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哗变》 哗变 话剧 冯远征

http://www.bjry.com/publication/publication.jsp?publicationId=281
“伯德大夫”创作小记

作 者: 邹健

说起来有些遗憾,十八年前老一代艺术家朱旭、任宝贤演出的《哗变》我没有看过,只能从现有的录象资料中领略他们的风采;幸运的是,十八年后的今天,与话剧结缘的我有幸加入《哗变》复排剧组,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记得《哗变》建组时,曾经的老舰长魁格,而今作为艺术指导的朱旭老师说:“要将人物的创作钻进自己的皮肤里。”这话听起来很形象生动,在我的理解是要将自己和角色溶为一体,行话讲“晕进去”。排练四十多天,演出十六场,我和导演任鸣、和冯远征、吴刚、王刚、丛林、王雷、何靖等优秀演员们“晕”在其中,乐不自支。
(一)理解角色
表演艺术家赵丹有一句话叫做“没有理解无法演戏”。他指的是自己在创作时只有理解了剧本理解了角色之后,才有演好角色的可能,可见理解对一个演员的创作来说,是多么重要。在《哗变》这个戏里,我扮演的是心理医生伯德大夫。虽然是复排,虽然之前已经有杨立新老师很精彩的表演,可对我来说完全是新的开始,所以理解剧本、理解人物是我开始阶段重要的工作。
《哗变》描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法庭对凯恩号战舰哗变案的审判过程。在剧本最后的导演阐释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国家的军人都有可能遇到剧中所涉及的问题,并尽力探索其中的意义,因而这是超越民族,超越文化,为人类所共有的问题。它给我们的启迪也不仅仅限于军人,而是每个人。这出戏刻画了剧中人物是如何对待祖国、责任和荣誉的思想交锋。这段话的力量太强大了,“人类所共有的问题”,人类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值得这样大肆地渲染,一场军事法庭辩论能引申出如此重大的人性思考?我带着疑问到剧本中去找答案。一场本来没有胜算的官司,在辩护律师格林渥机智巧妙地诡辩下竟然打赢了,年轻的军官玛瑞克在凯恩号上的哗变居然成了正义行为,而作为原告的老舰长魁格在法庭上被整得一塌糊涂,可悲,可叹啊!我在对剧中人物命运发出感叹的同时也感受到剧本中传达出的震撼力——“祖国、荣誉、责任”的价值。官司虽然打赢了,但格林渥和玛瑞克的几段对话却引人深思,在第一幕结尾时格林渥说道:“我现在明白了一件事,什么都得看大气候,看时间地点,这也包括年轻人的抗上造反。大概你跟你这位基弗先生错就错在没看时间、地点。……”第二幕结尾格林渥又说:“可是,大祸临头的时候,纳粹分子把他们手边的犹太人杀完了,想起来该到美国把格林渥老太太烧化了的时候,谁抵挡来他们?……真是这样,当时我们靠的就是老魁格。靠这些可怜的正规军。……”;“……正是我们要打日本人的时候凯恩号撤出了战事,这就是你对咱们这个国家做的贡献,我的朋友。……”格林渥的话说得字字带血,触目惊心。魁格是无辜的,然而法庭是无情的。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这些军人没有履行自己的天职,不去捍卫祖国,却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捉对撕杀。可见比战争更可怕的是人心啊!在有了这样的深刻认识之后,我给自己下了命令:没有理由不去演好《哗变》。
关于伯德大夫这个人物我的理解首先是问自己到法庭上是起什么作用的。毫无疑问,我是来替魁格作证的,证明他精神正常,可以胜任指挥。而讨论的焦点是魁格精神是否正常。剧本中关于人物的提示有一个很关键的信息:伯德年轻、聪明、虚荣心很重,是个志大才疏,极易上当的人。这个对伯德性格的归纳很重要,就象给一个人画像,使作为演员的我找到了角色的“经脉”。我在法庭上的作证是失败了,诡辩的格林渥就是从我身上打开了走向成功的缺口。我怎么会失败,我的理解是性格使然,在老奸巨滑的格林渥面前我必然会失败。法庭是个讲证据的地方,而我在这里却谈理论、谈科学,有句俗话:“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我到最后的下场就是如此,被格林渥逼得就像“出门时车子坏了的小男孩,急得要哭”(剧本提示)。把这些理解到、理解深、理解透,然后创作才算开始了。
(二)心理形体动作
关于这个话题,是我在创作伯德这个人物时,也是这次排《哗变》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的。“心理形体动作”听起来其实并不陌生,前苏联戏剧专家就提到过“形体动作方法”的表演理论,这个理论的中心是角色通过外部形体动作的连续性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比如当人口渴时,会拿杯子喝水;当人心里慌乱时,会手足无措,无法平静。这些外部动作表现无一不是和内心相联系的。有了准确的“心理形体动作”,“怎么做”就好表现了。
以扮演伯德大夫为例,从伯德上场到下场整个心理变化过程是不一样的,而观众也是通过这些不一样的心理变化来认识伯德这个人物的.《哗变》这个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所有的证人一上台就坐在一把椅子上,人物只有通过语言和极少的外部动作来展示自己,刻画性格,所以准确的“心理形体动作”对于刻画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伯德的上场,我在创作时就抓住了自己是愿意走进这个法庭来作证的心理,而且对于参军不久的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是很愿意当众露一手的,因为在这个法庭里,我是被当作医学专家出庭作证的。找到这样一种心理,我上场的脚步就显得很轻快,甚至有力,所以在每次上场时都是不见其人先闻其脚步声。我想这是符合我这个人物心理的。另外就是走上证人席。那把台中的椅子,每个人走上去的心理是不一样的,而我既然愿意来作证,所以走的很从容,然而在法庭上又要维护和尊重其威严,因此我在走这短短的几步时要尽量压低声音,然后迅速坐下;而走下证人席,我的自尊心被极大伤害了,根本无所谓身在何处,就气冲冲地走下去。这两个“走”在有了充实的“心理形体动作”后就变得很具体了,这对帮助我刻画伯德这个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再有,准确的“心理形体动作”对语言的表达也是很有用的。伯德最后有一段台词,大家把这段词称作伯德的华彩。开始时我说的一直不满意,有同事看到我的表演后甚至认为我是在对检查官查理撒气,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我不应该对查理有气呀。后来我抓住一个心理,我得向查理及法官们“解释”而不是“埋怨”,抓准了这个心理动机后,我的表演看起来气小多了,语言也流畅了,说话时有了对象,问题迎刃而解。
关于《哗变》的创作在这里只是作了一个粗浅的小结,前辈的要求,我还远远没有做到。艺无止境,伯德大夫的创作我还将继续下去……

