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宝鉴—当代道家高人陆锦川先生论道文集 陆锦川 骗
陆锦川先生是古道家太极门独脉传人,精通道学、佛学、中医、武学,乃当
今著名的国学大师。父师陆明,乃玄一先生,世代书香,武医传家,故幼承庭
训,经文习武,内承家传旧学,外习学校新学,于少年之时,既已透破有碍。
稍长更外出游学,参访明德,历练世行,饱经磨难,终能圆成道果,博通内
外,学贯古今。
先生本业岐黄,弱冠便能悬壶济世,不仅精通中医,了解西医,业医四十年
来,尤以善治疑难痼疾著称。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先生勤奋笔耕。先后出版的著作有:“仿佛谈道录”
之《浅谈修炼》、《菩提与无为》、《无中生有》、《静极生动的能量》、
《圆融的太极妙理》共五册,以及《慧能大师传》、《中医望诊相法秘要》等
等〔部分著作可于新华书店购买〕。
论佛道
有人说中华道学是外“道”,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作为大道宗门传人,作为
颇为了知佛内涵的道者,作为能写《慧能大师传》的我,闻此妄斥,也忍不住
要讲几句。
道,立于中华,它可是在我们自己本土文化中生长、发展的本土道学,而就其
内涵成就而言,中华之道学理行即于上古时便并不比佛学差!你看,佛法西来
时,中华道学文化在译释佛经时,总体而言,已然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间
或见有不逮,然又时复过之,即此便知两者道行学术之相应水准。设若更以欧
美文化译释佛经道书,则必隔鞋搔痒,多所不达!故今若衡度二者,相较互
议,是所谓:
异观之则各有所长,同观之则共臻妙如!
故我昔尝平心而论,道佛两宗,互补短长,各有千秋,实是难并优劣。今之中
华佛学,本亦已更中华文化之哺育,既已为中华之佛学,则已同为中华大道之
学,尚何须见外而妄分彼此?
呜呼!两千年来,道佛并传神州大地,就佛学道学而言,两者早已相因相袭,
相融相会,取长补短,难能截分!此间如若真要分个彼此,即就其佛学在中国
之发展成长而言,则西来佛法能在中华兴起,并由成长而至创新发展,殆有赖
于中华道学及诸家之道学思维者良多!则道学斯由佛学继母欤?吁!今其一旦
成人,便尔离哺忘亲,如是反齿相报,此情此境,怎不叫人寒心、憾心呢?
噫!当年佛学西来,中化道学甚能容佛入弘中华,道胸德怀,融纳自如;那么
今天之佛门,为什么反不能容让于道,与之相容并存?难道,这是佛祖大道之
本义?当然,骂道门是“外道”的释子,虽是不少,可毕竟还不能代表佛家,
我相信这也不会是佛门所有达者们的观点,因为达悟之人已证大道,还会作如
是说?这大道,哪会有什么学派呢?这里,我不过是因为听了如许言指,借此
以稍舒这不平而已。
谈“三身”
法相是三身相,这个三身相是佛家的理论。佛家理论认为,人一成佛,就
有三个身体:他有一个本来的法身,法身显法相,法相就是他本来的真相。还
有一个报身,也就是现在所显的这个身相。第三个化身则是变化出来的身相。
法身是根本,报身是现在,化身是变化无穷。三身是一体,这就叫三身。佛就
具有三身。
一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由于他没有悟到这个境界,所以他就没有法身相。没
有法身相,当然也就没有化身相。他就只有现在这个肉身相。所以在他脑海
里,他觉得这个肉身相就是我。其实这不是我。你以为你现在长的是小眼睛,
那你就是小眼睛了?那不是。你现在长的是大眼睛,那就是大眼睛了?那不
是。你的肉身脑顶没毛了,但你的法身脑顶有没有毛,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每一个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的。法身一般来讲,就比较完美。这是按佛家理论
来讲的。
《慧能大师传》这本书,讲了很多佛教的理论和说法。法身相,本人能证到,
别人也能看到。有时候他进入那个境界,他就可以看对方的法身,所以,法身
是真实的。
谈生死
人生的酒、色、财、气、名的因缘很多很多,这些因缘在道者看来是小因
缘。惟独机逢生死这是大因缘!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矣!早上闻了
道,晚上死了也安心了,因为他了却了这个大因缘。
人呢,只要因缘了却了,他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世界上的人都恋生,惟独了了大因缘的道者不恋生,他恋生的目的就是看
到有这个因缘在,如是他觉得没事可干了,他就走了。
所以,在历史上,道者活的寿命一般反倒比自然的众生寿命短,并不是都
活得很长。但是,修道的人活得很长,赖着不走的人也有。我少年的时候就有
一个老师,我跟他的时候,他已经一百四十多岁了,有两个徒弟服侍他,他自
己的后代的孩子们都不认他。解放后写岁数他不敢写大了,怕找麻烦。我跟他
讲:你应该找一个老伴。他说:找了,我九十多岁时找了一个十多岁的,又死
了.
