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慰安妇的书,当我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它的时候,零星的一些简介里,透露出它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内容。
那段沉痛的历史,那段辛酸屈辱却还被拒绝承认的历史,那段山河破碎民生潦倒爱恨交织的历史
我不敢触碰,我怕那些真相真实得令我颤栗,我怕那些真相悲哀得令我流涕,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没有借它,在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也许,我就是怕……
偶尔会在图书馆看到它,被学校包上了黑色的外皮,它显得更加沉重也低调了,静静地立在那个角落,静静地毫无期盼的,静默着……
烟花三月,一个应该是阳光灿烂繁华似锦的季节,却是这样一个凄美而真实故事的书名
昨天,我看到了新版的烟花三月,它退去了重重的黑皮,新鲜粉嫩的蓝绿色的外表,让我忍不住把它借回了宿舍,然后,它给我的震撼和感动远远超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我以为我会害怕,怕那些血淋淋的现实,那些白森森的头骨,但是,我怕的竟是那段无情而动荡的岁月
看完书,真的感慨良多,感慨最深的便是庆幸自己活在了现在,虽然现在的社会依旧混浊不堪,依旧有人在受苦受难,依旧有人在仗势欺人,依旧有很多悲欢离合……但无论怎么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能选择自己的未来,能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明天。而在那段黑色的岁月里,人,那么渺小而不堪,命运,那么莫测而强大。人如浮萍,命如波涛,大浪袭来,一切不复存在!
故事其实不复杂,一个嫁了无数个丈夫还曾是慰安妇的女人,惦念着唯一她爱过也深爱她却被流放到边疆改造下落不明的男人,然后通过作者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在隔了三十八年之后重逢并度过胜过一生的三天的故事。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们相见了,他残废了,他有新的家了,他还深爱着她……却没有在一起。但是何须介怀是否在一起呢,心若在,天涯也是咫尺……读完这本书,我想,我明白了很多,那些铭记于心的责任,那些永不磨灭的爱,那些面对流言蜚语的倔强与坚韧……
故事,需要自己读,自己品。我只摘录一些图片,书里面的令我久久难以忘怀的图片,以及一些字句……希望每一个人有机会都能看看这本书,一本充满感情饱含深情浸透悲情的写实记史之书!
图书馆索引号:125 L315.1
他,国民党汉口警察局时而分局的刑警大队警察,因为她养女的小金饰遗失而意外的相遇了。于是,便是漫长的相随相依。
国民党撤退台湾的时候,为了照顾她和她的养女,他毅然决定留在大陆,向共产党投诚,却不知道,这背后的路,是那么艰辛而曲折,历经了屈辱折磨最后致残了,还是摘不掉自己头上那顶莫须有的反动帽子……
这是他们三十八年后的重逢,他已经衰老,残废,枯萎。他在梦醒时见到日思夜想的她,她老了,胖了,迟缓了。
恍如隔世。看不确切。不知道是梦还是真?
“影子昏晕地浮动着,焦点老是调校不准。不知从哪儿来,又不知道往哪儿去。影子当着洪水似的阳光。误会是一个梦。
忽地想起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但既是见上了,就不是梦了。
他急忙爬起来,挣扎倒下,又撑着身子。起跌好几次……”
读到苏轼的那首词时,我不禁哭了。小声地啜泣,为那种旷世的悲怆凄凉而潸然泪下。
终于,隔着千山万岁,见到了,见到了!
星星月亮一坛醋。
这章标题很有意思。话说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其实刚开始我是有点希望两个老人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一起的,不大喜欢那个后来的介入者现在名正言顺的妻子――姜春兰的,因为她老是一副大方的样子心里却完全放不开。但是,看到书的最后,我也被她感动了。我不是喜欢感动的人,但是,当作者后记中补记到:
“廖奎还在,但他已起不了床。姜婆婆在电话中道:
老头上月晚上上厕所把腿摔坏了。两条腿新旧上都很重,有体弱有心脏病。最近十来天,收到农场的信,知道申冤申了四十多年,还是得不到解决,脱不了‘帽子’,气得哭倒,现在一动也不能动,躺床上身子不能翻。大小便也不行,大便是我用手帮他抠的,饭一口一口的喂……”
又一年后,廖奎写信道:“我先用膏药治疗,等天气暖和一点再住院。哀叹姜春兰也是七十多岁的人,身体也不好,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心里真不安,万一我先离开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
看着这种平凡却真挚的感情,我不得不为之,感动。
“我见到,袁竹林有个绿色的手提包,一直由廖奎代拎着,入席才还给她。她顺手又接过。
距离之下,眼神和手势都有无声的默契。
……
那个绿色的手提包,在她的手中紧捏着。她这样带来,有这样带走。
他们之间,有个永远存着余温的陈旧的手提包。”
那些不用照片记录却存在他们脑海里永不磨灭的瞬间……
三天太短了,虽然它在记忆中可以比一生还长。但是还是希望它能在多几分钟,或者几秒钟也可以。
但是,当离别迫在眼前时,三天的重逢,短暂的像一场梦。
“廖奎静静伫立,
直至,
我们,
在黑暗中,
完完全全的消失。
淄博的灯,像开关掣啪的一下,光灭了。三十八年的哀愁,三天的梦,一份执著,结果一一消失无踪。
此后生死各一方……。
――原来,坚强的袁竹林,甚至不留廖奎的地址和电话。
这天是三月十八日。
农历二月初一。
朔。
月缺。”
“(廖奎道)‘我买了个小本本,送给你留念。’
他很热心的掀着:里头有算命的,有解梦的,有十二生肖的,还可以做笔记记录电话。这东西不值钱,希望你喜欢!
看,还有他的工整小字,写着什么‘恩情似海,终身难忘’之类的过誉赞颂。但下款,很清楚,很强调:――
‘残疾人退休干部
你帮忙寻找到的
廖奎’
……
我悄悄地放下了一点钱。
趁机文最后一个问题――是代袁婆婆问得:
‘你是清楚知道袁竹林当慰安妇的事儿,和他以后的男人?……’
他平静地答道:‘我知道,一开始就理解。就是跟过多少男人,她还是受害人,心里是美的!我对他的过去,不计较。’
后来,我把这回答,一字不漏的复述,让袁婆婆的疑问和担忧,烟消云散。――她这一生,也就安心了。”
最后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廖奎说
“他,要,为,她,做,一,件,事。
他说“你把袜子脱下来吧”
“袜子穿了两天,都黑了,脏了。你脱下来,我给你洗洗。明天干了,有干净的袜子可以穿。”
男子汉,大丈夫,没有为心爱的女人做一件事,一生都不安。廖奎说的很平淡,态度却是坚持的。”
不知不觉,写了一个半小时多了,边写边翻书,把一些字句打上来,反复找那些让我久久回味的章节。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看的时候是一种愤怒和耻辱,渐渐的,却变成一种绵长的哀愁和悠远的期盼,为那平凡真实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所牵引……
摘录了一些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希望不会引起任何版权的问题。
很慎重却强烈的推荐这本书,不是企图让你感动,而是希望你不要错过这样一个,值得聆听的故事。
ps,我明天就去还书,不知道图书馆有几本可以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