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20句解释 诗经名句励志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www.cmfu.com发布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www.cmfu.com发布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www.cmfu.com发布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www.cmfu.com发布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www.cmfu.com发布
【注释】
www.cmfu.com发布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www.cmfu.com发布
窈窕:纯洁美丽。淑:善良。
www.cmfu.com发布
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
www.cmfu.com发布
参差:长短不齐。荇菜:一种水上植物,可以吃。
www.cmfu.com发布
流:顺水势采摘。
www.cmfu.com发布
寤(wù):睡醒;寐:睡着。
www.cmfu.com发布
思服:思念、牵挂。
www.cmfu.com发布
芼(mào):选择,采摘。
www.cmfu.com发布
【译文】
www.cmfu.com发布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www.cmfu.com发布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www.cmfu.com发布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www.cmfu.com发布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www.cmfu.com发布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猃(xiǎn) 盬(gǔ)
注释
(1)选自《诗经·小雅》。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
(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
(3)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无实义。下同。
(4)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归,回家。莫,即今“暮”字。
(5)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
(6)犭严狁(xiǎnyǔn):又作“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下文的“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
(8)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9)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
(11)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定,安定。
(12)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侯。
(13)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14)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休止。 王事,指征役。盬,休止,止息,了结。
(16)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
(17)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勑”,慰勉。
(18)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 ”,花盛开的样子。维,语助词。
(19)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同“花”。
(20)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
(21)斯:语气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
(25)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
(26)骙(kuí)骙:强壮的样子。
(27)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
(28)小人所腓(fé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庇,掩护。
(29)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30)象弭(mǐ)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
成的箭袋。服,通“箙”,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
(31)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
(32)猃狁孔棘:猃狁之难非常紧急啊。 孔,副词,甚,很。棘,同“急”。
(33)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
(34)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35)思:语气助词。
(36)雨(yù):作动词,下雪。
(37)霏霏:雪花纷飞貌。
作品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不能不“忧心烈烈”。后四句为什么戍役难归的问题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悲伤的氛围。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1离离2,彼稷3之苗。行迈4靡靡5,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黍米长得真壮丽,那是后稷留下苗。他的行为没消失,我心中左右动摇。知我之人说我忧愁,不知之人问我何求。悠悠苍天在上,告诉我这是
一个什么人
黍米长得真壮丽,那是后稷留下的穗。他的行为没消失,我心中如痴如醉。知我之人说我忧愁,不知之人问我何求。悠悠苍天在上,告诉我这
是一个什么人。
黍米长得真壮丽,那是后稷留下的果实。他的行为没消失,我心中如有梗塞。知我之人说我忧愁,不知之人问我何求。悠悠苍天在上,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人
【注释】王:周平王东迁后的国都地区,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1.黍:(shǔ暑)《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诗·魏风·硕鼠》:“无食我黍。”《诗·小雅·楚茨》:“自昔何为?我艺黍稷。”《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诗·周颂·良耜》:“其饟依黍,其笠斯纠。”《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曲礼》:“黍白芗合。”《孟子·告子下》:“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通“丽”。《易·离·六二》:“黄离,元,吉。”《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荀子·王霸》:“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广韵·支韵》:“离,明也。”这里用为附丽、附着之意。
3.稷:(jì技)传说中周朝的始祖后稷,名弃,长于种植。后被尊为五谷之神。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论语·宪问》:“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4.迈:《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诗·唐风·蟋蟀》:“今我不乐,日月其迈。”这里用为时光流逝之意
5.靡:《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诗·大雅·板》:“靡圣管管,不实于亶。”《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尔雅》:“靡,无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
【鉴赏】
这是一首歌颂周朝的始祖后稷的山歌,歌者看着满山遍野生长茂盛的黍米,这壮丽景象令他心中感慨万端,不由得想起推广农业的人类始祖—
—后稷。后稷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自己吗?他一个人吃得下那么多粮食吗?当然不是。他看到人们饥饿而忧愁,所以他毕生致力于推广农业,教
人们栽种五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有什么要求。想当首领?想当帝王?不!后稷什么也不想当,他只想着人们能够吃饱肚子,能够生存下去
歌中前四句是歌者的感慨,第五、六句则是引用后稷的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末后两句又是诗人的感慨,苍天呀,这个
后稷是个什么样的人啊!他为后稷的所作所为而感动。联想到当今社会,人们为一瓢水一粒米一寸土地都在争斗不休,而人们却忘记了种植业
的始祖,如果他要索取专利,那么他真是富甲天下了
春秋时期,人们咏唱这首歌,主要就是劝戒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想想后稷吧!那么,今天的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注释】
1.卫: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一带
2.淇:水名。又名“淇河”。《诗·邶风·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诗·鄘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礼记·大学》:“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说文》:“淇,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或曰出隆虑西山。”这里用指为今河南省北部的淇河
3.澳:港湾,指河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
4.猗:(yi衣)《诗·卫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这里用为形容长而美好之意
5.匪:古通“斐”。斐:《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这里用为五彩缤纷,有华彩之意
6.切磋:本义是指对象牙或是玉石的加工方法。后来引伸为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等之意
7.琢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之意。《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8.瑟:(se色)《诗·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郑玄注:“瑟,洁鲜貌。”这里用为明洁之意
9.僩:(xian现)《诗·卫风·淇澳》毛传:“僩,宽大也。”孔颖达疏:“是内心宽裕。”《荀子·荣辱》:“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僩也,愚者俄且知也。”《玉篇·人部》:“僩,宽大也。”这里用为胸襟开阔之意
10.赫:《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国语·楚语》:“赫赫楚国,而君临之。”《礼记·大学》:“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小尔雅·广诂》:“赫,明也。”这里用为显耀、显明之意
11.咺:(xuan宣)古通“喧”。喧:《礼记》:“赫兮喧兮者,威仪也。”这里用为盛大有威仪之意
12.谖:(xuān宣)《《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卫风·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谖。”《集韵》:“諠,忘也,通作谖。”这里用为忘记、忘却、遗忘之意
13.琇:《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唐肖颖士《江有枫》:我友于征,彼郑之子,如琇如英,德音孔明。”这里用为次于玉的美石之意
14.弁:《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15.箦:(zé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说文通训定声》:“箦,如今北道以暠鞨荐床,古人质素如此,后加以席,其席示谓之箦,床亦谓之箦。”这里用为竹席之意
16.较:《书·大传》:“较兮。”《仪礼·大射仪》:“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这里用为正直之意
【译文】看那淇水的河湾,绿竹修长很美好,有华彩的君子啊,相互切磋,推敲考虑,明洁而胸襟开阔,显耀而有威仪。有华彩的君子啊,终不可遗忘
看那淇水的河湾,绿竹婀娜很美好,有华彩的君子啊,耳嵌美石亮晶莹,帽镶宝石亮如星。明洁而胸襟开阔,显耀而有威仪。有华彩的君子啊,终不可遗忘
看那淇水的河湾,竹林平坦象竹席,有华彩的君子啊,好似金锡可塑造,就象圭玉璧玉一样坚硬。心胸宽阔又旷达,美好庄重又正直。谈笑幽默有风趣,而且话语不伤害你
【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的山歌,至于被赞美的是谁,究竟是卫武公或是别的人,没有必要深究。我们从这首山歌中所看到的是,在西周或春秋时期已有了这样好品德的人。这说明,君子的自我修养就象加工象牙之器,切了还要磋;或者就象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才能象耳垂和帽子上的宝石一样发光闪亮。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能成才的,要做君子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要成才,就要靠生活的切磋琢磨,靠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才能成为一个人人赞美的君子。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
1、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萧:植物名,即香蒿。萧有香气,古人采它供祭祀
2、三秋:通常以一秋为一年。谷熟为秋,谷类多一年一熟。古人说“今秋”“来秋”就是近年来年。在这首诗里“三秋”该长于“三月”,短于“三岁”,义同“三季”,就是九个月。又有以“三秋”专指秋季三月的,那是后代的用法。
3、艾:即香艾,菊科植物。烧艾叶可以灸病
【译文】
那人正在采葛藤。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
那人正在采蒿香。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么长
那人正在采苍艾。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
【鉴赏】
读《采葛》,让人仿佛碰到了唐诗中的绝句,或者元曲中的小令。三阙三句,如此精致,简洁,而内容却又是那么丰富,令人称奇。以至于后人竟是千人千解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句诗已成为恋爱中男女最经典的常用语。从诗意上看,诗人是以这样一种反复叠咏的方式,来表达其爱之深,思之切,诗义是很明确的。然而,这样一首简洁明了的诗,直至今天仍是争讼不休。
《毛诗序》点出此篇诗旨在“惧谗”,毛传释“采葛”谓“葛所以为絺绤也,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如三月不见君,忧惧于谗矣”。郑笺对此联系历史时代加以申说,谓“桓王之时,政事不明。臣无大小,使出者,则为谗人所毁,故惧之”,还指出“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卷四中也指出,汉代的齐、鲁、韩三家诗对此均“无异义”
此后又有人阐释这一说法,指出,“本诗写一位正直的臣子嫉恶小人谗言,陷害善良,在他眼中,这些小人夤缘攀附,互相勾结,恶势力发展得非常快,这些小人所散播的谗言,四处蔓延,速度非常快,就像葛、萧、艾一样。全诗咏草,没有一个字写到'惧谗’,而'惧谗’的意思跃然纸上”
宋儒朱熹一反《诗序》,提出“淫奔”说。他在《诗集传》卷四中指出:“采葛所以为絺绤,盖淫奔讬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姚际恒又另辟蹊径,提出“怀友”说:“《小序》谓'惧谗’,无据。且谓'一日不见于君,便如三月以至三岁’,夫人君远处深宫,而人臣各有职事,不得常见君者亦多矣,必欲日日见君,方免于谗,则人臣之不被谗者几何!岂为通论?《集传》谓'淫奔’,尤可恨。即谓妇人思夫,亦奚不可,何必淫奔!然终非义之正,当作怀友之诗可也
高亨则指出:“这是一首劳动人民的恋歌,它写男子对于采葛、采萧、采艾的女子,怀着无限的热爱。”程俊英先生说:“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诗。一个男子对于采葛织夏布、采蒿供祭祀、采艾治病的勤劳的姑娘的无限爱慕,就唱出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深情。”二人之说一扫汉宋儒者“惧谗”说、“淫奔”说的束缚,直指天籁,诗意尽出
如果仅把它当作为一首诗歌,这样的理解应该是基本清楚了,不存在争议。问题在于,为什么毛诗、郑笺为何要离文索解?他们为什么舍弃这样一种简洁明了的诗意不用,偏偏却钻诗中所没有的或者更深层的含义呢?这难道不值得后人深思吗?而《孔子诗论》所说的“爱妇”之意又体现在哪里呢?