本文作者系北京人艺演员,在话剧《赵氏孤儿》、《全家福》、《心灵游戏》、《白鹿原》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5538.html

更多阅读

废话剧《狼奔豕突》:荒诞且真实的城市寓言

当下的中国话剧,无论是先锋话剧里的前卫批判,还是传统话剧中的尖锐拷问,都愈来愈多指向城市中的沉珂病症,直面都市族群的亚健康生态。前不久,笔者有幸看到废话剧《狼奔豕突》的彩排,这出戏便是一个关于的城市寓言,关于人在城市病态化生存的

曹禺话剧《北京人》观后感 曹禺 北京人 剧本

9月15日至24日,我和老伴来到北京探望儿子,其间一起欢度了中秋节。16日,儿子花钱为我俩网购了2张国家大剧院的话剧票,是北京人艺为纪念曹禺诞辰一百周年而演出的经典话剧《北京人》。票价为每张580元〔最高的池座价〕,够贵的!我们是第一次

话剧《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

12月10日,国家话剧院年度大戏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在天津大剧院拉开大幕。雷恪生、黄磊、辛柏青、秦海璐、陶虹、朱媛媛等国家话剧院众多大腕首次齐聚津门舞台,上演精彩剧目。老北京城的小羊圈胡同出现在舞台中,祁家、钱家和冠家的三

《茶馆》老电影话剧 和新电视剧下载地址 老电影茶馆

《茶馆》老电影和新电视剧下载地址【影片导演】谢 添【编 剧】老 舍【舞台导演】焦菊隐夏 淳【主要演员】于是之 .... 王利发郑 榕 .... 常四爷蓝天野 .... 秦仲义童 超 .... 庞太监胡宗温 .... 康顺子程 中 .... 小康顺子英若诚 .

声明:《话剧《哗变》 哗变 话剧 冯远征》为网友街头卖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