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作者:raozbb 来源:理论课部教学网 录入:raozbb 字体: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本部分主要讲述了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 课程导入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这首诗的蕴义在于它强调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是人生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他还说“有信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这是马家爵在生命最后时刻的人生感悟。没有理想的,也许并不是马家爵一个人。有些同学可能就没有什么理想,整天处在一种浑浑噩噩、找不到目标和方向的状态中。那么,什么是理想和信念,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从这当中来找到答案。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雷锋则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这就说明,人生一世,应该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否则,人生就没有意义。有的人胸无大志,把生活目标定在吃喝玩乐上,显然这是低层次的,因为它只反映了人的本能。因此,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这是国家、社会和人民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理应以此为动力,奋发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理想是什么?它在精神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就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现代社会,所谓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这一概念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一种人们的观念形态;
二是一种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目标追求;
三是基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的目标追求
理想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和希望,召唤、激励着人们把它变成新的现实。因为有了想象,有了理想,人才变得灵气、聪慧。
虽然,理想不是人的自然秉赋,却是人在对象性的生命活动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本质力量,是作为人类的特征,作为人的合目的的生存性状和发展取向而言的。历史证明,正是那些最富理想的个人和民族最有力量,因为他们志向高远,目标明确,富于进取精神。
即使是空想与幻想之间也不一样,空想和幻想也是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但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幻想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这些根据还达不到实现想象的必要条件,所以它既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人的意识对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有实现想象的必要、现实的条件,因而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认为理想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甚至有人提出“读书是为了娶美女挣大钱。”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读书是为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来看看大家的看法。株洲教师尹建庭因提出“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这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还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这应是社会的主旋律。
老师评论:每一个新阶段开始,都有一个人生规划问题。考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万事OK。你现在的生活是你几年前的选择决定的,你现在的选择决定你大学4年后的生活。
2、理想的特征:
(1)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现象,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具有一定社会的时代特征。当代诗人流流沙河在诗歌《理想》中写道:“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一样。如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003年,受到“非正义战争”祸害的伊拉克人民盼望拥有安定与和平;受到“非典型肺炎”传染病祸害的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更加强烈而又迫切地感到拥有卫生与健康的极端重要性。“安定与和平”、“卫生与健康”就成为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理想目标。理想与社会实际、时代特征总是紧密联系的,作为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意识形态,理想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呈现时代的特征。(材料事例2: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是英雄?(PPT))。
(2)理想具有深刻的阶级性
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在阶级社会里,由于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之中,所以,人们的理想也必然要受到所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打上一定的阶级烙印。如地主阶级的理想是拼命榨取农民的血汗,追求高官厚禄、广置田宅,而贫苦农民的理想只希望“耕者有其田”,过上自给自足的安稳生活。资产阶级的理想是获取高额利润,腰缠万贯,而工人阶级的理想则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同富裕和全人类的解放。不同阶级的人们理想愿望不一样。孙中山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的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理想具有超前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理想产生意味着人对现实的不满,意味着对现实的冲击和破除,是对现实中某种可能性的开发和拓展。在空间上指向世界,在时间上指向未来,所以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向更美好、更圆满境界的不断递进和无限开放。
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就是空想或幻想。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如制造永动机,是违背客观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是空想。有的幻想,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相比较而言,理想应该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不是潜在的可能性。
(4)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反复实践。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克雷洛夫”;汗水的河才能冲开理想之门。(材料事例3:故事:什么样的追求决定什么样的人生(PPT))。
3、理想的类型: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这是客观存在的。
理想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
按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划分 崇高理想和庸俗理想
凡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想是科学理想;否则是非科学的理想。对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及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希望和向往,是崇高的理想;对个人的狭隘私利、贪图享受的钻营和追逐,是庸俗的理想。
长远理想
按理想的时序划分 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
长远理想是指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如共产主义理想;近期理想是指较短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理想,如党中央提出的本世纪初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就是我国人民的近期理想。
例如,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在21世纪中叶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理想和在21世纪前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理想,就分别是我们的长远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
个人理想
按理想的对象划分 社会理想
生活理想
职业理想
按理想的内容来划分 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
理想一般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两大部分。
社会理想是社会大多数成员或集团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本质上说,理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理想。它又包括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层次,在我国,当前人们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最高理想就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和意图。而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单个社会成员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对理想的追求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因而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它包括个人具体的社会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社会政治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计,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理想。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不论是否对政治感兴趣,其理想的追求都不可能完全与社会政治理想无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而且也要自觉地确立起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
