恐惧祈祷,免杀供神。时王曰:汝与余众,本皆相
同,悉爱自命。"有些愚笨的人,见到正待遭杀的牛等牲畜恐怖抵拒而怕死的情
状,不但不加以同情怜悯,反而大发愤怒,非去宰杀不可,此人死后定即堕地
狱。
一切小动物同样具生命,都具苦乐的感受,贪生怕死,与人无有差别,不
能轻易伤害,否则,同样遭受果报。譬如,从前在江苏扬州外城有位农民叫四
六,他喜好整理园圃种植花木,有一天挖土时发现一个蚁穴,内有无数蚂蚁,
因他凶残好杀,从家里拿一盆沸水,直接灌入蚁穴,无数的蚂蚁全被烫死了。
那年八月的一天,他梦中忽然看见无数的蚂蚁爬遍他的全身,醒来时,发现他
全身肌肉有无数红色斑点,次日后,小点都化为红泡,每一红泡里长出一只蚂
蚁,狠咬其肉,病苦难忍,他恐惧哀叫,数日之后便趋死亡。这仅是人世的一
种果报,尚有三恶趣的无量而难忍之苦。故敬请诸君,当思维杀生的不可思议
业感!
本来世上的一切众生,都爱执自己的生命,除地狱众生外,都不愿死亡。
比如某人将待遭枪杀,若有一人,以钱帛赎出或其它善巧方法救出,此人于彼
无疑真正是一个救命恩人,被赎之人此时定会思潮如涌,热泪盈眶,情深如海,
恩重如山,刻骨铭心,万分感激。同样之理,若见遭杀有情而行放生时,也有
如此之德,哪怕仅仅是买一条小鱼。
根据《俱舍论》所述,若有人委托或者随喜他人杀生,则此业被称为积而
未作之业,此人与亲自宰杀者有同等罪过。如果在梦中杀生或误踩足下虫蚁而
致死等,因无有杀害之心故,被称为作而无积之业,无有大罪。曲珠仁波切著
的《极乐愿释》云:"若为三宝杀生,其罪超过余罪十万倍。"故以杀生所得之
资财供僧、或修建寺庙、佛像等,非但无有功德,且有极大过失。又据佛经及
《俱舍论》中说,凡买卖刀、枪、鱼网等用作杀生的工具,买卖双方皆当堕于
地狱,并且在工具未毁灭之前,日日增上无量的罪业。
另据教证,一家人中,如果有一人操持屠夫、猎人等杀生行业,则此家中
人人均当堕地狱一次。若山谷中有一人杀生,则整个山谷不得吉祥。并且一刹
那也不能与此类人接近和交谈,他们到别人家里,也会带去诸多不吉祥事,他
们的物品若带在身上则会消减自己身上三宝加持品的力量,即使仅接触他的影
子也会带来许多不安与不吉祥。
因此,应该守护不杀生戒,此有极大功德,纵不能永断杀生者,也应发愿
一年或一月、甚至一天断杀。不杀有很大利益,从前在圣迦多延所居的城市中
有一屠夫,他受持夜间不杀的戒,次后,因在世杀业所感而生于孤独地狱,白
天在炽热铁室中受苦,但持戒之功德力却使他在夜里,住于天宫,四天女围绕
享受安乐。
明了上述杀生过失后,我们应当在上师三宝前,发坚固誓愿,从今之后,
纵遇命难亦不杀害任何众生。
# 圣者亦受杀生之报
曾经佛在世时,有阿罗汉邬陀夷,给一婆罗门女子说法,后此女子与一盗
贼谋杀了这位阿罗汉,把砍下的头埋在灰坑里。国王发现此事后,捕捉并活烧
了盗贼与女子,并将盗贼的五百眷属处以砍断手足的刑罚。当佛弟子向释迦牟
尼佛请问此事因缘时,佛陀告以从前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
自己的肠子捆住了城市。国王问婆罗门大臣此梦吉凶,婆罗门本知是善梦,然
为自己与五百眷属的利益,答以需大量杀牛供众,当时有一母牛与公牛,国王
本不想杀,而婆罗门儿子坚持应杀,这俩牛因无故遭此横祸而在临死时发了恶
愿,发誓将来报仇并断婆罗门五百眷属的手足。那时的梵施国王即现在的国王,
当时的大臣即现在的阿罗汉邬陀夷,五百眷属即五百盗贼,当时的母牛与公牛
即现在的女子与盗贼。
又有圣者龙猛菩萨布施其头的故事。以前印度的乐行王作太子时,为早日
继承王位,而求龙猛菩萨布施其头,太子先用宝剑,但是如砍在虚空,无丝毫
损伤。龙猛菩萨告以自己的兵器业障已消除,只有往昔割草时杀过一虫,此果
未报,因此只有以吉祥草才能砍下其头,后来果然如是。
大圆满传承祖师贝洛扎那,以前世作比丘时,曾杀过身上虱子,以此果报,
在被迁往到蒋慕茶瓦容后,关在有许多虱子的监狱里。
虽然诸圣者已内证了相应的空性,外境对他们已经无利无害,但在显现上,
仍须感受这如幻的业报,这也是因果真实不虚的又一旁证。
# 杀生毁戒不得成就
皈依三宝的众信徒,守菩萨戒和密乘戒者,千万不能杀生,否则失坏一切
戒律。佛经云:"皈依佛者,真实居士,不依余天;皈依法者,当离害心;皈依
僧者,不随外道。"《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皈依戒三所断者:皈依佛,不
得皈依外道诸天;皈依法,断除损害众生,甚至梦中亦不得害众生;皈依僧,
不依外道伴友。"是故若杀生,则失坏皈依戒,若无皈依戒,则岂有居士沙弥、
比丘、比丘尼等戒?《七十皈依颂》云:"一切虽有律仪,若无皈依则无戒。"
若杀害众生,也定失坏菩萨戒,因根据经论,一切菩萨戒的根本为愿菩提心,
若故意损害宰杀众生,难道还有此心吗?设使无有菩提心的种子,其余善法从
何增长?《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若杀害众
生,则违犯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三条嗔恨总道友和第四条对众生舍慈心之
戒。
无论修显宗或密宗,若杀害众生,则诸佛菩萨不会欢喜,若他们不喜,则
永时不得加持和成就。寂天菩萨云:"若谁安乐诸佛即欢喜,谁遭损恼佛心不悦
生,有情欢喜诸佛即欢喜,损恼有情即伤如来心,若人逼身烈火所烧燃,一切
欲妙不能令心安,若人损恼有情亦如是,更无余法可使佛欢喜。"《普贤行愿品》
云:"众生至爱者生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
是故很多修行人不得成就和不见本尊的根本原因,恐怕是由前世或今生中
伤害有情而来,因此今后应忏悔自己的杀业,立誓从今以后再不作令诸佛不喜
之事,如寂天菩萨云:"是故由我损恼诸有情,所有诸大悲者不喜事,一切现今
各各皆忏悔,所有诸罪愿佛悉鉴宥,为令一切如来欢喜故,从今誓为世间作仆
使,假令众生践我顶上行,至死不报为令汝欢喜。"
吾等大恩根本上师、显密圆融、众生怙主、法王如意宝金刚阿梨晋美彭措
勇列吉祥贤尊者,亦于今年近五千僧俗弟子中,传讲释迦牟尼传,讲到悲苦众
生时,不能自已,哽咽流泣,再三发誓,纵遇命难亦不害任何众生,此时,吾
等众多弟子,亦从内心深处,发誓永远不加害众生之生命!
# 忏悔杀业
咱们应当从现在起尽量不害任何众生,前世或今生所造的杀业,精勤忏悔,
若诚心忏悔,便能消尽恶业,譬如以前印度指王,性情凶残,曾杀九百九十九
人,取每人一指节,拟为项,但因不满千数,想杀释迦牟尼佛时,认识自罪,
内心忏悔,后证得罗汉果位。
若想:前经说杀生住一中劫地狱,此说今生解脱,此二不相违吗?答:此
二不违,前者是指未忏悔者而言,此说以忏悔力能除杀罪之障,便能今生成就。
例如,本来犯死刑罪的人,后来依人力或财力等,此人不但不受死刑,且有改
过悔新,东山再起之机会。同样,依金刚萨垛的誓愿力和自已的悔心力,能除
恶业,也有依靠菩提心进行忏悔的方法。所以杀生深重的人,一心忏悔是最最
重要的呀!
