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咸、张浚、张栻三代与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共扶宋廷 刘韐

张咸、张浚、张栻三代与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共扶宋廷

一、张咸、刘韐共扶北宋政权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张咸(1048-1100,字君悦,号汉源,南宋二任宰相张浚之父)举进士,官除蜀州新津簿,继迁仁寿县令,再迁雅州百丈令。

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哲宗继位,由宣仁太后同处分军国事。

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苏轼、范纯仁(范仲淹次子)等人皆曰不可,司马光执意而行。不久,王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被称之为“元祐党人”。

元祐三年(1088),张咸自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县)学官以近臣举应贤良方正、能言直极谏特科(元祐初诏复六科),哲宗亲擢篇奏第一(张咸、秦观、方坰等参加秘阁考试,张咸等继取魁选),比合试乃报罢。

元祐九年(1094),刘韐(1067-1127,崇安人,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中进士,调丰城尉,继迁陇城令。同年,张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中第五等,官宣德郎、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至是(章)惇恶雍公(张咸)辞直,又废之【绍圣元年(1094)九月庚戌,三省同进呈考试制科张咸、右通直郎吴俦、陈旸三人中第五等推恩。上曰:“先朝尝罢此科,何时复置?”知章(章惇)等对曰:“元祐二年复置。”上曰:“进士策,文理有过于此者。”因诏罢制科(制科再废与雍公张咸指斥时政有关,即章惇恶雍公辞直而废之,即:哲宗以继志述事为重又废之。张咸等亦相随沦没)】。刘韐后迁陕西转运使,擢集贤殿修撰。

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张咸卒于成都普福僧舍。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刘韐长子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以荫补为将仕郎。

政和八年(1118),张浚(1097-1164,汉州绵竹人)进士及第,调山南府(兴元府)士曹参军兼城固县事。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睦州(今浙江淳安)方腊率众起事。

宣和三年(1121),刘韐帅浙东(提举崇福宫、起知越州),刘子羽即随军任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协助治理州事。时方腊攻越州,刘子羽因功,被任命为太府簿,迁卫尉丞,擢升卫戍寺丞。

宣和四年(1122),刘韐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

宣和间(1119-1125),张浚为成都士曹司士参军事。

宣和五年(1123),刘韐知建州,改福州,寻知荆南。

宣和末(1124-1125),刘韐与刘子羽复调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张浚自恭州(今重庆)司录改秩至京师(今河南开封)。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张浚任太常寺主簿。十一月,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颜与宗泽为副元帅。冬,金兵来犯,刘韐与刘子羽坚守真定数月,击退金兵,遂以军功升朝请大夫。后于汴河(今河南荥阳西南孛河)上游,扼制金兵南侵。刘韐充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继除京城四壁守御使。金人乘真定调防,直陷京师。

靖康二年(1127)元月,徽钦二帝被虏,京城陷落,刘韐被调到禁中护驾。宋朝廷割地赔款,向金人求和,刘韐被迫出使与金人议和。三月,张邦昌称帝,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四月,金左副元帅宗维退兵,渊圣皇帝北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栗、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少傅孙傅、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御史中丞秦桧、尚书兵部侍郎司马朴从,至燕山,又徙韩州。金人欲用刘韐,不屈,是年自缢死。

二、张浚、刘子羽南宋初卫国战争并肩作战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初一日,宋高宗即位前夕,张浚自京师投奔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南),参与登基仪式,任枢密院编修官。五月,高宗任李纲为右相时,正在赶赴应天府的路上。宋高宗另设御营司以“总齐行在军中之政”,统一编制诸军为前、后、左、右、中五军,称御营五军,御营使和副使由宰执分别兼任,属官有参赞军事、提举一行事务、都统制、五军统制等,御营司之设,兵权转归宰执,使枢密院形同虚设。兵马副元帅黄潜善任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显谟阁直学士中大夫大元帅府兵马副元帅汪伯彦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八月,李纲升为左相,黄潜善替补右相,汪伯彦进知枢密院事。后张浚受新任右相兼中书侍郎黄潜善的赏识(此因政和、宣和间黄潜善曾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兴元府,了解张浚的治绩),改虞部郎升任殿中侍御史。入秋,金人以张邦昌被杀为由,再次攻宋。汪伯彦、黄潜善力主南撤,李纲主张坚守中原,东京留守宗泽力请高宗还都主持恢复大计。

建炎二年(1128)正月,原真定府(今河北正定)马军张遇攻陷真州(今江苏仪征北)、镇江府(今江苏),号称有兵二万。下旬,两浙制置使王渊至镇江,自率数百骑直入张遇营寨,张遇出降,被任命为间门宣赞舍人,张遇仍率兵四处抢掠,户部侍郎兼知扬州吕颐浩、御营司前军统制韩世忠率军至镇江,杀张遇,以所部万人隶属韩世忠。六月,张浚奏论:“无谓金不能来,当汲汲修备治军,常若敌至”。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高宗曾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司参赞军事。七月,宋高宗下达“巡幸东南”的手诏,目的地是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子羽免丧后除直秘阁修撰知池州,改集英殿修撰知秦州,未行,召赴行在(建康),任枢密院检详文字。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退守浙江,与中书侍郎朱胜非同节制平江府(今苏州)、秀州(今嘉兴)军马。当宋高宗在杭州被苗傅、刘正彦所废时,张浚即在平江联络吕颐浩后组织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所部勤王。