而毛公也好,孔子也罢,他们又都是离《诗经》时代最近的。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二者在对这首诗的理解上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又是为什么?种种疑问,无不令人困惑
这里面必然有着难以言说的背景或者玄机。这背后便是隐藏在诗人心底里的一种巨大的恐惧感。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惧感?是担心爱妻(爱人)会有什么生命危险?还是如《毛诗序》里面所说的“惧谗”?
《毛诗序》是把它看作是代事的。事实上,《诗经》中没有以“采X”指称“采X之人”的用法。那么,这首诗我的理解应该是:那种采葛之事啊,一天没有见到,仿佛隔了三月了。那种采萧之事啊,一天没有见到,如同过了三季了。那种采艾之事啊,一天没有见到,如同隔了三年了
至于“采葛”、“采萧”、“采艾”都是些什么事呢?毛传用“所以为絺绤”、“所以共祭祀”、“所以疗疾”为释,这就具体简明地说明了采葛、采萧、采艾的用途和目的所在。《周礼·天官·屦人》载王后亦服“葛屦”。《仪礼·士冠礼》载,士在夏季要穿葛屦。这些都表明葛可以织布做屦,是《诗经》时代贵族人等重要的衣着原料
《周礼·天官·甸师》载:“祭祀,共(供)萧茅”。《礼记·郊特牲》篇谓:“萧合黍稷,臭(嗅)阳达於墙屋。故既奠(荐)然后焫萧合羶(馨)芗(香),凡祭慎诸此。”这里是说,祭祀的时候要用萧混合些黍米饭,将其焚烧,让香气弥漫于墙屋各处,所以荐酒之后仍然要用萧混合些脂油焚烧
《孟子·离娄上》篇有“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朱熹注:“艾,草名,所以灸者,乾久益善。夫病已深而欲求乾久之艾,固难卒办,然自今畜之,则犹或可及。”可见,孟子时尚且要保存历时长久之干艾,以备医病时急用
可见上述三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大的事,要是没有别的缘故,正常的话,应该是天天可以见到的。诗人显然是以这类情况起兴,来喻臣子若是正常的话,应该是天天可以和君见面的,但如果有了谗言,再亲密的君臣也会因此而生疏起来。这就是《毛诗序》所言的“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如三月不见君,忧惧于谗矣”的谛奥所在,朱熹、姚际恒辈都错解了毛传
想一想恋爱中的男女,平日卿卿我我,不离半步,突然有一天见不到面,一下子就产生那种仿佛有好久没见面的感觉了,那么原来亲密的君臣不也如此吗?难怪诗人会发出“一日三秋”,恍如隔世之感。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毛诗、郑笺为何偏偏要离文索解而不取诗的明显意义的原因了,也不难理解“三家诗”在这一首诗的理解上竟然如此一致了
至于孔子所说的“爱妇”说,也迎刃而解了。孔子是说,诗人所畏惧的谗言其实正来自于君王的“爱妇”。《孔子诗论》隶定之后的原文是“《采葛》之爱妇……”后面的关键文字脱简。一些学者联系前面的“《扬之水》其爱妇,利心(恨也)”,认为这句“《采葛》之爱妇,(悁也)”所脱的文字可能是一个“悁”字。这个“悁”字,毛传及后来的解释皆谓“犹悒悒也”。悒,《说文》训为“不安也”。那么,孔子的意思应该就是对《采葛》中君王听信爱妇的谗言而感到不安、忧愤。世上任何一种谗言都不及“枕头风”可怕。这与《论语》中把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的观念是一致的
一首这样的小诗,直惹成一桩三千年的公案,这恐怕是诗人、毛公等人所未敢想像的吧。
《采葛》用简单的三段,每段三句,段段相似,反反复复,说的就是一个意思,我想你了。你,也在想我吗? ,体现了《采葛》茼洁朴素的美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衿:(jīn巾)《左传》:“皆衿甲面缚。”《汉书·李广苏建传》:“泣下沾衿。”这里用为衣领之意
2.嗣:《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书·洪范》:“禹乃嗣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其弟嗣书。”《尔雅》:“嗣,继也。”《说文》:“嗣,诸侯嗣国也。”本意为诸侯传位给嫡长子之意,后来逐渐发展为继承之意。这里延伸为传递之意
【译文】
君子衣领颜色青,常常萦绕牵我心。纵然我没去看你,难道你不传讯音
君子的佩玉颜色青,常常萦绕牵我思。纵然我没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来
我挑选呀到达呀,在那城门楼上呀。一天不见面呀,好比隔了三月长
【鉴赏】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怀念山歌,描写的是一位姑娘想念着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姑娘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挑选着一个个的城门楼,一个个地去到那里,就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如果见到了,她便会欣喜不已。
这首山歌充分描写了一个姑娘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深青色。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升,高。
14.坻(chí):水中小洲,小岛。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鉴赏】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25),庶士有朅。[1]
【注释】
(1)硕人:高大白胖的人,美人。当时以身材高大为美。此指卫庄公夫人庄姜。颀(qí其):修长貌。
(2)衣锦:穿着锦衣,翟衣。“衣”为动词。褧(jiǒng窘):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3)齐侯:指齐庄公。子:这里指女儿。
(4)卫侯:指卫庄公。
(5)东宫:太子居处,这里指齐太子得臣。
(6)邢:春秋国名,在今山东邢台。姨:这里指妻子的姐妹。
(7)谭公维私:意谓谭公是庄姜的姐夫。谭,春秋国名,在今山东历城。维,其。私,女子称其姊妹之夫。
(8)荑(tí题):白茅之芽。
(9)领:颈。蝤蛴(qíu qí求其):天牛的幼虫,色白身长。
(10)瓠犀(hù xī户西):瓠瓜子儿,色白,排列整齐。
(11)螓(qín秦):似蝉而小,头宽广方正。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这里形容眉毛细长弯曲。
(12)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
(13)盼:眼珠转动,一说眼儿黑白分明。
(14)敖敖:修长高大貌。
(15)说(shuì税):通“税”,停车。农郊:近郊。一说东郊。
(16)四牡:驾车的四匹雄马。有骄:骄骄,强壮的样子。“有”是虚字,无义。
(17)朱幩(fén坟):用红绸布缠饰的马嚼子。镳镳(biāo标):盛美的样子。
(18)翟茀(dí fú敌扶):以雉羽为饰的车围子。翟,山鸡。茀,车篷。
(19)夙退:早早退朝。
(20)河水:特指黄河。洋洋:水流浩荡的样子。
(21)北流:指黄河在齐、卫间北流入海。活活(guō郭):水流声。
(22)施:张,设。罛(gu孤):大的鱼网。濊濊(huò或):撒网入水声。
(23)鱣(zhān沾):鳇鱼。一说赤鲤。鲔(wěi委):鲟鱼。一说鲤属。发发(bō拨):鱼尾击水之声。一说盛貌。
(24)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菼(tǎn坦):初生的荻。揭揭:长貌。
(25)庶姜:指随嫁的姜姓众女。孽孽:高大的样子,或曰盛饰貌。
(26)士:从嫁的媵臣。有朅(qiè怯):朅朅,勇武貌。
【译文】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阿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1]
【鉴赏】
《硕人》,这幅千古的“美人图”,留给人们最鲜活的印象,是那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着庄姜的天生丽质。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要是在第二章。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
清人姚际恒极为推赏此诗,称言“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方玉润同意其“绝唱”之说,并指出这幅“美人图”真正美的所在:“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诗经原始》)。孙联奎《诗品臆说》也拈出此二语,并揭示出其所以写得好的奥窍:“《卫风》之咏硕人也,曰'手如柔荑’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滉漾。千载而下,犹亲见其笑貌。”在他看来,“手如柔荑”等等的比拟譬况,诗人尽管使出了混身解数,却只是刻画出美人之“形”,而“巧笑”、“美目”寥寥八字,却传达出美人之“神”。还可以补充说,“手如柔荑”等句是静态,“巧笑”二句则是动态。在审美艺术鉴赏中,“神”高于“形”,“动”优于“静”。形的描写、静态的描写当然也必不可少,它们是神之美、动态之美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么其搔首弄姿也许会成为令人生厌的东施效颦。但更重要的毕竟还是富有生命力的神之美、动态之美。形美悦人目,神美动人心。一味静止地写形很可能流为刻板、呆板、死板,犹如纸花,了无生气,动态地写神则可以使人物鲜活起来,气韵生动,性灵毕现,似乎从纸面上走出来,走进读者的心灵,摇动读者的心旌。在生活中,一位体态、五官都无可挑剔的丽人固然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那似乎漫不经心的嫣然一笑、含情一瞥却更能使人久久难忘。假如是一位多情的年青人,这一笑一盼甚至会进入他的梦乡,惹起他纯真无邪的爱的幻梦。在此诗中,“巧笑”、“美目”二句确是“一篇之警策”,“倩”、“盼”二字尤富表现力。古人释“倩”为“好口辅”,释“盼”为“动目也”。“口辅”指嘴角两边,“动目”指眼珠的流转。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出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几千年过去了,诗中所炫夸的高贵门第已成为既陈刍狗,“柔荑”、“凝脂”等比喻也不再动人,“活活”、“濊濊”等形容词更不复运用,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却仍然亮丽生动,光景常新,仍然能够激活人们美的联想和想像。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原是六朝画家所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它也适用于其他艺术创造活动。此“阿堵”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人物莫过于表现眼睛。不过“眼睛”应作宽泛的理解,它可以泛指一切与人的内心世界、人的灵性精神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此诗中倩丽的“巧笑”。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是以“永恒的微笑”获得永恒的魅力。总之,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善于捕捉与表现关键所在。一个“关键”胜过一打非“关键”。岂不闻:“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的诗篇,这是它们的幸运,因为它们所表现的任何内容,它们用以表现内容的任何艺术手法,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首《硕人》也成为题咏美人文学作品的“千古之祖”。读者在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以及曹植《洛神赋》中,都可以看到“她”的芳踪。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名句,也总不免令人想起“她”的倩影。[2]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②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③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④[1]