生活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人们对于衣食住行、娱乐、恋爱、婚姻等生活内容的选择和向往,对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的选择和要求。生活理想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它涉及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理想。在建构生活理想方面,要把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筑美好的未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合乎自己意愿的职业及获得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在职业日益分化,就业岗位日益多样化和变动不定的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不在于一生中只选取某一种最理想的工作,而在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将其当作一种理想来追求,并努力争取达到理想的境界。(材料实例4: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职业理想差异(PPT))。
道德理想,是指个人对道德关系、道德规范和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人们道德追求的最高标准和境界。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求。道德不只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规则,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就是树立做人的准则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材料实例5:丛飞事迹(视频))。
理想是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的奋斗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理想来源于人们对所处现实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推动着人们努力向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和奋斗,使社会不断前进。理想不同,人们所走的道路就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谋,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二)信念的含义、特性和类型
信念是与理想相联系的精神现象。人们对自己确立的理想坚定的程度,往往表现为一个人信念的状态。
1、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是其关键。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信念是高于理想的认知,但又以理想为基础,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材料事例6:陈果的悲剧(PPT))。
2、信念的特征:
(1)社会性
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并化为内在的情感。年龄太小的人是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信念的,因为社会阅历不够、社会经验不够,是没有办法形成某种稳定的情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信念逐渐确立的阶段,所有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高贵信念。
(2)稳定性
一定的思想观点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感情上的强烈支持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个人的长期影响。而且,我们前面也分析了,一个人信念不仅是个人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人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毛泽东、李大钊、方志敏、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是明证。
(材料事例7:本世界初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PPT))。
(3)执著性
信念是一种稳定的观念,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形成的“非做不可”的欲念。
人们通过认识,并在情感上接受这种认识,认为它是正确的,是自己的最深切的需要,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有亲身践行的自觉要求,在意志的作用下,就形成坚定不移的、稳定的信念。
(4)多样性
信念的多样性,不但表现在同一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而且表现在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信念,比如对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真理、事业的信念以及其他人生信念。
(5)发展性
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作为人的一种主观精神现象,信念也会随着现实的变化有所调整。从而更加合理也更加坚定。
3、信念的层次: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政治信念
政治信念是指人们对国家、政党、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一贯看法。它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方向,并指导人们的政治活动。
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2)科学信念
科学信念是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服。它体现人类的理性精神,建立在判断推理、科学实验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幻想或猜测的基础上。
(3)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现实坚信不疑的看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4)生活信念
生活信念是指人们对生活前途的信奉态度。生活信念人人都有,只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不同的人的生活信念,其发展水平有高有低,这往往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接受的需要程度以及对此的意识程度。比如有的人勤于探索、勇于进取,在顺境和逆境中同样一如既往,开拓前进,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信念;而有的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信念。
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界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看到未来的希望,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材料事例8: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PPT))。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
毛泽东的理想历程: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当说是一个成功的人生。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直是在韶山度过的。1910年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毛泽东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1911年第一次来到省城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毛志向远大,诗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但其个人理想始终没有偏离这样一个方向:心系社会,忧国忧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中国人当时的迫切愿望和任务。18岁的毛泽东当时仍信奉康梁的改良主义。1911年黄花岗72烈士牺牲,毛就在学校的墙壁上贴了一篇文章,表示支持革命党,主张中国应由孙中山当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投笔从戎当一士兵,历时半年。当清帝退位,孙当了大总统后,觉得自己参军的目的已经实现,于是退出军队,决定继续求学。1912年毛先后6次报考各类学校,他报考警官学校,一心想为民做主;他曾报考制皂学校,因为广告宣传说中国人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是由于民众不讲卫生而导致生病,有了肥皂可以有利于民众的卫生。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后来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时他已经25岁。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 《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 理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材料事例9: 清华大学食堂28岁的切菜工考托福630分的传奇故事(PPT))。古今中外无数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契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张海迪人有精神追求、有创造和工作的需要,有创造价值的渴求,只有理想和信念才能鼓舞人的斗志。红军长征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暧,战火纷飞,时时有生命危险,近三分之二的红军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为了美好的明天,他们毫不动摇,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见,精神需要产生的强大动力,可以使人产生超乎常人的行为。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人物,无一不是在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感召下而做出巨大的贡献的。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但他从不言败,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为中国现代化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外国人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例如美国耶鲁大学曾对应届毕业生做过一次研究。当时那些毕业生被询问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书面计划,结果只有3%的学生有肯定的答复。20年后,再次调查当年接受访问的人,结果发现那些有实现目标的书面计划的3%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并且在快乐和幸福的程度上也高于他们。
进一步分析分析,有明确目标和计划并且写下来的人,在他们一生中完成的工作量是那些有计划但留在脑子里的人的50-100倍!这就是设定目标的力量。这就是目标书面化的力量!