忏罪的方法主要用《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诵百字明及金刚萨垛心咒等极为
殊胜的陀罗尼。《妙臂请问经》云:"如春林火猛焰炽,无余遍烧诸草木,戒风
吹燃念诵火,大精进焰烧诸恶。犹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炽而消溶,若以戒日
念诵光,炙照恶雪亦当尽。如黑暗中燃灯光,能遣黑暗皆无余,千生增长诸恶
暗,以念诵灯能速除。"《猛利三调续》云:"念金刚萨垛十万遍,犯根本誓言
也能清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云:"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不增上罪业。
"《无垢忏悔续》云:"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能清除一切罪障,解脱三恶趣。
"《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云:"若具足四对治力,如法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
垛心咒后,则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净;且今生成办一切所愿之义,来世亦决定
往生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欲之净土。"
如是忏悔者,能得净罪之相,其相即如《准提陀罗尼》所云:"若于梦中梦
吐恶食,饮酪浮等,及吐酪等,见出日月,游行虚空,见火炽燃,及诸水牛,
制伏黑人,见比丘僧比丘尼僧,及出乳,树,牛王,山,狮子座及微妙宫,听
闻说法。
[大悲为要]
《大智度论》说:"慈悲为佛道之根本。"《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于最
初入大乘数,亦以唯发此心安立,后出大乘,亦以唯出此心安立。故大乘者,
随逐有无此心而为进退。"法王如意宝所作的《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说:"沉
溺恶境轮回众,为得究竟安乐地,当负利他心行责,应舍爱自如毒食;此能堵
塞恶道门,此引善趣之福乐,亦得究竟解脱地,切莫多思修此要。"
我们对于放生,不能仅仅当作一件表面上的好事,而应以大悲心为本而放
生,否则实不应理,如宋朝的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爱妾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热
衷于放生,有一天到山林里放生回来,看见庭中一群蚂蚁正在争食掉落的糖,
她一举脚把蚂蚁都踩死了。苏东坡看见后,不禁感慨地说:"你放生是为了慈悲,
原是好事,但是为何独厚禽鸟,而薄待于蚂蚁,这不是真实的慈悲呀!"《劝发
菩提心文》云:"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
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同样道理,对渺小众生也不能轻视,《贤愚经》云:"虽微小罪恶,勿轻谓
无害,火星虽微小,能烧草山积。"《入菩萨行》亦云:"于一刹那造一罪,于
多劫住阿鼻狱,无始生死所积罪,不生善趣何需说。"汉地大德亦云:"万物伤
亡总痛情,虽然虫蚁亦贪生。"若对众生不具大悲心,虽即是僧人或居士等,也
仅是外表形相而已,而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此外要想修本尊法有所验相也需具备为利有情的大悲心,比如,无著论师
在鸡足山苦修十二年,一无所获,未能亲见其本尊弥勒菩萨,气馁下山,于中
途看见一母狗,二足皆跛,腹上遍满小虫,痛苦不堪。无著菩萨因此生起极难
忍猛利大悲,用手去除虫又恐将其杀死,乃不顾狗身烂坏、脓液熏人,闭目伸
舌,欲以舌去添掉诸虫。然舌触到的却是地面,睁开双眼,狗身已不现,而出
现在面前的却是光明赫弈的本尊弥勒菩萨,无著菩萨悲喜交加,请问弥勒菩萨
为何不垂慈悲,十二年中不现真身。弥勒菩萨答言:"非不现身,实我与你从未
分离,只因你业障太深,故不能见。你十二年苦修,业障略薄,今见我幻化之
母狗而生起大悲,业障净除无余,故能真实亲见我身。"
现在在汉地以及国外,人们所造的杀业很重,饭店中菜谱上的花样越来越
新,被食用动物的范围越来越广,制作的手段也越来越残忍,餐桌上成百上千
的生命尸身横陈,真好似一个人间地狱,悲惨世界。而那些杀生烧制的人,何
时能还清这沉重的债务呢?
而藏地雪域是诸佛大悲色相观世音菩萨所化道场的原故,百分之九十八的
人从小就念佛行善,很少杀生,若一家杀了一头牛,全家就会为它发愿念咒,
并请寺院僧人念经超度;当发现有兔、猫、乌鸦等死亡后,人们也会请僧众诵
经超度,然后埋葬。在食肉前,人们习惯上都要念观音心咒七遍或一百遍。在
有人出钱买下将被宰杀的牛羊等准备放生时,卖方也往往会减低价格,作为对
放生的一种随喜。
因此,我们所有皈依佛门者,详细观察自己,自己若不具大悲心,那就成
了一个仅具名相的佛教徒。故应千方百计使自己发起悲心,尽力放生,饶益受
苦的众生。我们哪怕在一个月当中能救一个有情的性命,也有重大的意义和功
德。往昔的诸佛菩萨和高僧祖师们,为了挽救众生的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
乃至生命,据《大智度论》卷十一记载:往昔雪山中,有一仙鸽,生活优游自
在。有一天,鸽见一人,为大雪弥漫而失道,穷厄困苦,饥寒交迫,命在须臾,
鸽见此人,大发慈悲心,即飞行求火,聚薪燃之,为此人烤火取暖;又复以己
身投火自焚,以施此饥人果腹。仙鸽以此功德,后来转世成佛,即释迦如来。
与这些大菩萨们相比,若我们连放生的这一点钱也舍不得,难道还算是发大乘
菩提心的人吗?
# 肉食与素食
在《楞严经》等大乘经典中,佛陀着重宣说了戒杀断肉以及素食的功德。
如《楞伽经》中云:"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佛说十善戒经》云:"啖肉者多病,当行大慈心,奉持不杀戒。"因此在历史
上梁武帝也根据《涅经》等佛经教义,出于慈悲心肠,反对吃荤,著《断酒肉
文》四篇,主张僧尼一律断鱼肉,他又召集三律师入宫会议,使僧尼断肉食素,
从此在汉地佛教徒中吃素成为良好的定制。直到如今在汉地绝大多数寺院的法
师居士都是在坚持吃素,获得佛经所说的无量断肉功德。
但在食肉的问题上,藏地及奉行上座部的东南亚地区与汉地有着不同的传
统习惯,又均有教证依据,欲解释此现象、推知佛经的深奥意义,应根据具德
上师的教言、清净的传承、以及广大的智慧,以此方能了知各种经论的不同破
立之处。
有人以为藏地食肉是密宗风行所致,事实并非如此。确实基于密宗最高的
见地,吃肉与双运、降伏等一样皆属于密宗的最高行为,但这仅对于证悟很高
的瑜珈师而言,非一般凡夫所能企及。如大成就者帝洛巴常吃生鱼,那洛巴对
此未生起邪见,如理依止后,也获得了究竟成就。又如汉地济公和尚一生吃肉
喝酒,然人们依然推崇其为圣者的权巧示现,而未敢讥侮或效仿一样。藏地佛
教徒食肉的习俗,即是基于高原地理不长庄稼的客观现实,以本师释迦佛在别
解脱戒中的方便开许为根据而形成的。
如印度律宗祖师功德光和释迦光在各自所著的《律经根本律》与《毗奈耶
三百颂》中都开许食用三净肉。又《毗奈耶经·药事品》中云:"世尊告,不得
食用非清净之肉。"《律仪经》云:"观察钵中之鱼肉等,若非人肉等,则可食
用。"印度阿梨巴西在《中观精华论》中云:"声闻乘论中,开许三净肉,食亦
无过失,已成精等故,如乞食无过……。食肉非有过,时众无害故。"《中观精
华论释》中亦云:"大悲怙主释尊者,于大乘经典不仅未开许食肉,且云遮止。
小乘经中食用三净肉亦说无过失。"此三不净肉,多数智者根据《律仪颂》中"
利众如来云:故意宰杀肉,或见或闻疑,其肉不得食。"一偈解释为或见或闻或
疑为我杀者,但也有些论典说凡是为食肉而宰杀者,全为不净肉,如释迦光论
师所著的《毗奈耶具光论》云:"不食故意宰杀之鱼肉等,若杀或劝杀、及随喜
杀者,虽是三净肉,但故意宰杀乃无慈悲心故,亦非合理,不得食用,余肉乃
无遮也。"
但大乘经论对食肉作了严格的遮止。如《大象力经》、《大云经》、《涅
槃经》、《指经》、《楞伽经》、《善臂请问经》以及中观等论中广说了食肉
的过患。在《楞伽经》中佛告大慧菩萨:"大慧,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
种。今于此时,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又如经云:"何人食
用肉,先堕饿鬼众,后堕号叫狱。"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说声闻乘开许三净
肉亦是不了义的抉择,因要引食肉者渐次入佛门故,并引《楞伽经》说明。萨
迦班智达的《辩三戒论》云:"声闻可食三净肉,若彼净肉不食者,是乃提婆之
禁行,大乘经论遮食肉。"藏地全知果仁巴在《辩三戒论释善解佛意疏》中亦作
如是宣说。
但是,有些寡闻无智的人,认为吃肉的全是外道,或因此而戒律不清净,
这却是一种偏见。难道佛陀在小乘经典中开许食用三净肉,于是这些经典也成
了外道书籍吗?如今佛教信徒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泰国、不丹、斯里兰
卡、缅甸等佛国的教徒们,不仅是居士食肉,出家人中也少见素食者,那这些
国家的所有僧俗,全是戒律不净者吗?这是否仅是一个坐井观天的精彩故事呀!
又有人认为只有汉地显宗崇尚素食,藏地学密者则全是食肉的,其实不然,
除食用三净肉者外,藏地还有相当一部分僧众与居士倡导并奉行素食。五明佛
学院每当打斋供僧时,总要准备一大锅素饭,以方便藏汉两族吃素的僧众。在
四川省红原县,有一活佛,在他第一世时,发愿七世中不进肉食,现在是第二
世,从小见肉就哭泣不已,至今已成年,戒肉茹素依然如故。
若有人想:"汉地《梵网经菩萨戒本》中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
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食肉教徒对此经作何解释?"殊不知在藏地所传的两
种菩萨戒,均有别于汉地,为属于由龙树、无著二大菩萨所传的瑜珈部。龙树
菩萨的甚深见派中有十九条重罪,八十轻罪;无著菩萨的广大行派中有四重罪,
四十六轻罪,在其戒条中,虽未见开许处,但也未见遮破食肉。另外,《梵网
经》中此不食肉戒列为四十八轻垢罪之一,非犯根本重罪,与"别请僧"、"不行
救赎"、"懈怠不听法"等轻垢罪并列,此后三条均极易犯,并未见重视,独重视
此不食肉戒似亦非应理。若想:食肉过患既堕恶趣,则应非轻罪耶?答:这也
不一定,因此食肉过失虽堕地狱,然仍较易忏悔清净。又如《宣说轻重罪经》
说:"比丘犯一白衣轻罪,亦需在复活地狱受八万年苦。"
依据错那·西绕桑波的《毗奈耶根本论日光疏》所述,在末法时代,能保
持根本戒不犯,即为戒律清净。法王如意宝的《教诲甘露明点》也云:"根本堕
罪与自续,常非并存为净戒。"于食净肉者来说,别解脱戒未犯,菩萨戒中依
《梵网经》也只犯轻垢罪,且此轻垢罪通过忏悔也即可清净。如汉地共称的清
净比丘中,也有午后食饭或懈怠不听法者。是故,无论守持何戒,应以戒体之
轻重为主,不能仅看表面形象。如今见他人犯根本重罪,不觉有过,对犯轻罪
者,却极为见怪,并立为破戒,如是判断,是否应理,尚请三思!