四月,“苗、刘兵变”平定、宋高宗复位后,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高宗欲相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张浚推辞,升任知枢密院事。刘子羽任御营司参赞军事兼枢密机宜文字。

五月,知枢密院事张浚提出经营川陕的战略建议,并被委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川陕宣抚处置司赋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以四川、陕西京西、湖南、湖北为所部。“便宜黜陟”,“于兵民财无所不总”。刘子羽任川陕宣抚司参议军事。

六月前后,张浚冒着极大风险,只身闯入高邮,招抚西北散兵领袖薛庆,讹传其因此而遇不测,高宗对张浚的“心存蹇蹇之忠”大喜过望,手书《中和堂诗》以赐。

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七月,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刘子羽在建康成功诛杀军阀范琼。吕颐浩在张浚七月二十四日赴任前作《送张德远宣抚川陕二首》,勉励张浚扶帝业。张浚旋以川陕宣抚处置使赴陕,集结重兵,锐意反攻。

闰八月初,宋高宗撤离建康。

十月,金将兀术统大兵渡过长江,进攻南宋。下旬,张浚到达兴元府,设司于此,随后调整西北各路军事长官。刘子羽以宣抚使参议军事至秦州,立幕府,节度五路诸将,规以五年而后出师。

十一月间,张浚到达秦州,经参议军事刘子羽介绍,张浚接见吴玠、吴璘兄弟(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并提升吴玠为统制。此前,曲端在陕西进行抗金活动,其专横跋扈,曾想杀死节制陕西六路军马王庶。张浚以泾州防御使、新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召曲端,曲端不奉诏。

十二月,张浚任命曲端为处置使司都统制、威武大将军,并进行隆重的登坛拜将的仪式,张浚试图利用曲端的抗金声威,树起西北的抗金大旗。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西路金军娄室部全力围攻陕州,欲先下陕州然后并力西向。李彦仙向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报告,要求骑兵支援,并提出撤出陕州、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张浚不从,李彦仙乃决定死守。

建炎四年(1130)正月初一开始,娄室加强了攻势,将金军分为十队,一队攻一日,轮番进攻。城中军民英勇奋战,与金兵交战二百余次。正月中旬,敌兵益多,而宋援兵不至。金兵攻下城中,军民坚持巷战,李彦仙负伤后殉难,部将陈思道等五十一人皆与之同死,无一人投降。陕州陷落。正月,金人包围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湖南帅臣向子湮与宗室赵聿之率众固守。二月初二,城破,子湮率官吏而逃,赵聿之自杀。金兵在潭州剽掠六日,屠城北归。

四月,金军进攻潼关,占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乾州(今陕西乾县)、邠州(今陕西彬县)等地,驻军长安(今陕西西安),关中沦陷。

八月,承州,天长军镇抚使薛庆转战至扬州(今江苏)城下牺牲,真扬镇抚使郭仲威奔兴化(今江苏),承州(今江苏高邮)、扬州先后陷落,楚州成为孤城。张浚接连收复延安、晋宁、麟府以及鹿坊、巩县等州县失地,刘子羽因功除徽猷阁待制。

金人窥江淮甚急,张浚欲合五路兵进挠之,子羽谏不听,张浚曰:“吾宁不知此?顾今东南之事方急,不得不为是耳。”九月,金军为攻占陕西,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击败宋军联合作战。

兀术等追擒宋高宗不成,乃议立刘豫为藩辅。金太宗遣专使携玺绶宝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伪齐初都大名府(今河北),后徙汴京(今河南开封)。

绍兴元年(1131),金人乘胜而前,川陕宣抚司退保兴州。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今重庆奉节、巫溪一带)者,子羽叱之,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力言‘当留兴州以安关蜀,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可以补前愆而赎后悔。’浚然之,而诸将无敢行者。

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诸亡将闻命大喜,悉以其众(散兵十数万)来会。子羽命吴玠扼和尚原守大散关,而分兵悉守诸险塞(吴师古屯兵熙河,孙渥、贾世方据守阶、成、凤三州,以堵截金兵来路)。金人知有备,引去。会秦凤金房二镇皆饥,镇帅吴玠、王彦皆愿得。

三月,金兵攻占福津、同谷,威胁兴州。金人复聚兵来攻,再为玠所败。浚移治阆州,子羽请独留河池,调护诸将,以通内外声援,浚许之。

绍兴二年(1132),玠以秦凤经略使戍河池,王彦以金、均、房镇抚使戍金州。二镇皆饥(饥荒),兴元帅臣闭籴,二镇病之。玠、彦皆愿得子羽守汉中,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子羽至汉中,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通商输粟,二镇遂安。除宝文阁直学士。是冬,金人犯金州。

绍兴三年(1133)正月,王彦失守,退保石泉。子羽亟移兵守饶风岭,驰告玠列营以拒金。玠大惊,即越境而东,日夜驰三百里至饶风,列营拒守。金人悉力仰攻,死伤山积,更募死士,由间道自祖溪关入,绕出玠后。金人从间道绕出玠后,玠不能支,遽还汉中,全蜀大震。玠遽邀子羽俱去,子羽固持不可,留玠先栅定军山以守,玠难之,遂西。子羽焚兴元,不得已退守三泉,从兵不满三百,与士卒取草牙、木甲食之,遗玠书诀别。