【注释】
①相:视也。仪:威仪也。
②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
③俟:等。
④胡:何。 遄(音船):速。
【译文】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鉴赏】
这首诗古有二说:《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无礼仪,班固《白虎通义·谏诤篇》则认为是“妻谏夫之诗”,此本《鲁诗》说。后一说虽然有何楷、魏源、陈延杰诸家的阐发,但究竟由于所申述的内容与此诗所显露的深恶痛绝的情感不吻合,故为大多数说诗者所不取,而从毛序郑笺之说。
《诗经》中写到“鼠”的有五首(《雨无正》“鼠思泣血”之鼠通癙,未计),除此诗外,其他四首都是直接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确实“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自古而然。而此诗却有所不同,偏偏选中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在位者”作对比,公然判定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诗人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虽曾有过多种说法,但已无法考实,翻开卫国的史册,在位者卑鄙龌龊的勾当太多,如州吁弑兄桓公自立为卫君;宣公强娶太子伋未婚妻为妇;宣公与宣姜合谋杀太子伋;惠公与兄黔牟为争位而开战;懿公好鹤淫乐奢侈;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等等。父子反目,兄弟争立,父淫子妻,子奸父妾,没有一件不是丑恶之极、无耻之尤。这些在位者确实禽兽不如,禽兽尚且恋群,而他们却是骨肉相残。此篇诗人咬牙切齿,是有感而发。《诗经选注》曾指出:“《相鼠》一诗就是卫国统治者丑恶行为的总概括,有强烈的现实战斗性。”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2]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诗经·大序》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於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诗序提要》小注
案《诗序》之说,纷如聚讼口以为《大序》子夏作,《小
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郑玄《诗谱》也口①以为子夏所序
《诗》即今《毛诗序》者,王肃《家语注》也口。以为卫宏
受学谢曼卿、作《诗序》者,《后汉书·儒林传》也。⑧以
为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者,《隋书·经籍志》也
④以为子夏不序《诗》者,韩愈也口⑥以为子夏惟裁初句,以
①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南朝梁沈重言:“按郑《诗谱》意,
《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
不足,毛更足成之。”见《毛诗正义》卷一,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年,4页。陆德明原书具在,当引之。
---------------------------------------------------------------------------------------------
②《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条王肃注:“子夏所叙诗义,今之《毛诗
序》是。”《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95册,86页上。
③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儒林传》载;“卫宏字敬仲,·,·…初,九江谢曼卿善《毛
诗》,乃为其毫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日,于今传于
世。”《后汉书》卷第六十九(下),中华书局,1965年,2575页。
④《隋书。经籍志》:“先儒相承,谓毫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测益口”
中华书局,1973年,918页。
------------------------------------------------------------------------------------
⑤明杨慎《升庵经说》卷四引韩愈《诗之序议》曰:“子夏不
序《诗》有三焉:知不及,一也;暴扬中髯之私,《春秋》
所不道,二也;诸侯犹世,不敢以云,三也;汉之学者欲显
其传,因籍之子夏。”中华书局,1985年,59页。此当引
更早出处。晃说之《篙山文集》卷十一《诗之序论二》、范
处义《诗补传》、《毛诗李黄集解》卷一李搏说皆引之
下出於毛公者,成伯玛也口①以为诗人所自制者,王安石也。
。以《小序》为国史之旧文,以《大序》为孔子作者,明道
程子也口⑧以首句即为孔子所题者,王得臣也口④以为毛《传》
初行尚未有《序》,其后门人互相传授,各记其师说者,曹
粹中也。⑥以为村野妄人所作,昌言排击而不顾者,则倡之
---------------------------------------------------------------------
①唐成伯均《毛诗指说》以大序为子夏作,“其余众篇之小序,子夏.准裁初句耳,
至'也,字而止,'《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如此之类是也。
其下皆是大毛公自以诗中之意而系其辞也。”《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本,第
64册,174页上
---------------------------------------------------------------------------
②清范家相《诗沛》引王安石曰:“《诗序》者,诗人所自制。”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8册,612页下。有更早文
献,当引早的。
---------------------------------------------------------------------------------
又南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王氏日;,’(诗》上及于文王高宗成汤,如《江
有祀》之为美滕,《那》之为祀成汤,《殷武》之为祀高宗,方其作时,无义以示
后世,则虽孔子亦不可得而知,况子夏乎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67册,334页下口
③毫二程遗书》卷十八《伊川先生语四》:“问《诗》如何学?曰;'只在《大序》
中求,毫诗》之《大序》,分明是圣人作此以教学者,后人往往不知是圣人做。’
问毫诗小序》何人作I··,…曰;'毫序》中分明言国史明乎得失之迹,盖国史得《诗》
于采诗之官,故知其得失之迹。如非国史,则何以知其所美所刺之人?使当时无
《小序》,虽圣人亦辨不得。’”又云;“今之毫诗序》,却煞错乱,有后人附之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79页下一lsa页上。
又卷十九《伊川先生语五》;“《诗小序》便是当时国史作,如当时不作,虽孔子
亦不能知,况子夏乎?如《大序》则非圣人不能作口”同上,202页上。
又卷廿四又“毫诗大序》孔子所为,其文似《系辞》,其义非子夏所能言也。《小
序》国史所为,}vr世所能知也。”同上,243页下。所引是明是明道语当仔细分辨。
④宋王得臣《座史》;“予以为《序》非出于子夏,且圣人删次《风》《雅》《颂》,
其所题日兴、日刺、日阂、日恶、曰规、曰诲、曰诱、曰惧之类,类出于孔子,
非门弟子之所能与也。然若'《关雌》,后妃之德也’;'《葛覃》,后妃之木也’,
此一句孔子所题,其下乃毛公发明之言耳。”《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本,第
862册,619页下
珍宋曹粹中《放斋诗说》:“《毛传》初行之时,犹未有《序》也。意毛公既托之
子夏,其后门人互相传授,各记其师说,至宏而遂著之,后人又复增加,殆非成
于一人之手。”《续修四库全书》本,第“册,217页下。
-------------------------------------------------------------------
者郑樵、王质,和之者朱子也①。然樵所作《诗辨妄》一出,
周孚即作《非郑樵诗辨妄》一卷,摘其四十二事攻之。。质
所作《诗总闻》,亦不甚行焚世。朱子同时如吕祖谦、陈傅
良、叶适皆以同志之交,各持异议。⑧黄震笃信朱学,而所
作《日钞》,亦申《序》说。④马端临作《经籍考》,龄他
书无所考辨,惟《诗序》一事,反覆攻请至数千言。⑥自元
-------------------------------------------------------------------------------
①《朱子语类》卷八十《诗.纲领》云;“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低《诗序》,
其问言语太甚,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中华书局,1986年,2076页。
郑樵攻《序》不遗余力,所作《诗辨妄》影响甚巨。王质《诗总闻》亦倡其说。
朱熹受郑氏影响,由尊转攻,以为“《诗序》实不足信”(同上)复作《诗序辨说》
以明其非。又有言曰;“旧曾有一老儒郑渔仲,更不信毫小序》,只依古本,与叠
在后而。某今亦只如此,令人虚心看正文,久之其义自见。盖所谓《序》者,类
多世儒之谈,不解诗人本意处甚多。”(同上,2076页)
②周孚与郑檐同时而稍后,作《非诗辨妄》攻郑氏《诗辨妄》,其《自序》曰;
“而郑子乃欲尽废之,此予所以不得已而有言也I故撮其最害理之甚者,见于予
书·一凡四十二事。”中华书局,1985年,1页。
③吕祖谦有毫吕氏家塾读诗记》,崇《诗序》,重古说,朱子为之序而持异见,二