综上所述,戒肉茹素有无量的功德,食肉则有极大过患,但在藏地,佛教
徒食用三清净肉于菩萨戒与别解脱戒均不为破,更不等同于杀生与外道的行为。
所以,以藏汉为主的所有佛教徒,应该团结和合,互相尊重,不得诽谤,应知
都为释尊所传下的清净教派,都有解脱道。广学实证的人,由此可证藏汉互通,
显密不违,各派圆融矣。
# 吉庆佳日宜戒杀放生
放生有许多的功德,能使诸事呈吉祥,莲池大师云:"戒杀之家,善神守护,
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俱陈。"杀生则广积怨业,并
使宿世所累积的福寿逐渐消减毁灭,故每当逢年过节、庆贺生日、或喜庆婚礼、
生意开业、宴请宾客等吉庆佳日,皆应广行放生,而不应于此时宰杀生灵、暴
殄天物,广行杀业。
原本是喜庆吉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逢年过节则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人
事兴隆、诸事吉祥,为何反而于此时广杀生灵,埋种祸根?世人肆意宰杀生物,
残忍成风,致使冤孽重重,天也不喜,故有水火饥馑以及刀兵,普庵祖师《戒
杀文》云:"三荒二旱,为人岂不思量?"
生日庆贺则希望父母以及自己福寿绵长、离苦得乐,正应当为己为父母放
生持斋,增福延寿,为何反而于此时顿忘父母养育之恩,而杀害生灵,徒增罪
业?上贻累于双亲,下不利于己,本欲求生,反倒伤生,本欲长命,反倒丧命。
以前有一位大官的太太,她的生日来临时准备大宴宾客,买了大批的鸡鸭猪羊
鱼虾水产等,但当杀鸡宰羊时,她的魂魄附在了这些被杀动物的身上,痛得她
大声叫喊,在床上滚来滚去,比死还难受,这时候她突然觉悟到禽兽被杀时的
痛苦和内心的怨恨,只是不会讲话,不会用言语表达而已。最后她觉悟到,今
后一定要戒杀放生,不再屠杀禽兽以满足自己的享受。后来,这位夫人享寿高
年,这都是因为她一念慈心改恶迁善的缘故。
婚庆之日,原本希望来日能够家庭和睦,得生贵子,为何反而与理相悖,
于生儿育女之始而广行杀生,致使婚后多争斗烦恼,甚或关糸破裂,其后所生
之子也多凶煞疾病,或至夭折,试问其婚礼是否吉祥?慈寿禅师戒杀放生偈云:
"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
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生意人则期望开业大吉,往后财源茂盛,为何反而于此时屠杀生灵,使怨
声载于道,生财之日而广行灭杀之业,试想开业是吉抑或是凶也?所为是得利
抑或是失利乎?《楞伽经》中云:"为利杀众生,因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
堕叫唤狱。"古人云:"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债有谁知,披毛戴角古今
还。"又《大智度论》云:"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
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又不
杀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好杀之人。有情动物皆不喜见之。若不好杀,一
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不杀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
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
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
同样,超度亡灵、丧礼或消灾免难皆应戒杀放生以祈福,而不应背道而驰,
徒增亡人之业障,《地藏经》云:"阎浮提人,命终之后,慎勿杀害,拜祭鬼神,
无丝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应得超
升,遇此阳眷杀生,反落恶道,何况不修之人?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
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如是祈
祷上师住世也应广行戒杀放生,以增众生善业,消减恶业,以期感上师长久住
世,广利群生!
# 放生增福延寿命
若想长寿,则应放生,《放生赞》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
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又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
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
富足和智慧广大。"其中长寿和无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余五德之助
缘。世亲论师说:"释放遭杀众,如是赐生命,断除害有情,获得长寿命,护士
医师者,施药不损众,即成无病者。"
有些病人,以前世或今生杀业报应,医生也无法治疗,若立即放生,便有
痊愈者。杭州有一个打鸟为业的人,背上突然长疮,大夫无能为力,此时自己
知道是今生杀生果报,于是发誓不再杀生,并作放生,此后诊治便有了效力而
逐渐痊愈了。在藏地也有很多被医生诊断为必定死亡的病人,若家人去放生、
念经,就有逐渐恢复生命的希望。尤其是医生不能诊断的怪病,均是自己前世
或今世杀害众生的业感现前,此时,惟有放生为好。
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
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
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
人之过失也。"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发誓愿:
从今之后,饶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舍弃一切世间俗事。当夜,观世
音在梦中示现对他说:"你昔日杀业重,今得短命报,幸好此时,能发坚固誓愿,
惟有放生可以延寿,且可增福禄。"他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全家戒杀,常常放生,
其病体终于痊愈了。确实,放生者现见其延寿,最近藏地炉霍县有一位牧民,
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过很多医院,皆无效益,后来有一位僧人打卦说她前
世杀生极多,若不放生,则短命多病。此后她发心放生,便成无病无苦,如今
她特别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
若遭遇严重之疾病而接近死亡寿尽之时,只有放生,才能延寿无病。从前
苏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当看见村中的小孩们捕
捉玩弄鱼鸟等动物时,他就致力劝止并给钱以放生,他平时劝人说:"少年时,
必须培养爱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养成残人好杀的坏习气。"他如是于一
生中劝人行善断恶,后来得重病将死时,于自己觉知的境界中圣尊告诉曰:"你
平生放生,有极大功德,将可增福延寿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复活,九十七岁时
无病善逝。
同样近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由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说,他只能活三
十一岁,若能放生诵咒,尚可延寿,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护生,今已五
十岁。还有相同的实事,从前有一位屈师,到市镇去买一条赤色鲤鱼放生,后
来屈师生病时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并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
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他救鲤鱼时四十八岁,后来活到六十岁。所以,
在人间寿命不长的人,应当发心放生,才能增福长寿。
在佛教徒中,深信因果是十分的重要,感应也是非常地奇妙,目前有很多
出名医师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宁市有一位医生,她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她
的家里挂满了省市中央、及国外经其治疗而痊愈的病人敬献的锦旗,以感谢表
彰其医术的高明,现在她已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恩人。我问过经她治愈的那些
人,他们都说,经医疗无效时,这位医生就劝我们放生、念经等,遵照嘱咐,
广行放生等善行后,身体就痊愈了。当我听到此语时,对佛语更加生起定解。
所以放生也是一种特异功能的治病方法。
相反,杀生则是短命多病的唯一直接之因,本来能活久时的人,若喜欢杀
生,则成短命,藏地阿梨阿旺扎巴云:"若行救命放生者,短命亦成延寿命,若
杀鱼蛇等含生,长寿者亦成短命。"自古以来,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
我们若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己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戒杀放生,
则一切事必能吉祥如意,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
全知华智仁波切亦云:"恒时行善放生者,护法地神常佑彼。"《护生的故事》
云:"如影随形,古今善恶报应,昭昭分明,感应事迹,历历在目,尚有何疑?
"
# 吉庆佳日宜戒杀放生
放生有许多的功德,能使诸事呈吉祥,莲池大师云:"戒杀之家,善神守护,
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俱陈。"杀生则广积怨业,并
使宿世所累积的福寿逐渐消减毁灭,故每当逢年过节、庆贺生日、或喜庆婚礼、
生意开业、宴请宾客等吉庆佳日,皆应广行放生,而不应于此时宰杀生灵、暴
殄天物,广行杀业。
原本是喜庆吉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逢年过节则希望来年五谷丰登、人
事兴隆、诸事吉祥,为何反而于此时广杀生灵,埋种祸根?世人肆意宰杀生物,
残忍成风,致使冤孽重重,天也不喜,故有水火饥馑以及刀兵,普庵祖师《戒
杀文》云:"三荒二旱,为人岂不思量?"
生日庆贺则希望父母以及自己福寿绵长、离苦得乐,正应当为己为父母放
生持斋,增福延寿,为何反而于此时顿忘父母养育之恩,而杀害生灵,徒增罪
业?上贻累于双亲,下不利于己,本欲求生,反倒伤生,本欲长命,反倒丧命。
以前有一位大官的太太,她的生日来临时准备大宴宾客,买了大批的鸡鸭猪羊
鱼虾水产等,但当杀鸡宰羊时,她的魂魄附在了这些被杀动物的身上,痛得她
大声叫喊,在床上滚来滚去,比死还难受,这时候她突然觉悟到禽兽被杀时的
痛苦和内心的怨恨,只是不会讲话,不会用言语表达而已。最后她觉悟到,今
后一定要戒杀放生,不再屠杀禽兽以满足自己的享受。后来,这位夫人享寿高
年,这都是因为她一念慈心改恶迁善的缘故。
婚庆之日,原本希望来日能够家庭和睦,得生贵子,为何反而与理相悖,
于生儿育女之始而广行杀生,致使婚后多争斗烦恼,甚或关糸破裂,其后所生
之子也多凶煞疾病,或至夭折,试问其婚礼是否吉祥?慈寿禅师戒杀放生偈云:
"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
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生意人则期望开业大吉,往后财源茂盛,为何反而于此时屠杀生灵,使怨
声载于道,生财之日而广行灭杀之业,试想开业是吉抑或是凶也?所为是得利
抑或是失利乎?《楞伽经》中云:"为利杀众生,因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
堕叫唤狱。"古人云:"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债有谁知,披毛戴角古今
还。"又《大智度论》云:"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
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又不
杀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好杀之人。有情动物皆不喜见之。若不好杀,一
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不杀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
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
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
同样,超度亡灵、丧礼或消灾免难皆应戒杀放生以祈福,而不应背道而驰,
徒增亡人之业障,《地藏经》云:"阎浮提人,命终之后,慎勿杀害,拜祭鬼神,
无丝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应得超
升,遇此阳眷杀生,反落恶道,何况不修之人?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
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如是祈
祷上师住世也应广行戒杀放生,以增众生善业,消减恶业,以期感上师长久住
世,广利群生!