玠时在仙人关,其爱将杨政大呼军门曰:‘节使不可负刘待制,不然,政辈亦舍节使去矣。’玠乃间道会子羽,子羽留玠共守三泉。玠曰:‘关外蜀之门户,不可轻弃。’复往守仙人关。乃筑垒於潭毒山上,储粟十余万石,积石数十百万,数日候骑。报敌军且至,即下令蓐食,迟明上马,先至战地,前当山角,据胡床坐。诸将泣请曰:“此非待制坐处”。子羽慷慨语曰:“将死於此。”诸将皆奋,会敌乏食亦引去。子羽与玠引兵合击之,堕溪谷死者不可胜计,其余众不能自拔,降者十数,扼敌之丧失莫甚於此。是时,金人主兵用事者计必取蜀以窥东南,其选募战攻不遗余力,惟时为必守计者,惟子羽与浚协心戮力,毅然以身当兵冲。将士感激争奋,全蜀卒赖以安。

(金将)撒离曷由斜谷北去,子羽谋邀之于武休,不及;既回凤翔,遣十人持书旗招子羽,子羽尽斩之,而留其一,纵之还,曰:‘为我语贼,欲来即来,吾有死尔,何可招也!’“子羽还兴元(镇守兴元府)。”

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是时,金人主兵用事者计必取蜀以窥东南,其选募战攻不遗余力,惟时为必守计者,惟子羽与浚协心戮力,毅然以身当兵冲,将士感激争奋,全蜀卒赖以安。”浚虽衄师,卒全蜀,子羽之力居多。

五月,诏令张浚回朝。

绍兴四年(1134)三月,因富平兵败事(朱胜非进谗,诬告张浚统军失误)刘子羽与张浚俱罢。张浚罢知枢密院事,以提举洞霄宫、福州居住;刘子羽寻为言者所论,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今属南京)安置。(吴玠)上疏论子羽之功,请纳节赎其罪,诏听子羽自便,刘子羽复原官(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

三、绍兴四年后张浚、刘子羽复为南宋朝廷所用

绍兴四年(1134)九月,伪齐与金军渡淮南犯。十一月,张浚再次被起用为知枢密院事。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负起了全面的抗金重任,领导江淮前线的抗金斗争。六月,在张浚亲往湖湘督战下,岳飞镇压了杨幺起义。

绍兴六年(1136)秋,张浚议合兵大举,乃请召子羽还朝,刘子羽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鄂州。未几,权都督府参议军事,与主管机宜文字熊彦诗同抚谕川、陕,刘子羽赴阙使谕指西师且察边备虚实。冬,子羽还奏敌未可图,宜益治兵广营田,以俟机会。时又方议易置淮西,大将且以其兵属子羽,子羽复以为不可,遂以亲老乞郡,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时张浚以淮西安抚使刘光世骄惰不肃,密奏请罢之,而以其兵属子羽。子羽辞,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时又方议易置淮西,大将且以其兵属子羽,子羽复以为不可,遂以亲老乞郡。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刘子羽在泉,为政“爱民礼士,敦尚教化。”绍兴七年(1137),刘子羽致力兴学,把以前荒废的旧学馆修葺一新。

四、绍兴七年后张浚、刘子羽再次为朝廷所需而起落

绍兴七年(1137)九月,张浚以处置不当而罢相,提举宫观,后贬居永州(今属湖南)。

绍兴八年(1138),御史常同论子羽十罪,上批出‘白州安置’。赵鼎曰:‘章疏中论及结吴玠事,今方倚玠,恐不自安。’同疏再上,以散官安置漳州。“已,淮西军乱议者反谓子羽实使然,不责无以系叛将南归之望,遂以散官安置漳州。”三月,秦桧任右相兼枢密使。

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张浚恢复提举宫观。二月,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使。

绍兴十一年(1141),资政殿学士、知福州的张浚荐子羽复原官,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金人(毁约)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京口),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盖金人以柘皋之败,欲急和也。未几,果遣使议和(当时,金主派人沿江南下议和,大船上打出“江南抚谕”的旗帜,刘子羽对金使这种侮辱性的做法异常气愤,派兵把大旗拔掉,出镇江境后才允许还旗)。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

绍兴十二年(1142),刘子羽以不附秦桧,罢,提举太平观(复待制进爵,子益封二百户,竟以不附秦桧和议,奉祠归)。同年,刘子羽子刘珙(1122-1178,字共父,一字恭父)中进士,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十三年(1143),朱熹14岁时,朱松辞世。朱松弥留时将后事托付刘子羽,要朱熹拜刘子羽为义父,跟随义父到武夷山麓的开耀乡五夫里拜谒世居那里的理学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为师。他说:“籍溪胡原仲(胡宪)、白水刘致中(勉之)、屏山刘彦冲(子翚),此三者,吾友也,其学皆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是听,则吾死不恨矣!”

刘子羽与朱熹之父朱松同是理学家杨时的弟子。秦桧当权时,两人都是抗战派。绍兴十年(1140),朱松因反对秦桧和议,“与同列上章,极言其不可”。秦桧唆使其同党说朱松“怀异自贤”,朱松被赶出朝廷。刘子羽因辅助张浚抗金,为秦桧所忌,“风谏官论罢之。”政治上的共同遭遇,使朱松和刘子羽成为莫逆挚友。

刘子羽在五夫里附近的潭溪为朱熹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构建紫阳楼,房5间,用器完备,有地可树,有圃可疏,有池可渔,以供朱熹母子居住。刘子翚带朱熹到武夷山讲习,去家颇远,买田200余亩,于途中建歇马庄。刘子翚去世后,刘子羽之子刘珙将这200余亩田,“尽以畀朱子,以资其母”。朱熹遵父遗嘱,奉母举家到武夷山五夫里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侍朱熹为子侄,与幼弟刘子翚精心教诲,终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

