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家乡小吃·麻花
说到麻花还是天津的大麻花有名,现在他们又在麻花的表层做文章,推出了好多口味,但我觉得天津大麻花太大、太厚,因为面厚,吃起来有点像油饼。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十二股大麻花,长约一尺,中间稍有空隙,这样每一根都炸透了,吃起来酥焦。如果用塑料袋扎起来,放好多天也不会软,吃着倍棒。
过去生活匮乏,家里不会存什么零食,说不定哪天过了饭时,拿两根麻花,开水里泡了,紧吃慢吃,有焦有软,还是满惬意的。
有时走亲戚、看病号,就带几根麻花,一截绳子串了,拎在手里晃晃悠悠地去了……
十二股大麻花,老店在古城西关,号称王家兄弟麻花店。有人说这麻花始创明末清初,王家祖传,历史相当悠久,因其香甜脆酥而享盛誉。这几年地方特产大行其道,我曾那它当礼品送到了省城,当然,是老家的一位故人。打开箱子,见是大麻花、压板羊肉、杂面馍,比送给他洋点心还高兴。
老家不仅有这十二股的大麻花,还有贡麻花。中原腹地一个村子,名字就叫——“麻花庄”。
麻花庄的村名起源于清盛时期,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据记载,清乾隆南巡至黄河渡口,阵风飘香,见路旁一老翁烹炸麻花,芳香四溢……皇上品尝,香酥味美,后作贡品进献,所以,现在就叫“贡麻花”。
由于历史的起伏变迁,“贡麻花”的手艺险些失传,改革开放之后才被挖掘出来,其后人将祖传秘技传授乡邻,从此,昔日难得一见的贡品,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不仅如此,“贡麻花”已有精美包装,通江达海,登上了大雅之堂。
另外,我们还有“绳头麻花”,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绳头麻花”也叫陈店麻花,分甜、咸两种,香甜酥脆,吃着无渣,可以放两月不回潮,其色泽金黄透亮,形状似麻绳头,故曰“绳头麻花”,同样身列贡品。
还有一种麻花形体非常独特,炸出来似鸡爪一般,是为安平镇“鸡爪麻花”。它的操作亦很别致,发面置案,切块搓条,四股一剂,两寸一截,拧成鸡爪形状下锅。
过去全用芝麻油,需适宜之文火,将麻花炸至桔黄色,油中不再出泡时,捞出即成。尚有流传口诀:“三分炸家,七分捞家”。老道的师傅善于掌握火候,麻花数量、出锅时机、色泽程度等技巧,非行家传授或长期实践,实在难以达到。
一日驱车路过,专门前往品尝,其嫩黄、油光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特,大家余兴未尽,又带回一些,分给亲戚朋友……
当地还流传豫剧大师常香玉盛赞鸡爪麻花的故事,1968年,常香玉在当地演出,其间,常香玉听说爪麻花是传统的风味名吃,就点名要尝尝。鸡爪麻花的传人被请到县城,常香玉品尝了专门为她制作的鸡爪麻花,喜形于色,拍手叫绝,后来,是否带了一些回郑州,已不得而知。
前一时期,有关于常香玉大师的电视连续剧,如果将这一细节写进去该有多好。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