所以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有伟大理想的人,生活永远闪射着光芒;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的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
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生奋斗必然要经过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一个人在孤独之中寻找理想、寻找生命着落点的痛苦时刻;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一个人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而努力的过程;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苦苦寻求和努力,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或领悟后的心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在毛泽东青年时代,革命是要被杀头的。当时的毛泽东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按照有些人的想法,毛泽东大可不必去革命,何苦呢?但毛泽东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积极的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为了革命,他一家二十多口人死于国民党的屠刀下,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未能幸免于难。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理想一直在支持着他,所以才有后来的毛泽东。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邓小平同志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数学家陈景润初中阶段就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贡献。正是这个志向,鼓舞他奋斗几十年,才取得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世界领先的成就。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大学期间,除了继续学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什么人”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问题,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还是做一个胸无大志、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要选择前者。那么,要想不虚度光阴,首先就要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2.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 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 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 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 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关系。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就不可能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中国人民从近百年来的历史沧桑中得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惟一正确的光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科学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家知道,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未来的“美好社会”心存向往,并作过种种描绘和设想(孔子、陶渊明、康有为、柏拉图、莫尔、康帕内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同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又作了种种美好的设想。但是他们既找不到实现这种社会的途径,又找不到实现这种社会的方向。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在深入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在阶级社会中就表现为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这就不仅找到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途径,而且找到了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力量,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尽管出现过种种曲折,但它所显示的巨大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理想追求的基本内容。环视全球,马克思主义仍然活在人们心里。如1996年伦敦出版界传出了爆炸性新闻:《共产党宣言》因销售量之大而列入英国畅销书行列。1999年西方发达国家某机构组织评选1000年来影响世界的十大名人思想家,马克思因得票最多而排名第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过时,而是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丰富着,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而是不断地发展着。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等,都根据革命和建设的现实情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5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因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在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材料事例10:千年思想家评选的启示(PPT))。
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
一切有志于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大学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见教师辅导书46页。红字)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见教师辅导书45、46页。红字)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见教师辅导书45页。红字)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们总是通过做好具体的一件件事去实现自己的近期理想,又在近期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不断逼近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把理想付之于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开辟理想之路。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来的远大志向是此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此青年人
1、立志当高远
生活的悲剧,不在于没有达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在于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对于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大学生来说,在奋斗伊始,首先面临的就是立志这一重大人生课题。立志是叩开事业的大门,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有志不在年纪小,无志枉度百年春。没有志向,没有理想,就谈不上为它而奋斗的问题。
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吕氏春秋》提出:“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也曾说过:“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一个人如果确立了远大的志向,信仰坚定,他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精力投入其中并为之而奋斗。