绍兴十六年(1146),刘子羽卒,年五十。

五、高宗绍兴末、孝宗初张浚张栻父子与刘子羽子刘珙再扶南宋朝廷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刘珙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绍兴二十四年(1154),刘珙权秘书省校勘、中书舍人。

绍兴二十五年(1155),刘珙以忤秦桧罢。

绍兴二十九年(1159),刘珙起秘书丞,累迁中书舍人。

绍兴三十一年(1131)正月,金军南犯迫在眉睫,宋高宗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张栻寓居城南,筑书院于妙高峰,以待来学者。十月,在宋金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又起用张浚任判潭州,十一月又改为判建康府,当张浚十二月下旬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两淮金军也开始退兵。但宋金战争仍在进行中,宋高宗却认为终归于和,所以并不重用张浚。

绍兴三十二年(1132)五月,宋高宗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六月,高宗即退位,孝宗即位。孝宗封张浚为江淮东西两路宣抚使。张栻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升任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张浚请孝宗进驻建康,鼓舞将士北伐。“上谓浚,当先图两城(指虹县、灵璧),边患既纾,弊以次革”。张栻时以年少周旋于幕府中,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四月,张浚命李显忠、邵宏渊出兵北伐,李显忠接连攻占灵璧、虹县,张浚渡江前驻盱眙督战,李显忠又攻占宿州。捷报传来,宋孝宗亲自写信给张浚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没有这样的胜利。”李显忠被任为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准备收复中原。但当金军反攻宿州时,因邵宏渊坐视不战,其子又率先逃窜,李显忠被迫退兵,宋军溃败,史称“符离之战”。张浚在艰难的情况下仍巡视江淮,招收山东、淮北的义军一万多,扩充镇江、建康两军,并招收江淮壮士一万多,组成“万驽营”,并且在要地修筑城堡,准备做长期斗争并打击金兵供给线。金军大为惊慌,被迫撤走。投降派官僚乘张浚出朝视师的机会,在孝宗面前大肆攻击张浚。七月间汤思退被任为右相兼枢密使,议和活动在进行中。十月十八日,张栻入都奏事,朱、张第一次会面,讨论主战用兵,朱熹称“上初召魏公,先召南轩来,某亦赴召至行在,语南轩云:汤进之不去,事不可为。”二十四日有旨引见。间以军事入奏,始得见宋孝宗。十二月,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也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冬,刘珙除集英殿修撰。

隆兴二年(1164)三月,张栻父张浚奉诏视师淮上。四月,张浚罢相去朝,被召回朝,随后罢江淮都督府,张浚幕府星散,主战派人士相继遭劾。刘珙知泉州,未行,知衢州。在宋高宗干预下,汤思退密令孙造暗中告金用重兵逼和。张浚看到抗金无望,即求致仕,遂被罢相,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浚辞新命,恳求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八月二十八日张浚病卒余干,张栻遵父遗言,护其父灵柩到潭州衡阳。时张栻扶父灵柩过豫章(今天南昌),九月,朱熹从福建来二十日赶赴豫章,张栻于途中的船上同朱熹相遇,临柩致哀,得以相见,在舟中哭祭张浚,后从豫章护灵至丰城(今江西中部)。丧仪结束后,同张栻畅谈了三天,面叩湖湘学,讨论中和说。朱熹高度评价张栻“名质甚敏,学问甚正”。张栻送朱熹一本自己序定刻板的胡宏《知言》,历时二个月。十一月,张栻、张杓营葬父于湖南衡山脚下(衡山县南岳之阴丰林乡龙塘之原,今宁乡县官山)毕,自己亦徙居衡阳。张栻办完丧事年,秉承父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屡次上疏言事。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刘珙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重建岳麓书院。

乾道二年(1166),岳麓书院修复告竣,张栻亲撰《潭州岳麓书院记》,刘珙特聘张栻主书院。

乾道三年(1167),张栻任湖南提刑,静江知府张维重建府学于桂林城西始安郡故址,张栻为之作《重修府学记》。刘珙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八月,朱熹在门人范念德(伯崇)、林用中(择之)陪同下,从福建武夷山前往湖南潭州访岳麓书院主持张栻(敬夫),与张栻讨论《中庸》之义。九月八日到潭州(长沙),住城南书院的南轩。两人相聚长达两个多月,进行了“太极”之理学问讨论,联袂登游南岳衡山。十一月十日登山,十六日下山,十九日至岳宫,二十三日至槠州,次日与张栻分手,双方唱酬成《丙戌赠答诗文集》东归回崇安。十一月,刘珙迁同知枢密院事,首荐张栻:“穷探圣微,晓畅军务,愿亟召用。”孝宗言可。

乾道四年(1168),张栻讲学于城南书院,“岁在戌子,栻与二三学者讲诵于长沙私塾(城南书院)。”张栻为刘珙作《敬斋铭》。刘珙兼参知政事,出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乾道五年(1169),因刘珙推荐,张栻被朝庭授官知抚州,未赴任,又改知严州(今天浙江建德)。刘珙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张栻诏为吏部员外郎兼权左右侍立官,除左司员外郎。