人曾就《诗序》问题屡通书札。详见《吕氏家塾读诗记》,《景印文洲阁四库全书》
木,第饱册,321一3力页。
陈良傅姓名颠例,注意小节i创仑《诗》亦与朱子有别,有《诗解话》,已佚。南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考亨先生晚注《毛诗》,尽去《序》文,以彤管为淫
奔之具,以城阀为偷期之所,止斋陈氏得其说而病之·,·…独藏其说,不与考亭先
生辩。”中华书局,1989年,15页。
叶适《习学记言序口》卷六《毛诗》以《诗序》“皆在秦汉之前,虽浅深不能尽
当,读《诗》者以其时考之,以其义断之,惟是之从可也。专溺旧文,因而推衍,
固不能得《诗》意;欲尽去本《序》,自为己说,失《诗》意愈多矣口”中华书局,
1977年,61页。
④毫黄氏日钞。读毛诗》;雪山王公质,夹漂郑公樵,始皆去《序》而言《诗》,
与诸家之说不同。晦庵先生因郑公之说尽去美刺,探求古始,其说颇惊俗,虽东
莱不能无疑焉。夫《诗》,非《序》莫知其所自作。去之千载之下,欲一旦尽去
自昔相传之说,别求其说于茫冥之中,诚亦难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707册,27页下一8页上。
⑤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一百七十八专论《诗序》,以为《诗序》不可
废,“后之.君子乃欲尽废《序》以言《诗》,此愚所以未敢深以为然。故复毓述而
不作多闻厥疑之言,以明孔子删毫诗》之意,且见古《序》之不可废也口”中华
书局,1986年,1543页口
又卷一百七十九“《夹涤诗传》《诗辨妄尸条下曰:“愚以为譬之听讼,毫诗》者
明以至今日,越数百年,儒者尚各分左右袒也。岂非说经之
家第一争垢之端乎?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间关车之舝兮⑴,思娈季女逝兮⑵。匪饥匪渴⑶,德音来括⑷。虽无好友?式燕且喜⑸。
依彼平林⑹,有集维鷮⑺。辰彼硕女⑻,令德来教。式燕且誉⑼,好尔无射⑽。
虽无旨酒?式饮庶几⑾。虽无嘉肴?式食庶几。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⑿。鲜我觏尔⒀,我心写兮⒁。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⒂。四牡騑騑⒃,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1]
【注释】
⑴间关:车行时发出的声响。舝(xiá):同“辖”,车轴头的铁键。
⑵娈:妩媚可爱。季女:少女。逝:往,指出嫁。
⑶饥、渴:《诗经》多以饥渴隐喻男女性事。
⑷括:犹“佸”,会合。⑸式:发语词。燕:通“宴”,宴饮。
⑹.依:茂盛的样子。
⑺鷮(jiāo):长尾野鸡。
⑻辰:通“珍”,美好。或训为善,亦通。
⑼誉:通“豫”,安乐。
⑽无射(yì):不厌。亦可作“无斁”。
⑾庶几:此犹言“一些”。
⑿湑(xǔ):茂盛。
⒀鲜:犹“斯”,此时。觏(gòu):遇合。
⒁写:通“泻”,宣泄,指欢悦、舒畅。
⒂景行:大路。
⒃騑(fēi)騑:马行不止貌。
【译文】
车轮转动车辖响,妩媚少女要出阁。不再饥渴慰我心,有德淑女来会合。虽然没有好朋友,宴饮相庆自快乐。
丛林茂密满平野,长尾锦鸡栖树上。那位女娃健又美,德行良好有教养。宴饮相庆真愉悦,爱意不绝情绵长。
虽然没有那好酒,但愿你能喝一盏。虽然没有那好菜,但愿你能吃一点。虽然德行难配你,且来欢歌舞翩跹。
登上高高那山冈,柞枝劈来当柴烧。柞枝劈来当柴烧,柞叶茂盛满树梢。此时我能接到你,心中烦恼全消掉。
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驾起四马快快行,挽缰如调琴弦丝。今遇新婚好娘子,满怀欣慰称美事。[1]
【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影响较大者有二说。《毛诗序》云:“《车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赋《白华》者安在?岂真以不贤见黜?诗不讽王复故后,而讽以别选新昏,无论艳妻骄扇,宠不再移,其为倍义而伤教,亦已甚矣。”(姚际恒《诗经通义》引)邹氏的批评可谓激切有力。但自《楚茨》到此篇共十篇,《诗序》皆以为刺幽王,恐怕也是有所本的。《诗序》之意,不过以为此篇亦《关雎》歌后妃之德之类,为借古讽今之作。邹氏抓住“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一句大作文章,也非通达之论。朱熹《诗集传》则说:“此宴乐新昏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以道学家之眼光,驳朱熹之说曰:“夫乐新昏,则德音燕誉无非贤淑,而高山景行,亦属闺门。试思女子无仪是式,而何德音之可誉?闺门以贞静是修,更何仰止之堪思?”方氏以当时的价值观规范数千年前人们的思想感情,故扞格难入。诚哉,知人论世之难也。然则朱熹之说,确为不刊之论,所以今人多从之。
全诗五章,皆以男子的口吻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首章写娶妻启程。诗从娶亲的车声中开始。随着“间关”的车声,朝思暮想的少女就出嫁了。这其中流露出诗人积蓄已久的欣喜若狂之情。然而诗人又天真地声明:“匪饥匪渴,德音来括。”高兴的原因绝非因为性爱的饥渴即将满足,而是对女子美德的崇慕,真可谓好德胜于好色了。这当然是恋人“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所以下文又禁不住一往情深地说:“虽无好友,式燕且喜。”次章写婚车越过平林。由林莽中成双成对的野鸡,想到了车中的“硕女”,再加上她美好的教养和品德,更使诗人情怀激荡,信誓旦旦:“式燕且誉,好尔无射”,我爱你终生不渝!第三章继续是男子对女子情真意切的倾诉:我家虽没有美酒佳肴,我也没有崇高的品德,但却有一颗与你相亲相爱的心。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冲口而出,感人至深。第四章写婚车进入高山。这里有茂盛的柞树。“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是当时的谚语,所以诗人由“析薪”想到了娶妻。而柔嫩鲜艳的绿叶,是美丽可爱新妇的最好比喻;由《七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句,可以确信“其叶湑兮”是写新妇的光彩照人的。这里诗人融咏物与比兴为一体,巧妙地表现了对新妇的喜爱。最后两句更是直抒情怀:“鲜我觏尔,我心写兮。”意思是说:今天和你结为伴侣,我心里真是舒服极了。尾章写婚车越过高山,进入大路。诗人仰望高山,远眺大路,面对佳偶,情满胸怀,诗句自肺腑流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叙事、写景,但更多的则是比喻。新妇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德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向往。诗句意蕴丰厚,气宇轩昂,因而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遂成千古名句。接下两句“四牡騑騑,六辔如琴“,不仅与首章“间关”二句相呼应,形成回环之势,而且那如琴弦的六辔更是包含着诗人对婚后美好和谐生活的丰富想像。最后两句,又直抒胸臆,情结全篇。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首先是结构上的跌宕。方玉润说:“前后两章实赋,一往迎,一归来。二、四两章皆写思慕之怀,却用兴体。中间忽易流利之笔,三层反跌作势,全诗章法皆灵。”(同上)其次是抒情手法的多样,或直诉情怀,一泻方快;或以景写情,亦景亦情;或比兴烘托,意境全出。总之,它是《雅》诗中优秀的抒情诗篇。[2]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诗经·节南山之什·巧言》。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注释:
1、且(居jū):《集传》:“且,语词。悠悠,远大之貌。”
2、幠(乎hū):大。
3、已、大:《郑笺》:“已、大皆言甚也。昊天乎王甚可畏,王甚敖慢,我诚无罪而罪我。”
4、僭(谮zèn):谗言。涵:含。
5、遄(船chuán):迅速。沮:终止。
6、祉:《毛传》:“祉,福也。”《郑笺》:“福者,福贤者,谓爵禄之也。”
7、餤(谈tán):增多。
8、共:恭敬。
9、邛(穹qióng):《郑笺》:“邛,病也。小人好为谗佞,既不共其职事,又为王作病。”
10、奕奕(易yì):《毛传》:“奕奕,大貌。”《诗缉》:“宫室后曰寝,前曰庙。”
11、莫:《毛传》:“莫,谋也。”《郑笺》:“猷,道也,大道,治国之礼法。《通释》:”秩秩与大猷连文,即状其猷之大。'“
12、毚(蝉chán):兔,狡兔。跃跃(替tì):《集传》:“跃跃,跳疾貌。”
13、荏染(荏苒rěnrǎn):柔弱貌。
14、数(蜀shǔ):《集传》:“数,辨也。”
15、蛇蛇(移yí):轻薄貌。《通释》:“蛇蛇即泄泄之假借……盖大言欺世之貌。”
16、麋(梅méi):湄,水边。
17、拳:《毛传》:“拳,力也。”
18、职为乱阶:《郑笺》:“此人主为乱作阶,言乱由之来也。”
19、微:足疡。尰(肿zhǒng):肿。《毛传》:“骭(干gàn)疡为微,肿足为尰”。
20、犹、将:《郑笺》:“犹,谋。将,大也。”
21、尔居徒几何:俞樾《群经平议》:“居当训为蓄……尔居徒几何,言尔所蓄徒众几何人也。”
【译文】
远大无边老天爷,说是下民父和母。人民无罪又无辜,降下大祸真残酷。
老天实在太暴虐,我无罪过受屈辱。老天实在太傲慢,我受屈辱本无辜。
当初乱子刚发生,谗言开始得流行。乱子再次兴起来,君子又把谗言听。
君子发怒斥谗佞,祸乱很快就会停。君子如果用贤能,乱子迅速能平定。
君子盟誓太经常,所以祸乱越增长。君子轻信盗贼话,祸乱就会更猖狂。
盗贼话儿甜如蜜,祸乱增进不胜防。小人不能尽职守,只会为王增祸殃。
宗庙宫殿大又高,原是先王亲手造。国家大政真完善,都是圣人谋划好。
别人有啥坏心肠,我能一猜就知道。好比狡兔迅速跳,遇到猎狗跑不了。
小小树儿多柔嫩,君子种植多辛苦。流言传播无根据,心中分辨自有数。
骗人大话夸夸谈,都从谗人口里出。花言巧语似吹簧,厚颜无耻不忍睹。
究竟他是什么人,住在大河水草旁。没有力量没勇气,一切祸乱由他降。
小腿生疮脚又肿,你的勇气在哪方?阴谋诡计大又多,多少党徒你豢养?
【鉴赏】
《毛诗序》云:“《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作者应是饱受谗言之苦,全诗写得情感异常激愤,通篇直抒胸臆,毫无遮拦。起调便是令人痛彻心肺的呼喊:“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随即又是苍白而带有绝望的申辩:“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幠,予慎无辜!”情急愤急之下,作者竟无法用实情加以洗刷,只是面对苍天,反覆地空喊,这正是蒙受奇冤而又无处伸雪者的典型表现。
二、三两章,情感稍缓,作者痛定思痛后对谗言所起,乱之所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揭露。在作者看来,进谗者固然可怕、可恶,但谗言乱政的根源不在进谗者而在信谗者,因为谗言总要通过信谗者起作用。谗言如同鸦片,人人皆知其毒性,但它又总能给人带来眼前的虚幻的快感。因此,如果不防患于未然,一旦沾染,便渐渐使人产生依赖感,最终为其所害,到时悔之晚矣。作者在第四章中的描述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天子的独特处境、地位使其天生地缺乏这种免疫力。故与其说刺小人,毋宁说在刺君子。可谓深刻至极。此二章句句如刀,刀刀见血,将“君子信谗”的过程及结局解剖得丝丝入扣,筋骨毕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是送给后世当政者的一付清醒剂。吴师道云:“前三章刺听谗者,后三章刺谗人。”(见《传说汇纂》)盖因听谗者比之进谗者责任更大,故先刺之。看来,愤激的情感并未使作者丧失理智。