# 放生增福延寿命
若想长寿,则应放生,《放生赞》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
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又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
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
富足和智慧广大。"其中长寿和无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余五德之助
缘。世亲论师说:"释放遭杀众,如是赐生命,断除害有情,获得长寿命,护士
医师者,施药不损众,即成无病者。"
有些病人,以前世或今生杀业报应,医生也无法治疗,若立即放生,便有
痊愈者。杭州有一个打鸟为业的人,背上突然长疮,大夫无能为力,此时自己
知道是今生杀生果报,于是发誓不再杀生,并作放生,此后诊治便有了效力而
逐渐痊愈了。在藏地也有很多被医生诊断为必定死亡的病人,若家人去放生、
念经,就有逐渐恢复生命的希望。尤其是医生不能诊断的怪病,均是自己前世
或今世杀害众生的业感现前,此时,惟有放生为好。
佛经云:"虽有杀百人百马之罪,若放一众生,清净彼罪障。若放十三众生,
净除万劫之罪障。若有众生尽寿命,为彼作放生,延长其寿命。若三日内必定
死亡,即放十三众生,此人能延寿三年。若杀害已经放生过之众生,则有杀百
人之过失也。"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太守,身患重病,正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发誓愿:
从今之后,饶益一切有情,忏悔自己的业障,舍弃一切世间俗事。当夜,观世
音在梦中示现对他说:"你昔日杀业重,今得短命报,幸好此时,能发坚固誓愿,
惟有放生可以延寿,且可增福禄。"他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全家戒杀,常常放生,
其病体终于痊愈了。确实,放生者现见其延寿,最近藏地炉霍县有一位牧民,
多年患疾,十分痛苦,去过很多医院,皆无效益,后来有一位僧人打卦说她前
世杀生极多,若不放生,则短命多病。此后她发心放生,便成无病无苦,如今
她特别相信因果,每年皆捐款放生。
若遭遇严重之疾病而接近死亡寿尽之时,只有放生,才能延寿无病。从前
苏州有一位王大林,他具有大慈大悲心,常常放生,每当看见村中的小孩们捕
捉玩弄鱼鸟等动物时,他就致力劝止并给钱以放生,他平时劝人说:"少年时,
必须培养爱惜仁慈物命的美德,不可令他养成残人好杀的坏习气。"他如是于一
生中劝人行善断恶,后来得重病将死时,于自己觉知的境界中圣尊告诉曰:"你
平生放生,有极大功德,将可增福延寿三十六年。"因而得以复活,九十七岁时
无病善逝。
同样近有一位叫果才的藏族人,由很多空行母等具神通者说,他只能活三
十一岁,若能放生诵咒,尚可延寿,他立即放生甚多,每年放生护生,今已五
十岁。还有相同的实事,从前有一位屈师,到市镇去买一条赤色鲤鱼放生,后
来屈师生病时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并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
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他救鲤鱼时四十八岁,后来活到六十岁。所以,
在人间寿命不长的人,应当发心放生,才能增福长寿。
在佛教徒中,深信因果是十分的重要,感应也是非常地奇妙,目前有很多
出名医师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宁市有一位医生,她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她
的家里挂满了省市中央、及国外经其治疗而痊愈的病人敬献的锦旗,以感谢表
彰其医术的高明,现在她已是成千上万人的救命恩人。我问过经她治愈的那些
人,他们都说,经医疗无效时,这位医生就劝我们放生、念经等,遵照嘱咐,
广行放生等善行后,身体就痊愈了。当我听到此语时,对佛语更加生起定解。
所以放生也是一种特异功能的治病方法。
相反,杀生则是短命多病的唯一直接之因,本来能活久时的人,若喜欢杀
生,则成短命,藏地阿梨阿旺扎巴云:"若行救命放生者,短命亦成延寿命,若
杀鱼蛇等含生,长寿者亦成短命。"自古以来,放生转短命为长寿者,不胜枚举。
我们若能时时以慈心推及物类,自己做到戒杀放生,又广劝他人戒杀放生,
则一切事必能吉祥如意,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的"吉神佑之,福禄随之。"
全知华智仁波切亦云:"恒时行善放生者,护法地神常佑彼。"《护生的故事》
云:"如影随形,古今善恶报应,昭昭分明,感应事迹,历历在目,尚有何疑?
"
藏历丁丑年四月三十日
公元一九九七年六月五日
放 生 仪 轨 甘 露 妙 药
顶礼根本上师足!
把所放之众生置于一处,大众一起诵念:
⒈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⒉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⒊供养偈(一遍)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于诸佛菩萨:
诸佛菩萨垂念我, 乃至究竟菩提果,
此等众生作供养, 祈以悲愍而纳受。
⒋心经(一遍)(经文请参考早晚课诵)
⒌诵佛菩萨名号(各三或七遍):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宝月莲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法海雷音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法海胜慧游戏神通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
宝髻佛
顶礼、供养、皈依文殊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弥勒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观音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除盖障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金刚手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普贤菩萨
顶礼、供养、皈依虚空藏菩萨
⒍诵咒(各数十遍或一百零八遍):
释迦牟尼佛心咒:嗡摩尼摩尼玛哈摩那耶娑哈
观世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叭美吽啥
弥陀心咒:嗡阿末德瓦阿依斯德吽啥
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
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
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⒎回向文(一遍):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若时间充裕,能诵念《普贤行愿品》中偈颂 部分(从"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到"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终)与《大圆
满基道果无二之发愿文》,则最为殊胜。
注意事项:
① 时间:放生在每月初八、十五、 二十五、三十或佛菩萨的纪念日较为
殊胜,尤其在神变月(农历正月)的功德更大。但也可以不定期放生。
② 地点:宜在放生池、以及远离捕杀之水域、山林等尽量能使所放众生生
存悦意且能长寿之地。
③ 类别:虫类、鱼类、飞禽、畜类等,所放众生之躯体越大,则所获之功
德也越大。
④ 方式:动作轻柔,若有甘露丸、解脱丸等则预先化于水中,在放生前洒
在所放动物上。用密宗《系解脱》在其上方加持则更为殊胜。
⑤ 发心:应发利益众生之清净心,一心一意为其获得暂时之安乐及究竟之
解脱而祈祷。
本来各种放生仪轨颇多,且各不相同。如汉地有的为念香赞、水文、大悲
咒、心经、往生咒、传皈依、诵佛号、心咒、回向等;美国等西方放生时多数
为皈依诵咒、回向等的简略仪轨;藏地有皈依后,在所放众生之顶上以酥油画
月像,以供养诸佛菩萨,然后诵六度偈,以及长寿咒后回向。此仪轨为依高僧
大德之窍诀而作,简单且又完整,适用于显宗密宗以及藏汉各族,且具无量加
持也。以此善根,回向无边众生,并愿诸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
丁丑年四月 索达吉作于五明佛学院南方摩尼宝洲。
-----------------------------------------
慈云小谱
# 三丁玉米(松子玉米)
特色:此菜色泽艳丽,口味鲜香,含多种营养成份。
主料:玉米粒200克,青豆30克,胡萝卜40克,泡开香菇3朵,素虾仁(酡
仁)4粒(用其它魔芋制品亦可)
调味料:精盐1/2小匙,味素1/3小匙,香油1小匙
制法
1、将原料(主料)用开水氽烫捞出沥干水份。
2、炒锅内加入500克花生油(色拉油),油温升至温热时放入主料过油捞
出沥油。(家庭制做此步骤可以略不用)。
3、炒锅烧温热,加入适量底油,投入主料及调味料,炒匀,加入水淀粉勾
芡,淋香油出勺装盘。
# 锅贴鱼
特色:此菜色金黄,味有鱼香,口感鲜香嫩。猴头菇营养成份丰富,含较