乾道七年(1171),张栻诏为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三月“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板谏其不可。且诣朝堂质宰相虞允文曰:‘官官执政,自京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栻复奏:‘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乃得如此人,非惟不足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乾道七年(1171),出栻知袁州(今江西宜春)。’栻在朝末期岁,而召对至六、七。公感上非常之遇,知无不言,大抵皆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权幸,屏谗谀之意。至论复仇之义,则反复推明,所以为名实之辩者益详。于是宰相亦惮公,而近幸尢不悦,遂合中外之力以排之,而公去国矣。”

乾道八年(1172)二月,张栻已出知袁州(但未赴任)。刘珙复知潭州,修岳麓书院,请张栻主教事。冬,张栻返回长沙,复往来于岳麓、城南两书院之间。

乾道九年(1173),张栻辟岳麓书院教授,后学抄有《南轩书说》。“家居累年矣,上复念公,诏除旧职。”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诏张栻知静江府兼经略安抚广西南西路,所统州二十有五。“所部茺残多盗。栻至,简州兵,汰冗补阙,籍诸州黥卒犹健者为效用,日习月按,申严保伍法。谕溪峒酋豪,弭怨睦邻,毋相杀掠,于是群蛮贴服。”

淳熙二年(1175)夏建康府霖雨前,刘珙知建康府兼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淳熙五年(1178),孝宗闻栻治行,且未尝叙劳,乃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因任寻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抚本路。一日去贪吏十四人。七月,刘珙卒,年五十七。

淳熙六年(1179)春,朱熹应已故刘子羽子刘珙的委托,撰文并书写了《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刘子羽)神道碑》。吏部尚书张栻以篆字书碑额,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现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张栻长子焯,卒于江陵府署。“盖公自是退居三年,更历两镇,虽不复得闻国论,而蚤夜孜孜,仅身,修德、爱民、讨军,以俟国家扶义正名之举,尤极恳至。于是天子益知公可用,尝赐手书,褒其忠实,盖将复大用之,而公已病矣。病丞且死,犹手疏劝上以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以清四海,克固不图,若眷眷不忘者。写毕,缄付府僚使驿之上,而倾乃绝。”

淳熙七年(1180)二月初二,张栻卒。享年四十有八。柩出江陵,老稚挽车号恸,数十里不绝。讣闻,孝宗亦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滋相吊;而静江之人,哭之尤哀。六月张杓护丧归葬于宁乡魏公墓侧(今宁乡县黄村区官山之麓)。

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基本情况

1、刘韐的基本情况

刘韐(1067-1127),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里府前村)人。

北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进士。调丰城尉、陇城令。迁陕西转运使,擢集贤殿修撰。

徽宗宣和初,提举崇福宫,起知越州。

宣和四年(1122),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

宣和五年(1123),知建州,改福州。寻知荆南。复守真定。

钦宗靖康元年(1126),充河北、河东宣抚副使,继除京城四壁守御使。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欲用之,不屈,於北宋靖康二年(1127)自缢死,年六十一。

高宗建炎初赠资政殿大学士,谥忠显。

2、刘子羽的基本情况

刘子羽(1096-1146),字彦修,建州崇安人,刘韐长子。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刘子羽荫补为将仕郎(相当从九品)。

北宋宣和二年(1120),睦州(今浙江淳安)方腊率众起义。

宣和三年(1121),其父刘韐帅浙东,刘子羽即随军任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协助治理州事。时方腊攻越州,刘子羽参与镇压方腊有功,被任命为太府簿,迁卫尉丞(相当从七品),擢升卫戍寺丞。

宣和(1119-1125)末,刘子羽与父刘韐调守真定(今河北正定)。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冬,金兵来犯,刘子羽与父刘韐坚守真定数月,击退金兵,遂以军功升朝请大夫。后于汴河(今河南荥阳西南孛河)上游,扼制金兵南侵。金人乘真定调防,直陷京师。刘韐死于靖康之难,刘子羽扶柩归葬家乡。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七月后,刘子羽免丧后除秘阁修撰知池州(今贵州),改集英殿修撰知秦州,未行,召赴行在(建康),任枢密院检详文字。

建炎三年(1129),刘子羽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兼枢密机宜文字,又川陕宣抚司参议军事。大将范琼拥强兵江西,召之弗来,来又不肯释兵,知枢密院事张浚与刘子羽谋诛之。后以宣抚使参议军事随张浚宣抚川陕,(刘子羽)至秦州,立幕府,节度五路诸将,规以五年而后出师。

建炎四年(1130),除徽猷阁待制。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三月,金兵攻占福津、同谷,威胁兴州。金人复聚兵来攻,再为玠所败。浚移治阆州,子羽请独留河池,调护诸将,以通内外声援,浚许之。金人窥江淮甚急,浚欲合五路兵进挠之,子羽谏不听。比至富平与金人战,败绩。金人乘胜而前,宣抚司退保兴州。官属有建策徙治夔州(今重庆奉节、巫溪一带)者,子羽叱之,浚然子羽言,而诸参佐无敢行者。子羽力言‘当留兴州以安关蜀,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可以补前愆而赎后悔。’浚然之,而诸将无敢行者。子羽即自请奉命北出,复以单骑至秦州,召诸亡将。诸亡将闻命大喜,悉以其众(散兵十数万)来会。子羽命吴玠扼和尚原守大散关,而分兵悉守诸险塞(吴师古屯兵熙河,孙渥、贾世方据守阶、成、凤三州,以堵截金兵来路)。金人知有备,引去。