四、五两章,形同漫画,又活画出进谗者阴险、虚伪的丑陋面目。他们总是为一己之利,而置社稷、民众于不顾,处心积虑,暗使阴谋,欲置贤良之士于死地而后快。但险恶的内心表现出来的却是花言巧语、卑琐温顺,在天子面前,或“蛇蛇硕言”,或“巧言如簧”。作者的描绘入木三分,揭下了进谗者那张赖以立身的画皮,令人有“颜之厚矣”终不敌笔锋之利矣的快感。
末章具体指明进谗者为何人。因指刺对象的明晰而使诗人的情感再次走向剧烈,以至于按捺不住,直咒其“既微且尰”,可见作者对进谗者的恨之入骨。那“居河之麋”的交待,使读者极易联想起躲在水边“含沙射影”的鬼蜮。然而,无论小人如何猖獗,就如上章所言“跃跃毚兔”,最终会“遇犬获之”。因为小人的鼠目寸光,使他们在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往往也将自己送上了绝路。从这个角度看,作者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进谗者的丑恶,也清醒地看到了进谗者的可耻下场。
此诗虽是从个人遭谗人手,但并未落入狭窄的个人恩怨之争,而是上升到谗言误国、谗言惑政的高度加以批判,因此,不仅感情充沛,而且带有了普遍的历史意义与价值,这正是此诗能引起后人共鸣的关键之处。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诗·小雅·十月之交》:
黽36勉从事,不敢告劳
十月之交,朔1日辛卯。日有食2之,亦孔3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爗爗5震电,不宁不令6,百川沸腾,山冢7崒8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9莫惩10
皇父卿11士,番12维司徒。家伯维宰13,仲14允15膳夫。棸子16内史17,蹶18维趣马。楀19维师氏,艳妻煽20方21处
抑22此皇父,岂曰不时23。胡为我作,不即24我谋25。徹26我墙屋,田卒汙27莱28。曰予不戕29,礼30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31。择三有事32,亶侯多藏。不慭33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34徂35向
黽36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37沓背憎,职38竞由人
悠悠39我里,亦孔之痗40。四方有羡41,我独居忧。民莫不逸42,我独不休43。天命不彻,我不敢俲44我友自逸
【注释】
1.朔:(shuò术)《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仪礼·士丧礼》:“朔月奠。”《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说文》:“朔,月一日始苏也。”《释名》:“朔,月初之名也。”这里用为农历每月初一之意
2.食:通“蚀”。 《左传·隐公三年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管子·四时》:“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孟子·公孙丑下》:“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这里用指为日食月食之意
3.孔:《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诗·小雅·棠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玉篇·乙部》:“孔,嘉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
4.臧:(zang脏)《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诗·小雅·雨无正》:“庶曰式臧,复出为恶。”《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里用为好的、美好的、善良的之意
5.爗:(yè页)本意是火盛、明亮之意。这里引伸为光辉灿烂之意
6.令:古同“聆”。《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诗·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吕氏春秋》:“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这里用为听从之意
7.冢:(zhong肿)《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尔雅》:“山顶,冢。”《山海经·西山经》:“华山冢也。”这里用为山顶之意
8.崒:(zu卒)鲍照《芜城赋》:“崒若断岸。”这里用为高大、险峻之意
9.憯:(can惨)《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淮南子·人间训》:“怨之憯于骨髓。”《说文》:“憯,痛也。”《汉书·东平思王宇传》:“朕甚憯焉。”《汉书·淮南宪王钦传》:“寡人憯然不知所出。”《盐铁论·诛秦》:“支体伤而心憯怛。”这里用为悲痛,伤心之意
10.惩:《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宁莫之惩。”《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郑玄笺:“惩,艾也。”《易·损·象》:“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玉篇·心部》:“惩,戒也。”《广雅》:“惩,恐也。”这里用为鉴戒、警戒之意
11.卿:《国语·晋语》:“有卿之名。”《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管子·揆度》:“卿大夫豹饰。”《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史记》:“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说文》:“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是周代以后对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12.番:《列子·汤问》:“迭为三番。”《北史·贺弼传》:“顿兵一万,番代往来。”这里用为更替、轮值之意
13.宰:《仪礼》:“宰右执镫,左执盖。”《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这里用为奴隶之意
14.仲:《诗·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荀子·仲尼》:“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说文》:“仲,中也。”《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里用为排行第二之意
15.允:《书·尧典》:“允厘百工。”这里用为使用之意
16.棸子:(zou轴)人名。是一种种植和管理棸树的氏族
17.内史:古代官名
18.蹶:《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蹶,动也。”陈奂传疏:“蹶训动,犹扰乱也。”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足部》:“蹶,又为兴起之义,与僵仆相反而相成,盖蹶者必起也。”这里用为动乱之意
19.楀:(yu雨)人名。是一种种植和管理楀树的氏族。为下等百姓
20.煽:(shān山)通“扇”。 《说文》:“煽,炽盛也。从人,扇声。”《汉书·谷永传》:“阎妻骄煽,日以不臧。”《梁书·谢举传论》:“逮乎江左,此道弥煽。”《北史》:“暨乎暮年,此风愈煽。”这里用为炽盛、热烈之意
21.方:通“仿”。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诗·大雅·皇矣》:“万邦之方,下民之王。”《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商君书·算地》:“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这里用为模拟、仿效之意
22.抑:为连词,这里用为或是,还是之意
23.时:通“伺”。《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诗·大雅·緜》:“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诗·大雅·荡》:“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庄子·人间世》:“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列子·汤问》:“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这里用为伺机、等待之意
24.即:《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说文·卪部》:“即,即食也。”徐锴系传:“即,犹就也,就食也。”这里用指为“可以”之意
25.谋:《书·洪范》:“聪作谋。”《诗·小雅·巷伯》:“谁适与谋。”《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诗·大雅·緜》:“爰始爰谋,爰契我龟。”《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易·讼·象》:“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说文》:“虑难曰谋。”《论衡·超奇》:“心思为谋。”这里用为考虑、谋划、办理之意
26.彻:《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礼记·士冠礼》:“彻筮席。”《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孟子·离娄上》:“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这里用为撤除、撤去之意。
27.汙:(wu污)《左传·隐公三年》:“潢汙行潦之水。”《吕氏春秋·达郁》:“故水郁则为汙。”《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这里用为浊水坑之意
28.莱:《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周礼·遂人》:“莱五十亩。”《越绝书·吴内传》:“莱,野也。”这里用为长满杂草之意
29.戕:(qiang青)《易·小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左传·宣公十八年》:“凡自内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老子·七十四章》:“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戕,夫代大匠戕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玉篇·戈部》:“戕,杀也。”《亢仓子·用道》:“戕身损寿。”这里用为杀害、毁坏之意