高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食疗保健佳品。
主料:水发猴头菇400克,鸡蛋3个,花生油1000克
调味料:姜末5克,精盐5克,味素6克,面粉50克,黄酒10克,香油5克,
太白粉(淀粉)50克
制法:
1、将水发猴头菇挤干水分,剁成泥茸,放入大碗中加入鸡蛋1个,姜末、
盐、味素、黄酒、香油、淀粉搅拌均匀入味,制成十份椭圆型鱼饼,逐个下热
油锅中炸至两面金黄,捞出沥油。
2、炒锅上火,下花生油,油温升至温热时,再将鱼饼逐个沾上面粉,(鸡
蛋2个打散)滚匀鸡蛋液,下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色捞出沥油、改刀、切成条状
装盘即成。
# 素荷蛋(素荷蛋三明治)
主料:豆腐皮包张,土司面包
配料:
1、老豆腐2块(中华豆腐一盒),奶粉3汤匙,盐1小匙,胡椒粉少许
2、胡萝卜磨成泥茸,盐少许
调味料:油1汤匙,姜丝1汤匙,酱油(酱油膏)1汤匙,糖1/3汤匙,黑醋
1/3汤匙,
素高汤1碗,太白粉水1/2汤匙
制法:
1、豆腐皮剪成10厘米圆片,将配料1拌匀取一份抹在豆皮上,中间放配料
2捏成半圆形
2、锅热放入油,小火将素蛋煎至金黄即可。
3、锅热入油爆香姜丝,加入调味料烧开,太白粉水勾芡,淋在素荷蛋上。
(夹上土司面包即成素荷蛋三明治)
# 竹笙豆脑
材料:竹笙半兩、豆脑1碗、柳松菇(罐头)1罐、胡萝卜1小块、芹菜末
少许、香菜少许
調味料: 盐少许、味素少许
其他: 香油少许、太白粉水1大匙
做法:
1、豆脑蒸熟,胡萝卜切片,竹笙泡软洗淨切成小段。
2、將高汤煮滾,放入竹笙、柳松菇、胡萝卜片一起煮熟,再加入调味料和
太白粉水勾芡。
3、將1蒸熟的豆脑放在大盘里,再倒人煮熟的竹笙汤,最后撒上芹菜末和
香菜、香油即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身专栏】
人鉴(1)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亦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
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於心,
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此诗於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
不归於天地鬼神矣。
再玉其勉之
释印光书
忠
凡处事接物能够尽心尽职的,都叫做忠。忠在从前君主时代,是臣对君言,
现在民主时代,是民对国言。今日我们说尽忠,即是爱国。人能对爱国之道,
尽心无欺,则举心动念,全不为自己身家起见。古来伟人能够造成大人品,大
概都是从万死一生中来的。平日不避豪强不惜名位,或委屈济事而非阿附,或
执法不回而非矫激,他们早已把此身献给了国家,所以凡所作为,都是忠的表
现。
这个忠字,质的方面,从前的对象是君主,现在呢,是连自己也计算在,
浑然一体,忠的意义更为深刻了。量的方面,从前的范围局限于君臣之间,现
在呢,是扩大到国界最后的边沿,凡尽纳税义务和享国民权利的人,无论男女
老幼,不分富贵贫贱,都有他们应尽的忠忱了。可见现在,伦常的意义,在质
在量,都比以前重大得多。言忠,应扩充而为全民对全国的忠。言节,应扩充
而为男女双方都应遵守的节。此外言孝、言悌、言信,也都应比以前更加扩充
的去解释。
例子:
矢忠诚寇仇景服
郭子仪讨平安禄山,收复长安,再造唐室,功盖天下,鱼朝恩等诽谤他,
他逢皇帝的诏来到马上就上道,一点也不观望,因此谗间不能行。回纥吐蕃等
三十万人侵入醴泉,京城大震,他单骑入虏营,开诚面谕,回纥下拜,即日退
兵。朝恩使人发掘子仪父墓,他入朝的时候,中外惧有变。帝唁问,子仪哭道,
"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兵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发先臣之幕,这是天谴,
不是人患。"朝恩尝约见,元载预先警告,部下也要随从,他一概不听,只带着
家童前去。朝恩问,"车骑何少?"他将所听到的话告知朝恩,朝恩感动了,下
泪说,"非公长者,得无见疑!"田承嗣向来很不安分,他的使者一到,承嗣西
望下拜,指着自己的膝盖说,"兹膝不屈於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盘踞着
汴州,把公私财赋遏住;但对于郭子仪所运的财币,非但不敢阻留,反派兵卫
送。他部下有宿将数十人,都是王侯,一任他颐指进退,有如部曲;幕府中六
十几人,后来都做到将相,可谓知人善任了。八子七婿皆贵,孙辈数十人来到
问安,也不能尽识。后代多以功名显。这都是他的盛德所致。
耽逸乐百姓相轻
崔荛,亦是唐朝人,任观察使时,只知享受,不亲政务。人民来诉旱荒,
他指着庭前的树说,"这里还有叶,那里会旱?"喝叫打逐出去。大众动怒,要
驱逐他。他逃到民舍,口渴求饮,百姓将尿给他饮。看老百姓将便溺当水,和
崔荛将叶比苗稼,这一场恶作剧,到底是谁之过?后来崔荛的官职,终于被朝
廷革去了。
孝
孝是良心之本,人格之基。如果一个人对于父母不能尽孝,就可以断定这
个人对于社会国家也不会有伟大的建树。因为忘本之人,天良已丧,哪里来的
公忠之心,廉洁之德?所以世间不患无才干,而患无真性情,不患不能为人父
师,而患不能为佳子弟。古之人说得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一片孝心
端的是在一家则一家平,在一国则一国平。所有一切服务社会公忠体国的公德,
务要彻底地从孝道建立起来。这实在是仁根的第一透露第一萌发处,只要在这
里养得活,便能够枝附叶贯地千花万朵俱森发了。罗氏训世编说,"孝子事亲,
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警惧心,不可使吾
亲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悔心。"至于老的,病的,鳏寡的,贫乏的,这四
等父母待孝更切,他们的怨气更足动天。要晓得孝的理虽有一定,孝的事却无
一定,只要我们与理见得明,自然都能随事如法了。
例子:
冒霜雪扶棺跋涉
薛某,字道颐,少年丧父,事母极孝。周天和年间,袭爵虞城侯,官至考
功侍郎。母病死,扶棺归葬。时深冬极寒,他披麻赤脚,冒犯霜雪,自京回到
夏阳,五百几十里途程中,脚冻趾坠,疮血流漓,朝野为之伤痛。帝令回朝,
他屡请终丧,不许。到京朝见。帝见他毁瘠过甚,改容对群臣道,"我见薛 哀
毁,不觉悲感伤怀!"薛后竟因不胜伤感而卒,高祖闻知,当庭流涕。他做了一
世的清官,死的时候,并无余蓄。他的行为,今人或者以为太过,且再看杨埔
的事。埔辞亲入川,访无际大士,在路上遇见一老僧,问他到哪里去,回答访
问无际。僧说,"不如见佛。"问,"佛在何处。"僧说,"你只要回家,见有倒屣
披衣的便是。"他赶回家去,暮夜敲门。老母欢喜,披衣倒屣走出来,正是老僧
所讲的佛状。他一见惊悟,自此尽力孝亲。
藏热饭累母奔波
徐姓兄弟二人,龙游人,住处相隔十几里。相约共同养母,五日一轮。兄
极贫,有一次,轮到他供母,缺了两天,对母说,"食乏且往弟家。后当补缺。
"母到弟门,不肯纳,说兄供未满。母将兄意说了,仍被拒绝。母听见饭熟,乞
稍止饥。弟密使妻将饭放在床上,将被覆盖。母只得含泪还兄家。忽雷电交作,
妻在门死,夫在堂死。按胡庭桂任铅山主簿时,严禁制私醋,有女人诉姑(婆
婆)私酿,庭桂诘问,"你事姑孝麽?"答"孝。"桂说,"既孝可带姑受责。"既
以私醋律鞭妇。安得庭桂也给这一对忤逆男女一顿皮鞭,免他们惨死也好!
(崔新输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信因果】
生死关全书(1) 自序、缘起、大纲目录
自序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①"《楞严经》云:"淫心
不除,尘不可出。②"儒经亦云,君子之道,造端夫妇,男女居室,人之大伦,
少时戒色,非礼勿视。故知淫为万恶之首,乃佛儒二宗共重也。
《圆觉经》又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③"故知轮回三界,以爱为本,往返六道,以淫为基。亿劫沦溺,依色而住,兆
载修行,除欲为先。人身难得,岂可为臭皮囊所役?佛法难闻,岂甘为粉红骷
髅之奴?当念宿世曾为女子,懵懂愚痴,便好男人体;今生转为男身,颠倒迷
昧,又爱女人体。天眼视之,何等可耻?宿命知之,尤觉可笑!随在觉其污,
爱欲则无从生,堂堂大丈夫,岂可殉色而忘己?
然法门无量,皆应众机,顿渐权实,应病予药。故佛戒释子,全断淫欲,
居士菩萨,严制邪淫。从急全断,从缓渐断,急则究竟,缓为方便。不以方便
纵逸而贪欲,不以究竟难达而退却。须思人居万物之灵,六道众生之首。勿于
此成佛菩萨清净之身,生此不净龌龊之想;勿于此辗转互为六亲眷属,萌发藏
污纳垢之念。念头方动,善神远离,天怒地瞋;淫心一起,众仙唾弃,菩提道
失。故儒经训以,男室女家,慎独无邪,十目指视;佛经教以,男父女母,色
如毒鸩,九想不净。无不使人去染成净,舍妄为真!
夫淫欲之祸,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邪淫之害,诸祖语录,句句皆真。念
佛求生,乃弥陀之本愿;断除爱欲,乃释迦之本怀。盖此二法,涵尽经藏,末
法舍此二门,不出三界。梦东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
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净心之要,无如念佛。④"然与人行淫,净法何在?
净心不成,如何得生?蕅益言:"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
⑤"是以中峰云:"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⑥。"诚斯良言,岂能轻忽?