绍兴二年(1132),玠以秦凤经略使戍河池,王彦以金、均、房镇抚使戍金州。二镇皆饥(饥荒),兴元帅臣闭籴,二镇病之。玠、彦皆愿得子羽守汉中,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子羽至汉中,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通商输粟(“开关通商输粟,揖睦邻援,饬兵练卒,扼险待敌”),二镇遂安。除宝文阁直学士。是冬,金人犯金州。

绍兴三年(1133)正月,王彦失守,退保石泉。子羽亟移兵守饶风岭,驰告玠列营以拒金。玠大惊,即越境而东,日夜驰三百里至饶风,列营拒守。金人悉力仰攻,死伤山积,更募死士,由间道自祖溪关入,绕出玠后。金人从间道绕出玠后,玠不能支,遽还汉中,全蜀大震。玠遽邀子羽俱去,子羽固持不可,留玠先栅定军山以守,玠难之,遂西。

张咸、张浚、张栻三代与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共扶宋廷 刘韐

子羽焚兴元,退守三泉县,从兵不满三百,与士卒取草牙、木甲食之,遗玠书诀别。玠时在仙人关,其爱将杨政大呼军门曰:‘节使不可负刘待制,不然,政辈亦舍节使去矣。’玠乃间道会子羽,子羽留玠共守三泉。玠曰:‘关外蜀之门户,不可轻弃。’复往守仙人关。乃筑垒于潭毒山上,储粟十余万石,积石数十百万。数日,候骑报敌军且至,即下令蓐食,迟明上马,先至战地前,当山角据胡床坐。诸将泣请曰:‘此非待制坐处。’子羽慷慨语曰:‘将死于此’诸将皆奋。会敌乏食亦引去。先是,子羽预徙梁、洋,公私之积,至是,金人深入,馈不继,又腹背为子羽、玠所攻,死伤十五六,疫疠且作,亟遁去。子羽与玠引兵合击之,堕溪谷死者不可胜计,其余众不能自拔,降者十数,扼敌之丧失莫甚于此。

(金将)撒离曷由斜谷北去,子羽谋邀之于武休,不及;既回凤翔,遣十人持书旗招子羽,子羽尽斩之,而留其一,纵之还,曰:‘为我语贼,欲来即来,吾有死尔,何可招也!“子羽还兴元(镇守兴元府)。”

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是时,金人主兵用事者计必取蜀以窥东南,其选募战攻不遗余力,惟时为必守计者,惟子羽与浚协心戮力,毅然以身当兵冲,将士感激争奋,全蜀卒赖以安。”浚虽衄师,卒全蜀,子羽之力居多。

绍兴四年(1134),因富平兵败事(朱胜非向宋帝进谗,诬告张浚统军失误)与张浚俱罢,寻为言者所论,责单州团练副使白州(今属南京)安置。新除川、陕宣抚副使吴玠,始为裨将,未知名。子羽独奇之,言于浚,浚与语大悦,使尽护诸将。至是,(吴玠)上疏论子羽之功,请纳节赎其罪。诏听子羽自便。

绍兴五年(1135),复原官(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

绍兴六年(1136)秋,张浚议合兵大举,乃请召子羽还朝。刘子羽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鄂州。未几,权都督府参议军事,与主管机宜文字熊彦诗同抚谕川、陕,时吴玠屡言军前乏粮,故令子羽见玠谕指(刘子羽赴阙使谕指西师且察边备虚实),且与都转运使赵开计事,并察边备虚实以闻。冬,子羽还奏敌未可图,宜益治兵广营田,以俟机会。时又方议易置淮西,大将且以其兵属子羽,子羽复以为不可,遂以亲老乞郡,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时张浚以淮西安抚使刘光世骄惰不肃,密奏请罢之,而以其兵属子羽。子羽辞,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时又方议易置淮西,大将且以其兵属子羽,子羽复以为不可,遂以亲老乞郡。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刘子羽在泉,为政“爱民礼士,敦尚教化。”

绍兴七年(1137),刘子羽致力兴学,按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增旧基二尺余,在今址建成大成殿,殿前置东西两庑,殿东建明伦堂,殿后为议道堂。明伦堂前为东西十二斋。大成殿、明伦堂之南各有方池,池前为藏书阁,廨丁庖廪悉留。又续庚门旧地,辟门西向,门内“凿展河睿青草池,纳潮汐于桥之下”,使学宇告备。“彻而新立,堂宇规模,略效太学,至今为闽中之冠。”绍兴七年(1137),淮西郦琼叛,张浚罢相。

绍兴八年(1138),御史常同论子羽十罪,上批出‘白州安置’。赵鼎曰:‘章疏中论及结吴玠事,今方倚玠,恐不自安。’同疏再上,以散官安置漳州。“已,淮西军乱议者反谓子羽实使然,不责无以系叛将南归之望,遂以散官安置漳州。”

绍兴十年(1140),朱松因反对秦桧和议,“与同列上章,极言其不可”。秦桧唆使其同党说朱松“怀异自贤”,朱松被赶出朝廷。刘子羽因辅助张浚抗金,为秦桧所忌,“风谏官论罢之。”政治上的共同遭遇,使朱松和刘子羽成为莫逆挚友。

绍兴十一年(1141),资政殿学士、知福州的张浚荐子羽复原官,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金人(毁约)入寇,子羽建议清野,淮东之人皆徙镇江(京口),抚以恩信,虽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既而金人不至,浚问子羽,子羽曰:‘异时金人入寇,飘忽如风雨,今久迟回,必有他意。’盖金人以柘皋之败,欲急和也。未几,果遣使议和(当时,金主派人沿江南下议和,大船上打出“江南抚谕”的旗帜,刘子羽对金使这种侮辱性的做法异常气愤,派兵把大旗拔掉,出镇江境后才允许还旗)。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