和绝大多数人相比,张海迪并没有什么优势,她高截位瘫痪,行动不便,但她志向远大,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海伦·凯勒生下来又聋又哑又瞎,她遇到的困难是一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她读了两所大学,成了世界上有名的盲文作家。她们的理想和追求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有些人四肢健全唯独缺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青年应当不断学习,像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那样,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2、立志做大事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确立理想时,不能局限于对自我个人的前途命运的关心,应把个人放之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考虑,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虽然是由自己来确立,但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好的。因此,个人理想的建立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仅仅从个人出发去设计和追求个人理想,这种“理想”必定是苍白的、渺小的,往往会在现实中碰壁,甚至出现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后果。努力为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对中国青年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青年应当不断学习,像历史上有作为的人们那样,珍惜青春年华,立下符合社会需要、适合自身情况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事实上,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要体现社会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3、立志须躬行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雄伟的万里长城,高耸的金字塔,堪称世界奇迹,但却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古人说得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想之所以美好,不仅仅在于它的最终实现,而且体现在其实现过程中,体现在实现理想的平凡劳动中。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伟大来自平凡,任何伟大成就,都是由无数具体、平凡的工作积累、发展起来的。实现理想目标如同登台阶,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最后到达。而每一步、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会给人一种踏实感、满足感,同是也增强了实现理想目标的信心。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做起,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功读,全面锻炼。只要我们立足于平凡岗位,胸怀祖国和人民,着眼于未来,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一定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材料事例11:从田间小路上走出的大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袁隆平(PPT))。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其中有的属于客观条件方面,有的属于主观条件方面。一般说来,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超常比实现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总是需要长期奋斗。爱迪生为发明电池经历了17000次失败。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不顾生命安危用自己做实验,对于不认识的草药自己先尝确定药性,最终用27年时间完成了不朽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如李大钊当年所指出的:“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顺境:能给予人以欢乐、幸福、有益于人们事业上成功的境遇。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的气氛、优越条件,有容易使人产生骄气和娇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逆境:给人以烦恼、打击、阻碍人们在事业上进步和生活上欢乐的各种不顺利的境遇。
关于逆境: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风多的艰辛,才能成功。但逆境和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坚持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诗人艾青曾说:“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逆境,或是升学无望,或是就业不成,或是下岗待业,或是生意翻船……困境犹如船底水、云后风,伴随人生左右。逆境之于人,是痛苦、是挫折,更是人生奋起的机遇。(张海迪)
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是将压力变为动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材料事例12:自强不息的时代青年楷模洪战辉(视频))
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理想与现实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首先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与现实有着显著的区别:理想是事物指向未来的发展趋向,现实是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现实中既存在真、善、美,又存在假、恶、丑,理想则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理想高于现实,如果理想等于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理想=真善美,现实=真善美+假恶丑,因而,理想≠现实。这一公式一方面说明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其次,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第四,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其次,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再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最后,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人们都希望自己心中的理想能够转变为美好的现实,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阻碍着理想的顺利实现,这种冲突有时甚至很尖锐。纷繁复杂、多变的现实,给理想的实现造成了必须面对的种种困难与曲折。理想之路上不免有荆棘坎坷,要实现人生的美好的理想,就必须正视现实。
现实是理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美好的理想只能根植于现实之中,从现实的土壤中吸取营养,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一个十分必要的前提就是正确认识理想发生时的现实和理想实现过程中的现实。
用一种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一旦发现现实中的不如意,便感到痛苦、失望,丧失信心。有的同学进大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浪漫,把大学当作“理想的乐园”,一接触实际发现并非如此,便一下子跌进了深渊,迷茫、厌倦,甚至一蹶不振。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与分析现实。
