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有哪位同学知道,滴水穿石寄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请打开书本,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追问:你能找出其中的两组反义词吗?
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
师:是的,这两组反义词,其实也正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滴水穿石的启示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用哪一种人生态度呢?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是啊,只有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李时珍的事例,谁能说说是哪三个?
生: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发明家爱迪生,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师:恩,光听他们的身份,就知道他们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呢,是什么让他们成功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李时珍的事例,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通过学生反馈交流,浓缩要点板书呈现:立志学医——不懈努力——编成巨著
你能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李时珍的事例吗?
生: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巨著《本草纲目》;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关键词概括的方法了,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自学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提出要求:默读两个事例,学习提炼段中的关键词或寻找现成词来概括故事内容。
学生自学在书上圈画或批注,并指名学生上台板书.评点修改。
呈现如下:李时珍 立志学医不懈努力 写成巨著
爱迪生 迷恋电学孜孜不倦 千项发明
齐白石 挥毫作画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师:谁能用上这些关键词语,用一句话概括爱迪生与齐白石的事例?
爱迪生迷恋电学“毕生孜孜不倦”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天天“挥毫作画“”不教一日闲过“,终于使画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师:概括的真好,他们三个都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磨难,才有了那么大的成就,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很佩服他们这种精神。选一个你最敬佩的人物,用上课文里的关键词语,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能把你们对他们三个人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细心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三组词语有着共同的规律。“立志学医、迷恋电学、挥毫作画”都是这三位名人——确定的目标,他们目标专一,那么持之以恒又表现在哪里呢?是的,就是“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这是三位名人不懈努力的过程,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成语吗?
学生补充。
他们拥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李时珍写成巨著、爱迪生有了千项发明、齐白石的画艺练到炉火纯青”。
三位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看来这三个事例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在第三小节的最后作者也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刚才我们学习的三个例子,有古代人,有现代人,也有外国人,这就叫——古今中外。那么这里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谁能说说“滴穿”和“顽石”是什么意思?双引号表示什么?(特殊含义)
滴穿:克服 顽石:前进道路上会遇到的困难
师: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从书上的哪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省略号)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一些名人的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小小交流会”)
师:是啊,古往今来,凡是取得了成功的人,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作者举了三个例子正面说明了这个道理。那如果没有这种精神,能取得成功吗?作者有没有举例呢?
生:齐读第四小节下雨的例子。
师:是啊,雨水的例子又从反面告诉我们,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你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这一正一反的举例,也是一种写作方法,能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
课件出示事例
师:同学们能用刚才学到了方法,举一个正面或者反面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书写,师巡视
师生交流写作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滴水穿石的启示已经有了更深的感悟,如果你们也能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滴穿前进道路上的顽石,去实现属于自己的理想。这,也就是滴水穿石寄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课件出示
三、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后,“滴水穿石”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板书: 李时珍 立志学医不懈努力 写成巨著
爱迪生 迷恋电学孜孜不倦 千项发明
齐白石 挥毫作画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评课意见:
一、 如何培养学生写的意识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滴水穿石的启示》可
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展开想象训练,去填补文本的留白。比如在李时珍的事例中,课文写到了“访名医,尝药草”,其中的“访”和“尝”,其实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去挖掘,去想象,就能得到一次有效的写话训练。李时珍在“访名医,尝药草”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把想象到的场景写下来,不仅更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也让他们懂得了什么叫学以致用,笔抒胸意。
二、 如何更有效的提炼文本
教师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文本,化繁为简,把最精华的部分教授给学生,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深入扎实。文本中的三个事例,看似都是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其实还是能归纳出不同,李时珍数十年如一日的认真撰写《本草纲目》,可谓是“用心”;爱迪生不受外界影响,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发明研究,可谓是“专心”;齐白石在成名以后,依旧坚持每天作画,直到晚年也毫不懈怠,可谓是“潜心”。这样提炼总结了以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会更准确,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举这三个事例的意图。只有老师站得高,学生才能看得远,看得透。
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性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作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考虑到课文的脉络,结合课程标准,现总结以下反思:
一、训练说理性文章的写作方法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中的阅读要求中提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正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还要从整体把握,学习作者从正反两面举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在学习事例时,要让学生意识到三个人物的事例是从正面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而下雨天的事例则是从反面证明。正反结合,更有说服力。让学生之后通过写作训练,体会并懂得具有这种写法的好处和作用,让学生初步熟悉起说理性文章的写作方法,为今后更高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遵循这几点,我在课堂上学习三位名人的事例时,让学生利用白板软件的即时书写展示功能,让学生上台总结重点和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体会与交流机会,在教学过程安排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广泛搜集,获取了资料,把课文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三、缺少读后感的练习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史册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变,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当学生包围了关键字词,通过阅读的积累,学生对几个名人的精神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钦佩的情绪。特别是那些伟大人物在前进的道路上,所体现的克服困难的勇气,贯彻目标的信念,不能不引起学生的追求与向往。所以如果能在教学的时候,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安排一个写读后感的环节,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也能学习读后感的写法。而我的这堂课,可以说没有照顾到这一环节,甚至是忽略掉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