绍兴十二年(1142),以不附秦桧,罢,提举太平观(复待制进爵,子益封二百户,竟以不附秦桧和议,奉祠归)。

绍兴十三年(1143),朱熹14岁时,朱松辞世。朱松弥留时将后事托付刘子羽,要朱熹拜刘子羽为义父(刘子羽与朱熹之父朱松同是理学家杨时的弟子。秦桧当权时,两人都是抗战派),跟随义父到武夷山麓的开耀乡五夫里拜谒世居那里的理学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为师。他说:“籍溪胡原仲(胡宪)、白水刘致中(勉之)、屏山刘彦冲(子翚),此三者,吾友也,其学皆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是听,则吾死不恨矣!”

刘子羽在五夫里附近的潭溪为朱熹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构建紫阳楼,房5间,用器完备,有地可树,有圃可疏,有池可渔,以供朱熹母子居住。刘子翚带朱熹到武夷山讲习,去家颇远,买田200余亩,于途中建歇马庄。刘子翚去世后,刘子羽之子刘珙将这200余亩田,“尽以畀朱子,以资其母”。朱熹遵父遗嘱,奉母举家到武夷山五夫里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侍朱熹为子侄,与幼弟刘子翚精心教诲,终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

绍兴十六年(1146)刘子羽卒,年五十。赠少傅,諡忠定。

  朱熹(吏部郎朱松以子熹托子羽,子羽与弟子翚笃教之,异时卒为大儒云)写挽诗二首:“天界经纶业,家传忠文心,谋谟经国远,勋烈到人深,廊庙风云断,江湖岁月侵,一朝成殄瘁,九牧共沾襟。”、“久矣身无用,前思愿莫偿。岂期今老大,复此重悲伤。泪向遗书尽,心随宿草荒。诸君那不死,恸绝鬓成霜!”

淳熙六年(1179),朱熹受刘子羽之子刘珙委托,撰文并书写了《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徽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神道碑》。碑额上的篆字系南宋·吏部尚书张栻所书,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1981年5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985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定刘彦修先生子羽》:刘子羽,字彦修,韐长子,以荫补官,韐帅浙江,子羽年二十五,佐以主管机宜文字,用羸卒数百破方腊数十万众,全其城。歴知池州,改秦州未行,髙宗召赴行在,除枢宻院简详文字。建炎三年,大将范琼拥强兵跋扈不臣,与枢宻院事张浚宻谋诛之。浚宣抚川陕,遂辟为参议军事。至秦州,立幕府,节度五路诸将,规以五年而后出师。明年,金人窥江淮甚急,浚欲合五路兵进挠之,子羽諌,不听。比至富平,与金人战败绩。力言当留兴州以安闗蜀。收集散亡,分布险隘,坚壁固垒,观衅而动。庶几可以补前愆而赎后悔,浚然之。而诸将无敢行者,子羽即单骑就道至秦州。召诸亡将,诸将闻命大喜,悉来会。命忠州防御使吴玠扼和尚原,守大散闗,而分兵守险。金人知有备引去,会秦凤金房二镇皆饥,镇帅吴玠、王彦皆愿得。子羽守汉中,浚乃承制拜子羽利州路经畧使兼知兴元府。既至,通商输粟,二镇获安。除寳文阁直学士。金人复攻金州,彦失守,退保石泉。子羽急移兵守饶风闗,驰告玠列营以拒金。金人从间道绕出玠后,玠不能支,遽还汉中。全蜀大震,玠邀子羽俱去,子羽固持不可。留玠先扼定军山以守,玠不从,子羽不得已退守三泉,从兵不满三百。乃筑垒於潭毒山上,储粟十余万石,积石数十百万,数日候骑。报敌军且至,即下令蓐食,迟明上马,先至战地,前当山角,据胡床坐。诸将泣请曰:“此非待制坐处”。子羽慷慨语曰:“将死於此。”诸将皆奋,会敌乏食亦引去,子羽与玠引兵合击之,堕溪谷死者不可胜计,其余众不能自拔,降者十数栅,敌之丧失莫甚於此。是时,金人主兵用事者计必取蜀以窥东南,其选募战攻不遗余力,惟时为必守计者,惟子羽与浚协心戮力,毅然以身当兵冲。将士感激争奋,全蜀卒赖以安。四年,坐富平之役与浚俱罢,寻为言者所论,责贬单州团练副使、白州安置。吴玠始为禆将,未知名,子羽独竒之,荐於浚。至是,玠上疏讼子羽功,请纳节赎罪,得复原官,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为集英殿修撰知鄂州。未几,召公赴阙使谕指西师且察边备虚实,子羽还奏敌未可图,宜益治兵广营田,以俟机会。时又方议易置淮西,大将且以其兵属子羽,子羽复以为不可,遂以亲老乞郡,乃以徽猷阁待制知泉州。已而淮西军乱,议者反谓子羽实使然,不责无以系叛将南归之望,遂以散官安置漳州。十一年,以张浚荐,复原官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建议清野徙,淮东之人,皆徙镇江,抚以恩信,兵民杂居,无敢相侵者。十二年,复待制进爵子益封二百户,竟以不附秦桧和议,奉祠归。卒,赠少傅,諡忠定。子羽平生慷慨厉节,有忘身徇国之忠,众人惶惑失措,子羽色愈厉,气愈劲,遇事立断,凛不可犯,料敌决胜,虽古名将不能过之。至其为政,爱民礼士,敦尚教化,擿奸发伏,不畏强御。而天性孝友接人乐易,开心见诚,豁然无纎芥滞吝意。好贤乐善,轻财喜施,於姻亲旧故贫病困厄之际,尤孜孜焉。朱文公尝称:“子羽在川陕,虽盛寒必侵,晨着单衣汗衫入教塲,射箭三百,率以为常。”又言:“幼常侍侧賔客,满座见其目览书册,耳听指授口供,应对手答书疏,顷刻之间,五官并用,百函俱发,并无差错,真人杰也。”子珙(通志建宁府志朱子撰刘公神道碑名臣传)