在对待现实的问题上,首先应承认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正是因为这种差距,人们才需要理想,理想才更具有感召力,更需要付出努力去追求理想。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既不将错综复杂的现实完全理想化,又不为现实中存在的某些现象所迷惑。要在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再次,要正确认识现实,发行现实。生活是没有旁观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真正的强者,不应只沉浸在真、善、美的想象之中,而应勇于正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作斗争。正如刘少奇所说:“我们改造世界,不能离开现实,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我们正视现实,认识现实,在现实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丑恶的现实斗争,改造现实,逐步达到我们的理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信念源于理想,又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追求理想目标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人生实践中,青年只有对科学理想坚信不疑,才能坚定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并将理想落实到行动上。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加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理想的形成与确立,是通往理想彼岸的第一步。有了美好的理想,如果不为之奋斗,不把它化作改造现实的实际行为,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理想不是生活的点缀品,不是供人欣赏的风景画,它是必须付诸于行动、通过艰苦努力而实现的人生目标。
个人理想的实现,要靠每个人的实际行动。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同学却只有美好未来的蓝图,而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期望成为专家、能人,但在学习上却不肯下苦功夫;喜欢谈论理想、前途,却没有脚踏实地地去付诸努力,总是幻想付出最小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人,往往一天一个理想,始终徘徊在现实的此岸,永远到不了理想的彼岸。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
因此,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执着理想、艰苦奋斗。有人说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现在已经不需要再艰苦奋斗精神了。
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是绝对的;艰苦奋斗不能做表面化、片面化、肤浅化的理解,不能顿足于特定条件下的艰苦生活状态;艰苦奋斗的内容与形式都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不但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应体现在精神和意志方面。艰苦奋斗主要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其时代特色应该是: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知难而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不畏艰难,奋发图强。
艰苦奋斗不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没有这种力量,中国的革命不会成功,“两弹一星”上不了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中介是实践,靠的是艰苦奋斗。理想的大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充满了汗水和艰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离不开艰苦奋斗。实现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成才目标,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有人说居里夫人是成功的,但你知道她是怎么成功的?她从小就立下了学好科学,造福人类的志向。后来,她和她丈夫在一间简陋的储藏室里做实验,忍受着经济的贫困和放射性元素的侵害,经历了数不清的千辛万苦,终于用4年的时间从数吨沥青中炼出了1克镭,献给了人类。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当然,对于艰苦奋斗要根据社会的进步赋予新的意义和时代内容。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为地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生活,清教徒式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艰苦奋斗主要还在于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要从学好每一门功课、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做起,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功读,全面锻炼。为今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不管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有多大的困难,不管理想的目标离我们有多远,只要我们的理想是科学的,信念是坚定的,在脚踏实地不懈地奋斗中,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名人名言】奋斗在人,成功在天。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绽开。每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正如荀子所言:“世上没有多少不懒惰的人,那些勤奋的人,都是一些意志力量在推动着他们。”
勤勉乃好运之母。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其坚韧不拔,鍥而不舍。
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绽开。——(法)巴尔扎克、
【讨论】 在一些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对理想抱有偏见,游戏理想,把理想戏为“利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大目标不如大团结,讲理想不如讲实惠”。请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理想?理想是怎么样推动你的学习和生活的?
更多阅读
IOS解密游戏The Room空房间详细图文攻略第一章 the room攻略第一章
IOS解密游戏The Room空房间详细图文攻略第一章——简介此作的画面非常精美,谜题设计的也十分合理,真是居家必备的良品,游戏分为四章,火烧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会放出这四章的详细图文攻略,敬请期待,当然,也欢迎其他攻略快手的补完和解说,特别是
秦王的宠姬第一章上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第一章“夫人,夫人……”她闭着眼睛,心里纳闷二师兄又想搞什么鬼把戏,怎么声音这么温柔,跟小猫叫似的。“夫人,夫人……”这个声音渐渐清晰起来。叫的什么鬼啊,夫人?她微微张开眼睛……啊!真的见鬼了。眼前——两个古装打扮的女孩子正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课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1.物体的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2.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_________的点,这
六道仙逆九转轮回新书第一章 九转灵葫
六道仙逆九转轮回作者:冒号西瓜第一集玄宗迷局第一章 秦炎穿越了宇宙洪荒,凝聚了天地玄黄,混沌已经形成了千万年之久。修真界,一个由修真者主宰的世界。禹州太仓县境内有一座小山,名曰太仓山。太仓山下有一座无名小村庄。秦炎跪在
第一章走进技术的设计的优秀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程内容来源于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本节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方面分析了技术的价值。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第一课,第一章的重点,用学生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