情海难了,难了能了真豪杰;色欲难断,难断能断真丈夫。贪须臾之欢娱,
多生之罪孽无穷;享顷刻之爱恋,多劫之冤债无尽。色相本空,红颜如幻。普
愿天下诸众生,当发觉悟之心,力破色魔之障,力挽邪风之行。释迦金口所言
不信,何言可信?祖师法语所诫不听,何言可听?愿诸上善人,闻后辗转相传,
永断爱河,共出轮回。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果斌写于华梵大仑山
附注
①原文为"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
命。"见《大正藏》第十七册页916中。
②见《楞严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九册页131下。
③见《大正藏》第十七册页916中。
④见《梦东禅师遗集》页1。师一名彻悟大师,为莲宗第十二代祖师。
⑤详见蕅益大师之"戒淫文"。《蕅益大师全集》第十七册页10861。师为莲
宗第九代祖师。
⑥师为元代临济宗祖师,仁宗皇帝封为国师并赐金襴袈裟。此语节录自中
峰国师净土偈之其中一句。详于《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佛教藏》第七十三册
813。
缘起
这本书从九五年起,断断续续的印了二次,首先由台南范厚荣居士的新鸣
远印刷公司印,接着又交给大乘精舍的乐崇辉老师印,当初之名为《生死关初
篇》,结果内容与编排一直都未能如笔者的心愿。最后笔者决定自己重新打字、
排版、校稿和标上重点提示,并大幅的增加内容(十万馀),故将本书改名为
《生死关全集》,可谓是一本diy之作。至于书名乃取自宣化上人开示语录中所
得的灵感,上人开示说:"有人怀疑:是否有阎罗王和无常鬼?答:这要看你能
否不死?你能不死,就没有无常鬼,你若觉得很有把握,不受果报,那就没有
阎罗王。你是否能不死呢?若不能,就有阎罗王。你若不能主宰自己的因果,
就有阎罗王与无常鬼。你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要知
道从无量劫来,就因不信这个,故仍在六道轮回圈里转,闯不出生死关(《宣
化上人法语开示》页208)"。换句话说:我们无始以来也是自己骗自己,掩耳
盗铃,不信"淫欲是生死的根本",不断除淫欲、邪淫,所以永远闯不出"生死关
",这是本书得名的一个因缘。
关于坊间戒淫诸书,如周安士老居士之《安士全书》中的《欲海回狂》、
印光大师增定之《寿康宝鉴》、清·黄正元撰之《欲海慈航》、梦醒居士之
《重写戒淫证集》、天华出版社编印的《戒淫、修福、保命》及民间广为流传
之《不可录》和《文昌帝君感应篇》……等书,其中以《欲海回狂》一书阐述
淫祸最详,印光大师曾赞叹曰:"可谓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不谓之菩萨再来,
吾不信也。"(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56)。书中详举百家戒淫事迹、
受持篇、淫戒决疑录及不净观等,可谓戒淫书之集大成。但若以现代人的眼光
阅之,还是嫌有点"文言"化,而且书中诸论俱全,就少了历代祖师的开示语录。
本书就针对这点,为让现代人能迅速的了解淫欲之害,所以广收历代祖师的开
示语录,并放在第一章。照理说佛之经典应放在前面才对,但为了怕读者被"文
言"佛经吓到,所以还是把祖师较浅显的开示语录放在前面方便阅读。
至于《欲海慈航》、《不可录》和《文昌帝君感应篇》也是有点"文言",
而梦醒居士的《重写戒淫证集》和天华出版的《戒淫、修福、保命》二书印量
最多,也最受民间欢迎,内容全采"白话"方式,并例举近代淫戒事迹和现代社
会的淫祸之事。二书是针对社会大众能广为流传且易于阅读,所以没有经典论
证。这对某些高级知识分子来说,会觉得"没什么",甚至当作民间"普通善书"
看待,甚为可惜!因此本书在第二章即广录佛经诸释,并注明其出处以供查证
或进一步的参考。
上面所举的近代之作,除了严斥女色淫欲之祸外,却未能进一步探讨如何
"转女成男"?如何从色欲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本书在第三章即名为"劝修赞颂篇
",第四章名为"转女成男篇"。期望本书能利益到苦海无边的情欲众生,并早日
断除淫欲,往生净土成佛道。
以上是本书编纂的缘起!
内容大纲
本书共分四章。
第一章"祖师开示篇"。再分成四小节"戒淫欲"、"戒邪淫"、"戒杀胎"和"对
治法"。例举近代高僧对淫欲之害有关的开示语录,为恐有"断章取义"之嫌,每
位祖师语录下均注明其出处及页码以供参考。文中包括明末四大高僧憨山、紫
柏、蕅益、莲池等大师。禅宗祖师中峰、永嘉、虚云、来果等大师。净土宗祖
师永明、截流、省庵等大师。天台祖师谛闲、宝静、倓虚等大师。近代高僧慈
舟、弘一、印光、广钦、宣化、广化等大师。当代高僧忏云、妙莲、净空等大
师(忏云大师的开示录谨从录音带誊稿,恕未能标示书目与出处)。南传佛教
祖师大德则举阿迦曼和阿姜查尊者。居士部份则举周安士和李炳南老居士。若
从开示份量看来,则以紫柏、宣化、印光诸师等最为提倡与重视。排列方式大
致以圆寂的祖师置于前,当代高僧则置于后。书中未收进来的其他祖师阐明淫
欲之害的开示录还有许多,限于篇幅,故只能撷其精华部份。因为淫欲之害是
三藏十二部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十方三世的历代祖师菩萨所共宣扬、共倡
导,不会说这部经倡导"可以有淫欲又可以了生死",或这祖师说"不须远离淫欲
而可得往生"之理。近代圆寂不久的宣化上人说:"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到
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
《见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页90)。当代净土高僧净空法师亦说:"十方三世一切
诸佛所教导众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个讲法,绝没有一尊佛说,不断淫欲还能成
就三摩地,还可以成就无上道,没有这个道理的。"(见《楞严经清净明诲章亲
闻记》页14)
第二章"经典阐释篇"。亦分小四节"戒淫欲"、"戒邪淫"、"戒杀胎"、"戒女
色"。关于佛典上的例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不可思议"!(只能用这四个
字形容了,不信者,可自行参阅《大藏经》便知)。在《欲海回狂》、法藏法
师标点科判的《大爱道比丘尼经》与昙影法师著《信佛与学佛行业》三书中,
都提到一些经典的例句,但令人遗憾的是:多数都未标明《大藏经》的详细出
处,或者漏字、漏句、讹字,甚至有些与原经文完全不同,或者是抄写时之笔
误,造成一误再误,有些是用了自己的意思表达经文,或翻译经文,但却又未
注明上原经文……等等。笔者为了这些问题,花了相当大的时间去"深入经藏",
将这些缺点全部克服。只要是《大藏经》的经文,则一字不漏的抄写进去,详
细注明册数及页码,电脑中没有的字,也都进行了造字系统。相信这部分对有
心研究淫欲之害的人,应该有一些"学术"上的帮助或贡献。
其中"戒女色"一节要特别提出说明的是,佛诃女色,不是贱视女人,而是
要众生了解淫欲之害,而淫欲之祸十之八九皆来自于女色,这是无可辩容的。
其实依胜义来说,只要"不出三界",未觉悟佛法,都是"女人",都具足潜伏"八
十四态"的恶习。若能看得破、放得下、守得住淫欲这关,则当下即是大丈夫也。
《转女身经》上说:"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
(《大正藏》十四册页920中)。千山函可禅师说:"若是男子识不得破,名为
戴须眉底女人;若是女人识得破,名为少须眉底男子。若男子识不破,不特五
障,千障也有,万障也有;女人若识得破,要求半障也不可得。"(节录自惟明
法师编《禅林珠玑比丘尼篇》页8─9)明·独目金刚禅师甚且说:
男女何须辨假真,观音出现果何人?
皮囊脱尽浑无用,试问男身是女身?
--节录自惟明法师编《禅林珠玑比丘尼篇》页37
这小节虽节录佛经中许多诃斥女人的经文,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每
每有人请佛说女人之过恶时,佛则先诃男人之过,才说女人之患,这是佛善于
说法的技巧。如:优填王曰:愿佛具为我释地狱之变及女人之秽?佛言:"具听!
男子有淫之恶却睹女妖?具听男子有四恶,急所当知。"(《优填王经》《大正
藏》第十二册页71中)。又优陀延王向佛说:女人令我造地狱业,我于今者,
唯为了知女人过患,女人谄曲虚诳邪媚,愿为开示?乃至三请,亦如是说。佛
言:"王应先知丈夫过患,然后观察女人过失。"(《大宝积经·九十七》《大
正藏》第十一册543下)。希望这小节不要带来女性阅读者的困扰,应该直下承
当,发大忏悔,更勇猛精进,早日了脱幻化的女身!
第三章"劝修赞颂篇"。分成十五小节,从"不净观"的修法开始介绍,再逐
一列举一些相关劝戒淫的文赋,为了让读者吟诵起来一目了然,所以本书皆以
对仗、对韵的方式排列,加上韵脚,并附上难字的注音。这些劝修之文,以骈
体文居多,希望笔者所选的这些诗词能让文人多多研究、背诵,以期达到戒淫
的目的。
第四章"转女成男篇"。在经典上提到转女成男的经典颇多,如《药师经》、
《普门品》、《地藏经》……等,但都言之过简。本文特举《转女身经》及
《大宝积经》及紫柏大师的"脱女身偈"来做详细说明。如果能依教奉行,则就
如《转女身经》上所说的:"若女人成就一法,得离女身,速成男子。何谓为一?