3、刘珙的基本情况

刘珙(1122-1178),字共父,一字恭父,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二十一年(1151),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绍兴二十四年(1154),权秘书省校勘、中书舍人。

绍兴二十五年(1155),以忤秦桧罢。

绍兴二十九年(1159),起秘书丞,累迁中书舍人。

孝宗隆兴元年(1163)除集英殿修撰。

隆兴二年(1164),知衢州。

孝宗乾道元年(1165)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

乾道三年(1167),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迁同知枢密院事。

乾道四年(1168),兼参知政事,出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乾道五年(1169),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乾道八年(1172),再知潭州。

淳熙二年(1175),知建康府兼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淳熙五年(1178)卒,年五十七,諡忠肃。

#《忠肃刘共父先生珙》:刘珙,字共父,少长从季父屏山受书,知刻苦自励,以祖韐死节,恩补承务郎。举绍兴十二年进士,中乙科。累迁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秦桧当国,欲为其父作諡,珙不亟奉行。桧怒,讽言者论去之。桧死,累迁吏部郎、权秘书少监、中书舍人。金人渝盟,髙宗将兴兵复讐,一时诏檄,多出珙手,词气激烈,闻者感奋泣下。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迁临安时,江淮军务未有所付,众望属於张浚,而诏乃以杨存中为宣抚使,珙不书录黄,奏论其不可。髙宗怒,顾宰相曰:“刘珙之父为张浚所知,此奏专为浚地耳。”宰相召珙,喻旨且曰:“再缴累且及张公。”珙曰:“珙计国家,故不暇为张公谋,若为张公谋,不为是矣。”再论愈力,存中命乃寝。孝宗隆兴元年除集英殿修撰知泉州,改衢州,又改潭州兼湖南安抚使。讨平宜章冦李金,孝宗赐玺书嘉劳。於是湖南地方数千里,奸盗屏迹三年。召还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因陈圣王之学,以正心明理为万事之纲,上亟称善,擢拜中大夫同知枢宻院事,辞谢不获,乃就职。因荐汪应辰、陈良翰、张栻请召用之,孝宗可其奏。既入西府,日召诸军将佐,从容访问,尽得其材器所宜,以待选用。诏兼参知政事,与陈俊卿同心辅政。因奏自今圣旨不经三省宻院者所下之官,皆请俟,奏审乃得行,孝宗不悦,罢为端明殿学士。在外宫观,改知隆兴府江南西路安抚使。明年,除资政殿学士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始至,条上荆襄兵少财匮之状诏,即委珙措置。珙因行视襄鄂兵屯并边形势,尽得其实,处画各有条理。明年遭内艰。八年,免丧乃复除知潭州安抚湖南。淳熈二年,除知建康府安抚江南东路留守行宫。会岁水旱,珙首奏蠲赋税设法赈贷,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孝宗赐书褒谕,进观文殿学士。五年,属疾请致仕。临卒草遗奏千余言,极言近习用事之祸,且荐陈俊卿、张栻可用。卒,年五十有五,赠光禄大夫。罢朝一日,赐諡忠肃。珙为人机鉴精明,议论英发,遇事立断,威不可犯,而居家极其孝慈,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在官为罢燕乐,闻同寮有丧者亦如之。在朝危言正色直前,无避其忠义,奋发不以死生动心。在荆州时,北敌亦每使谍者詗珙家世,葢知其忠义之。有传也,所著有文集八卷、奏议十卷、内外制二十卷,以学雅学裘为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7389.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张火丁版与迟小秋版《锁麟囊》一 迟小秋锁麟囊一霎时

有这么一个现象:越是流传广、影响大的戏,越容易出现不同的版本。同一出戏,各流派有各流派的特色,一个流派中不同的演员又有各自的艺术理解和表演差异。张火丁的《锁麟囊》名噪梨园,然而难得在电视上一睹芳容;迟小秋的《锁麟囊》借助《空中

张序三中将 张序三与张峥关系

张序三中将王正鹏(土家族)/摄影张序三,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司令员。山东荣成人,1929年生。毕业于苏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海军副舰长,海军舰长,海军舰艇大队大队长,海军基地参

50张图片再现MJ与孩子妻子家人幸福瞬间 军国主义旗帜再现

50张图片再现MJ与孩子妻子家人幸福瞬间文/丑鱼尼莫 离迈克尔杰克逊追悼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美国歌迷有幸拿到免费瞻仰票前往参加迈克尔杰克逊的葬礼,而我们则与全球5亿歌迷一样,只能通过文字或其他方式送迈克尔杰克逊最后一程。迈克尔

声明:《张咸、张浚、张栻三代与刘韐、刘子羽、刘珙三代共扶宋廷 刘韐》为网友荒凉的午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