30.礼:《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管子·五辅》:“”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31.向:地名
32.事:甲骨文中与“吏”同字。《荀子·非相》:“故,事不揣长,不楔大。”《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说文》:“事,职也。”这里用为官职之意
33.慭:(yin印)《尔雅》:“慭,愿也。强也。”这里用为宁愿之意
34.居:《易·屯·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诗·唐风·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诗·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老子·二章》:“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论语·宪问》:“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孟子·告子下》:“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广雅·释言》:“居,据也。”这里用为据,占据之意
35.徂:(cu促)《书·大禹谟》:“汝徂征。”《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诗·卫风·氓》:“自我徂尔。”《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诗·小雅·车攻》:“四牡庞庞,驾言徂东。”《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诗·大雅·緜》:“自西徂东,周爰执事。”《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尔雅》:“徂,往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前往之意
36.黽:(min敏)古同“黾”。《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这里用为勉力、努力之意
37.噂:(zun尊)《说文》:“噂,聚语也。从口,尊声。”这里用为聚语之意
38.职:《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战国策·燕策》:“职如郡县。”《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这里用为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之意
39.悠:《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尔雅》:“悠,思也。”《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说文》:“悠,忧也。”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这里用为忧思之意
40.痗:(mei妹)古通“病”。《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用为忧思成病之意
41.羡:《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说文》:“羡,贪欲也。”《广韵》:“羡,贪慕也。”《字林》:“慕欲曰羡。”这里用为贪慕之意
42.逸:《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左传·桓公八年》:“随侯逸。”《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国语·郑语》:“取之以逸逃于褒。”《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这里用为逃跑之意
43.休:《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国语·周语》:“为晋休戚。”这里用为喜悦、欢乐之意
44.俲:(xiào效)古同“效”。《诗·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俲矣。”这里用为仿效之意
【译文】
九月刚过进十月,周历初一辛卯日。太阳即被月亮食,亦是美好之中丑。那个月亮光微弱,这个太阳光也微。如今天下众人民,亦感美好却悲哀
日月食兮告人凶,告诫人们不要行。四方之国无善政,就是不肯用贤良。那个月亮食太阳,本来就是很平常。这个太阳被月食,未尝不是善良事
光辉灿烂雷电震,不安宁兮不听从。百条江河都沸腾,险峻高山亦崩塌,高岸瞬间变深谷,深谷刹那变丘陵,哀叹如今人们啊,何曾知警醒悟难
皇父长官都是士,几番轮流任司徒。我家大伯成奴隶,二叔被使做厨夫。棸氏改行做内史,养的马儿多动乱。楀氏成了师家人,艳妻热烈仿效师
或是这个皇父啊,怎能说我不等待。为何认为是我作,不可以认为是我谋。撤除我家墙和屋,田地变成杂草池。还说不是你毁坏,是那礼法使然的
皇父美好且圣明,在那向地建都城。选择三人有职事,其中亶侯多宝藏。不愿留下一元老,使他保卫我王朝。选择富有车马者,前往占据那向地
努力勉励从职事,不敢诉苦说辛劳。我本无罪又无辜,难敌众口谗嚣嚣。下民遭受的灾害呀,根本不是从天降。当面笑语背后恨,贡赋竟然不由人
忧心如焚我故里,美好故里象生病。四方诸侯都贪慕,我独自居留心忧愁。人民莫不逃逸去,唯独我兮不欢喜。天命让我不撤去,我不敢仿效朋友自逃逸
【鉴赏】
这是一首在家庭田猎宴会上唱的雅歌,歌者悲愤地唱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首西周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的佳作。歌者借日食现象,说明当今圣主犹如太阳一样被小人遮挡、蒙蔽,歌者很清楚,日食、月食等都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上天要降灾难给人民。而圣明的君主被小人遮挡、蒙蔽,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是小人当了大官,却对人民有很大的危害。歌者不仅诉说了自己悲惨的遭遇,更为重要的是他关注到广大人民不堪忍受残暴的统治,纷纷逃亡逃难,而四方诸侯却虎视眈眈,都想占据美好的土地,统治勤劳的人民。人民能逃向哪儿呢?哪一个诸侯不是贪欲贪婪的?难道人民只有被压迫被欺侮的命运吗?所以歌者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不逃亡逃难,坚守在故里,希望家人也坚守下来,直到日食过去,也就是说,直到小人被贬去,直到圣明的君主恢复他应有的光辉。歌者有这样的思想意识,那是很自然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世袭制。
这也是中国文字第一次对日食的记载,但从歌中看,当时的人们对日食月食已经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对这次日食,周文王并没有作出什么灾难的预言,这说明在三千年前,古人们就已经很科学地对待日食、流星雨等自然现象了。并没有因为出现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而大惊小怪,乱作预言。古人们在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了日、月、以及其它星球的运行规律,并逐步掌握了对日食、月食的预测方法。而且周文王旨在告诉人们,商纣王的统治就象月亮一样,只是暂时遮住了太阳的光芒,人类的发展将象太阳一样,永远是光明也。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有过多少次象日食一样的黑暗,但人们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展的脚步,所以对于商纣王的黑暗统治,我们一不要害怕,更不能放弃反抗,我们畜积力量,终有一天会迎来光明的。全卦从广泛到具体,科学地描述与分析了日食的发生,并作出了“吉”的结论。由此可见,《周易》的作者既不迷信又不盲从,也不愚昧,这才是第一次对日食月食的记录,他对天象的观测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由此也可知,西周时期的人民受周文王影响,都已普遍懂得日食月食等天文星象,破除了迷信。因此这首歌所唱的这些,也就毫不奇怪了。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它山之石, 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释】 ① 皋(gā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 ②渚(zhǔ):水中的 小块陆地。③ 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④ ④择(tuó): 落下的树叶。⑤ ⑤它:别的,其他。⑥ (6)错:磨玉的石块。⑦ (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 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 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鉴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於此。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从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到对人造山水的修造, 称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为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 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考证,人造园林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在交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成问题,外扰内乱不断,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其难度完全可以想见。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就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荡荡上帝(1),下民之辟(2)。疾威上帝(3),其命多辟(4)。天生烝民(5),其命匪谌(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7)