……
谈身执
其实众生最大的障碍是人类形神自己。这一点,老子早有同感。老子说:
吾之患,惟患吾有身。人最大的忧患,就是他的身体,他舍不掉的,也就是他
的身体。因为,这个身体就是他的命。所以,老子说,设若我没有身体了,那
我可就再也没有什么忧患了。老子明白这一点了,说明他看到这个形是众生的
大碍,当然也是道者的大患。
那么,释迦牟尼,他也看到这一点了。释迦牟尼达到他所谓的大圆满无上
证的时候,他就在他的本性之上,在本性的性灵之知上。
我们的生命是综合性的生命,所以你不要以为这个生命是我的,你错了,它
的生命是每一个细胞的,你的生命是由三千大千世界中无数生命组合而成的。
你说这个大腿是我的,但这个大腿的整个生命只是属于它自己。而所谓的我,
只是暂时组合之我而已。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皆是因缘和合而成,那么组合以后,形成一个灵气,也就
是说,这个形体中所有的灵,全部集中在这一点上,于是形成了我。那么,你
就可以想象,人类为什么那么聪明?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灵集中在这点上,可见
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
论丹道
丹道,我不看你其它的,我看你关键的。你讲的书上的理论我全不看,什么这
句话怎么解释,这是怎么怎么回事,你说得天花乱坠,那不就是朱熹搞《参同
契》吗?我不看你这个。我就看你实在的那句话,我就看你那个点在什么地
方,我就看你关键的。因为丹鼎门啊,可以这样说,他没有文字传承。三禁上
秘,禁立文字。太极门、丹鼎门、剑仙门,道门五门秘法中,这三门称为三禁
上秘,是没有文字的。那么现在这些丹道书是怎么回事呢?是从《周易参同
契》开始的,因为魏伯阳得道以后,想把丹道传下去,但是他又害怕泄露天机
遭天遣,所以他就用隐语来写,这就成了哑巴卖汤团的那个手势,怎么猜是你
的事了。所以像这类东西,全是比喻。
但是比喻也分层次,有些比喻很相近,有的比喻很远。有些比喻连比喻的
人自己都不懂。现在有很多人他是比喻上加比喻。我不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吗?