所谓深心求于菩提。所以者何?若有女人发菩提心,则是大善人心、大丈夫心、
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离二乘狭劣之心,能破外道异论之心,为三世中最胜
心,能除一切烦恼,不杂少许结习清净之心。"(《大正藏》十四册页918下)
最后是"参考书目"。关于本书所举的经文、开示录及出处印刷日期等都详
记于此章。如果有人发心要进一步研究淫欲之害,可同时研究《安士全书》之
《欲海回狂》、《重写戒淫证集》及《寿康宝鉴》三书。
二、戒邪淫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
中。千万亿劫,不能出离。一切众生,从淫欲生。所以此戒难持易犯。纵是贤
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则如见毒
蛇,如遇怨贼。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
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页208(附:周安士著《欲海回狂》台北众生文化
出版社印)
★凡非自己妻室,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坏乱人伦,
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来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
不知男子邪淫,也与女子一样。邪淫之人,必生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
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不但外
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者,
儿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难成人。即成人,亦孱弱无所成就。世人以行淫为乐,
不知乐只在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此三不行,则为身业善,行则
为身业恶。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者,说话不真实。
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人格也大矣。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
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淫,以丧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纵
不邪淫,亦当堕大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
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他
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165
★世间聪明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淫与
邪淫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成残废,无可成立。汝既深受其害,当常存
严恭寅畏之心。不令一念念及女色,努力修净土法门,久则或可强健。汝娶妻
否?未娶则且待几年再娶。已娶则与妻说明,为养身体,另室以居,相视如宾,
决不可以夫妻视之。彼此互相勉勖,切勿一念及乎房事。待其身体大健后,或
年一相交,季一相交。若常行房事,则又将重复旧患矣,宜与一切少年说此祸
害,以培己福。(知识未开者,勿与说,已开者,当极力为说其祸害)……凡
见一切女人,均作母姊妹女想,即自妻亦作此想,则淫欲魔无如汝何矣!(复
孙艺民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页169-170
★汝二人年纪尚轻,必须恪守旧道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八个字,乃做人之规矩准绳。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即谓之"亡八字"。"八字
"既亡,便是衣冠禽兽矣。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
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须战兢自守,庶可无愧先人。
倘不着力立品,受淫欲之戕贼,后来决定无所成就,或致短命而死。……《寿
康宝鉴》青年保身等,看之,则不至随情欲而"冶游",或"手淫"也。今之少年,
多半犯手淫病,此真杀身之一大利刃也,宜痛戒之(复宁德恒德复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页60
★今之学堂,直是一个陷人坑,不陷于党派中,便陷于自由爱恋,任意"冶
游"。须知人只五六尺一动物耳,而与天、地,并称三才,则人之名尊无与等。
名既尊贵,必有可尊贵之实,方可名之为人。否则,便是衣冠禽兽,以其无有
人之气分故也。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能载物,人能继往圣开来学,补天
地化育之不及,故与天、地,并称之为三才也。若只知饮食、男女,不知孝、
弟、忠、信、礼、义、廉、耻,则较禽兽为恶劣。
是人也,空得一世人身,绝无一点人气,则一气不来,当堕地狱,经百千
劫,了无出期。欲为禽兽,尚不可得,况又得为人乎哉?汝最初不知此义,闻
恶友之诱即"冶游"。及恶毒已受,疼痛不堪,好后又行,又发又犯,亦太不知
好歹,太无志节矣。须知男子"冶游",与女子"偷人",了无高下。世人每以女
子"偷人"为贱,而于男子"冶游"则不以为怪,此皆不知人之名义,所以有此恶
劣知见也。幸汝以屡次受苦,始知回头,亦是宿世善根所使。
而光又详说所以者,恐汝此心未死,后来或复蹈此覆辙。故欲使知人名尊
贵,而不致自暴自弃。并以此劝谕一切青年男女,同凛人之尊贵名称。实行敦
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世善。(复宗诚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页147
★当为彼说葆精保身之恞。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淫为乐,以致或送性命,
或成残废,并永贻弱种等诸祸。未省人事不可说,已省人事,若不说,则十有
九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他疾,均无甚关
系,"冶游"、"手淫"、"贪房事",实最关紧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
不肯说明其大厉害处,致孔子之话,亦无实效,可叹也。(复念佛居士书)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页246
★不邪淫者,阴阳相感,万物以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生男育女,教
养成人,上关风化,下关宗祧,故所不制。若非己配,苟合交通,是为邪淫。
此乃逆乎天理,乱乎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千万亿劫,不能出
离。然人从淫欲而生,故淫心最难制伏。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
久,则见色生厌矣!又若将所见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想,生孝顺心,恭敬心,
则淫欲恶念,无由而生矣。此乃断除生死轮回之根本,超凡入圣之阶基,宜常
儆惕。至如夫妇相交,原非所禁,然须相敬如宾,为承宗祀,极当撙节,不可
徒贪快乐,致丧身命。虽是己偶,贪乐亦犯,不过其罪较轻耳。故须并重戒淫。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页1106-1107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邪淫:在因果律上,犯邪淫者最严重,其惩罚尤为凌厉。尤其夫妇间,
若彼此离了婚,又再去结婚,根据因果律,临命终时,身体会被截割成两份。
因为生时曾有两边的关系,故死后业报呈现,有一把大锯,把人从头顶锯到脚
尖。生前曾邪淫多少次,死后就割开多少份,生前曾结婚一百次,死后便分开
一百份。乃至每人分得一点点。那么,分开有什么不好呢?分得零零碎碎,再
想把灵性聚一起,就不容易了,千百亿劫恐怕也不能复得人身。这时性化灵残,
与草木同朽,变成无情的植物。本性分散了,便不容易做为众生。纵使能做众
生,譬如一个人身,能化为八万四千蚊虫,但若要把那八万四千蚊虫重聚在一
块,则不容易。蚊虫多数重新做蚊虫,头出头没,生死轮回,总不知道背尘合
觉,舍迷归正的。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诸位若能深明其义,可不惧哉!
--《宣化上人法语开示录》页240-241
李炳南老居士(近代净宗大居士)
★问:谈恋爱是否算邪淫?
答:未订婚者,专对一人,以礼貌求偶,而不及乱,世法所许,自不曰邪
淫。反以上所举四端即是邪淫。
--《李炳南居士全集》页875
★问:佛教徒可以当月老吗。
答:在家众不妨为人作媒,但指受其父母之托,或其婚姻已定,结婚典礼
中临时作介可也。若拉拢男女,进行恋爱,是作邪淫之媒介,大不可也。
--《李炳南居士全集》页912
戒淫格言
★ 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犯之
"非其时"(指经期、孕月、产后、乳哺时、疾病中、斋戒日),"非其地"(指
非交合之处所),或于其身有生死之关系,或于其日犯人神之禁忌,或于其体
失交合之正理,或于其日属神圣之诞期,皆邪淫也。
至于娼妓,以宿世恶业,致堕此中,宜生怜悯。乃反幸其下贱,恣行淫秽,
其损德招报,诚堪畏惧。若犯幼童,奸处女,乱寡妇,污尼僧,是乃禽兽所不
为,人神所同嫉,天律所不容者,尤为罪大恶极。所当惕然省,悚然畏,戒慎
自持,战兢勿犯者也。
又或交及禽兽,乱至伦常,此为口之所不忍言,乃成事之所竟或有。磋乎!
人心之坏,至于此极,岂止沦于禽兽,殃及子孙耶?《感应篇》以见他色美,
起心私之为有罪。起心犹不可,况见诸实事,习为故常者乎?
夫古人有献女不纳者,而我乃百计以图之。古人有昏夜拒奔者,而我乃强
逼以污之。古人有舍金还妾者,而我乃多方以挑之。古人有措资嫁婢者,而我
乃恃势以奸之。古人有赎贱为良者,而我乃乘危以胁之。古人有捐金完人夫妇
者,而我乃离间以夺之。古人有出财助人嫁娶者,而我乃阴险以破之。隐之为
闺阁之羞,显之系全家之辱。小之亦终身之恨,大之成性命之忧。生则负疚於
神明,而无以对其丈夫父母儿女;死则沉沦於恶道,而相连以入於地狱饿鬼畜
生。我之罪诚不可逃,而彼之怨未能解。驯至生生世世,久为业缘,子子孙孙,
受其惨报。顷刻之欢娱有限,多生之罪累无穷。总由妄认空花,遂沉欲海。风
流孽债,何忍结之?须是识得破,忍得过。若是忍不过,仍是识不破耳。
故见人妻女,当作自家眷属想、其长者视如母、壮者视如姊、少者视如妹
如女,则淫心便无由而起矣。《华严经》曰:"菩萨于自妻常自知足"。自己之
闺房,淫欲过度,犹不可,而敢乱他人妻女乎?《速报录》云:"我不淫人妇,
人不淫我妻"。《冥律》云:"奸人女者,得绝嗣报;奸人妻者,得子孙淫泆报
"。古今罪案,见于《戒淫宝训》、《感应》、《阴骘》诸书注案者多矣,可不
畏乎?须知色相本空,娇姿如幻。画瓶盛粪,锦袋藏刀。每当暗室闲居,莫生
妄想。即使邪缘凑合,勿丧良心。惟以慧力照之,正念持之。当念自小之良知,
炯炯然其在我也。虚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鉴我也。头上之三台北斗,赫赫然其
临我也。家中之灶神,身上之三尸,凛凛然其伺我也。天堂之福乐,一转瞬而
可登;地狱之苦轮,一失足而将入。临崖勒马,苦海回头。于万难自持之时,
存一万不可犯之想。《文昌帝君遏欲文》、《锺离祖师戒淫歌》,当熟读而力
守之。勿造隐昧之业,勿为败德之行,勿以娼优为贱人,而弗加怜悯,勿以仆
婢为卑下,而不与保全。勿以淫奔为自来,而失身蹈火。勿以妻妾为家饭,而
纵欲伤生。勿忘长幼之名分,而紊纲常。勿污尼僧之净行,而触神怒。勿紊人
禽之界,而与毛羽为缘。勿于仇怨之家,而以闺门泄忿。勿看淫词艳曲,以启
邪心;勿谈美色淫声,以惑人意。除自犯外,凡引诱良家子弟淫荡,及好谈闺
阃,编作淫书,摹写淫画,以启人情窦者,为教人邪淫。见闻人欲犯淫,而欢
喜赞成者,与自犯同。
《楞严经》曰:"十方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若刻实论
之,即不必实有其事。而苟有一念之私,已犯万恶之首。盖恒性降自维皇,元
命赋自父母。见美色而起淫心,则客感夺其恒性之主。维皇所降者,便亵渎一
次,即大不忠也。(忠从中心,不欺之谓,自欺欺天,故为不忠)外诱摇其元
命之根,父母所赋者,即亏损一次,即大不孝也。盖以命不离命,命不离性,
动一次淫欲,便耗一次理气,即丢一次性命,即犯一次首恶矣。
噫!红颜之白圭未玷,而青年之黑籍已增。故君子先以正心清其源,次以
寡欲养其德。何敢恣情纵欲,悖天蔑理,驯至折福减禄,短寿贻殃也乎?《华
严经》曰:"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
贞良,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语曰: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能不误平生?可哀也夫!
--黄书雲(节录《寿康宝鉴》)页31-35
邪淫十二害
一、害人天伦──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淫而乱了他人
夫妻之伦,致使人夫妻反目,情义破裂,这是披毛带尾的禽兽行为,生为万物
之灵的人,岂可有此罪行呢?
二、害人名节--妇女一生大事,最重名节,如被人淫乱,必失节败名,而
遗羞后世,永受人耻笑。
三、害名声──男女偷情,不管做得如何机密,总有被人发觉的一天,一
被传开,必臭名远播,受人谈笑辱骂。
四、害门风──妇女和人有私情,若被人发觉,不但自己受人耻笑,连父
母公婆,丈夫及兄弟姊妹,甚至子女孙媳等一门同感羞辱,永难抬头。
五、害生命──或妇女受骗以致失节,羞愧气郁而死。或是丈夫因妻与人
有染,气愤致死。或妇人恋奸而谋杀其夫。或奸情被丈夫或父母所知,因而怒
杀其妻或其女。或奸夫为其追杀,或被不幸之众打死。或贫女被淫,被妒妇发
觉,百般用计折磨,致被置于死地。为贪片刻之欢而带来杀身之厄,思之令人
惊惧!