文王曰咨(8),咨女殷商(9)。曾是彊御(10)?曾是掊克(11)?曾是在位?曾是在服(12)?天降滔德(13),女兴是力(14)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15),彊御多怼(16)。流言以对,寇攘式内(17)。侯作侯祝(18),靡届靡究(19)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20),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21)。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22)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23),不义从式(24)。既愆尔止(25),靡明靡晦。式号式呼(26),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27),如沸如羹。小大近丧(28),人尚乎由行(29)。内奰于中国(30),覃及鬼方(31)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32),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33)。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34),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35)。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36)
【注释】
(1)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2)辟(bì):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邪僻。
(5)烝:众。
(6)谌(chén):诚信。
(7)鲜(xiǎn):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rǔ):汝。
(10)曾是:怎么这样。彊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括。
(12)服:任。
(13)滔:通“慆”,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努力。
(15)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
(16)怼(duì):怨恨。
(17)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
(18)侯:于是。作、祝:诅咒。
(19)届:尽。究:穷。
(20)炰烋(páo xiào):同“咆哮”。
(21)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
(22)陪:指辅佐之臣。
(23)湎(miǎn):沉湎,沉迷。
(24)从:听从。式:任用。
(25)愆(qiān):过错。止:容止。
(26)式:语助词。
(27)蜩(tiáo):蝉。螗:又叫蝘,一种蝉。
(28)丧:败亡。
(29)由行:学老样。
(30)奰(bì):愤怒。
(31)覃:延及。鬼方:指远方。
(32)时:善。
(33)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
(34)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
(35)本:根。拨:败。
(36)后:君主。[2]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1]
【鉴赏】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和唐太宗李世民《赐萧瑀》诗中有“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诸句,“板荡”连用。《板》、《荡》本是《诗经·大雅》中的诗篇,在后世被屡屡连在一起用以代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这原因当然与两诗的内容有关。
《板》诗是刺周厉王无道之作,赏析另见他文,而《荡》诗也是刺厉王之作。《毛诗序》云:“《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然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三家诗无异义。朱熹《诗序辨说》云:“苏氏(苏辙)曰,《荡》之名篇以首句有'荡荡上帝’耳。《序》说云云,非本义也。”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此“宋儒异说不可从”,极是。也有人怀疑此诗为武王载文王木主伐殷纣,借遵文王声讨纣罪的檄文,与《尚书》的《泰誓》、《牧誓》诸篇类似,只是有韵罢了。这也如陈子展所说“此想当然耳,实未有据”。兹从《毛诗序》之说。
诗共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开篇即揭出“荡”字,作为全篇的纲领。“荡荡上帝”,用的是呼告语气:败坏法度的上帝啊!下面第三句“疾威上帝”也是呼告体,而“疾威”二字则是“荡”的具体表现,是全诗纲领的实化,以下各章就围绕着“疾威”做文章。应当注意的是,全篇八章中,惟这一章起头不用“文王曰咨”。对此,孔颖达疏解释说:“上帝者,天之别名,天无所坏,不得与'荡荡’共文,故知上帝以托君王,言其不敢斥王,故托之于上帝也。其实称帝亦斥王。此下诸章皆言'文王曰咨’,此独不然者,欲以'荡荡’之言为下章总目,且见实非殷商之事,故于章首不言文王,以起发其意也。”他的意见诚然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一章以后各章,都是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第二章连用四个“曾是(怎么那样)”,极有气势,谴责的力度很大。姚际恒《诗经通论》评曰:“'曾是’字,怪之之词,如见。”可谓一语破的。孙鑛则对这四句的体式特别有所会心,说:“明是'彊御在位,掊克在服’,乃分作四句,各唤以'曾是’字,以肆其态。然四句两意双叠,固是一种调法。”(陈子展《诗经直解》引)他的细致分析,虽是评点八股文的手段,却也很有眼光。第三章在第二章明斥纣王暗责厉王重用贪暴之臣后,指出这样做的恶果必然是贤良遭摒,祸乱横生。第四章剌王刚愎自用,恣意妄为,内无美德,外无良臣,必将招致国之大难。“不明尔德”、“尔德不明”,颠倒其词反覆诉说,“无……无”句式的两次重叠,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使语势更为沉重,《大雅》语言的艺术性往往就在这样的体式中反映出来。第五章刺王纵酒败德。史载商纣王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周初鉴于商纣好酒淫乐造成的危害,曾下过禁酒令,这就是《尚书》中的《酒诰》。然而,前车之覆,后车不鉴,厉王根本没有接受历史教训,作者对此怎能不痛心疾首。“俾昼作夜”一句,慨乎言之,令人想起唐李白《乌栖曲》“东方渐高(皜)奈乐何”讽刺宫廷宴饮狂欢的名句。第六章痛陈前面所说纣王各种败德乱政的行为导致国内形势一片混乱,借古喻今,指出对厉王的怨怒已向外蔓延至荒远之国。从章法上说,它既上接第四、五章,又承应第三章,说明祸患由国内而及国外,局面已是十分危险紧急了。第七章作者对殷纣王的错误再从另一面申说,以作总结。前面借指斥殷纣王告诫厉王不该重用恶人、小人,这儿责备他不用“旧”,这个“旧”应该既指旧章程也指善于把握旧章程的老臣,所以“殷不用旧”与第四章的“无背无侧”、“无陪无卿”是一脉相承的。而“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型)”,是说王既不能重用熟悉旧章程的“老成人”,那就该自己好好掌握这行之有效的先王之道,但他自己的德行又不足以使他做到这一点,因此国家“大命以倾”的灾难必然降临,这也是与第四章“不明尔德”、“尔德不明”一脉相承的。作者这种借殷商之亡而发出的警告决不是危言耸听,没过多久,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厉王被赶出镐京,过了十三年,他在彘地凄凉死去。厉王在那时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最后一章,借谚语“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告戒历王应当亡羊补牢,不要大祸临头还瞢腾不觉。这在旁人看来自然是很有说服力的,可惜厉王却不会听取。诗的末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王)之世”,出于《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鉴)于有殷。”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王)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两句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有如晨钟暮鼓,可以振聋发聩。只是厉王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或许他也明白这道理,但却绝不会感觉到自己所作所为实与殷纣、夏桀无异。知行背离,这大约也是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的一个原因。
清钱澄之《田间诗学》云:“托为文王叹纣之词。言出于祖先,虽不肖子孙不敢以为非也;过指夫前代,虽至暴之主不得以为谤也。其斯为言之无罪,而听之足以戒乎?”陆奎勋《陆堂诗学》云:“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初无一语显斥厉王,结撰之奇,在《雅》诗亦不多觏。”魏源《诗序集义》云:“幽(王)厉(王)之恶莫大于用小人。幽王所用皆佞幸,柔恶之人;厉王所用皆彊御掊克,刚恶之人。四章'炰烋”、'敛怨’,刺荣公(厉王宠信的臣子)专利于内,'掊克”之臣也;六章'内奰外覃’,刺虢公长父(也是厉王宠信的臣子)主兵于外,'彊御’之臣也。厉恶类纣,故屡托殷商以陈刺。”诸人的分析当可以使读者对作者遭时之乱、处境之危、构思之巧、结撰之奇加深体会。[3]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抑抑威仪(1),维德之隅(2)。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3)。哲人之愚,亦维斯戾(4)。
无竞维人(5),四方其训之(6)。有觉德行(7),四国顺之。訏谟定命(8),远犹辰告(9)。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10)。女虽湛乐从(11),弗念厥绍(12)。罔敷求先王(13),克共明刑(14)。
肆皇天弗尚(15),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16)。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17)。修尔车马,弓矢戎兵(18),用戒戎作(19),用逷蛮方(20)。
质尔人民(21),谨尔侯度(22),用戒不虞(23)。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24),无曰苟矣,莫扪朕舌(25),言不可逝矣(26)。无言不雠(27),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28),万民靡不承(29)。
视尔友君子(30),辑柔尔颜(31),不遐有愆(32)。相在尔室(33),尚不愧于屋漏(34)。无曰不显,莫予云觏(35)。神之格思(36),不可度思(37),矧可射思(38)!