比如《参同契》所指的道是梅花,古人写梅花,他不提梅花这个字,他用各种
各样的文字来描述它。于是有些人用白雪来比梅花,这个很近啊,雪和梅经常
是挨在一起的,梅花开的时候正好下雪,所以顺手拈来。现在梅花以经隐掉
了,雪的这个概念留在这儿了。好了,有些人就说雪跟石灰差不多,他就把雪
比成石灰了。又有些人说,石灰是矿物质,它包含什么什么化学成分,他就讲
到那儿去了。这跟梅花就差得太远了。这就是比喻上再加比喻。我们的丹道
书,说穿了,全是这些东西。
道门中有一句话:秀才兵书!说穿了,你是纸上谈兵。要说道理,可以这
样说,传统的丹道传人讲得不如你,精气神大辩论,你要是让真正修丹的老头
讲经,他讲不清楚,他不是你的对手。但是你要讲具体修为,那你不知道,因
为他是保密的。
比如你说的这个丹田,丹田丹田,要落丹成田,这就是丹鼎门的传承。你
现在丹都没有,就把上中下三丹田分好了,那怎么行?因为这个丹要在你全身
飞,飞到最后要看它落在什么地方。落在这个地方,丹的种子下去了,这个位
置才叫丹田。掉在手上叫劳宫丹,掌心丹,掉在喉咙是含下丹。不可能每个人
都在肚脐下,都是上中下三丹田。所以像这样搞下去,丹的真意就隐了。
当年我曾经跟一个丹门老道学习,通过各种关系才找到他,前后跟了他四
年多。他已经一百四十多岁了,后来还是孤身一人过。他原来有两个弟子,加
上我和女友,一共四个人。我跟他开玩笑:老师你怎么不找一个老伴啊?他说
我91岁时,找了一个十多岁的姑娘,我以为她能跟我白头到老,结果她还是先
老死了,这个事,就麻烦了!这就是修道人的烦恼。他有儿子,儿子有孙子,
子子孙孙很发达。我们就找到他的玄孙,你猜他怎么说?他说我不认识他。为
什么?没有感情了,已经离得太远了。
所以人呢,你在那个境界里面,也有那个境界的烦恼。修道人有修道人的
烦恼。我跟他参师的时候,对他好,逐渐地,他也知道我的修为情况,慢慢慢
慢,他把丹鼎门的内秘告诉了我。我才大吃一惊,我才知道,这些秀才兵书全
是胡说八道,跟你完全是两瓣蒜。
由于伪书越多,丹门的声名就越盛。真传的东西反而没有下来,假书先来
愚人耳目。真传的东西,现在问世的极少极少。因为得到了以后很宝贵,谁也
不愿意轻易说出来,而且有很多东西他也是不能说的,也说不出来,所以他只
有这样了。所以你靠书本修炼丹道,你没法入道。
自古师徒传承,真道一张纸,真传一句话。关键的问题,就解决了。真正
的道,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他给你讲这么一点就够了,就足以解道了
什么是“小周天”与“大周天”?现在许多人已炼通了“大小周天”,可
不仅未治好病,而且也没什么功夫,这是什么缘故?周天,乃道家丹鼎门秘法
中的显语,属“隐诀”类术语。“小周天”的本义,是指内循人体这个小天
地,贯通人体内二十四部大脉的内在境界;‘大周天” 则是指“三才合一”,
外循宇宙这个大天地,融贯天地间的外在境界。故“小周天”是“结丹”以后
的“丹气周天”境界,“大周天”则是“脱胎”以后的“神炁周天”境界,显
然这些“周天”,自是非一朝一夕所能臻。
现在,有些人把炼功初期产生的浮阳之气——热气,循运体表时所产生的
热感境界说成是大小周天,即循任、督者为小周,循全身者为大周,无怪有些经络敏感的人炼功几天乃至几十天就打通了大小周天,这是一种张冠李戴的误
会,更是一种严重的误解。热气循运,是阳气初动,浮阳之气浮而走表,通循
浮络的一种初步炼功境界,这种境界,习惯上把它叫做“初动”,是气通脉络
的初步功夫。如果这也叫做“周天”的话,那么“浮气小周天”一词,似稍中
肯。出于浮阳仅仅只是通运表脉,所以在治病作用上往往似隔靴搔痒,纵合小适
亦难得一快,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功夫了。浮阳通脉乃阳盛则行的自然现象,本
不必追求,只要任其自然,气盛则攻,久攻则通,大可不必介意。借个人多修
有为法,并且预知所谓大小周天的循运路线,再加上“以意引气”的失误,这
就促使许多人产生气行暗示及有意追求。前者可能产生因诱导而出现的幻感,