六、害风俗──邻里中有廉耻丧尽,人面兽心的淫徒,愚人看了引为榜样,
而朋比为奸。故邪淫一事,最足伤风败俗。这种恶习若不能转移,天灾人祸必
定随时降临,好淫之徒定难逃劫数。
七、害心術──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以致恶行昭彰身受恶报。
八、害阴骘──骘是定说,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
和做人的根源。如淫乱了伦常之道,败德丧行,伤天地、灭良心,截断了阴骘
之理,便会使一生福分尽被天削,子夭孙绝,潦倒终生。
九、害名利──天地诸神,无时不随身察人善恶。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
容。即是命该富贵也要被削夺,何况那没有福分而犯淫乱的人,恐将事发而祸
随至。
十、害寿命──鬼神剥夺人寿命,以淫恶为最。况因好淫而欲火焚烧,精
神耗损,骨髓枯竭。又或淫乱被发觉,致惊恐死,或淫欲过度致患劳瘵死,或
生毒疮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寿终正寝,而是死于意外的。
十一、害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有不孝子孙的淫恶,致使福分削尽。
从此败家声,甚或绝后嗣,断了祖先的香烟,致让阴间的祖先当作饿鬼。因犯
淫行而累及祖先,岂能令祖先不恨呢!
十二、害妻子--佛经说:"无有子息,乱人妻故。妻女淫乱,乱人女故"。
因此冥冥中,上天总是安排邪淫之徒的妻女去还债,并且又绝其后嗣。
三、戒杀胎
按: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利益的。
至于避孕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堕胎是可避免的。例如法国人口增长是负数,
而堕胎是国法律禁止的。这证明节制生育,并不需要堕胎就可实现。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但念"观世音菩萨"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无碍。汝如是存
心、行事、念,亦令汝妇,也如是存心、行事、念,乃至临产还念。临产不可
默念,要出声念。旁边照应的人,须大声帮她念。管保了无苦痛难产之事。临
产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气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气,生大
气则"堕胎"。兼以乖戾之气,过之于子。子之性情,当成凶恶。又喂儿奶时,
必须心气和平。若生大气,奶则成毒,重则即死,轻则半日一日死,决无不死
者。小气毒小,虽不死,也须生病。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死的多,病的
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样。生了大气,万不可喂儿奶,须当下就要放
下,令心平气和,过半天再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碗,倒了,奶头揩过,再喂,
就无祸殃。若心中还是气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则不死,也须大病,
此事古今医书,均未发明。近以阅历,方知其祸。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页237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文云,妇一有孕之后,
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居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
犯之,则欲念起而子宫复开,多有漏下胎动诸患。三月以后犯之,则胞衣厚而
难产。要知欲火伤胎,必致污浊凝积。且儿身白浊、痘毒、疮疾,医治难痊,
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胎一大关系也。果能识得受胎与临产之关系,则凡有
所生,自无堕胎,及难产等患。而所生儿女,咸皆姿质庞厚,性情温良。既少
痘疹等毒,又复长寿康健。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页354-355
宣化上人(禅宗沩仰第九代祖师)
★我奉劝大家,要守夫妻之道,不要离婚,好好地照顾自己的子女,家庭
都和乐了,自然国家就太平了!
还有!我要劝大家不要再堕胎了,你想想,一个生命还未出世,就成冤魂,
到处是要命的小鬼,你说社会会安宁吗?这些小鬼需要不贪财、有道行的人才
能超度,小鬼难缠啊!很难办的,到处是罪业,你能说安宁吗?
--《人生要义》页279
★堕胎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今天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疑难杂症,堕胎是很大
的因素。这个未出世的生命认为:你叫我这么早就死,我也不会教你善终。所
以,就有这么多奇难杂症发生。
问:现在报纸上,常见有"供养婴灵"的广告,婴灵是可以供养的吗?
答:这事不能谈"供养",因为它不是三宝(佛、法、僧),若说是"供养",
就落入邪见。应该讲做"超度",但是此冤甚深,很难超度。因为夺命债,就须
以夺命还。但是如果遇到不贪财的真修行者,可以有机会超度他们的。
--《人生要义》页269
妙莲老和尚(当代净宗高僧)
★世间的人,不要说是将来,现在全世界已感到有人满为患之忧;无知的
人就主张堕胎,真是可怕。唉!这些杀生的罪业怎么得了呢?
堕胎是杀生,绝对不可以。既然不想生孩子,那就要从根本的"节欲"下手;
好好拿出智慧来,不要等到造了恶因,恶报现前,他来找你要命时,心中又不
能安,这怎么了呢?大家要注意。不要说得太远,就说我有一个信徒好了。她
就是有堕过胎,灵魂找来了,她要帮他超度,灵魂还不受超度呢!他说:"我来
投胎是来投生,不是投死的;你不让我出生,害了我一命,我也要你的命!"这
是现前事实的业报。
学佛要看破放下,如果儿女都大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该要分房。你
们不要以为老和尚怎么说这些话?要知道,学佛要与生活打成一片,不要离开
日常生活来谈佛法;离开了生活来谈佛法,那你修什么行?"极高明而道中庸"
呀!佛法在人间,离开人间而求菩提是求不到的。大家好好把人间法做好,在
家学佛就像在家学佛的样子;好好地持五戒、修十善,有机缘多受八关斋戒,
种出世的解脱因。
--《五戒是良师》页90-91
戒溺女歌
★虎狼性至恶,犹知有父子,人为万物灵,奈何不如彼。生男与生女,怀
抱一而已,我闻杀女时,其苦状难比。胞血尚淋漓,有口不能语,吚嘤盆水中,
良久乃得死。吁嗟父母心,残忍一至此,我因劝吾民,毋为杀其女。荆钗与裙
布,未必能贫汝,女性最柔慈,爱亲甚于子。男子多出外,女恒守父母。男子
多违拗,女恒顺父母。男子多远游,女恒近父母,男子少悲哀,女恒哭父母。
女有孝顺心,每每救父母,女有好夫子,每每显父母。不观缇萦女,免父肉刑
苦。不观唐香女,救父而扼虎。覃氏年十八,能令父丧举。曹娥年十四,沉江
觅父体。叔先痛父溺,抱尸浮于水。袁女母瘫痪,火来不能起。女泣不忍避,
甘与母焚死。宋女号陈三,父母贫如洗;三姐共饘粥,专靠采菱米;亲死不肯
嫁,庐墓没其齿。唐女玉和子,父兄皆战死;和子甫十七,披跣走边鄙;乞丐
扶骨归,营葬凭绩缕;剪发毁面貌,然后庐墓所;大节达宸聪,旌诏表其闾。
孝哉萧氏姬,父母殁异土;姬方十六龄,扶榇还乡里;舟子欺其孤,中途委柩
去;搦土攒成圹,姬独与一婢,毁容日夕哀,结庐在水次;服满不肯释,求婚
不肯配,有能还其棺,乃肯委身事;果嫁还棺者,杨舍一老尉。东洿屠氏女,
父瞽目挛痼。家无隔宿粮,亲邻皆相弃,女乃移二亲,远处于紵舍。昼采薪易
粟,夜绩麻易絮,二亲卒天年,负土成坟墓。守坟终不嫁,只为无兄弟。古女
贤孝俦,其多难笔记。有司或赠金,朝廷或钦赐,也有为嫔妃,也有夫人类。
若能存她命,报施应不悖。奉劝世间人,好还天之道。勿谓婴女痴,怨恨不知
报,女命亲不怜,安保怜亲命。绝嗣减寿年,赫矣阴司律,及至索命时,噬脐
不能及。胡不全其生,骨肉俱获庆。
--何龙图(结录自《感应篇汇编》页397-398)
注:此文不仅戒杀胎,对女德歌颂,亦甚多美意,读者多诵之!
《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依此故知现末法时期,唯净土法门,可成就。净土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阅读
地藏菩萨本愿经经文(给初学者 地藏菩萨本愿经
“恭请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慈悲护持”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慈悲护持!“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恭请观世音菩萨慈悲护持!恭请大势至菩萨慈悲护持!恭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护持!恭请
『电子书库』 - 『法音十方』 - 地藏缘论坛 -佛教人气社区 佛友网 佛教网地藏菩萨本愿经
农历 四月廿五 月晦日 犯者减寿 佛历2554年 农历岁次庚寅年 【虎】公历 2010 年 6 月 7 日 星期一农历 4 月 25 日 庚寅年 辛巳月 戊子日月晦日 犯者减寿注册登录会员帮助收藏本版 | 我的话题 地藏缘论坛 » 『
九华山仁德大和尚声明 凌海九华山温泉门票
提倡安徽弘愿寺的同修请注意看一下九华山仁德大和尚的声明中国佛教协会: “本愿法门”自称源于佛教净土宗,是日本净土真宗的一个支派,因其教规教义与真正意义上的净土宗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实际上它是打着佛教的旗号在宣扬自己的说教,
地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_地藏经全文_地藏经读诵_地藏经讲解_地藏经 地藏经全文讲解
收藏本站:正信.经典.系统.全面 认识佛教 | 释疑解惑 | 念佛·参禅 | 学佛知识 | 分辨正邪 | 咒语专辑 | 楞严咒 | 大悲咒因果录 | 感应录 | 地藏·占察 | 甚深法义 | 持戒利益 | 宝箧印经 | 《心经》 | 金刚经改变命运 | 开示录 |
《地藏菩薩本願經》(木魚唱誦) 无量寿经木鱼唱诵
地藏菩萨本愿经 mp3下载 地藏经(唱诵)1.地藏经卷上 地藏经卷中 地藏经卷下(佛光山 普门寺法会共修版 唱诵)2.地藏经唱诵版(承天禅寺僧众唱诵)3.地藏菩萨本愿经(道升居士 木鱼 93分钟)地藏经(男声 念诵)地藏经(1) 地藏经(2-3) 地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