辟尔为德(39),俾臧俾嘉。淑慎尔止(40),不愆于仪。不僭不贼(41),鲜不为则(4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43),实虹小子(44)。
荏染柔木(45),言缗之丝(46)。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47),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48),未知臧否(49)。匪手携之(50),言示之事(51)。匪面命之(52),言提其耳。借曰未知(53),亦既抱子。民之靡盈(54),谁夙知而莫成(55)?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56),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57)。匪用为教,覆用为虐(58)。借曰未知,亦聿既耄(59)。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60)。天方艰难,曰丧厥国(61)。取譬不远,昊天不忒(62)。回遹其德(63),俾民大棘(64)。[1]
【注释】
(1)抑抑:慎密。
(2)隅:角,借指品行方正。
(3)职:主。
(4)戾:乖谬。
(5)无:发语词。竞:强盛。维人:由于(贤)人。
(6)训:顺从。
(7)觉:通“梏”,大。
(8)訏(xū)谟:大谋。命:政令。
(9)犹:同“猷”,谋略。辰:按时。
(10)荒湛(dān):沉迷。湛,同“耽”。
(11)女:汝。虽:惟。从:通“纵”,放纵。
(12)绍:继承。
(13)罔:不。敷:广。求:指求先王之道。
(14)克:能。共:通“拱”,执行,推行。刑:法。
(15)肆:于是。尚:佑助。
(16)沦胥:相率,沉没。
(17)章:模范,准则。
(18)戎兵:武器。
(19)用:以。作:起。
(20)逷(tì):通“剔”,治服。蛮方:边远地区的民族部落。
(21)质:安定。
(22)侯:语助词。
(23)不虞:不测。
(24)易:轻易,轻率。由:于。
(25)扪:按住。朕:我,秦时始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26)逝:追。
(27)雠:酬,反映。
(28)绳绳:谨慎的样子。
(29)承:接受。
(30)友:指招待。
(31)辑:和。
(32)遐:何。愆(qiān):过错。
(33)相:察看。
(34)屋漏:屋顶漏则见天光,暗中之事全现,喻神明监察。
(35)云:语助词。觏(gòu):遇见,此指看见。
(36)格:至。思:语助词。
(37)度(duó):推测,估计。
(38)矧(shěn):况且。射(yì):通“斁”,厌。
(39)辟:修明,一说训法。
(40)淑:美好。止:举止行为。
(41)僭(jiàn):超越本分。贼:残害。
(42)鲜(xiǎn):少。则:法则。
(43)童:雏,幼小。此指没角的小羊羔。
(44)虹:同“讧”,溃乱。
(45)荏染:坚韧。
(46)言:语助词。緍(mín):给乐器安上弦。
(47)话言:陈奂《诗毛氏传疏》:“话,当为'诂’字之误也。《(经典)释文》引《说文》作'告之诂言’,云:'诂,故言也。’是陆(陆德明)所见《说文》,据诗作'诂言’,可据以订正。”诂言,老古话。
(48)於(wū)呼:叹词。
(49)臧否(pǐ):好恶。
(50)匪(fēi):非。
(51)示:指示。
(52)面命:当面开导。
(53)借曰:假如说。
(54)盈:完满。
(55)莫(mù):同“暮,”晚。
(56)梦(méng)梦:同“瞢瞢”,昏而不明。
(57)藐藐:轻视的样子。
(58)虐:“谑”的假借,戏谑。
(59)聿:语助词。耄:年老。
(60)庶:庶几。
(61)曰:语助词。
(62)忒(tè):偏差。
(63)回遹(yù):邪僻。
(64)棘:通“急”。[2]
【译文】
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1]
【鉴赏】
《毛诗序》曰:“《抑》,卫武公刺厉王,亦以自警也。”但古人对此多有争议。《国语·楚语》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道我。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暬(xiè)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道,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蒙不失诵,以训御之。于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而非剌诗。宋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而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驳《毛诗序》道:“刺王则刺王,自警则自警,未有两事可夹杂为文者。”近人亦多以为此系刺诗而非自儆之诗。其实《毛诗序》之说并无大误,只是措辞有些欠妥,如说成“卫武公藉自警以刺王”,就圆通无碍了。因为自儆与刺王两事看似无关,实则“乃诗人之狡猾手法,恰当赅括在奴隶制社会诗人首创主文谲谏技巧之中”(陈子展《诗经直解》)。
至于所刺的周王是否如《毛诗序》所说是周厉王,宋代以来学者对此考辨已详。宋戴埴《鼠璞》说:“武公之自警在于髦年,去厉王之世几九十载,谓诗为刺厉王,深所未晓。”清阎若璩《潜丘剳记》说:“卫武公以宣王十六年己丑即位,上距厉王流彘之年已三十载,安有刺厉王之诗?或曰追刺,尤非。虐君见在,始得出词,其人已逝,即当杜口,是也;《序》云刺厉王,非也。”他们都指出《抑》不可能是刺厉王。清魏源《诗古微》进一步分析说:“《抑》,卫武公作于为平王卿士之时,距幽(王)没三十余载,距厉(王)没八十余载。'尔’、'女’、'小子’,皆武公自儆之词,而刺王室在其中矣。'修尔车马,弓矢戎兵’,冀复镐京之旧,而慨平王不能也。”魏氏认为此诗所刺的周王不是厉王也不是幽王,而是平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诗的前四章为第一部分。首章先从哲与愚的关系说起。《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起来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种直陈却非较常见的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人的格言,千虑一失,聪明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明人也要谨慎小心。普通人的愚蠢,是他们天生的缺陷;而聪明人的愚蠢,则显得违背常规,令人不解。在卫武公眼中,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现在却偏生变得这么不明事理,眼看要将周王朝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卫武公是非常希望平王能够做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的,可惜现实令人失望。于是接下去作者便开始从正反两方面来作规劝讽谏。
第二章卫武公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求贤则能安邦治国,“訏谟定命,远犹辰告”二句便是求贤的效用,立德则能内外悦服,“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二句,便是立德的结果。第三章转入痛切的批评,“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虽(惟)湛乐从(纵)”、“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一下子列举了平王的六条罪状,可谓怵目惊心,仿佛是交响乐中由曲调和缓的弦乐一下子进到了音响强烈的铜管乐,痛之深亦见爱之深。第四章“首三句有挽回皇天之意,亦明其为王言之”(陈子展《诗经直解》),再转回正面告诫,要求执政者(从自儆角度说是卫武公,从刺王角度说是周平王)早起晚睡勤于政事,整顿国防随时准备抵御外寇。“用戒戎作,用逷蛮方”两句,对幽王覆灭的隐痛记忆犹新,故将军事部署作为提请平王注意的重大问题。
第五章至第八章,是诗的第二部分,进一步说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作者特别在对待臣民的礼节态度,出言的谨慎不苟这两点上不惜翻来覆去诉说,这实际上也是第二章求贤、立德两大要务的进一步体现。后来孔子所谓的“仁恕”之心,以及传统格言的“敏于事而慎于言”的道理,已经在此得到了相当充分的阐发,从这一点上说,卫武公可称得上是一个伦理家、哲学家。在具体的修辞上,作者在纯粹的说理句中,不时注意插入形象性的语句,使文气不致过于板滞,可渭深有匠心。如第五章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是对比中的形象,第六章的“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是动作中的形象,第七章的“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与第八章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是比喻中的形象,而“彼童而角,实虹小子”以无角公羊自夸有角的巧喻刺平王之昏聩,尤为神来之笔,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之与《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句相提并论,说此诗“是无角者而言其有角”,《宾之初筵》是“有角者而欲其无角”,“二者相参,足见诗人寓言之妙”。
第九章至末章是诗的第三部分。在反覆申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之后,卫武公便恳切地告诫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荏染柔木,言緍之丝”为诗中惟一用兴法的两句,兴又兼比,拿有韧性的木料才能制作好琴,而上等的制琴木料还应配上柔顺的丝弦作比方,说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的道理,可谓语重心长。而作为对比的“其维愚人”、“其维哲人”几句的弦外之音,无非是这样的意思:大王啊,您听我的话就是明主,您不听我的话就是昏君,您可要三思啊!其言潜气内转,柔中带刚。下面第十章“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用两个递进式复句叙述,已是后世扇面对的雏形,极其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功勋卓著的老臣恨铁不成钢的忧愤。而第十一章连用四组叠字词,更增强了这种忧愤的烈度。于是末章作者再一次用“於乎小子”的呼告语气作最后的警告,将全诗的箴刺推向高潮。“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就如《大雅·荡》的结尾“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样,是痛心疾首的悲叹。今天的读者面对这样的忧愤之词,仍觉惊心动魄,不知当时周平王读此诗会有什么反应。但不管效果如何,此诗“千古箴铭之祖”(吴闿生《诗义会通》)的地位当是无法动摇的。并且,除了从文学角度说《抑》自有其审美价值外,从语言学角度说,它又是一座成语的矿藏,“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戒”等成语,都出自此篇。[3]
更多阅读
男女调情的艺术你懂得吗?以下20句经典妙语,可以让你大开眼界哦 大开眼界陈奕迅
20句调情肉麻话让你情场得意男女调情的艺术你懂得吗?以下20句经典妙语,可以让你大开眼界哦。说不定能让爱玩深沉的你马上变身调情高手呢。1、你嫁给我就好了,找你拿钱就不用说借了。(男人既解决了向女人借钱的难为情,又能让女人为借给男
读懂这20句话你就能淡然面对人生 淡然面对生活
淡然是生活最美的一种态度,你不会轻易被伤害,为周围身边人带来更多欢乐和希望。淡然吧,能让你心胸宽广,能让体味人生的美好。1.心态不好,人生易老。有什么样的心,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人,不怕容颜沧桑,就怕心的苍老。一颗苍老的心,如同日暮的黄
《小时代》顾里的20句经典台词语录 小时代顾里经典台词
《小时代》顾里的20句经典台词语录来自:微奇生活《小时代》里的顾里,她集中了天下所有女人的理智,冷静,残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她说话很毒,却很实在,句句珠玑。老娘就是这么有态度,不喜欢的可以走开。也许,做人有时真得像顾里那样有
经典语录:大力哥20句经典语录
2014-04-13 11:40这外边世界险恶,我必须得撤啊。挣钱是别人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进来,我必须得进来,外面没法儿呆了。我这个人随心所欲,我的QQ名也是随心所欲。我这人就是二。我家门牌号就是5楼2号,住1号对不起自己。顺着我的心情,走到哪儿
20句经典人生感悟 微笑多一点,勤奋多一点,成功近一点(转 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
本文转载自yinglib《20句经典人生感悟 微笑多一点,勤奋多一点,成功近一点(转)》1.热闹不过人看人,着急不过人等人,难受不过人想人,温暖不过人帮人,感动不过人疼人,残酷不过人害人,阴险不过人算人,郁闷不过人气人,耻辱不过人戏人,为难不过人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