即似是而非的假性周天,后备更可因领气强冲因而气行歧路而产生种种气堵、
气逆、气乱、气结,甚至滞生气包等遗思患。
为此,希望修习丹鼎门气功的广大同好,慎勿在阳气初动时去“以意领
气”,更不要用中医所传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中医经络去充当气功循运路
线,以免造成人为失误。
道门内丹派所说之“金丹”,是否就是对外丹派炼丹术的一种借鉴性比
喻,现在气功书刊都把它指为精、气、神之代词,也有人认为就是“热气
团”,那么“金丹”到底是指什么呢?道家丹鼎门所说之“金丹”,是一种修
炼者自身的功境性感受,既不是“热气团”一类之浮阳之气,更不是用来炼丹
之大药——精、气、神。由于丹鼎门是五门秘法之一,许多内涵是不能公开
的,特别是功夫境界一类的内涵,更不宜让初学者预知,因此产生各种猜测是
可以理解的,而这里也只能作一般性之解释。
“金丹”,金原是指不坏,丹,这里借指化变,即已非原来之质。金丹一词总
指人体通过锻炼精、气、神后,从形神之对待中,升华或产生出一种非原有形
质之不坏之身。这种不坏之身,既浑圆无头足,形无可形,更金光灿烂,五彩
千端,因而托名或借名曰“金丹”。功夫修臻此境者,自能感受到。功夫未
到,纵然有机会能了解此中指喻,甚或洞晓内景,也毫无裨益,唯徒增潜意识
之幻感而已,有何可助?因此丹鼎门历来对修为口诀及功境十分保密,尤其金
丹功境,凡未结“圣胎”者,严禁涉越。
有人说,金丹因为是金黄色的,所以叫金丹,而且还说自己能看见,这种说
法对吗?金丹初起,若有若无,若内若外,时聚时散,时显时隐,灼灼生光,
一体常存,不可能用肉眼辩看。若以目见,不论开目闭目,均系幻觉。金丹在
冶炼中并无一定色泽,由于炼运之时,是以意觉,故初时个体差异很大。后世
“小丹门”之炼丹经籍《心印经》及《五篇灵文》等,均认为丹是“非白非
青”的。但这是指丹在鼎内下元的一般光色。一待“上鼎”和“飞丹”后,色
泽又会随不同火候及觉感变化,待“丹熟”以后,还会因功夫级别及天地合气
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为此,丹鼎门特地传有不同时期怎样鉴别丹色以判别火
候、功力等方法。若因“金”字便的指为金色,这是望文生义的臆说,初学者
切莫当真,以免因先入为主之潜意识而生自我暗示,影响正常功夫的内省觉
受!
谈神通
一般世间常人看世界,都是用阴六根的感触功能,也就是用眼、耳、鼻、
舌、身、意这六个感觉器官来感知的。比方说,你们的眼睛看到我,才知道我
在这儿;在这儿摸一下,噢,是张桌子;如果你没触摸到,那你就会说没桌
子,就不承认桌子的存在,这就是世俗判断事物的标准。
但是常人不知道,人的感觉器官除了阴六根以外,还有阳六根。阳六根的功
能如果显用了,感觉到了常人平时没有感觉到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神
通”。所以,神通可以进入存在的另外一半,它本来就是存在的,所以并不神
秘,人人都有,只是平时人们不觉得而已。所以,常人平时所感觉到的存在是
不完整的,只有一半。
对一般人来说,神通很“诱人”的,应该看到,神通法术,既有吸引人的一
面,也有迷惑人的一面。如果刻意去宣扬神通法术,影响了正道,那么,这种
宣扬就是错误的,它会把“众生”引入歧途。如果是为了肯定神通法术在一定
境界里的作用,在总体上给予神通法术一个正确的处理,或者给予一个正确判
定,那么,这是对的。所以,没有前者,会使众生相忘道;没有后者,会使众
生迷乱碍道!显然,两者缺一不可。为此,我历来主张不宣扬神通,而主张释
解神通。
如何辨别真师
自老子释迦之后,世间便有许多自称成道成佛的人,其间固然不乏得道真人,
但大多数都是为谋利骗人!而世之俗眼,还往往奉假不奉真!何以故?为真者
言道,多逆世欲,假者言俗,多顺世欲故。
那世人应如何去鉴别呢?很简单,观其言,察其行,衡其德!何以别之?我早
就说过,一个真正的道者,必然是:有道有德,无嗜无贪!
而一个有世间目的的人,必然会反之以行:无道无德,有嗜有贪!
然而当今社会,自己不允许修道者像当年释迦牟尼那样:不蓄私财,布道公
心!但作为道者,自也不可恣肆贪着,染性碍道,渔利众生!故我尝言,道者
与利,当有二戒,凡真修之人,最宜戒忌!哪二忌:
护不劳之财;取非分之享!
故我尝谓:今世道者,当自律已正人,但能:自食其力,自赖其智,法财侣
地,取之以道,则可也。就学术而言,自来道者皆教来者智慧明净;而俗者则
教人迷信颠倒!何以故?利人利已不同也!何以故?利人祈其向道;利已希其
向俗也!为此,凡道者成道,以道诲人者真道;以俗欲人者伪道!伪道顺俗
心、俗欲之期求,是以每易得俗世信奉,古来如是,殊难易移者。
然自古利之所趋,害必随之!以故凡宣称自己已经成佛成圣、成王成圣之人,
并要求众生应该象对待佛、不!应是众生之俗见界定的佛—即转轮圣王那样对
待他!那么,此人已错因果,已犯大孽,业报必随之!何以故?为成道成佛,
非世间成就,不应窃骗世人而妄享世间福禄故!
吁!修行之人,因果不昧,可不慎欤!
呜呼!仿佛之所以淡泊一生,不事浮华者,正为此矣!
证道
〔编者说明:下文所谓的“老道者”并不一定是指出家人。此外,陆先生为老
人证道,运用了一些激烈的言辞,此为证道之需,并无轻慢之意。〕
记得有一老道者来求证道,庄严地宣称:我成道了!
我一笑,谁成道了?
老道者:我!
我又一笑:我?呵!你还有一个我。你想,众生只为有我,故皆不能成道,你
还有我,成什么道?
老道者惶然道:不是我……不,是我……这我不能有,可没我也不行啊,没
我……谁在成道?
我一笑点头:悟得好!对啊,有我落执,没我落空!
老道者惶然无依,急急道:那……怎么办?
我又神秘一笑:还要办什么?嗨!即此,即此,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真面
目?
老道者恍忽有悟,惊道:我!这就是那个?呵……这就是道……
我一指老道者身后,喝道:你这条笨牛,还不转身看看!老道惊异地转过身去
看……
我气恼道:谁叫你转身?
老道者急急然惶惶无依,又急急道:是你叫我转身看啊……
我摇头叹息道:嘘!这便是你的碍!
老道者又惊异地转过身去看看,又转过身来看看我……不知所措,似乎有悟地
问道:我不应该转身,而应转…… 你是说我刚才着相了?
我点头道:对!转心!回去吧,但能把今日此机参悟了了,便算入门!
老道者忽然大悟,感激地捧着谢仪泣道:谢谢!我这次没白来!多承指
点!多承指点!我终于明白我了!
谈“无为”与“有为”
问:历来佛、道门中都认为“无为为上乘法”,“有为为下乘法”何以无为无
所为而反上,有为有作为而反下,理出何据?
答:昔东方哲人老子于《道德经》中倡无为,而西方圣人释迦又于《金刚经》
中非有为。两圣可谓妙结同心,不谋而合。
盖道之为至,当出有而入无,以有在有界,凡有无常,故有有虚幻,终归烟
灭。有者无常,而无则有常,故大道必弃其有而归证于无也。
由于世间法皆是人为之有为法,而人之习性又易落有为而难入无为;以有为易
为理解、接受,无为则钝根之人难以会解,故《金刚经》尝郑重作偈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呜呼!道本无而生有,故乃有必归无。我我之初,本其无我;则我我之后,自
必无我。以是观之,则今之我我,殆假我之我,暂我之我,有我无常,又何必
执之于我乎?
明于上理,则举凡世间万有,知斯大千一理。又何尝能脱此大理,而空执其有
著耶?
明于一理,天地如之。万象法有入无,则养生修真之法,又何尝而可执著于
有,而忽弃其无乎?此道、佛两家所以有无为、有为之法论,无为法,有为法
之修欤!
原夫法由道生,行道无为则法自生,法由无为而生有为,故有为皆为世间过
渡,一切有为法总属世间烟云,过眼即逝。法由无而生,故无为为万法之根,
万法之本,一切有为皆为枝叶,枝叶纵多,总属小枝,有为虽多,亦总属小
法。小法虽多,难以与大法相比。
法行无为,则法由无而生有,故无为乃能自生诸有为,法生无为,故不能住于
有为,若住于有为,法必消亡。且看世间万物,无不自无而有,又因有而灭,
法亦如是。
无法生法,法法自生,不住于法则法法皆在;
以法生法,法法有为,必住于法而法法皆灭。
明于世间无常,方知有为无定。
法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故有为之修,亦是因缘而生,更由因缘而灭,诸有
不常,法亦不常。
世间万有,因果相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为本乎无为,无为为其本,有
为为其标;无为为先天,有为为后天。
故先天之修,得先天之果。后天之法,得后天之报。若欲从有为而修先天,必
先自有为而转入无为。
基上,一切大宗有为功法门派,后期无不自有为法而转无为之修,舍此不能臻
登上修之门。
昔道家太极门曾传修法联语两则,录后供修道而善文者一粲。
而清道长联:
雨凝仰荷,珠滴任其去留;风摆垂柳,枝条懒得东西。
玄一祖师联:
无为而为,为为无非真为;自然而然,然然自得天然。
上两联均隐自然无为之旨,实亦则尊无为而次有为。
仿佛则以为:
无为之修,顺其天道;
有为之炼,逆其天道。
顺天道者,得天地造化之机;
逆天道者,夺天地造化之机。
看似两相对立,实则均为大道。法分有无,道分王霸,殊途同归而已,不可率以上乘下乘判之。
问:老子无为之说,传论千古,而真能明肈其大义者,则莫若道家太极门。盖
无为之为道,在乎自然之为然。自然之成其然,此盖无为之本旨也。后世不
知,甚而有谓:“无为”就是“不为”,什么也不做!这是无为么?
答:原夫老子法天地之道,其所指之“无为”,乃是指顺应大道,祖其自然,
为其当为,为其自为,故无为而为,无为乃无不为,惟其无为,故乃自为;惟
其无为,自为乃为。自为之为,自然之为。自然之为,是乃真为,故能为其天
地,为其三才,为其万有,然为而不为,是乃为天地之大道,一切事物之真正
主宰!
凡是违背自然之道之有为作法,则有得亦必有所失,顾此自必失彼。惟有“无
为”,才能无不为,无不以为,无不宜为,方乃符合天地自然之客观规律。故
无为并非消极之“不为”,它是顺应自然规律,使自己之行为顺应天地大道之
真为。
惟其为自然之真为,乃得自然之规。故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如果当为而
不为,不当为而为,则皆系人意而落有为,有为失天道之和,故难合于自然而
成其大道。
所以,无为之真义,端指无为而始有为,无为而无不为之进取思想,今若以不
为释之,则歪曲大道正义,亦失道远矣!
又道家认为,所有的“有”都是暂时的,所有的“有”都是假象。有——暂
时,无——永恒。佛、道都追求永恒的“有”,即无始无终。至于有为与无为
的关系,一切有为都是片面的,一切有为的总和就是无为。
得道者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圣人也在俗界生活,他也要说些今天这个菜特别好吃
之类的话。虽然释迦牟尼当时的精神悟证觉受境界已达到了那个不生不灭的境
界,但他的身体,出境以后还是留在有界,仍然是一个凡夫,仍然需要每天去
持钵乞食,这就是凡圣相应。所以,慧能会讲出世俗间的一些话来,这是很自
然的,因为他也还是世俗间的人嘛!
这一点,也正是世人世见对道者的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道好平常,
教好异常!道与教的根本区别。大家知道,由于近千年以来,俗人俗心已被宗
教的宣传,渲染所化易,众生眼中早已把道佛两家的道祖、佛祖看成是神,而
不是人。总认为他们成道后,都是慈眉善目,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腾于空中!
四围祥云缭绕,瑞气千条,宝雨缤纷,仙乐轻飘,一句话,是度化众生,救苦
救难的神,神当然不食人间烟火,更不做世俗之事!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
会!也可以说,这是世俗的人上了古来宗教人士的当!古代宗教为什么要这么
做,就是为了神化并神秘道祖、佛祖,当然,最终还是为了神化、神秘这个宗
教,乃至这些做宗教宣传的代表人士〔编者按:陆先生此言并非全盘否定宗
教,宗教中有严密精神的修行方法,只是流传日久,故有流弊。纯正的宗教教
徒,是不会神化祖师欺骗世人的〕!
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无论道佛诸家,他们得道成道后,他们还是血肉之躯,
还是活生生的人,还是需要与众生一样生活!大家知道,慧能、神会、憨山、
陈希夷、张三丰、王重阳,这些当年的得道成道者们,谁不是在世间的人群中
生活了几十年乃至百余年?
这样一说,大家便会认为,那得道成道的人还不是与众生一样吗?是一
样,平等无别,一体并存。那道者与凡夫就没差别吗?那当然有差别,不然,
道者们岂不白修了?
不过,这些差别,还大都不方便对俗言说,对俗夸耀。你又会问为什么?好,
告诉你,这就像金刚经上说的那样:
“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你为什么会狐疑不信?这是因为人都在一定境界中生
活,世人的世内境界知感觉受,又怎能猜测到道者的世外的境界觉受呢?所
以,这些众生以为虚妄的事,还是不说为好。这样说,不是在故作神秘,因为
这本来是人人都可修臻行达的道行觉受,人人本具,各个不无,又何需谁来故作神秘呢?
这也就像高深的武功一样,要我表演给谁看,那不可能!真正能看到的,就只
有两种人,一是学生学习招数之时;二是与对手真正过招之时!而且,对手往
往还看不清楚。这里说真正过招,那是因为有探打,即对方并非真要比试,而
是希望借此套你的某些招数。
道更是这样,凡是修臻至中乘之上的行者,便切戒轻言,以免误人!因为修道
一行,要在心性,故心不得安,知多挂碍,断难入修。所以,老子不言,老子
假喻,老子有老子的难处。世人不解,还错怪老子,这就是立言的尴尬。而大
道立言,尤其尴尬!因为立言者只有打比喻,只有讲理法,让众生见悟自度。
更多阅读
快下载!寿康宝鉴电子日历佛教日历 寿康宝鉴下载
按:我下载了一份,文件很容易打开.建议将文件夹放在电脑桌面上,可以随时查看.如果能找一张小的年历纸或台历,用荧光笔将2010年全年的不适合的日子都划一遍就更方便查看了.费不了多少时间,却因此而
《天子传奇》中浑天宝鉴的招式 诛仙3浑天宝鉴
第一层:白云烟。蒸烟灼热沸腾,弥漫如瘴,蔽人眼目,扰乱敌人。皇甫极与魔弥陀争夺雷音尺时即施展此招。第二层:玫霞荡。霞气围卷旋转,四两拨千斤,挪移对方劲力,同时具有热属性。第三层:土昆仑。裂土碎石,开山劈地,驱使泥沙岩尘、矿物精铁纷起爆射
泡妞宝典 泡妞宝鉴
百度大神找到的一些泡妞法门和注意事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注意要把理论和实际想结合,牢记牢记老马的名言“实践出真知”,不能太迷信这些理论。*******************华丽丽的切割线************************************一、不得贪胜
“风月宝鉴”到底指的是什么 倩女一掌风月宝鉴大全
“风月宝鉴”到底指的是什么作者:王晓丰收录时间: 2013年7月30日下午1:28(
品花宝鉴 (上卷) 品花宝鉴txt下载
基本资料品花宝鉴 (上卷)作者: 陈森著出版社:出版年: 1993年04月第1版页数:定价: 18装帧:ISAN:内容简介本书是清代一部描写男妓情艳的小说。书目:举报失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